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死神的风笛-第二十章桥三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十六章 死神的风笛
悠扬的风笛声总是容易令人回忆起伤悲的往事,这种低沉婉转的声音往往能借着风传出很远很远,加上寒冬与白雪,天地之间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忧伤。
在一座被积雪覆盖的小山丘上,向北的一面伏着近百名头戴m16钢盔的步兵,这里没有构筑战壕或者掩体,每个人面前只是用雪堆积成的一个小垛,毛瑟步枪就搭在这个小垛上不断的向山坡下面射击,步兵们之间相隔大约半米,他们身旁都散落着不少黄澄澄的子弹壳。
这座山丘北面的斜坡长不过五百米,但从山脚到半山腰已经密密麻麻的躺了百多具英军士兵的尸体,这些人都是纯正的英国正规军,头戴黄色平顶军帽、身穿卡其布军服是来自英格兰的部队,花格子船型军帽、褶迭短裙则是苏格兰士兵的标准服装,他们旁边的很多积雪都因为鲜血而变成了暗红色。
山丘上最为活跃的要数那两挺前端装有双脚支架的“火鸟”轻机枪了,这种用弹带供弹的自动武器使用的是风冷技术,尽管它们枪管看起来非常粗大,实际上空枪重仅11。5千克,远轻于水冷马克沁重机枪。两个副机枪手携带的弹药箱只能为它们各自提供了5条弹带1000发子弹,而它们150发每分钟的战斗射速对弹药的需求量是很高的。面对数量众多的英军,德军机枪手们只好选择断断续续的短射。
山丘下最为活跃的除了风笛之外,还有几挺英国陆军于1912年正式装备的维克斯-马克沁机枪,这种机枪的射击性能较为可靠,而且水冷设计使得它在可更换冷却水、弹药充足的情况下射击时间几乎不受限制,不过这种弹链供弹、战斗射速达到200发每分钟最大的缺点就是笨重,光三脚架就有20千克重,加上枪身和冷却水,其战斗全重接近40千克,携带极其麻烦。
维克斯-马克沁机枪面对德军的“火鸟”时虽然有射程的优势,但在这里,德军手里的迫击炮让它们根本没有机会进入自己的射程。山下的英军机枪阵地部署在距离山脚足足2000米的地方,在机枪阵地前面大约500米的地面上留着几个弹坑,坑旁边有一挺被炸坏的机枪和几具尸体,那些都是德军50毫米迫击炮的战果。
当山丘上和山脚下的枪声随着英军的又一波进攻失败而暂时停止的时候,英军风笛手们仍在吹奏着那经典的曲子,像是要安抚阵亡者的亡魂,又像是在向世界痛述战争的残酷。参与进攻的英军最初只有一个连队百多号人,随着一次次进攻失败,英国人投入的兵力也越来越多,刚刚停止的这次是他们的第四次进攻,发起冲锋的大约有三个连队近400人,在山脚下负责火力掩护的重机枪也增加到了八挺。
不少英**官都参加过布尔战争,现在他们已经很少在进攻的时候让自己的士兵排成密集队形,不过或许是没有大炮支援的缘故,这些英军在进攻时显得很不适应,他们总是挺着胸膛缓慢的走到山脚下,然后猫着腰以更加缓慢的速度开始爬山,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机枪阵地上的机枪一直在非常努力的进行火力掩护,然而从远处射向山顶的子弹很少准确的击中那些伏在地上的德军士兵,靠近山顶的积雪倒是被掀去不少,有几块地方还露出了褐色的泥土。
进攻的英军爬过半山腰的时候,上面的德军士兵总是适时的甩下几颗手榴弹,英军士兵大多选择趴在地上躲避,首先站起来的往往是大声驱使自己的士兵继续前进的英**官。在这种距离上,德军士兵手里的毛瑟步枪能够很轻易的结果这些大嗓门的家伙。当那些失去军官的英国士兵又遭到迎面而来的一梭机枪子弹之后,活着的人纷纷架着伤者开始后退。在他们看来,继续前进等待他们的只会是更密集的手榴弹。
距离山脚大约3英里的地方是一座居民不足三十户的英格兰小村落,村子里基本上都是非常普通的尖顶小房子,唯一的一座小教堂从外表上看也非常简陋。此时村里只能看到几个村民,大约1个团的英国步兵将它当作集结点和进攻出发地,泥泞的道路上到处是一队队背着步枪的士兵,路旁则是一些装着物资的马车,而那座小教堂似乎已经变成英军的临时团部,一些英**官和士兵正在忙碌的往里面搬着发报机、文件箱之类的东西。
很可惜,山丘上的德军也没有速射炮之类的重武器,他们的50毫米炮击炮射程只有1500米,加上地势最多能够炸到1800米处的目标,那个村庄里的一切对这些德军官兵来说只是看得到打不着的东西。
当英军全部撤出迫击炮射程之后,山顶上的德军士兵开始整理自己的武器弹药,那些英国人并没有就此放弃,按照他们的习惯,用不了一刻钟就会发动另一波更加凶猛的进攻。不过德军一方也没有坐以待毙,弹药和援军正源源不断从海滩赶来。此外,在这个山头两侧,60多个步兵连组成了一道长长的防御线,他们在山丘与山丘之间的平地上还构筑了简单的防御战壕,那里还部署了相当多的机枪、迫击炮,英国人在突破其中一段之前,根本无法绕到山丘后面进攻。
“看!那是我们的飞艇!它们是来轰炸英国人的吧!”正将一颗颗手榴弹分发给步兵们的德国中士忽然指着他们南面的天空说道,在那边,5艘灰色的齐柏林飞艇正在缓缓向北飞行。
“喔!是该给那些该死的英国人一点颜色瞧瞧了!”士兵们大都兴奋起来,几个被同伴抬往后方的伤员脸上也丝毫没有沮丧的表情。
在山坡后面,平行的摆着3门50毫米迫击炮,几个炮手有些无奈的看着地上的空弹药箱,迫击炮在这种情况下的确好用,山坡前面至少有1/3的英军士兵是死于迫击炮弹之手,可惜它们的弹药消耗得远比补充上来的快。
“伙计们,给我们空投点炮弹啊!”一个炮手仰天长啸,然而那些飞艇丝毫没有下降投弹的打算,它们径直飞过德军阵地上空,最终只有一艘逐渐减慢速度停在他们前方不远处,不过它上面并没有落下炸弹,而另外4艘头则不回的继续向北飞行。
“它们大概是来侦察的!”趴在地上的士兵有些失望,长时间接触积雪,他们身上厚厚的军大衣也有些挡不住寒意了,沾着雪的脸孔大都冻得通红通红,还好年轻的步兵们身强体壮,一个个满不在乎的将子弹压进步枪的弹仓里,有些人还在旁边顺手的地方摆上几排子弹。
那几艘齐柏林飞艇离开没多久,一队队英军士兵就陆续从山脚那个村子里出来,不出人们所料,这次英国人准备投入战斗的人数又有增加,光排成纵队的步兵连就有7、8个,士兵们三人一组抬着的维克斯机枪也有好几挺,骑着马匹的军官也头一次出现在这里的战场上。
“大家准备战斗!”
山丘上的德军指挥官是一个少尉连长,不过他手下的士兵并不都在这里,在早一些的时候,他已经奉命将其中一个步兵排派去支援附近的一个阵地,那里遭到一团苏格兰骑兵的冲击,负责防御的德军虽然成功击退了对方,但自己也伤亡惨重。相比之下,这种山丘上就不容易遭到英军骑兵的进攻,毕竟骑兵的优势在于平地冲击的速度,而不是慢吞吞的爬山。英**队似乎热衷于严格遵守上级的安排、埋头进攻自己负责的地段,除非友邻部队遭遇非常不利的局面,否则他们只会执着的从正面发动一次又一次进攻。
自从战斗开始以来,防守这个山丘的德军仅损失了17名士兵,这些人大都是被英军士兵手里的步枪击伤,还有几个人是被一个爬到半山腰的英军士兵用枪射黑尔手榴弹所伤。英国陆军配置的火炮本来就少,加上博内茅斯守军的绝大部分各式火炮都部署在海滩后面的炮兵阵地伤,现在进攻的英军手里基本上没有速射炮之类的重武器。如果下面那些英军手里拥有哪怕一门陈旧的臼炮,德军的防守也不会如此轻松。
在一阵唰啦唰啦拉动枪栓的声音之后,山丘上又重新归于平静,步兵们钢盔下露出的眼睛全都注视着山脚下那些正在列队的英军士兵。英国人在野战进攻时似乎有种特殊的习惯,那就是在冲锋之前花费很多力气将所有士兵排列整齐,然后在进入对方射程之后又改为散兵队形。这种习惯与一些传统的德国、法国、俄国和奥匈帝**官很不相同,这几个国家的军官很多时候会让自己的士兵从始至终都排成紧凑的密集队形,无论对方火力有多么猛烈也要努力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在比利时战场、法国边境战役、加利西亚战役、波兰战场上,双方各有超过百万士兵为这种战术献出了生命,其中俄、奥、法军伤亡人数最多。
英军还未完成他们声势浩大的队列时,从南面天际传来一阵这里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嗡嗡声,这种声音听起来越来越清晰和密集,仿佛全世界的黄蜂都集中到了这里。山丘上的德国步兵们纷纷回头望去,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景象令每个人都久久合不拢嘴巴。虽然如此规模的德国机群在凌晨已经出现过一次,但当时黑暗藏匿了它们的真实面孔。800多架各式飞机组成了43个小编队浩浩荡荡的从海滩方向飞来,这些小编队相隔一段距离,整个大机群占据了非常大的面积。蔚蓝的天空似乎一下子阴云密布,人们视线种几乎只剩下一种颜色,那就是德国飞机上涂装的灰色。
惊讶的德国步兵们一下子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每个人都开始庆幸自己出生在的是德国而非英国。南面的天空中还有另外几艘齐柏林飞艇,它们排成一条简单的直线,而那些飞机像是在沿着这条直线前进。
忽然间,那艘先前停在前方的飞艇向下发射了一枚红色的信号弹,紧接着南面的机群开始发生变化,领头的三个小编队最先开始降低高度,不一会儿另外十来个小编队也逐渐脱离大编队,剩下的飞机则继续沿着飞艇排成的“直线”向北飞行。在山丘上的德军步兵看来,那些降低高度的飞机身影越来越大,它们发动机的轰鸣声也逐渐响亮起来,就在人们担心它们是否会直接降落到地面上时,领头的三个小编队60架双翼飞机停止下降,它们开始在距离地面大约百米的空中平飞,后面的200架飞机很快也降到这个高度。
由于山丘阻碍了视线,在山脚下列队的英军官兵要晚于德军士兵看到那令人震惊的一幕,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视线中只有那几艘有些孤单的德国飞艇,耳边则充斥着蜂群般的嗡嗡声响。随着那种声音越来越近,所有英国人都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他们在向海滩前进的过程中只是远远的看见一些互相追逐出空中战场的英德战斗机,虽然双方飞机缠斗射击的场面非常精彩,但它们发出的声响要微弱和单调许多。
“上帝啊!”最先出现在英国人眼中的是高空中庞大的德国机群,绝大多数英军官兵都惊讶得不知所措,一部分人甚至失声喊了出来。在这之前,这些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连做梦都没有见到过如此奇妙的场面。就在他们平静度日的时候,人类的机械技术已经从蒸气机时代发展到了可以主宰陆海空的梦幻时代。单架或者少量的飞机看起来只是简单的玩具,然而这些装载着致命武器的东西成群结队霸占整片天空的时候,人们终于彻底感觉到个人能力是多么渺小。
英国人的惊讶还没持续多久,一群群德国飞机便忽然呼啸着从山丘后面飞出。它们的飞行高度是如此之低,地面上的人不仅能够看到它们机翼下那白色的铁十字标徽,就连它们有几个轮子也看的清清楚楚,它们身体下面那一颗颗圆滚滚的炸弹让这些可怜而卑微的英国人彻底陷于慌乱之中,整齐的队列顷刻间一片骚乱,有人趴在地上准备躲避炸弹,有人跪地祈求上天宽恕自己的罪恶,还有人拔腿就往人少的地方逃跑。受到这种场面的刺激,那个英**官胯下的战马也失去控制狂奔乱跳起来。
趴在地上的英国人算是聪明的,拔腿逃跑的人称得上明智,可惜跪地祈祷者却没有受到上帝的宽恕。在领航飞艇根据指挥部命令发出进攻信号之后,德国空军的攻击机群、轰炸机群纷纷开始对这一区域的英军目标进行打击,其中几架“天空x”攻击机就盯上了这些傻呆在空地上的英军士兵。几颗100kg级的重磅航空炸弹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和无数高速旋转着向四面飞射的弹片,在一瞬间吞噬了数百名英军官兵的生命,扬起空中的积雪迅速融化,泥土、破碎的卡其布以及枪支零件纷纷扬扬的落下。硝烟散去之后,地面上只剩下一个个硕大焦黑的弹坑,满地照例都是令人作呕的东西,一根风笛管孤零零的斜插在雪地上。
山脚下那个不知名的小村落未能逃过着这恐怖的空中打击,村子里的士兵和平民在听到爆炸声之后纷纷走出房子。高空中是遮天蔽日的庞大机群,低空则是一架架呼啸而来的德国战机,许多英国士兵端着步枪却一脸茫然,两个胆大的军官拔出左轮手枪勇敢而无助的向空中连连射击,然而回应他们的不是被击落的飞机,而是一颗颗黑乎乎的炸弹。
那些木石结构的小房子在德军飞机投下100kg和50kg的炸弹面前显得无比脆弱,站在道路上的英国人也在爆炸中成片成片倒在血泊之中。整整一个中队的“鸵鸟i”轰炸机通过低空水平轰炸几乎毁灭了这个村落,就连村里唯一一座小教堂也在吃了三颗炸弹后轰然倒塌,里面来不及撤走的英军官兵们顿时死的死、伤的伤,村里所有人都拼了命的朝外面跑,然而他们在旷野中却成了“天空x”机首两挺机枪的最好标靶。
直到德国空军的轰炸和扫射进入尾声,英军才终于在一些地方组织起对空防御,笨重的维克斯机枪被架在一些突出于地面的物体上,这种对地有效射程1000米、对空500米的武器企图迫使德军飞机不再那么肆意妄为的进行低空扫射,然而这些德国空军的飞行员以前大多隶属于陆军航空部队,他们不像海军舰载机那样陌生于对地攻击,在地面升起的成串机枪子弹中穿行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扫射那些暴露在外的地面机枪火力点对于他们来说则是家常便饭,这些攻击机在座舱位置大都装有薄钢板,虽然影响飞机的速度和载弹量,但对飞行员们的生命是一种很好的保障。
几个英军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将一挺维克斯机枪架在几个空弹药箱堆成的战位上,周围都是仓皇后撤的士兵,这挺不屈的机枪与旁边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向那架飞机射击!那架,就是那架!”军官指着不远处一架双翼轰炸机大声指挥着,它机身上那白色铁十字标徽格外醒目。
士兵们匆忙将枪口转向那架轰炸机,当几颗炸弹从它上面掉落到地面时,就连百米之外都能感觉到大地在震动,操纵机枪的士兵手稍微一抖,一大串子弹远远的偏离目标,而他们的目标很快消失在一个山丘后面。
“蠢货!那边那边!”军官看起来非常不满,他的士兵慌忙将枪口转向另一个方向,那边是一架正在低空向他们飞来的攻击机。这时他们正好可以看到那上面德国飞机员冷峻的面孔,以及飞机正面两挺机枪喷出的红色火舌。
几秒之后,德国飞机拉起机头扬长而去,地面上只剩下一挺孤零零的机枪和几具尸体。
许多正在进攻或者准备进攻的英军部队在这忽然而来的空中轰炸面前伤亡惨重,他们对德军混合装甲师先头部队的进攻被迫减缓了进度,在一些几乎就要失守的地段,德军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在英国人眼中,多的可怕的德国飞机简直就是索人性命的死亡乌鸦,不过他们至少该庆幸那些只是一般的木架蒙皮飞机,就算普通轰炸机载弹量也不过300到500kg,这个庞大的机群还不够摧毁一个中型城市。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全金属飞机很快就将问世(德国容克ji攻击机,1915年12月5日首次试飞。它是一种装有铝合金蒙皮和防护装甲的双翼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全金属飞机。机上安有机枪,载有少量炸弹,可低空对地面目标进行扫射轰,后来容克公司又发展了更先进的cli─iv型攻击机,由双翼改为下单翼,速度和机动性也有了提高,机上装有2─3挺机枪。它们在执行危险的低空近距离火力,显示了良好的性能和作战效果),随着飞机的全金属化,轰炸机的航程、载弹量以及轰炸效果将变得更加恐怖。
德军飞机的轰炸只持续了短短几分钟时间,当高空的机群飞过之后,天空又重新归于平静,蔚蓝的色调也再次回到人们眼中,而地面上那一个个焦黑的弹坑、英**民横七竖八的尸体、破损倒塌的房屋都是德军战机曾经来过的证据。
遭到德国空军迎头痛击的英军部队并未撤远,一队队穿着长裤的英格兰士兵和穿着短裙长袜的苏格兰士兵(冬天也这么穿,难道不冷么?现在的美女为了杀人眼球不畏严寒,苏格兰的男性同胞老早就这么玩了,佩服佩服)在军官们的指挥下又重新集结起来并再度向德军阵地出发。然而空中攻击并非德军唯一的反击手段,这次吸引山丘上那些德军步兵们的声音来自他们身后的地面,一辆辆全身灰不溜秋、脑袋上插着一根粗短炮管的坦克正缓缓爬上山坡,地面上的积雪被它们碾出一道道又宽又深的印迹,大批步兵则紧紧跟在它们身后。
低沉婉转的风笛声又一次悠扬的响起,这种哀伤的乐曲似乎在为英国人自己而鸣。
第十七章 扬名之战
坦克铿锵的钢质履带碾过之后,地面上松散的积雪变成紧贴地面的冰块,上面还留着明显的履带齿印。爬山并不是这些钢铁战车的强项,不过它们还是一步一脚印的攀上了这座并不陡峭的山丘。
4辆“石头ii”停在了山丘顶上的德军阵地后面,它们后部的排气口还在不断的向外喷着白色热气,设计在这种位置的拍几口可以有效避免在行进途中被溅起的泥水堵塞,还能提高最大涉水深度。在整个登陆过程中,因为海水漫过排气口而熄火的坦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辆。
虽然“石头ii”的越野时速只有12公里,但这对步兵来说已经是他们双脚所能达到的极限了,所以那些紧随在坦克身后的步兵在长距离行军之后一个个都气喘吁吁,很多人的内衣更是被汗水所浸透。很可惜这种11吨的轻型坦克还无法搭载大量步兵作战(与7吨的雷诺ft-17相比,它们的体积只是稍微大了一点,乘员增加到3人,装甲和发动机也得到相应的加强,但仍然属于轻型坦克的范畴),否则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组战术威力将更加强大,为了弥补突击组机动能力,一个突击组里特别安排了6辆装甲运兵车,供协同作战的步兵轮换乘坐。
这支装甲突击小组暂时停止前进,一来是为了让步兵们做短暂的休整,二来则是仔细观察前方的情况。
突击组的指挥官是一个满头褐色头发的中尉,他穿的黑色军服也是冬装,但看起来没有步兵们的冬装那么厚实,头上戴的是一顶黑色的船型军帽,身上除了胸口的望远镜和腰间的配枪之外没有其他多余的挂件,这时的坦克兵服装和装备是将轻便简洁当作设计第一理念。
坦克刚刚停稳,中尉就从炮塔里探出大半个身子,他一屁股坐在炮塔上方的舱口边缘,手里举着望远镜观察山脚下的动静。英军的进攻出发阵地一片死寂,数百具尸体以各种姿势分布在面积不大的一片区域内,英国人的机枪阵地上还摆着好几挺来不及带走的重机枪。
在没有重炮的情况下,德国空军的攻击机和轰炸机很好的担负起近距离火力支援的角色,等到在英国本土建立机场之后,这种空中支援将会更加及时。
山脚下那个一片狼藉的小村庄现在已经恢复了一些生气,三五成群、身背步枪的英军士兵陆续回到村子里,少数平民在变成一堆废墟的房子里寻找着亲人和财物,一些士兵则用担架将伤者抬往村子东面的小型野战医院,那些标着红色十字的帐篷也是为数不多没有遭到轰炸的地方,这并不完全是德国飞行员们大发慈悲,他们只是不想将有限的炸弹投到这种价值不大的目标上。
对于正在窥视自己的德军坦克部队,村落里的英国人全然不知。之前一直处于攻势的英军也没有在那里构筑堑壕之类的防御工事,在村口仅有几个由沙包堆成的警戒哨位。
观察了好一会儿,中尉从坦克上跳下来并走到这里负责防御的步兵少尉面前,那个少尉和他的步兵从这些坦克出现之后,视线就一直被这几辆铁疙瘩吸引着。黑帽、黑衣、黑皮靴、黑手套的坦克兵中尉敬礼的姿势看起来也那么的帅气,这使得步兵们对于加入坦克部队的向往又增加了几分。
“少尉,下面的英国人手里都有什么重武器?”
