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小说网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 第11章 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3)

第11章 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3)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些道理都需要我们亲历人生,一步一步跌跌撞撞走出来,才能体会到。只要还在路上,就不怕懂得太晚。

    时间就这么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地过去,她给我免费退了多少张听过的专辑我没算过,她给了我多少折扣我也没算过。但我记得,在音像店遇见了一个人,通过她,把这个人买的专辑都买了下来,后来在别的场合相遇时,两个人聊起共同听过的音乐,走得很近,就索性在一起了。我们也一起结伴去音像店淘货,偶尔会带一些好看的书或好吃的零食,权当感谢音像店的小姑娘起到的桥梁作用,直至少年的爱情无疾而终,她也从不问我们分开的原因。

    记得还有一次,我在结账的时候,遇到有顾客问她:“老板,这张好不好听?”然后我就会帮她回答。我也从不说哪张专辑难听,就像之前说的那样,如果你没有那样的心情,就不会听那样的歌曲。听歌,不会让你心情立刻愉悦。听歌,只会让你找到愉悦的方式。记一段好词,写一段感触,沉浸在音乐的氛围里,体会某种情绪。

    三言两语就能形容出来的感受,能被十几首歌曲细数到天明,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久了,她就很不要脸地对我说:“唉,要不我把新到的专辑都先给你听一天,然后你帮我写一些推荐语好不好?”

    听到这样的要求,我本来还想佯装矜持,可一副占了大便宜的嘴脸无情地出卖了我。“好!那我就拿这几张了!”我怕她反悔,拿了专辑就走。但我也绝对按时把自己的推荐语一一打印出来,让她抄在音像店门口的黑板上。

    她说自从我帮她写了这些推荐语之后,店里卡带和CD的销售量平均每天都能多30%以上。我说:“你没有骗我吧?”她说:“我没骗你,不过好像我骗了别人,因为每个顾客都认为我全都听过了,哈哈。谢谢你。”

    我很不好意思,连说:“谢谢你才对,让我少花那么多冤枉钱。”除了少花钱之外,其实我也特别感谢她。那些嘲笑我听歌不挑的同学,也会去音像店根据我的推荐买专辑,然后用推荐语里的话跟我来分享。刚开始我觉得很好玩,后来觉得其实你是不是专业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真去分享了,认真去表达了。“有时候,真诚和信任的力量比一切专业的力量更可怕”——大概10年后,公司的副总裁在《泰囧》创造了历史性电影票房纪录之后和全公司的员工这样分享。

    自从大三我开始忙碌实习之后,去音像店的机会就少了。夏天的某个晚上,我把几张专辑还她的时候,她突然说:“我要回去结婚了。”我整个人僵在CD货架边,右手悬浮在空中,半天没动弹。现在想起来,我多少是进步了,我第一反应并不是我将失去多少免费听CD的机会,而是她这么一回家嫁人,我也许再也见不到她了,之后说出来的话,呼出来的气都是潮湿的味道。

    我硬着头皮装作若无其事地开玩笑:“你不是说你嫁不出去吗?怎么现在又要嫁人了?难不成对方是个瞎子吗?”

    她哈哈哈地笑了起来,我也跟着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她的眼泪就涌了出来,她说:“就是一个瞎子。”

    我就这么愣在那儿,很长很长时间,我脑子里只重复着一个念头,就是想把自己一个耳光抽死。说句对不起就像是秋后落满人行道的落叶,凋零又孤单。我甚至不敢抬起头看她,走出音像店的时候,我的脸仍在发烫。我不知道当晚我是如何回到宿舍的,一想起她笑着笑着就哭出来说的那句话,我就能看见一个自以为幽默聪明又面目可憎的自己。

    一连几天,我不敢再路过音像店。我想道歉,也想祝福,想告别,也想随便说点什么,哪怕问问她的名字也好。终于,我鼓起勇气去了,音像店里的人却换成了一个中年大叔。

    他看我站在门口,不停朝里面张望,不知所措,他问我是不是找之前的那个姑娘。我点点头,他说她已经走了。接着他问:“你是那个帮我们唱片写推荐的男孩吧?”我继续点头。他从柜台里拿出一封信,说是那个女孩写给我的。

