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话里的故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作家赵树理写过一部小说,名字叫李有才板话。小说的内容写的是贫苦农民李有才以板话做武器,鞭达封建地主势力把持村政,欺压百姓以及贫苦农民与之做斗争的事情。无独有偶。在渤海之滨,燕山脚下,有一个村庄赵家营,也流传着一些类似板话的顺口溜。这些顺口溜言简意赅,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每一两句都包含着一段掌故或一个事件。或曰人文,曰地理,曰轶事,曰趣闻,从多个方面反映了农民的好恶爱憎,喜怒哀乐。这些顺口溜究竟是何人所作,无从考证。我们权当是集体创作吧。
板话之一:赵家营,真不赖,三所学坊四座店
赵家营地处冀东平原,那里地质沙化,土地贫瘠。解放前,由于没有排灌系统,雨水少的年份,田禾枯萎,黄沙漫漫。雨水多的年份,积沥成涝,一片汪洋。恁的一个不足五百余户的贫困村落,既无交通要道直达府县,又无巨商大贾云聚街头,何来三座学坊四座店。经笔者多方调研考证,所谓“三所学坊四座店”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三所学坊实指两所私塾,一所盲人教馆。四座店实指两座染坊,一座烧锅,一座骡马店。
解放前,在反动政权的统治下,教育落后。教学场所不像现在这样村村有小学,乡乡有中学。那时后,十里八庄难得有一所小学。有钱人家的子弟要想读书,没有交通工具,路途又不安定,不敢到外地学校上学。因此,几家人连合起来办个私塾,请位学究教书。所谓私塾,应该相当现在的家教,只不过私塾的学生要比现在的家教一师一生多的多。一位学究少则教几个学生,多则教十几个。教学内容也不是正规学校那样教授语文,算术。学生所学课本全是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书籍和四书五经等孔孟之道。第一位来赵家营教私塾的是一位外乡人。此公虽不敢说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也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就是脾气有些倔犟,教书不到一年就弃馆而去。纠其原因是几个富家子弟生性顽劣,每天只知玩耍嬉闹,哪有心思苦坐寒床,而且变着法儿戏弄先生。虽然屡遭责打,却屡教不改。一次,有个叫文显的学生“憋坏”他叫一个岁数小的同学找来一只破鞋,里面罐满沙土,将门虚掩,把鞋放在门扇上,然后危襟正坐,等待先生进门。先生推门而进,破鞋从上而贯,沙土撒了一脸。先生为只一惊,愤而离馆不教。几个老财万般无奈,只好请出本村的一位读过四书五经,尊号叫二先生的出山调教这班顽童。仅管这位老学究不负众望,怎奈顽童难教,朽木难雕,到头来没有一个学有所成。这就是板话中所指的两所私塾。
盲人教馆开在村里首富王家大院。教馆先生姓邓,也是一位瞽者。学生来自四里八庄,全是失明之人。盲人教馆不同于现在的聋哑学校,授课没有盲人课本,全凭先生口授。所教内容也不外乎那些算命打卦,抽贴问卜,断人吉凶祸福等污七八糟的东西。出此之外,也教一些操琴拉弦之类的音乐课,为的是盲人成年之后除去算命打卦外,还可以给鼓书艺人,皮影班子伴奏,聊以糊口谋生。在盲人教馆学艺的有赵家营的两个盲人。一个叫刘贵,一个叫王德。那刘贵天生愚鲁,学艺不精。解放后为鼓书艺人弹弦为生。文化大革命中,全国普及样板戏。那刘贵想把“智取威虎山”改成鼓词。