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万里孤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万里孤军
和张焕千里艰难行军相比,河西的进攻却顺利得多,由于吐蕃在河西的兵力被大量抽调到安西抗击回纥军的进攻,在武威失守后,河西都督论悉颊藏便放弃了张掖,退兵到酒泉郡,又调敦煌、晋昌两郡的兵力在酒泉集结,这样,论悉颊藏手中便有了三万多军队,他一方面死守酒泉,另一方面派人向逻些求救,不料,王思雨的军队从祁连山以南绕道敦煌郡,一举占领了兵力空虚的城池,切断了论悉颊藏退路。
就在贺娄无忌的大军推到张掖,准备与王思雨前后夹攻酒泉之时,朱泚大军入侵陇右的战役爆发了,为避免陇右发生意外,贺娄无忌便停止了进攻,两军转入对峙状态。
十一月初,西域的第一场大雪纷纷扬扬降临了,河西走廊变成了冰海雪原,随着吐蕃和回纥在安西的拉锯战因大雪而渐渐平息,整个西域地区的秋季战役也暂时告以段落,
......
雪后的河西走廊显得分外的美丽,万里无云的湛蓝天空,穹顶似的笼罩着大地,天空下,高耸的祁连山、一望无际的草原,树木、河流和人烟稀少的村镇,都沉浸在无风的恬静和明朗的严寒中,沉浸在耀眼的光芒和淡蓝色的阴影里。
张掖郡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这里也是整个河西最大的马场所在,延绵数百里的大草原,水源充足、牧草丰美,也就是在这里,曾为大唐骑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马。
从武威到张掖间的官道横穿草原,为了防止行走在大雪覆盖时迷失方向,开元年间的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特地命人在官道两旁种满了胡杨树,如今胡杨树已经变成了参天大树,从高处下望,延绵数百里的两排胡杨树仿佛河西走廊上的一条冰丝带。
这一天,在张焕掖郡以南的官道上缓缓行来一支约五千人的骑兵队,为首之人正是刚从蜀郡赶来的张焕,他接到贺娄无忌的紧急报告,张掖郡来了十几个特殊的客人。
远远地已看见了张掖郡的城池,一队骑兵从城门奔出,在茫茫的白雪世界里分外显眼,队伍越来越近,唐军的盔甲在阳光熠熠闪光,为首之人正是张焕的头号大将贺娄无忌,他飞驰到张焕面前翻身下了马,单膝跪下行一军礼道:“属下参见都督!”
张焕忙下马将他扶起,捶了他肩头一拳笑道:“ 听说你真娶了一个吐蕃女子当小妾,可别被人半夜刺杀在榻上。”
贺娄无忌脸一红,呐呐道:“其实不是吐蕃人,她父母都是汉人奴隶,这次进攻张掖,父母被吐蕃人所杀,属下见她孤苦伶仃便收容了她,大战当前,属下不敢纳妾。”
“说得不错,大战当前,为主帅者更要谨慎行事。”张焕点点头,他转头向跟他一起来的孟郊招了招手道:“你过来吧!”
孟郊下马快步走了过来,等待张焕的安排。
“孟郊以后就是张掖刺史兼河西牧监,你今天就把政务移交给他吧!”
