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 蔡国夫人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其实只要稍加调查和推敲,便能揣度出当时情形。
杜伏威是暴毙而亡,有说法称他是服用炼丹用的云母中毒而亡,但在当时那个情形下,中毒之事着实蹊跷。
李渊肯定希望他死!
杜伏威是当时的江淮王,纵然降唐,仍旧保持着巨大的势力,对李唐王朝而言始终是个威胁。
也许本来情况没那么糟糕,先进行安抚,而后一步步夺权架空,如果运气好,杜伏威或许能以荣耀高位颐养天年。
可惜辅公祏在江淮造反,虽然杜伏威没有参与,但李渊见识到了江淮军的实力和破坏力。
与其安抚一个人让他不反,还不如让他彻底失去造反的可能,这是所有帝王的都笃信的真理。
所以很不幸,杜伏威步了韩信的后尘。
辅公祏是诬告,李渊多半一眼便看出来了,但他没有多理睬和质疑,而是抓到了这次契机。
李孝恭因为贪渎财产,在江淮胡作非为被阚棱撞破,所以也采取了诬告的方式。而今想来,李孝恭大抵是揣摩到些许圣意,所以才会如此大胆。
作为当时平定江淮的主帅,他的言辞很有分量,直接断送了杜伏威的性命。
然而今天,江淮军早已烟消云散,但为了安抚江淮百姓,以定南方民心,这桩旧案又有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但需要一个负责人,肯定不能是李渊,那么只能是李孝恭。
李孝恭不算冤枉,更算不上替罪羔羊,毕竟他为了私利曾冤枉过杜伏威和阚棱,所以他罪有应得。
事实上。阚棱最恨的人也是他李孝恭,复仇的主要对象也是他。
杜惜君因为从小生活环境的原因,复仇之心并不强烈。但并非完全没有,谢逸其实有心帮她完成心愿。
从现实角度来看。只能向李孝恭复仇,毕竟李渊已死,李世民在这件事上过错并不多,父债子偿在某些方面是没道理的。
更何况李世民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找他报仇等于谋逆找死。再者说,李世民愿意支持重审,管他的初衷是什么,事实上是为杜伏威平反了。
不说感恩戴德了。至少不能再记恨于他。
至于李孝恭怎么处置,马周很为难,也没有资格论断,所以他只有将皮球踢给李二陛下。
结果,李世民也有点为难了。
李孝恭是他的从堂兄弟,在这个讲究血脉和家族的年代,这等关系算是相当亲密。自李渊晋阳起兵开始,李孝恭便领兵打仗,是李唐宗室内第一将领。
家天下时代,少不得对宗亲多有倚重。所以李渊封他为郡王;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殒命,宗室力量再次被削弱。登基后的李世民明知李孝恭有些不妥行为,仍旧多少得多倚重。
大抵是这种情势,让李孝恭生出错觉,错误估计了自己的重要性,是以略微有点张扬跋扈。
李世民渐渐有所不满,恰好年幼的皇子及兄弟渐渐长大,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李孝恭的作用已经不那么重要。
所以……
当然了,毕竟是兄弟。过河拆桥不大好,看着马周请示的奏疏。李世民不禁有些迟疑。
偏巧李孝恭有自知之明,迅速上疏请罪。表示自己当年恐有失察,被下面的将官蒙蔽。没有详细调查,以至于疏漏冤枉了阚棱和杜伏威……
这套说辞,明显是推卸责任。
李世民看在眼里,微微有些不悦,这个理由他是接受了,本来就没打算一棒子重击河间郡王。以这个理由,为他李孝恭开脱一下倒也可以,不失为一个折中的办法。
但这个方案,似乎该由自己来提出,算是宽厚施恩,李孝恭自己上疏算什么?
一番狡辩,让自己这个皇帝还不得不接受,颇有点“胁迫”的意味。纵然他有这样的想法,也该入宫来私下请罪求情,然后再做这些表面文章。
奏疏经过中书等于是公告世人,将来还要载入史册的,如此先斩后奏,让皇帝骑虎难下,真是“有心”。
罢了!