因为他没有文化,又不懂得样板戏要突出英雄人物的原则,在演唱时长出了“好一个诡计多端的杨子荣”的唱词。幸好他没有文化,又是个盲人,否则革命群众非抓他的阶级斗争不可。那个叫王德的算是学业有成。他凭着一张铁嘴,鼓动如簧之舌,替人卜卦算命,看阴阳宅,着实骗了许多人。时至今日,找他算命的人仍如蝇逐臭。就连一些私营企业的老板和政府官吏也坐着高级轿车慕名而来,请他断财运官运,真可谓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当笔者问及村民“他算的卦灵不灵”时,村民都摇头说;“现在这个年月,能骗人就能发财”
说起四座店也有其历史根源。解放前,赵家营一带盛产土布。有土地的农户种一亩棉花,摇一架纺车,架一部织机,就能生产出一匹匹白布来。有了白布就要染色印花,开染坊就成了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的行业。因此,赵家营先后开起两座染缸店。一座在西街,叫打瓦房染店。一座在东街,叫洋门脸染店。大瓦房的掌柜功于心计,商德忒差。所以客户越来越少,生裔越做越弱。洋门脸染店掌柜的不断更新花样品种,讲究商业道德,生意越做越大,最后把染店的土门楼改成了洋门脸。所以在村民中流传的板话中有“洋门脸,东街建”之词。在中国的酒文化中,有无酒不成席,借酒烧愁之说。地东财主婚丧嫁娶必办酒席。穷人贫困潦倒借酒烧愁。据此,西街一户殷实人家开了一座烧锅店,村民称之为西烧锅。村里有了染缸店,烧锅店。染布的,买酒的络绎不绝。加上沿海一带农民往煤窑拉煤的,趸鱼的,贩盐的,人要打尖,马要喂料。王姓财主见有利可图,就在西跨院开了一座骡马店。这就是板话中“四座店”的来历。
板话之二:胖头拐四丫,外带大彩旦
这两句板话说的是赵家营的一个嘎子拐骗两名少女的事件。事情发生在解放前。拐骗少女的嘎子叫胖头。被拐少女一个叫四丫,一个叫彩旦。事件发生后,村民舆论大哗,都骂胖头是个吃人饭,说人话,不干人事坏蛋。
胖头出身贫贱,童年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的。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穷则思变”有的人因贫困而发奋,勤于劳动,摆脱贫穷。有的人则因穷而变态,行为越轨,处事异端。胖头显然属于后者。胖头长大成人后,性情顽劣,懒于劳作,游手好闲。干尽了挖窟盗洞,偷鸡摸狗,踢寡妇门,扒绝户坟的损事。村们见到他都嗤之以鼻,避退三舍。胖头不干人事,还有一个癖好,就是好色。别看他长的矮胖敦实,走道有横没竖,却生就一双牛眼,走到哪里,眼光专扫女人。哪家闺女生的俊,哪家媳妇长的俏,他都心知肚明。千方百计加于亲近。在他结识的姑娘媳妇中,最令他神魂颠倒的莫过四丫和彩旦。那四丫也出自寒门,一家人全靠父亲与人庸工为生。四丫虽然从小粗茶淡饭,却长的玲珑剔透,十分乖巧。待到二八芳龄后,更是出落的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一笑一颦着实讨人喜欢。怎奈她家境贫穷,仅管生的花容月貌,也逃脱不了上园下田,薅草撒粪,劳作之苦。那彩旦同四丫相比,家境较为宽裕,衣着打扮自然要比四丫鲜靓。加上她自幼随父亲赶集上镇,见的世面也比四丫多。那彩旦生性活泼,举止大方,众人面前讲话,全无少女休涩之感。有一次,她跟随父母到集镇上去看“莲花落”戏班台柱是冀东名伶金开舫。那天他演的是“马寡妇开店”彩旦看戏回来后,当着众人连学带唱,把个马寡妇学的惟妙惟俏。自此,人们不再呼她的乳名,而给她取了个绰号叫彩旦。四丫和彩旦从小就是要好的伙伴。长大成人后更是形影不离。每有闺房秘事两人总是窃窃私语,说笑不止。