“属下遵令!” 贺娄无忌向孟郊拱手笑道:“每天应付那些告状之人,把我头都弄大,总算把先生盼来了。”
孟郊也急忙躬身一礼,“我首次独挡一面,若人手有不足,还望将军支持。”
张焕见两人相处甚好,便笑了笑道:“走吧!边走边谈。”
众人上马,徐徐向张掖城驶去,在吐蕃占领之前,张掖便是河西走廊上的军事重镇,城池修得高大而坚固,人口二万余人,主要以汉人和羌人为住,在吐蕃占领河西走廊后,张掖便成为吐蕃进攻大唐的桥头堡,为吐蕃统治河西的中心,人口反而有所增加,整个城内有居民十几万人,七成是汉人奴隶,为吐蕃领主养马。
很快军队便进入城内,城内也被白雪覆盖,大街是上难得看见一个行人,显得十分冷清,房子也很破旧,没有什么商业活动,偶然可以看见一些人钻进几间破屋里,这是一些精明的陇右商人在用廉价日用品换取羌人手上的皮毛和药材。
“他们是从安西哪里来?都是些什么人?”眼看快到贺娄无忌的帅府,张焕终于问出了此来的目的。
“回禀都督,来人是前安西都护曹令忠之子曹汉臣,一共十七人,从疏勒而来,足足走了一个多月。”
贺娄无忌说完,两人都沉默了,‘曹汉臣’,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悲壮的名字,安史之乱后,大唐被迫放弃了西域,吐蕃出兵占领河湟、河西,也占领了安西四镇,北方的回纥占领北庭、西面的大食则控制葱岭以东,在大唐西域被群狼分食的年代,留在西域的部分唐军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故土,他们不屈地抗争着,与所有分食大唐的外族作战,保卫着大唐的领土,他们甚至已经被国人遗忘,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但他们却实实在在地存在,河西节度使周鼎、安西都护曹令忠、北庭都护尔朱某以及跟随他们的大唐将士们,正是他们的存在,昭示着大唐夺回安西的合理合法。
“曹将军!”贺娄无忌远远地向坐在台阶上的一人招了招手,那人见数百名骑兵过来,连忙站了起来,只见他年纪约二十五六岁,身体瘦长、皮肤黝黑,眼中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一行人来到台阶前,贺娄无忌跳下马将他拉过来向张焕介绍道:“都督,这位就是从疏勒来的曹汉臣将军。”
他又向曹汉臣介绍张焕,“曹将军,这就是你要找的陇右、河西节度使张大将军。”
曹汉臣呆呆地望着张焕,忽然,他‘扑通’一声跪下,给张焕重重地磕了三个头,失声哭泣道:“请大将军发兵安西,收回大唐的故土,我们一万军户日夜盼望,已经盼望了二十年。”
张焕的眼睛也有些红了,他连忙将曹汉臣扶起,诚恳地说道:“我和你们一样,从小便立志收回故土,你们放心,我厉兵秣马三年,就是为了这一天,既然大军已经西进,就不会再有尽头。”
曹汉臣抹去眼泪,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张焕道:“这是家父写给都督的信,请都督过目。”
张焕接过信,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咱们进去细谈。”
几个人走进官衙,这里原来便是大唐的甘州都督府,后成为吐蕃的河西都督府,占地面积颇大,依然保持着甘州都督府的原貌。
众人进了中堂坐下,几名亲兵分别上了热茶,张焕喝了口热茶暖暖身子,取出曹汉臣所给的信,一边拆一边问他道:“疏勒(今天的新疆喀什)离这里路遥万里,你们怎么会知道我出兵河西?”
曹汉臣连忙欠身答道:“一个多月前,有几个回纥商人来疏勒卖马,听他们说起大将军与回纥共击吐蕃。”
张焕点点头,展开了信,信是原安西都护曹令忠写来,简单介绍了他们与吐蕃人的抗争,从至德二年起与吐蕃人交战二十余次,力量渐渐衰竭,现在男女老幼只剩三万余人,士兵不过五千,孤守疏勒镇,恳求张焕念在他们忠心故国的份上,向西域进军。
张焕合上信,沉吟一下又问道:“河西节度使周鼎周使君现在可在?”
曹汉臣摇了摇头,“周老将军三年前便过世了,原来的北庭都护尔朱某在五年前保卫于阗镇时阵亡,整个安西只剩下疏勒镇还在我们的手上,其他的已全部被吐蕃人占领。”
“我明白了,你放心,我还是那句老话,现在吐蕃内乱,正是我们夺回安西的良机,我不会放弃机会,不过现已进入冬天,大军行军不利,只能等到开春再战!”
说到这,张焕又微微一笑道:“既然曹将军不远万里而来,我无论如何也要带你返回京师一趟,让朝廷知道,我大唐的安西并没有真正失去。”
......
