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皇后之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首辅之事,尘埃落定。
随后到来的,就是新年了。
以往新年都是极热闹的时候,这是在大行皇帝孝期之间,音乐歌舞自然是没有了,连酒都是素酒。没有穆元帝的新年,其实都挺不习惯的。
连穆延淳亦是如此,谢莫如道,“过年,虽说在先帝孝期内,总得添些喜气才好?”
这也得有喜事才能添喜气吧?
刚经过秦驸马的恶心事,穆延泽实在想不出有何喜事来?
谢莫如道,“各藩王府世子还没册的吧?”
穆延淳想了想,才想到此事,道,“哎哟,我都忘了。先时四哥还同我说过,我说让他们只管上折子。哎,他们刚上了折子,苏相就过逝了,那会儿事情多就没顾得上。”问他媳妇,“大嫂他们在你面前提这事儿了?”
谢莫如笑,“没直接提,但孩子们都大了,时常在一处说起来,我看出来了,跟陛下说一声。早些定下来也好,且这大过年的,只当是给诸王恩典了。”
于是,册世子的旨意就在年前明发下去,各诸王府果然十分欢喜,晋王妃等人特意来宫里谢了一回皇后,谢莫如笑,“陛下早有此意,只是这一年事情极多,一则是陛下不得闲;二则朝中老臣蒙先帝召唤,接连过世,有时想起来,却是不得时候。今正趁着过年的喜气,明发旨意,想先帝在天之灵,知道孩子们都长大了,也是高兴的。”
晋王妃道,“有陛下娘娘这般圣明贤德,先帝于九泉之下,亦是欣慰的。”
各家心事大定,对谢莫如颇多奉承。其实,各家都是有嫡子的,按理自然是该嫡长子为世子,只是,孩子多了,事情便也多,如晋王妃等人,自然盼着世子之位确定下来,家里便多一分和睦。
大家说说笑笑,待年下赐宴,宗室公主皆在受邀之列,穆延淳带着诸藩王、谢莫如带着诸藩王妃与公主妃嫔,去慈恩公向太皇太后请安,太皇太后身子已有好转,只是,将八十的人了,得了中风,再如何好转也得慢慢来,年下宫宴是没法参加的,但,大家还是要先来请安。
太皇太后见到闺女、孙子孙女,亦是高兴,只是一想到儿子,难免又哭了一回。
年下宫中赐宴就在这种有一点悲伤的新年喜庆中度过了,穆延淳也效仿他爹给臣下赐了福菜,大家吃过年夜饭,诸藩王公主便告辞了。
新君登基,福菜赏赐的对象也有所不同。
不过,穆元帝当初重用的老臣,新君也没忘了照顾一二。
新君自然仁厚,像如秦驸马这样的大不敬之人,新君都没杀了他,而是容他出家,留下了一条性命。
可不知为什么,新君一登基,内阁老臣七去其四,当然,这事儿也不全是新君换的。如先时李钧,就是自己作死,后来给新君换了自己的心腹薛尚书。然后就是苏相严相相继过世,秦尚书给个坑祖的孙子坑回了老家,如此,唐尚书于内阁登顶,李九江子爵继户部尚书之位,而秦尚书空下的礼部尚书之位,一时还没有着落,礼部之事,暂由左右侍郎代管。
所以,内阁大换血,于新君的名声是无碍的。
新君拿出来的态度就是,三年不改父道,方为孝也。
但,开年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兵部尚书永安侯致仕。
永安侯致仕只有一个原因,父子二人不能同掌六部,于是,李九江升户部尚书位,永安侯只得从兵部退下来了。
不过,永安侯致仕致的颇是欣慰,他膝下四子,李九江为户部尚书入阁,李宣于禁卫军任职,李宇封侯远镇南安,最小的儿子李穹在翰林做个闲差,但只看家里这些哥哥们何等地位,李穹便是做一辈子的闲差,必也是个富贵散人。
故而,此时永安侯致仕,文康大长公主也没什么意见,虽然永安侯等于间接被李九江干掉的。
李九江初登户部尚书位时,永安侯便同穆延泽提及致仕之事了。穆延泽道,“今朕初登基,倘有事请教姑丈,姑丈还得教我才是。”
永安侯笑,“只要陛下有召,臣无二话。”
穆延淳对永安侯印象本就极好,虽然觉着永安侯在对待李九江的态度上有些冷淡,但,这毕竟是永安侯的家事,而且,子不言父过……除此之外,永安侯与谢柏都堪称驸马中的表率,尤其永安侯家的儿子们都很争气,故而,永安侯致仕,穆延淳赏赐颇厚。
永安侯一退,穆延淳点靖南公柳扶风为兵部尚书。
晋王得以此事,怪叫一声,“老五这奸滑的家伙,岂不是要夺我差使!”如同永安侯不能与李九江同为六部尚书,朝中还有避嫌的规矩,如父子不同在同一部衙门当差,像先前谢老尚书为刑部尚书,谢松于侍郎位上在六部轮转,独未做过刑部尚书。大皇子与柳扶风,正经姻亲,也在避嫌之列。
晋王妃劝晋王,“王爷这是哪里的话,原本今年出了先帝的孝,咱们就要去藩地的,这差使原就不长了。亲家当兵部尚书难道不好?倒是今趁咱们还没走呢,亲家那里,到底不如你在兵部熟,兵部这些事,要是亲家问你,你好生同亲家说一说才好。”
晋王心下也知是这个理,只是难免郁闷,与妻子道,“老五这家伙,甭看外头人都说他宽厚仁德,其实,数他心眼儿多。你看看,这才登基半年,就把永安姑丈挤回家去了。”
晋王妃道,“那李尚书,还不是永安姑丈的儿子。”在晋王妃看来,这事儿永安侯府可不亏,看遍帝都豪门,永安侯府能排进前三。
晋王妃就琢磨着,道,“待先帝的孝出了,咱们二丫头的亲事可再不能耽搁了,王爷可有中意的人?”晋王妃真是急死了,大闺女的亲事是赶上亲家死人守孝,一直守到大闺女二十上才出的阁。二闺女更是命苦,指婚赵家,赵钦死在了北靖关,二闺女这亲事就得另说。偏生这几个就没个清静时候,如今二闺女也二十了,晋王妃恨不能去街上抓个女婿来。
老夫老妻多年,晋王也是了解妻子的,问,“你这是看中谁了?”
