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地理分布 (5)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胡克博士曾阐明,在南美洲火地的显花植物(在此处稀有的植物群中它们构成了非常大一部分)在很多特别相似的物种以外,有四十到五十种与相距甚远的、且处于另一半球内的北美洲和欧洲的植物是一样的。在赤道下的美洲高山上,有非常多的属于欧洲属的特殊物种生长其中。在巴西的阿列山山上看到几种温带欧洲的属,某些南级的属,以及一些安第斯山的属,它们并不在低下的中间热带地方生长。在加拉加斯的西拉,著名的洪堡很早之前就发现了属于科迪勒拉山的特殊属的物种。
有某些欧洲的特有物种以及好望角的植物群的几个典型生长在非洲的阿比西尼亚的山上。在好望角,有极少的几个欧洲物种能认为不是人为引进的,而且在山上有某些在非洲热带地方没有的若干欧洲代表类型。近年胡克博士也曾说明,几内亚湾内极高的费尔安多波岛的高地上和相邻的喀麦隆山上的一些植物,和阿比西尼亚山上、温带欧洲的植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依照胡克博士所说,在佛德角群岛上洛牧师看到了这些温带植物,相同的温带类型基本上在赤道之下横穿所有的非洲大陆,一直延伸至威德角群岛的山上。从存在植物分布记载到现今,这是让人最惊奇的事实之一。
位处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半岛的隔离于外界的山上,在锡兰的高地上,以及在爪哇的火山顶上,长有一样的、彼此代表的、而且同时代表欧洲的、却在中间炎热低地找不到的很多植物,从爪哇的高峰上采集到的各种植物的目录,居然成为欧洲小丘上采集物的一幅图画!另外更让人感动的事实是,要属生长在婆罗洲山顶上的一些植物,它们竟作为特殊的澳洲类型这一代表,一些这种澳洲类型,依照胡克博士所说,顺着马六甲高地延伸下去,一面疏散在印度扩散,一面向北去,直到到达日本。
米勒博士曾在澳洲南方的山上,观察到一些欧洲的物种;在低地生长的则是并非人为引进去的另外一些物种;胡克博士告诉我,在澳洲能看到的但在中部炎热地带所看不见的欧洲植物属能列出一个长的目录。在胡克博士杰出的那部《新西兰植区系概论》上面,也列举了有关此大岛的若干植物类似的以及动人的事实。因而,我们就能明白一些在世界各地热带的较高的高山上生长的植物,与在南北温带平原上生长的植物,若非相同物种,便是相同物种的变种,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植物的类型并非严格的北极型;因为依据沃森先生所说,“高山植物群或山地植物群由北极退至赤道,事实上慢慢使北极的性质减少”。除却这些相同的和非常类似的类型外,还有很多在相同远隔地域生长的物种,归于如今中间热带低地所无的属。
这些简单的说明只对植物适用;不过在陆栖动物那儿,也能列举一些相似的事实。海栖动物也出现同样的情况;我能援引最高权威代拿教授的一段阐述作为例子,他说“在地球上新西兰与大不列颠正位处相反的位置,可是这两个地方的甲壳类的极其相似,甚于世界的一切其他部分,这确实是一件让人惊叹的事实”。理查森爵士同样说,在新西兰,塔斯马尼亚等一些海岸,重新出现了北方的鱼。胡克博士告诉我说,新西兰与欧洲有二十五个藻类是共通的物种,可是它们都没有在中间的热带海中出现。