长安,大明宫政事堂,这个大唐的最高权力机构此刻气氛十分紧张严肃,除了最年轻的朱滔昨天返回了汉中外,其余六名内阁成员都聚集一堂,还有太后崔小芙也在座。
这已经是内阁第三次开会磋商解决张焕夺取蜀中之事了,前两次一是因为朱滔强烈要求朝廷出兵征讨张焕,因分歧过大不欢而散;第二次则是崔寓、王昂、朱滔、韦谔四人坚决发对张焕取代韦谔入阁。
而这一次则是由太后崔小芙临时提议召开。
蜀中的形势突变使得他们已经无法再对张焕的行为保持沉默,经过几轮磋商,每个人都心情复杂,考虑着大唐的国运和家族的利益。
三年前发生的崔家分裂是一次影响极为深刻的事件,它彻底改变了大唐的政治格局,如果说张家没落代表着世家开始走向下坡路,那崔家分裂导致的军阀并起和裴俊大权独揽,则意味着已经十分衰弱的世家朝政只剩下一层外壳。
而现在,蜀中的剧变使得已经破碎不堪的大唐势力版图再一次横生枝节,众人才忽然惊觉,三年来默默无闻的张焕竟一跃成为了大唐的第二势力,使扑朔迷离的权力斗争中又增加了新的变数。
这两年来,地方军阀强横,朝中乱象丛生,世家朝政即将走向末路,李氏皇族日益高涨的权力诉求,地方分裂的苗头开始出现,内阁权力逐渐被边缘化,土地兼并之风再一次高涨,财政收入日渐枯竭,各种政令互相抵触且政出无门。
诸般种种,旧格局被打破而新秩序迟迟无法建立的混乱,使得所有的官员都十分迷茫、困惑,大唐,该何去何从?
崔寓迷茫,他在终于摆脱了崔圆的牵线、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失去的家族的支持和相国的权力,仅仅依凭崔圆留下的老本保留了对兵部的发言权,那么,在崔庆功分裂崔家,使崔圆吐血倒下时,最为狂喜的他是否感到了一丝后悔?
韦谔不仅仅是迷茫,而且充满了失落,这位曾经第三大世家的掌门人此刻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根基和权力,徒有一个尚书右仆射之衔,他此时的权力甚至还比不上他的儿子,他被崔庆功所蔑视、被朱泚蔑视、被张焕蔑视,他觉得自己被所有人蔑视,这一切就因为他已经没有资格再坐在这个代表着权力和实力的地方。
当然最困惑、最疲惫的就是右相裴俊,当他亲手打破世家权力平衡的格局、独揽大权后,他才发现事情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所有隐藏在世家朝政中深沉矛盾,在压制它们的力量逐渐消失后,这些矛盾便争先恐后地爆发出来,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朝廷无力阻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大。
这三年来他固然品尝到了权力的甜蜜,但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就像一个灭火之人,一个人奔命于各处火点,却力不从心,火势越燃越大,而他已经筋疲力尽了。
固然,朱泚的倒下让他感到窃喜,头顶上悬着的一把巨剑消失了,但是张焕的崛起又使他感到了一丝威胁,尤其是他将陷于绝路的朱泚又放回汉中的远虑和毒辣,使得裴俊的后背不由冒出一股股寒意。
这时,崔小芙一改往日的沉默,她率先发言了,“各位卿家,且不说蜀中之变对朝廷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我们不能再视而不见,不仅是张焕,崔庆功、朱泚这些地方军阀也必须让朝廷控制得住,否则任其发展,我大唐将分裂在即。”
她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清醒,
她已经意识到,或许张焕夺取蜀中对解决地方军阀割据的困局是一次极好的契机,为了大唐的生存,崔小芙决定采取妥协的办法来解决,她和李勉交换了一下眼色,便徐徐道:“哀家提一个方案给各位卿家考虑,如果觉得可行,大家就表决一下,可好?”
她话音刚落,李勉立刻接口道:“现在应该是众志成城,以解决我大唐面临危机的时候了,太后请尽管直言。”
崔小芙点点头,她扫了众人一圈,见没有人发对,便朗声道:“哀家以为,内阁七臣是顺应当时七大世家而定,但世易时移,这显然已经不符合现实情况,所以哀家建议,内阁扩大为九臣,朱泚已由其弟朱滔代理,不谈,崔庆功已实领兵部尚书,可进内阁占一席,而陇右、河西节度使张焕已位列三品,他为国收复河湟、河西有功,应予以重用,哀家建议他也可占一席,这样,裴、韦、王、楚、李、朱、两崔、张,一共九人组成新内阁,诸位可有异议?”
