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雷击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春未至,地中海北部的凛冽海风仍夹杂着深深的寒意。
普拉军港的航道附近聚集着大批等待出港的奥匈海军战舰,每隔一两分钟,港口的灯塔便会发出信号,然后又一艘战舰缓缓驶入通向外港的航道。
不论是已经出港、正在出港还是等待出港的战舰,甲板上随处可见忙碌的水兵,他们在寒风中有序的做着各项准备工作,清理堆积物、收拢缆绳,在这种临战状态下,那些坚守在探照灯与防鱼雷艇副炮战位上的水兵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如此大规模出港,安东豪斯上将没有办法让自己的舰队在黑暗中驶出狭窄的航道,加上德国潜艇基本装备了声纳,所以他干脆让舰队灯光大开,以最大隈度的发现德国潜艇的踪迹,同时防御可能遭受的鱼雷攻击。
每一艘战列舰在驶出航道之后,很快就重新放下战舰两舷的防雷网,虽然这会对战舰航速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但安东上将手里每一艘战舰都是无比宝贵的。奥匈帝国建造新舰的资金相当短缺,即便是战争时期,每年下水的大型战舰也不到三艘!
何况在等待后续舰只出港的过程中,这些先出港的战列舰只是在海面上缓慢航行,一旦遭遇鱼雷袭击,规避能力不敢恭维,所以它们干脆”用防雷网来增加战舰防御。
在“欧根亲王”号的舰长指挥室里,安东豪斯海军上将戴军帽、穿风衣、系围巾,将自己囊得严严实实,可他在登舰后却一直呆在这个由厚厚装甲保护的指挥室内。
与其说安东上将怕冷,不如说他的身体因为常年操劳过度而严重老损了。实际上,完全没有海军传统的匈牙利王国对于兴建海军既不关系也不愿提供财政援助,庞大的奥匈帝国海军始终由奥地利一家维持,奥地利的经济发展很快,可是皇帝和国会对于海军的支持仍然非常有限。许多时候,奥匈海军的发展完全仰仗于费迪南大公、蒙态库科利伯爵等几位重要人物的支持,若不是他们,奥匈海军恐怕还没有这样地规模。
例如眼前这两艘鼎鼎大名的联合力量级战列舰,当初,奥匈帝国国会迟迟不肯拨款,以至于海军不得不在没有得到拨款的情况下直接采取自筹经费的方式开始初期建造工程,到1911年国会终于通过了这笔造舰预算的时候。联合力量级战列舰的前两艘已经动工良久了。
每每回忆这段辛酸的历史,再看看眼前这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安东上将心中不禁感慨良多。人体就像一部机器,长期超负荷运转只会让各个部件加速损耗。医生告诫这位年过五旬地海军上将,若是继续这样操劳下去,寿命恐怕不会超过1年时间。
然而,安东上将离不开自己深爱的海军,面对强敌的奥匈帝国海军也离不开自己的核心将领,两者的命运已经结合在了一起。
一同迎来转机,或是一同走向灭亡!
2月6日晚上11点23分。奥匈帝国本土舰队旗舰“欧根亲王”号在姊妹舰“圣伊斯特万”号的陪同下缓缓驶入航道。目前,奥匈帝国四艘最精锐的联合力量级战列舰只有两艘在普拉军港内“特洛托夫”号在直布罗陀“联合力量”号在塔兰托。此前安东豪斯上将已经给海军的另外两支主力舰队发去命令。第2舰队继续驻留在直布罗陀的阿尔赫拉西斯,第2舰队主力从塔兰托赶来前来与自己的第1舰队会合。
这个时候“联合力量”号所在地第3舰队已经从塔兰托军港启航,了,不过很不幸,他们刚刚出港便被德国潜艇盯上了。
正如此前英国人说地,德国潜艇部队简直就是一群无所不在的恶魔!