晋王妃道,“也不是外人,你看长泰公主家的老二如何?”
晋王倒也挺乐意。
晋王乐意不行,结亲向来是两家人的事,晋王妃是相中了长泰长公主家的老二的,只是这事还得探一探长泰长公主的口风,长泰长公主倒不是不满意晋王家的温安郡主,温安郡主是晋王妃细心教养出来的,礼仪品性都不错,只是……长泰长公主另有相中的人了。
长泰长公主眼光很不错,她眼下都不准备考虑温安郡主,就是因为她相中的人,比温安郡主身份更高——便是新君唯一的女儿昕哲公主。
昕哲公主还没有正式册封,说来昕哲公主,长泰长公主都是这样的口吻,“我这辈子,跟四嫂一样,没闺女的命。我看昕姐儿,就如同我的亲闺女一般。”又与谢皇后道,“昕姐儿今年十七,她及笄那年,我及笄礼都准备好了,后来却是有事耽搁了,今年出了父皇的孝,该给昕姐儿补上,别委屈了孩子。”
谢皇后笑道,“我与陛下商量好了,待出了先帝孝,就给昕姐儿册封,虽晚了两年,介时册封礼和及笄礼一道办。”
长泰长公主自然称好,又打听,“不知给昕姐儿及笄礼的正宾可找好了?”
谢皇后道,“听闻当年长公主及笄礼,请的正宾是大长公主。我想着,大长公主于皇室德高望众,欲请她为正宾,就是不知大长公主的意思?”
长泰长公主连忙道,“有空。我与母亲前些天还说起昕姐儿呢,娘娘也知道母亲,我别的事情不及母亲,就是在这儿女缘上,与母亲一样,都是没有女儿的。所以,见着女孩儿就恨不能都养在自己家里。母亲连续为两代公主主持及笄礼,说来也是一桩美谈。”
谢皇后笑,“是啊。”
谢皇后就有些明白长泰长公主的意思,尤其近来,长泰长公主时常给昕姐儿送东西,谢皇后与丈夫说起此事时,穆延淳道,“昕姐儿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只是我没想这么早叫她嫁出去。”
谢莫如道,“我也想多留她几年。”
长泰长公主另有心宜的媳妇,晋王妃只得作罢,另为闺女寻罗好女婿。
倒是昕姐儿觉着,近来姑妈们看她的眼神与众不同,而且,并非长泰姑妈对她热切非常,永福姑妈也时常把她夸成一朵花。
永福长公主是跟闺女商议的,她也相中了昕姐儿,想让儿子尚主。
吴珍想了想,道,“要说昕姐儿,也是极好的。父皇母后只她一女,平日间极其宠爱昕姐儿,她也乖巧,可人疼,更难得不是跋扈的性子。母后很早就让她学着管事了,她管家也不错。只是一样,我已嫁到了舅舅家,若昕姐儿再嫁给阿弟,这怎么看,都像换亲。”
永福长公主瞪闺女一眼,“什么叫换亲啊,说得这么难听,这是亲上加亲。”
永福长公主道,“你弟弟也大了,我总愿他娶个能帮扶他的妻子。昕姐儿性情好,出身也够,要是你弟能娶了她,我这辈子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吴珍终觉此事不大成,劝母亲道,“母亲先同父亲商议一下,母亲能看到昕姐儿的好处,别人照样看得到。不说别人,母亲只阿弟一个儿子可操心,长泰姨妈可是有三个儿子,初表弟前年刚娶亲,接着就是昶表弟了。长泰姨妈也是极喜欢昕姐儿的,听母后说,出了外祖父的孝便要给昕姐儿册封,还要补办及笄礼,已是请了大长公主做正宾。”
永福长公主顿时如临大敌,长泰长公主早便同谢莫如走的近,再加上文康姑妈,永福长公主都觉着自家拼李家不一定拼得过。永福长公主揣着一肚子的郁闷回家去了。
永福长公主与丈夫商量此事,吴驸马也不大看好,但很快,永福长公主便无此烦恼了,她婆婆吴国公夫人因病过逝,吴家阖府守孝。
吴珍身为皇子妃倒是不必守孝,但祖母过逝,心下亦是难过。
谢莫如与她道,“要是有什么赏赐,只管打发人过去。”
谢莫如这里对吴国公夫人并无东西可赏,穆延淳那里亦无动静,不过是让内务司按例办罢了。毕竟,先吴国公误国之罪是先帝钦定的。
吴国公夫人刚死,南安侯与大郎就从南安州回朝,穆延淳对南安侯又是赞赏又是歉疚,无他,南安侯刚走,亲爹就没了。你说把穆延淳难的,大郎年轻,让他自己去南安州,穆延淳再不能放心的。但,人家亲爹死了,这事儿也不能瞒着啊。穆延淳无法,便亲自写了封信命亲卫快马加鞭追赶南安侯,信中说了老老承恩公离逝之事,还让南安侯回帝都奔丧。
