第31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家长还是有些气愤地说:“可我的孩子怎么就那么笨呢,为什么写那么多遍还记不住?我看还是他不用心!”
我说,一个单词写了几十遍还是记不住,这其实和孩子笨不笨没关系,而是和他的情绪有关。厌恶感会把所有的记忆通道都堵死。好多看起来聪明伶俐的孩子,为什么一到学习上就愚笨得厉害,原因就在这里。从表面上看,这些孩子确实对学习不用心,但孩子用不用心,不是凭空来的。“用心”就像“用力”一样,也需要一些生长基础,也要有一个成长和积淀过程。即使是成年人,想对一个什么东西“用心”,前提也必须是不讨厌、不排斥这个东西。一个人怎么可能既讨厌一个东西,又去对它“用心”呢?
我看家长不吱声了,似乎有所感悟,就继续对他说:“你只有先淡化孩子对作业的厌倦情绪,慢慢培植他对学习的自信和好感,然后才可能谈用心不用心。你的孩子已经四年级,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已积聚了好长时间,所以改造也会是个比较长的过程,年级越高这个过程越长。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孩子用三年形成的坏毛病,你想用三天改变,那是不可能的。”
我建议这位家长换一种做法,只是单纯地从减轻孩子学习负担入手,帮忙仅限于帮忙,不附带任何其他条件。不要因为家长帮忙了,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当天写的单词全部掌握。允许他有些东西暂时学不会,允许他在作业中有错误。做家长的,一定要理解孩子。就这件事来说,那两个单词写过了还不会,这时候孩子内心其实是很羞愧且很自卑的。家长要体谅孩子的心,告诉孩子不要着急,不会的可以再写两遍,如果还掌握不了,就先放两天再说,慢慢来。然后从他的表现和作业中找到值得表扬的东西,给予肯定,比如夸他的作业比平时写得整齐,说他作业的正确率比平时高等,总之让孩子不时地从学习中体验到一种愉悦的情绪,这样慢慢缓解他对作业的厌恶。
替孩子写作业,不是家长帮孩子在学习上舞弊;而是以理性对抗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错误,以不得已的方式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让孩子生活得更快乐一些,并教给孩子实事求是地面对学习。它是保护孩子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所以家长要首先从内心完全接受这件事,非常坦然,然后才去做。如果你自己心里缺少诚意,心存疑虑,有负罪感,那你在做的时候就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不良信息,让孩子觉得这是在投机取巧,产生负罪感。人对某种习俗或常规的挑战,没有正义感垫底是不可能的。你绝不可能在孩子面前隐藏你的疑虑,孩子比雷达还灵,能从你的眼神、语气中捕捉到你所持有的真实态度。
圆圆上小学时,有一次回家给我讲了一件事,听起来像个笑话。
有个同学发现班里另一个同学的语文生字本一行只有八个字,而自己的是一行十个字,就回家抱怨说,人家的妈妈会买本儿,你怎么买的时候不看看每行有几个字。她妈妈说我知道啊,买的时候人家就问是要一行八个字的还是十个字的,我就买了十个字的,这不是为了让你多写两个字记得牢吗。
多写两个字,家长认为占便宜了,孩子认为吃亏了。圆圆说有的同学向老师反映这个问题,要求用一行八个字作业本儿的同学,也要按每字十个的数量来写,但老师觉得那样得有两个字写到下一行,一行行推下来会显得很乱,不整齐,就还是按行数写。她班里好多同学因此煞费苦心地到处找一行八个字的本儿——孩子们被逼得把心思都用这里了。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几乎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教育家都在儿童教育上提出个别对待,差异化教学的思想。但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中小学,很少能看到有哪个教师在作业上不搞一刀切。一刀切确实是比较省心省力气,但不同的孩子却不得不接受依相同的模子被裁切的痛苦。这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多年来却堂而皇之地盛行着,很少有教师或家长考虑到它的不妥。