“没有火炮,没有骑兵,步兵大约一千多人!”少尉的回答很简单,他说完之后走到坦克旁边用拳头敲了敲车上的钢板,非常微弱和低沉的响声说明它的装甲十分厚实。
看到村子里的英军并未作出进攻的态势,伏在地上的步兵们大都坐了起来,其中一个眼尖的家伙指着远处说道:
“看,那边也有一些坦克!”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众人发现在他们右面大约2英里处,几辆坦克已经越过两个山丘之间的战壕地带向前推进,后面同样紧紧跟着两、三百名步兵,看样子也是一个装甲突击组,而那块平地上的德军防线,正是不久前遭到英军骑兵进攻的地方。在德国空中的轰炸中,那个苏格兰骑兵团已经撤出了视线所及的范围。
“好了!我们也该行动了!少尉,你们继续坚守这里的阵地吧,祝你们好运!”中尉再次礼貌的敬了个军礼,随即敏捷的跃上坦克那布满铆钉的炮塔。
“也祝你们好运!”礼毕之后,步兵少尉让他的士兵们给装甲突击组让出一条通路。
中尉的右臂高高举起,接着很坚定的平指向前方。
“前进!”
坦克尾部喷出的青烟夹杂着热气在空气中形成一团雾气,4辆坦克2辆一排的向前开进,在越过山顶开始下坡的那一刻,它们炮塔上原本斜指向天空的炮管变成几乎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紧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们则将毛瑟步枪斜端在胸前一路小跑下坡。
很快,这些坦克和步兵越过山坡上那些英军尸体,越过布满弹坑与肢体的平地,其中一两坦克毫不客气的碾过原来的英军机枪阵地,将那里剩余的几挺机枪压得支离破碎。当山脚那个小村落进入自己37毫米火炮的射程时,突击组的坦克不做停留便陆续开火了。这种小口径坦克炮的威力并不算大,但当炮弹落入村子里并发生爆炸时,那里的英军官兵继德国空军轰炸之后再度慌乱起来。
部署在村口的英国步兵在这支德军部队进入视线时就开始寻找适合阻击的位置,光秃秃的大树旁、土堆后面、房子旁边还有弹坑里蹲着或者趴着不少手持步枪的英国步兵,还有一些人则仓促的扛来沙包垒成新的机枪战位。德军坦克还未进入有效射程,英军的一挺维克斯机枪就迫不及待的射击起来,然后是零星的步枪声,尽管它们的子弹压根打不到那么远的地方。
在距离村口还有大约1800米时,走在中间的一辆“石头ii”缓缓停了下来。在它狭小的炮塔里面,长着一脸洛腮胡子的车长将自己的眼睛紧紧贴在瞄准镜上,出现在他视线中的是一个个不时闪动火点,还有偶尔晃动的人影。经过好几秒的瞄准之后,他最终将一个气氛非常活跃的目标纳入自己的十字准心。
“开火!”
炮手拉动炮绳那一刹那,附近几颗枯草上的积雪纷纷被震落,轰的一声炮响在空旷的田野里传出很远,并且久久回荡在附近的丘陵之间。37毫米的普通炮弹在飞行了2秒多的时间之后,在一个英军机枪战位旁边爆出一朵艳丽的火花,那挺机枪瞬间哑火,硝烟还未散去,好几个满脸是血的苏格兰步兵已经趴倒在沙包上。
当一辆辆坦克依次停下来进行精确炮击时,后面的德军步兵并不急着射击或是直接冲向英国人,他们躬着腰利用坦克的钢铁躯体作掩护,加上m16钢盔的保护,直到进入1000米距离时,英国人的射击根本没有对德军突击组造成任何损伤。
进入机枪的有效射程之后,4辆“石头ii”排成横队并行推进,每辆坦克间隔2到3米,后面都跟着大约50名步兵。坦克上的车长们此时完全躲入炮塔之内,他们开始使用那门37毫米坦克炮右侧的马克沁机枪向村口的英军扫射,炮手则操纵的则是炮塔下坦克正面那挺机枪。对于坦克上这两挺水冷马克沁机枪的威力和持续射击能力,坦克手们均表示认同,但这种武器的缺点就是体积过大,这使得原本空间就不充裕的坦克内部更显狭小,然而目前的“火鸟”机枪在持续射击时太依赖于更换枪管,这也是使用“火鸟”的德国战斗机飞行员在空战中更加倾向于进行短射的一个原因。
英国人的火力在遭到德军坦克炮火力压制之后已经微弱了许多,但不时咻咻飞过的子弹还是让德军步兵们倍加小心起来,他们进行射击时大都采用蹲姿或者卧姿,以避免自己高大的身躯暴露在对方面前。尤其是英军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在800米之内的精准度非常高,很多英军狙击手就是在这种步枪上加装5倍瞄准境。
英国陆军的常备兵数量尽管不多,但近年来他们频繁参与殖民地战争,例如阿富汗战争、英布战争、马赫迪战争、缅甸战争、蒂拉赫之战,这些战争的规模虽然还不至于影响到世界格局变化,但为英国陆军培养出一大批富有战斗经验的职业军人,这些人在英国海军遭遇溃败、英国陆军大肆征兵备战时大都成为军队的中坚力量,在历次殖民地战争中他们和他们的对手都曾用过各种各样的战术,狙击、伏击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实际上在英德双方单纯的陆军对战中,德国陆军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巨大的优势。
“给我一发炮弹!”
当车长们需要利用坦克炮对目标进行射击时,他们就会声形并用的让自己的炮手往炮膛里添加炮弹,接着再通过炮手将停车的命令传达给驾驶员,在无线电通话技术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坦克内部也只有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进行联络。
炮手接到车长的命令之后便从坦克舱壁的炮弹舱里取出一枚普通炮弹“石头ii”一共能够携带200发37毫米口径坦克炮的炮弹,以及4500发7。92毫米马克沁机枪子弹。在完成装弹之后,炮手也是口手俱用的通知正在进行瞄准的车长。
在不到800米的距离上,坦克炮的准确度大大增加,靠近村口一栋房屋朝外的墙壁在吃了一枚37毫米炮弹之后随即坍塌大半,刚刚还在透过窗户进行射击的几名英军士兵瞬间在黑色天使的引领下前往天国报到。
随着由坦克开路的德军装甲突击小组步步逼近,双方的交火愈发激烈起来,仓促防御的英军士兵在德军枪炮之下伤亡迅速攀升,从村内赶来的其他士兵则不断填补死伤者留下的空缺。4辆坦克远不能遮蔽突击组中的所有步兵,不时有手持毛瑟步枪者中弹倒下,队列最后方的医护兵一下子成为最为忙碌的人。当距离足够近的时候,李。恩菲尔德的7。62毫米子弹甚至能够击穿德军步兵的m16头盔,幸好不少英军士兵都将那些身躯最为庞大的德国坦克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他们的子弹只是在“石头ii”粗糙的表面上徒增一些浅浅的小坑而已。
“枪射手榴弹准备!”
让其他士兵准备枪射黑尔手榴弹的军官此时正侧身倚靠在一堵断墙后面,他头上那平顶带沿的布质军帽根本无法有效保护他的头部,因此在德军猛烈的火力下他连头都不敢抬。在这个时候,英国陆军官兵尚未装备任何一种钢盔,那种著名的草帽式钢盔还没来到人间。不过黑尔手榴弹倒是一种结构、工艺都很简单的武器,它所对材料的要求也不高,回炉钢铁、民间铁质工具都能用来制造手榴弹的外壳,因而它也是除李。恩菲尔德步枪之外一线英军装备最多的制式武器,英**方希望它们能够在战斗中大量杀伤暴露在外的德军步兵,但是它们受到威力和投掷方式的限制,在堑壕战以及巷战中根本不是德军木柄手榴弹的对手,唯有在野战的时候能够利用独特的枪射方式占据一定的射程优势。
实际上枪射黑尔手榴弹算是最为原始的枪榴弹,英军士兵在将这些半个小臂粗的东西插到枪口之后,只要略微抬高枪口并像平时一样射出子弹,就能将它射到两百米开外的地方。第一波飞向德军坦克的黑尔手榴弹就有三、四十颗,它们大都在坦克前方数十米处爆炸。4辆“石头ii”先后停止前进,它们随即用连续而快速的炮击回敬村口的英国人,德军步兵们的步枪和机枪也加入到压制英军火力的行列中来,英国人则躲在障碍物后面将那些手榴弹以高抛物线射向德军。(黑尔手榴弹利用弹体着地时击针击发雷管引爆,并无在空中停留时间的问题,德国木柄手榴弹使用的则是拉发火延期药管。)
在对射了近3分钟之后,突击小组的指挥官、之前那个坦克兵中尉急了,英国人仍旧在一些坦克炮无法直射的地方进行还击,时间的拖延对于装甲突击小组快速突破对方防线并造成对方混乱的战术非常不利,借着村口阻击的机会,村子里的英军主力和重要军官很可能趁机后撤。
“前进,继续前进!”
中尉打开炮塔上部舱盖朝其他坦克和后面的步兵大喊着,士兵的生命固然值得珍惜,然而因此而停滞不前却与战斗的本意相反。德军一方的坦克对黑尔手榴弹并不感冒,这些只装着100余克炸药的东西根本威胁不到坦克的装甲或者履带,然而它们的破片对于步兵还是有一定的伤害。离开了步兵,孤军突入村子里的坦克则很容易被对方士兵靠近,成捆的手榴弹、炸药包还有燃烧瓶对于对于坦克来说就非常致命了。
领头的坦克最先重新开始推进,由于行进稳定射击技术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技术,它们行进途中的炮击无法做到精确射击,但车长们还是尽量用不断的炮击来加强进攻的气势。德军步兵们也从地上爬起来继续前进,在英国人的手榴弹面前,德国步兵们的鲜血逐渐染红了这片雪地。
装甲突击组终于逼近了村口,机枪持续发射时产生硝烟并不亚于坦克炮,狭小的坦克空间内始终弥漫着白色的硝烟,这使得坦克手们不得不戴上防毒面具,这种情况下他们沉重的呼吸自己都能清晰的听到。坦克上的马克沁重机枪疯狂的向正在战位上或者刚刚离开战位朝向村内撤退的英军士兵扫射,尽管这些坦克手只能透过观测孔了解前方的情况,他们的机枪更谈不上瞄准,但在如此近的距离上,他们还是能够用成串的子弹将附近的英国人一一扫倒。
在付出了三十多名士兵的代价之后,德军步兵也紧随坦克冲进村落。威力大、投掷距离远的木柄手榴弹成为他们泄愤的最佳工具,村子里的爆炸声此起彼伏。面对砖木结构的英国房屋“石头ii”也得以显示出它们的钢铁本色,它们大摇大摆的破门而入,接着给这些尚未炸塌的小房子开一个后门。当坦克炮塔和车上上满是灰尘和砖石的时候,它们的面目更显狰狞。
原本打算节节抵抗、有序撤退的英军官兵很快发现他们手里的武器根本无法阻止这些在道路和房屋之间推进的德国坦克,当它们炮塔上那黑洞洞的炮口瞄准自己时,躲在拐角和房子旁边进行抵抗的英国人顿时吓得魂不附体。
在抵抗无效并且发现自己的双腿跑不过对方坦克之后(石头ii道路行进速度20公里每小时,除非英军士兵都是跑一千米只要3分钟的长跑好手),村子里这些连续遭到德国空军和陆军打击的英国士兵大都选择了放下武器,企图骑马逃走的几个军官刚刚奔到村口,德军步兵就用毛瑟将他们一一射落马下。
在粗略的清点俘虏之后,连突击组的指挥官也吓了一跳,连同英军野战医院里的伤兵,他们短短半个小时内就俘虏了500多名英军。这是非突袭情况下(那座山丘在3英里之外,德军坦克下坡的时候英军就应该发现了他们,这种战斗算是奔袭,空降团对英守军预备队的进攻则是从百米甚至数十米的地方发起)德军一次性俘虏英军最多的战斗,而且俘虏的数量超过进攻方两倍,默默无闻的装甲突击组战术一时间吸引了众多德军将领的注意。
在27日中午之前,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组在整条战线的许多地段都发动了战术进攻,英国守军的反击计划因此而彻底流产。到了中午时分,登陆部队的装甲车、卡车和轻型火炮均已运抵前线,混合装甲师就此展开全面进攻,而计划中对博内茅斯海滩附近两个登陆场,即b区、c区的进攻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
第十八章 桥(1)
英国,伦敦,本土守备司令部。
此时正值腊月寒冬,黑格上将的脑袋上却沁出几颗豆大的汗珠,在博内茅斯空战中英国战斗机部队全军覆没,博内茅斯的5万多守军和700门大炮不仅没能挡住德军登陆海滩,还在一个上午损失了大半的兵力,黑格觉得自己实在无颜面对国王,再多的借口也不能掩盖德军顺利登陆的事实。
“将军,您也不必太过自责,毕竟德国人的海空优势巨大!等他们的士兵进入内陆地区,我们就能轻易将他们碾扁然后扔回海滩!”黑格的参谋长休伯特将军仍旧不改当初的论调,尽管司令部已经得知了福丁河大桥被德军空降部队占领、博内茅斯附近多段铁路线遭到破坏这一消息,但这位参加过巴基斯坦和南非战争的老将却依然乐观,因为这是英格兰,英国人自己的地盘。
“虽然德国人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不能上岸,但我仍旧很担心他们的飞机会对我们的进攻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更加可怕的是,他们竟然可以将7000多人空投到我们海滩防线后方。两军对垒的时候,一旦有如此数量的军队突然出现在我军身后,破坏我军炮兵阵地、后勤线甚至是指挥部,或者装扮成我们的士兵扰乱我军的军心,我们就算有再多军队也没有用!”
虽然在之前12个小时内多次作出错误的判断,黑格并不真的一无是处,只不过他并不是那种能够洞悉一切的军神级将领,对于将齐柏林飞艇和木架蒙皮飞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德国空军,他实在是无能为力。当伍德镇那些可怜的巡逻队士兵数完附近降落伞数量并回报指挥部之后,黑格和他的参谋们着实吓了一大跳,但他们很快便意识到德军这种新战术的威力。
像休伯特一样持乐观态度的参谋则认为德国人黎明前的那次空降完全是出奇制胜,今后只要密切关注德军大规模飞艇和机群的动向、空中是否有伞兵和降落伞就能够判断德军的空降地点,只要在德国伞兵空降时就发现并在地面包围他们,德国人空投几千空降兵不过是羊入虎口的行为。
不过持谨慎态度的参谋也不少,其中一个年纪在50岁左右的上校参谋就道出了自己的忧虑:
“空降对于我们来是一种闻所未闻的战术!当我们将主力集结到前线的时候,德国人空投一个团就可以让我们后方的几个郡陷入恐慌之中。要知道,德国飞艇的航程可以达到数百甚至上千公里!”
“很重要的一点,就算我们根据德国飞艇和飞机的动向判断出他们要空降在某个地方,例如北安普敦(位于英格兰中部)或者曼彻斯特(英格兰西北部),而我们在那附近只有少量部队,我们根本来不及从前线调集部队,就算是火车也无法和德国人的飞艇飞机比速度!”另一个同样资深的参谋也显得有些悲观,仿佛自己的后方注定要被德国伞兵搅得一塌糊涂似的。
“大家不要再争论了,将主力分兵驻守各处是不可能的!我的意见就是将所有的骑兵部队部署到各重要城市和那些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另外在司令部里成立一个反空降小组,专门负责关注德军大规模飞艇和飞机编队的动向,同时命令各地驻军和民兵密切关注德军可能进行的空投,一旦有情况立即向指挥部报告。我还会与海军部进行沟通,要求他们的情报人员密切监视法国海岸的德军,尽可能在德国空降部队起飞的时候就将情报传回给我们!”面临背水一战的境地时,有人会心乱如麻,也有人变得出奇的冷静,显然黑格就属于后者。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拿下福丁河大桥并修复通往博内茅斯的铁路,我们的主力必须在天黑之前抵达多切斯特(博内茅斯西面)到南安普敦(博内茅斯东北)一线的预定位置,并连夜发动进攻。晚上海军会配合我们的作战行动,我用性命向国王陛下保证过,明天日出以前要将德国人赶回海滩区域!”