那胖头与彩旦家居甚近,每迂彩旦和四丫就没话找话,上前搭讪,趁机用一些手帕,珠花等饰物相赠。久而久之三人的关系逐渐从密。你想,那胖头乃是粘花惹草之人,见有此等妙龄女子相知相伴,早已心花怒放,想入非非了。于是,他有事无事总找彩旦和四丫闲聊,讲外面世界之大,风景之美,生活之好,用于迷惑她俩。胖头压根没有去过天津,唐山等地,却把这些地方说成是海市蜃楼,仙境一般。想那彩旦和四丫乃纯情少女,涉世不深,经胖头这一横吹竖耪,早已云笼雾罩,心猿意马了。胖头见火候已到,趁热打铁。三人约定离家出走,到外面去闯世界。胖头和彩旦四丫出走后,两家家长到出寻找,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经众人回忆蛛丝马迹,乃知此事系胖头所为,于是连名告官,乞求帮助。那时时局混乱,今日吴司令,明天张大帅,地方官吏忙于应酬,哪有闲暇管此淡事。两位家长见告官不成,也只好就此作罢。却说那胖头把彩旦四丫拐骗走后,有亲不敢奔,有友不敢投。他们先在县城一小客栈逗留一时,后又到外县东躲西藏,但终因两个少女对他所言半信半疑,以及胖头乃一名穷汉,能有多少积蓄,在外盘桓多日,早已囊中羞涩,一文不名,只得无功而返。彩旦和四丫回家后,两家家长喜怒参半。喜得是女儿无损而归,怒得是胖头拐人犯忌,于是率亲朋好友兴师问罪。胖头闻讯后自知堆孽深重,难免棍棒之苦,随即逃之夭夭。两家家长遭词变故后,深知女大不中留,赶紧为女儿觅定婆家,草草嫁人。
再说胖头在外躲避多日,闻得风声已过,平安无事,方敢回家。他回家后,无颜见江东父老,足不涉户,着实比过去老实了许多。等到了谈婚论娶只年,终因有拐骗人口之嫌,故无提亲之媒。直到年近而立,才有媒人给说了个二婚头,得以娶妻生子,延续香烟。解放后,胖头旧病复发,恶习不改,竟然调戏带犊儿子媳妇,逼得带犊儿子携妻归宗,重返故里。“文化大革命”中,胖头深知自己臭名远扬,不敢登台亮相,只得暗地兴风作浪。他唆使操纵其子成立派性组织,大搞打,砸,抢,抄,抓。造成群众严重对立,农业生产处于半停顿状态,使赵家营成了闻名全县的“重
板话之三:瘸子杀瞎子,血流一大片
解放初期,赵家营曾发生过一起杀人血案。杀人者是一个不能直立行走而坐着板凳移步的瘸子。被杀者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瞎子。两个残疾人之间为何发生仇杀?事间的起因是因为赌债纠纷。因此,村民中流传的板话中就有了“瘸子杀瞎子,血流一大片”的词句。
杀人者乳名叫勤头。他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老母和一个驮背的哥哥,家境何等贫穷可想而知。据老辈子的人讲,勤头的祖上可是赵村的名门大户。家有良田数顷,瓦房数间,雇有长工护院,老妈丫环,男人出入高头大马,女眷出入坐带棚花车,是庄上屈指可数的大粮户。然而好景不常,到他父亲这一辈家境日趋败落,原因是他父亲抽上了鸦片。俗语说的好“家进万石粮,架不住一杆枪”自他父亲抽上鸦片后,家里只有出的,没有进的,结果是瓦房变草房,绸衣改布装。到他父亲烟毒发作一命呜乎后,家里连过冬的柴禾都无处寻觅,哥两个只好睡在凉炕板上。结果是冷气侵入肌体,造成肌肉萎缩,哥个驮了背,勤头也成了不能直立行走的瘸子。 跟勤头赌钱的是在本村盲人教馆学艺“文革”中唱错鼓词大拿位刘贵。别看刘贵学业无成,赌钱场上却是高手。他们两赌钱的方式是推牌九。你别以为刘贵眼睛看不到东西,但听觉和触觉特别灵敏。自己多少牌点,对方多少牌点,他用手一触摸便知。勤头要是偷牌,换牌,搞赌钱闹鬼那一套,他一听便晓。该着东窗事发。勤头和刘贵赌牌,十赌勤头九输。赌到最后,勤头欠刘贵一大笔钱。想那勤头是个残疾身体,身不能挑担,手不能提蓝哪里来钱还债。