不能苛求社会为每个孩子提供一种完美的教育;但作为家长,有责任为我们独有的孩子营造一个尽可能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们如果有办法能让孩子从繁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当然更好。比如通过努力,促进校方进行教学改革;或通过某种影响力,促进政策性解决等。如果做不到这些,替孩子写作业不失为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法。
“替孩子写作业”表面上看是件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其实更主要地是一种教育意识,一种思维方式。即在孩子的学习中,家长应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帮助孩子克服一些困难。不同的孩子身处不同的学校,遇到不同的老师,会产生不同的困难。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但一定有一些有效的方法。只要你实事求是地去帮助孩子,很多办法自然会出来。
最后要提醒的一点是,无论你用什么办法,都要注意,不要弄巧成拙,不要因为家长的做事不慎,给孩子惹麻烦。比如替写作业被老师发现,引起老师的反感,给孩子脸色看,这就得不偿失了。
4 不写“暴力作业”
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其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人自身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发生了神经病。
儿童当然也能适应“暴力作业”,但“暴力作业”中含有的奴役、敌意、压抑,会全面地破坏儿童人格与意志的完整和健康。
被罚写作业,是许多人在上学时遭遇到的,尤其在小学阶段。
圆圆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数学老师突然在课堂上搞小测验,要求学生们默写一条前两天讲过的定理。那条定理大约有二三十个字,老师并没有提前布置背诵,课堂上突然测验,又要求一个字不能错,只要有一字与原文不符,就罚当晚把定理抄写十遍。结果班里的同学全军覆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错,所以大家当天的数学作业,除了常规的一些内容外,还多了抄写十遍定理这一项。
圆圆晚上回家写作业时对我讲了这事,表现出对抄写十遍定理很发愁的样子。
我看了她在测验中写出来的内容,对照书上的定理,只有几个字与原文不符,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出入,而且能感觉出来圆圆是理解这条定理的。我想,数学老师有必要这样惩罚孩子们吗?这条定理从教材来看并没提出背诵要求,教材编写者肯定也会考虑,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重在理解,会应用才是目的。
死记硬背的坏处很多,它对于学生智力和学习的伤害真是再怎么说都不为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行为多有谴责,他说:“学生的那种畸形的脑力劳动,不断地记诵、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寻出一条基本原理时候,他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去记忆,他也就不会思考”。[7]
即使需要背诵,背会了写一遍不好吗,为什么非得写十遍不可?写十遍下来,那要多长时间啊,这点时间干什么不好呢!我们经常对孩子说要珍惜时间,可花一两个小时去写这种没有意义的作业,不也是在浪费时间吗?
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但凡和学习有关联的任何不痛快的事都要尽量规避。所以我想,既然这样的作业已带有了“惩治”的味道,就不能去写,不能让这事在她心中种下对“作业”的厌恶。
我问圆圆现在背没背会这条定理,她说会了。我让她在作业本上写一遍,果然已经一字不差。我笑笑对圆圆说:“你已经会了,一个字都不错,写一遍就行了。好了,你这个作业已完成了。”
圆圆一听有点高兴,但马上又发愁地说不行,老师要求写十遍,写不够可不行。我说:“老师是因为你们没背会,才要求你们写十遍,现在会了,就不用写十遍了。”
圆圆有些担心,说:“班里同学肯定都写了十遍,要是我没写,那老师不就要说我了吗。”我看圆圆在意识中已不由自主地把这个作业当作为老师而写了,这是多么糟糕的意识啊!
我说:“没事,干吗非得人人都写十遍?你现在写了一遍已写得一字不差了,就没必要写十遍。学习是为了学会,既然已达到这个目的了,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呢?”
