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君父心思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恪话音落地,朝堂上顿生轩然大波。
再审杜伏威一案。
这意味着什么?旁观者或许还反应过来,但李孝恭和当年事件参与者,相关者却心中巨震。
再审意味着什么?李恪为何会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
就像他说的那样,因为他是吴王,是安州大都督,了解南方情势和民心?这样的说辞只能是冠冕堂皇的借口。
但不得不承认,却又是合情合理,极有分量的谏言。吴王言及南方诸事,实在是顺理成章。
而且李恪很聪明,用了“再审”二字,而非重审。
他没有否定当年定案的结论,只是让再审一次,结果和上次一样也行,这样江淮百姓便无话可说,再无猜疑。
当然了,如果结果不同,自然另当别论。总之一句话,目的是为了安定民心。
很冠冕堂皇,却又很有分量的理由,至少让人不好反驳。
当然了,如果有心,也并非找不到反驳的理由。比如抬出高祖皇帝李渊,毕竟这是当年李渊亲自下旨定论之事,现在妄自再审,难免有对高祖皇帝不敬的意味。
可这里有个特殊情况,如果旁的朝代,抬出开国君主,后世帝王难免会有敬畏和顾忌。
但李世民是大唐第二代帝王,截至目前的功勋是盖过开国高祖李渊的。最重要的是,玄武门之变的九年里,李渊一直是太上皇。
太上皇是个很微妙的身份,武德九年,还算年富力强的李渊退位了,似乎足矣说明问题。
敢于迫使老爹退位,李世民会敬畏所谓的高祖皇帝?
当然了。明面上或许不得不如此,但是心底里,李二陛下一定会很厌烦抵触。如果谁在这个问题上让他不痛快。那么他多半也会让谁不痛快。
朝堂上的官员们都是聪明人,当然不会没事给自己找不痛快了。
所以李恪话音落地。并无人出言反驳,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落到了李世民身上,等着皇帝最终圣裁。
李二陛下微微迟疑,看着李恪的目光有些深沉,一双眼睛不着痕迹从群臣中扫过。
近前而立的岑文本下意识动了动衣袖,他知道瞒不过皇帝,也从来没打算瞒着。
“李恪所言不无道理!”李世民一句话定下了基调,让很多人心中泛起强烈的起伏。
李世民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悠悠道:“杜伏威一案,既然江淮百姓多有疑问,再审一次,厘清事实又有何妨?
如此以免流言误导,猜疑不断,也好以安民心。马周,此案就由你来负责审理,大理寺孙伏伽协助。”
“是,臣遵旨!”马周和孙伏伽双双出班领旨。
孙伏伽是松了一口气,这个案子太棘手。无论自己怎么判,最终都会得罪人。现在另外有主审人,便不必再担责任承风险。如此甚好!
马周略微无奈,但也没有多顾虑,便欣然领旨。他是侍御史,素来忠直,深得皇帝器重的天子近臣,对刑狱之事多有了解,负责审理如此大案不足为奇。
李二陛下之所以选马周,也与他的出身有关,博州寒门学子。与世家权贵没有多少瓜葛,审案时能少去许多顾忌和麻烦。
不过也有人敏锐意识到一个微妙之处。那就是杜伏威是草莽英雄,仔细说起来也是寒门出身。与马周的出身相似。马周审理之时会不会同命相怜,暗中微微偏颇呢?
虽说细小微妙,但素来明察秋毫的李二陛下岂能没有注意到?他还是这般决断,而且是极短时间内做出安排,也许是皇帝态度的一种暗示……
很多人心中更泛起了猜疑,在朝堂上不怎么说话的吴王殿下今日突然开口,还提到了如此惊天大案,恐怕不是巧合。
父子连心,也许是皇帝陛下暗中点拨也未可知……
想到这些,很多有心人便意识到,这个再审恐怕不简单,结果也会很有意思。
最为担心的自然是李孝恭,他的脸色很难看,当初断定杜伏威与辅公祏勾结之人正是他。多年以后,再审此案,不等于是质疑他吗?