要说南安侯为何能青年封侯,以往,不少人说南安侯能封侯绝对是沾了外戚的光,是穆元帝照顾母族表弟。说这种话的人,直待日后南安侯于江南再立战功,才堵了这些小人的嘴。南安侯能得世袭侯爵之位,绝对与南安侯过人的手段分不开。南安侯的聪明,怎么说呢,完全不似胡家血脉。他收到来信,只见信,并不见有取代他差使的人,就明白帝王的难处了。他父亲过逝,于情于理,此非战时,他又是致仕的人了,帝王不能夺情。但,眼下帝王又没有合适的人来代替他。南安侯轻声一叹,他似乎天生父母缘浅,少时与父母也不大亲密,及至年长,更是在南安一呆多年。最后,母亲过逝时,他在江南隐姓埋名。父亲过逝时,他又在外。
南安侯战场上经多少战事,看惯了生死,也看淡了生死,寻思片刻,写了封信给穆延淳,并未回帝都奔丧,依旧是同大郎去了南安州。
如今南安侯回来,穆延淳特意于昭德殿相见,听二人回禀了差使,南安侯道,“安国夫人一死,底下各土族部落必有动作,只是不知是大是小了。平远侯那里已有防备。”
穆延淳颌首,权力交接便是如此。
待将正事说完,穆延淳打发大郎去给皇后请安,留下南安侯单独说话,说起老老承恩公的丧事,说起南安侯的忠贞,穆延淳颇是感切,道,“舅公与父皇既是君臣,亦是舅甥之亲,在一起了一辈子。故而,朕做主,令舅公随葬先帝皇陵。”其实,那处墓穴是当初穆元帝留给北昌侯的,后来,于家一败涂地,想着老老承恩公也是自己亲爹的亲舅舅,墓地也是现成的,穆延淳对老老承恩公没什么感情,但南安侯是难得的明白人,这也是为酬南安之功,给老老承恩公陪葬皇陵。
南安侯道了谢,穆延淳摆了摆手,道,“这次,多亏有你。”
南安侯着急回家祭他爹,穆延淳并非留膳,只是将御膳赐一席至南安侯府。
大郎那里先去凤仪宫见过嫡母,谢莫如见大郎回来,极是高兴,笑问他一路可还好,又说,“年都是在南安州过的,过年的时候,你弟弟们可没少念叨你。阿炎都会叫爹了。”
大郎笑,“我在外头,也记挂父皇母亲和弟妹他们,头一遭出远差,以前六郎给家里写信我还说呢,出远差也没什么啊。自己走一遭才知道,总是会想起家。”
母子俩说些彼此近况,谢莫如就问起他差使办的如何,大郎道,“亏得有南安侯,他于南安州土族之事极是清楚,连土话都会说,那些土族首领,见到南安侯都恭恭敬敬的,但对新头领就不大恭敬了。”
谢莫如笑,“新头领上位,他们自是要掂掂斤两的。”
大郎若有所思。
谢莫如一笑,“去看看你母妃吧,她嘴上不说,心里也记挂你的很。”
大郎行一礼,便去了母妃安昭容宫里。嫡母宽厚,对生母等几个妃嫔的供应向来都是份例内最好的,大郎见生母宫里铺设陈饰皆如先时一般华丽,也就放心了。
说到安昭容,大家也得说一声,实在是作啊。
原本,安昭容是先帝赐给新君的第一位侧妃,又给新君生了第一个儿子,在新君没有嫡子的前提下,可想而知这个儿子的地位。就凭这两样,安昭容怎么都不能只是个小小昭容啊,哎,还不是自己作的。
生母这般,大郎也是无法,他彼时还小,生母把该作的事都作完了。及至他爹登基做了皇帝,给生母这么个昭容封号,大郎也是无话可说的。
生母依旧在念佛,见大郎来,安昭容自是喜悦的,道,“有些瘦了。”
大郎笑道,“瘦些更显着精神。”
安昭容细细问他一路上可还平安,大郎答了,又问安昭容在宫里可好?
安昭容笑,“我在宫里处处有皇后娘娘照应,再好不过的,年下你不在,皇后娘娘给我的赏赐也极丰厚。你媳妇和阿炎也都好,皇后娘娘极喜欢阿炎的。”母子俩说一回话,安昭容道,“我欲留你用饭,只是想着你媳妇定也还没见你呢,瞧瞧你媳妇去吧。”
大郎便辞了安昭容,回了自己的宫室。
吴珍也已得了信儿,正千万盼着丈夫呢,见丈夫回来,小夫妻自是有一番话说。
晚上,谢莫如亦设家宴,把一家子都叫上了,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了回团圆饭。三郎还同他爹道,“父皇,以后再有什么远差,叫我去吧,我也好想出去瞧瞧。”
穆延淳道,“就你这猴子样儿,出去怕就不回来了,丢了如何是好,朕往哪儿寻你去。”
三郎怪叫,“儿子我这堂堂男子叹,怎么会丢!”