黑格的命令也意味着占领福丁河大桥的德军空降部队很快就要面对数倍乃至数十倍于自己的英军部队,包括英军为数不多的重炮和不久之前研制出来的秘密武器。
福丁河大桥自从建成以来还从未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早晨那场战斗是它的第一次,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大桥两端和桥面上的尸体已经被伞兵们清理干净,那些沉重的马匹则被直接推下河,英国守军的厨房和仓库里有的是美味的食物,德军至少不用为自己的肚子而担心。
上午9点刚过,从汤顿(博内茅斯西北100多公里处)来的第一批援军从西面抵达了福丁镇外围,由于铁路遭到破坏,乘坐火车而来的英军只好在镇西好几英里的地方下车,这两个步兵师的人员和装备卸车完毕并开始向福丁镇推进则是一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
上午10点15分,德国空军庞大的机群抵达福丁河大桥上空,这时英军先头部队刚刚开始向桥西的福丁镇发动试探性进攻。他们还在镇子西面还升起了两个校射用的大气球,由32门速射炮和4门大口径榴弹炮组成的炮兵阵地已经将炮口对准了福丁镇,不过鉴于镇里还有不少英国居民,英军暂时还没有进行炮击。如果试探性进攻不利,英军指挥官才会考虑动用火炮。
看到这种情况,德军机群中剩余的1个攻击机中队和3个轰炸机编队很快便脱离大机群向地面的英军扑去。航程较远的攻击机原本是为轰炸机护航,但在英国战斗机部队在博内茅斯上空损失殆尽之后,这些攻击机现在只需要一心一意的进行地面支援作战。
未等德国战机靠近,两个校射气球上的士兵非常敏捷的顺着缆绳滑到地面,其他人来不及收起气球便仓惶后退,谁都知道这两个充满氢气而且非常显眼的大东西很快就会成为两团火球。
“快将大炮转移!”英国炮兵军官大声指挥着自己的炮手将火炮分散开,英军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火炮和机枪了。
“步兵散开卧倒!”骑在马上的步兵军官则叱喝着士兵们散开先前列成的整齐队形,然而一些步兵在散开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进入撤退状态。部分机枪兵就地准备对空射击,还有部分则令人苦笑不得的扛起机枪就跑。在英国陆军中机枪要比火炮更为金贵,这与战前各国的军事准备有很大的关系,陆军靠法俄、海军靠英国在协约国已经成为一种惯性的思维定势。俄军最穷装备的机枪也最少,以海军为主的英军次之,接着是法军,装备机枪最多的则是德军(历史上也大致如此)。
数百名英国炮兵只能呆在阵地上拼命的推动大炮,速射炮比较轻,三、五个士兵就能推走,而英军中最为稀有的大口径火炮则沉重到需要十几个人或者一群骡马拉动的地步,因而拥有更多重型火炮的德国陆军总是需要非常多的骡马来运送大炮。
面对这些待宰的羔羊,德国飞行员们丝毫没有手软,他们并不急着蹂躏毫无抵抗能力的校射气球,而是将机腹下的炸弹朝英军炮兵阵地和步兵最密集的地方投掷。“天空x”一架一枚100kg炸弹、“鸵鸟i”一架6枚50kg炸弹顿时让地面上的英军人仰马翻,炮兵阵地上不断有弹药被引爆,一时间人们耳边尽是连串的爆炸声。
大部分英军步兵都捂着脑袋趴上地上,另外一些失去指挥的家伙则一面后退一面用步枪向天上的德国飞机射击。过了好一会儿,由于上下射角而有限需要借助其他物体垫高角度的维克斯机枪也开火了,一串串从地面升起的子弹与空中呼啸而过的飞机形成一副非常华丽的战争画卷。然而描绘这种画卷有时需要付出血的代价,英军的机枪火力点很快成为德国战机的重点打击目标,德国飞行员也面临着随时被击落的危险。在投掷完炸弹之后“天空x”机首的两挺机枪、“鸵鸟i”副驾驶位置上的一挺并列机枪陆续开始发威。
战况最为惨烈的要数英军的炮兵阵地,至少有五十颗航空炸弹将那里当作自己的最终归宿,一些满脸是血的炮兵刚刚爬起来就被从天而降的子弹击倒,不少火炮则被德军的炸弹和殉爆的炮弹炸翻在地,大炮的炮架、轮子等部件随处可见。
当密集的枪声渐入**时,两个校射气球终于被子弹击中并发生爆燃,两团巨大的火球仅在空中存留了短短几秒,然后便化为一片黑烟在风中飘散,地上只留下系气球的绳索和一些破片。
直到英军组织起较为有效的对空射击,德军的战机才放弃了对这些英国步兵的追逐和扫射,不过它们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在英军射程(机枪对空射程约500米)之外的空中盘旋,那种发动机轰鸣的声音至少能在精神上给予英国人不小的压力。
(ps:有人说本书中德国空军对地攻击一点损失都没有实在太假,劳驾翻翻以前的章节,英军战俘营里不是已经有好几十位德国飞行员了吗?难道每一次对地攻击之后,都要描绘一些德国飞机被击落的场景?天空可没有本事换着花样写飞机被击落的场面。战斗中完全没有损伤本来就非常少见,至于伦敦空战那是由几乎没有装备像样武器的英国飞机对装备精良的德国攻击机,英国人不被打几十比零才怪!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再问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本书至少不会像某些电视剧那样出现打不死的无敌铁金刚,就算坦克和装甲部队同样会有损失,例如雷丁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塞纳河战役。至于说石头型坦克重量的设定,石头i是9吨,石头ii是11吨,以前的章节就有说过。它们装甲、体积和行进速度的确比7吨的雷诺ft-17强,像我们这种普通的军迷很难准确的算出自己设计的坦克有多重,增加2-4吨用来装备马力大一些的发动机、在一些部位增加3-10的装甲就一定不够吗?再说履带、弹药量、火炮类型和材料技术都是影响坦克重量的因素,光看体积、装甲和速度实在有些偏颇。)
轰炸过程中仅有两架德国攻击机被英军的地面火力击落,还有不少攻击机和轰炸机吃了一些英国人的子弹,不过只要不伤到要害部位,它们的机翼或者机身上多几排弹孔几乎不会影响到正常飞行。由于是低空水平轰炸和扫射,被击落飞机上的德国飞行员由于来不及跳伞而直接阵亡,他们也是大战中牺牲的第132和133位德国飞行员。
在整个空袭过程中,许多雷丁镇的居民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根据加里斯中校先前的命令,第1空降团的伞兵们占据了一些民居,并将里面的居民锁进地下室或者其他房间里。许多居民还天真的以为自己的军队正在驱赶这里的德军,而自己很快就会获救,可惜事实是英军步兵惨遭德国空军蹂躏。
鉴于这时的局面,德军将第二波空降部队的降落地点从福丁河大桥西侧的平地改为东侧的丘陵地带,第1空降团的加里斯中校命令自己的士兵在那里点燃了彩色的指引焰火,空中的运输机群在盘旋了几圈之后将第4空降团的2500名伞兵陆续空投在了那些有指引信号的区域。场面壮观而宏大的大规模伞降第一次在光天化日下展现在世人面前。
“妈妈,快看!”
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说着还用力拽他妈妈的裙角,就在他们右手边的窗外,不远处那些纷纷扬扬的白色降落伞像是一朵朵巨大的蒲公英正在缓缓飘落。
“好了,吉森,那些德国飞机上的德国人和你一样,长着一个脑袋两个眼睛,他们有鼻子有嘴巴,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乖乖呆在这里不要吵好吗?不然外面那些德国人会冲进来把你抓走的!”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盘子,她对于自己儿子发现天外来客般的喊叫已经习以为常了。上午的时候德军伞兵占据了这栋房子,不过对于这里的母子二人来说,幸运的是一个排的德国士兵将他们家当作自己的食堂,他们两个也因此得到比其他居民多一些的自由。由于英军的逼近,伞兵们提前享用了自己的午餐,自然也留下一大堆盘子,此时这栋房子的阁楼和大厅都被布置成射击据点,唯有这个小小的厨房属于小男孩和他的母亲。
小男孩有些不满的嘟其嘴巴,他从旁边搬来一个小凳子并爬上去,然后将自己的下巴搁在窗台上眼巴巴的看着远处,这个梦幻般的场面或许会永远留在他童年的记忆里。
“吉森?”发现自己的儿子一下子安静下来,年轻的妇女扭头看了一眼,她正想夸奖小男孩很乖,却正好瞥见了窗外那些正在降落的德国伞兵。她手里的盘子不知不觉滑落接着哐啷一声在地板上摔得粉碎。
“噢!上帝啊!”妇女用右手捂住自己的嘴巴,生怕自己失声尖叫起来。由于风的缘故,一些准备降落在镇外的伞兵却在下降过程中向桥东的镇区飘来。其中一个伞兵就在距离这对母子十几米处降下并着陆。
“妈妈,他们是天使吗?”天真的小男孩将自己的额头紧紧贴在窗子的玻璃上,那些白色的降落伞看起来的确很美。
“我不知道我想,他们或许是化身成天使的魔鬼吧!”年轻的妇女说着紧紧将自己的孩子揽在怀里,生怕那些德国伞兵真的冲进来抢走这个可爱的小男孩。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够像他们一样在天上飞!”小男孩美好的梦想恐怕很难实现了,不久之后,作为战败国,英国人被永久禁止制造和使用飞机,未来航空公司的飞机也由德国空军提供和管制。
对于河那边刚刚经历一场浩劫的英军官兵来说,镇子东面仿佛正在下一场大雪,雪下得不大,却足以给这个地方带来一场大雪灾。
“太可怕了!”
一个举着望远镜、头发胡子花白的英国将军看了好几分钟之后才说出这么一句感触,不管是在欧洲、非洲或是亚洲,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令人震惊的场面。在英国陆军中,参加过上个世纪(19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那些殖民地战争的中老年将领占据着军队的中高层,这与德**队中的情况也较为相似,就算是以年轻化著称的东普鲁士军团中也不乏佛朗索瓦和马肯森这种年过半百的老将。
出师不利对于一支部队士气的影响非常大,这2万多名从汤顿赶来的英军士兵半夜就被叫醒,人员和装备登车就花了他们好几个小时的时间,从汤顿到这里没有直达的铁路线,他们的火车在路上有辗转了几个小时,官兵们脸上都写着困倦。在遭到德军空袭之后,他们虽然不至于怯战,但心里难免忐忑不安。在他们与福丁镇之间的平地上躺着上千具尸体,雪地上那一个个焦黑的弹坑还在滋滋的冒着热气,被炸断的肢体、血肉模糊的面孔、雪地上那东一块西一块暗红色的东西无一不让人大倒胃口。
“将军,科尔上校请示是继续后撤还是就地等待援军?”
参谋所说的科尔上校是第3加拿大步兵师的师长,连夜前来增援博内茅斯的部队除了这个加拿大师之外,还有一个英国第17步兵师,也称为里瑟步兵师,师长就是这位白胡子老将,两个师由里瑟将军统一指挥。(在历史上的一战中,加拿大和澳新部队很多时候都会充当英军主力的先头部队,投入法国战场的印度殖民军实际上并不多)
“这些加拿大人难道就被几颗炸弹吓怕了吗?”里瑟将军对于科尔的选项里居然没有进攻这一项感到非常不满,不过在对方兵力和武器不明、大批飞机还在附近空域的情况下,里瑟也没有再度进攻的打算,他准备将进攻与否的决定权交给守备司令部。
“部队就地休整,但不得放松对空警戒!通讯兵,替我发报给司令部”
27日上午10点41分,德国空军的机群完成空投第二波伞兵以及弹药物资的任务并开始返航,雷丁河大桥附近重新归于平静,然而这片平静下酝酿的是更加猛烈的风暴。
第十九章 桥(2)
在统一规格的降落伞拖曳下,一个大块头伞兵的下降速度似乎要比其他人稍微快一点,他落地时屁股结结实实的礅在雪地上,还好冬日的阳光并没有迅速融化地上的积雪,十几厘米厚的雪多少提供了一点缓冲,使得他可怜的屁股不至于一下子摔成几瓣。
大块头的嗓门似乎和他的体积成正比,还没来得及脱下降落伞包,他便用那近似咆哮的声音喊道:
“每个人拿好自己的装备,降落伞留在原地!各连连长负责收拢自己的士兵和附近的空投物资,并尽快向镇里运动!”
“少校,您还好吧!”之前落地的一个伞兵走到大块头旁边并伸出自己的右手准备扶他起来。
“没事!”
大块头这一拉不要紧,那个身材普通的伞兵差点一个踉跄摔倒在地。这个大块头就是第4空降团的希尔兹少校,身高1米89、体重96公斤的肉搏高手,毕业于柏林陆军学院,现年31岁,是一个比较讲究单兵作能能力和小组配合的青年军官。
希尔兹拍拍自己身上的雪,他和士兵们一样戴着m16钢盔,加上方形背囊,从背后看很难看出他是一个少校军官,这也是他比较有个性的一面。
“大家动作迅速一点!”
在将自己从降落伞里解脱出来之后,希尔兹再次大喊起来,周围的士兵听到这种声音并不发怵,不过每个人都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行动速度。不多时,一个个整齐的伞兵连队便集结完毕,散落在各处的弹药物资也很快集中起来。
“噢,可怜的孩子!”
看着眼前几辆平时用来装运粮食的马车以及拉车的瘦弱马匹,希尔兹自言自语起来,这种自言自语也随着他的大嗓门传到附近每个人耳朵里,还好伞兵们大都已经习惯了这位毫不拘束的少校。
“少校,很抱歉,这是我们在镇里所能找到的全部运输工具!”加里斯派来接应的伞兵略带歉意的解释道,福丁镇并不是什么富人居住的地方,四个轮子的东西全都要靠马来拉动。
希尔兹大大方方的摆了摆手“上士,不用紧张!我并没有责怪你们的意思!我的士兵在法国的海岸上已经安逸了几十个小时,现在该让他们动动了!”
以福丁河大桥为中心来看的话,通往这座大桥的铁路有三条,一条通往西面的多切斯特,一条通往东北方的南安普敦,还有一条则是向西直达博内茅斯,在和平年代,博内茅斯海滩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因此英国人在这里修建了一条单行轨的铁路。加里斯中校的第1空降团占领这里之后,将这三条铁路靠近福丁河大桥的地段全部破坏,在铁轨被修复之前,无论从那个方向来的火车都只能前进到距离大桥5英里左右的地方。
此时英军计划从南安普敦调来的部队还未全部完成登车,因此大桥东面暂时还不会遭到英军的进攻,在第1空降团部分士兵的帮助下,希尔兹的第4空降团也有充足的时间将这里所有的弹药物资运回福丁镇。
最终,这些牛车只装了很少一部分弹药以及在空降中不幸受伤的几个伞兵,其他弹药物资就只能靠这两千多名伞兵人抬肩扛回去,希尔兹一人就扛了一大箱子弹。在德**队中,这样真正与士兵们同甘共苦的军官并不多见。
士兵们为了接应第4空降团而进行的焰火表演结束之后,那片丘陵地带只剩下一些空的信号焰火壳,被遗弃的降落伞一个个像是半枯萎的白色花朵,一阵寒风吹过,便又会有几个被吹到远处。
加里斯中校的指挥部设在大桥东侧的铁路小站里,从南安普敦而来的铁路就是从那里分出一支南下前往博内茅斯海滩。从外观上看,这个小站只是伟大的大工业时代一个非常普通的建筑物,站台短小但很干净,候车室是单层的尖顶砖石房,房子不大上面却有座大笨钟样式的钟塔,机械的大钟仍在敬业的运转着。站台上几乎空无一人,冬天和战争都是人们出行的巨大障碍,在站台旁边有几个用沙包垒成的哨位,五、六个德国伞兵正在聊着什么。
从站台向河流上游看去,河畔对面的山坡上有一座非常古典的城堡式别墅,由于覆盖着白皑皑的积雪,那里很容易令人联想起某个童话故事里王子的城堡。不过那里距离大桥太远,战略意义不大,因此加里斯中校并没有派士兵前去占领它。
站在希尔兹面前,加里斯中校要矮上一个头,卡伦的身高则介于两人之间。
“中校,第4空降团2500名士兵现在全部到达,在降落到镇区的部队中有4人腿部受伤、1人手臂骨折,降落在镇外的部队仅有2人扭伤,其余2493人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另外我们还带来步枪子弹20万发、机枪子弹15万发、手榴弹8000枚、迫击炮弹800发!”希尔慈的声音在房间里像是惊雷一般,与俄军进行肉搏战的时候,这种声音甚至能够压过以野蛮和粗暴著称的俄国人。在这次空降过程中,大约有一个连的伞兵降落到桥东的镇区,一些人甚至直接砸进居民的房子,降落伞挂在屋顶上的人也不在少数,现在镇里还到处飘扬着白色的降落伞。
“你们来的太及时了!我们真要好好感谢一些空军的兄弟,他们好好替我们教训了一下西面2个英国师,现在英国人还老老实实的呆在那里!”正是由于空军机群适时出现,加里斯预计的第一场战斗被大大推迟了,加上第4空降团和他们带来的弹药物资,福丁河大桥的防御得到很好的加强,加里斯他们在这里多拖延一分钟,登陆部队便能够多运送一批物资上岸。不攻下福丁河大桥,英国人计划中多切斯特到南安普敦的战线就无法形成。
“是啊,我在飞机上也看到了,空军兄弟真是好样的!中校,我们空降团该如何部署?”感谢过德国空军之后,希尔兹便将谈话引入正题,西面的2个英国师虽然伤了点元气,可是数量惊人的英军部队正在陆续赶来,德军空降部队对大桥的防守丝毫不敢怠慢。希尔兹这次带来的弹药单纯的从数量上看非常多,但真正分到每一个士兵手里并没有多少,补给始终是空降作战的一大难题。
“现在我们空降团三个营分别部署在桥西镇区、大桥两侧、桥东镇区,你们团暂时先派一个营到桥西的镇区去,剩下两个营作为预备队留在桥东,你看如何?”由于指挥不统一而失败的战例在世界各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因此在登陆作战开始之前,加里斯中校就被任命为这次行动的总指挥官,出于客套他还是以征询的语气向希尔兹布置任务。
“遵命!”希尔兹毫不含糊的回答道。
上午11点20分,悠扬的风笛声再度从西面传来,捏着总司令部发来的电报,里瑟将军不得不下令他的英国第17步兵师和加拿大科尔步兵师再次整队向福丁镇前进。那张电报上措辞严厉,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大桥的语气充斥在字里行间,至于这里的德军人数,总司令部认为博内茅斯守军预备队遭到大股德国伞兵袭击,占据大桥的伞兵应该不会太多。
当英军阵地上剩余的大炮开火时,心情最为紧张的既不是英军官兵,也不是德军伞兵,而是那些无辜的居民。现年63岁、居住在大桥西侧的布朗夫人这样描绘她的经历:
“我清楚的记得,26日的晚餐我没有忘记向上帝祈求战争早日结束,并祈祷我那两个应召加入陆军部队的儿子平安归来!然而平静在凌晨5、6点的时候就被打破了,从大桥那边传来一阵枪炮声,我从邻居那里得知德国人已经占领了大桥,当时我真的不敢相信。可是就在我吃早餐的时候,几个凶神恶刹的德国兵冲击我家里,还对我说了一大堆我根本听不懂的话。他们的行为实在太粗暴了,也不经过我的同意就将窗户上的玻璃打得粉碎,私自搬动我的家具搭在窗口,还将一挺机枪架在那里。上帝啊!我家居然成为他们的战场!我想阻止他们,结果被他们关进一楼的客房里。上午的时候我一共听到两次激烈的枪炮声,第一次是上午十点多,先是头顶传来令人厌恶的嗡嗡声,然后西面发生成片的爆炸和非常密集的枪声;第二次则是一个小时之后,这次爆炸的声音距离我很近,似乎就发生在镇子里,我当时害怕极了,接着我钻到床铺底下,因为我害怕我的房子会被炸塌。”
在排成10个横队大约5000名步兵向福丁镇推进的过程中,英军用残存的10余门速射炮对镇内进行了持续近20分钟的炮击,大桥西面的镇区大约有1/3的房屋在炮击中倒塌、近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来吧,混蛋们,好好尝尝我们的厉害!”