赤果果的打脸不说,更要紧的是重审的结果……要是身正不怕影子斜也就罢了,但想起当年自己在江淮所作所为……
原以为已经再无外人知晓,至少是死无对证,但阚棱突然死而复生,让一切都变得不确定起来。
更重要的还是皇帝的态度,天下承平,皇帝已经不需要一个手握重兵的宗亲了。或者说他已经有旁的替代者,比如眼前这位英武不凡的吴王殿下……
李孝恭的心情,突然间沉重非常。
御座上的李世民也不知看见与否,沉声道:“至于谢逸,先赦其出大理寺,参与牛痘实验,将功折……
马周,阚棱行刺一案,你一并复合审理,务必厘清牵连人等是否涉案,罪行轻重等等。”
“臣遵旨!”
……
只是一句话,谢逸便出了大理寺。
不是无罪释放,可人一旦出狱,还会再关回去吗?
谢逸涉及的可是行刺谋逆的大案,皇帝都这般不在乎,再加上重申杜伏威一案,似乎足以说明问题。
皇帝有意规避了将功折罪的“罪”字,可见并非笃定谢逸有罪,甚至已经认为其无罪。
这才是关键,简在帝心便是最大的保命符。
萧瑀松了口气,岑文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程知节等几位老将的神情也轻松了很多。
李恪气定神闲站回原位,表面上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但是心中却思绪起伏难平。
有意无意落在他身上的几道目光更是锐利,仿佛随时能杀人一般!
李孝恭神情凝重,大概是在想如何应对接下来的麻烦,马周的调查会有多深入,自己能够怎样辩解反驳?皇帝那边又打算如何处置自己?
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难得心思一致,心中皆充满怨恨。
一个等着报断腿之仇,一个苦心布置这么久,眼看着就要成功的时候,却横生枝节。
谢逸竟安然出了大理寺,这往后……
还有一直没怎么注意的老三李恪,竟然不声不响弄出这么大动静。
他为何这样做?又想要干什么?
更为关键的是御座上君父究竟是什么心思?
……(未完待续)
李恪话音落地,朝堂上顿生轩然大波。
再审杜伏威一案。
这意味着什么?旁观者或许还反应过来,但李孝恭和当年事件参与者,相关者却心中巨震。
再审意味着什么?李恪为何会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
就像他说的那样,因为他是吴王,是安州大都督,了解南方情势和民心?这样的说辞只能是冠冕堂皇的借口。
但不得不承认,却又是合情合理,极有分量的谏言。吴王言及南方诸事,实在是顺理成章。
而且李恪很聪明,用了“再审”二字,而非重审。
他没有否定当年定案的结论,只是让再审一次,结果和上次一样也行,这样江淮百姓便无话可说,再无猜疑。
当然了,如果结果不同,自然另当别论。总之一句话,目的是为了安定民心。
很冠冕堂皇,却又很有分量的理由,至少让人不好反驳。
当然了,如果有心,也并非找不到反驳的理由。比如抬出高祖皇帝李渊,毕竟这是当年李渊亲自下旨定论之事,现在妄自再审,难免有对高祖皇帝不敬的意味。
可这里有个特殊情况,如果旁的朝代,抬出开国君主,后世帝王难免会有敬畏和顾忌。
但李世民是大唐第二代帝王,截至目前的功勋是盖过开国高祖李渊的。最重要的是,玄武门之变的九年里,李渊一直是太上皇。
太上皇是个很微妙的身份,武德九年,还算年富力强的李渊退位了,似乎足矣说明问题。
敢于迫使老爹退位,李世民会敬畏所谓的高祖皇帝?
当然了。明面上或许不得不如此,但是心底里,李二陛下一定会很厌烦抵触。如果谁在这个问题上让他不痛快。那么他多半也会让谁不痛快。
朝堂上的官员们都是聪明人,当然不会没事给自己找不痛快了。
所以李恪话音落地。并无人出言反驳,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落到了李世民身上,等着皇帝最终圣裁。
李二陛下微微迟疑,看着李恪的目光有些深沉,一双眼睛不着痕迹从群臣中扫过。
近前而立的岑文本下意识动了动衣袖,他知道瞒不过皇帝,也从来没打算瞒着。
“李恪所言不无道理!”李世民一句话定下了基调,让很多人心中泛起强烈的起伏。
李世民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悠悠道:“杜伏威一案,既然江淮百姓多有疑问,再审一次,厘清事实又有何妨?