对于潜伏在普拉港外的三艘德国潜艇以及它们地指挥官来说,从突尼斯发来的命令虽然有些模棱两可,但至少给了他们主动向敌人发射鱼雷的权力。
政治的问题自然由政治家们考虑,u213艇的艇长弗林克少校很快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监视与攻击两不误,这次至少也要在自己的战果簿上添加一两艘万吨级的军舰。这种荣耀不是击沉那些毫无还手之力的货轮所能获得的!
当安东豪斯上将从自己的回忆中缓过神来的时候,他的座舰“欧根亲王”号已经驶出航道,此时在港口外面,五十余艘中小型舰只已经摆开警戒队形,炮艇和巡逻艇高速在最外围高速巡戈,驱逐舰和巡洋舰则以稍慢的航速在内圈警戒,比“欧根亲王”号先出港的战列舰“古斯维克”号、“莱纳德”号和“克雷姆斯”号三舰正一面向外行驶一面加速。
在“欧根亲王”号后面“圣伊斯特万”号、“加富尔伯爵”号、“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号已经驶进航道,最后还有“佐里尼”号和“拉德茨”号两艘战列舰在等待出港。
双眼默默注视着这片忙碌的海面。安东豪斯的思维在快速运转着。
“发信号给第3战列舰分队,让他们带着第4、第码区逐舰队往南行驶!”
在这支本土舰队中,第1战列舰分队由火力最强的“欧根亲王”号、圣伊斯特万”号和“加富尔伯爵”号组成,这三舰也是奥匈帝国海军中排水量最大的舰只;第2战列舰分队由“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号、“佐里尼”号和“拉德茨”号组成,这三艘均是奥匈帝国自己建造地拉德茨级战列舰,排水量1。6万吨;第3战列舰分队即是率先出港的三艘——“古斯维克”号、“莱纳德”号和“克雷姆斯”号,三舰均是从意大利海军中缴获来的战利舰,排水量1。2-1。4万吨,火力与防御均只能算中等。
安东上将的用意非常明显,让三艘最差的战列舰先向南行驶,即使不能将港外所有的德国潜艇引开,也给对方一个自己要驶入地中海的错觉。实际上,他的舰队将向北前往威尼斯湾,以配合进入克罗埃西亚-斯拉沃尼亚王国的奥地利陆军与入侵的德国部队作战。
第3战列舰分队地指挥官阿鲁祖少将对于安东豪斯上将的命令没有任何不满。三艘被刷成灰绿色的战舰随即带着十多艘护航驱逐舰向着地中海的方向驶去。
在奥匈帝国本土舰队中,除了1-3战列舰分队之外,还包括3支巡洋舰分队、6支驱逐舰分队、7支鱼雷艇分队、4支扫雷艇分队、4支炮艇分队、1支水上飞机母舰分队、4支潜艇分队以及10支运输分队。
值得一提的是,安东上将手里原本拥有3艘水上飞机母舰和31艘潜艇,但在1915年3月到8月间,德国海军先后将所有权归属德国的3艘水上飞机母舰和14艘潜艇调走,在此之后,奥匈海军自己设计建造了2艘水上飞机母舰。而工程师是两位曾在德国水上飞机母舰上担任观察员的奥地利军官。加上此后在威尼斯下水的1艘奥地利自建潜艇,安东上将地海军航空部队和海底部队才有了现在这点可怜的老本。
目前奥匈海军这两艘水上飞机母舰分别以两位已故伯爵的名字命名,一艘叫做“蒙态库科利伯爵”号,排水量1700吨,可载“海风”型水上飞机3架,另一艘则是“安德拉希伯爵”号,排水量2300吨,可载“海风”型水上飞机4架。两舰在接受改装之前分别是运煤船和即将推移的巡洋舰“海风”型水上飞机则是德国“飞鱼2”型水上飞机的奥地利版本,这种水上飞机的骨架、蒙皮、浮筒均为奥地利生产。却有一颗纯正的“德国心”——正是德国gg航空集团生产的功率120马力的直列蜘阳光航空发动机。这种略显笨拙的“海风”水上飞机才能够飞离水面并达到最高95公里地时速。
到1916年地时候,奥匈帝国发动机技术才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在这方面与德、美的差距不只是一小步。但是。奥匈帝国的造舰技术却不差,尤其是19世纪中叶占领了意大利地威尼斯地区之后,他们已经能够独立建造出地中海区域最好的战舰。而且,这些战舰采用的武器也相当优秀,它们大多是欧洲乃至世界有名的军火公司——斯科达兵工厂生产的。只可惜,现在这个位于波希米亚境内的著名兵工厂已经不再为奥匈帝国所有了!