见诸兄弟都笑起来,才知道父皇在说笑,好在三郎是个厚脸皮的,自己也笑了,道,“父皇让我去一回,就知道我丢不了了。”
穆延淳道,“下次再说吧。”
三郎哼哼两声,也只得作罢,想着什么时候多孝敬孝敬母亲,求母亲在父皇面前替他说话。反正母亲的话,父皇一向都听得进去的。
就是阿炎可乐,这回大郎回来,阿炎竟不大认得父亲了。大郎直道,“真个小没良心的。”他还给儿子从南安州带了许多玩具回来。
谢莫如笑,“阿炎还没两岁呢,你一去四个月,人按六十年岁,对他而言就相当于十年没见你,十年不曾见面,暂时认不出也不稀奇。”
三郎听得哈哈大笑,道,“这可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了。”
三郎风趣,把诸人都笑翻了去。
寿宜长公主在宫里做完月子,也准备出宫回府去了。
谢莫如道,“你这才出月子,阿凤还小,不若待天气再暖些,你再回府也不迟。”
寿宜长公主感激的应了。
大郎是回来后才听说的寿宜长公主之事,皱眉道,“秦驸马莫不是猪油蒙了心不成!”
“要不是猪油蒙了心,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来。”吴珍道,“父皇因此事恼怒非常,原本,严相一去,内阁该轮到秦相的,结果,秦驸马出了这样的事,秦尚书也致仕回了老家。看在秦尚书为朝廷操劳一辈子的份儿上,秦驸马出家了事。”
大郎想到这位小姑姑如此不幸,同妻子道,“阿凤的抓周礼略加厚一些也使得。”
吴珍道,“我已与二弟妹三弟妹商量好了。”
大郎颔首。
既是过了年,礼部左右侍郎联名上书,言道,新帝登基第二年,不好再用先帝帝号,应该改元了。
穆延淳畅怀一番自己新爹,准奏,令礼部协商此事。
礼部左右侍郎除了改元的事,还说了要准备开恩科之事,此亦为旧例了。新帝登基,第二年都会开一届恩科,开恩科的圣谕去岁便已颁诏天下,如今得预备起来了。
穆延淳也允了。
唐相又给穆延淳提个醒,礼部得有个尚书才行。
穆延淳想了想,内阁左右侍郎都有些年轻,任尚书未免资历不足,唐相道,“若朝中无合适人选,自外任大员转内六部主官也是常有之例。”一般来说,做官有做官的规矩,六部大员多是一直在六部当官,熬上个几十年,倘仕途顺利,为一部尚书,入阁为相,便是文官的终点了。但也有例外,六部尚书一职过于要紧,故而,有时内阁或是帝王也并不拘泥于一定要在朝中官员里提拔,如外任总督巡抚,转为六部当差,也是常有之事。
君臣商议片刻,提了原直隶总督贺菩回帝都,转任礼部尚书。
这位贺菩贺大人,当年还曾与李钧争过刑部尚书之位,只是当初悼太子尚在,故而,刑部尚书一事,贺菩败北。今李家已化作的抷黄土,倒是贺大人,转任礼部尚书,虽不若在外为封疆大吏,但一部尚书,直接入阁,论前途,自然远胜总督之位。
贺菩贺大人一阵风似的来了帝都,开始操持恩科之事。
穆延淳干脆让他连副主考一并担了,私下同谢皇后道,“看一看贺家闺女如何?”
谢皇后便明白丈夫的意思,道,“四郎五郎也到了议亲的年纪。”
“是啊。”穆延淳道,“非但四郎五郎,八弟九弟的年纪也到了。要是父皇在世,定要为他们操持的。如今父皇孝期期将满,朕也不能亏待了他们。”
谢皇后应下了。
谢皇后正留心帮诸皇子以及先帝八子九子挑媳妇,朝中诰命也有所察,不为别个,谢皇后好几回暗示她喜欢女孩儿,但有诰命带着女孩儿进宫,谢皇后皆有所赐,也会留女孩儿们好生说说话。
不论是皇子妃还是藩王妃,将来都是超品诰命,帝都权贵高官之家,都欲碰一碰运气。
一时间,谢皇后宫里便热闹起来。
二月二,穆延淳陪妻子去皇陵祭了回岳母,发现南安侯又住皇陵去了。
穆延淳都没法子,直叹气,“哎,南安,南安,朕知道你的忠心与孝心,你在这儿,未免自苦。”
南安侯一笑,“此地山明水秀,且最是清净不过,臣求仁得仁,不以为苦。”
谢皇后看了南安侯一眼,见南安侯一身铁灰色长袍,腰间束一条黑色腰带,清晨阳光洒落,南安侯眉宇间似染上淡淡金色。谢皇后不禁暗暗点头,心说,南安侯是她见到的最不似胡家人的胡家人了。回头与丈夫道,“当初南安侯请求致仕,陛下如何就准了?”
穆延淳道,“他死求白赖的不想干了,我有什么法子?”
“看南安侯保养的很是不错,现在就致仕,委实可惜,起码还能再用十年。”
“谁说不是。”穆延淳颇是遗憾,“有用的早早致仕,那没用的,且尸位素餐着呢。”他想了想又道,“反正朕有事找他,他也依旧尽心,这便罢了。”
谢皇后委实觉着南安侯致仕可惜,但她约略也能猜到南安侯的心思,南安侯大概是觉着,自己深受先帝皇恩,后来却与她合作,对不住先帝。
情义两难全,故而致仕吧。
倘南安侯知道谢皇后的想法,就得说,谢皇后绝世聪明之人,却没有猜对他心中所想。
其实,世间千万之人,又有谁能明白他的心胸志向呢?
除了她。
南安侯清清楚楚的记得,她对自己说道,“你若想建一番功业,但不当在帝都消磨光阴。这帝都,是皇权所在,是翻云覆雨之地,却并不是建功立业之地。”
少时的南安侯有些犹豫,道,“我纵想去,母亲怕也不允的。”
“一个人真正想做什么,无人拦得住,也无人能拦。”
她与他的交集,仅止于此。
南安侯望向那巍峨陵寝,你的后人,承袭你血脉的后人再一次走上你先前的道路,希望她会比你走的更远吧。
首辅之事,尘埃落定。
随后到来的,就是新年了。
以往新年都是极热闹的时候,这是在大行皇帝孝期之间,音乐歌舞自然是没有了,连酒都是素酒。没有穆元帝的新年,其实都挺不习惯的。
连穆延淳亦是如此,谢莫如道,“过年,虽说在先帝孝期内,总得添些喜气才好?”
