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第327章 叛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云天离开皇宫的时候已经是临晨时分,张辅走后宣德帝和他密议了良久,决定召回镇守广宁的武清侯石山和镇守永平的遂安伯陈英。
此二人都是能征善战之将,以备宣德帝调遣。
另外,宣德帝暗中谕令居庸关和宣府镇的守将枕戈待旦,严加防守,以免受到大宁都司和山西行都司的兵马突袭。
不仅如此,为了防止汉王南逃,宣德帝还准备敕遣京畿都督府都督佥事黄谦前往运河上的重镇淮安,协助淮安总兵、平江伯陈瑄防守淮安。
为了应对来自山西都司和彰德赵王的威胁,在李云天的建议下,宣德帝让义国公张昊去守北直隶与山西交界的真定府,让安平侯牛世豪去守与彰德临近的大名府。
只要能守住真定城和大名城,那么山西都司和赵王的兵力将无法向北直隶推进一步,北直隶最大的两个隐患也就随之解除,这使得宣德帝没了后顾之忧,可以用全部精力对付汉王。
虽然张辅擒住了枚青,可李云天却并不感到轻松,他可以肯定汉王不单单派了枚青一个人潜入京城来联络内应,但只有张辅一个人向宣德帝汇报了此事,其余人出于各式各样的原因进行了隐瞒,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
第二天上午,一个不速之客风尘仆仆地赶来了京城,他就是都察院监察御史李浚,特意从乐安州赶来京城举报汉王造反。
李浚是山东乐安州遂家村人,永乐初入国子监,后升为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曾经巡按四川。
永乐二十二年,李浚父亲去世,他也因此回乡丁忧。
几天前,汉王派人前去请李浚前往乐安州担任左副都御使一职。
李浚闻之后大吃了一惊,意识到汉王要造反,很显然只有朝廷才能任命官员,而且还是都察院左副都御使这样的重职。
由于深知其中的厉害,李浚自然不敢拒绝,否则全家都将有血光之灾,故而假装答应了汉王的邀请,以身体有疾为由推脱晚两天再去乐安城。
汉王派来的人不疑有诈,欣然回去复命,而李浚则召集族人,让他们逃离乐安州到外地避难,然后连夜赶去了济南城向山东都司报信。
路上,李浚亲眼目睹了汉王手下四处劫掠的一幕,尤其是尽收当地的马匹充作战马,心中更加确定汉王造反一事。
到了济南城,李浚第一时间拜访了山东都司都指挥使靳荣,将汉王谋反的事情告诉了靳荣,希望靳荣能给他山东都司的符验作为凭证,以便他进京告发汉王谋反。
由于不清楚靳荣和汉王之间的密切关系,李浚差一点就要死于非命,靳荣已经答应汉王一同造反,因此表面上答应了给李浚符验,实际上想要暗中置他于死地。
倘若不是靳荣府中的一名女子给李浚通风报信,使得李浚找机会翻墙逃离了靳荣的府上,那么他的小命可就休矣。
经历了靳荣府里一事后,李浚成为了惊弓之鸟,不敢再在济南城久留,化名王刚,星夜赶来了京城。
李浚的到来使得满朝文武一派哗然,谁也没有想到汉王竟然毫无征兆地就造反,京城里一时间人心惶惶,风声鹤唳。
