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御驾亲征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作战方案是郑勋睿亲自拿出来的,这应该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其实不然,兵部拿出来几套的作战方案,可都不是特别的成熟,被郑勋睿几个问题问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最终郑勋睿在兵部拿出来的方案之基础上,制定了最终的出征作战方案。
郑家军从辽东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而且是与八旗军面对面的厮杀,首先收复宁远、锦州、塔山、松山、杏山等地,接着收复大凌河、义州和广宁等地,从西平堡的方向渡过辽河,展开对盖州、耀州、海州和鞍山等地的进攻,最终的锋芒直指沈阳。
辽南驻扎的郑家军,主要任务是稳固金州和复州等地,大军展开对海州等地进攻的时候,依旧战况看是不是需要驰援。
郑勋睿决定的这个作战方案,任何人都没有想到。
但是这个作战方案,让内阁大臣觉得非常的振奋。
郑勋睿之所以决定这样的作战方案,是有着深思熟虑的。
后金在努尔哈赤的手中发展壮大起来,屡次击败大明朝廷的军队,逐渐占据了开原、铁岭、萨尔浒和抚顺等地,直至占领沈阳,皇太极更是继承了努尔哈赤的遗志,率领八旗军占领了辽南全部的地方,包括旅顺等地,后来又在大凌河城与朝廷大军展开激烈的厮杀,大败朝廷大军,若不是孙承宗等人辛苦打造的关宁锦防线,大明的京城与中原早就陷落了。
皇太极最大的功劳,是成立了大清国,与大明朝廷分庭抗礼,且大清国实际控制了几乎整个的草原。
长久以来,大明朝廷对于后金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这称之为恐金症。
郑家军的崛起,一定程度上面打破了恐金症,可惜没有从根子上去除这种恐惧。
想要彻底打消朝中某些文武大臣的恐金症。就需要堂堂正正的打败后金,灭掉大清国。
郑勋睿必须从根子上消除大明朝廷普遍存在的恐金症。
在他的计划之中。大明王朝将成为全世界的巅峰之地,若是在这种建设和努力的过程之中,还有人存在恐金症,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所以郑勋睿选择了最为艰难的征伐之路,从正面打败皇太极和八旗军,堂堂正正的灭掉大清国,尽管这样做会让郑家军有着很大的损失,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郑勋睿的预料是没有错误的。作战部署在内阁公布的时候,周延儒的身体微微颤抖,杨廷枢等人更是眼睛发红。
现如今的大明帝国,可不是一年多之前的大明王朝了。
现在的大明帝国,是有着万丈雄心、准备征服世界的大明王朝,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随着作战部署的确定,另外的一件事情也摆上了台面。
郑勋睿要率领郑家军亲征。
此事遭遇到内阁的强烈反对,而且连徐望华也是寸步不让。
理由非常简单,皇上登基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大明各地刚刚稳定下来,内部的事情很多,而且海上贸易刚刚兴起。这个时候,需要皇上坐镇京城,运筹帷幄,况且征伐后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时间漫长,或许一年半载,皇上绝不能够离开京城这么长的时间。
可惜郑勋睿的决心也是非常坚定的,必须要御驾亲征。
谁也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坚持。只有郑勋睿自身是清楚的。
穿越这么多年了,亲自征伐后金。与皇太极实现当面的对决,是他内心的梦想。不管遇见多大的困难,这个梦想都是要实现的,都是不能够错过的。
机会已经来临,郑勋睿岂能错过。
当然这个时候御驾亲征,问题的确是存在,毕竟登基才一年多的时间,朝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留在京城是最佳的选择。
不过郑勋睿决定的事情,肯定是要执行的。