这也得有喜事才能添喜气吧?
刚经过秦驸马的恶心事,穆延泽实在想不出有何喜事来?
谢莫如道,“各藩王府世子还没册的吧?”
穆延淳想了想,才想到此事,道,“哎哟,我都忘了。先时四哥还同我说过,我说让他们只管上折子。哎,他们刚上了折子,苏相就过逝了,那会儿事情多就没顾得上。”问他媳妇,“大嫂他们在你面前提这事儿了?”
谢莫如笑,“没直接提,但孩子们都大了,时常在一处说起来,我看出来了,跟陛下说一声。早些定下来也好,且这大过年的,只当是给诸王恩典了。”
于是,册世子的旨意就在年前明发下去,各诸王府果然十分欢喜,晋王妃等人特意来宫里谢了一回皇后,谢莫如笑,“陛下早有此意,只是这一年事情极多,一则是陛下不得闲;二则朝中老臣蒙先帝召唤,接连过世,有时想起来,却是不得时候。今正趁着过年的喜气,明发旨意,想先帝在天之灵,知道孩子们都长大了,也是高兴的。”
晋王妃道,“有陛下娘娘这般圣明贤德,先帝于九泉之下,亦是欣慰的。”
各家心事大定,对谢莫如颇多奉承。其实,各家都是有嫡子的,按理自然是该嫡长子为世子,只是,孩子多了,事情便也多,如晋王妃等人,自然盼着世子之位确定下来,家里便多一分和睦。
大家说说笑笑,待年下赐宴,宗室公主皆在受邀之列,穆延淳带着诸藩王、谢莫如带着诸藩王妃与公主妃嫔,去慈恩公向太皇太后请安,太皇太后身子已有好转,只是,将八十的人了,得了中风,再如何好转也得慢慢来,年下宫宴是没法参加的,但,大家还是要先来请安。
太皇太后见到闺女、孙子孙女,亦是高兴,只是一想到儿子,难免又哭了一回。
年下宫中赐宴就在这种有一点悲伤的新年喜庆中度过了,穆延淳也效仿他爹给臣下赐了福菜,大家吃过年夜饭,诸藩王公主便告辞了。
新君登基,福菜赏赐的对象也有所不同。
不过,穆元帝当初重用的老臣,新君也没忘了照顾一二。
新君自然仁厚,像如秦驸马这样的大不敬之人,新君都没杀了他,而是容他出家,留下了一条性命。
可不知为什么,新君一登基,内阁老臣七去其四,当然,这事儿也不全是新君换的。如先时李钧,就是自己作死,后来给新君换了自己的心腹薛尚书。然后就是苏相严相相继过世,秦尚书给个坑祖的孙子坑回了老家,如此,唐尚书于内阁登顶,李九江子爵继户部尚书之位,而秦尚书空下的礼部尚书之位,一时还没有着落,礼部之事,暂由左右侍郎代管。
所以,内阁大换血,于新君的名声是无碍的。
新君拿出来的态度就是,三年不改父道,方为孝也。
但,开年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兵部尚书永安侯致仕。
永安侯致仕只有一个原因,父子二人不能同掌六部,于是,李九江升户部尚书位,永安侯只得从兵部退下来了。
不过,永安侯致仕致的颇是欣慰,他膝下四子,李九江为户部尚书入阁,李宣于禁卫军任职,李宇封侯远镇南安,最小的儿子李穹在翰林做个闲差,但只看家里这些哥哥们何等地位,李穹便是做一辈子的闲差,必也是个富贵散人。
故而,此时永安侯致仕,文康大长公主也没什么意见,虽然永安侯等于间接被李九江干掉的。
李九江初登户部尚书位时,永安侯便同穆延泽提及致仕之事了。穆延泽道,“今朕初登基,倘有事请教姑丈,姑丈还得教我才是。”
永安侯笑,“只要陛下有召,臣无二话。”
穆延淳对永安侯印象本就极好,虽然觉着永安侯在对待李九江的态度上有些冷淡,但,这毕竟是永安侯的家事,而且,子不言父过……除此之外,永安侯与谢柏都堪称驸马中的表率,尤其永安侯家的儿子们都很争气,故而,永安侯致仕,穆延淳赏赐颇厚。
永安侯一退,穆延淳点靖南公柳扶风为兵部尚书。
晋王得以此事,怪叫一声,“老五这奸滑的家伙,岂不是要夺我差使!”如同永安侯不能与李九江同为六部尚书,朝中还有避嫌的规矩,如父子不同在同一部衙门当差,像先前谢老尚书为刑部尚书,谢松于侍郎位上在六部轮转,独未做过刑部尚书。大皇子与柳扶风,正经姻亲,也在避嫌之列。
晋王妃劝晋王,“王爷这是哪里的话,原本今年出了先帝的孝,咱们就要去藩地的,这差使原就不长了。亲家当兵部尚书难道不好?倒是今趁咱们还没走呢,亲家那里,到底不如你在兵部熟,兵部这些事,要是亲家问你,你好生同亲家说一说才好。”
晋王心下也知是这个理,只是难免郁闷,与妻子道,“老五这家伙,甭看外头人都说他宽厚仁德,其实,数他心眼儿多。你看看,这才登基半年,就把永安姑丈挤回家去了。”
晋王妃道,“那李尚书,还不是永安姑丈的儿子。”在晋王妃看来,这事儿永安侯府可不亏,看遍帝都豪门,永安侯府能排进前三。
晋王妃就琢磨着,道,“待先帝的孝出了,咱们二丫头的亲事可再不能耽搁了,王爷可有中意的人?”晋王妃真是急死了,大闺女的亲事是赶上亲家死人守孝,一直守到大闺女二十上才出的阁。二闺女更是命苦,指婚赵家,赵钦死在了北靖关,二闺女这亲事就得另说。偏生这几个就没个清静时候,如今二闺女也二十了,晋王妃恨不能去街上抓个女婿来。
老夫老妻多年,晋王也是了解妻子的,问,“你这是看中谁了?”