    我把信放进书包,鞠躬道谢,钻进那条被外界戏称为“堕落街”的商业街中。天色一暗,人流一多,声音一杂,自己把自己扔进去,就很难被人辨认出来了。我脸上流着泪,一边走一边想,本以为最后的告别多少会温馨一些,谁知道竟是她哭着说自己要嫁给一个瞎子,这是我记得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把事情都处理完,冲完凉,放上音乐,靠在床头借着台灯的光,开始读信。

    第一次认真看她写的字,字和她的人一样,第一眼第二眼和最后一眼都算不上好看,但看久了却也能记起那两颗大门牙来。她的字集体向右倾,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有人说过:写字右倾的人总是积极的,喜欢和人交朋友,却也容易受人的影响;写字右倾的人比起物质来更重视精神层面的交流。我想至今我们都不知道彼此的名字,估计是这个原因吧。

    和你认识快三年了,你也快毕业了。我在长沙的这三年,没有朋友。我曾经以为在音像店打工就像读书那样,和同桌在一起,能永远读下去。后来毕业了才发现读书的好,直到你开始实习了,我才意识到你也要毕业了。我并没有要嫁给一个瞎子,但我知道如果再待在这样的音像店里,我就会像一个瞎子般生活一辈子。

    谢谢你帮我推荐的近百张唱片,那些歌单我都记下来了,我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反复播放,去体会你的心情。也许我会读书,也许我会继续打工,但是无论如何,我保证,我会一直去听音乐,就像你说的那样——听音乐的人,总是积极的,能保持清醒,也能看到别人。

    谢谢你。也请你继续支持我们店的生意,你的折扣我跟老板说过了,他会继续给你优惠的。

    看到这里,我哭着哭着就笑了。

    后来,我毕业如愿进入了电视台;再后来,我又到了北京成为北漂。每次回湖南去母校,都会去商业街街口的音像店转一转,遇见老板还能聊两句。

    几年前听说那条商业街已经拆了重建,很多店铺都搬了家,我想也许等到新的商业街建好时音像店会再回来。但至今,这条商业街还未建好,音像店也不会再搬回来了吧。

    这些年,卡带变成了MD,MD变成了CD,后来出现了mp3,出现了iPod,出现了能听音乐的手机。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下载,没有人再买唱片,大多数专辑也只是为了面子而随意制作。

    借秋微的小说《莫失莫忘》中的一句话:世间最大的遗憾是我们能好好地开始,却没能好好地告别。

    如果再给我一个机会的话,我会谢谢她,让我在贫瘠的日子里听到那么多的歌曲,人生因而变得饱满。有些人,在我们的生命中或许只是一段插曲,但却经受得住主题曲的万般流转。

    2005年,我搬到了北京,那些年攒下来的大部分专辑我送给了学弟学妹。

    生命常有缺憾,幸好音乐能续久续长。成长常有遗憾,幸好文字能温情温伤。

    对一些人记忆深刻,并不是你们互相之间有多了解,而是在最青葱的岁月里,你们共同完成了一件事情。现在想起来,当年的CD店女孩从生活了多年的小镇出来,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与生活对抗。她看出了我对音乐的热爱与零花钱的羞涩,我却没有看出她对生活的企盼以及对大学的向往。直到她离开了很多年之后,我再与朋友说起这个故事时,朋友才说,如果当时你能够多和她聊聊这个世界,聊聊你们的大学生活,或许她会有更大的勇气继续走下去,而不是被迫又回了老家,怀着那种“浮上水面透口气,又被迫潜了下去”的心情。

    以至于今天,当我再遇见这样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时,我都会尽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失去了联络,我也希望我们留在彼此心里的,不是遗憾,而是回忆。

    2014.2.28

    几个在心中久久回响的关键词

    有一种孤独是你为了不让一个人失望而改变自己,改变的过程中,你希望这个人能知道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可等到自己真的改变了之后,你再面对这个人时,却已经不想提自己改变的初衷了。