郑勋睿也不会特别的固执,一旦郑家军拿下了沈阳之后,他就会回到京城来,后面继续征伐的事情,他是不会参加了,这样算起来,时间不会太长,最多也就是半年左右的时间,若是这个过程之中出现了变故,譬如说郑家军攻打某个城池遇见了麻烦,或者因为其他的原因被迫暂缓进攻,郑勋睿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不是回到京城。
但御驾亲征是必须的,不能够动摇的。
犀利的辩论在乾清宫持续了足足两整天的时间。
以徐望华为代表的内阁最终退缩,他们已经看出来,皇上的决心已经坚如铁,不可能动摇了,这个时候继续反对没有太多的作用。
于是内阁提出来了另外一个问题,京城必须要有人坐镇,不管是内阁首辅徐望华,还是内阁次辅周延儒,都是不合适的。
这个提醒,让郑勋睿想到了儿子郑瀚宇。
郑瀚宇已经十三岁了,郑勋睿亲自的教育,以及郑瀚宇身边名师的指点,让小小年纪的郑瀚宇,表现出来不一般的沉稳,说来也怪,郑勋睿诸多的子女之中,唯有郑瀚宇是儿子,其他的都是女儿,这也预示着没有谁与郑瀚宇争夺未来的皇位。
几乎没有什么犹豫,郑勋睿下了圣旨,册封郑瀚宇为皇太子。
问题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解决,郑勋睿离开京城的时候,由郑瀚宇主持京城以及朝中的事宜,当然也就是暂时主持,郑瀚宇的年纪还小,不可能做出什么决断,重大的事情还是需要禀报皇上的,毕竟皇上在辽东征伐,距离京城也不是太远,快马禀报不需要多长的时间。
郑勋睿被册封为皇太子,仪式不是特别的复杂。
皇后娘娘文曼珊是最为高兴的,这么多年过去了,郑瀚宇终于成为了皇太子,将来荣登大宝的。
尽管说郑勋睿的意思,郑瀚宇册封皇太子的仪式不要过于的复杂,可礼部尚书杨廷枢还是按照规矩执行,郑瀚宇专程到祭天台拜祭了天地。
册封仪式结束之后,郑勋睿专门和郑瀚宇交谈了足足两个时辰的时间,这一次的交谈,让郑勋睿改变了很多的看法,在他的眼里,郑瀚宇不过是一个小孩子,可这一次的交谈,他发现郑瀚宇很是成熟,不知道这是郑瀚宇的悲哀还是高兴。
郑勋睿暗自下定了决心,下一次回到京城的时候,要求郑瀚宇到下面去走走看看,不要什么迎接的仪式,就是到老百姓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疾苦,这样才能够让郑瀚宇认识到农民的苦楚,将来登基之后,才会真正的关心百姓。
郑瀚宇被册封为皇太子,郑勋睿御驾亲征的事情也确定下来了。
此番出征,郑家军出动十五万大军,占据整个军队的四分之三了。
兵部尚书熊文灿提出了异议,倒不是说征伐的大军人数太多,而是说留守的郑家军将士人数太少了,不过五万人,郑家军急需扩充大军人数。
熊文灿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内阁的支持,也得到了郑勋睿的支持。
郑勋睿本不想扩充郑家军的规模,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精,可是大明的疆域实在是太大了,区区二十万的军队,根本难以满足需要,而且将来大明的疆域会更大,包括草原和辽东所有的地方,如此大的疆域,依靠二十万的大军,是无法维持稳定的。
所以在出征之前,郑勋睿同意郑家军再次扩军二十万人。
如此郑家军的总数达到了四十万人,能够满足镇守大明疆域的需求了,只是扩充二十万的大军,意味着开销也要成倍的增加,维持军队可是需要大量钱财的,好在大明朝廷掌控了海上贸易的权力,可以收取大量的赋税,维持郑家军的开销是有保证的。
郑锦宏、洪欣涛、杨贺、刘泽清、苏蛮子、王小二、苏从金、马祥麟、吴三桂等郑家军的将领,悉数跟随郑勋睿出征后金。
招募郑家军将士的事宜,由都督府和兵部共同负责,以都督府为主,具体负责这件事情的是郑家军副总兵、第六军区的总兵郑凯涛,而军士的招募,则是以北方和草原为主。
此番跟随郑勋睿出征的,还有近一万的欧洲雇佣兵,这些雇佣兵已经成为郑家军之中的一员,接受了郑家军魔鬼般的训练,让郑锦宏等人吃惊的是,这些雇佣军居然能够很快的适应魔鬼般的训练,而且几乎都是合格的。
郑勋睿倒是没有奇怪,他知道这些雇佣兵的身份,本来就是靠着征伐厮杀这件事情吃饭的,本事肯定是有的,只是雇佣兵普遍都有些怕死,很爱惜自身的生命。
大军尚未出征的时候,招募郑家军军士的事宜就全面铺开了,倒不是负责此事的郑凯涛着急,而是申请进入郑家军的人太多了,皇上的圣旨已经给郑家军正名,且进入到郑家军之中,作战勇猛有学识的军士,能够很快得到提拔,甚至进入到朝廷之中为官,这让很多有着不俗抱负、科举考试屡次失利的年轻人,愿意进入到郑家军之中。
不少的商贾将子弟主动送去应征,商贾的嗅觉是非常敏锐的,他们已经感觉到了,将来郑家军在大明朝廷之中的地位绝不一般,看看都督府大都督、郑家军总兵郑锦宏,都是内阁大臣了,这在以前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未完待续。)