如此以免流言误导,猜疑不断,也好以安民心。马周,此案就由你来负责审理,大理寺孙伏伽协助。”
“是,臣遵旨!”马周和孙伏伽双双出班领旨。
孙伏伽是松了一口气,这个案子太棘手。无论自己怎么判,最终都会得罪人。现在另外有主审人,便不必再担责任承风险。如此甚好!
马周略微无奈,但也没有多顾虑,便欣然领旨。他是侍御史,素来忠直,深得皇帝器重的天子近臣,对刑狱之事多有了解,负责审理如此大案不足为奇。
李二陛下之所以选马周,也与他的出身有关,博州寒门学子。与世家权贵没有多少瓜葛,审案时能少去许多顾忌和麻烦。
不过也有人敏锐意识到一个微妙之处。那就是杜伏威是草莽英雄,仔细说起来也是寒门出身。与马周的出身相似。马周审理之时会不会同命相怜,暗中微微偏颇呢?
虽说细小微妙,但素来明察秋毫的李二陛下岂能没有注意到?他还是这般决断,而且是极短时间内做出安排,也许是皇帝态度的一种暗示……
很多人心中更泛起了猜疑,在朝堂上不怎么说话的吴王殿下今日突然开口,还提到了如此惊天大案,恐怕不是巧合。
父子连心,也许是皇帝陛下暗中点拨也未可知……
想到这些,很多有心人便意识到,这个再审恐怕不简单,结果也会很有意思。
最为担心的自然是李孝恭,他的脸色很难看,当初断定杜伏威与辅公祏勾结之人正是他。多年以后,再审此案,不等于是质疑他吗?
赤果果的打脸不说,更要紧的是重审的结果……要是身正不怕影子斜也就罢了,但想起当年自己在江淮所作所为……
原以为已经再无外人知晓,至少是死无对证,但阚棱突然死而复生,让一切都变得不确定起来。
更重要的还是皇帝的态度,天下承平,皇帝已经不需要一个手握重兵的宗亲了。或者说他已经有旁的替代者,比如眼前这位英武不凡的吴王殿下……
李孝恭的心情,突然间沉重非常。
御座上的李世民也不知看见与否,沉声道:“至于谢逸,先赦其出大理寺,参与牛痘实验,将功折……
马周,阚棱行刺一案,你一并复合审理,务必厘清牵连人等是否涉案,罪行轻重等等。”
“臣遵旨!”
……
只是一句话,谢逸便出了大理寺。
不是无罪释放,可人一旦出狱,还会再关回去吗?
谢逸涉及的可是行刺谋逆的大案,皇帝都这般不在乎,再加上重申杜伏威一案,似乎足以说明问题。
皇帝有意规避了将功折罪的“罪”字,可见并非笃定谢逸有罪,甚至已经认为其无罪。
这才是关键,简在帝心便是最大的保命符。
萧瑀松了口气,岑文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程知节等几位老将的神情也轻松了很多。
李恪气定神闲站回原位,表面上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但是心中却思绪起伏难平。
有意无意落在他身上的几道目光更是锐利,仿佛随时能杀人一般!
李孝恭神情凝重,大概是在想如何应对接下来的麻烦,马周的调查会有多深入,自己能够怎样辩解反驳?皇帝那边又打算如何处置自己?
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难得心思一致,心中皆充满怨恨。
一个等着报断腿之仇,一个苦心布置这么久,眼看着就要成功的时候,却横生枝节。
谢逸竟安然出了大理寺,这往后……
还有一直没怎么注意的老三李恪,竟然不声不响弄出这么大动静。
他为何这样做?又想要干什么?
更为关键的是御座上君父究竟是什么心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