依照上述事实--也就是在横穿全部赤道非洲的高地上,顺着印度半岛直至锡兰与马来群岛,以及在并没有这样显著地横穿热带南美洲的广阔地面上,都存在温带类型,基本上能够确定:在曾经的某一时期,毋庸置疑是在最严酷的冰期,这些大陆的赤道区域的各个低地曾借助了相当数量的温带类型,在这时期,海平面上赤道地带的气候几乎与现在同纬度的五千英尺至六千英尺高处的气候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最冷的时代,混生的热带植被和温带植被一定被赤道区域的低地遮盖,正如胡克所叙述的在喜马拉雅山高四千英尺至五千英尺的低坡上繁生的植物这般,不过温带类型可能占有较大的优势。而且,曼先生在几内亚湾中的费尔安多波的多山岛上,观察到在约五千英尺的高处有温带欧洲的类型开始出现。在巴拿马的山上,只在二千英尺的高处西曼博士就找到与墨西哥植被一样的植披,他觉得,“热带类型与温带类型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克罗尔先生所下的结论--北半球在大冰期遭遇极端寒冷之时,南半球事实上要暖于平时;这一结论能否对于目前明显无法解释的两半球的温带地区与热带山岳上的诸生物的分布,给予什么明了的解释。假如用年代来计算,冰期必定是极其漫长的;倘若我们记得某些归化的植物与动物在数世纪内曾扩散到多么广阔的地带,则,此时期对于不论什么数量的迁徙将是十分足够的。当寒冷一点点增强的时候,我们就明白北极类型便侵入了温带地方;而且依照刚才列举的事实,几种较强壮的、优势的、分布最广的温带类型势必会入侵赤道地带的低地。
这类炎热的低地生物同时会迁移至南方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因为在此时期南半球是相对温热的。当冰期即将结束的时候,由于两半球逐步恢复了以往的温度,因而在赤道下的低地生活的北温带类型又被驱逐到以前的生长地,或被消灭,而替代它们的是从南方回来的赤道地带类型。可是,某些北温带类型基本上一定会登上所有邻近的高地,倘若此地高度足够,它们就如同欧洲山岳上的北极类型一样的长期地在那里生存。即使气候不完全适合于它们,它们也将会生存,因为温度的变化肯定是十分缓慢的,而植物又具有一定的驯化能力,它们把抵抗寒冬烈暑的多种的能力传递给后代的事实证明了此点。
依照事情的常规进行,当轮到南半球遭受冰期的严酷时,北半球似乎会变得温暖些,因而南方的温带类型将袭入赤道地区的低地。这时之前留在山上的北方类型便要走下山来和南方类型相互混合。到温暖回升时,南方类型仍然要回到曾经所生长的地方,若干物种留在了山上,而且一些以前从山上险要处走下来的北温带类型也被携带着,共同向南方走去。所以,我们就会在南北温带及在中间热带的高山上看到为数不多的完全一样的物种。可是在这些山上或者相反半球上经过极长时间留下来的物种,必定和许多新类型相竞争,而且会在有些不同的物理条件之下生活;因而它们则会明显地易于变化,而且在目前常常都作为变种或典型种而存在;实际的情况便是这般。我们还应该记住,在两半球以前的冰期曾经出现过几次;因为这便能根据相同原理来说明差别很大的不同的物种栖息在同样的远离地区,并且它们都归属于目前中间炎热地带看不到的属。
胡克坚决主张美洲,得康多尔坚决主张澳洲,一样的或略微变异了的物种由北至南的迁徙,多于由南至北的迁徙,这一事实值得注意。可是,在婆罗洲与阿比西尼亚的山上我们依然看到南方的类型。我推断这种偏重于由北自南的迁徙,是因为北方陆地范围较大,而且因为北方类型在它的生长的地方的数量较多,因此,由于自然选择与竞争,它们完善化的阶段便高于南方类型,是占优势的力量。