作战方案是郑勋睿亲自拿出来的,这应该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其实不然,兵部拿出来几套的作战方案,可都不是特别的成熟,被郑勋睿几个问题问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最终郑勋睿在兵部拿出来的方案之基础上,制定了最终的出征作战方案。
郑家军从辽东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而且是与八旗军面对面的厮杀,首先收复宁远、锦州、塔山、松山、杏山等地,接着收复大凌河、义州和广宁等地,从西平堡的方向渡过辽河,展开对盖州、耀州、海州和鞍山等地的进攻,最终的锋芒直指沈阳。
辽南驻扎的郑家军,主要任务是稳固金州和复州等地,大军展开对海州等地进攻的时候,依旧战况看是不是需要驰援。
郑勋睿决定的这个作战方案,任何人都没有想到。
但是这个作战方案,让内阁大臣觉得非常的振奋。
郑勋睿之所以决定这样的作战方案,是有着深思熟虑的。
后金在努尔哈赤的手中发展壮大起来,屡次击败大明朝廷的军队,逐渐占据了开原、铁岭、萨尔浒和抚顺等地,直至占领沈阳,皇太极更是继承了努尔哈赤的遗志,率领八旗军占领了辽南全部的地方,包括旅顺等地,后来又在大凌河城与朝廷大军展开激烈的厮杀,大败朝廷大军,若不是孙承宗等人辛苦打造的关宁锦防线,大明的京城与中原早就陷落了。
皇太极最大的功劳,是成立了大清国,与大明朝廷分庭抗礼,且大清国实际控制了几乎整个的草原。
长久以来,大明朝廷对于后金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这称之为恐金症。
郑家军的崛起,一定程度上面打破了恐金症,可惜没有从根子上去除这种恐惧。
想要彻底打消朝中某些文武大臣的恐金症。就需要堂堂正正的打败后金,灭掉大清国。
郑勋睿必须从根子上消除大明朝廷普遍存在的恐金症。
在他的计划之中。大明王朝将成为全世界的巅峰之地,若是在这种建设和努力的过程之中,还有人存在恐金症,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所以郑勋睿选择了最为艰难的征伐之路,从正面打败皇太极和八旗军,堂堂正正的灭掉大清国,尽管这样做会让郑家军有着很大的损失,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郑勋睿的预料是没有错误的。作战部署在内阁公布的时候,周延儒的身体微微颤抖,杨廷枢等人更是眼睛发红。
现如今的大明帝国,可不是一年多之前的大明王朝了。
现在的大明帝国,是有着万丈雄心、准备征服世界的大明王朝,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随着作战部署的确定,另外的一件事情也摆上了台面。
郑勋睿要率领郑家军亲征。
此事遭遇到内阁的强烈反对,而且连徐望华也是寸步不让。
理由非常简单,皇上登基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大明各地刚刚稳定下来,内部的事情很多,而且海上贸易刚刚兴起。这个时候,需要皇上坐镇京城,运筹帷幄,况且征伐后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时间漫长,或许一年半载,皇上绝不能够离开京城这么长的时间。
可惜郑勋睿的决心也是非常坚定的,必须要御驾亲征。
谁也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坚持。只有郑勋睿自身是清楚的。
穿越这么多年了,亲自征伐后金。与皇太极实现当面的对决,是他内心的梦想。不管遇见多大的困难,这个梦想都是要实现的,都是不能够错过的。
机会已经来临,郑勋睿岂能错过。
当然这个时候御驾亲征,问题的确是存在,毕竟登基才一年多的时间,朝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留在京城是最佳的选择。
不过郑勋睿决定的事情,肯定是要执行的。
郑勋睿也不会特别的固执,一旦郑家军拿下了沈阳之后,他就会回到京城来,后面继续征伐的事情,他是不会参加了,这样算起来,时间不会太长,最多也就是半年左右的时间,若是这个过程之中出现了变故,譬如说郑家军攻打某个城池遇见了麻烦,或者因为其他的原因被迫暂缓进攻,郑勋睿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不是回到京城。