我这样把圆圆“为老师”写作业拉回到为“学会”写作业,是为了培植她心中对学习实事求是的态度。
圆圆还是很担心,怕老师明天看她只写了一遍,会教训她。我和她猜测了一下,如果不写十遍,老师明天可能会生气,批评几句还是小事,可能会罚站,也可能会请家长到校。我给圆圆打气说:“明天老师要问为什么只写一遍,你就告诉老师说我妈妈不让写那么多遍,把责任推到妈妈身上。老师如果要批评,你就乖乖听着,什么也不要说;要罚站,你就站上一节课;如果老师要叫家长,你就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去和老师沟通,向老师解释。无论怎样,你都不用太在意,因为你没做错什么事。”
听我这样说,圆圆虽有犹豫,但因再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就同意了。
在让孩子痛苦地把作业写完和被老师批评这两个选择中,我宁可选择后者。现实中我见过许多家长,他们明明知道有些老师布置“暴力作业”,却只是一边抱怨老师,一边又不停地督促孩子赶快写作业,担心孩子写不完明天挨老师的批评。这样其实搞乱了孩子的价值观,把“不要让老师批评”当作了首选,把孩子的个人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当作次选。
保护孩子的面子,让他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老师批评——这当然重要,但这破坏了作业本身的目的性,让孩子在学习上逐渐学会虚假做作,失去学习的兴趣,还教会孩子去迎合权威。这样做其实损失更大。
我当然心里十分不愿圆圆挨老师批评,但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不是说我不可以替孩子写,但今天这个作业不同于平时我替她写的那些作业,今天这个有明确的惩罚性,我不想写。我想让圆圆知道,作业是不可以用来惩罚的,要对这种作业说“不”。
圆圆还是有些不放心,但看我很静定,她信任我,就只写一遍。这时我想到她班里有那么多孩子,小小的手握着笔,一遍又一遍地写那条定理,心里真有一种隐隐作痛的感觉。二三百个字,对大人来说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些四年级的小孩子,怀着恐惧和厌恶的心情写上十遍,这条定理多半就再也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了。
第二天我在单位一天,没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以为没事了。结果晚上回家,圆圆一见我就要哭,说今天一上数学课,老师第一句话就说:“那条定理谁昨天没写够十遍,站起来!”根本没给她解释的机会。圆圆和另外七、八个同学站起来,老师不光罚他们站了一节课,还让这几个人当天晚上回家把整个一本数学书的全部定理都抄写一遍,并说要是写不够,明天就抄写两遍,再不够就写三遍。
圆圆有些抱怨地说,还不如昨天写十遍,今天就不用写那么多了。
我翻了翻她的书,把书合起来放到桌子上,用轻松的口气对她说,这个作业不用写,一个字也不用写。圆圆有些吃惊地瞪大眼睛。
我说:“你看,刚刚开学,数学只学了这么一点点,这条定理你已经会背会写,就不需要再写了,后面的内容还没学,抄一遍有什么用呢?没用的事就不去做。”
圆圆说不行,要是今天不写,明天就得写两遍。她说这话时眼神里充满担忧,数学作业在孩子的眼中已是如此可怕了。这是我最担心的。
如何能尽量保护她对这个学科的情感,让她在想到数学时有美好的联想,而不是只想到数学老师和作业惩罚呢?儿童的价值观还不成熟,他们骨子里都是崇拜老师的,如果我只是教她不听老师的话,她内心可能会有微微的负罪感。所以我考虑如何让她真正从内心想开了,正确认识这件事,把这件事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我想到圆圆平时最爱吃饼干,就用这个她最喜欢的东西来问她:“你喜欢吃饼干是吧,你觉得每天吃几块好?”圆圆觉得我突然说饼干很诧异,但还是回答了“五块”。
我说:“每天至少吃十块好不好?”我平时是限制她吃过量的饼干的,她一般每天吃两三块。我这样说让她更感到奇怪,有些兴奋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太多了,吃七块吧。”——她折中了一下,肯定是想多吃几块的。
我认真地说:“不,要是你吃不够十块,我就罚你吃二十块,再不够就罚吃五十块,要是五十块吃不进去,就罚你吃一百块。这样行吗?”
她一定是觉得我既残忍又不可理喻,吃惊地看着我,不知该说什么,可爱的饼干一瞬间变得恐怖了。
我亲亲她的小脸蛋说,其实呀,写数学作业和吃饼干一样,要是老师的作业留得适量,它就是件好事,要是留得太多,就不好了,是不是?圆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有点听明白了。我又说:“这件事是老师不对,这样留作业是不好的。既然妈妈让你一下吃一百块饼干你不愿意接受,那么老师留这么不合理的作业,我们也不用按她的要求去做。不做是对的,做了才是不对的。作业和饼干一样,本身都是好东西,我们不要把一个好东西变成一个坏东西,好不好?”