“放下防雷网,慢速向北行驶!”安东上将果断给自己的座舰下达命令,对于德国的水面舰只,这个倔强的老头并不发怵,可是对于那些能够用几枚鱼雷干掉一艘大舰的德国潜艇。他就不得不小心提防了。
防雷网地概念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那时英国海军开始对装备白头鱼雷的汽艇队感到担忧,在这些鱼雷和鱼雷艇面前,一艘造价昂贵的大型战舰变得非常脆弱。于是,英国人开始研究各种防御鱼雷攻击的手段。其中一种是在战舰舷壁增加防雷隔壁,但这种设置的作用并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吊设在战舰周围的防雷网出现了。
到了20世纪初,英、德、俄、意、奥等国都在自己的战舰上不同程度的采用了防雷网。例外的只有法国人和美国人。这个时候,防雷网通常被放置在副炮以下,撑杆贴近水面附近伸展出去,下面地防雷网则由具有一定大小和重量的钢环组成。此外,舰的首尾一般不布置防雷网,这样可以在放下网的状态下低速航行,并且如果布下的网受损,也不至于很容易缠绕在推进器上。
12点刚过,奥匈帝国本土舰队的大半战舰已经出港,就在这个时候,从港口西面传来一阵炮声,而且距离港口并不远。
一时间,舰队中从将领到水兵的神经都绷得更紧了。
炮声持续了大约5分钟,之后,从第码区逐舰分队发来信号,原来是他们在海面上发现了潜艇的潜望镜,一阵炮击之后,那艘潜艇似乎迅速潜入更深的海底。
“让第2驱逐舰分队到那一区域去!”安东上将再一次下达命令,他的第2驱逐舰分队算是专门的反潜部队,其中三艘驱逐舰装备了从德国引进声纳和深水炸弹,用这些武器对付德国人自己的潜艇,安东上将此时却并不感到可笑。
过了不到一刻钟,那片海域再度响起了爆炸声,这次的爆炸显得更闷、更浑厚。那种响声响了大约20下之后,第2驱逐舰分队趾高气昂的返航了,尽管他们炸起来的只是几条海鱼。
这一切,似乎都在安东上将的预料之中,他耐心的等待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未出港的舰只越来越少了。
然而比耐心,来自德国的海底猎手们当属第一。
弗林克少校眼睛紧紧贴在潜望镜上,口里喊道:“1号鱼雷准备!2号鱼雷准备!3号鱼雷准备!”
潜望镜中锁定的,是一个模糊的巨大黑影。
半分钟之后,鱼雷室回报,艇首三枚鱼雷已经进入待发射状态。
“确定船只!”
武器指挥官很快报出数据:“船只已确定!最近船只!距离1200码,发射角度85度!”
“1、2、3号鱼雷齐射!”
几秒之后,三枚拉着白色水痕的533毫米g5型蒸汽鱼雷在夜幕的掩护下以45节的速度朝目标飞驰而去。
弗林克少校啪的一声合起潜望镜“快速下潜!”