但御驾亲征是必须的,不能够动摇的。
犀利的辩论在乾清宫持续了足足两整天的时间。
以徐望华为代表的内阁最终退缩,他们已经看出来,皇上的决心已经坚如铁,不可能动摇了,这个时候继续反对没有太多的作用。
于是内阁提出来了另外一个问题,京城必须要有人坐镇,不管是内阁首辅徐望华,还是内阁次辅周延儒,都是不合适的。
这个提醒,让郑勋睿想到了儿子郑瀚宇。
郑瀚宇已经十三岁了,郑勋睿亲自的教育,以及郑瀚宇身边名师的指点,让小小年纪的郑瀚宇,表现出来不一般的沉稳,说来也怪,郑勋睿诸多的子女之中,唯有郑瀚宇是儿子,其他的都是女儿,这也预示着没有谁与郑瀚宇争夺未来的皇位。
几乎没有什么犹豫,郑勋睿下了圣旨,册封郑瀚宇为皇太子。
问题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解决,郑勋睿离开京城的时候,由郑瀚宇主持京城以及朝中的事宜,当然也就是暂时主持,郑瀚宇的年纪还小,不可能做出什么决断,重大的事情还是需要禀报皇上的,毕竟皇上在辽东征伐,距离京城也不是太远,快马禀报不需要多长的时间。
郑勋睿被册封为皇太子,仪式不是特别的复杂。
皇后娘娘文曼珊是最为高兴的,这么多年过去了,郑瀚宇终于成为了皇太子,将来荣登大宝的。
尽管说郑勋睿的意思,郑瀚宇册封皇太子的仪式不要过于的复杂,可礼部尚书杨廷枢还是按照规矩执行,郑瀚宇专程到祭天台拜祭了天地。
册封仪式结束之后,郑勋睿专门和郑瀚宇交谈了足足两个时辰的时间,这一次的交谈,让郑勋睿改变了很多的看法,在他的眼里,郑瀚宇不过是一个小孩子,可这一次的交谈,他发现郑瀚宇很是成熟,不知道这是郑瀚宇的悲哀还是高兴。
郑勋睿暗自下定了决心,下一次回到京城的时候,要求郑瀚宇到下面去走走看看,不要什么迎接的仪式,就是到老百姓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疾苦,这样才能够让郑瀚宇认识到农民的苦楚,将来登基之后,才会真正的关心百姓。
郑瀚宇被册封为皇太子,郑勋睿御驾亲征的事情也确定下来了。
此番出征,郑家军出动十五万大军,占据整个军队的四分之三了。
兵部尚书熊文灿提出了异议,倒不是说征伐的大军人数太多,而是说留守的郑家军将士人数太少了,不过五万人,郑家军急需扩充大军人数。
熊文灿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内阁的支持,也得到了郑勋睿的支持。
郑勋睿本不想扩充郑家军的规模,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精,可是大明的疆域实在是太大了,区区二十万的军队,根本难以满足需要,而且将来大明的疆域会更大,包括草原和辽东所有的地方,如此大的疆域,依靠二十万的大军,是无法维持稳定的。
所以在出征之前,郑勋睿同意郑家军再次扩军二十万人。
如此郑家军的总数达到了四十万人,能够满足镇守大明疆域的需求了,只是扩充二十万的大军,意味着开销也要成倍的增加,维持军队可是需要大量钱财的,好在大明朝廷掌控了海上贸易的权力,可以收取大量的赋税,维持郑家军的开销是有保证的。
郑锦宏、洪欣涛、杨贺、刘泽清、苏蛮子、王小二、苏从金、马祥麟、吴三桂等郑家军的将领,悉数跟随郑勋睿出征后金。
招募郑家军将士的事宜,由都督府和兵部共同负责,以都督府为主,具体负责这件事情的是郑家军副总兵、第六军区的总兵郑凯涛,而军士的招募,则是以北方和草原为主。
此番跟随郑勋睿出征的,还有近一万的欧洲雇佣兵,这些雇佣兵已经成为郑家军之中的一员,接受了郑家军魔鬼般的训练,让郑锦宏等人吃惊的是,这些雇佣军居然能够很快的适应魔鬼般的训练,而且几乎都是合格的。
郑勋睿倒是没有奇怪,他知道这些雇佣兵的身份,本来就是靠着征伐厮杀这件事情吃饭的,本事肯定是有的,只是雇佣兵普遍都有些怕死,很爱惜自身的生命。
大军尚未出征的时候,招募郑家军军士的事宜就全面铺开了,倒不是负责此事的郑凯涛着急,而是申请进入郑家军的人太多了,皇上的圣旨已经给郑家军正名,且进入到郑家军之中,作战勇猛有学识的军士,能够很快得到提拔,甚至进入到朝廷之中为官,这让很多有着不俗抱负、科举考试屡次失利的年轻人,愿意进入到郑家军之中。
不少的商贾将子弟主动送去应征,商贾的嗅觉是非常敏锐的,他们已经感觉到了,将来郑家军在大明朝廷之中的地位绝不一般,看看都督府大都督、郑家军总兵郑锦宏,都是内阁大臣了,这在以前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