这一次,五个人均没有说话,李勉不用说,他是完全支持崔小芙的决定,而楚行水和王昂却难得抱同一个想法,那就是要将崔庆功安上笼头,不能让他在淮北无限制的膨胀,威胁到自己的地盘,尤其楚行水更是希望张焕的加入;而另一个韦谔虽然十分不愿意,但他也很清楚若不扩大内阁,恐怕自己首先就要被清除出局,为此,他也保持了沉默。
唯一不满的似乎就是崔寓了,但事实上,他也并不发对,裴俊通过给事中一职架空了内阁,如果内阁能扩大,或许反而能抑制裴俊的权力。
五个人各怀心思,竟微妙地以默认表示了赞同,但最关键的还是相国裴俊的态度,他才是最后的定论者,房间十分安静,众人都在等待着裴俊的决定。
裴俊忽然笑了,将张焕召入朝廷一直是他的心愿,虽然希望张焕与朱泚河蚌相争、他渔翁得利的阴谋没有得逞,但同时他却意外地发现,张焕正是朱泚的克星,那么自己这个女婿又能不能再成为崔庆功的克星呢?对此,他拭目以待。
裴俊当即点了点头道:“崔庆功已领兵部尚书,直接加封为中书门下平章事便可,而张焕我则建议封其为张掖郡王,实领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宣仁六年十二月初,张焕在三千骑兵的护卫下从凤翔进入了关中;比张焕早一天,淮北崔庆功命其次子崔昊统领大军,他本人也在三千骑兵的护卫下,从潼关进入了关中;而汉中朱泚则以述职为借口,从大散关领一千骑兵进入关中。
此时的长安上空已是风云聚会,在平静的水面下已开始蕴育起了惊涛骇浪。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万里孤军
和张焕千里艰难行军相比,河西的进攻却顺利得多,由于吐蕃在河西的兵力被大量抽调到安西抗击回纥军的进攻,在武威失守后,河西都督论悉颊藏便放弃了张掖,退兵到酒泉郡,又调敦煌、晋昌两郡的兵力在酒泉集结,这样,论悉颊藏手中便有了三万多军队,他一方面死守酒泉,另一方面派人向逻些求救,不料,王思雨的军队从祁连山以南绕道敦煌郡,一举占领了兵力空虚的城池,切断了论悉颊藏退路。
就在贺娄无忌的大军推到张掖,准备与王思雨前后夹攻酒泉之时,朱泚大军入侵陇右的战役爆发了,为避免陇右发生意外,贺娄无忌便停止了进攻,两军转入对峙状态。
十一月初,西域的第一场大雪纷纷扬扬降临了,河西走廊变成了冰海雪原,随着吐蕃和回纥在安西的拉锯战因大雪而渐渐平息,整个西域地区的秋季战役也暂时告以段落,
......
雪后的河西走廊显得分外的美丽,万里无云的湛蓝天空,穹顶似的笼罩着大地,天空下,高耸的祁连山、一望无际的草原,树木、河流和人烟稀少的村镇,都沉浸在无风的恬静和明朗的严寒中,沉浸在耀眼的光芒和淡蓝色的阴影里。
张掖郡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这里也是整个河西最大的马场所在,延绵数百里的大草原,水源充足、牧草丰美,也就是在这里,曾为大唐骑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马。
从武威到张掖间的官道横穿草原,为了防止行走在大雪覆盖时迷失方向,开元年间的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特地命人在官道两旁种满了胡杨树,如今胡杨树已经变成了参天大树,从高处下望,延绵数百里的两排胡杨树仿佛河西走廊上的一条冰丝带。
这一天,在张焕掖郡以南的官道上缓缓行来一支约五千人的骑兵队,为首之人正是刚从蜀郡赶来的张焕,他接到贺娄无忌的紧急报告,张掖郡来了十几个特殊的客人。
远远地已看见了张掖郡的城池,一队骑兵从城门奔出,在茫茫的白雪世界里分外显眼,队伍越来越近,唐军的盔甲在阳光熠熠闪光,为首之人正是张焕的头号大将贺娄无忌,他飞驰到张焕面前翻身下了马,单膝跪下行一军礼道:“属下参见都督!”