晋王妃道,“也不是外人,你看长泰公主家的老二如何?”
晋王倒也挺乐意。
晋王乐意不行,结亲向来是两家人的事,晋王妃是相中了长泰长公主家的老二的,只是这事还得探一探长泰长公主的口风,长泰长公主倒不是不满意晋王家的温安郡主,温安郡主是晋王妃细心教养出来的,礼仪品性都不错,只是……长泰长公主另有相中的人了。
长泰长公主眼光很不错,她眼下都不准备考虑温安郡主,就是因为她相中的人,比温安郡主身份更高——便是新君唯一的女儿昕哲公主。
昕哲公主还没有正式册封,说来昕哲公主,长泰长公主都是这样的口吻,“我这辈子,跟四嫂一样,没闺女的命。我看昕姐儿,就如同我的亲闺女一般。”又与谢皇后道,“昕姐儿今年十七,她及笄那年,我及笄礼都准备好了,后来却是有事耽搁了,今年出了父皇的孝,该给昕姐儿补上,别委屈了孩子。”
谢皇后笑道,“我与陛下商量好了,待出了先帝孝,就给昕姐儿册封,虽晚了两年,介时册封礼和及笄礼一道办。”
长泰长公主自然称好,又打听,“不知给昕姐儿及笄礼的正宾可找好了?”
谢皇后道,“听闻当年长公主及笄礼,请的正宾是大长公主。我想着,大长公主于皇室德高望众,欲请她为正宾,就是不知大长公主的意思?”
长泰长公主连忙道,“有空。我与母亲前些天还说起昕姐儿呢,娘娘也知道母亲,我别的事情不及母亲,就是在这儿女缘上,与母亲一样,都是没有女儿的。所以,见着女孩儿就恨不能都养在自己家里。母亲连续为两代公主主持及笄礼,说来也是一桩美谈。”
谢皇后笑,“是啊。”
谢皇后就有些明白长泰长公主的意思,尤其近来,长泰长公主时常给昕姐儿送东西,谢皇后与丈夫说起此事时,穆延淳道,“昕姐儿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只是我没想这么早叫她嫁出去。”
谢莫如道,“我也想多留她几年。”
长泰长公主另有心宜的媳妇,晋王妃只得作罢,另为闺女寻罗好女婿。
倒是昕姐儿觉着,近来姑妈们看她的眼神与众不同,而且,并非长泰姑妈对她热切非常,永福姑妈也时常把她夸成一朵花。
永福长公主是跟闺女商议的,她也相中了昕姐儿,想让儿子尚主。
吴珍想了想,道,“要说昕姐儿,也是极好的。父皇母后只她一女,平日间极其宠爱昕姐儿,她也乖巧,可人疼,更难得不是跋扈的性子。母后很早就让她学着管事了,她管家也不错。只是一样,我已嫁到了舅舅家,若昕姐儿再嫁给阿弟,这怎么看,都像换亲。”
永福长公主瞪闺女一眼,“什么叫换亲啊,说得这么难听,这是亲上加亲。”
永福长公主道,“你弟弟也大了,我总愿他娶个能帮扶他的妻子。昕姐儿性情好,出身也够,要是你弟能娶了她,我这辈子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吴珍终觉此事不大成,劝母亲道,“母亲先同父亲商议一下,母亲能看到昕姐儿的好处,别人照样看得到。不说别人,母亲只阿弟一个儿子可操心,长泰姨妈可是有三个儿子,初表弟前年刚娶亲,接着就是昶表弟了。长泰姨妈也是极喜欢昕姐儿的,听母后说,出了外祖父的孝便要给昕姐儿册封,还要补办及笄礼,已是请了大长公主做正宾。”
永福长公主顿时如临大敌,长泰长公主早便同谢莫如走的近,再加上文康姑妈,永福长公主都觉着自家拼李家不一定拼得过。永福长公主揣着一肚子的郁闷回家去了。
永福长公主与丈夫商量此事,吴驸马也不大看好,但很快,永福长公主便无此烦恼了,她婆婆吴国公夫人因病过逝,吴家阖府守孝。
吴珍身为皇子妃倒是不必守孝,但祖母过逝,心下亦是难过。
谢莫如与她道,“要是有什么赏赐,只管打发人过去。”
谢莫如这里对吴国公夫人并无东西可赏,穆延淳那里亦无动静,不过是让内务司按例办罢了。毕竟,先吴国公误国之罪是先帝钦定的。
吴国公夫人刚死,南安侯与大郎就从南安州回朝,穆延淳对南安侯又是赞赏又是歉疚,无他,南安侯刚走,亲爹就没了。你说把穆延淳难的,大郎年轻,让他自己去南安州,穆延淳再不能放心的。但,人家亲爹死了,这事儿也不能瞒着啊。穆延淳无法,便亲自写了封信命亲卫快马加鞭追赶南安侯,信中说了老老承恩公离逝之事,还让南安侯回帝都奔丧。