在一栋英国民居的底层,两个德国机枪手紧紧注视着前方那些晃动的人影,沙发、桌子等家具都被他们推到窗前用来抵御子弹,他们身旁的地上放着整整两箱机枪子弹和好几枚手榴弹,其他机枪火力点也大致是这样的布置。
某栋民居的阁楼上,一个有些孤独的德国伞兵左眼微闭、右眼贴近他步枪上那根5倍瞄准镜,透过这个简单而有效的工具,他能够看清那些斜端着步枪向前小跑的英国步兵面无表情的脸孔。此时英军的队形已经散开,但是10个横队的大致轮廓仍在,在军服的颜色和样式上,加拿大陆军和英格兰步兵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对于这个经过专业训练的狙击手来说,击毙的是加拿大人还是英国人并不重要,军官是他的第一目标,然后是手持机枪和其他大威力武器的家伙,实在没有其他目标的时候,他才会射杀那些普通的英军士兵。
(关于步枪和狙击步枪的有效射程,看到的说法多种多样,据说对有经验的狙击手来说,使用配有4倍瞄准镜的毛瑟kar98k狙击枪可射杀400处的目标,若选择6倍瞄准镜则可射杀1000米处的目标,而枪管更长、子弹初速更快的毛瑟1898步枪理应有更远的有效射程,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毛瑟1898的最大有效射程在600-800米之间应该实际一些)
“目标距离,1500米!”一个趴在房顶上的士兵用简易测距仪计算着英军步兵的距离,在这栋房子后面,3门迫击炮和10来个炮手已经做好了准备。
“将炮弹落点定在1200米!”
负责指挥这几门迫击炮的军官命令下达之后,炮手们又对迫击炮进行微调,此时英军炮火仍在射击,不过在炸塌他们面前这栋砖石结构的房子之前,这里的迫击炮和炮手还是安全的,在大桥西侧的镇区,一共还有另外7个这样的迫击炮阵地。
在英军第一波10个横队中,大约有一半是加拿大士兵,这些年轻人远涉重洋来到这里为的就是参加一场对他们来说有些莫明其妙的战争,不过以敬业和顽强著称的加拿大军人大都毫无怨言(据说历史上一战最强的5个王牌狙击手有3个是加拿大人,极其意外!),帽沿下面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全都冷漠的看着前方那座在炮击下毫无动静的小镇,视线中那座显眼的钢铁大桥就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大家跟上!很快就要进入对方射程了!”
在第一条横队最右侧,加拿大少尉乔尼大声叮嘱着自己的士兵,大冬天跑上几千米并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每个人都在大口大口呼着热气。这些加拿大人将步枪斜端在胸前,步枪前端的刺刀在阳光下明晃晃一片。
忽然间,乔尼发现从镇子里悄无声息的升起几个黑乎乎的东西,这些东西越升越高,它们的轨迹与普通的炮弹和子弹大不相同,乔尼只见过一种东西有类似的运行轨迹,那就是要塞炮兵以前常用的臼炮,可是那种东西发射的时候会发出非常沉闷的响声,然而这里除了英军火炮射击和炮弹爆炸的声音外什么也没有。
迫击炮算不上新式武器,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是在1904年9─10月由俄国炮兵大尉戈比亚托。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发明的。当时时值日俄战争,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而展开激战。俄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日本挖筑堑壕逼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将一种老式的47毫米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有效地杀伤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这种战场上应急诞生的火炮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迫击炮,然而直到1914年大战爆发时,各国对迫击炮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并不高,目前除了俄、德、法之外,其他国家的步兵大多没有见过迫击炮。
当那些黑乎乎的东西一头扎进人群并发生爆炸时,乔尼终于明白这是一种不可小视的武器,这种炸弹威力不大,但却能够让人挨了炸还看不到对方踪影。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未让这些加拿大人和英国人陷入大面积的慌乱,看着自己的同伴一个个倒下,他们反而不由的加快前进的步伐。
那些黑色的东西升起的频率要比普通火炮射击快得多,它们一次次在雪地上扬起积雪和泥土,英军前进的步兵队列逐渐出现一个个缺口。英军的火炮仍在嘶吼,但根本无法压制德军的迫击炮。
当乔尼和他的士兵踏进德军机枪和步枪的射程之后,迎面而来的密集子弹让所有人都感到无助,胸口或者头部中弹的士兵由于惯性呈现出非常典型的姿势:上身后仰的跪倒在地,双手张开有时还会甩出手里的武器,最后整个人正面向下趴倒。腿部以下中弹者的姿势则要简单得多,一个标准的向前鱼跃然后就只要等着医护兵到来了。
“继续前进!”乔尼刚刚迈出下一步,迎面而来的一颗子弹却悄无声息的钻进他的身体,在身体后仰的那一刹那,他的帽子飞了出去,一头柔软的金发由于沾满汗水而紧紧贴着头皮,眼睛失神的望了最后一眼蓝天。双膝跪在雪地上的时候,他感觉地面好柔软,就像是一张舒适的大床,而他就要在这张大床上永远的睡去。
乔尼看到不向自己射击的人,希尔德兰少尉却能看清被自己击中者的每一个动作,他唰啦一声拉动枪栓之后,一颗还残留着几缕硝烟的弹壳从枪里蹦了出来,接着在木质的地板上当当的弹了几下。在重新将下一发子弹送进枪膛之后,希尔德兰开始寻找自己的第417个目标,这位参加过土耳其内战并成功射杀一名土耳其元帅的王牌狙击手,现在是德国乃至全世界的头号杀人机器。
第二十章 桥(3)
1914年德军步兵手里使用的“火鸟”轻机枪,射速和威力远比不上传说中的g-42,但对平地上冲锋的敌军仍然具有可怕的杀伤力。当这种机枪的嘎嘎声响起的时候,总会有几名甚至十几名英军士兵暂时或彻底告别这场战争。
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遮蔽物进行防御,手里只有轻武器的德国伞兵们在尽可能的发挥出巷战的威力。桥西镇区许多房屋靠西一面的厨房、客厅还有卧房里,基本上都有伞兵在向外射击。
在一个由柜子和沙发堆积的窗户前,一挺7。92毫米口径的“火鸟”每隔一两秒就进行一次短射,地板上一片狼藉,有英军炮火震落的灰尘和小沙粒,有士兵们的脚印,还有被砸碎的玻璃,被机枪抛出的子弹壳不断与地板和地板上的子弹壳接触发出清脆的叮当声,不一会儿地上就有上百颗黄澄澄的东西,有些还在缓缓滚动,整个房间里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英军从外面看这些窗户,就只能看到不时喷出火焰的机枪口,以及德国伞兵们那圆圆的钢盔。
这挺机枪旁边一个窗户则是由两个步枪兵把守,他们将肩膀以上或者小半个身体闪到窗前进行瞄准和射击,接着迅速闪到窗户下或者旁边,在拉动枪栓或装子弹之后,他们又会进行下一次瞄准和射击。这种步枪的射击速度虽然不及机枪,但在具有优秀性能的毛瑟1898步枪和训练有素士兵的共同作用下,准确度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
巷战往往是狙击手们的天堂,精锐的德国伞兵部队中拥有不少职业狙击手和准狙击手,像希尔德兰少尉这种参加过土耳其内战非常稀少,大部分狙击手都是在波兰和法国战场锻炼出来的,野战中他们同样能够威胁到敌方的军官、通讯官和士兵。
英军部队的进攻由于中低级军官频频被射杀而变得散乱起来,最先冲入福丁镇的加拿大步兵连中军衔最高的居然只是一个中士副排长,而且这个倒霉的家伙刚刚接过连队指挥权便追随他的长官们而去,结果剩下的数十名步兵在两个下士的带领下在街道上与德军对射起来。这个年代柏油马路要在一些中大城市才有,这个小镇里面基本还是石子路,道路不宽,两边木石结构的房屋大都只有一两层高,最上面大都是带有阁楼的尖屋顶。
随后冲进镇子的一个英军步兵连队由于路上吃了好些迫击炮弹,接着又遭到德军机枪的扫射,进入镇区时只剩下可怜的十几号人和一个排长,倚靠在一栋房子的墙壁上回头看着自己刚刚经过的地方,士兵们眼中都充满了深深的恐惧。靠近镇子的地面上躺着许多尸体,每一秒都有新的阵亡者,一些受伤的士兵则在痛苦的挣扎着,少量医护兵根本来不及对这些伤者进行急救。
“跟德国鬼子拼了!”
一个愤怒的英格兰士兵冲到街道上,他刚刚朝前面一栋房子的窗户开了一枪,甚至还来不及拉动枪栓,从另一个窗户射来的子弹便正中他的头部(合格的狙击手200米爆头、400米确保击中目标)。
“上帝啊!”旁边那些倚着墙壁的英国士兵只能在胸前一遍遍划着十字,镇子里德军的枪口几乎无处不在,或许只有这几栋最靠外的房子外墙边才是暂避的好地方。
躺倒在镇子边缘的英军尸体越来越多,靠外一些的街道上也到处是死伤者,后续英军不得不先跨过死去的同伴才能进入镇区,然而大桥西面这片由200余栋民居组成、部署了2个营1000多名德国伞兵的镇区却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不断吞噬着英国人和加拿大人的生命。
第一波进攻的20多个连队陆续进入镇区,随着躲在镇西一些房子后面的英军士兵越来越多,军官们不得不拿出有效的办法继续向镇内推进。一个上士稍稍探出脑袋,街面上基本上没有人活动了,他们旁边这条宽不到3米、长约50米的街道上躺着至少40具尸体,他才观察了两、三秒钟,一颗子弹啪的打在他旁边的墙壁上,吓得他用最快的速度将脑袋缩回去。
“我们必须逐栋清除这些房子里的德国人,一排跟我上,冲进左边那栋房子,其他人开火掩护,手榴弹也用上!”
上士说着看了看隐蔽在这里的二十多个士兵,这些人来自各个连队,有加拿大人也有英格兰人,甚至还有一个拿着风笛的苏格兰人,所有人都用茫然而惊恐的眼神望着他。
“前面10个人,到你为止,听我发令然后冲出去向前面开火,其他人跟在我后面冲锋,明白了吗?”
在仔细分配任务之后,这些士兵终于点了点头。最前面几个士兵掏出黑尔手榴弹装到步枪顶部,这种武器虽然看起来好用,但如果只是在墙外爆炸,对于墙壁和房子里面的人都不能构成任何伤害,但枪射手榴弹的精准度并不足以在30米外将它们射进一个不大的窗户,它们爆炸产生的声响和硝烟倒是可以起到一些掩护作用。
“准备”上士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旁边的士兵也同样一脸紧张。外面的机枪声断断续续,双方的步枪仍在活跃的进行对射,英军第一波进攻剩下的人数不足一千,其中大部分士兵都选择在镇子边缘地带就地防御等待后续部队。
“冲!”
10个负责掩护的士兵鱼贯而出,稍显沉寂的街道一些子喧闹起来,德军的机枪、步枪和狙击手几乎同时发威,那10个士兵才勉强射出两颗手榴弹就全部阵亡。与此同时,上士带着其他的士兵也冲出来准备越过这个拐角冲到左面房子里,上士一边跑一边用自己的左轮手枪连连向前面一个窗户开枪。
啪
希尔德兰少尉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目标、那个手持威伯利左轮的英军上士脑袋上爆出一团血,那个家伙脸上甚至没有一点表情的变化的倒在地上,他抽搐几下之后便彻底安静下来。各个窗户后面的德军士兵就像是猎火鸡一样射杀这些冲出来的英军士兵,两挺“火鸟”更是用持续好几秒的长射迎接他们,最后一个英军士兵吃了好几发子弹之后倒在那栋房子一楼的房门前,连摸门把的机会都没有得到。
这条由两挺轻机枪、19支步枪和1个超级王牌狙击手把守的街道暂时恢复了平静。在退出这次战斗的第12个弹壳之后,希尔德兰少尉收起步枪躲到窗户窗户旁边。这场战斗刚刚开始,他在狙击手排行榜上的优势又扩大了一些,参加伞兵部队固然危险,但这种危险换一个角度便是刺激了,巷战中猎杀一个敌人要比野战中容易得多,野战中往往需要伪装自己(历史上一战中有些狙击手的伪装很搞笑,像是马戏团表演杂技似的,居然还有人伪装成树木),有时候爬行和潜伏一天只能收获一两个目标,而且被发现和追杀的可能性要比巷战大得多。
由于镇区西侧那些残余英军的存在,加上许多弹药在轰炸中被毁,英军的第二波进攻部队出发之前并没有进行炮击。这次英军部队远远看去仍旧是一个个整齐的横队,不过人数要比之前那次多了许多。一刻钟内两封催促电报,英军指挥官不得不派上了手里大半的士兵,时间对于双方来说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宝贵。
“将军,我们的伤亡实在太大了!”
加拿大第3师的师长科尔上校亲自来到里瑟将军面前,加上前次进攻,他的1万2千名加拿大步兵几乎全部投入战斗,而留作的预备队是由纯英国士兵组成的4个步兵团。
里瑟不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上校,你经历过战争吗?”
“没有,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战斗,我的士兵绝大多数之前也没有打过仗!”科尔摇摇头,加拿大军队在1899年-1902年的布尔战争中曾经派兵支援英军,不过投入的兵力并不多,包括后勤医务人员一共才去了7000多人,到战争结束时加拿大军队总计伤亡700多人,而这次大战来到英国作战的加拿大军队现在已经有10余万人,若不是德国海军对英伦三岛的封锁,这一数字还会更多(历史上参加一战的加拿大人有62万,参加二战人超过百万)。
“第二次布尔战争的时候,我还是个中尉连长,布尔人的游击战术让我们吃尽了苦头!那场战争中我失去了两个好友,还有一个因为受伤致残而永远退出军界!我当时很伤心,但这就是战争!”里瑟一脸严峻的看着那些正在前进的步兵队列“这是一场可怕的战争!在刚刚过去的5个月里,至少有100万士兵和军官在战场上阵亡,有英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塞尔维亚人、意大利人,甚至还有日本人。死亡没有什么好怕的,阵亡者都是英雄,活着的人只有用胜利才能告慰这些亡魂!”
科尔上校沉默了,目送士兵们远去,他心里百感交集。
站在大桥上眺望战场的加里斯中校心里默默盘算着,英军第二波进攻的人数超过一万,看样子他们打算一战解决问题。第一波进攻残余的英军人数不多,却牢牢占据着镇子最西面的一小片区域。
“中校,让我带两个营过去增援吧!挫败英军的这次进攻之后,我们可以伺机发动反击,将英国人全部赶出镇区!”大块头的希尔兹少校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如果成功击退英军这次进攻的话,大桥坚守到中午就不成问题了。
“可是”
加里斯觉得在上午就投入预备队显得有些早,防守这里一共就5000伞兵,在未来的几个小时内,抵达这里的英军将越来越多。加里斯不知道具体将要面对多少英军部队,但登陆前的欺骗战术能够做的无非是拖延英军反击的时间,在两天后兴登堡第5集团军登陆之前,英国人肯定会全力扑向博内茅斯。不过在福丁这样一个小镇进行城市防御战本来就有些勉强,2个营的伞兵抵御面前这一万多英军的进攻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要不就1个营?”
想到激烈的肉搏战,希尔兹的手就有些痒痒了。像加里斯和希尔兹这种团级指挥官性格各异,就算高级将领也会有好战与冷静之分,要求每个人都像隆美尔一样狡猾而且擅长战术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像希尔兹这种勇猛的指挥风格有时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那好吧!少校,你带上4团的2营去增援桥西镇区,切记将英军驱逐出镇区就可以了!”
仅仅两分钟之后,希尔兹就带着700多名士气高昂的士兵越过大桥进入桥西镇区,看着这支像猛虎一样充满战意的部队,加里斯只能感叹什么样的长官带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兵。他抬头仰望大桥南面的天空,那里只有几片白云漂浮,此时要有一群德国轰炸机前来支援就好了,可惜陆基飞机均已返航,在傍晚之前恐怕很难再度前来支援,至于博内茅斯外海德国航母编队上的舰载机,此时正在协助古德里安的混合装甲师与英军作战,那边的战况远比这里激烈的多。
“目标距离,1500米!”
