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英雄所见略同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皇太极此番真的是拼命了。
接连两次入关劫掠的失败,以及郑家军占领了金州和复州等地,已经让大清国上下普遍感觉到了危机,更是让皇太极的位置遭受到了动摇,此番皇太极亲率大军征伐辽西,不仅仅是想着占领大批的土地,更是要重创大明朝廷,为日后大清国入主中原奠定坚强的基础。
八旗军辽西作战的所有部署,几乎都是皇太极亲自拟定的,每一步作战部署的实施,皇太极也是亲自过问,八旗军从沈阳出发,抵达辽西,皇太极没有采纳多尔衮、多铎等人马上开始进攻锦州城池的建议,要求八旗军包围锦州和宁远两座城池,同时逐渐攻克城池周围的军堡,让锦州和宁远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一直到明军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之后,皇太极才开始命令汉八旗进攻锦州城池。
对锦州城池的进攻,皇太极也没有倾尽全力,他一方面要求汉八旗镶红旗旗主祖泽润给守卫城池的明军总兵祖大寿写信劝降,一方面命令少量的汉八旗军士每日里展开对锦州城池的进攻,可进攻的规模很小。
不过皇太极命令八旗军开始进攻锦州城池之后,就严密封锁了锦州与外界的所有联系。
多尔衮和多铎刚开始不是很明白皇太极的意图,一直到进攻锦州城池的战斗开始,两人才恍然大悟,原来皇太极采取的是围城打援的战术。吸引大量的明军前来驰援锦州城池,用八旗军的主力围剿前来驰援的明军,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剿灭明军的有生力量。
一旦驰援的明军被彻底打败。那么驻守锦州城的明军必定动摇,到时候拿下锦州和宁远等城池,占领几乎整个的辽西,就不在话下了。
不服气不行,皇太极此番的安排,的确是考虑深远,部署得当。
八旗军若是抵达辽西。就展开对锦州城或者宁远城的猛攻,必定付出巨大的代价。而明军也会死守城池,多年前八旗军进攻锦州和宁远的教训历历在目,此番再次进攻辽西,皇太极吸取了经验教训。利用自身有利的条件,吸引明军到城池之外厮杀,重创和打败明军,从根本上消耗明军的实力,这是上策。
不过这样的安排,也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地方,那就是明军究竟会不会驰援锦州城。
当然,退而求其次,明军龟缩在城池里面。就是不出来增援,那么八旗军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进攻锦州和宁远等城池,各个击破。最终顺利占据辽西绝大部分的地方。
中军帐,多尔衮、多铎以及范文程等人悉数都在这里,他们看着皇太极,面容严肃,显然是在思考重大的事情。
中间摆着一个硕大的沙盘,沙盘赫然涵盖了辽西的锦州、宁远和松山等地。其中松山的位置被特别凸显出来。
松山距离锦州四十里地,距离宁远八十多里地。正处于锦州和宁远之间,若是驻守宁远的明军驰援锦州城池,松山是必经之地。
松山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形势广阔,驰援锦州的明军可以依托松山为基地,厮杀占据了优势,明军可一鼓作气的进攻,若是失礼,则可以撤离到松山休整,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将松山掌控在手中。
“朕料定明军一定会驰援锦州,文程,你给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范文程轻声咳嗽了一下,一字一顿的开口了。
“奴才从段宗奎那里得到了最为重要的情报,崇祯皇帝派遣内阁次辅、兵部尚书陈新甲赶赴辽西督战,由此可见,大明朝廷是想着尽快结束辽西的战事。”
范文程说出来的这个情报,令多尔衮和多铎等人吃惊,他们一直都瞧不起范文程使用的那些所谓情报的手段等等,可此次段宗奎提供的情报太重要了,可以说这个情报,关乎到八旗军最终的布局以及如何的展开下一步的行动。
“皇上决定进攻锦州城池,驻扎宁远的蓟辽总督洪承畴必定要求总兵祖大寿坚决抵抗,且不会轻易增援,不过陈新甲来到辽西,一切都将发生变化。”