就在李浚抵达京城的下午,山东布政使司用八百里加急送来了一道公文,将汉王纵容手下军士四处劫掠的消息正式通报了京城,确定了汉王造反的事实。
出乎满朝文武的意料,宣德帝并没有立刻发兵征讨汉王,而是派遣了内侍中官侯泰前往乐安送信给汉王,询问汉王为何纵兵劫掠地方。
李云天知道,宣德帝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希望汉王回头是岸,避免一场战火,二是时机未到,不易出兵。
虽然汉王已经举兵谋反,但目前只是在乐安州境内劫掠,并没有攻打周边的府县城池,也未发表反叛的檄文,故而宣德帝认为此时不易出兵,等时机成熟,汉王造反一事板上钉钉后再去平叛。
与此同时,李云天打开了讲武堂的库房,将武器和铠甲等物品分发给讲武堂的学员,让他们带甲训练,只要宣德帝平叛的谕令一下,他就带着讲武堂的学员加入平叛大军,使得学员们在战争中得以历练。
晚饭后,李云天正在卧室里修改未来几天的训练计划,宣德帝派来一名内侍传他进宫。
李云天知道肯定与汉王的事情有关,因此不敢怠慢,连忙赶去了皇宫。
乾清宫里有不少人,除了宣德帝外,还有杨士奇、杨荣、金幼孜和张辅、周征等人,气氛显得沉闷而压抑。
“什么?威国公消失了?”等李云天了解了事情的真相,顿时大吃了一惊,愕然望向了坐在龙椅上的宣德帝。
今天一早,鲁仲乾以身体不适为由向军阁告了假,等宣德帝下午派御医前去给他诊治时,诧异地发现鲁仲乾不见了。
不仅威国公,连威国公的老婆孩子也都消失了,威国公府现在只留下那些无关紧要的下人。
其实,早就一个月前,威国公的老婆和孩子就以省亲为借口离开了京城,前往徐州老家,威国公府中只剩下鲁仲乾和鲁天行。
很显然,鲁天行是和鲁仲乾一块儿离开的,至于两人要去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宣德帝得知这一消息时正在与杨士奇和张辅等人商议政务,闻讯后大吃了一惊,很显然鲁仲乾和鲁天行的离开早有预谋,至于两人去了哪里用脚趾头也能想到,绝对前去投奔汉王,与汉王沆瀣一气。
对于鲁仲乾的叛逃宣德帝是大为恼火,这可是一件极为影响士气的事件,给京城的那些勋贵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故而,宣德帝已经派人快马加鞭沿着前往山东的方向去追鲁仲乾和鲁天行,希望能将两人给拦住。
“陛下,臣以为,此时威国公要是去山东的话对战局影响甚微!”知道鲁仲乾和鲁天行跑了后,李云天的眉头皱了皱,沉声向宣德帝说道。
“李御史意下如何?”宣德帝闻言觉得有几分道理,不由得反问道。
现场的众臣闻言,也纷纷好奇地望着李云天,想知道李云天是何意。
“陛下,山东地界上已经有汉王,威国公与其去山东还不如留在京城来当内应。”李云天沉吟了一下,有条不紊地解释着,“如今威国公走了,那么在臣看来他能去的地方无疑只有三个。”
“一是山东乐安,二是山西太原,三是河南彰德。”说着,李云天脸上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缓缓地说出了三个地名,随后肯定地说道,“如果臣没有猜错的话,威国公一定是去了太原!”