迫击炮阵地前面的测距兵报出一个似曾相识的数字,只是此时的情况与之前英军进攻时并不完全一样。之前英军在进入镇区之后吃了火力上的亏,这次在步兵队列后面还跟了不少抬着重机枪的士兵,滞留在镇口附近的英军和加拿大士兵此时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指挥这些迫击炮的军官无奈和担忧的看着那些装迫击炮弹的弹药箱,之前英军的进攻中,德军迫击炮从1200米一直轰到150米的距离,战果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原本就不多的炮弹也耗去不少,按照上次的射击速度再打一次的话,这里的大部分弹药箱就该空了。每个德国士兵都知道他们后面将要面对的英军只会越来越多,如果弹药耗尽的话,他们就不得不炸桥撤退了。
“炮弹落点定1000米,各炮注意控制发炮速度,尽量控制在每分钟4发之内!”尽管下达了节约炮弹的命令,但这些迫击炮的弹药情况仍不容乐观,毕竟在这样一次战斗中,迫击炮射击的时间至少会持续10分钟。
在更换新的枪管之后,操纵机枪的伞兵们也稍微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弹药,在实际战斗过程中,短射居多的时候一条200发子弹的弹带一般可以打两到三分钟,进行持续的扫射时仅能打不到两分钟,而且打完之后就要更换一根枪管。一个弹药箱中有5条这样的弹带,每挺机枪旁边放着两三箱子弹,这样一次战斗打完一箱子弹是很正常的事情。
最不愁弹药的大概就是步枪兵和狙击手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使用毛瑟1898步枪时最高射速不过15发每分钟,在巷战中加上瞄准和闪避装弹时间,一支步枪的射速能够达到10发每分钟就不错了,1箱子弹差不多就能让一排士兵打完这样一场战斗。至于狙击手就更省弹药了,像希尔德兰这种王牌狙击手身上一般不用携带超过50发步枪子弹和20发手枪子弹。
英军行进的队列中总有若干风笛手,于是悠扬的风笛声随着英军步兵的前进而渐渐传入福丁镇。在进入德军迫击炮射程之前,超过1万4千名英、加步兵将步枪斜扛在肩膀上,步枪最前端的刺刀随着他们的脚步而上下抖动,队列最上方形成一片令人眩目的刺刀林。在这种慷慨激昂的气势之下,不论是英格兰人还是加拿大人,每个人脸上都写着自信的坚毅。
这种令人压抑的气氛持续了几分钟之后,德军迫击炮弹的爆炸声终于响起,在烈焰浓烟与弹片中,随着英军队列中军官们一声令下,英军士兵全都将持枪的姿势改为斜端在胸前,稳步向前的步伐也变成小跑。在这种状况下,英军队列并没有像前次那样完全散开,每一颗落在队列附近的迫击炮弹都能扫倒几个甚至十几个士兵。
随着镇内德军机枪的开火,英军的进攻忽然间猛烈起来,隐蔽在镇口的步兵不顾德军火力开始向镇内推进,这使得德军必须分散相当的火力对付这群人。
“喔”
在大约500米的距离上,英军队列中爆发出一阵震天的呐喊,所有步兵都开始奔跑冲锋,一部分英军机枪停下来向镇内的建筑射击,另外一些机枪手则扛着机枪随同步兵一同前进。这是一场场没有重炮和飞机的战斗,战场上的节奏在短短半分钟内从平缓升入**状态,不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每个人血管里的血液都开始沸腾。
第十六章 死神的风笛
悠扬的风笛声总是容易令人回忆起伤悲的往事,这种低沉婉转的声音往往能借着风传出很远很远,加上寒冬与白雪,天地之间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忧伤。
在一座被积雪覆盖的小山丘上,向北的一面伏着近百名头戴m16钢盔的步兵,这里没有构筑战壕或者掩体,每个人面前只是用雪堆积成的一个小垛,毛瑟步枪就搭在这个小垛上不断的向山坡下面射击,步兵们之间相隔大约半米,他们身旁都散落着不少黄澄澄的子弹壳。
这座山丘北面的斜坡长不过五百米,但从山脚到半山腰已经密密麻麻的躺了百多具英军士兵的尸体,这些人都是纯正的英国正规军,头戴黄色平顶军帽、身穿卡其布军服是来自英格兰的部队,花格子船型军帽、褶迭短裙则是苏格兰士兵的标准服装,他们旁边的很多积雪都因为鲜血而变成了暗红色。
山丘上最为活跃的要数那两挺前端装有双脚支架的“火鸟”轻机枪了,这种用弹带供弹的自动武器使用的是风冷技术,尽管它们枪管看起来非常粗大,实际上空枪重仅11。5千克,远轻于水冷马克沁重机枪。两个副机枪手携带的弹药箱只能为它们各自提供了5条弹带1000发子弹,而它们150发每分钟的战斗射速对弹药的需求量是很高的。面对数量众多的英军,德军机枪手们只好选择断断续续的短射。
山丘下最为活跃的除了风笛之外,还有几挺英国陆军于1912年正式装备的维克斯-马克沁机枪,这种机枪的射击性能较为可靠,而且水冷设计使得它在可更换冷却水、弹药充足的情况下射击时间几乎不受限制,不过这种弹链供弹、战斗射速达到200发每分钟最大的缺点就是笨重,光三脚架就有20千克重,加上枪身和冷却水,其战斗全重接近40千克,携带极其麻烦。
维克斯-马克沁机枪面对德军的“火鸟”时虽然有射程的优势,但在这里,德军手里的迫击炮让它们根本没有机会进入自己的射程。山下的英军机枪阵地部署在距离山脚足足2000米的地方,在机枪阵地前面大约500米的地面上留着几个弹坑,坑旁边有一挺被炸坏的机枪和几具尸体,那些都是德军50毫米迫击炮的战果。
当山丘上和山脚下的枪声随着英军的又一波进攻失败而暂时停止的时候,英军风笛手们仍在吹奏着那经典的曲子,像是要安抚阵亡者的亡魂,又像是在向世界痛述战争的残酷。参与进攻的英军最初只有一个连队百多号人,随着一次次进攻失败,英国人投入的兵力也越来越多,刚刚停止的这次是他们的第四次进攻,发起冲锋的大约有三个连队近400人,在山脚下负责火力掩护的重机枪也增加到了八挺。
不少英**官都参加过布尔战争,现在他们已经很少在进攻的时候让自己的士兵排成密集队形,不过或许是没有大炮支援的缘故,这些英军在进攻时显得很不适应,他们总是挺着胸膛缓慢的走到山脚下,然后猫着腰以更加缓慢的速度开始爬山,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机枪阵地上的机枪一直在非常努力的进行火力掩护,然而从远处射向山顶的子弹很少准确的击中那些伏在地上的德军士兵,靠近山顶的积雪倒是被掀去不少,有几块地方还露出了褐色的泥土。
进攻的英军爬过半山腰的时候,上面的德军士兵总是适时的甩下几颗手榴弹,英军士兵大多选择趴在地上躲避,首先站起来的往往是大声驱使自己的士兵继续前进的英**官。在这种距离上,德军士兵手里的毛瑟步枪能够很轻易的结果这些大嗓门的家伙。当那些失去军官的英国士兵又遭到迎面而来的一梭机枪子弹之后,活着的人纷纷架着伤者开始后退。在他们看来,继续前进等待他们的只会是更密集的手榴弹。
距离山脚大约3英里的地方是一座居民不足三十户的英格兰小村落,村子里基本上都是非常普通的尖顶小房子,唯一的一座小教堂从外表上看也非常简陋。此时村里只能看到几个村民,大约1个团的英国步兵将它当作集结点和进攻出发地,泥泞的道路上到处是一队队背着步枪的士兵,路旁则是一些装着物资的马车,而那座小教堂似乎已经变成英军的临时团部,一些英**官和士兵正在忙碌的往里面搬着发报机、文件箱之类的东西。
很可惜,山丘上的德军也没有速射炮之类的重武器,他们的50毫米炮击炮射程只有1500米,加上地势最多能够炸到1800米处的目标,那个村庄里的一切对这些德军官兵来说只是看得到打不着的东西。
当英军全部撤出迫击炮射程之后,山顶上的德军士兵开始整理自己的武器弹药,那些英国人并没有就此放弃,按照他们的习惯,用不了一刻钟就会发动另一波更加凶猛的进攻。不过德军一方也没有坐以待毙,弹药和援军正源源不断从海滩赶来。此外,在这个山头两侧,60多个步兵连组成了一道长长的防御线,他们在山丘与山丘之间的平地上还构筑了简单的防御战壕,那里还部署了相当多的机枪、迫击炮,英国人在突破其中一段之前,根本无法绕到山丘后面进攻。
“看!那是我们的飞艇!它们是来轰炸英国人的吧!”正将一颗颗手榴弹分发给步兵们的德国中士忽然指着他们南面的天空说道,在那边,5艘灰色的齐柏林飞艇正在缓缓向北飞行。
“喔!是该给那些该死的英国人一点颜色瞧瞧了!”士兵们大都兴奋起来,几个被同伴抬往后方的伤员脸上也丝毫没有沮丧的表情。
在山坡后面,平行的摆着3门50毫米迫击炮,几个炮手有些无奈的看着地上的空弹药箱,迫击炮在这种情况下的确好用,山坡前面至少有1/3的英军士兵是死于迫击炮弹之手,可惜它们的弹药消耗得远比补充上来的快。
“伙计们,给我们空投点炮弹啊!”一个炮手仰天长啸,然而那些飞艇丝毫没有下降投弹的打算,它们径直飞过德军阵地上空,最终只有一艘逐渐减慢速度停在他们前方不远处,不过它上面并没有落下炸弹,而另外4艘头则不回的继续向北飞行。
“它们大概是来侦察的!”趴在地上的士兵有些失望,长时间接触积雪,他们身上厚厚的军大衣也有些挡不住寒意了,沾着雪的脸孔大都冻得通红通红,还好年轻的步兵们身强体壮,一个个满不在乎的将子弹压进步枪的弹仓里,有些人还在旁边顺手的地方摆上几排子弹。
那几艘齐柏林飞艇离开没多久,一队队英军士兵就陆续从山脚那个村子里出来,不出人们所料,这次英国人准备投入战斗的人数又有增加,光排成纵队的步兵连就有7、8个,士兵们三人一组抬着的维克斯机枪也有好几挺,骑着马匹的军官也头一次出现在这里的战场上。
“大家准备战斗!”
山丘上的德军指挥官是一个少尉连长,不过他手下的士兵并不都在这里,在早一些的时候,他已经奉命将其中一个步兵排派去支援附近的一个阵地,那里遭到一团苏格兰骑兵的冲击,负责防御的德军虽然成功击退了对方,但自己也伤亡惨重。相比之下,这种山丘上就不容易遭到英军骑兵的进攻,毕竟骑兵的优势在于平地冲击的速度,而不是慢吞吞的爬山。英**队似乎热衷于严格遵守上级的安排、埋头进攻自己负责的地段,除非友邻部队遭遇非常不利的局面,否则他们只会执着的从正面发动一次又一次进攻。
自从战斗开始以来,防守这个山丘的德军仅损失了17名士兵,这些人大都是被英军士兵手里的步枪击伤,还有几个人是被一个爬到半山腰的英军士兵用枪射黑尔手榴弹所伤。英国陆军配置的火炮本来就少,加上博内茅斯守军的绝大部分各式火炮都部署在海滩后面的炮兵阵地伤,现在进攻的英军手里基本上没有速射炮之类的重武器。如果下面那些英军手里拥有哪怕一门陈旧的臼炮,德军的防守也不会如此轻松。
在一阵唰啦唰啦拉动枪栓的声音之后,山丘上又重新归于平静,步兵们钢盔下露出的眼睛全都注视着山脚下那些正在列队的英军士兵。英国人在野战进攻时似乎有种特殊的习惯,那就是在冲锋之前花费很多力气将所有士兵排列整齐,然后在进入对方射程之后又改为散兵队形。这种习惯与一些传统的德国、法国、俄国和奥匈帝**官很不相同,这几个国家的军官很多时候会让自己的士兵从始至终都排成紧凑的密集队形,无论对方火力有多么猛烈也要努力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在比利时战场、法国边境战役、加利西亚战役、波兰战场上,双方各有超过百万士兵为这种战术献出了生命,其中俄、奥、法军伤亡人数最多。
英军还未完成他们声势浩大的队列时,从南面天际传来一阵这里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嗡嗡声,这种声音听起来越来越清晰和密集,仿佛全世界的黄蜂都集中到了这里。山丘上的德国步兵们纷纷回头望去,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景象令每个人都久久合不拢嘴巴。虽然如此规模的德国机群在凌晨已经出现过一次,但当时黑暗藏匿了它们的真实面孔。800多架各式飞机组成了43个小编队浩浩荡荡的从海滩方向飞来,这些小编队相隔一段距离,整个大机群占据了非常大的面积。蔚蓝的天空似乎一下子阴云密布,人们视线种几乎只剩下一种颜色,那就是德国飞机上涂装的灰色。
惊讶的德国步兵们一下子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每个人都开始庆幸自己出生在的是德国而非英国。南面的天空中还有另外几艘齐柏林飞艇,它们排成一条简单的直线,而那些飞机像是在沿着这条直线前进。
忽然间,那艘先前停在前方的飞艇向下发射了一枚红色的信号弹,紧接着南面的机群开始发生变化,领头的三个小编队最先开始降低高度,不一会儿另外十来个小编队也逐渐脱离大编队,剩下的飞机则继续沿着飞艇排成的“直线”向北飞行。在山丘上的德军步兵看来,那些降低高度的飞机身影越来越大,它们发动机的轰鸣声也逐渐响亮起来,就在人们担心它们是否会直接降落到地面上时,领头的三个小编队60架双翼飞机停止下降,它们开始在距离地面大约百米的空中平飞,后面的200架飞机很快也降到这个高度。
由于山丘阻碍了视线,在山脚下列队的英军官兵要晚于德军士兵看到那令人震惊的一幕,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视线中只有那几艘有些孤单的德国飞艇,耳边则充斥着蜂群般的嗡嗡声响。随着那种声音越来越近,所有英国人都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他们在向海滩前进的过程中只是远远的看见一些互相追逐出空中战场的英德战斗机,虽然双方飞机缠斗射击的场面非常精彩,但它们发出的声响要微弱和单调许多。
“上帝啊!”最先出现在英国人眼中的是高空中庞大的德国机群,绝大多数英军官兵都惊讶得不知所措,一部分人甚至失声喊了出来。在这之前,这些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连做梦都没有见到过如此奇妙的场面。就在他们平静度日的时候,人类的机械技术已经从蒸气机时代发展到了可以主宰陆海空的梦幻时代。单架或者少量的飞机看起来只是简单的玩具,然而这些装载着致命武器的东西成群结队霸占整片天空的时候,人们终于彻底感觉到个人能力是多么渺小。
英国人的惊讶还没持续多久,一群群德国飞机便忽然呼啸着从山丘后面飞出。它们的飞行高度是如此之低,地面上的人不仅能够看到它们机翼下那白色的铁十字标徽,就连它们有几个轮子也看的清清楚楚,它们身体下面那一颗颗圆滚滚的炸弹让这些可怜而卑微的英国人彻底陷于慌乱之中,整齐的队列顷刻间一片骚乱,有人趴在地上准备躲避炸弹,有人跪地祈求上天宽恕自己的罪恶,还有人拔腿就往人少的地方逃跑。受到这种场面的刺激,那个英**官胯下的战马也失去控制狂奔乱跳起来。
趴在地上的英国人算是聪明的,拔腿逃跑的人称得上明智,可惜跪地祈祷者却没有受到上帝的宽恕。在领航飞艇根据指挥部命令发出进攻信号之后,德国空军的攻击机群、轰炸机群纷纷开始对这一区域的英军目标进行打击,其中几架“天空x”攻击机就盯上了这些傻呆在空地上的英军士兵。几颗100kg级的重磅航空炸弹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和无数高速旋转着向四面飞射的弹片,在一瞬间吞噬了数百名英军官兵的生命,扬起空中的积雪迅速融化,泥土、破碎的卡其布以及枪支零件纷纷扬扬的落下。硝烟散去之后,地面上只剩下一个个硕大焦黑的弹坑,满地照例都是令人作呕的东西,一根风笛管孤零零的斜插在雪地上。
山脚下那个不知名的小村落未能逃过着这恐怖的空中打击,村子里的士兵和平民在听到爆炸声之后纷纷走出房子。高空中是遮天蔽日的庞大机群,低空则是一架架呼啸而来的德国战机,许多英国士兵端着步枪却一脸茫然,两个胆大的军官拔出左轮手枪勇敢而无助的向空中连连射击,然而回应他们的不是被击落的飞机,而是一颗颗黑乎乎的炸弹。
那些木石结构的小房子在德军飞机投下100kg和50kg的炸弹面前显得无比脆弱,站在道路上的英国人也在爆炸中成片成片倒在血泊之中。整整一个中队的“鸵鸟i”轰炸机通过低空水平轰炸几乎毁灭了这个村落,就连村里唯一一座小教堂也在吃了三颗炸弹后轰然倒塌,里面来不及撤走的英军官兵们顿时死的死、伤的伤,村里所有人都拼了命的朝外面跑,然而他们在旷野中却成了“天空x”机首两挺机枪的最好标靶。
直到德国空军的轰炸和扫射进入尾声,英军才终于在一些地方组织起对空防御,笨重的维克斯机枪被架在一些突出于地面的物体上,这种对地有效射程1000米、对空500米的武器企图迫使德军飞机不再那么肆意妄为的进行低空扫射,然而这些德国空军的飞行员以前大多隶属于陆军航空部队,他们不像海军舰载机那样陌生于对地攻击,在地面升起的成串机枪子弹中穿行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扫射那些暴露在外的地面机枪火力点对于他们来说则是家常便饭,这些攻击机在座舱位置大都装有薄钢板,虽然影响飞机的速度和载弹量,但对飞行员们的生命是一种很好的保障。
几个英军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将一挺维克斯机枪架在几个空弹药箱堆成的战位上,周围都是仓皇后撤的士兵,这挺不屈的机枪与旁边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向那架飞机射击!那架,就是那架!”军官指着不远处一架双翼轰炸机大声指挥着,它机身上那白色铁十字标徽格外醒目。
士兵们匆忙将枪口转向那架轰炸机,当几颗炸弹从它上面掉落到地面时,就连百米之外都能感觉到大地在震动,操纵机枪的士兵手稍微一抖,一大串子弹远远的偏离目标,而他们的目标很快消失在一个山丘后面。
“蠢货!那边那边!”军官看起来非常不满,他的士兵慌忙将枪口转向另一个方向,那边是一架正在低空向他们飞来的攻击机。这时他们正好可以看到那上面德国飞机员冷峻的面孔,以及飞机正面两挺机枪喷出的红色火舌。
几秒之后,德国飞机拉起机头扬长而去,地面上只剩下一挺孤零零的机枪和几具尸体。
许多正在进攻或者准备进攻的英军部队在这忽然而来的空中轰炸面前伤亡惨重,他们对德军混合装甲师先头部队的进攻被迫减缓了进度,在一些几乎就要失守的地段,德军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在英国人眼中,多的可怕的德国飞机简直就是索人性命的死亡乌鸦,不过他们至少该庆幸那些只是一般的木架蒙皮飞机,就算普通轰炸机载弹量也不过300到500kg,这个庞大的机群还不够摧毁一个中型城市。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全金属飞机很快就将问世(德国容克ji攻击机,1915年12月5日首次试飞。它是一种装有铝合金蒙皮和防护装甲的双翼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全金属飞机。机上安有机枪,载有少量炸弹,可低空对地面目标进行扫射轰,后来容克公司又发展了更先进的cli─iv型攻击机,由双翼改为下单翼,速度和机动性也有了提高,机上装有2─3挺机枪。它们在执行危险的低空近距离火力,显示了良好的性能和作战效果),随着飞机的全金属化,轰炸机的航程、载弹量以及轰炸效果将变得更加恐怖。
德军飞机的轰炸只持续了短短几分钟时间,当高空的机群飞过之后,天空又重新归于平静,蔚蓝的色调也再次回到人们眼中,而地面上那一个个焦黑的弹坑、英**民横七竖八的尸体、破损倒塌的房屋都是德军战机曾经来过的证据。
遭到德国空军迎头痛击的英军部队并未撤远,一队队穿着长裤的英格兰士兵和穿着短裙长袜的苏格兰士兵(冬天也这么穿,难道不冷么?现在的美女为了杀人眼球不畏严寒,苏格兰的男性同胞老早就这么玩了,佩服佩服)在军官们的指挥下又重新集结起来并再度向德军阵地出发。然而空中攻击并非德军唯一的反击手段,这次吸引山丘上那些德军步兵们的声音来自他们身后的地面,一辆辆全身灰不溜秋、脑袋上插着一根粗短炮管的坦克正缓缓爬上山坡,地面上的积雪被它们碾出一道道又宽又深的印迹,大批步兵则紧紧跟在它们身后。
低沉婉转的风笛声又一次悠扬的响起,这种哀伤的乐曲似乎在为英国人自己而鸣。
第十七章 扬名之战
坦克铿锵的钢质履带碾过之后,地面上松散的积雪变成紧贴地面的冰块,上面还留着明显的履带齿印。爬山并不是这些钢铁战车的强项,不过它们还是一步一脚印的攀上了这座并不陡峭的山丘。
4辆“石头ii”停在了山丘顶上的德军阵地后面,它们后部的排气口还在不断的向外喷着白色热气,设计在这种位置的拍几口可以有效避免在行进途中被溅起的泥水堵塞,还能提高最大涉水深度。在整个登陆过程中,因为海水漫过排气口而熄火的坦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辆。
虽然“石头ii”的越野时速只有12公里,但这对步兵来说已经是他们双脚所能达到的极限了,所以那些紧随在坦克身后的步兵在长距离行军之后一个个都气喘吁吁,很多人的内衣更是被汗水所浸透。很可惜这种11吨的轻型坦克还无法搭载大量步兵作战(与7吨的雷诺ft-17相比,它们的体积只是稍微大了一点,乘员增加到3人,装甲和发动机也得到相应的加强,但仍然属于轻型坦克的范畴),否则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组战术威力将更加强大,为了弥补突击组机动能力,一个突击组里特别安排了6辆装甲运兵车,供协同作战的步兵轮换乘坐。
这支装甲突击小组暂时停止前进,一来是为了让步兵们做短暂的休整,二来则是仔细观察前方的情况。
突击组的指挥官是一个满头褐色头发的中尉,他穿的黑色军服也是冬装,但看起来没有步兵们的冬装那么厚实,头上戴的是一顶黑色的船型军帽,身上除了胸口的望远镜和腰间的配枪之外没有其他多余的挂件,这时的坦克兵服装和装备是将轻便简洁当作设计第一理念。
坦克刚刚停稳,中尉就从炮塔里探出大半个身子,他一屁股坐在炮塔上方的舱口边缘,手里举着望远镜观察山脚下的动静。英军的进攻出发阵地一片死寂,数百具尸体以各种姿势分布在面积不大的一片区域内,英国人的机枪阵地上还摆着好几挺来不及带走的重机枪。
在没有重炮的情况下,德国空军的攻击机和轰炸机很好的担负起近距离火力支援的角色,等到在英国本土建立机场之后,这种空中支援将会更加及时。
山脚下那个一片狼藉的小村庄现在已经恢复了一些生气,三五成群、身背步枪的英军士兵陆续回到村子里,少数平民在变成一堆废墟的房子里寻找着亲人和财物,一些士兵则用担架将伤者抬往村子东面的小型野战医院,那些标着红色十字的帐篷也是为数不多没有遭到轰炸的地方,这并不完全是德国飞行员们大发慈悲,他们只是不想将有限的炸弹投到这种价值不大的目标上。
对于正在窥视自己的德军坦克部队,村落里的英国人全然不知。之前一直处于攻势的英军也没有在那里构筑堑壕之类的防御工事,在村口仅有几个由沙包堆成的警戒哨位。
观察了好一会儿,中尉从坦克上跳下来并走到这里负责防御的步兵少尉面前,那个少尉和他的步兵从这些坦克出现之后,视线就一直被这几辆铁疙瘩吸引着。黑帽、黑衣、黑皮靴、黑手套的坦克兵中尉敬礼的姿势看起来也那么的帅气,这使得步兵们对于加入坦克部队的向往又增加了几分。
“少尉,下面的英国人手里都有什么重武器?”