李世民虽然不爽,却也只能是不爽,为了皇家的面子,以及些许力量平衡,他不能立即将李孝恭怎样。
所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申饬,杜伏威冤案的负责人只能是那几个将官和地方官,至于河间郡王李孝恭则只负失察之罪。
只是处置的重了些——罚俸三年,褫夺职权,闭门思过。
听到圣旨时,李孝恭不禁有些发愣,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实在是出乎意料啊,坐在龙椅上的堂弟真是不讲究,配合帝王权术的陈年旧事而已,至于如此重处吗?
李孝恭连声冷笑,脸色渐渐阴沉,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处罚过罪责,自当奖赏有功者。
在杜伏威一案上,平反之后,该做的是安抚和补偿。
毕竟一个“忠臣”蒙冤,含恨多年,家人亦跟着受苦。如今真相大白,沉冤昭雪,理所当然应给予补偿和安抚。
首先便是恢复名誉和地位,杜伏威昔年一度为吴王,入长安后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地位甚至在齐王李元吉之上。
蒙冤而死多年,如今再追封为王肯定是不行的,封建时代,异姓王是个很敏感的存在。哪怕是死人,皇室也很吝啬一个王爵封号。
所以杜伏威只被追封为国公,从荒坟中挖出来,以国公之礼重新安葬,修造陵墓宗祠,并予以隆重祭祀。
然而只是这样肯定不行,一场葬礼算不得多大的诚意。要说补偿,对死人不算什么,对活人的补偿才算那么一回事,才有真实意义。
杜伏威的家眷全部被籍没,如今有据可查的,也只是些许侍妾女眷而已。从掖庭、教坊司被放出来,妥善安置赡养便是。
至于直系亲属子女,似乎只有杜惜君这么一个女儿,自当从优补偿和安抚。
李世民思前想后许久,给了杜惜君一个封号——蔡国夫人。
在隋唐,国夫人一般是对国公之母和正妻的封号。作为杜伏威的女儿,杜惜君又刚好嫁过人,说得过去,也算是皇家恩赏。
女子的封赏只是荣誉性的,朝廷没有实质性的“损失”,更显得皇恩浩荡,恰能安抚人心。
相比之下,杜惜君的封赏虽然麻烦,却也有法子;但如何处置阚棱,却又是个棘手的问题……(未完待续)
其实只要稍加调查和推敲,便能揣度出当时情形。
杜伏威是暴毙而亡,有说法称他是服用炼丹用的云母中毒而亡,但在当时那个情形下,中毒之事着实蹊跷。
李渊肯定希望他死!
杜伏威是当时的江淮王,纵然降唐,仍旧保持着巨大的势力,对李唐王朝而言始终是个威胁。
也许本来情况没那么糟糕,先进行安抚,而后一步步夺权架空,如果运气好,杜伏威或许能以荣耀高位颐养天年。
可惜辅公祏在江淮造反,虽然杜伏威没有参与,但李渊见识到了江淮军的实力和破坏力。
与其安抚一个人让他不反,还不如让他彻底失去造反的可能,这是所有帝王的都笃信的真理。
所以很不幸,杜伏威步了韩信的后尘。
辅公祏是诬告,李渊多半一眼便看出来了,但他没有多理睬和质疑,而是抓到了这次契机。
李孝恭因为贪渎财产,在江淮胡作非为被阚棱撞破,所以也采取了诬告的方式。而今想来,李孝恭大抵是揣摩到些许圣意,所以才会如此大胆。
作为当时平定江淮的主帅,他的言辞很有分量,直接断送了杜伏威的性命。
然而今天,江淮军早已烟消云散,但为了安抚江淮百姓,以定南方民心,这桩旧案又有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但需要一个负责人,肯定不能是李渊,那么只能是李孝恭。
李孝恭不算冤枉,更算不上替罪羔羊,毕竟他为了私利曾冤枉过杜伏威和阚棱,所以他罪有应得。
事实上。阚棱最恨的人也是他李孝恭,复仇的主要对象也是他。
杜惜君因为从小生活环境的原因,复仇之心并不强烈。但并非完全没有,谢逸其实有心帮她完成心愿。
从现实角度来看。只能向李孝恭复仇,毕竟李渊已死,李世民在这件事上过错并不多,父债子偿在某些方面是没道理的。
更何况李世民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找他报仇等于谋逆找死。再者说,李世民愿意支持重审,管他的初衷是什么,事实上是为杜伏威平反了。