要说南安侯为何能青年封侯,以往,不少人说南安侯能封侯绝对是沾了外戚的光,是穆元帝照顾母族表弟。说这种话的人,直待日后南安侯于江南再立战功,才堵了这些小人的嘴。南安侯能得世袭侯爵之位,绝对与南安侯过人的手段分不开。南安侯的聪明,怎么说呢,完全不似胡家血脉。他收到来信,只见信,并不见有取代他差使的人,就明白帝王的难处了。他父亲过逝,于情于理,此非战时,他又是致仕的人了,帝王不能夺情。但,眼下帝王又没有合适的人来代替他。南安侯轻声一叹,他似乎天生父母缘浅,少时与父母也不大亲密,及至年长,更是在南安一呆多年。最后,母亲过逝时,他在江南隐姓埋名。父亲过逝时,他又在外。
南安侯战场上经多少战事,看惯了生死,也看淡了生死,寻思片刻,写了封信给穆延淳,并未回帝都奔丧,依旧是同大郎去了南安州。
如今南安侯回来,穆延淳特意于昭德殿相见,听二人回禀了差使,南安侯道,“安国夫人一死,底下各土族部落必有动作,只是不知是大是小了。平远侯那里已有防备。”
穆延淳颌首,权力交接便是如此。
待将正事说完,穆延淳打发大郎去给皇后请安,留下南安侯单独说话,说起老老承恩公的丧事,说起南安侯的忠贞,穆延淳颇是感切,道,“舅公与父皇既是君臣,亦是舅甥之亲,在一起了一辈子。故而,朕做主,令舅公随葬先帝皇陵。”其实,那处墓穴是当初穆元帝留给北昌侯的,后来,于家一败涂地,想着老老承恩公也是自己亲爹的亲舅舅,墓地也是现成的,穆延淳对老老承恩公没什么感情,但南安侯是难得的明白人,这也是为酬南安之功,给老老承恩公陪葬皇陵。
南安侯道了谢,穆延淳摆了摆手,道,“这次,多亏有你。”
南安侯着急回家祭他爹,穆延淳并非留膳,只是将御膳赐一席至南安侯府。
大郎那里先去凤仪宫见过嫡母,谢莫如见大郎回来,极是高兴,笑问他一路可还好,又说,“年都是在南安州过的,过年的时候,你弟弟们可没少念叨你。阿炎都会叫爹了。”
大郎笑,“我在外头,也记挂父皇母亲和弟妹他们,头一遭出远差,以前六郎给家里写信我还说呢,出远差也没什么啊。自己走一遭才知道,总是会想起家。”
母子俩说些彼此近况,谢莫如就问起他差使办的如何,大郎道,“亏得有南安侯,他于南安州土族之事极是清楚,连土话都会说,那些土族首领,见到南安侯都恭恭敬敬的,但对新头领就不大恭敬了。”
谢莫如笑,“新头领上位,他们自是要掂掂斤两的。”
大郎若有所思。
谢莫如一笑,“去看看你母妃吧,她嘴上不说,心里也记挂你的很。”
大郎行一礼,便去了母妃安昭容宫里。嫡母宽厚,对生母等几个妃嫔的供应向来都是份例内最好的,大郎见生母宫里铺设陈饰皆如先时一般华丽,也就放心了。
说到安昭容,大家也得说一声,实在是作啊。
原本,安昭容是先帝赐给新君的第一位侧妃,又给新君生了第一个儿子,在新君没有嫡子的前提下,可想而知这个儿子的地位。就凭这两样,安昭容怎么都不能只是个小小昭容啊,哎,还不是自己作的。
生母这般,大郎也是无法,他彼时还小,生母把该作的事都作完了。及至他爹登基做了皇帝,给生母这么个昭容封号,大郎也是无话可说的。
生母依旧在念佛,见大郎来,安昭容自是喜悦的,道,“有些瘦了。”
大郎笑道,“瘦些更显着精神。”
安昭容细细问他一路上可还平安,大郎答了,又问安昭容在宫里可好?
安昭容笑,“我在宫里处处有皇后娘娘照应,再好不过的,年下你不在,皇后娘娘给我的赏赐也极丰厚。你媳妇和阿炎也都好,皇后娘娘极喜欢阿炎的。”母子俩说一回话,安昭容道,“我欲留你用饭,只是想着你媳妇定也还没见你呢,瞧瞧你媳妇去吧。”
大郎便辞了安昭容,回了自己的宫室。
吴珍也已得了信儿,正千万盼着丈夫呢,见丈夫回来,小夫妻自是有一番话说。
晚上,谢莫如亦设家宴,把一家子都叫上了,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了回团圆饭。三郎还同他爹道,“父皇,以后再有什么远差,叫我去吧,我也好想出去瞧瞧。”
穆延淳道,“就你这猴子样儿,出去怕就不回来了,丢了如何是好,朕往哪儿寻你去。”
三郎怪叫,“儿子我这堂堂男子叹,怎么会丢!”