张焕忙下马将他扶起,捶了他肩头一拳笑道:“ 听说你真娶了一个吐蕃女子当小妾,可别被人半夜刺杀在榻上。”
贺娄无忌脸一红,呐呐道:“其实不是吐蕃人,她父母都是汉人奴隶,这次进攻张掖,父母被吐蕃人所杀,属下见她孤苦伶仃便收容了她,大战当前,属下不敢纳妾。”
“说得不错,大战当前,为主帅者更要谨慎行事。”张焕点点头,他转头向跟他一起来的孟郊招了招手道:“你过来吧!”
孟郊下马快步走了过来,等待张焕的安排。
“孟郊以后就是张掖刺史兼河西牧监,你今天就把政务移交给他吧!”
“属下遵令!” 贺娄无忌向孟郊拱手笑道:“每天应付那些告状之人,把我头都弄大,总算把先生盼来了。”
孟郊也急忙躬身一礼,“我首次独挡一面,若人手有不足,还望将军支持。”
张焕见两人相处甚好,便笑了笑道:“走吧!边走边谈。”
众人上马,徐徐向张掖城驶去,在吐蕃占领之前,张掖便是河西走廊上的军事重镇,城池修得高大而坚固,人口二万余人,主要以汉人和羌人为住,在吐蕃占领河西走廊后,张掖便成为吐蕃进攻大唐的桥头堡,为吐蕃统治河西的中心,人口反而有所增加,整个城内有居民十几万人,七成是汉人奴隶,为吐蕃领主养马。
很快军队便进入城内,城内也被白雪覆盖,大街是上难得看见一个行人,显得十分冷清,房子也很破旧,没有什么商业活动,偶然可以看见一些人钻进几间破屋里,这是一些精明的陇右商人在用廉价日用品换取羌人手上的皮毛和药材。
“他们是从安西哪里来?都是些什么人?”眼看快到贺娄无忌的帅府,张焕终于问出了此来的目的。
“回禀都督,来人是前安西都护曹令忠之子曹汉臣,一共十七人,从疏勒而来,足足走了一个多月。”
贺娄无忌说完,两人都沉默了,‘曹汉臣’,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悲壮的名字,安史之乱后,大唐被迫放弃了西域,吐蕃出兵占领河湟、河西,也占领了安西四镇,北方的回纥占领北庭、西面的大食则控制葱岭以东,在大唐西域被群狼分食的年代,留在西域的部分唐军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故土,他们不屈地抗争着,与所有分食大唐的外族作战,保卫着大唐的领土,他们甚至已经被国人遗忘,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但他们却实实在在地存在,河西节度使周鼎、安西都护曹令忠、北庭都护尔朱某以及跟随他们的大唐将士们,正是他们的存在,昭示着大唐夺回安西的合理合法。
“曹将军!”贺娄无忌远远地向坐在台阶上的一人招了招手,那人见数百名骑兵过来,连忙站了起来,只见他年纪约二十五六岁,身体瘦长、皮肤黝黑,眼中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一行人来到台阶前,贺娄无忌跳下马将他拉过来向张焕介绍道:“都督,这位就是从疏勒来的曹汉臣将军。”
他又向曹汉臣介绍张焕,“曹将军,这就是你要找的陇右、河西节度使张大将军。”
曹汉臣呆呆地望着张焕,忽然,他‘扑通’一声跪下,给张焕重重地磕了三个头,失声哭泣道:“请大将军发兵安西,收回大唐的故土,我们一万军户日夜盼望,已经盼望了二十年。”
张焕的眼睛也有些红了,他连忙将曹汉臣扶起,诚恳地说道:“我和你们一样,从小便立志收回故土,你们放心,我厉兵秣马三年,就是为了这一天,既然大军已经西进,就不会再有尽头。”
曹汉臣抹去眼泪,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张焕道:“这是家父写给都督的信,请都督过目。”
张焕接过信,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咱们进去细谈。”
几个人走进官衙,这里原来便是大唐的甘州都督府,后成为吐蕃的河西都督府,占地面积颇大,依然保持着甘州都督府的原貌。
众人进了中堂坐下,几名亲兵分别上了热茶,张焕喝了口热茶暖暖身子,取出曹汉臣所给的信,一边拆一边问他道:“疏勒(今天的新疆喀什)离这里路遥万里,你们怎么会知道我出兵河西?”