所以,在冰期的交替时期,当两群生物在赤道的地区融合时,因北方类型具有较大的力量,能占据山上的位置,而且之后可以与南方类型共同南移;可是南方类型对于北方类型却没法做到这样,目前这种情形依然存在,我们看到很多的欧洲生物在拉普拉塔、新西兰分布,在澳洲也较小程度的散布,并且战胜了那里的土著生物:可是,近两世纪或三世纪从拉普拉塔,近四十年或五十年从澳洲,尽管有大量的容易附着种子的兽皮、羊毛以及其他媒介物输入欧洲,可是在北半球全部地区归化的南方类型数量却特别少,但是印度的尼尔盖利山却供给了局部的例外;因为依照胡克博士所说,在那里澳洲类型快速地繁殖,并归服了。在最后的大冰期之前,热带山上毋庸置疑地散布了特有的高山类型;不过产生于北方的较广阔区和较完备的生物工厂的占优势的类型几乎到处都把这些类型压倒。在很多岛上,土著生物与外来的归化生物基本上一样,甚至已居少数:这是其走向灭亡的第一步,山是陆地上的岛,山上的生物已向在北方较广阔地域内产生的生物归属,这正如岛上生物已归属并进而归属于通过人力归化的大陆生物。
北温带、南温带与热带山上的陆栖动物以及海栖生物的分布能适用一样的原理。在冰期的鼎盛时期,当海流非常不同于如今时,有些温带海洋的生物也许到达了赤道;它们中的少数或许能乘着寒流立即再迁至南方,但其他则停留并在较冷的深海中生存,直至南半球遭受冰期的气候时,它们才可以更向前进;依照福布斯的意见,这种情况与北极生物到现在仍在北方的温带海洋深处的孤立地方生存基本上是相同的。
我远没有设想,现在居住在隔离得这样遥远的南方与北方、而且有时在中间山脉上居住的相同物种与近似物种的亲缘以及它们分布的一切难点,都能够用上述观点来解释。我们还无法指出迁徙的准确路线。我们没办法说明为何一些物种迁徙了,可其余物种并没有迁移:为何一些物种变异了而且产生了新类型,可其余物种却照样保持不变。直至我们不可以解释,为何某一物种可以凭借人力在它乡归化,而另外的物种不能这样,为何某一物种与之其原生地的另一物种相比分布得远到两倍或三倍,并且多到两倍或三倍,要不我们就没法能够解释上述事实。
还有很多特别的难点留待处理:比如,胡克博士所讲述的,在凯尔盖朗岛、新西兰与富其亚如此这般辽阔的地方,有相同的植物生长,可是根据莱尔的观点:冰山可能影响了这些植物的分布。在南半球的这类地区以及另外一些相隔甚远的地方生存的物种,即便是不同的,可是却肯定属于南方的属,这一情况更值得注意。某些物种是这般的不同,致使我们无法设想,从最近的冰期出现到现在,供它们迁徙并在此后进行必要程度的变异的时间绰绰有余。这样的事实好像表明了同属的不同物种是由一个共同的中心点迁徙至各个地方的:而且我觉得在南半球及北半球都一样,在最近的冰期来临之前,曾经存在一个较为温暖的时期,在那个时期,目前被冰覆盖的南级地区,支持了一个非常特殊却又孤立的植物群,能够想象,在最近冰期内这个植物群还未被消亡以前,为数不多的类型因为偶然的输送方法而且由于目前已沉没了的岛屿作其歇脚点的支持。就已经广泛地散布于南半球的各个地方了。因而,美洲的、澳洲的以及新西兰的南岸,也许会略微沾染上这种生物的特殊类型。
在一篇生动的文章里,莱尔爵士以基本上相同的说法来预测全世界气候的大转变对地理分布的影响。而且我们现如今又看到克罗尔先生的结论--这个半球的连续冰期与那个半球的温暖期相一致--与物种缓慢变化的观点共同阐明了相同或相似的生物类型在地球各地分布的诸多事实。生命的水流在某一时期,由北至南流,但在另外一个时期,则由南至北流,这两种情况下都曾流至赤道,可是自北流的生命的水流,它的力量相比自南流者大,因而它就可以较自由地在南方泛滥。由于沿着水平线潮水留下漂流物,在潮水最高的岸边其继续上升,因而生命的水流顺着由北极低地至赤道上的高地慢慢上升的这一条线上让漂流的生物在我们的山顶上停住。如此这般,搁浅留下来的生物与人类的未开化种族极其类似,他们被驱逐到而且生存于基本上各个地方的山间险要之处,这些地方就是令我们有兴趣的某种记录,说明附近低地居住者的最初状态。