乐安虽说是汉王反叛的大本营,通常追随汉王的叛匪也都会往乐安跑,但汉王并不需要统兵的将领,而是希望有人能帮他分担来自朝廷的压力。
山西都司的兵力兵强马壮,是汉王手中最重要的一支军事力量,距离北直隶又近,沿途又无关卡和重镇,十分有利于向北直隶发动攻击。
如果山西都司的军队能与乐安的叛军一左一右夹击朝廷的军队,那么将给朝廷打来一个大麻烦,使得朝廷双线作战。
由于山西都司受到河南都司和陕西都司的牵制,尤其是要面对陕西都司的威胁,故而只有派遣一名声威赫赫的大将去山西都司才能使得山西都司脱离困境,一是势如破竹地突入北直隶,二来震慑河南都司和山西都司不敢轻易妄动,而鲁仲乾无疑是最合适的一个人选。
至于河南彰德,赵王虽然有数万兵力,但是却无合适的统兵大将,如果战功赫赫的鲁仲乾能指挥赵王的军队,那么将会对朝廷形成三面夹击,也会吸引河南都司的兵力,减轻山西都司所承受的压力,使得朝廷疲于应对。
不过,赵王与汉王并不是一条心,肯定会对鲁仲乾所有提防,鲁仲乾去了彰德十有八九会被架空,一事无成。
故而,李云天经过分析后,认为鲁仲乾此时逃走,去太原的几率最大。
“言之有理。”张辅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开口向宣德帝说道,“陛下,李御史一语惊醒梦中人,威国公看来是要去太原。”
“来人,速派人前去太原方向追击。”宣德帝的面色一寒,冷冷地向殿前侍立的一名侍卫喝道。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微臣愿意亲自带人前去追击,威国公离开时日尚短,或许臣能追上他们。”李云天闻言冲着宣德帝一拱手,沉声说道。
“李御史,你留在京城,这种事情由他人来做即可。”宣德帝沉吟了一下,冲着李云天摆了摆手。
此时乃非常时期,京城局势瞬息万变,能得到宣德帝信任又能帮他出谋划策的人可谓寥寥无几,李云天就是其中的一个,宣德帝现在需要李云天留在京城来应对变幻莫测的政局。
况且,鲁仲乾既然早已经做好了逃走的准备,那么想必已经安排好了退路,李云天要是前去追击,保不准就有生命危险。
“陛下,威国公能征善战,真定城应该交由一名对其熟识之人去镇守。”李云天清楚宣德帝心中的顾虑,想了想后说道,“臣觉得,忠国公可当此重任。”
李云天之所以让周征去对付鲁仲乾,并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任人唯亲,周征和鲁仲乾以前是好友,靖难时并肩作战,对鲁仲乾非常熟悉,否则鲁天行也不会差一点就娶了周雨婷。
因此,放眼京中的勋贵,能对付得了鲁仲乾的人屈指可数,张辅和周征是最佳的人选。
张辅身为太师自然要留在宣德帝身边,那么唯有派周征前去真定城,至于张昊就只有另委重任。
李云天离开皇宫的时候已经是临晨时分,张辅走后宣德帝和他密议了良久,决定召回镇守广宁的武清侯石山和镇守永平的遂安伯陈英。
此二人都是能征善战之将,以备宣德帝调遣。
另外,宣德帝暗中谕令居庸关和宣府镇的守将枕戈待旦,严加防守,以免受到大宁都司和山西行都司的兵马突袭。
不仅如此,为了防止汉王南逃,宣德帝还准备敕遣京畿都督府都督佥事黄谦前往运河上的重镇淮安,协助淮安总兵、平江伯陈瑄防守淮安。
为了应对来自山西都司和彰德赵王的威胁,在李云天的建议下,宣德帝让义国公张昊去守北直隶与山西交界的真定府,让安平侯牛世豪去守与彰德临近的大名府。
只要能守住真定城和大名城,那么山西都司和赵王的兵力将无法向北直隶推进一步,北直隶最大的两个隐患也就随之解除,这使得宣德帝没了后顾之忧,可以用全部精力对付汉王。
虽然张辅擒住了枚青,可李云天却并不感到轻松,他可以肯定汉王不单单派了枚青一个人潜入京城来联络内应,但只有张辅一个人向宣德帝汇报了此事,其余人出于各式各样的原因进行了隐瞒,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
第二天上午,一个不速之客风尘仆仆地赶来了京城,他就是都察院监察御史李浚,特意从乐安州赶来京城举报汉王造反。
李浚是山东乐安州遂家村人,永乐初入国子监,后升为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曾经巡按四川。
永乐二十二年,李浚父亲去世,他也因此回乡丁忧。
几天前,汉王派人前去请李浚前往乐安州担任左副都御使一职。