曹汉臣连忙欠身答道:“一个多月前,有几个回纥商人来疏勒卖马,听他们说起大将军与回纥共击吐蕃。”
张焕点点头,展开了信,信是原安西都护曹令忠写来,简单介绍了他们与吐蕃人的抗争,从至德二年起与吐蕃人交战二十余次,力量渐渐衰竭,现在男女老幼只剩三万余人,士兵不过五千,孤守疏勒镇,恳求张焕念在他们忠心故国的份上,向西域进军。
张焕合上信,沉吟一下又问道:“河西节度使周鼎周使君现在可在?”
曹汉臣摇了摇头,“周老将军三年前便过世了,原来的北庭都护尔朱某在五年前保卫于阗镇时阵亡,整个安西只剩下疏勒镇还在我们的手上,其他的已全部被吐蕃人占领。”
“我明白了,你放心,我还是那句老话,现在吐蕃内乱,正是我们夺回安西的良机,我不会放弃机会,不过现已进入冬天,大军行军不利,只能等到开春再战!”
说到这,张焕又微微一笑道:“既然曹将军不远万里而来,我无论如何也要带你返回京师一趟,让朝廷知道,我大唐的安西并没有真正失去。”
......
长安,大明宫政事堂,这个大唐的最高权力机构此刻气氛十分紧张严肃,除了最年轻的朱滔昨天返回了汉中外,其余六名内阁成员都聚集一堂,还有太后崔小芙也在座。
这已经是内阁第三次开会磋商解决张焕夺取蜀中之事了,前两次一是因为朱滔强烈要求朝廷出兵征讨张焕,因分歧过大不欢而散;第二次则是崔寓、王昂、朱滔、韦谔四人坚决发对张焕取代韦谔入阁。
而这一次则是由太后崔小芙临时提议召开。
蜀中的形势突变使得他们已经无法再对张焕的行为保持沉默,经过几轮磋商,每个人都心情复杂,考虑着大唐的国运和家族的利益。
三年前发生的崔家分裂是一次影响极为深刻的事件,它彻底改变了大唐的政治格局,如果说张家没落代表着世家开始走向下坡路,那崔家分裂导致的军阀并起和裴俊大权独揽,则意味着已经十分衰弱的世家朝政只剩下一层外壳。
而现在,蜀中的剧变使得已经破碎不堪的大唐势力版图再一次横生枝节,众人才忽然惊觉,三年来默默无闻的张焕竟一跃成为了大唐的第二势力,使扑朔迷离的权力斗争中又增加了新的变数。
这两年来,地方军阀强横,朝中乱象丛生,世家朝政即将走向末路,李氏皇族日益高涨的权力诉求,地方分裂的苗头开始出现,内阁权力逐渐被边缘化,土地兼并之风再一次高涨,财政收入日渐枯竭,各种政令互相抵触且政出无门。
诸般种种,旧格局被打破而新秩序迟迟无法建立的混乱,使得所有的官员都十分迷茫、困惑,大唐,该何去何从?
崔寓迷茫,他在终于摆脱了崔圆的牵线、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失去的家族的支持和相国的权力,仅仅依凭崔圆留下的老本保留了对兵部的发言权,那么,在崔庆功分裂崔家,使崔圆吐血倒下时,最为狂喜的他是否感到了一丝后悔?
