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沉箱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某些三四十年代日本人修建的大型水坝中——比如说松花江的小丰满,发电机组都处在水下十米左右的地方,到达发电机的技术层就需要一种特别的升降机,这种叫做“沉箱”的装置也是在大坝建设时用来运输大型的电机零件,一般在大坝测试完成后会拆掉,如果不拆掉则一直作为检修时到达大坝底层的唯一通道使用。

    在我脑海里,只有这种巨型的升降机是完全用铁皮包住的,它的外壁是正方形的混凝土垂直管道,里面包着钢筋加固的铁皮板。

    这种升降机一般不在泄洪的时候使用,因为泄洪的时候,整个大坝的底层完全是泡在水里的,降到下面也没有用处。我当时看到这个铁舱,突然意识到,会不会这个铁舱是焊接在这种巨大的升降机上的?

    我们进入的时候,那块铁墙其实就是升降机的入口,我们进入了铁舱之后,其实就进入了那升降机的平台上。

    想到这里,我茅塞顿开,一下子想起了很多事情——在铁舱里听到的我以为是大坝受压发出的声音,和各种奇怪的响声,现在想想就感觉不对,那似乎是轮轨摩擦的声音,难道我们进入这平台之后,这平台竟然动了?

    现在又听到了铁舱外面的水声,难道在我们进入铁舱的这段时间里,有人启动了这台升降机?我们不知不觉,已经降到了大坝底层的水下了?

    这只是我一个推测,想完后我觉得很荒唐,如果真是这样,何以我一点也没有感觉到?但回忆起来,当时的情况之混乱,要说绝不可能是我想的那样,我也不敢肯定。

    另一个我觉得我可能正确的原因是:我想,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袁喜乐和陈落户的突然失踪,倒是有了一个极端合理的解释了。

    我的注意力投向了铁舱内的一个角落,这个角落,是我在刚才恐慌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注意过的,我此时自己都有点奇怪,为什么刚才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个地方,事实上,这个地方是最有可能让人消失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那个饭盒一样的通风管道口。

    这个角落,就是铁舱的气闭门,也就是我们进来的那道门。

    我走到门边上,看着门上的孔窗,窗外黑黢黢,隐约能看到一点点的光,现在看来,不像是外面透进来的,而是我们手电的反光,整体情况似乎和我们刚进来这里的时候一样。

    我看着这门发起呆来。

    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们刚才之所以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门,是因为我们认为这门外是骇人的毒气,所以,袁喜乐和陈落户,如果他们是从这门里出去,不仅他们会死,我们也肯定会受牵连。也就是说,只要这门一打开,无论是闻到味道,还是毒气侵入,我们都必然会发现。所以既然我们都没有死,那这扇门绝对没有开过。

    但是,按照我刚才的想法,如果我们所在的铁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沉入到了大坝的底部,那外面就可能不是毒气了,那在刚才的应急灯熄灭的时候,袁喜乐完全可以在黑暗中打开这门出去,陈落户也是同理。

    当时我们谁都没有注意门的方向,虽然听上去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理论上这完全有可能办到,或者说,这是现在唯一可能的解释了。

    问题是,我推测的前提正确吗,门后确实没有毒气?

    我把我的想法原封不动地说给了副班长和马在海听,马在海马上摇头说不可能。在他看来,这种说法有太多的破绽了,这么大的东西如果真的下降过,这个铁舱里的人不可能没有感觉。袁喜乐何以能在黑暗中准确地找到门的位置呢,开门的声音呢,为什么我们听不到?副班长低头不语,但是看表情显然也同意马在海的看法。

    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我想了一下,心说确实是这样。

    事实上,如果我还原整个过程的话,就会发现里面还有一些很难解释的部分,首先就如马在海说的,袁喜乐如何在黑暗中清晰地知道门的位置,接着就可以衍生出,她是如何在黑暗中避开所有人混乱的手脚,在我们身边毫无声息地通过的,她又不是猫。

    这是一个反命题,也就是说,在我们认为黑暗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放走袁喜乐的前提下,我们必须解释袁喜乐是如何解决同样问题的?

    这看似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我看了整个铁舱内的布置后,就发现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在整个铁舱的中央,有一张焊死的长条形的铁皮台桌。

    台桌上是我们弄得凌乱的纸和无法辨认的碎片,但是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桌子的一头是袁喜乐蜷缩的角落,另一头就是那道气闭门,而当时我们再混乱,也不会爬到这桌子上去,当时只要踩着这个桌子就能非常迅速地到达气闭门。

    而陈落户就更容易解释了,毕竟当时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通风管道里。

    不过马在海听了我的解释就去看那铁皮桌,却发现整个铁舱已经乱得根本无法还原,现在去看也没有任何的痕迹。也就是说,我的想法根本没有实际的根据。

    我们三个人大眼瞪小眼,一下子也有点无所适从。

    现在想来,我当时的说法其实并没有缓解我们的紧张感,反而让我们几个平添了许多烦躁。确实当时我的话已经影响了他们,他们也开始动摇,但这样一来,我们现在的处境,就变成了作茧自缚的情况,那道黑黢黢的铁门后的情形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梦魇。

    如果这后面真的如我所说,没有毒气,那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打开那道气闭门,看看这大坝底部的空间是什么情况,袁喜乐和陈落户又跑到哪里去了?