“没有火炮,没有骑兵,步兵大约一千多人!”少尉的回答很简单,他说完之后走到坦克旁边用拳头敲了敲车上的钢板,非常微弱和低沉的响声说明它的装甲十分厚实。
看到村子里的英军并未作出进攻的态势,伏在地上的步兵们大都坐了起来,其中一个眼尖的家伙指着远处说道:
“看,那边也有一些坦克!”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众人发现在他们右面大约2英里处,几辆坦克已经越过两个山丘之间的战壕地带向前推进,后面同样紧紧跟着两、三百名步兵,看样子也是一个装甲突击组,而那块平地上的德军防线,正是不久前遭到英军骑兵进攻的地方。在德国空中的轰炸中,那个苏格兰骑兵团已经撤出了视线所及的范围。
“好了!我们也该行动了!少尉,你们继续坚守这里的阵地吧,祝你们好运!”中尉再次礼貌的敬了个军礼,随即敏捷的跃上坦克那布满铆钉的炮塔。
“也祝你们好运!”礼毕之后,步兵少尉让他的士兵们给装甲突击组让出一条通路。
中尉的右臂高高举起,接着很坚定的平指向前方。
“前进!”
坦克尾部喷出的青烟夹杂着热气在空气中形成一团雾气,4辆坦克2辆一排的向前开进,在越过山顶开始下坡的那一刻,它们炮塔上原本斜指向天空的炮管变成几乎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紧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们则将毛瑟步枪斜端在胸前一路小跑下坡。
很快,这些坦克和步兵越过山坡上那些英军尸体,越过布满弹坑与肢体的平地,其中一两坦克毫不客气的碾过原来的英军机枪阵地,将那里剩余的几挺机枪压得支离破碎。当山脚那个小村落进入自己37毫米火炮的射程时,突击组的坦克不做停留便陆续开火了。这种小口径坦克炮的威力并不算大,但当炮弹落入村子里并发生爆炸时,那里的英军官兵继德国空军轰炸之后再度慌乱起来。
部署在村口的英国步兵在这支德军部队进入视线时就开始寻找适合阻击的位置,光秃秃的大树旁、土堆后面、房子旁边还有弹坑里蹲着或者趴着不少手持步枪的英国步兵,还有一些人则仓促的扛来沙包垒成新的机枪战位。德军坦克还未进入有效射程,英军的一挺维克斯机枪就迫不及待的射击起来,然后是零星的步枪声,尽管它们的子弹压根打不到那么远的地方。
在距离村口还有大约1800米时,走在中间的一辆“石头ii”缓缓停了下来。在它狭小的炮塔里面,长着一脸洛腮胡子的车长将自己的眼睛紧紧贴在瞄准镜上,出现在他视线中的是一个个不时闪动火点,还有偶尔晃动的人影。经过好几秒的瞄准之后,他最终将一个气氛非常活跃的目标纳入自己的十字准心。
“开火!”
炮手拉动炮绳那一刹那,附近几颗枯草上的积雪纷纷被震落,轰的一声炮响在空旷的田野里传出很远,并且久久回荡在附近的丘陵之间。37毫米的普通炮弹在飞行了2秒多的时间之后,在一个英军机枪战位旁边爆出一朵艳丽的火花,那挺机枪瞬间哑火,硝烟还未散去,好几个满脸是血的苏格兰步兵已经趴倒在沙包上。
当一辆辆坦克依次停下来进行精确炮击时,后面的德军步兵并不急着射击或是直接冲向英国人,他们躬着腰利用坦克的钢铁躯体作掩护,加上m16钢盔的保护,直到进入1000米距离时,英国人的射击根本没有对德军突击组造成任何损伤。
进入机枪的有效射程之后,4辆“石头ii”排成横队并行推进,每辆坦克间隔2到3米,后面都跟着大约50名步兵。坦克上的车长们此时完全躲入炮塔之内,他们开始使用那门37毫米坦克炮右侧的马克沁机枪向村口的英军扫射,炮手则操纵的则是炮塔下坦克正面那挺机枪。对于坦克上这两挺水冷马克沁机枪的威力和持续射击能力,坦克手们均表示认同,但这种武器的缺点就是体积过大,这使得原本空间就不充裕的坦克内部更显狭小,然而目前的“火鸟”机枪在持续射击时太依赖于更换枪管,这也是使用“火鸟”的德国战斗机飞行员在空战中更加倾向于进行短射的一个原因。
英国人的火力在遭到德军坦克炮火力压制之后已经微弱了许多,但不时咻咻飞过的子弹还是让德军步兵们倍加小心起来,他们进行射击时大都采用蹲姿或者卧姿,以避免自己高大的身躯暴露在对方面前。尤其是英军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在800米之内的精准度非常高,很多英军狙击手就是在这种步枪上加装5倍瞄准境。
英国陆军的常备兵数量尽管不多,但近年来他们频繁参与殖民地战争,例如阿富汗战争、英布战争、马赫迪战争、缅甸战争、蒂拉赫之战,这些战争的规模虽然还不至于影响到世界格局变化,但为英国陆军培养出一大批富有战斗经验的职业军人,这些人在英国海军遭遇溃败、英国陆军大肆征兵备战时大都成为军队的中坚力量,在历次殖民地战争中他们和他们的对手都曾用过各种各样的战术,狙击、伏击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实际上在英德双方单纯的陆军对战中,德国陆军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巨大的优势。
“给我一发炮弹!”
当车长们需要利用坦克炮对目标进行射击时,他们就会声形并用的让自己的炮手往炮膛里添加炮弹,接着再通过炮手将停车的命令传达给驾驶员,在无线电通话技术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坦克内部也只有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进行联络。
炮手接到车长的命令之后便从坦克舱壁的炮弹舱里取出一枚普通炮弹“石头ii”一共能够携带200发37毫米口径坦克炮的炮弹,以及4500发7。92毫米马克沁机枪子弹。在完成装弹之后,炮手也是口手俱用的通知正在进行瞄准的车长。
在不到800米的距离上,坦克炮的准确度大大增加,靠近村口一栋房屋朝外的墙壁在吃了一枚37毫米炮弹之后随即坍塌大半,刚刚还在透过窗户进行射击的几名英军士兵瞬间在黑色天使的引领下前往天国报到。
随着由坦克开路的德军装甲突击小组步步逼近,双方的交火愈发激烈起来,仓促防御的英军士兵在德军枪炮之下伤亡迅速攀升,从村内赶来的其他士兵则不断填补死伤者留下的空缺。4辆坦克远不能遮蔽突击组中的所有步兵,不时有手持毛瑟步枪者中弹倒下,队列最后方的医护兵一下子成为最为忙碌的人。当距离足够近的时候,李。恩菲尔德的7。62毫米子弹甚至能够击穿德军步兵的m16头盔,幸好不少英军士兵都将那些身躯最为庞大的德国坦克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他们的子弹只是在“石头ii”粗糙的表面上徒增一些浅浅的小坑而已。
“枪射手榴弹准备!”
让其他士兵准备枪射黑尔手榴弹的军官此时正侧身倚靠在一堵断墙后面,他头上那平顶带沿的布质军帽根本无法有效保护他的头部,因此在德军猛烈的火力下他连头都不敢抬。在这个时候,英国陆军官兵尚未装备任何一种钢盔,那种著名的草帽式钢盔还没来到人间。不过黑尔手榴弹倒是一种结构、工艺都很简单的武器,它所对材料的要求也不高,回炉钢铁、民间铁质工具都能用来制造手榴弹的外壳,因而它也是除李。恩菲尔德步枪之外一线英军装备最多的制式武器,英**方希望它们能够在战斗中大量杀伤暴露在外的德军步兵,但是它们受到威力和投掷方式的限制,在堑壕战以及巷战中根本不是德军木柄手榴弹的对手,唯有在野战的时候能够利用独特的枪射方式占据一定的射程优势。
实际上枪射黑尔手榴弹算是最为原始的枪榴弹,英军士兵在将这些半个小臂粗的东西插到枪口之后,只要略微抬高枪口并像平时一样射出子弹,就能将它射到两百米开外的地方。第一波飞向德军坦克的黑尔手榴弹就有三、四十颗,它们大都在坦克前方数十米处爆炸。4辆“石头ii”先后停止前进,它们随即用连续而快速的炮击回敬村口的英国人,德军步兵们的步枪和机枪也加入到压制英军火力的行列中来,英国人则躲在障碍物后面将那些手榴弹以高抛物线射向德军。(黑尔手榴弹利用弹体着地时击针击发雷管引爆,并无在空中停留时间的问题,德国木柄手榴弹使用的则是拉发火延期药管。)
在对射了近3分钟之后,突击小组的指挥官、之前那个坦克兵中尉急了,英国人仍旧在一些坦克炮无法直射的地方进行还击,时间的拖延对于装甲突击小组快速突破对方防线并造成对方混乱的战术非常不利,借着村口阻击的机会,村子里的英军主力和重要军官很可能趁机后撤。
“前进,继续前进!”
中尉打开炮塔上部舱盖朝其他坦克和后面的步兵大喊着,士兵的生命固然值得珍惜,然而因此而停滞不前却与战斗的本意相反。德军一方的坦克对黑尔手榴弹并不感冒,这些只装着100余克炸药的东西根本威胁不到坦克的装甲或者履带,然而它们的破片对于步兵还是有一定的伤害。离开了步兵,孤军突入村子里的坦克则很容易被对方士兵靠近,成捆的手榴弹、炸药包还有燃烧瓶对于对于坦克来说就非常致命了。
领头的坦克最先重新开始推进,由于行进稳定射击技术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技术,它们行进途中的炮击无法做到精确射击,但车长们还是尽量用不断的炮击来加强进攻的气势。德军步兵们也从地上爬起来继续前进,在英国人的手榴弹面前,德国步兵们的鲜血逐渐染红了这片雪地。
装甲突击组终于逼近了村口,机枪持续发射时产生硝烟并不亚于坦克炮,狭小的坦克空间内始终弥漫着白色的硝烟,这使得坦克手们不得不戴上防毒面具,这种情况下他们沉重的呼吸自己都能清晰的听到。坦克上的马克沁重机枪疯狂的向正在战位上或者刚刚离开战位朝向村内撤退的英军士兵扫射,尽管这些坦克手只能透过观测孔了解前方的情况,他们的机枪更谈不上瞄准,但在如此近的距离上,他们还是能够用成串的子弹将附近的英国人一一扫倒。
在付出了三十多名士兵的代价之后,德军步兵也紧随坦克冲进村落。威力大、投掷距离远的木柄手榴弹成为他们泄愤的最佳工具,村子里的爆炸声此起彼伏。面对砖木结构的英国房屋“石头ii”也得以显示出它们的钢铁本色,它们大摇大摆的破门而入,接着给这些尚未炸塌的小房子开一个后门。当坦克炮塔和车上上满是灰尘和砖石的时候,它们的面目更显狰狞。
原本打算节节抵抗、有序撤退的英军官兵很快发现他们手里的武器根本无法阻止这些在道路和房屋之间推进的德国坦克,当它们炮塔上那黑洞洞的炮口瞄准自己时,躲在拐角和房子旁边进行抵抗的英国人顿时吓得魂不附体。
在抵抗无效并且发现自己的双腿跑不过对方坦克之后(石头ii道路行进速度20公里每小时,除非英军士兵都是跑一千米只要3分钟的长跑好手),村子里这些连续遭到德国空军和陆军打击的英国士兵大都选择了放下武器,企图骑马逃走的几个军官刚刚奔到村口,德军步兵就用毛瑟将他们一一射落马下。
在粗略的清点俘虏之后,连突击组的指挥官也吓了一跳,连同英军野战医院里的伤兵,他们短短半个小时内就俘虏了500多名英军。这是非突袭情况下(那座山丘在3英里之外,德军坦克下坡的时候英军就应该发现了他们,这种战斗算是奔袭,空降团对英守军预备队的进攻则是从百米甚至数十米的地方发起)德军一次性俘虏英军最多的战斗,而且俘虏的数量超过进攻方两倍,默默无闻的装甲突击组战术一时间吸引了众多德军将领的注意。
在27日中午之前,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组在整条战线的许多地段都发动了战术进攻,英国守军的反击计划因此而彻底流产。到了中午时分,登陆部队的装甲车、卡车和轻型火炮均已运抵前线,混合装甲师就此展开全面进攻,而计划中对博内茅斯海滩附近两个登陆场,即b区、c区的进攻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
第十八章 桥(1)
英国,伦敦,本土守备司令部。
此时正值腊月寒冬,黑格上将的脑袋上却沁出几颗豆大的汗珠,在博内茅斯空战中英国战斗机部队全军覆没,博内茅斯的5万多守军和700门大炮不仅没能挡住德军登陆海滩,还在一个上午损失了大半的兵力,黑格觉得自己实在无颜面对国王,再多的借口也不能掩盖德军顺利登陆的事实。
“将军,您也不必太过自责,毕竟德国人的海空优势巨大!等他们的士兵进入内陆地区,我们就能轻易将他们碾扁然后扔回海滩!”黑格的参谋长休伯特将军仍旧不改当初的论调,尽管司令部已经得知了福丁河大桥被德军空降部队占领、博内茅斯附近多段铁路线遭到破坏这一消息,但这位参加过巴基斯坦和南非战争的老将却依然乐观,因为这是英格兰,英国人自己的地盘。
“虽然德国人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不能上岸,但我仍旧很担心他们的飞机会对我们的进攻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更加可怕的是,他们竟然可以将7000多人空投到我们海滩防线后方。两军对垒的时候,一旦有如此数量的军队突然出现在我军身后,破坏我军炮兵阵地、后勤线甚至是指挥部,或者装扮成我们的士兵扰乱我军的军心,我们就算有再多军队也没有用!”
虽然在之前12个小时内多次作出错误的判断,黑格并不真的一无是处,只不过他并不是那种能够洞悉一切的军神级将领,对于将齐柏林飞艇和木架蒙皮飞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德国空军,他实在是无能为力。当伍德镇那些可怜的巡逻队士兵数完附近降落伞数量并回报指挥部之后,黑格和他的参谋们着实吓了一大跳,但他们很快便意识到德军这种新战术的威力。
像休伯特一样持乐观态度的参谋则认为德国人黎明前的那次空降完全是出奇制胜,今后只要密切关注德军大规模飞艇和机群的动向、空中是否有伞兵和降落伞就能够判断德军的空降地点,只要在德国伞兵空降时就发现并在地面包围他们,德国人空投几千空降兵不过是羊入虎口的行为。
不过持谨慎态度的参谋也不少,其中一个年纪在50岁左右的上校参谋就道出了自己的忧虑:
“空降对于我们来是一种闻所未闻的战术!当我们将主力集结到前线的时候,德国人空投一个团就可以让我们后方的几个郡陷入恐慌之中。要知道,德国飞艇的航程可以达到数百甚至上千公里!”
“很重要的一点,就算我们根据德国飞艇和飞机的动向判断出他们要空降在某个地方,例如北安普敦(位于英格兰中部)或者曼彻斯特(英格兰西北部),而我们在那附近只有少量部队,我们根本来不及从前线调集部队,就算是火车也无法和德国人的飞艇飞机比速度!”另一个同样资深的参谋也显得有些悲观,仿佛自己的后方注定要被德国伞兵搅得一塌糊涂似的。
“大家不要再争论了,将主力分兵驻守各处是不可能的!我的意见就是将所有的骑兵部队部署到各重要城市和那些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另外在司令部里成立一个反空降小组,专门负责关注德军大规模飞艇和飞机编队的动向,同时命令各地驻军和民兵密切关注德军可能进行的空投,一旦有情况立即向指挥部报告。我还会与海军部进行沟通,要求他们的情报人员密切监视法国海岸的德军,尽可能在德国空降部队起飞的时候就将情报传回给我们!”面临背水一战的境地时,有人会心乱如麻,也有人变得出奇的冷静,显然黑格就属于后者。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拿下福丁河大桥并修复通往博内茅斯的铁路,我们的主力必须在天黑之前抵达多切斯特(博内茅斯西面)到南安普敦(博内茅斯东北)一线的预定位置,并连夜发动进攻。晚上海军会配合我们的作战行动,我用性命向国王陛下保证过,明天日出以前要将德国人赶回海滩区域!”