家长还是有些气愤地说:“可我的孩子怎么就那么笨呢,为什么写那么多遍还记不住?我看还是他不用心!”
我说,一个单词写了几十遍还是记不住,这其实和孩子笨不笨没关系,而是和他的情绪有关。厌恶感会把所有的记忆通道都堵死。好多看起来聪明伶俐的孩子,为什么一到学习上就愚笨得厉害,原因就在这里。从表面上看,这些孩子确实对学习不用心,但孩子用不用心,不是凭空来的。“用心”就像“用力”一样,也需要一些生长基础,也要有一个成长和积淀过程。即使是成年人,想对一个什么东西“用心”,前提也必须是不讨厌、不排斥这个东西。一个人怎么可能既讨厌一个东西,又去对它“用心”呢?
我看家长不吱声了,似乎有所感悟,就继续对他说:“你只有先淡化孩子对作业的厌倦情绪,慢慢培植他对学习的自信和好感,然后才可能谈用心不用心。你的孩子已经四年级,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已积聚了好长时间,所以改造也会是个比较长的过程,年级越高这个过程越长。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孩子用三年形成的坏毛病,你想用三天改变,那是不可能的。”
我建议这位家长换一种做法,只是单纯地从减轻孩子学习负担入手,帮忙仅限于帮忙,不附带任何其他条件。不要因为家长帮忙了,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当天写的单词全部掌握。允许他有些东西暂时学不会,允许他在作业中有错误。做家长的,一定要理解孩子。就这件事来说,那两个单词写过了还不会,这时候孩子内心其实是很羞愧且很自卑的。家长要体谅孩子的心,告诉孩子不要着急,不会的可以再写两遍,如果还掌握不了,就先放两天再说,慢慢来。然后从他的表现和作业中找到值得表扬的东西,给予肯定,比如夸他的作业比平时写得整齐,说他作业的正确率比平时高等,总之让孩子不时地从学习中体验到一种愉悦的情绪,这样慢慢缓解他对作业的厌恶。
替孩子写作业,不是家长帮孩子在学习上舞弊;而是以理性对抗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错误,以不得已的方式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让孩子生活得更快乐一些,并教给孩子实事求是地面对学习。它是保护孩子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所以家长要首先从内心完全接受这件事,非常坦然,然后才去做。如果你自己心里缺少诚意,心存疑虑,有负罪感,那你在做的时候就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不良信息,让孩子觉得这是在投机取巧,产生负罪感。人对某种习俗或常规的挑战,没有正义感垫底是不可能的。你绝不可能在孩子面前隐藏你的疑虑,孩子比雷达还灵,能从你的眼神、语气中捕捉到你所持有的真实态度。
圆圆上小学时,有一次回家给我讲了一件事,听起来像个笑话。
有个同学发现班里另一个同学的语文生字本一行只有八个字,而自己的是一行十个字,就回家抱怨说,人家的妈妈会买本儿,你怎么买的时候不看看每行有几个字。她妈妈说我知道啊,买的时候人家就问是要一行八个字的还是十个字的,我就买了十个字的,这不是为了让你多写两个字记得牢吗。
多写两个字,家长认为占便宜了,孩子认为吃亏了。圆圆说有的同学向老师反映这个问题,要求用一行八个字作业本儿的同学,也要按每字十个的数量来写,但老师觉得那样得有两个字写到下一行,一行行推下来会显得很乱,不整齐,就还是按行数写。她班里好多同学因此煞费苦心地到处找一行八个字的本儿——孩子们被逼得把心思都用这里了。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几乎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教育家都在儿童教育上提出个别对待,差异化教学的思想。但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中小学,很少能看到有哪个教师在作业上不搞一刀切。一刀切确实是比较省心省力气,但不同的孩子却不得不接受依相同的模子被裁切的痛苦。这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多年来却堂而皇之地盛行着,很少有教师或家长考虑到它的不妥。
不能苛求社会为每个孩子提供一种完美的教育;但作为家长,有责任为我们独有的孩子营造一个尽可能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们如果有办法能让孩子从繁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当然更好。比如通过努力,促进校方进行教学改革;或通过某种影响力,促进政策性解决等。如果做不到这些,替孩子写作业不失为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法。