“奴才分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关键还是大明朝廷无法应对流寇造反的事宜,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流寇,分别在大明的河南、山西、湖广和四川等地肆虐,大明朝廷不可能无动于衷,若是这些地方彻底乱了,那么中原也将陷入到彻底的混乱之中,后果是大明朝廷无法承受的。”
“大明的郑家军不会参与到此番的战斗之中,崇祯皇帝对南京兵部尚书郑勋睿已经是恨之入骨,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如此情况之下,郑勋睿自然不会参与到战斗厮杀,李自成攻陷开封府城,郑家军始终没有参与到战斗之中,就证明了这一点。”
“回过头来,崇祯皇帝派遣陈新甲来到辽西督战,恐怕就是想着尽快结束辽西的战斗,也好集中精力对付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流寇,稳定内部,洪承畴没有能力抗衡,就算是不愿意驰援锦州城,也要按照上面的意思出兵。”
。。。
范文程的分析,头头是道,让多尔衮和多铎等人信服,他们第一次以平等的目光看待范文程,可以说大清国若是在辽西战斗能够取得胜利,范文程有着巨大的功劳。
范文程说完之后,稍稍思索的多尔衮开口了。
“范大人,难道崇祯皇帝不知道在危急的时刻求助郑勋睿和郑家军吗。”
多尔衮提出来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一旦郑家军参与到战斗之中,情形很有可能发生巨大的改变,而驻扎在金州和复州等地的郑家军,一直都是大清国最大的心病。
范文程看了看皇太极,再次开口。
“睿亲王说的很有道理,奴才是这样看的,或许到关键时刻,崇祯皇帝会求助于郑勋睿和郑家军,不过这也给了郑勋睿机会,郑勋睿一定会提出来很多的要求,包括名正言顺的控制更多的地方,而这些要求崇祯皇帝和大明朝廷是不可能答应的,如此双方会形成僵持的局面,等到崇祯皇帝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取退让措施的时候,我大清国早就占领了锦州和宁远等地,结束了在辽西的征伐。”
“退一步说,皇上的决策是尽最大可能消耗大明朝廷的有生力量,如今的形势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一旦八旗军在辽西大败明军,我大清国的目的以及达到。”
“不管如何,皇上的安排都是万无一失的。”
多尔衮频频点头,多铎没有开口说话。
范文程说完之后,皇太极开口了。
“文程的解释,诸位都听见了,这段时间以来,朕一直都在思索,究竟是全力进攻锦州城池,还是最大限度的消耗大明朝廷的有生力量,反复思索之后,朕以为还是应该削弱大明朝廷的有生力量,占领城池和底盘的多少是其次的。”
话说到这里,皇太极的心思和想法基本透露出来了。
接下来,皇太极的神色变得更加的严肃。
“十四弟,派遣斥候日夜监视宁远和山海关明军的动静,务必准确掌握其动向,此举关乎到我辽西战斗的部署和规划,十五弟,进攻锦州城池的战斗,需要加大力度,从明日开始,进攻要更加猛烈一些,不要以为洪承畴在宁远睡大觉,他同样会派遣斥候前来侦查。”
“对宁远城池的包围,要做到外松内紧,朕决定采取的围城打援的战术,必须抓住时机,最好的决战和厮杀的地点,就是在松山。”
“这一次的战斗,不能够有任何的失误,谁贻误战机,朕杀谁的头。”
皇太极说完之后,一拳狠狠的打在了沙盘上面,他的这个动作,让多尔衮和多铎吃惊,自从登基以来,皇太极的表现都是温文尔雅,从未发过脾气,此番才是真性情的表露。
皇太极想的更多,郑家军占据了复州和金州等地,时刻威胁到盖州、耀州和海州等地,甚至威胁到辽阳,八旗军取得了辽西作战的胜利,可以奠定进军中原的基础,今后就算是盖州等地出现危险,也有辽西等地作为缓冲。
大清国以及皇太极都没有了退路,只能够一往无前,以占据中原、推翻大明王朝为己任,以振兴大清国为目的,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皇太极做出了太多的努力。
有利和不利的条件都是摆在眼前的,有利的是大明朝廷处于内忧外困的局面,朝廷中的那些文武大臣,为了各自的利益,不管不顾朝廷江山,崇祯皇帝没有能力,就知道采取拉拢打压等方式来控制朝政,大明的流寇力量逐渐强大,让大明朝廷无法应对。
不利的因素就是郑勋睿和郑家军,在皇太极看来,郑勋睿和郑家军已经成为大清国最大的威胁,郑勋睿可不是一般人,绝不会满足仅仅在南直隶等地称王称霸的,郑勋睿的目的应该是登上皇位,真正的掌控整个的大明江山,也包括大清国。