李浚闻之后大吃了一惊,意识到汉王要造反,很显然只有朝廷才能任命官员,而且还是都察院左副都御使这样的重职。
由于深知其中的厉害,李浚自然不敢拒绝,否则全家都将有血光之灾,故而假装答应了汉王的邀请,以身体有疾为由推脱晚两天再去乐安城。
汉王派来的人不疑有诈,欣然回去复命,而李浚则召集族人,让他们逃离乐安州到外地避难,然后连夜赶去了济南城向山东都司报信。
路上,李浚亲眼目睹了汉王手下四处劫掠的一幕,尤其是尽收当地的马匹充作战马,心中更加确定汉王造反一事。
到了济南城,李浚第一时间拜访了山东都司都指挥使靳荣,将汉王谋反的事情告诉了靳荣,希望靳荣能给他山东都司的符验作为凭证,以便他进京告发汉王谋反。
由于不清楚靳荣和汉王之间的密切关系,李浚差一点就要死于非命,靳荣已经答应汉王一同造反,因此表面上答应了给李浚符验,实际上想要暗中置他于死地。
倘若不是靳荣府中的一名女子给李浚通风报信,使得李浚找机会翻墙逃离了靳荣的府上,那么他的小命可就休矣。
经历了靳荣府里一事后,李浚成为了惊弓之鸟,不敢再在济南城久留,化名王刚,星夜赶来了京城。
李浚的到来使得满朝文武一派哗然,谁也没有想到汉王竟然毫无征兆地就造反,京城里一时间人心惶惶,风声鹤唳。
就在李浚抵达京城的下午,山东布政使司用八百里加急送来了一道公文,将汉王纵容手下军士四处劫掠的消息正式通报了京城,确定了汉王造反的事实。
出乎满朝文武的意料,宣德帝并没有立刻发兵征讨汉王,而是派遣了内侍中官侯泰前往乐安送信给汉王,询问汉王为何纵兵劫掠地方。
李云天知道,宣德帝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希望汉王回头是岸,避免一场战火,二是时机未到,不易出兵。
虽然汉王已经举兵谋反,但目前只是在乐安州境内劫掠,并没有攻打周边的府县城池,也未发表反叛的檄文,故而宣德帝认为此时不易出兵,等时机成熟,汉王造反一事板上钉钉后再去平叛。
与此同时,李云天打开了讲武堂的库房,将武器和铠甲等物品分发给讲武堂的学员,让他们带甲训练,只要宣德帝平叛的谕令一下,他就带着讲武堂的学员加入平叛大军,使得学员们在战争中得以历练。
晚饭后,李云天正在卧室里修改未来几天的训练计划,宣德帝派来一名内侍传他进宫。
李云天知道肯定与汉王的事情有关,因此不敢怠慢,连忙赶去了皇宫。
乾清宫里有不少人,除了宣德帝外,还有杨士奇、杨荣、金幼孜和张辅、周征等人,气氛显得沉闷而压抑。
“什么?威国公消失了?”等李云天了解了事情的真相,顿时大吃了一惊,愕然望向了坐在龙椅上的宣德帝。
今天一早,鲁仲乾以身体不适为由向军阁告了假,等宣德帝下午派御医前去给他诊治时,诧异地发现鲁仲乾不见了。
不仅威国公,连威国公的老婆孩子也都消失了,威国公府现在只留下那些无关紧要的下人。
其实,早就一个月前,威国公的老婆和孩子就以省亲为借口离开了京城,前往徐州老家,威国公府中只剩下鲁仲乾和鲁天行。
很显然,鲁天行是和鲁仲乾一块儿离开的,至于两人要去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宣德帝得知这一消息时正在与杨士奇和张辅等人商议政务,闻讯后大吃了一惊,很显然鲁仲乾和鲁天行的离开早有预谋,至于两人去了哪里用脚趾头也能想到,绝对前去投奔汉王,与汉王沆瀣一气。
对于鲁仲乾的叛逃宣德帝是大为恼火,这可是一件极为影响士气的事件,给京城的那些勋贵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故而,宣德帝已经派人快马加鞭沿着前往山东的方向去追鲁仲乾和鲁天行,希望能将两人给拦住。
“陛下,臣以为,此时威国公要是去山东的话对战局影响甚微!”知道鲁仲乾和鲁天行跑了后,李云天的眉头皱了皱,沉声向宣德帝说道。
“李御史意下如何?”宣德帝闻言觉得有几分道理,不由得反问道。
现场的众臣闻言,也纷纷好奇地望着李云天,想知道李云天是何意。
“陛下,山东地界上已经有汉王,威国公与其去山东还不如留在京城来当内应。”李云天沉吟了一下,有条不紊地解释着,“如今威国公走了,那么在臣看来他能去的地方无疑只有三个。”
“一是山东乐安,二是山西太原,三是河南彰德。”说着,李云天脸上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缓缓地说出了三个地名,随后肯定地说道,“如果臣没有猜错的话,威国公一定是去了太原!”