胡克博士曾阐明,在南美洲火地的显花植物(在此处稀有的植物群中它们构成了非常大一部分)在很多特别相似的物种以外,有四十到五十种与相距甚远的、且处于另一半球内的北美洲和欧洲的植物是一样的。在赤道下的美洲高山上,有非常多的属于欧洲属的特殊物种生长其中。在巴西的阿列山山上看到几种温带欧洲的属,某些南级的属,以及一些安第斯山的属,它们并不在低下的中间热带地方生长。在加拉加斯的西拉,著名的洪堡很早之前就发现了属于科迪勒拉山的特殊属的物种。
有某些欧洲的特有物种以及好望角的植物群的几个典型生长在非洲的阿比西尼亚的山上。在好望角,有极少的几个欧洲物种能认为不是人为引进的,而且在山上有某些在非洲热带地方没有的若干欧洲代表类型。近年胡克博士也曾说明,几内亚湾内极高的费尔安多波岛的高地上和相邻的喀麦隆山上的一些植物,和阿比西尼亚山上、温带欧洲的植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依照胡克博士所说,在佛德角群岛上洛牧师看到了这些温带植物,相同的温带类型基本上在赤道之下横穿所有的非洲大陆,一直延伸至威德角群岛的山上。从存在植物分布记载到现今,这是让人最惊奇的事实之一。
位处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半岛的隔离于外界的山上,在锡兰的高地上,以及在爪哇的火山顶上,长有一样的、彼此代表的、而且同时代表欧洲的、却在中间炎热低地找不到的很多植物,从爪哇的高峰上采集到的各种植物的目录,居然成为欧洲小丘上采集物的一幅图画!另外更让人感动的事实是,要属生长在婆罗洲山顶上的一些植物,它们竟作为特殊的澳洲类型这一代表,一些这种澳洲类型,依照胡克博士所说,顺着马六甲高地延伸下去,一面疏散在印度扩散,一面向北去,直到到达日本。
米勒博士曾在澳洲南方的山上,观察到一些欧洲的物种;在低地生长的则是并非人为引进去的另外一些物种;胡克博士告诉我,在澳洲能看到的但在中部炎热地带所看不见的欧洲植物属能列出一个长的目录。在胡克博士杰出的那部《新西兰植区系概论》上面,也列举了有关此大岛的若干植物类似的以及动人的事实。因而,我们就能明白一些在世界各地热带的较高的高山上生长的植物,与在南北温带平原上生长的植物,若非相同物种,便是相同物种的变种,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植物的类型并非严格的北极型;因为依据沃森先生所说,“高山植物群或山地植物群由北极退至赤道,事实上慢慢使北极的性质减少”。除却这些相同的和非常类似的类型外,还有很多在相同远隔地域生长的物种,归于如今中间热带低地所无的属。
这些简单的说明只对植物适用;不过在陆栖动物那儿,也能列举一些相似的事实。海栖动物也出现同样的情况;我能援引最高权威代拿教授的一段阐述作为例子,他说“在地球上新西兰与大不列颠正位处相反的位置,可是这两个地方的甲壳类的极其相似,甚于世界的一切其他部分,这确实是一件让人惊叹的事实”。理查森爵士同样说,在新西兰,塔斯马尼亚等一些海岸,重新出现了北方的鱼。胡克博士告诉我说,新西兰与欧洲有二十五个藻类是共通的物种,可是它们都没有在中间的热带海中出现。
