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再度下水!日本人加入一战!(三十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指挥官贝蒂拒绝对德国人投降,与舰同沉,整支分舰队只有‘狮号’与‘玛丽女王号’负创逃离了战场,不知去向。
德国舰队总共只有一舰战沉,两舰重伤。
如果这是整块战役的结果,无疑德国人得到了一次重大的胜利。
然而德国舰队在大胜之下,指挥官希佩尔也放松下开始大意,结果在准备回程的时候,突然遭到英国另一支分舰队的袭击。
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中,这次袭击来得是如此突然,以致于德国人直接被打得懵逼,一个照面就有一舰战沉,一舰负创。
这支英国分舰队的主力战舰是“无敌号”和“虎号”,他们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忽然间出现,并直接切入了德国人的阵形,将他们截作两段,然而横过了舰身,对着因为松懈而几乎没有防备的德国舰队狂轰滥炸。
德国指挥官希佩尔不得已之下,只好作出一个决定,让“战略价值比较低”的德国潜艇挺身而出,上前挡枪眼。
还剩下17艘的德国潜艇全数浮上水面(技术限制,他们只有浮上接近水面的深度才能发射鱼雷),与英国舰队短兵相接,用鱼雷对拼英国人的舰炮。
英国人目前也没有专门的反潜武器,不过整支舰队中,那不计其数的副炮和速射炮,用来对付十几艘原始的德国潜艇倒也足够了。
一翻对拼之下,德国潜艇部队战沉十三艘,剩下小猫两三只打光了携带的鱼雷,仓皇逃窜。
恶劣的天气帮了英国人的大忙,英国人在这一番炮雷对决中损失极低,只有三艘战舰中了鱼雷,并且都不是要害部位,没有一艘战舰战沉。
德国舰队终于在潜艇部队惨重的伤亡中重整旗鼓,再一次与英国人展开了舰炮的对决。
这一回英国人在数量上稍占优势,而德国人吨位和口径占据上风。
两国舰队在狂风暴雨中浴血奋战,因为恶劣天气的缘故,命中率都很低。
麾战了很长时间,当海面气候进一步恶化,逐渐变成风暴的时候,德国指挥官希佩尔终于决定撤退。
第二阶段的对战,双方成绩都差不多,都是两舰战沉,数舰受伤。
对于德国舰队的撤退,英国人犹豫片刻,还是决定不追击。
这一次英德两国的海上决战就这么草草结尾,但两国舰队的实力都遭到了重创,英国人的损失尤在德国人之上,如果不是因为恶劣气候中能见度很低,让他们的分舰队突然出现在德国舰队身边,奇迹一般地突然袭击,打了个第二回合的话,他们已经是惨败了。
饶是如此,英国人“海上帝国”的光环在这次大战中也受到严重削弱,有些风光难再之感。
至于德国人,赢了面子,却输了里子。他们一战近乎打光了威廉二世陛下这么多时间的积蓄,数十万吨的钢铁和德国海军的精英沉入了大海。
海军刚刚想雄起一下,转眼就被打回到解放前。
整个德国海军的实力一下子残了一大半,如果不是还有天下无敌的德国陆军在撑着场面,德国人可以说是一战中第一个负伤流血的列强。
现在也是血流不止,就算有威廉二世拼命的叫嚣,要重新建造这么一支强大的海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好在陆军还给力,进展比较不错。
德国人托施里芬计划的福,一战爆发没多久,德军已成功地侵入比利时和法国东北。
德军先锋直接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逼撤退至波尔多。
在后世历史上的情况也跟这差不多,只不过德国人打得没这么坚决,或许是这次战争爆发的时间提早了一点,威廉二世的年纪小了那么一两岁,干劲比较足?
后续的发展也就完全不同。
德国施里芬计划由德国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间(1891年至1906年)提出,德国总参谋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法。其主要目标为在未来的战争中,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英法联军)的夹攻。
施里芬在辅佐老毛奇与瓦德西时,便对两大强敌法国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并失去了盛产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其陆军却雄风不减,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敌人。
反观俄罗斯,虽有600万常规部队,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旧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当德国的克虏伯大炮、毛瑟枪已经驰名世界,德国参谋本部正在着重研究马克沁机枪的价值时,俄罗斯的士兵不少还以绑了尖刀的木棍作为唯一装备。
同时,俄罗斯广阔的领土、落后的铁路网和老化的战争动员机制使得俄国的战争反应速度大打了折扣。但同样,落后的道路也大大不利于德军在俄罗斯广袤领土上的征伐,同时宽广的东西长度提供的战略纵深与漫长的补给线、恶劣的冬季环境、数量巨大的‘蒸汽压路机’都将使俄国战场成为持久战。
在仔细研究了双方力量对比之后,施里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行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抗俄罗斯。
施里芬判断,俄罗斯落后的军事动员体制使得俄国至少需要6到8周才能完成对德国的军事集结。而在这段时间内,拥有毛奇时代主持修建的密集铁路网与高明的智慧,德国完全有能力迅速完成军事集结调动并打败法国。这就是“施里芬计划”的基本战略思想,以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时间差”。
1891年,也就是出任德军参谋总长的第一年,施里芬便提出了一份“备忘录”,被称为第一号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施里芬采用了军事学家所罕见的“剧情排演”的方式,推演了未来欧洲大战的基本过程,提出了“时间差”的战略构想与实施方式。