此时,奥匈海军最大的战列舰“加富尔伯爵”号上,1702名水兵对于正在逼近的德国鱼雷还茫然不知,这艘近3万吨的战舰正以6节的航速跟在“欧根亲王”号和“圣伊斯特万”号缓缓向着远离港口的方向驶去。
1916年2月6日晚上11点7分,三声惊天巨响为壮丽的威尼斯湾大海战拉开序幕。
春未至,地中海北部的凛冽海风仍夹杂着深深的寒意。
普拉军港的航道附近聚集着大批等待出港的奥匈海军战舰,每隔一两分钟,港口的灯塔便会发出信号,然后又一艘战舰缓缓驶入通向外港的航道。
不论是已经出港、正在出港还是等待出港的战舰,甲板上随处可见忙碌的水兵,他们在寒风中有序的做着各项准备工作,清理堆积物、收拢缆绳,在这种临战状态下,那些坚守在探照灯与防鱼雷艇副炮战位上的水兵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如此大规模出港,安东豪斯上将没有办法让自己的舰队在黑暗中驶出狭窄的航道,加上德国潜艇基本装备了声纳,所以他干脆让舰队灯光大开,以最大隈度的发现德国潜艇的踪迹,同时防御可能遭受的鱼雷攻击。
每一艘战列舰在驶出航道之后,很快就重新放下战舰两舷的防雷网,虽然这会对战舰航速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但安东上将手里每一艘战舰都是无比宝贵的。奥匈帝国建造新舰的资金相当短缺,即便是战争时期,每年下水的大型战舰也不到三艘!
何况在等待后续舰只出港的过程中,这些先出港的战列舰只是在海面上缓慢航行,一旦遭遇鱼雷袭击,规避能力不敢恭维,所以它们干脆”用防雷网来增加战舰防御。
在“欧根亲王”号的舰长指挥室里,安东豪斯海军上将戴军帽、穿风衣、系围巾,将自己囊得严严实实,可他在登舰后却一直呆在这个由厚厚装甲保护的指挥室内。
与其说安东上将怕冷,不如说他的身体因为常年操劳过度而严重老损了。实际上,完全没有海军传统的匈牙利王国对于兴建海军既不关系也不愿提供财政援助,庞大的奥匈帝国海军始终由奥地利一家维持,奥地利的经济发展很快,可是皇帝和国会对于海军的支持仍然非常有限。许多时候,奥匈海军的发展完全仰仗于费迪南大公、蒙态库科利伯爵等几位重要人物的支持,若不是他们,奥匈海军恐怕还没有这样地规模。
例如眼前这两艘鼎鼎大名的联合力量级战列舰,当初,奥匈帝国国会迟迟不肯拨款,以至于海军不得不在没有得到拨款的情况下直接采取自筹经费的方式开始初期建造工程,到1911年国会终于通过了这笔造舰预算的时候。联合力量级战列舰的前两艘已经动工良久了。
每每回忆这段辛酸的历史,再看看眼前这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安东上将心中不禁感慨良多。人体就像一部机器,长期超负荷运转只会让各个部件加速损耗。医生告诫这位年过五旬地海军上将,若是继续这样操劳下去,寿命恐怕不会超过1年时间。
然而,安东上将离不开自己深爱的海军,面对强敌的奥匈帝国海军也离不开自己的核心将领,两者的命运已经结合在了一起。
一同迎来转机,或是一同走向灭亡!
2月6日晚上11点23分。奥匈帝国本土舰队旗舰“欧根亲王”号在姊妹舰“圣伊斯特万”号的陪同下缓缓驶入航道。目前,奥匈帝国四艘最精锐的联合力量级战列舰只有两艘在普拉军港内“特洛托夫”号在直布罗陀“联合力量”号在塔兰托。此前安东豪斯上将已经给海军的另外两支主力舰队发去命令。第2舰队继续驻留在直布罗陀的阿尔赫拉西斯,第2舰队主力从塔兰托赶来前来与自己的第1舰队会合。
这个时候“联合力量”号所在地第3舰队已经从塔兰托军港启航,了,不过很不幸,他们刚刚出港便被德国潜艇盯上了。
正如此前英国人说地,德国潜艇部队简直就是一群无所不在的恶魔!