见诸兄弟都笑起来,才知道父皇在说笑,好在三郎是个厚脸皮的,自己也笑了,道,“父皇让我去一回,就知道我丢不了了。”
穆延淳道,“下次再说吧。”
三郎哼哼两声,也只得作罢,想着什么时候多孝敬孝敬母亲,求母亲在父皇面前替他说话。反正母亲的话,父皇一向都听得进去的。
就是阿炎可乐,这回大郎回来,阿炎竟不大认得父亲了。大郎直道,“真个小没良心的。”他还给儿子从南安州带了许多玩具回来。
谢莫如笑,“阿炎还没两岁呢,你一去四个月,人按六十年岁,对他而言就相当于十年没见你,十年不曾见面,暂时认不出也不稀奇。”
三郎听得哈哈大笑,道,“这可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了。”
三郎风趣,把诸人都笑翻了去。
寿宜长公主在宫里做完月子,也准备出宫回府去了。
谢莫如道,“你这才出月子,阿凤还小,不若待天气再暖些,你再回府也不迟。”
寿宜长公主感激的应了。
大郎是回来后才听说的寿宜长公主之事,皱眉道,“秦驸马莫不是猪油蒙了心不成!”
“要不是猪油蒙了心,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来。”吴珍道,“父皇因此事恼怒非常,原本,严相一去,内阁该轮到秦相的,结果,秦驸马出了这样的事,秦尚书也致仕回了老家。看在秦尚书为朝廷操劳一辈子的份儿上,秦驸马出家了事。”
大郎想到这位小姑姑如此不幸,同妻子道,“阿凤的抓周礼略加厚一些也使得。”
吴珍道,“我已与二弟妹三弟妹商量好了。”
大郎颔首。
既是过了年,礼部左右侍郎联名上书,言道,新帝登基第二年,不好再用先帝帝号,应该改元了。
穆延淳畅怀一番自己新爹,准奏,令礼部协商此事。
礼部左右侍郎除了改元的事,还说了要准备开恩科之事,此亦为旧例了。新帝登基,第二年都会开一届恩科,开恩科的圣谕去岁便已颁诏天下,如今得预备起来了。
穆延淳也允了。
唐相又给穆延淳提个醒,礼部得有个尚书才行。
穆延淳想了想,内阁左右侍郎都有些年轻,任尚书未免资历不足,唐相道,“若朝中无合适人选,自外任大员转内六部主官也是常有之例。”一般来说,做官有做官的规矩,六部大员多是一直在六部当官,熬上个几十年,倘仕途顺利,为一部尚书,入阁为相,便是文官的终点了。但也有例外,六部尚书一职过于要紧,故而,有时内阁或是帝王也并不拘泥于一定要在朝中官员里提拔,如外任总督巡抚,转为六部当差,也是常有之事。
君臣商议片刻,提了原直隶总督贺菩回帝都,转任礼部尚书。
这位贺菩贺大人,当年还曾与李钧争过刑部尚书之位,只是当初悼太子尚在,故而,刑部尚书一事,贺菩败北。今李家已化作的抷黄土,倒是贺大人,转任礼部尚书,虽不若在外为封疆大吏,但一部尚书,直接入阁,论前途,自然远胜总督之位。
贺菩贺大人一阵风似的来了帝都,开始操持恩科之事。
穆延淳干脆让他连副主考一并担了,私下同谢皇后道,“看一看贺家闺女如何?”
谢皇后便明白丈夫的意思,道,“四郎五郎也到了议亲的年纪。”
“是啊。”穆延淳道,“非但四郎五郎,八弟九弟的年纪也到了。要是父皇在世,定要为他们操持的。如今父皇孝期期将满,朕也不能亏待了他们。”
谢皇后应下了。
谢皇后正留心帮诸皇子以及先帝八子九子挑媳妇,朝中诰命也有所察,不为别个,谢皇后好几回暗示她喜欢女孩儿,但有诰命带着女孩儿进宫,谢皇后皆有所赐,也会留女孩儿们好生说说话。
不论是皇子妃还是藩王妃,将来都是超品诰命,帝都权贵高官之家,都欲碰一碰运气。
一时间,谢皇后宫里便热闹起来。
二月二,穆延淳陪妻子去皇陵祭了回岳母,发现南安侯又住皇陵去了。
穆延淳都没法子,直叹气,“哎,南安,南安,朕知道你的忠心与孝心,你在这儿,未免自苦。”
南安侯一笑,“此地山明水秀,且最是清净不过,臣求仁得仁,不以为苦。”
谢皇后看了南安侯一眼,见南安侯一身铁灰色长袍,腰间束一条黑色腰带,清晨阳光洒落,南安侯眉宇间似染上淡淡金色。谢皇后不禁暗暗点头,心说,南安侯是她见到的最不似胡家人的胡家人了。回头与丈夫道,“当初南安侯请求致仕,陛下如何就准了?”
穆延淳道,“他死求白赖的不想干了,我有什么法子?”
“看南安侯保养的很是不错,现在就致仕,委实可惜,起码还能再用十年。”
“谁说不是。”穆延淳颇是遗憾,“有用的早早致仕,那没用的,且尸位素餐着呢。”他想了想又道,“反正朕有事找他,他也依旧尽心,这便罢了。”
谢皇后委实觉着南安侯致仕可惜,但她约略也能猜到南安侯的心思,南安侯大概是觉着,自己深受先帝皇恩,后来却与她合作,对不住先帝。
情义两难全,故而致仕吧。
倘南安侯知道谢皇后的想法,就得说,谢皇后绝世聪明之人,却没有猜对他心中所想。
其实,世间千万之人,又有谁能明白他的心胸志向呢?
除了她。
南安侯清清楚楚的记得,她对自己说道,“你若想建一番功业,但不当在帝都消磨光阴。这帝都,是皇权所在,是翻云覆雨之地,却并不是建功立业之地。”
少时的南安侯有些犹豫,道,“我纵想去,母亲怕也不允的。”
“一个人真正想做什么,无人拦得住,也无人能拦。”
她与他的交集,仅止于此。
南安侯望向那巍峨陵寝,你的后人,承袭你血脉的后人再一次走上你先前的道路,希望她会比你走的更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