黑格的命令也意味着占领福丁河大桥的德军空降部队很快就要面对数倍乃至数十倍于自己的英军部队,包括英军为数不多的重炮和不久之前研制出来的秘密武器。
福丁河大桥自从建成以来还从未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早晨那场战斗是它的第一次,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大桥两端和桥面上的尸体已经被伞兵们清理干净,那些沉重的马匹则被直接推下河,英国守军的厨房和仓库里有的是美味的食物,德军至少不用为自己的肚子而担心。
上午9点刚过,从汤顿(博内茅斯西北100多公里处)来的第一批援军从西面抵达了福丁镇外围,由于铁路遭到破坏,乘坐火车而来的英军只好在镇西好几英里的地方下车,这两个步兵师的人员和装备卸车完毕并开始向福丁镇推进则是一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
上午10点15分,德国空军庞大的机群抵达福丁河大桥上空,这时英军先头部队刚刚开始向桥西的福丁镇发动试探性进攻。他们还在镇子西面还升起了两个校射用的大气球,由32门速射炮和4门大口径榴弹炮组成的炮兵阵地已经将炮口对准了福丁镇,不过鉴于镇里还有不少英国居民,英军暂时还没有进行炮击。如果试探性进攻不利,英军指挥官才会考虑动用火炮。
看到这种情况,德军机群中剩余的1个攻击机中队和3个轰炸机编队很快便脱离大机群向地面的英军扑去。航程较远的攻击机原本是为轰炸机护航,但在英国战斗机部队在博内茅斯上空损失殆尽之后,这些攻击机现在只需要一心一意的进行地面支援作战。
未等德国战机靠近,两个校射气球上的士兵非常敏捷的顺着缆绳滑到地面,其他人来不及收起气球便仓惶后退,谁都知道这两个充满氢气而且非常显眼的大东西很快就会成为两团火球。
“快将大炮转移!”英国炮兵军官大声指挥着自己的炮手将火炮分散开,英军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火炮和机枪了。
“步兵散开卧倒!”骑在马上的步兵军官则叱喝着士兵们散开先前列成的整齐队形,然而一些步兵在散开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进入撤退状态。部分机枪兵就地准备对空射击,还有部分则令人苦笑不得的扛起机枪就跑。在英国陆军中机枪要比火炮更为金贵,这与战前各国的军事准备有很大的关系,陆军靠法俄、海军靠英国在协约国已经成为一种惯性的思维定势。俄军最穷装备的机枪也最少,以海军为主的英军次之,接着是法军,装备机枪最多的则是德军(历史上也大致如此)。
数百名英国炮兵只能呆在阵地上拼命的推动大炮,速射炮比较轻,三、五个士兵就能推走,而英军中最为稀有的大口径火炮则沉重到需要十几个人或者一群骡马拉动的地步,因而拥有更多重型火炮的德国陆军总是需要非常多的骡马来运送大炮。
面对这些待宰的羔羊,德国飞行员们丝毫没有手软,他们并不急着蹂躏毫无抵抗能力的校射气球,而是将机腹下的炸弹朝英军炮兵阵地和步兵最密集的地方投掷。“天空x”一架一枚100kg炸弹、“鸵鸟i”一架6枚50kg炸弹顿时让地面上的英军人仰马翻,炮兵阵地上不断有弹药被引爆,一时间人们耳边尽是连串的爆炸声。
大部分英军步兵都捂着脑袋趴上地上,另外一些失去指挥的家伙则一面后退一面用步枪向天上的德国飞机射击。过了好一会儿,由于上下射角而有限需要借助其他物体垫高角度的维克斯机枪也开火了,一串串从地面升起的子弹与空中呼啸而过的飞机形成一副非常华丽的战争画卷。然而描绘这种画卷有时需要付出血的代价,英军的机枪火力点很快成为德国战机的重点打击目标,德国飞行员也面临着随时被击落的危险。在投掷完炸弹之后“天空x”机首的两挺机枪、“鸵鸟i”副驾驶位置上的一挺并列机枪陆续开始发威。
战况最为惨烈的要数英军的炮兵阵地,至少有五十颗航空炸弹将那里当作自己的最终归宿,一些满脸是血的炮兵刚刚爬起来就被从天而降的子弹击倒,不少火炮则被德军的炸弹和殉爆的炮弹炸翻在地,大炮的炮架、轮子等部件随处可见。
当密集的枪声渐入**时,两个校射气球终于被子弹击中并发生爆燃,两团巨大的火球仅在空中存留了短短几秒,然后便化为一片黑烟在风中飘散,地上只留下系气球的绳索和一些破片。
直到英军组织起较为有效的对空射击,德军的战机才放弃了对这些英国步兵的追逐和扫射,不过它们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在英军射程(机枪对空射程约500米)之外的空中盘旋,那种发动机轰鸣的声音至少能在精神上给予英国人不小的压力。
(ps:有人说本书中德国空军对地攻击一点损失都没有实在太假,劳驾翻翻以前的章节,英军战俘营里不是已经有好几十位德国飞行员了吗?难道每一次对地攻击之后,都要描绘一些德国飞机被击落的场景?天空可没有本事换着花样写飞机被击落的场面。战斗中完全没有损伤本来就非常少见,至于伦敦空战那是由几乎没有装备像样武器的英国飞机对装备精良的德国攻击机,英国人不被打几十比零才怪!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再问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本书至少不会像某些电视剧那样出现打不死的无敌铁金刚,就算坦克和装甲部队同样会有损失,例如雷丁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塞纳河战役。至于说石头型坦克重量的设定,石头i是9吨,石头ii是11吨,以前的章节就有说过。它们装甲、体积和行进速度的确比7吨的雷诺ft-17强,像我们这种普通的军迷很难准确的算出自己设计的坦克有多重,增加2-4吨用来装备马力大一些的发动机、在一些部位增加3-10的装甲就一定不够吗?再说履带、弹药量、火炮类型和材料技术都是影响坦克重量的因素,光看体积、装甲和速度实在有些偏颇。)
轰炸过程中仅有两架德国攻击机被英军的地面火力击落,还有不少攻击机和轰炸机吃了一些英国人的子弹,不过只要不伤到要害部位,它们的机翼或者机身上多几排弹孔几乎不会影响到正常飞行。由于是低空水平轰炸和扫射,被击落飞机上的德国飞行员由于来不及跳伞而直接阵亡,他们也是大战中牺牲的第132和133位德国飞行员。
在整个空袭过程中,许多雷丁镇的居民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根据加里斯中校先前的命令,第1空降团的伞兵们占据了一些民居,并将里面的居民锁进地下室或者其他房间里。许多居民还天真的以为自己的军队正在驱赶这里的德军,而自己很快就会获救,可惜事实是英军步兵惨遭德国空军蹂躏。
鉴于这时的局面,德军将第二波空降部队的降落地点从福丁河大桥西侧的平地改为东侧的丘陵地带,第1空降团的加里斯中校命令自己的士兵在那里点燃了彩色的指引焰火,空中的运输机群在盘旋了几圈之后将第4空降团的2500名伞兵陆续空投在了那些有指引信号的区域。场面壮观而宏大的大规模伞降第一次在光天化日下展现在世人面前。
“妈妈,快看!”
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说着还用力拽他妈妈的裙角,就在他们右手边的窗外,不远处那些纷纷扬扬的白色降落伞像是一朵朵巨大的蒲公英正在缓缓飘落。
“好了,吉森,那些德国飞机上的德国人和你一样,长着一个脑袋两个眼睛,他们有鼻子有嘴巴,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乖乖呆在这里不要吵好吗?不然外面那些德国人会冲进来把你抓走的!”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盘子,她对于自己儿子发现天外来客般的喊叫已经习以为常了。上午的时候德军伞兵占据了这栋房子,不过对于这里的母子二人来说,幸运的是一个排的德国士兵将他们家当作自己的食堂,他们两个也因此得到比其他居民多一些的自由。由于英军的逼近,伞兵们提前享用了自己的午餐,自然也留下一大堆盘子,此时这栋房子的阁楼和大厅都被布置成射击据点,唯有这个小小的厨房属于小男孩和他的母亲。
小男孩有些不满的嘟其嘴巴,他从旁边搬来一个小凳子并爬上去,然后将自己的下巴搁在窗台上眼巴巴的看着远处,这个梦幻般的场面或许会永远留在他童年的记忆里。
“吉森?”发现自己的儿子一下子安静下来,年轻的妇女扭头看了一眼,她正想夸奖小男孩很乖,却正好瞥见了窗外那些正在降落的德国伞兵。她手里的盘子不知不觉滑落接着哐啷一声在地板上摔得粉碎。
“噢!上帝啊!”妇女用右手捂住自己的嘴巴,生怕自己失声尖叫起来。由于风的缘故,一些准备降落在镇外的伞兵却在下降过程中向桥东的镇区飘来。其中一个伞兵就在距离这对母子十几米处降下并着陆。
“妈妈,他们是天使吗?”天真的小男孩将自己的额头紧紧贴在窗子的玻璃上,那些白色的降落伞看起来的确很美。
“我不知道我想,他们或许是化身成天使的魔鬼吧!”年轻的妇女说着紧紧将自己的孩子揽在怀里,生怕那些德国伞兵真的冲进来抢走这个可爱的小男孩。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够像他们一样在天上飞!”小男孩美好的梦想恐怕很难实现了,不久之后,作为战败国,英国人被永久禁止制造和使用飞机,未来航空公司的飞机也由德国空军提供和管制。
对于河那边刚刚经历一场浩劫的英军官兵来说,镇子东面仿佛正在下一场大雪,雪下得不大,却足以给这个地方带来一场大雪灾。
“太可怕了!”
一个举着望远镜、头发胡子花白的英国将军看了好几分钟之后才说出这么一句感触,不管是在欧洲、非洲或是亚洲,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令人震惊的场面。在英国陆军中,参加过上个世纪(19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那些殖民地战争的中老年将领占据着军队的中高层,这与德**队中的情况也较为相似,就算是以年轻化著称的东普鲁士军团中也不乏佛朗索瓦和马肯森这种年过半百的老将。
出师不利对于一支部队士气的影响非常大,这2万多名从汤顿赶来的英军士兵半夜就被叫醒,人员和装备登车就花了他们好几个小时的时间,从汤顿到这里没有直达的铁路线,他们的火车在路上有辗转了几个小时,官兵们脸上都写着困倦。在遭到德军空袭之后,他们虽然不至于怯战,但心里难免忐忑不安。在他们与福丁镇之间的平地上躺着上千具尸体,雪地上那一个个焦黑的弹坑还在滋滋的冒着热气,被炸断的肢体、血肉模糊的面孔、雪地上那东一块西一块暗红色的东西无一不让人大倒胃口。
“将军,科尔上校请示是继续后撤还是就地等待援军?”
参谋所说的科尔上校是第3加拿大步兵师的师长,连夜前来增援博内茅斯的部队除了这个加拿大师之外,还有一个英国第17步兵师,也称为里瑟步兵师,师长就是这位白胡子老将,两个师由里瑟将军统一指挥。(在历史上的一战中,加拿大和澳新部队很多时候都会充当英军主力的先头部队,投入法国战场的印度殖民军实际上并不多)
“这些加拿大人难道就被几颗炸弹吓怕了吗?”里瑟将军对于科尔的选项里居然没有进攻这一项感到非常不满,不过在对方兵力和武器不明、大批飞机还在附近空域的情况下,里瑟也没有再度进攻的打算,他准备将进攻与否的决定权交给守备司令部。
“部队就地休整,但不得放松对空警戒!通讯兵,替我发报给司令部”
27日上午10点41分,德国空军的机群完成空投第二波伞兵以及弹药物资的任务并开始返航,雷丁河大桥附近重新归于平静,然而这片平静下酝酿的是更加猛烈的风暴。
第十九章 桥(2)
在统一规格的降落伞拖曳下,一个大块头伞兵的下降速度似乎要比其他人稍微快一点,他落地时屁股结结实实的礅在雪地上,还好冬日的阳光并没有迅速融化地上的积雪,十几厘米厚的雪多少提供了一点缓冲,使得他可怜的屁股不至于一下子摔成几瓣。
大块头的嗓门似乎和他的体积成正比,还没来得及脱下降落伞包,他便用那近似咆哮的声音喊道:
“每个人拿好自己的装备,降落伞留在原地!各连连长负责收拢自己的士兵和附近的空投物资,并尽快向镇里运动!”
“少校,您还好吧!”之前落地的一个伞兵走到大块头旁边并伸出自己的右手准备扶他起来。
“没事!”
大块头这一拉不要紧,那个身材普通的伞兵差点一个踉跄摔倒在地。这个大块头就是第4空降团的希尔兹少校,身高1米89、体重96公斤的肉搏高手,毕业于柏林陆军学院,现年31岁,是一个比较讲究单兵作能能力和小组配合的青年军官。
希尔兹拍拍自己身上的雪,他和士兵们一样戴着m16钢盔,加上方形背囊,从背后看很难看出他是一个少校军官,这也是他比较有个性的一面。
“大家动作迅速一点!”
在将自己从降落伞里解脱出来之后,希尔兹再次大喊起来,周围的士兵听到这种声音并不发怵,不过每个人都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行动速度。不多时,一个个整齐的伞兵连队便集结完毕,散落在各处的弹药物资也很快集中起来。
“噢,可怜的孩子!”
看着眼前几辆平时用来装运粮食的马车以及拉车的瘦弱马匹,希尔兹自言自语起来,这种自言自语也随着他的大嗓门传到附近每个人耳朵里,还好伞兵们大都已经习惯了这位毫不拘束的少校。
“少校,很抱歉,这是我们在镇里所能找到的全部运输工具!”加里斯派来接应的伞兵略带歉意的解释道,福丁镇并不是什么富人居住的地方,四个轮子的东西全都要靠马来拉动。
希尔兹大大方方的摆了摆手“上士,不用紧张!我并没有责怪你们的意思!我的士兵在法国的海岸上已经安逸了几十个小时,现在该让他们动动了!”
以福丁河大桥为中心来看的话,通往这座大桥的铁路有三条,一条通往西面的多切斯特,一条通往东北方的南安普敦,还有一条则是向西直达博内茅斯,在和平年代,博内茅斯海滩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因此英国人在这里修建了一条单行轨的铁路。加里斯中校的第1空降团占领这里之后,将这三条铁路靠近福丁河大桥的地段全部破坏,在铁轨被修复之前,无论从那个方向来的火车都只能前进到距离大桥5英里左右的地方。
此时英军计划从南安普敦调来的部队还未全部完成登车,因此大桥东面暂时还不会遭到英军的进攻,在第1空降团部分士兵的帮助下,希尔兹的第4空降团也有充足的时间将这里所有的弹药物资运回福丁镇。
最终,这些牛车只装了很少一部分弹药以及在空降中不幸受伤的几个伞兵,其他弹药物资就只能靠这两千多名伞兵人抬肩扛回去,希尔兹一人就扛了一大箱子弹。在德**队中,这样真正与士兵们同甘共苦的军官并不多见。
士兵们为了接应第4空降团而进行的焰火表演结束之后,那片丘陵地带只剩下一些空的信号焰火壳,被遗弃的降落伞一个个像是半枯萎的白色花朵,一阵寒风吹过,便又会有几个被吹到远处。
加里斯中校的指挥部设在大桥东侧的铁路小站里,从南安普敦而来的铁路就是从那里分出一支南下前往博内茅斯海滩。从外观上看,这个小站只是伟大的大工业时代一个非常普通的建筑物,站台短小但很干净,候车室是单层的尖顶砖石房,房子不大上面却有座大笨钟样式的钟塔,机械的大钟仍在敬业的运转着。站台上几乎空无一人,冬天和战争都是人们出行的巨大障碍,在站台旁边有几个用沙包垒成的哨位,五、六个德国伞兵正在聊着什么。
从站台向河流上游看去,河畔对面的山坡上有一座非常古典的城堡式别墅,由于覆盖着白皑皑的积雪,那里很容易令人联想起某个童话故事里王子的城堡。不过那里距离大桥太远,战略意义不大,因此加里斯中校并没有派士兵前去占领它。
站在希尔兹面前,加里斯中校要矮上一个头,卡伦的身高则介于两人之间。
“中校,第4空降团2500名士兵现在全部到达,在降落到镇区的部队中有4人腿部受伤、1人手臂骨折,降落在镇外的部队仅有2人扭伤,其余2493人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另外我们还带来步枪子弹20万发、机枪子弹15万发、手榴弹8000枚、迫击炮弹800发!”希尔慈的声音在房间里像是惊雷一般,与俄军进行肉搏战的时候,这种声音甚至能够压过以野蛮和粗暴著称的俄国人。在这次空降过程中,大约有一个连的伞兵降落到桥东的镇区,一些人甚至直接砸进居民的房子,降落伞挂在屋顶上的人也不在少数,现在镇里还到处飘扬着白色的降落伞。
“你们来的太及时了!我们真要好好感谢一些空军的兄弟,他们好好替我们教训了一下西面2个英国师,现在英国人还老老实实的呆在那里!”正是由于空军机群适时出现,加里斯预计的第一场战斗被大大推迟了,加上第4空降团和他们带来的弹药物资,福丁河大桥的防御得到很好的加强,加里斯他们在这里多拖延一分钟,登陆部队便能够多运送一批物资上岸。不攻下福丁河大桥,英国人计划中多切斯特到南安普敦的战线就无法形成。
“是啊,我在飞机上也看到了,空军兄弟真是好样的!中校,我们空降团该如何部署?”感谢过德国空军之后,希尔兹便将谈话引入正题,西面的2个英国师虽然伤了点元气,可是数量惊人的英军部队正在陆续赶来,德军空降部队对大桥的防守丝毫不敢怠慢。希尔兹这次带来的弹药单纯的从数量上看非常多,但真正分到每一个士兵手里并没有多少,补给始终是空降作战的一大难题。
“现在我们空降团三个营分别部署在桥西镇区、大桥两侧、桥东镇区,你们团暂时先派一个营到桥西的镇区去,剩下两个营作为预备队留在桥东,你看如何?”由于指挥不统一而失败的战例在世界各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因此在登陆作战开始之前,加里斯中校就被任命为这次行动的总指挥官,出于客套他还是以征询的语气向希尔兹布置任务。
“遵命!”希尔兹毫不含糊的回答道。
上午11点20分,悠扬的风笛声再度从西面传来,捏着总司令部发来的电报,里瑟将军不得不下令他的英国第17步兵师和加拿大科尔步兵师再次整队向福丁镇前进。那张电报上措辞严厉,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大桥的语气充斥在字里行间,至于这里的德军人数,总司令部认为博内茅斯守军预备队遭到大股德国伞兵袭击,占据大桥的伞兵应该不会太多。
当英军阵地上剩余的大炮开火时,心情最为紧张的既不是英军官兵,也不是德军伞兵,而是那些无辜的居民。现年63岁、居住在大桥西侧的布朗夫人这样描绘她的经历:
“我清楚的记得,26日的晚餐我没有忘记向上帝祈求战争早日结束,并祈祷我那两个应召加入陆军部队的儿子平安归来!然而平静在凌晨5、6点的时候就被打破了,从大桥那边传来一阵枪炮声,我从邻居那里得知德国人已经占领了大桥,当时我真的不敢相信。可是就在我吃早餐的时候,几个凶神恶刹的德国兵冲击我家里,还对我说了一大堆我根本听不懂的话。他们的行为实在太粗暴了,也不经过我的同意就将窗户上的玻璃打得粉碎,私自搬动我的家具搭在窗口,还将一挺机枪架在那里。上帝啊!我家居然成为他们的战场!我想阻止他们,结果被他们关进一楼的客房里。上午的时候我一共听到两次激烈的枪炮声,第一次是上午十点多,先是头顶传来令人厌恶的嗡嗡声,然后西面发生成片的爆炸和非常密集的枪声;第二次则是一个小时之后,这次爆炸的声音距离我很近,似乎就发生在镇子里,我当时害怕极了,接着我钻到床铺底下,因为我害怕我的房子会被炸塌。”
在排成10个横队大约5000名步兵向福丁镇推进的过程中,英军用残存的10余门速射炮对镇内进行了持续近20分钟的炮击,大桥西面的镇区大约有1/3的房屋在炮击中倒塌、近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来吧,混蛋们,好好尝尝我们的厉害!”