对于潜伏在普拉港外的三艘德国潜艇以及它们地指挥官来说,从突尼斯发来的命令虽然有些模棱两可,但至少给了他们主动向敌人发射鱼雷的权力。
政治的问题自然由政治家们考虑,u213艇的艇长弗林克少校很快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监视与攻击两不误,这次至少也要在自己的战果簿上添加一两艘万吨级的军舰。这种荣耀不是击沉那些毫无还手之力的货轮所能获得的!
当安东豪斯上将从自己的回忆中缓过神来的时候,他的座舰“欧根亲王”号已经驶出航道,此时在港口外面,五十余艘中小型舰只已经摆开警戒队形,炮艇和巡逻艇高速在最外围高速巡戈,驱逐舰和巡洋舰则以稍慢的航速在内圈警戒,比“欧根亲王”号先出港的战列舰“古斯维克”号、“莱纳德”号和“克雷姆斯”号三舰正一面向外行驶一面加速。
在“欧根亲王”号后面“圣伊斯特万”号、“加富尔伯爵”号、“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号已经驶进航道,最后还有“佐里尼”号和“拉德茨”号两艘战列舰在等待出港。
双眼默默注视着这片忙碌的海面。安东豪斯的思维在快速运转着。
“发信号给第3战列舰分队,让他们带着第4、第码区逐舰队往南行驶!”
在这支本土舰队中,第1战列舰分队由火力最强的“欧根亲王”号、圣伊斯特万”号和“加富尔伯爵”号组成,这三舰也是奥匈帝国海军中排水量最大的舰只;第2战列舰分队由“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号、“佐里尼”号和“拉德茨”号组成,这三艘均是奥匈帝国自己建造地拉德茨级战列舰,排水量1。6万吨;第3战列舰分队即是率先出港的三艘——“古斯维克”号、“莱纳德”号和“克雷姆斯”号,三舰均是从意大利海军中缴获来的战利舰,排水量1。2-1。4万吨,火力与防御均只能算中等。
安东上将的用意非常明显,让三艘最差的战列舰先向南行驶,即使不能将港外所有的德国潜艇引开,也给对方一个自己要驶入地中海的错觉。实际上,他的舰队将向北前往威尼斯湾,以配合进入克罗埃西亚-斯拉沃尼亚王国的奥地利陆军与入侵的德国部队作战。
第3战列舰分队地指挥官阿鲁祖少将对于安东豪斯上将的命令没有任何不满。三艘被刷成灰绿色的战舰随即带着十多艘护航驱逐舰向着地中海的方向驶去。
在奥匈帝国本土舰队中,除了1-3战列舰分队之外,还包括3支巡洋舰分队、6支驱逐舰分队、7支鱼雷艇分队、4支扫雷艇分队、4支炮艇分队、1支水上飞机母舰分队、4支潜艇分队以及10支运输分队。
值得一提的是,安东上将手里原本拥有3艘水上飞机母舰和31艘潜艇,但在1915年3月到8月间,德国海军先后将所有权归属德国的3艘水上飞机母舰和14艘潜艇调走,在此之后,奥匈海军自己设计建造了2艘水上飞机母舰。而工程师是两位曾在德国水上飞机母舰上担任观察员的奥地利军官。加上此后在威尼斯下水的1艘奥地利自建潜艇,安东上将地海军航空部队和海底部队才有了现在这点可怜的老本。
目前奥匈海军这两艘水上飞机母舰分别以两位已故伯爵的名字命名,一艘叫做“蒙态库科利伯爵”号,排水量1700吨,可载“海风”型水上飞机3架,另一艘则是“安德拉希伯爵”号,排水量2300吨,可载“海风”型水上飞机4架。两舰在接受改装之前分别是运煤船和即将推移的巡洋舰“海风”型水上飞机则是德国“飞鱼2”型水上飞机的奥地利版本,这种水上飞机的骨架、蒙皮、浮筒均为奥地利生产。却有一颗纯正的“德国心”——正是德国gg航空集团生产的功率120马力的直列蜘阳光航空发动机。这种略显笨拙的“海风”水上飞机才能够飞离水面并达到最高95公里地时速。
到1916年地时候,奥匈帝国发动机技术才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在这方面与德、美的差距不只是一小步。但是。奥匈帝国的造舰技术却不差,尤其是19世纪中叶占领了意大利地威尼斯地区之后,他们已经能够独立建造出地中海区域最好的战舰。而且,这些战舰采用的武器也相当优秀,它们大多是欧洲乃至世界有名的军火公司——斯科达兵工厂生产的。只可惜,现在这个位于波希米亚境内的著名兵工厂已经不再为奥匈帝国所有了!
