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黄道周其人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史书上面所说的根本不可靠,一切都要依靠自身的判断,这是穿越之后的郑勋睿得出的真实感受,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没有什么稀奇的,且不说清史之中对于周延儒和温体仁奸臣的定型,就说其中对于刘宗周等人的称赞,这在郑勋睿看来,其实就是那些东林党人投降满清之后,为了自身利益做出的诸多判断,因为他们需要掩盖自身的丑行,需要推卸自身导致大明王朝轰然倒下的责任,所以他们笔下的历史,某些方面是扭曲的。
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郑勋睿的接触虽说不是很多,但他还是有着自身感受的,所谓官场如战场,特别是在皇权之下的官场,相互之间的博弈和斗争更加的激烈,周延儒和温体仁不过是在这样体制下展开一些博弈的,这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可在后来的历史之中,这成为了最大的罪状,甚至大明轰然倒塌的责任,也落到了两人的头上。
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不是特别有能力的帅才,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两人兢兢业业做事情,那是不能够完全否定的,相反看看那些一心想着守正的东林党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毫不犹豫的在朝中大规模党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让南方的士大夫和商贾富得流油,却让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直接动摇了本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明的天下。
基于这样的态度,郑勋睿绝不会迷信黄道周,而且黄道周要求徐佛家出面,为山阴帮帮主徐吉匡说情。已经让郑勋睿的内心有了鄙视的感觉,如此的大事情,居然要求一个女人、而且是青楼女子出面,黄道周难道没有觉得脸红。
徐望华进入东林书屋的时候,郑勋睿正在看着桌上的文书。
放下文书。郑勋睿直接开口询问了。
“徐先生,想必你是知道黄道周老先生的名气的,可否说说对黄老先生的看法。”
徐望华愣了一下,没有马上开口,而是低头稍微沉思了一下,这个过程之中。郑勋睿也没有开口催促,从徐望华的表现来看,与黄道周怕是有些熟悉的。
果然,思虑了好一会的徐望华抬起头,慢慢开口了。
“不瞒大人。属下曾经与黄老先生熟悉,老爷在世的时候,与黄老先生有一些接触,他们之间也有过好些次的交谈,属下跟随在老爷的身边,也就有了与黄老先生接触的机会,黄老先生当年对属下也是有着不少赞誉的。”
郑勋睿微微点头,要说徐望华不认识黄道周。他肯定不相信,毕竟徐光启和黄道周都是东林党人,从年纪上来说。徐光启要大很多,而且从地位上来说,徐光启也高很多,黄道周对徐光启肯定是非常尊重的,对徐光启身边的徐望华,态度肯定也是不差的。
“属下若是没有在大人身边这几年时间的磨砺。对黄老先生是崇拜的,不过这些年的时间过去。属下跟随大人做了很多事情,对黄老先生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改变。”
“大人刚刚的询问。让属下很是仓促,属下只能将黄老先生与大人对比,还请大人谅解。”
郑勋睿笑了笑,若是穿越之前,将他一个默默无闻之辈与黄道周这样的大名人做比较,那肯定是自豪甚至是惶恐的,可现在不一样了,他所站的高度早就不一样了。
“徐先生不必有什么顾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你我公事这些年,应该熟悉我的脾气。”
“大人说的不错,正是因为跟随大人这么多年,我才会实话实说的。”
郑勋睿不再开口,看着徐望华。
“属下当年敬仰黄老先生,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黄老先生学识丰富,说话总是能够引经据典,而且说话直率,能够直接指出他人存在的不足,其二是黄老先生在皇上的面前敢于犯颜直谏,这是当时很少有大人能够做到的。”
“可是在大人身边这些年,仔细回忆黄老先生所做的一切,除开在学识方面的确渊博,其他方面,想想的确做的不是很好。”