时不我待,皇太极必须抓住一切的机会,壮大大清国的实力,最终与郑勋睿巅峰对决。(未完待续)
皇太极此番真的是拼命了。
接连两次入关劫掠的失败,以及郑家军占领了金州和复州等地,已经让大清国上下普遍感觉到了危机,更是让皇太极的位置遭受到了动摇,此番皇太极亲率大军征伐辽西,不仅仅是想着占领大批的土地,更是要重创大明朝廷,为日后大清国入主中原奠定坚强的基础。
八旗军辽西作战的所有部署,几乎都是皇太极亲自拟定的,每一步作战部署的实施,皇太极也是亲自过问,八旗军从沈阳出发,抵达辽西,皇太极没有采纳多尔衮、多铎等人马上开始进攻锦州城池的建议,要求八旗军包围锦州和宁远两座城池,同时逐渐攻克城池周围的军堡,让锦州和宁远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一直到明军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之后,皇太极才开始命令汉八旗进攻锦州城池。
对锦州城池的进攻,皇太极也没有倾尽全力,他一方面要求汉八旗镶红旗旗主祖泽润给守卫城池的明军总兵祖大寿写信劝降,一方面命令少量的汉八旗军士每日里展开对锦州城池的进攻,可进攻的规模很小。
不过皇太极命令八旗军开始进攻锦州城池之后,就严密封锁了锦州与外界的所有联系。
多尔衮和多铎刚开始不是很明白皇太极的意图,一直到进攻锦州城池的战斗开始,两人才恍然大悟,原来皇太极采取的是围城打援的战术。吸引大量的明军前来驰援锦州城池,用八旗军的主力围剿前来驰援的明军,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剿灭明军的有生力量。
一旦驰援的明军被彻底打败。那么驻守锦州城的明军必定动摇,到时候拿下锦州和宁远等城池,占领几乎整个的辽西,就不在话下了。
不服气不行,皇太极此番的安排,的确是考虑深远,部署得当。
八旗军若是抵达辽西。就展开对锦州城或者宁远城的猛攻,必定付出巨大的代价。而明军也会死守城池,多年前八旗军进攻锦州和宁远的教训历历在目,此番再次进攻辽西,皇太极吸取了经验教训。利用自身有利的条件,吸引明军到城池之外厮杀,重创和打败明军,从根本上消耗明军的实力,这是上策。
不过这样的安排,也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地方,那就是明军究竟会不会驰援锦州城。
当然,退而求其次,明军龟缩在城池里面。就是不出来增援,那么八旗军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进攻锦州和宁远等城池,各个击破。最终顺利占据辽西绝大部分的地方。
中军帐,多尔衮、多铎以及范文程等人悉数都在这里,他们看着皇太极,面容严肃,显然是在思考重大的事情。
中间摆着一个硕大的沙盘,沙盘赫然涵盖了辽西的锦州、宁远和松山等地。其中松山的位置被特别凸显出来。
松山距离锦州四十里地,距离宁远八十多里地。正处于锦州和宁远之间,若是驻守宁远的明军驰援锦州城池,松山是必经之地。
松山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形势广阔,驰援锦州的明军可以依托松山为基地,厮杀占据了优势,明军可一鼓作气的进攻,若是失礼,则可以撤离到松山休整,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将松山掌控在手中。
“朕料定明军一定会驰援锦州,文程,你给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范文程轻声咳嗽了一下,一字一顿的开口了。
“奴才从段宗奎那里得到了最为重要的情报,崇祯皇帝派遣内阁次辅、兵部尚书陈新甲赶赴辽西督战,由此可见,大明朝廷是想着尽快结束辽西的战事。”
范文程说出来的这个情报,令多尔衮和多铎等人吃惊,他们一直都瞧不起范文程使用的那些所谓情报的手段等等,可此次段宗奎提供的情报太重要了,可以说这个情报,关乎到八旗军最终的布局以及如何的展开下一步的行动。
“皇上决定进攻锦州城池,驻扎宁远的蓟辽总督洪承畴必定要求总兵祖大寿坚决抵抗,且不会轻易增援,不过陈新甲来到辽西,一切都将发生变化。”
“奴才分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关键还是大明朝廷无法应对流寇造反的事宜,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流寇,分别在大明的河南、山西、湖广和四川等地肆虐,大明朝廷不可能无动于衷,若是这些地方彻底乱了,那么中原也将陷入到彻底的混乱之中,后果是大明朝廷无法承受的。”