“放下防雷网,慢速向北行驶!”安东上将果断给自己的座舰下达命令,对于德国的水面舰只,这个倔强的老头并不发怵,可是对于那些能够用几枚鱼雷干掉一艘大舰的德国潜艇。他就不得不小心提防了。
防雷网地概念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那时英国海军开始对装备白头鱼雷的汽艇队感到担忧,在这些鱼雷和鱼雷艇面前,一艘造价昂贵的大型战舰变得非常脆弱。于是,英国人开始研究各种防御鱼雷攻击的手段。其中一种是在战舰舷壁增加防雷隔壁,但这种设置的作用并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吊设在战舰周围的防雷网出现了。
到了20世纪初,英、德、俄、意、奥等国都在自己的战舰上不同程度的采用了防雷网。例外的只有法国人和美国人。这个时候,防雷网通常被放置在副炮以下,撑杆贴近水面附近伸展出去,下面地防雷网则由具有一定大小和重量的钢环组成。此外,舰的首尾一般不布置防雷网,这样可以在放下网的状态下低速航行,并且如果布下的网受损,也不至于很容易缠绕在推进器上。
12点刚过,奥匈帝国本土舰队的大半战舰已经出港,就在这个时候,从港口西面传来一阵炮声,而且距离港口并不远。
一时间,舰队中从将领到水兵的神经都绷得更紧了。
炮声持续了大约5分钟,之后,从第码区逐舰分队发来信号,原来是他们在海面上发现了潜艇的潜望镜,一阵炮击之后,那艘潜艇似乎迅速潜入更深的海底。
“让第2驱逐舰分队到那一区域去!”安东上将再一次下达命令,他的第2驱逐舰分队算是专门的反潜部队,其中三艘驱逐舰装备了从德国引进声纳和深水炸弹,用这些武器对付德国人自己的潜艇,安东上将此时却并不感到可笑。
过了不到一刻钟,那片海域再度响起了爆炸声,这次的爆炸显得更闷、更浑厚。那种响声响了大约20下之后,第2驱逐舰分队趾高气昂的返航了,尽管他们炸起来的只是几条海鱼。
这一切,似乎都在安东上将的预料之中,他耐心的等待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未出港的舰只越来越少了。
然而比耐心,来自德国的海底猎手们当属第一。
弗林克少校眼睛紧紧贴在潜望镜上,口里喊道:“1号鱼雷准备!2号鱼雷准备!3号鱼雷准备!”
潜望镜中锁定的,是一个模糊的巨大黑影。
半分钟之后,鱼雷室回报,艇首三枚鱼雷已经进入待发射状态。
“确定船只!”
武器指挥官很快报出数据:“船只已确定!最近船只!距离1200码,发射角度85度!”
“1、2、3号鱼雷齐射!”
几秒之后,三枚拉着白色水痕的533毫米g5型蒸汽鱼雷在夜幕的掩护下以45节的速度朝目标飞驰而去。
弗林克少校啪的一声合起潜望镜“快速下潜!”
此时,奥匈海军最大的战列舰“加富尔伯爵”号上,1702名水兵对于正在逼近的德国鱼雷还茫然不知,这艘近3万吨的战舰正以6节的航速跟在“欧根亲王”号和“圣伊斯特万”号缓缓向着远离港口的方向驶去。
1916年2月6日晚上11点7分,三声惊天巨响为壮丽的威尼斯湾大海战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