“就说这犯颜直谏的事情,给皇上提出反对之意见,的确需要勇气,可更加重要的是考虑接下来该怎么做,就好比说朝中某位大人什么事情做的不对,你总是要提出应该怎么做,现在想来,黄老先生根本就没有提出多少有用的建议。”
“属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黄老先生当年被皇上责罚的事宜,也是因为犯颜直谏,明明已经辞官准备归家,却在离开京城之前,上疏皇上,说皇上身边的所有大臣,没有真正为朝廷考虑的,这些大人不但不为朝廷和皇上尽力,反而利用权势打压那些真正想为朝廷尽力的仁人志士。”
“属下至今还记得黄老先生奏折上面的几句话:所见诸大臣皆无远猷,动寻苛细,治朝宁者以督责为要谈,治边疆者以姑息为上策。序仁义道德,则以为迂昧而不经,奉刀笔薄书,则以为通达而知务。一切磨勘,则葛藤终年,一意不调,而株连四起。”
“又则:迩年诸臣所目营心计,无一实为朝廷者,其用人行事,不过推求报复而已,今诸臣之才具心术,陛下其知之矣。知其为小人而又以小人矫之,则小人之焰益张,知其为君子而更以小人参之,则君子之攻不立。”
“属下当年听到黄老先生奏折上面的话语,还感觉到热血沸腾,觉得黄老先生胆子的确是很大的,连如此之话语都敢说,几句话就指出朝廷之中存在的问题,可在大人身边这些年之后,属下感觉到黄老先生如此的做法,很是不妥。”
“大人在延绥和陕西等地做事情,身边依旧是黄老先生所不齿的那些官吏,可为什么人家就能够好好的做事情,能够让地方上安宁,为什么这些官吏到了黄老先生的嘴里,就成为了奸臣,事实情况,让属下想到了另外的一个方面。”
“黄老先生入朝为官之后,是以东林党人自居的,所能够看得上的也就是那些东林党人,似乎东林党人都是忠臣,其他人都是奸臣,这好像就是党争的兆头。”
“同时黄老先生的话语,都是泛泛而谈,没有什么具体的为政措施,属下说的不客气一些,若是将黄老先生和大人比较,黄老先生就好比是夸夸其谈的道德圣人,而大人则是扎扎实实做事情、一心为百姓考虑的百姓之救星。”
。。。
徐望华说的很直接,也很直白,这是他的习惯,在郑勋睿的面前,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再说他和郑勋睿一起这么多年,相互也是欣赏的。
郑勋睿从徐望华的话语之中,悟出了其他的东西,那是他对东林党人的深层次看法,以前总是觉得,东林党人其实就是官商结合的产物,为了维护南方士大夫和商贾的利益,不遗余力,根本不管不顾大明天下的实际情况,从徐望华的话语之中,他感觉到了,东林党人不仅仅是存在官商勾结的弊端,甚至其所遵从的理论,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徐望华说完之后,郑勋睿面容严肃。
“徐先生,你能够实话实说,我很是欣慰,其实我和你很多的看法是一致的,就说这犯颜直谏,我朝这方面的弊端太多了,朝中的那些给事中和御史,无不以犯颜直谏为己任,这犯颜直谏本是好事情,贞观之治,就是因为太宗皇帝纳谏,才出现了大唐的繁华,可这犯颜直谏要有一个基础,那就是看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
“我朝的那些大人犯颜直谏,在我看来,并非是为了大明王朝能够兴旺,他们是为了自身的清誉。”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形,不知道徐先生注意到了没有,每一个犯颜直谏的大人,不管他的弹劾与意见是不是有道理,只要他顶撞了皇上,可他都能够得到巨大的名声,就说这黄老先生,崇祯二年为了内阁大臣钱龙锡的事宜,犯颜直谏,而且后来还为他的老师兵部尚书袁可立专门写了传记,袁可立就是犯颜直谏的表率。”
“且不说黄老先生的犯颜直谏是不是很有道理,但黄老先生的犯颜直谏,为自身争取到了巨大的荣耀,也就是崇祯二年的犯颜直谏之后,黄老先生之后的犯颜直谏达到了三十疏,一直到彻底惹怒了皇上,被削去所有功名,直接贬斥为平民,这还不算,黄老先生回到浙江和家乡之后,得到了读书人的吹捧,一直以来都是读书人赞誉的老师。”
“黄老先生的三十疏,我也注意过,看起来都是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刚直不阿,敢于直谏,这方面值得赞誉,可其中提出来的治国之策,寥寥无几,都是从儒家思想之中摘取的大话和套话,最基本的一点,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区别都未弄清楚,也提不出如何的用人之长,如何让大明富庶,现实之中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这样的犯颜直谏,若是受到了鼓励,真不知道在朝中会形成什么样的氛围,大家都去夸夸其谈,标明自身的清誉,却没有想过皇上究竟需要什么,如此的风气,就是朝廷最大的痼疾。”(未完待续)