乐安虽说是汉王反叛的大本营,通常追随汉王的叛匪也都会往乐安跑,但汉王并不需要统兵的将领,而是希望有人能帮他分担来自朝廷的压力。
山西都司的兵力兵强马壮,是汉王手中最重要的一支军事力量,距离北直隶又近,沿途又无关卡和重镇,十分有利于向北直隶发动攻击。
如果山西都司的军队能与乐安的叛军一左一右夹击朝廷的军队,那么将给朝廷打来一个大麻烦,使得朝廷双线作战。
由于山西都司受到河南都司和陕西都司的牵制,尤其是要面对陕西都司的威胁,故而只有派遣一名声威赫赫的大将去山西都司才能使得山西都司脱离困境,一是势如破竹地突入北直隶,二来震慑河南都司和山西都司不敢轻易妄动,而鲁仲乾无疑是最合适的一个人选。
至于河南彰德,赵王虽然有数万兵力,但是却无合适的统兵大将,如果战功赫赫的鲁仲乾能指挥赵王的军队,那么将会对朝廷形成三面夹击,也会吸引河南都司的兵力,减轻山西都司所承受的压力,使得朝廷疲于应对。
不过,赵王与汉王并不是一条心,肯定会对鲁仲乾所有提防,鲁仲乾去了彰德十有八九会被架空,一事无成。
故而,李云天经过分析后,认为鲁仲乾此时逃走,去太原的几率最大。
“言之有理。”张辅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开口向宣德帝说道,“陛下,李御史一语惊醒梦中人,威国公看来是要去太原。”
“来人,速派人前去太原方向追击。”宣德帝的面色一寒,冷冷地向殿前侍立的一名侍卫喝道。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微臣愿意亲自带人前去追击,威国公离开时日尚短,或许臣能追上他们。”李云天闻言冲着宣德帝一拱手,沉声说道。
“李御史,你留在京城,这种事情由他人来做即可。”宣德帝沉吟了一下,冲着李云天摆了摆手。
此时乃非常时期,京城局势瞬息万变,能得到宣德帝信任又能帮他出谋划策的人可谓寥寥无几,李云天就是其中的一个,宣德帝现在需要李云天留在京城来应对变幻莫测的政局。
况且,鲁仲乾既然早已经做好了逃走的准备,那么想必已经安排好了退路,李云天要是前去追击,保不准就有生命危险。
“陛下,威国公能征善战,真定城应该交由一名对其熟识之人去镇守。”李云天清楚宣德帝心中的顾虑,想了想后说道,“臣觉得,忠国公可当此重任。”
李云天之所以让周征去对付鲁仲乾,并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任人唯亲,周征和鲁仲乾以前是好友,靖难时并肩作战,对鲁仲乾非常熟悉,否则鲁天行也不会差一点就娶了周雨婷。
因此,放眼京中的勋贵,能对付得了鲁仲乾的人屈指可数,张辅和周征是最佳的人选。
张辅身为太师自然要留在宣德帝身边,那么唯有派周征前去真定城,至于张昊就只有另委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