不说感恩戴德了。至少不能再记恨于他。
至于李孝恭怎么处置,马周很为难,也没有资格论断,所以他只有将皮球踢给李二陛下。
结果,李世民也有点为难了。
李孝恭是他的从堂兄弟,在这个讲究血脉和家族的年代,这等关系算是相当亲密。自李渊晋阳起兵开始,李孝恭便领兵打仗,是李唐宗室内第一将领。
家天下时代,少不得对宗亲多有倚重。所以李渊封他为郡王;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殒命,宗室力量再次被削弱。登基后的李世民明知李孝恭有些不妥行为,仍旧多少得多倚重。
大抵是这种情势,让李孝恭生出错觉,错误估计了自己的重要性,是以略微有点张扬跋扈。
李世民渐渐有所不满,恰好年幼的皇子及兄弟渐渐长大,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李孝恭的作用已经不那么重要。
所以……
当然了,毕竟是兄弟。过河拆桥不大好,看着马周请示的奏疏。李世民不禁有些迟疑。
偏巧李孝恭有自知之明,迅速上疏请罪。表示自己当年恐有失察,被下面的将官蒙蔽。没有详细调查,以至于疏漏冤枉了阚棱和杜伏威……
这套说辞,明显是推卸责任。
李世民看在眼里,微微有些不悦,这个理由他是接受了,本来就没打算一棒子重击河间郡王。以这个理由,为他李孝恭开脱一下倒也可以,不失为一个折中的办法。
但这个方案,似乎该由自己来提出,算是宽厚施恩,李孝恭自己上疏算什么?
一番狡辩,让自己这个皇帝还不得不接受,颇有点“胁迫”的意味。纵然他有这样的想法,也该入宫来私下请罪求情,然后再做这些表面文章。
奏疏经过中书等于是公告世人,将来还要载入史册的,如此先斩后奏,让皇帝骑虎难下,真是“有心”。
罢了!
李世民虽然不爽,却也只能是不爽,为了皇家的面子,以及些许力量平衡,他不能立即将李孝恭怎样。
所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申饬,杜伏威冤案的负责人只能是那几个将官和地方官,至于河间郡王李孝恭则只负失察之罪。
只是处置的重了些——罚俸三年,褫夺职权,闭门思过。
听到圣旨时,李孝恭不禁有些发愣,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实在是出乎意料啊,坐在龙椅上的堂弟真是不讲究,配合帝王权术的陈年旧事而已,至于如此重处吗?
李孝恭连声冷笑,脸色渐渐阴沉,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处罚过罪责,自当奖赏有功者。
在杜伏威一案上,平反之后,该做的是安抚和补偿。
毕竟一个“忠臣”蒙冤,含恨多年,家人亦跟着受苦。如今真相大白,沉冤昭雪,理所当然应给予补偿和安抚。
首先便是恢复名誉和地位,杜伏威昔年一度为吴王,入长安后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地位甚至在齐王李元吉之上。
蒙冤而死多年,如今再追封为王肯定是不行的,封建时代,异姓王是个很敏感的存在。哪怕是死人,皇室也很吝啬一个王爵封号。
所以杜伏威只被追封为国公,从荒坟中挖出来,以国公之礼重新安葬,修造陵墓宗祠,并予以隆重祭祀。
然而只是这样肯定不行,一场葬礼算不得多大的诚意。要说补偿,对死人不算什么,对活人的补偿才算那么一回事,才有真实意义。
杜伏威的家眷全部被籍没,如今有据可查的,也只是些许侍妾女眷而已。从掖庭、教坊司被放出来,妥善安置赡养便是。
至于直系亲属子女,似乎只有杜惜君这么一个女儿,自当从优补偿和安抚。
李世民思前想后许久,给了杜惜君一个封号——蔡国夫人。
在隋唐,国夫人一般是对国公之母和正妻的封号。作为杜伏威的女儿,杜惜君又刚好嫁过人,说得过去,也算是皇家恩赏。
女子的封赏只是荣誉性的,朝廷没有实质性的“损失”,更显得皇恩浩荡,恰能安抚人心。
相比之下,杜惜君的封赏虽然麻烦,却也有法子;但如何处置阚棱,却又是个棘手的问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