史书上面所说的根本不可靠,一切都要依靠自身的判断,这是穿越之后的郑勋睿得出的真实感受,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没有什么稀奇的,且不说清史之中对于周延儒和温体仁奸臣的定型,就说其中对于刘宗周等人的称赞,这在郑勋睿看来,其实就是那些东林党人投降满清之后,为了自身利益做出的诸多判断,因为他们需要掩盖自身的丑行,需要推卸自身导致大明王朝轰然倒下的责任,所以他们笔下的历史,某些方面是扭曲的。
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郑勋睿的接触虽说不是很多,但他还是有着自身感受的,所谓官场如战场,特别是在皇权之下的官场,相互之间的博弈和斗争更加的激烈,周延儒和温体仁不过是在这样体制下展开一些博弈的,这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可在后来的历史之中,这成为了最大的罪状,甚至大明轰然倒塌的责任,也落到了两人的头上。
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不是特别有能力的帅才,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两人兢兢业业做事情,那是不能够完全否定的,相反看看那些一心想着守正的东林党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毫不犹豫的在朝中大规模党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让南方的士大夫和商贾富得流油,却让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直接动摇了本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明的天下。
基于这样的态度,郑勋睿绝不会迷信黄道周,而且黄道周要求徐佛家出面,为山阴帮帮主徐吉匡说情。已经让郑勋睿的内心有了鄙视的感觉,如此的大事情,居然要求一个女人、而且是青楼女子出面,黄道周难道没有觉得脸红。
徐望华进入东林书屋的时候,郑勋睿正在看着桌上的文书。
放下文书。郑勋睿直接开口询问了。
“徐先生,想必你是知道黄道周老先生的名气的,可否说说对黄老先生的看法。”
徐望华愣了一下,没有马上开口,而是低头稍微沉思了一下,这个过程之中。郑勋睿也没有开口催促,从徐望华的表现来看,与黄道周怕是有些熟悉的。
果然,思虑了好一会的徐望华抬起头,慢慢开口了。
“不瞒大人。属下曾经与黄老先生熟悉,老爷在世的时候,与黄老先生有一些接触,他们之间也有过好些次的交谈,属下跟随在老爷的身边,也就有了与黄老先生接触的机会,黄老先生当年对属下也是有着不少赞誉的。”
郑勋睿微微点头,要说徐望华不认识黄道周。他肯定不相信,毕竟徐光启和黄道周都是东林党人,从年纪上来说。徐光启要大很多,而且从地位上来说,徐光启也高很多,黄道周对徐光启肯定是非常尊重的,对徐光启身边的徐望华,态度肯定也是不差的。
“属下若是没有在大人身边这几年时间的磨砺。对黄老先生是崇拜的,不过这些年的时间过去。属下跟随大人做了很多事情,对黄老先生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改变。”
“大人刚刚的询问。让属下很是仓促,属下只能将黄老先生与大人对比,还请大人谅解。”
郑勋睿笑了笑,若是穿越之前,将他一个默默无闻之辈与黄道周这样的大名人做比较,那肯定是自豪甚至是惶恐的,可现在不一样了,他所站的高度早就不一样了。
“徐先生不必有什么顾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你我公事这些年,应该熟悉我的脾气。”
“大人说的不错,正是因为跟随大人这么多年,我才会实话实说的。”
郑勋睿不再开口,看着徐望华。
“属下当年敬仰黄老先生,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黄老先生学识丰富,说话总是能够引经据典,而且说话直率,能够直接指出他人存在的不足,其二是黄老先生在皇上的面前敢于犯颜直谏,这是当时很少有大人能够做到的。”
“可是在大人身边这些年,仔细回忆黄老先生所做的一切,除开在学识方面的确渊博,其他方面,想想的确做的不是很好。”
“就说这犯颜直谏的事情,给皇上提出反对之意见,的确需要勇气,可更加重要的是考虑接下来该怎么做,就好比说朝中某位大人什么事情做的不对,你总是要提出应该怎么做,现在想来,黄老先生根本就没有提出多少有用的建议。”