“替孩子写作业”表面上看是件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其实更主要地是一种教育意识,一种思维方式。即在孩子的学习中,家长应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帮助孩子克服一些困难。不同的孩子身处不同的学校,遇到不同的老师,会产生不同的困难。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但一定有一些有效的方法。只要你实事求是地去帮助孩子,很多办法自然会出来。
最后要提醒的一点是,无论你用什么办法,都要注意,不要弄巧成拙,不要因为家长的做事不慎,给孩子惹麻烦。比如替写作业被老师发现,引起老师的反感,给孩子脸色看,这就得不偿失了。
4 不写“暴力作业”
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其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人自身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发生了神经病。
儿童当然也能适应“暴力作业”,但“暴力作业”中含有的奴役、敌意、压抑,会全面地破坏儿童人格与意志的完整和健康。
被罚写作业,是许多人在上学时遭遇到的,尤其在小学阶段。
圆圆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数学老师突然在课堂上搞小测验,要求学生们默写一条前两天讲过的定理。那条定理大约有二三十个字,老师并没有提前布置背诵,课堂上突然测验,又要求一个字不能错,只要有一字与原文不符,就罚当晚把定理抄写十遍。结果班里的同学全军覆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错,所以大家当天的数学作业,除了常规的一些内容外,还多了抄写十遍定理这一项。
圆圆晚上回家写作业时对我讲了这事,表现出对抄写十遍定理很发愁的样子。
我看了她在测验中写出来的内容,对照书上的定理,只有几个字与原文不符,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出入,而且能感觉出来圆圆是理解这条定理的。我想,数学老师有必要这样惩罚孩子们吗?这条定理从教材来看并没提出背诵要求,教材编写者肯定也会考虑,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重在理解,会应用才是目的。
死记硬背的坏处很多,它对于学生智力和学习的伤害真是再怎么说都不为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行为多有谴责,他说:“学生的那种畸形的脑力劳动,不断地记诵、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寻出一条基本原理时候,他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去记忆,他也就不会思考”。[7]
即使需要背诵,背会了写一遍不好吗,为什么非得写十遍不可?写十遍下来,那要多长时间啊,这点时间干什么不好呢!我们经常对孩子说要珍惜时间,可花一两个小时去写这种没有意义的作业,不也是在浪费时间吗?
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但凡和学习有关联的任何不痛快的事都要尽量规避。所以我想,既然这样的作业已带有了“惩治”的味道,就不能去写,不能让这事在她心中种下对“作业”的厌恶。
我问圆圆现在背没背会这条定理,她说会了。我让她在作业本上写一遍,果然已经一字不差。我笑笑对圆圆说:“你已经会了,一个字都不错,写一遍就行了。好了,你这个作业已完成了。”
圆圆一听有点高兴,但马上又发愁地说不行,老师要求写十遍,写不够可不行。我说:“老师是因为你们没背会,才要求你们写十遍,现在会了,就不用写十遍了。”
圆圆有些担心,说:“班里同学肯定都写了十遍,要是我没写,那老师不就要说我了吗。”我看圆圆在意识中已不由自主地把这个作业当作为老师而写了,这是多么糟糕的意识啊!
我说:“没事,干吗非得人人都写十遍?你现在写了一遍已写得一字不差了,就没必要写十遍。学习是为了学会,既然已达到这个目的了,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呢?”