    关于梦想

    无论梦想当初如何卑微,它不过是颗种子,会随着自我的关注而变得异常强大。

    关于人格

    高中之前的我,是极其讨好别人的人格。放学了要和人一块儿,晚自习要和人一块儿,为了有存在感,会主动帮打篮球的男同学准备凉水,会在第一节早自习课后帮女同学去买早饭,一切的做法无非是为了让他们觉得我有价值。一个能被人利用的人,多少不会被人遗忘吧——初中的我一直为了不被人遗忘而奋斗,我想每个人的青涩青春期多少都曾给自己挖过一些陷阱吧。

    关于改变

    时过境迁,老同学再遇见。感叹时光荏苒,青春不再,感叹时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感叹时光旧了面孔、伤了回忆。二十出头对于很多事情都不知起因与结局,只有一脑子的情绪。等到过了三十岁之后,什么事情都开始有了因为、所以。

    因为成长,有了思绪的积淀,所以整个人活动起来就失去了青春期那种骨头生长时的脆脆的声响。

    因为能和有趣的人进行两个小时的交流,所以又能把自己的思路做一次清晰的梳理。

    因为每一天都不是自己能想象的,所以每一天都活在感谢里。所以从来就没有抱怨过这样的日子。

    因为习惯于说出事实的答案,所以省去了对情节的思考。这样的人生,枯燥无聊。不能思考的人生,具有毁灭性。

    幸运的是,纵使我们的世界趋于稳定,但由于世界上还有“遇见”这个词,所以每天我们都能充满期待。

    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能遇见一个人。听这个人说着我曾那么热切对别人说过的那些话,我了解但并不会免疫,反而更能理解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大多数悲剧都是因为——有呐喊,却鲜有回应。

    成年与未成年最大的区别或许是我们开始越来越爱深夜,而只把冷静留给白天。

    关于内心的宁静

    所谓夜深才会人静。其实好多时候,越是夜深,人越不平静。你会发现,平日心底那点虫子般窃窃私语的怀疑,总会在那时如回响般阵阵轰鸣。心里空了一块儿,才有回响。你越来越明白这个世界,你明确地知道在某个地方有人爱自己;知道自己的工作不会停;知道同事还在为目标继续努力;知道自己是谁,在哪里,未来在哪个方向等着你……如此心里才会被一点一点填实,夜深而人静。

    至今,我仍会突然之间发呆,思考一些自己忽略掉的东西。正如我重新打开自己博客,写下一些自己对自己说的话,然后发现在这些年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就拿博客来说,很多90后的孩子,或许都已经没有了这个概念。而对于80后的我们而言,博客越来越像一扇时空的门,连接着很多年前相识的彼此。而这几年的时光,人与人均是一张陌生的脸,亲热也不过是微波炉加热过的食品,水分和温度都会更为快速地流失,瞬间就能干涸。有的朋友,没有微博关注,也不是微信好友,手机号码早已换号,唯一的联系便是每年生日的日志下的留言。一如既往,不早不晚。仿佛,我和他们的关系,仅仅存在于博客的世界里。我们或许都知道,如若有一天,博客崩塌遗忘,我们便再无联络上的可能,可我们仍没有多问出那句:我们是否要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

    我们把对方都留在这份干净的回忆里,不嘈杂无喧嚣。那时我们会在博客里留下大量的言论,一篇一篇,比日志还长,却乐此不疲。讨论看过的书,写过的诗,对某个作者的看法,固执又青涩,却充满了战斗的锐气。现在,不想说就不说,观点不对就隐藏,懒得争论,疲于对抗。

    再过几年,有几人会记起自己的博客生活?不得而知。那些年博客上的自己,那些年不隐藏的自己,晒出各种伤疤,留下各种走近内心的隐蔽线索,等人按图索骥抵达——因为我已读完你的日志,所以我知道我爱你。

    那时的伟大而隐秘,真好。

    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