“属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黄老先生当年被皇上责罚的事宜,也是因为犯颜直谏,明明已经辞官准备归家,却在离开京城之前,上疏皇上,说皇上身边的所有大臣,没有真正为朝廷考虑的,这些大人不但不为朝廷和皇上尽力,反而利用权势打压那些真正想为朝廷尽力的仁人志士。”
“属下至今还记得黄老先生奏折上面的几句话:所见诸大臣皆无远猷,动寻苛细,治朝宁者以督责为要谈,治边疆者以姑息为上策。序仁义道德,则以为迂昧而不经,奉刀笔薄书,则以为通达而知务。一切磨勘,则葛藤终年,一意不调,而株连四起。”
“又则:迩年诸臣所目营心计,无一实为朝廷者,其用人行事,不过推求报复而已,今诸臣之才具心术,陛下其知之矣。知其为小人而又以小人矫之,则小人之焰益张,知其为君子而更以小人参之,则君子之攻不立。”
“属下当年听到黄老先生奏折上面的话语,还感觉到热血沸腾,觉得黄老先生胆子的确是很大的,连如此之话语都敢说,几句话就指出朝廷之中存在的问题,可在大人身边这些年之后,属下感觉到黄老先生如此的做法,很是不妥。”
“大人在延绥和陕西等地做事情,身边依旧是黄老先生所不齿的那些官吏,可为什么人家就能够好好的做事情,能够让地方上安宁,为什么这些官吏到了黄老先生的嘴里,就成为了奸臣,事实情况,让属下想到了另外的一个方面。”
“黄老先生入朝为官之后,是以东林党人自居的,所能够看得上的也就是那些东林党人,似乎东林党人都是忠臣,其他人都是奸臣,这好像就是党争的兆头。”
“同时黄老先生的话语,都是泛泛而谈,没有什么具体的为政措施,属下说的不客气一些,若是将黄老先生和大人比较,黄老先生就好比是夸夸其谈的道德圣人,而大人则是扎扎实实做事情、一心为百姓考虑的百姓之救星。”
。。。
徐望华说的很直接,也很直白,这是他的习惯,在郑勋睿的面前,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再说他和郑勋睿一起这么多年,相互也是欣赏的。
郑勋睿从徐望华的话语之中,悟出了其他的东西,那是他对东林党人的深层次看法,以前总是觉得,东林党人其实就是官商结合的产物,为了维护南方士大夫和商贾的利益,不遗余力,根本不管不顾大明天下的实际情况,从徐望华的话语之中,他感觉到了,东林党人不仅仅是存在官商勾结的弊端,甚至其所遵从的理论,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徐望华说完之后,郑勋睿面容严肃。
“徐先生,你能够实话实说,我很是欣慰,其实我和你很多的看法是一致的,就说这犯颜直谏,我朝这方面的弊端太多了,朝中的那些给事中和御史,无不以犯颜直谏为己任,这犯颜直谏本是好事情,贞观之治,就是因为太宗皇帝纳谏,才出现了大唐的繁华,可这犯颜直谏要有一个基础,那就是看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
“我朝的那些大人犯颜直谏,在我看来,并非是为了大明王朝能够兴旺,他们是为了自身的清誉。”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形,不知道徐先生注意到了没有,每一个犯颜直谏的大人,不管他的弹劾与意见是不是有道理,只要他顶撞了皇上,可他都能够得到巨大的名声,就说这黄老先生,崇祯二年为了内阁大臣钱龙锡的事宜,犯颜直谏,而且后来还为他的老师兵部尚书袁可立专门写了传记,袁可立就是犯颜直谏的表率。”
“且不说黄老先生的犯颜直谏是不是很有道理,但黄老先生的犯颜直谏,为自身争取到了巨大的荣耀,也就是崇祯二年的犯颜直谏之后,黄老先生之后的犯颜直谏达到了三十疏,一直到彻底惹怒了皇上,被削去所有功名,直接贬斥为平民,这还不算,黄老先生回到浙江和家乡之后,得到了读书人的吹捧,一直以来都是读书人赞誉的老师。”
“黄老先生的三十疏,我也注意过,看起来都是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刚直不阿,敢于直谏,这方面值得赞誉,可其中提出来的治国之策,寥寥无几,都是从儒家思想之中摘取的大话和套话,最基本的一点,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区别都未弄清楚,也提不出如何的用人之长,如何让大明富庶,现实之中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这样的犯颜直谏,若是受到了鼓励,真不知道在朝中会形成什么样的氛围,大家都去夸夸其谈,标明自身的清誉,却没有想过皇上究竟需要什么,如此的风气,就是朝廷最大的痼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