“大明的郑家军不会参与到此番的战斗之中,崇祯皇帝对南京兵部尚书郑勋睿已经是恨之入骨,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如此情况之下,郑勋睿自然不会参与到战斗厮杀,李自成攻陷开封府城,郑家军始终没有参与到战斗之中,就证明了这一点。”
“回过头来,崇祯皇帝派遣陈新甲来到辽西督战,恐怕就是想着尽快结束辽西的战斗,也好集中精力对付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流寇,稳定内部,洪承畴没有能力抗衡,就算是不愿意驰援锦州城,也要按照上面的意思出兵。”
。。。
范文程的分析,头头是道,让多尔衮和多铎等人信服,他们第一次以平等的目光看待范文程,可以说大清国若是在辽西战斗能够取得胜利,范文程有着巨大的功劳。
范文程说完之后,稍稍思索的多尔衮开口了。
“范大人,难道崇祯皇帝不知道在危急的时刻求助郑勋睿和郑家军吗。”
多尔衮提出来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一旦郑家军参与到战斗之中,情形很有可能发生巨大的改变,而驻扎在金州和复州等地的郑家军,一直都是大清国最大的心病。
范文程看了看皇太极,再次开口。
“睿亲王说的很有道理,奴才是这样看的,或许到关键时刻,崇祯皇帝会求助于郑勋睿和郑家军,不过这也给了郑勋睿机会,郑勋睿一定会提出来很多的要求,包括名正言顺的控制更多的地方,而这些要求崇祯皇帝和大明朝廷是不可能答应的,如此双方会形成僵持的局面,等到崇祯皇帝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取退让措施的时候,我大清国早就占领了锦州和宁远等地,结束了在辽西的征伐。”
“退一步说,皇上的决策是尽最大可能消耗大明朝廷的有生力量,如今的形势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一旦八旗军在辽西大败明军,我大清国的目的以及达到。”
“不管如何,皇上的安排都是万无一失的。”
多尔衮频频点头,多铎没有开口说话。
范文程说完之后,皇太极开口了。
“文程的解释,诸位都听见了,这段时间以来,朕一直都在思索,究竟是全力进攻锦州城池,还是最大限度的消耗大明朝廷的有生力量,反复思索之后,朕以为还是应该削弱大明朝廷的有生力量,占领城池和底盘的多少是其次的。”
话说到这里,皇太极的心思和想法基本透露出来了。
接下来,皇太极的神色变得更加的严肃。
“十四弟,派遣斥候日夜监视宁远和山海关明军的动静,务必准确掌握其动向,此举关乎到我辽西战斗的部署和规划,十五弟,进攻锦州城池的战斗,需要加大力度,从明日开始,进攻要更加猛烈一些,不要以为洪承畴在宁远睡大觉,他同样会派遣斥候前来侦查。”
“对宁远城池的包围,要做到外松内紧,朕决定采取的围城打援的战术,必须抓住时机,最好的决战和厮杀的地点,就是在松山。”
“这一次的战斗,不能够有任何的失误,谁贻误战机,朕杀谁的头。”
皇太极说完之后,一拳狠狠的打在了沙盘上面,他的这个动作,让多尔衮和多铎吃惊,自从登基以来,皇太极的表现都是温文尔雅,从未发过脾气,此番才是真性情的表露。
皇太极想的更多,郑家军占据了复州和金州等地,时刻威胁到盖州、耀州和海州等地,甚至威胁到辽阳,八旗军取得了辽西作战的胜利,可以奠定进军中原的基础,今后就算是盖州等地出现危险,也有辽西等地作为缓冲。
大清国以及皇太极都没有了退路,只能够一往无前,以占据中原、推翻大明王朝为己任,以振兴大清国为目的,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皇太极做出了太多的努力。
有利和不利的条件都是摆在眼前的,有利的是大明朝廷处于内忧外困的局面,朝廷中的那些文武大臣,为了各自的利益,不管不顾朝廷江山,崇祯皇帝没有能力,就知道采取拉拢打压等方式来控制朝政,大明的流寇力量逐渐强大,让大明朝廷无法应对。
不利的因素就是郑勋睿和郑家军,在皇太极看来,郑勋睿和郑家军已经成为大清国最大的威胁,郑勋睿可不是一般人,绝不会满足仅仅在南直隶等地称王称霸的,郑勋睿的目的应该是登上皇位,真正的掌控整个的大明江山,也包括大清国。
时不我待,皇太极必须抓住一切的机会,壮大大清国的实力,最终与郑勋睿巅峰对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