韦谔不仅仅是迷茫,而且充满了失落,这位曾经第三大世家的掌门人此刻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根基和权力,徒有一个尚书右仆射之衔,他此时的权力甚至还比不上他的儿子,他被崔庆功所蔑视、被朱泚蔑视、被张焕蔑视,他觉得自己被所有人蔑视,这一切就因为他已经没有资格再坐在这个代表着权力和实力的地方。
当然最困惑、最疲惫的就是右相裴俊,当他亲手打破世家权力平衡的格局、独揽大权后,他才发现事情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所有隐藏在世家朝政中深沉矛盾,在压制它们的力量逐渐消失后,这些矛盾便争先恐后地爆发出来,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朝廷无力阻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大。
这三年来他固然品尝到了权力的甜蜜,但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就像一个灭火之人,一个人奔命于各处火点,却力不从心,火势越燃越大,而他已经筋疲力尽了。
固然,朱泚的倒下让他感到窃喜,头顶上悬着的一把巨剑消失了,但是张焕的崛起又使他感到了一丝威胁,尤其是他将陷于绝路的朱泚又放回汉中的远虑和毒辣,使得裴俊的后背不由冒出一股股寒意。
这时,崔小芙一改往日的沉默,她率先发言了,“各位卿家,且不说蜀中之变对朝廷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我们不能再视而不见,不仅是张焕,崔庆功、朱泚这些地方军阀也必须让朝廷控制得住,否则任其发展,我大唐将分裂在即。”
她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清醒,
她已经意识到,或许张焕夺取蜀中对解决地方军阀割据的困局是一次极好的契机,为了大唐的生存,崔小芙决定采取妥协的办法来解决,她和李勉交换了一下眼色,便徐徐道:“哀家提一个方案给各位卿家考虑,如果觉得可行,大家就表决一下,可好?”
她话音刚落,李勉立刻接口道:“现在应该是众志成城,以解决我大唐面临危机的时候了,太后请尽管直言。”
崔小芙点点头,她扫了众人一圈,见没有人发对,便朗声道:“哀家以为,内阁七臣是顺应当时七大世家而定,但世易时移,这显然已经不符合现实情况,所以哀家建议,内阁扩大为九臣,朱泚已由其弟朱滔代理,不谈,崔庆功已实领兵部尚书,可进内阁占一席,而陇右、河西节度使张焕已位列三品,他为国收复河湟、河西有功,应予以重用,哀家建议他也可占一席,这样,裴、韦、王、楚、李、朱、两崔、张,一共九人组成新内阁,诸位可有异议?”
这一次,五个人均没有说话,李勉不用说,他是完全支持崔小芙的决定,而楚行水和王昂却难得抱同一个想法,那就是要将崔庆功安上笼头,不能让他在淮北无限制的膨胀,威胁到自己的地盘,尤其楚行水更是希望张焕的加入;而另一个韦谔虽然十分不愿意,但他也很清楚若不扩大内阁,恐怕自己首先就要被清除出局,为此,他也保持了沉默。
唯一不满的似乎就是崔寓了,但事实上,他也并不发对,裴俊通过给事中一职架空了内阁,如果内阁能扩大,或许反而能抑制裴俊的权力。
五个人各怀心思,竟微妙地以默认表示了赞同,但最关键的还是相国裴俊的态度,他才是最后的定论者,房间十分安静,众人都在等待着裴俊的决定。
裴俊忽然笑了,将张焕召入朝廷一直是他的心愿,虽然希望张焕与朱泚河蚌相争、他渔翁得利的阴谋没有得逞,但同时他却意外地发现,张焕正是朱泚的克星,那么自己这个女婿又能不能再成为崔庆功的克星呢?对此,他拭目以待。
裴俊当即点了点头道:“崔庆功已领兵部尚书,直接加封为中书门下平章事便可,而张焕我则建议封其为张掖郡王,实领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宣仁六年十二月初,张焕在三千骑兵的护卫下从凤翔进入了关中;比张焕早一天,淮北崔庆功命其次子崔昊统领大军,他本人也在三千骑兵的护卫下,从潼关进入了关中;而汉中朱泚则以述职为借口,从大散关领一千骑兵进入关中。
此时的长安上空已是风云聚会,在平静的水面下已开始蕴育起了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