    但是,如果我错了呢,那我们打开这道门,不是等于自杀吗?

    当时想着这些让人发狂的事情,三个人都看向那道铁门,露出了非常复杂的表情。

    之后的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在一种精神煎熬中度过的,因为最令人无奈的发展,就是毫无发展。我们在铁舱中,时间一点一点流逝,饥饿感越来越强烈,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我们也不得不在角落里进行大小便,臭气熏天。这样的环境下,四周的一切却好像永恒一样完全凝固了。

    没有人提出来,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所有人都看着那道门,其实,我们知道,现在的问题,打开这门就马上有答案。

    这其实就是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的一种斗争,看的是我们选择哪一方。作为一个虔诚的**员和解放军军官,我们当时的选择应该非常明确,但是实际上,当时的焦虑却丝毫也不比普通人少,反而中间还掺杂着一种复杂的情绪。

    如此说说你也许无法理解我们的苦闷,因为单纯从几个男人的角度,特别还是我们这种农民阶级出身的穷苦人家的孩子,在一个有屎尿臭味的封闭空间里,待上几小时,并且饿着肚子,其实并不算什么大不了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说这件事情有一个期限,比如说一天,或者一个星期,我并不会觉得这有多困难,更何况这样的事情还被冠以任务的头衔,那比拖到印度去打仗要轻松很多。

    但事实上,让我如坐针毡的是,我们在这里的困境是无限期的,也就是说,只要你不打开那扇门,这一切就将继续,直到我们死亡。

    这实在是要让人发疯的事情,一想到这个我就感觉浑身的毛孔都要炸掉了,而我烦躁到这种地步是非常少见的,在这之前就几乎没有发生过。

    我们一开始先是讨论,然后坐立不安,安静一阵子,然后又烦躁一阵子。我和马在海都轮流去看看孔窗,又去摸摸铁壁,做着很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副班长则坐在那里,闭着眼睛,也不知道在思索什么。

    这种令人窒息的烦躁与抉择,我们整整坐了大概七小时,最后,是副班长突然站了起来,走到气闭门的边上,一下抓住了轮盘门闩。接着就往外开始拧。

    副班长当时的表情,我记得清清楚楚,我很想形容那是镇定与坦然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但事实上,我知道他也和我们一样,心理承受能力到了极限。他们这种战场下来的人,看惯了生死,在某些关头往往更容易作出决定,所以他第一个作了选择。

    轮盘门闩弯到一半,我们那时才意识到他想开门,我做了一件相当窝囊的事情,竟然想冲上去抱住他阻止他,不过还没有动作,副班长却自己停了下来。

    他的表情很冷静,转头对我们挥了一下手,说让我们靠到内壁,如果有不对,他还可以马上关上门。

    马在海这个死心眼就是坚持要和他在一起,副班长说他这是上过战场和没上过战场的区别,凡是上过战场的,都不会去干那些白白送死的事情,因为活下来才可能对祖国有价值。马在海不听,被我死死拖住,副班长后来烦了,呵斥一声别吵了,马在海才安静下来。

    我和他退到内壁,看着副班长,只见他深吸了一口气,几乎没有犹豫,猛地一转门闩,从门内发出一声相当轻微的“咯吱”声,气闭门四周猛然一缩,门悄然就开了一条缝隙。

    我其实还没有做好准备,当下整个人就一震,那一瞬间三个人都僵硬了,时间凝固了一样,而我脑海中一片空白。

    然而,似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切和开门之前没什么两样。

    我屏着呼吸又等了好久,发现似乎真的没事了,突然就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对了。

    我松了口气,马在海和门口的副班长也长出了口气。我刚想说谢天谢地,突然副班长整个人一松,一下子软倒了在地上,接着门被他一带开了大半。我一惊,看到外面一股汹涌的雾气瞬间涌入这个铁舱。

    我脑子嗡的一下,心说我命休矣。

    那一刹那,半掩着的气闭门后,是一片深邃的黑暗,浓烈的雾气从黑暗中迅速涌了进来,然后发散腾起,就像一只巨大的软体动物正在侵入这个铁舱。

    我的神经一下子绷到了极限,脑子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死定了,背后铁壁冰凉,退无可退。

    也许给我更多的时间,我还会觉得后悔和气愤,因为自己一点根据也没有的推论,一下把自己和战友推入到了十死无生的境地,这几秒的恐惧远远大于死亡最后带来的伤害,我应该会狠狠甩自己一个巴掌,然后抓掉自己的头皮。

    然而,根本没有时间,在我意识到不妙后十秒内,涌入的雾气已经逼到了面前。

    马在海早就冲进浓雾中想去扶副班长,我知道这是徒劳的,雾气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下意识屏住了呼吸,用力往铁壁后压去,想要再多活哪怕一秒。

    这同样是徒劳的,我闻到了一股冰凉的味道,接着整个人被裹到了雾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