依照上述事实--也就是在横穿全部赤道非洲的高地上,顺着印度半岛直至锡兰与马来群岛,以及在并没有这样显著地横穿热带南美洲的广阔地面上,都存在温带类型,基本上能够确定:在曾经的某一时期,毋庸置疑是在最严酷的冰期,这些大陆的赤道区域的各个低地曾借助了相当数量的温带类型,在这时期,海平面上赤道地带的气候几乎与现在同纬度的五千英尺至六千英尺高处的气候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最冷的时代,混生的热带植被和温带植被一定被赤道区域的低地遮盖,正如胡克所叙述的在喜马拉雅山高四千英尺至五千英尺的低坡上繁生的植物这般,不过温带类型可能占有较大的优势。而且,曼先生在几内亚湾中的费尔安多波的多山岛上,观察到在约五千英尺的高处有温带欧洲的类型开始出现。在巴拿马的山上,只在二千英尺的高处西曼博士就找到与墨西哥植被一样的植披,他觉得,“热带类型与温带类型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克罗尔先生所下的结论--北半球在大冰期遭遇极端寒冷之时,南半球事实上要暖于平时;这一结论能否对于目前明显无法解释的两半球的温带地区与热带山岳上的诸生物的分布,给予什么明了的解释。假如用年代来计算,冰期必定是极其漫长的;倘若我们记得某些归化的植物与动物在数世纪内曾扩散到多么广阔的地带,则,此时期对于不论什么数量的迁徙将是十分足够的。当寒冷一点点增强的时候,我们就明白北极类型便侵入了温带地方;而且依照刚才列举的事实,几种较强壮的、优势的、分布最广的温带类型势必会入侵赤道地带的低地。
这类炎热的低地生物同时会迁移至南方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因为在此时期南半球是相对温热的。当冰期即将结束的时候,由于两半球逐步恢复了以往的温度,因而在赤道下的低地生活的北温带类型又被驱逐到以前的生长地,或被消灭,而替代它们的是从南方回来的赤道地带类型。可是,某些北温带类型基本上一定会登上所有邻近的高地,倘若此地高度足够,它们就如同欧洲山岳上的北极类型一样的长期地在那里生存。即使气候不完全适合于它们,它们也将会生存,因为温度的变化肯定是十分缓慢的,而植物又具有一定的驯化能力,它们把抵抗寒冬烈暑的多种的能力传递给后代的事实证明了此点。
依照事情的常规进行,当轮到南半球遭受冰期的严酷时,北半球似乎会变得温暖些,因而南方的温带类型将袭入赤道地区的低地。这时之前留在山上的北方类型便要走下山来和南方类型相互混合。到温暖回升时,南方类型仍然要回到曾经所生长的地方,若干物种留在了山上,而且一些以前从山上险要处走下来的北温带类型也被携带着,共同向南方走去。所以,我们就会在南北温带及在中间热带的高山上看到为数不多的完全一样的物种。可是在这些山上或者相反半球上经过极长时间留下来的物种,必定和许多新类型相竞争,而且会在有些不同的物理条件之下生活;因而它们则会明显地易于变化,而且在目前常常都作为变种或典型种而存在;实际的情况便是这般。我们还应该记住,在两半球以前的冰期曾经出现过几次;因为这便能根据相同原理来说明差别很大的不同的物种栖息在同样的远离地区,并且它们都归属于目前中间炎热地带看不到的属。
胡克坚决主张美洲,得康多尔坚决主张澳洲,一样的或略微变异了的物种由北至南的迁徙,多于由南至北的迁徙,这一事实值得注意。可是,在婆罗洲与阿比西尼亚的山上我们依然看到南方的类型。我推断这种偏重于由北自南的迁徙,是因为北方陆地范围较大,而且因为北方类型在它的生长的地方的数量较多,因此,由于自然选择与竞争,它们完善化的阶段便高于南方类型,是占优势的力量。