我这样把圆圆“为老师”写作业拉回到为“学会”写作业,是为了培植她心中对学习实事求是的态度。
圆圆还是很担心,怕老师明天看她只写了一遍,会教训她。我和她猜测了一下,如果不写十遍,老师明天可能会生气,批评几句还是小事,可能会罚站,也可能会请家长到校。我给圆圆打气说:“明天老师要问为什么只写一遍,你就告诉老师说我妈妈不让写那么多遍,把责任推到妈妈身上。老师如果要批评,你就乖乖听着,什么也不要说;要罚站,你就站上一节课;如果老师要叫家长,你就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去和老师沟通,向老师解释。无论怎样,你都不用太在意,因为你没做错什么事。”
听我这样说,圆圆虽有犹豫,但因再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就同意了。
在让孩子痛苦地把作业写完和被老师批评这两个选择中,我宁可选择后者。现实中我见过许多家长,他们明明知道有些老师布置“暴力作业”,却只是一边抱怨老师,一边又不停地督促孩子赶快写作业,担心孩子写不完明天挨老师的批评。这样其实搞乱了孩子的价值观,把“不要让老师批评”当作了首选,把孩子的个人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当作次选。
保护孩子的面子,让他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老师批评——这当然重要,但这破坏了作业本身的目的性,让孩子在学习上逐渐学会虚假做作,失去学习的兴趣,还教会孩子去迎合权威。这样做其实损失更大。
我当然心里十分不愿圆圆挨老师批评,但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不是说我不可以替孩子写,但今天这个作业不同于平时我替她写的那些作业,今天这个有明确的惩罚性,我不想写。我想让圆圆知道,作业是不可以用来惩罚的,要对这种作业说“不”。
圆圆还是有些不放心,但看我很静定,她信任我,就只写一遍。这时我想到她班里有那么多孩子,小小的手握着笔,一遍又一遍地写那条定理,心里真有一种隐隐作痛的感觉。二三百个字,对大人来说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些四年级的小孩子,怀着恐惧和厌恶的心情写上十遍,这条定理多半就再也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了。
第二天我在单位一天,没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以为没事了。结果晚上回家,圆圆一见我就要哭,说今天一上数学课,老师第一句话就说:“那条定理谁昨天没写够十遍,站起来!”根本没给她解释的机会。圆圆和另外七、八个同学站起来,老师不光罚他们站了一节课,还让这几个人当天晚上回家把整个一本数学书的全部定理都抄写一遍,并说要是写不够,明天就抄写两遍,再不够就写三遍。
圆圆有些抱怨地说,还不如昨天写十遍,今天就不用写那么多了。
我翻了翻她的书,把书合起来放到桌子上,用轻松的口气对她说,这个作业不用写,一个字也不用写。圆圆有些吃惊地瞪大眼睛。
我说:“你看,刚刚开学,数学只学了这么一点点,这条定理你已经会背会写,就不需要再写了,后面的内容还没学,抄一遍有什么用呢?没用的事就不去做。”
圆圆说不行,要是今天不写,明天就得写两遍。她说这话时眼神里充满担忧,数学作业在孩子的眼中已是如此可怕了。这是我最担心的。
如何能尽量保护她对这个学科的情感,让她在想到数学时有美好的联想,而不是只想到数学老师和作业惩罚呢?儿童的价值观还不成熟,他们骨子里都是崇拜老师的,如果我只是教她不听老师的话,她内心可能会有微微的负罪感。所以我考虑如何让她真正从内心想开了,正确认识这件事,把这件事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我想到圆圆平时最爱吃饼干,就用这个她最喜欢的东西来问她:“你喜欢吃饼干是吧,你觉得每天吃几块好?”圆圆觉得我突然说饼干很诧异,但还是回答了“五块”。
我说:“每天至少吃十块好不好?”我平时是限制她吃过量的饼干的,她一般每天吃两三块。我这样说让她更感到奇怪,有些兴奋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太多了,吃七块吧。”——她折中了一下,肯定是想多吃几块的。
我认真地说:“不,要是你吃不够十块,我就罚你吃二十块,再不够就罚吃五十块,要是五十块吃不进去,就罚你吃一百块。这样行吗?”
她一定是觉得我既残忍又不可理喻,吃惊地看着我,不知该说什么,可爱的饼干一瞬间变得恐怖了。
我亲亲她的小脸蛋说,其实呀,写数学作业和吃饼干一样,要是老师的作业留得适量,它就是件好事,要是留得太多,就不好了,是不是?圆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有点听明白了。我又说:“这件事是老师不对,这样留作业是不好的。既然妈妈让你一下吃一百块饼干你不愿意接受,那么老师留这么不合理的作业,我们也不用按她的要求去做。不做是对的,做了才是不对的。作业和饼干一样,本身都是好东西,我们不要把一个好东西变成一个坏东西,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