在一栋英国民居的底层,两个德国机枪手紧紧注视着前方那些晃动的人影,沙发、桌子等家具都被他们推到窗前用来抵御子弹,他们身旁的地上放着整整两箱机枪子弹和好几枚手榴弹,其他机枪火力点也大致是这样的布置。
某栋民居的阁楼上,一个有些孤独的德国伞兵左眼微闭、右眼贴近他步枪上那根5倍瞄准镜,透过这个简单而有效的工具,他能够看清那些斜端着步枪向前小跑的英国步兵面无表情的脸孔。此时英军的队形已经散开,但是10个横队的大致轮廓仍在,在军服的颜色和样式上,加拿大陆军和英格兰步兵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对于这个经过专业训练的狙击手来说,击毙的是加拿大人还是英国人并不重要,军官是他的第一目标,然后是手持机枪和其他大威力武器的家伙,实在没有其他目标的时候,他才会射杀那些普通的英军士兵。
(关于步枪和狙击步枪的有效射程,看到的说法多种多样,据说对有经验的狙击手来说,使用配有4倍瞄准镜的毛瑟kar98k狙击枪可射杀400处的目标,若选择6倍瞄准镜则可射杀1000米处的目标,而枪管更长、子弹初速更快的毛瑟1898步枪理应有更远的有效射程,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毛瑟1898的最大有效射程在600-800米之间应该实际一些)
“目标距离,1500米!”一个趴在房顶上的士兵用简易测距仪计算着英军步兵的距离,在这栋房子后面,3门迫击炮和10来个炮手已经做好了准备。
“将炮弹落点定在1200米!”
负责指挥这几门迫击炮的军官命令下达之后,炮手们又对迫击炮进行微调,此时英军炮火仍在射击,不过在炸塌他们面前这栋砖石结构的房子之前,这里的迫击炮和炮手还是安全的,在大桥西侧的镇区,一共还有另外7个这样的迫击炮阵地。
在英军第一波10个横队中,大约有一半是加拿大士兵,这些年轻人远涉重洋来到这里为的就是参加一场对他们来说有些莫明其妙的战争,不过以敬业和顽强著称的加拿大军人大都毫无怨言(据说历史上一战最强的5个王牌狙击手有3个是加拿大人,极其意外!),帽沿下面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全都冷漠的看着前方那座在炮击下毫无动静的小镇,视线中那座显眼的钢铁大桥就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大家跟上!很快就要进入对方射程了!”
在第一条横队最右侧,加拿大少尉乔尼大声叮嘱着自己的士兵,大冬天跑上几千米并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每个人都在大口大口呼着热气。这些加拿大人将步枪斜端在胸前,步枪前端的刺刀在阳光下明晃晃一片。
忽然间,乔尼发现从镇子里悄无声息的升起几个黑乎乎的东西,这些东西越升越高,它们的轨迹与普通的炮弹和子弹大不相同,乔尼只见过一种东西有类似的运行轨迹,那就是要塞炮兵以前常用的臼炮,可是那种东西发射的时候会发出非常沉闷的响声,然而这里除了英军火炮射击和炮弹爆炸的声音外什么也没有。
迫击炮算不上新式武器,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是在1904年9─10月由俄国炮兵大尉戈比亚托。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发明的。当时时值日俄战争,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而展开激战。俄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日本挖筑堑壕逼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将一种老式的47毫米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有效地杀伤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这种战场上应急诞生的火炮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迫击炮,然而直到1914年大战爆发时,各国对迫击炮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并不高,目前除了俄、德、法之外,其他国家的步兵大多没有见过迫击炮。
当那些黑乎乎的东西一头扎进人群并发生爆炸时,乔尼终于明白这是一种不可小视的武器,这种炸弹威力不大,但却能够让人挨了炸还看不到对方踪影。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未让这些加拿大人和英国人陷入大面积的慌乱,看着自己的同伴一个个倒下,他们反而不由的加快前进的步伐。
那些黑色的东西升起的频率要比普通火炮射击快得多,它们一次次在雪地上扬起积雪和泥土,英军前进的步兵队列逐渐出现一个个缺口。英军的火炮仍在嘶吼,但根本无法压制德军的迫击炮。
当乔尼和他的士兵踏进德军机枪和步枪的射程之后,迎面而来的密集子弹让所有人都感到无助,胸口或者头部中弹的士兵由于惯性呈现出非常典型的姿势:上身后仰的跪倒在地,双手张开有时还会甩出手里的武器,最后整个人正面向下趴倒。腿部以下中弹者的姿势则要简单得多,一个标准的向前鱼跃然后就只要等着医护兵到来了。
“继续前进!”乔尼刚刚迈出下一步,迎面而来的一颗子弹却悄无声息的钻进他的身体,在身体后仰的那一刹那,他的帽子飞了出去,一头柔软的金发由于沾满汗水而紧紧贴着头皮,眼睛失神的望了最后一眼蓝天。双膝跪在雪地上的时候,他感觉地面好柔软,就像是一张舒适的大床,而他就要在这张大床上永远的睡去。
乔尼看到不向自己射击的人,希尔德兰少尉却能看清被自己击中者的每一个动作,他唰啦一声拉动枪栓之后,一颗还残留着几缕硝烟的弹壳从枪里蹦了出来,接着在木质的地板上当当的弹了几下。在重新将下一发子弹送进枪膛之后,希尔德兰开始寻找自己的第417个目标,这位参加过土耳其内战并成功射杀一名土耳其元帅的王牌狙击手,现在是德国乃至全世界的头号杀人机器。
第二十章 桥(3)
1914年德军步兵手里使用的“火鸟”轻机枪,射速和威力远比不上传说中的g-42,但对平地上冲锋的敌军仍然具有可怕的杀伤力。当这种机枪的嘎嘎声响起的时候,总会有几名甚至十几名英军士兵暂时或彻底告别这场战争。
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遮蔽物进行防御,手里只有轻武器的德国伞兵们在尽可能的发挥出巷战的威力。桥西镇区许多房屋靠西一面的厨房、客厅还有卧房里,基本上都有伞兵在向外射击。
在一个由柜子和沙发堆积的窗户前,一挺7。92毫米口径的“火鸟”每隔一两秒就进行一次短射,地板上一片狼藉,有英军炮火震落的灰尘和小沙粒,有士兵们的脚印,还有被砸碎的玻璃,被机枪抛出的子弹壳不断与地板和地板上的子弹壳接触发出清脆的叮当声,不一会儿地上就有上百颗黄澄澄的东西,有些还在缓缓滚动,整个房间里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英军从外面看这些窗户,就只能看到不时喷出火焰的机枪口,以及德国伞兵们那圆圆的钢盔。
这挺机枪旁边一个窗户则是由两个步枪兵把守,他们将肩膀以上或者小半个身体闪到窗前进行瞄准和射击,接着迅速闪到窗户下或者旁边,在拉动枪栓或装子弹之后,他们又会进行下一次瞄准和射击。这种步枪的射击速度虽然不及机枪,但在具有优秀性能的毛瑟1898步枪和训练有素士兵的共同作用下,准确度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
巷战往往是狙击手们的天堂,精锐的德国伞兵部队中拥有不少职业狙击手和准狙击手,像希尔德兰少尉这种参加过土耳其内战非常稀少,大部分狙击手都是在波兰和法国战场锻炼出来的,野战中他们同样能够威胁到敌方的军官、通讯官和士兵。
英军部队的进攻由于中低级军官频频被射杀而变得散乱起来,最先冲入福丁镇的加拿大步兵连中军衔最高的居然只是一个中士副排长,而且这个倒霉的家伙刚刚接过连队指挥权便追随他的长官们而去,结果剩下的数十名步兵在两个下士的带领下在街道上与德军对射起来。这个年代柏油马路要在一些中大城市才有,这个小镇里面基本还是石子路,道路不宽,两边木石结构的房屋大都只有一两层高,最上面大都是带有阁楼的尖屋顶。
随后冲进镇子的一个英军步兵连队由于路上吃了好些迫击炮弹,接着又遭到德军机枪的扫射,进入镇区时只剩下可怜的十几号人和一个排长,倚靠在一栋房子的墙壁上回头看着自己刚刚经过的地方,士兵们眼中都充满了深深的恐惧。靠近镇子的地面上躺着许多尸体,每一秒都有新的阵亡者,一些受伤的士兵则在痛苦的挣扎着,少量医护兵根本来不及对这些伤者进行急救。
“跟德国鬼子拼了!”
一个愤怒的英格兰士兵冲到街道上,他刚刚朝前面一栋房子的窗户开了一枪,甚至还来不及拉动枪栓,从另一个窗户射来的子弹便正中他的头部(合格的狙击手200米爆头、400米确保击中目标)。
“上帝啊!”旁边那些倚着墙壁的英国士兵只能在胸前一遍遍划着十字,镇子里德军的枪口几乎无处不在,或许只有这几栋最靠外的房子外墙边才是暂避的好地方。
躺倒在镇子边缘的英军尸体越来越多,靠外一些的街道上也到处是死伤者,后续英军不得不先跨过死去的同伴才能进入镇区,然而大桥西面这片由200余栋民居组成、部署了2个营1000多名德国伞兵的镇区却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不断吞噬着英国人和加拿大人的生命。
第一波进攻的20多个连队陆续进入镇区,随着躲在镇西一些房子后面的英军士兵越来越多,军官们不得不拿出有效的办法继续向镇内推进。一个上士稍稍探出脑袋,街面上基本上没有人活动了,他们旁边这条宽不到3米、长约50米的街道上躺着至少40具尸体,他才观察了两、三秒钟,一颗子弹啪的打在他旁边的墙壁上,吓得他用最快的速度将脑袋缩回去。
“我们必须逐栋清除这些房子里的德国人,一排跟我上,冲进左边那栋房子,其他人开火掩护,手榴弹也用上!”
上士说着看了看隐蔽在这里的二十多个士兵,这些人来自各个连队,有加拿大人也有英格兰人,甚至还有一个拿着风笛的苏格兰人,所有人都用茫然而惊恐的眼神望着他。
“前面10个人,到你为止,听我发令然后冲出去向前面开火,其他人跟在我后面冲锋,明白了吗?”
在仔细分配任务之后,这些士兵终于点了点头。最前面几个士兵掏出黑尔手榴弹装到步枪顶部,这种武器虽然看起来好用,但如果只是在墙外爆炸,对于墙壁和房子里面的人都不能构成任何伤害,但枪射手榴弹的精准度并不足以在30米外将它们射进一个不大的窗户,它们爆炸产生的声响和硝烟倒是可以起到一些掩护作用。
“准备”上士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旁边的士兵也同样一脸紧张。外面的机枪声断断续续,双方的步枪仍在活跃的进行对射,英军第一波进攻剩下的人数不足一千,其中大部分士兵都选择在镇子边缘地带就地防御等待后续部队。
“冲!”
10个负责掩护的士兵鱼贯而出,稍显沉寂的街道一些子喧闹起来,德军的机枪、步枪和狙击手几乎同时发威,那10个士兵才勉强射出两颗手榴弹就全部阵亡。与此同时,上士带着其他的士兵也冲出来准备越过这个拐角冲到左面房子里,上士一边跑一边用自己的左轮手枪连连向前面一个窗户开枪。
啪
希尔德兰少尉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目标、那个手持威伯利左轮的英军上士脑袋上爆出一团血,那个家伙脸上甚至没有一点表情的变化的倒在地上,他抽搐几下之后便彻底安静下来。各个窗户后面的德军士兵就像是猎火鸡一样射杀这些冲出来的英军士兵,两挺“火鸟”更是用持续好几秒的长射迎接他们,最后一个英军士兵吃了好几发子弹之后倒在那栋房子一楼的房门前,连摸门把的机会都没有得到。
这条由两挺轻机枪、19支步枪和1个超级王牌狙击手把守的街道暂时恢复了平静。在退出这次战斗的第12个弹壳之后,希尔德兰少尉收起步枪躲到窗户窗户旁边。这场战斗刚刚开始,他在狙击手排行榜上的优势又扩大了一些,参加伞兵部队固然危险,但这种危险换一个角度便是刺激了,巷战中猎杀一个敌人要比野战中容易得多,野战中往往需要伪装自己(历史上一战中有些狙击手的伪装很搞笑,像是马戏团表演杂技似的,居然还有人伪装成树木),有时候爬行和潜伏一天只能收获一两个目标,而且被发现和追杀的可能性要比巷战大得多。
由于镇区西侧那些残余英军的存在,加上许多弹药在轰炸中被毁,英军的第二波进攻部队出发之前并没有进行炮击。这次英军部队远远看去仍旧是一个个整齐的横队,不过人数要比之前那次多了许多。一刻钟内两封催促电报,英军指挥官不得不派上了手里大半的士兵,时间对于双方来说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宝贵。
“将军,我们的伤亡实在太大了!”
加拿大第3师的师长科尔上校亲自来到里瑟将军面前,加上前次进攻,他的1万2千名加拿大步兵几乎全部投入战斗,而留作的预备队是由纯英国士兵组成的4个步兵团。
里瑟不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上校,你经历过战争吗?”
“没有,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战斗,我的士兵绝大多数之前也没有打过仗!”科尔摇摇头,加拿大军队在1899年-1902年的布尔战争中曾经派兵支援英军,不过投入的兵力并不多,包括后勤医务人员一共才去了7000多人,到战争结束时加拿大军队总计伤亡700多人,而这次大战来到英国作战的加拿大军队现在已经有10余万人,若不是德国海军对英伦三岛的封锁,这一数字还会更多(历史上参加一战的加拿大人有62万,参加二战人超过百万)。
“第二次布尔战争的时候,我还是个中尉连长,布尔人的游击战术让我们吃尽了苦头!那场战争中我失去了两个好友,还有一个因为受伤致残而永远退出军界!我当时很伤心,但这就是战争!”里瑟一脸严峻的看着那些正在前进的步兵队列“这是一场可怕的战争!在刚刚过去的5个月里,至少有100万士兵和军官在战场上阵亡,有英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塞尔维亚人、意大利人,甚至还有日本人。死亡没有什么好怕的,阵亡者都是英雄,活着的人只有用胜利才能告慰这些亡魂!”
科尔上校沉默了,目送士兵们远去,他心里百感交集。
站在大桥上眺望战场的加里斯中校心里默默盘算着,英军第二波进攻的人数超过一万,看样子他们打算一战解决问题。第一波进攻残余的英军人数不多,却牢牢占据着镇子最西面的一小片区域。
“中校,让我带两个营过去增援吧!挫败英军的这次进攻之后,我们可以伺机发动反击,将英国人全部赶出镇区!”大块头的希尔兹少校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如果成功击退英军这次进攻的话,大桥坚守到中午就不成问题了。
“可是”
加里斯觉得在上午就投入预备队显得有些早,防守这里一共就5000伞兵,在未来的几个小时内,抵达这里的英军将越来越多。加里斯不知道具体将要面对多少英军部队,但登陆前的欺骗战术能够做的无非是拖延英军反击的时间,在两天后兴登堡第5集团军登陆之前,英国人肯定会全力扑向博内茅斯。不过在福丁这样一个小镇进行城市防御战本来就有些勉强,2个营的伞兵抵御面前这一万多英军的进攻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要不就1个营?”
想到激烈的肉搏战,希尔兹的手就有些痒痒了。像加里斯和希尔兹这种团级指挥官性格各异,就算高级将领也会有好战与冷静之分,要求每个人都像隆美尔一样狡猾而且擅长战术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像希尔兹这种勇猛的指挥风格有时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那好吧!少校,你带上4团的2营去增援桥西镇区,切记将英军驱逐出镇区就可以了!”
仅仅两分钟之后,希尔兹就带着700多名士气高昂的士兵越过大桥进入桥西镇区,看着这支像猛虎一样充满战意的部队,加里斯只能感叹什么样的长官带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兵。他抬头仰望大桥南面的天空,那里只有几片白云漂浮,此时要有一群德国轰炸机前来支援就好了,可惜陆基飞机均已返航,在傍晚之前恐怕很难再度前来支援,至于博内茅斯外海德国航母编队上的舰载机,此时正在协助古德里安的混合装甲师与英军作战,那边的战况远比这里激烈的多。
“目标距离,1500米!”
迫击炮阵地前面的测距兵报出一个似曾相识的数字,只是此时的情况与之前英军进攻时并不完全一样。之前英军在进入镇区之后吃了火力上的亏,这次在步兵队列后面还跟了不少抬着重机枪的士兵,滞留在镇口附近的英军和加拿大士兵此时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指挥这些迫击炮的军官无奈和担忧的看着那些装迫击炮弹的弹药箱,之前英军的进攻中,德军迫击炮从1200米一直轰到150米的距离,战果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原本就不多的炮弹也耗去不少,按照上次的射击速度再打一次的话,这里的大部分弹药箱就该空了。每个德国士兵都知道他们后面将要面对的英军只会越来越多,如果弹药耗尽的话,他们就不得不炸桥撤退了。
“炮弹落点定1000米,各炮注意控制发炮速度,尽量控制在每分钟4发之内!”尽管下达了节约炮弹的命令,但这些迫击炮的弹药情况仍不容乐观,毕竟在这样一次战斗中,迫击炮射击的时间至少会持续10分钟。
在更换新的枪管之后,操纵机枪的伞兵们也稍微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弹药,在实际战斗过程中,短射居多的时候一条200发子弹的弹带一般可以打两到三分钟,进行持续的扫射时仅能打不到两分钟,而且打完之后就要更换一根枪管。一个弹药箱中有5条这样的弹带,每挺机枪旁边放着两三箱子弹,这样一次战斗打完一箱子弹是很正常的事情。
最不愁弹药的大概就是步枪兵和狙击手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使用毛瑟1898步枪时最高射速不过15发每分钟,在巷战中加上瞄准和闪避装弹时间,一支步枪的射速能够达到10发每分钟就不错了,1箱子弹差不多就能让一排士兵打完这样一场战斗。至于狙击手就更省弹药了,像希尔德兰这种王牌狙击手身上一般不用携带超过50发步枪子弹和20发手枪子弹。
英军行进的队列中总有若干风笛手,于是悠扬的风笛声随着英军步兵的前进而渐渐传入福丁镇。在进入德军迫击炮射程之前,超过1万4千名英、加步兵将步枪斜扛在肩膀上,步枪最前端的刺刀随着他们的脚步而上下抖动,队列最上方形成一片令人眩目的刺刀林。在这种慷慨激昂的气势之下,不论是英格兰人还是加拿大人,每个人脸上都写着自信的坚毅。
这种令人压抑的气氛持续了几分钟之后,德军迫击炮弹的爆炸声终于响起,在烈焰浓烟与弹片中,随着英军队列中军官们一声令下,英军士兵全都将持枪的姿势改为斜端在胸前,稳步向前的步伐也变成小跑。在这种状况下,英军队列并没有像前次那样完全散开,每一颗落在队列附近的迫击炮弹都能扫倒几个甚至十几个士兵。
随着镇内德军机枪的开火,英军的进攻忽然间猛烈起来,隐蔽在镇口的步兵不顾德军火力开始向镇内推进,这使得德军必须分散相当的火力对付这群人。
“喔”
在大约500米的距离上,英军队列中爆发出一阵震天的呐喊,所有步兵都开始奔跑冲锋,一部分英军机枪停下来向镇内的建筑射击,另外一些机枪手则扛着机枪随同步兵一同前进。这是一场场没有重炮和飞机的战斗,战场上的节奏在短短半分钟内从平缓升入**状态,不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每个人血管里的血液都开始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