所以,在冰期的交替时期,当两群生物在赤道的地区融合时,因北方类型具有较大的力量,能占据山上的位置,而且之后可以与南方类型共同南移;可是南方类型对于北方类型却没法做到这样,目前这种情形依然存在,我们看到很多的欧洲生物在拉普拉塔、新西兰分布,在澳洲也较小程度的散布,并且战胜了那里的土著生物:可是,近两世纪或三世纪从拉普拉塔,近四十年或五十年从澳洲,尽管有大量的容易附着种子的兽皮、羊毛以及其他媒介物输入欧洲,可是在北半球全部地区归化的南方类型数量却特别少,但是印度的尼尔盖利山却供给了局部的例外;因为依照胡克博士所说,在那里澳洲类型快速地繁殖,并归服了。在最后的大冰期之前,热带山上毋庸置疑地散布了特有的高山类型;不过产生于北方的较广阔区和较完备的生物工厂的占优势的类型几乎到处都把这些类型压倒。在很多岛上,土著生物与外来的归化生物基本上一样,甚至已居少数:这是其走向灭亡的第一步,山是陆地上的岛,山上的生物已向在北方较广阔地域内产生的生物归属,这正如岛上生物已归属并进而归属于通过人力归化的大陆生物。
北温带、南温带与热带山上的陆栖动物以及海栖生物的分布能适用一样的原理。在冰期的鼎盛时期,当海流非常不同于如今时,有些温带海洋的生物也许到达了赤道;它们中的少数或许能乘着寒流立即再迁至南方,但其他则停留并在较冷的深海中生存,直至南半球遭受冰期的气候时,它们才可以更向前进;依照福布斯的意见,这种情况与北极生物到现在仍在北方的温带海洋深处的孤立地方生存基本上是相同的。
我远没有设想,现在居住在隔离得这样遥远的南方与北方、而且有时在中间山脉上居住的相同物种与近似物种的亲缘以及它们分布的一切难点,都能够用上述观点来解释。我们还无法指出迁徙的准确路线。我们没办法说明为何一些物种迁徙了,可其余物种并没有迁移:为何一些物种变异了而且产生了新类型,可其余物种却照样保持不变。直至我们不可以解释,为何某一物种可以凭借人力在它乡归化,而另外的物种不能这样,为何某一物种与之其原生地的另一物种相比分布得远到两倍或三倍,并且多到两倍或三倍,要不我们就没法能够解释上述事实。
还有很多特别的难点留待处理:比如,胡克博士所讲述的,在凯尔盖朗岛、新西兰与富其亚如此这般辽阔的地方,有相同的植物生长,可是根据莱尔的观点:冰山可能影响了这些植物的分布。在南半球的这类地区以及另外一些相隔甚远的地方生存的物种,即便是不同的,可是却肯定属于南方的属,这一情况更值得注意。某些物种是这般的不同,致使我们无法设想,从最近的冰期出现到现在,供它们迁徙并在此后进行必要程度的变异的时间绰绰有余。这样的事实好像表明了同属的不同物种是由一个共同的中心点迁徙至各个地方的:而且我觉得在南半球及北半球都一样,在最近的冰期来临之前,曾经存在一个较为温暖的时期,在那个时期,目前被冰覆盖的南级地区,支持了一个非常特殊却又孤立的植物群,能够想象,在最近冰期内这个植物群还未被消亡以前,为数不多的类型因为偶然的输送方法而且由于目前已沉没了的岛屿作其歇脚点的支持。就已经广泛地散布于南半球的各个地方了。因而,美洲的、澳洲的以及新西兰的南岸,也许会略微沾染上这种生物的特殊类型。
在一篇生动的文章里,莱尔爵士以基本上相同的说法来预测全世界气候的大转变对地理分布的影响。而且我们现如今又看到克罗尔先生的结论--这个半球的连续冰期与那个半球的温暖期相一致--与物种缓慢变化的观点共同阐明了相同或相似的生物类型在地球各地分布的诸多事实。生命的水流在某一时期,由北至南流,但在另外一个时期,则由南至北流,这两种情况下都曾流至赤道,可是自北流的生命的水流,它的力量相比自南流者大,因而它就可以较自由地在南方泛滥。由于沿着水平线潮水留下漂流物,在潮水最高的岸边其继续上升,因而生命的水流顺着由北极低地至赤道上的高地慢慢上升的这一条线上让漂流的生物在我们的山顶上停住。如此这般,搁浅留下来的生物与人类的未开化种族极其类似,他们被驱逐到而且生存于基本上各个地方的山间险要之处,这些地方就是令我们有兴趣的某种记录,说明附近低地居住者的最初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