指挥官贝蒂拒绝对德国人投降,与舰同沉,整支分舰队只有‘狮号’与‘玛丽女王号’负创逃离了战场,不知去向。
德国舰队总共只有一舰战沉,两舰重伤。
如果这是整块战役的结果,无疑德国人得到了一次重大的胜利。
然而德国舰队在大胜之下,指挥官希佩尔也放松下开始大意,结果在准备回程的时候,突然遭到英国另一支分舰队的袭击。
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中,这次袭击来得是如此突然,以致于德国人直接被打得懵逼,一个照面就有一舰战沉,一舰负创。
这支英国分舰队的主力战舰是“无敌号”和“虎号”,他们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忽然间出现,并直接切入了德国人的阵形,将他们截作两段,然而横过了舰身,对着因为松懈而几乎没有防备的德国舰队狂轰滥炸。
德国指挥官希佩尔不得已之下,只好作出一个决定,让“战略价值比较低”的德国潜艇挺身而出,上前挡枪眼。
还剩下17艘的德国潜艇全数浮上水面(技术限制,他们只有浮上接近水面的深度才能发射鱼雷),与英国舰队短兵相接,用鱼雷对拼英国人的舰炮。
英国人目前也没有专门的反潜武器,不过整支舰队中,那不计其数的副炮和速射炮,用来对付十几艘原始的德国潜艇倒也足够了。
一翻对拼之下,德国潜艇部队战沉十三艘,剩下小猫两三只打光了携带的鱼雷,仓皇逃窜。
恶劣的天气帮了英国人的大忙,英国人在这一番炮雷对决中损失极低,只有三艘战舰中了鱼雷,并且都不是要害部位,没有一艘战舰战沉。
德国舰队终于在潜艇部队惨重的伤亡中重整旗鼓,再一次与英国人展开了舰炮的对决。
这一回英国人在数量上稍占优势,而德国人吨位和口径占据上风。
两国舰队在狂风暴雨中浴血奋战,因为恶劣天气的缘故,命中率都很低。
麾战了很长时间,当海面气候进一步恶化,逐渐变成风暴的时候,德国指挥官希佩尔终于决定撤退。
第二阶段的对战,双方成绩都差不多,都是两舰战沉,数舰受伤。
对于德国舰队的撤退,英国人犹豫片刻,还是决定不追击。
这一次英德两国的海上决战就这么草草结尾,但两国舰队的实力都遭到了重创,英国人的损失尤在德国人之上,如果不是因为恶劣气候中能见度很低,让他们的分舰队突然出现在德国舰队身边,奇迹一般地突然袭击,打了个第二回合的话,他们已经是惨败了。
饶是如此,英国人“海上帝国”的光环在这次大战中也受到严重削弱,有些风光难再之感。
至于德国人,赢了面子,却输了里子。他们一战近乎打光了威廉二世陛下这么多时间的积蓄,数十万吨的钢铁和德国海军的精英沉入了大海。
海军刚刚想雄起一下,转眼就被打回到解放前。
整个德国海军的实力一下子残了一大半,如果不是还有天下无敌的德国陆军在撑着场面,德国人可以说是一战中第一个负伤流血的列强。
现在也是血流不止,就算有威廉二世拼命的叫嚣,要重新建造这么一支强大的海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好在陆军还给力,进展比较不错。
德国人托施里芬计划的福,一战爆发没多久,德军已成功地侵入比利时和法国东北。
德军先锋直接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逼撤退至波尔多。
在后世历史上的情况也跟这差不多,只不过德国人打得没这么坚决,或许是这次战争爆发的时间提早了一点,威廉二世的年纪小了那么一两岁,干劲比较足?
后续的发展也就完全不同。
德国施里芬计划由德国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间(1891年至1906年)提出,德国总参谋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法。其主要目标为在未来的战争中,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英法联军)的夹攻。
施里芬在辅佐老毛奇与瓦德西时,便对两大强敌法国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并失去了盛产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其陆军却雄风不减,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敌人。
反观俄罗斯,虽有600万常规部队,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旧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当德国的克虏伯大炮、毛瑟枪已经驰名世界,德国参谋本部正在着重研究马克沁机枪的价值时,俄罗斯的士兵不少还以绑了尖刀的木棍作为唯一装备。
同时,俄罗斯广阔的领土、落后的铁路网和老化的战争动员机制使得俄国的战争反应速度大打了折扣。但同样,落后的道路也大大不利于德军在俄罗斯广袤领土上的征伐,同时宽广的东西长度提供的战略纵深与漫长的补给线、恶劣的冬季环境、数量巨大的‘蒸汽压路机’都将使俄国战场成为持久战。
在仔细研究了双方力量对比之后,施里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行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抗俄罗斯。
施里芬判断,俄罗斯落后的军事动员体制使得俄国至少需要6到8周才能完成对德国的军事集结。而在这段时间内,拥有毛奇时代主持修建的密集铁路网与高明的智慧,德国完全有能力迅速完成军事集结调动并打败法国。这就是“施里芬计划”的基本战略思想,以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时间差”。
1891年,也就是出任德军参谋总长的第一年,施里芬便提出了一份“备忘录”,被称为第一号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施里芬采用了军事学家所罕见的“剧情排演”的方式,推演了未来欧洲大战的基本过程,提出了“时间差”的战略构想与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