而那刘贵又是一个要钱不要命的主,天天追着勤头索债。勤头被逼无奈,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顿生杀人灭口之心。做案之前,勤头做了周密安排。他先约刘贵到村南杨树林再赌一局,许诺赌完后还清全部赌债。刘贵答应后,他找来一把杀猪刀用绳子绑在一条木棍上,骑上自家的小毛驴,到杨树林去等刘贵。刘贵到后,勤头二话不说,持刀向刘贵胸前刺去。仅管勤头心藏杀机,事到临头手就怯了。也是刘贵命不该绝一刀扎在心口上部,只是刺破了一点肉皮,没有伤及伤及心脏。刘贵被刺生痛,一边大呼救命,一边往回狂奔。勤头见刘贵带伤而去,不敢追杀,骑上小毛驴向南逃窜。刘贵逃命回村后,急忙向村政府报案。村长一面派民兵追捕,一面向乡公安员报案。在勤头骑驴跑出十多里之外后,被民兵抓回送交县公安局。经公安局侦察预审,勤头因赌博杀人情况属实提交检察院起诉。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勤头有期徒刑十年。勤头在服刑期间,认罪服法,极积改造,学会了织毛衣的手艺。刑满释放后,以给他人织毛衣为生,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就是板话中“瘸子杀瞎子,血流一大片”的来
板话之四:劳动英雄打坏蛋,三锄钩子两袋面
也是在解放前,赵家营两个农民因整理土地打过一场架。问题的起因并不复杂。甲方在平整土地时,把杂物扔在乙方的地里。乙方见状很生气,认为甲方这么做不合适,用句文化词叫做“以邻为壑”就将杂物扔还甲方。甲放坚持错误,又将杂物扔回来。这样,甲乙双方一个据理力争,一个蛮不讲理,由开始的互扔杂物,到互相对骂,最后发展到动手打架。结果是乙方打了甲方三锄钩子。是情发生后,村民反响强烈,公众舆论一边倒,都认为乙方做的对,甲方该挨揍。甲方挨了三锄钩子,却受到舆恩的谴责,原因何在?原来打人者是个劳动英雄,被打者是个坏蛋。
打人者叫程银。此人年近四十,体形高大,身板硬朗。他平时不善言谈,是庄户人家那种只知干活,不爱翘嘴的地地道道庄稼汉。程银料理庄稼确实有一套。他种庄稼,同样的地力,同样的肥料,同样的种子,总比别人收成好。比如种绵花,别人的一株挂十几个果,他准比别人多几个。种花生别人收三百多斤,他还是比他人多收个二三十斤。当有人问他种庄稼有啥绝窍时,他笑呵呵的说:“庄稼人对待土地就要像老子对待儿子那样上心。孩子饿了,该给吃的就得给他吃。孩子冷了,该给加绵就要换绵衣裳。种庄稼地也是同样道理。甚么时候该下种,甚么时候该施肥,甚么时候该浇水,不论有没有时间,都要跟上时节。有道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那个时候,县里评选农业战线的劳动模范,程银被群众理所当然的公推为劳动英雄。他胸带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着实的在县城大街风光了一回。
被打者叫王泉,三十余岁,身材修长,面色白黄。说话慢声细语,做事慢调斯理,很有一些文化人的气质。王泉在村里口碑极差。为啥村民都不说他好,有人说:“王泉说话咬油。无理狡三分,得理不饶人”有人说:“王泉办事忒损,笑里藏刀,吃人不吐骨头”还有人说:“王全没有人味。。味”咋没人味,说者缄口。王泉的祖上是庄里首富,但到他父亲那一辈已显露败相。他父亲爱架鹰打猎,骑马玩枪,一派公子哥的派头。且横行乡里,欺压善良,翻脸啦连亲叔二大爷都不认。有一次,他叔说他整天没有正形,不像过日子的人,搞得家不像家,业不成业。他听的不耐烦,掏出手枪就把他叔的耕牛打死了。等到王泉这一辈,正赶上平分土地,家里被定为地主。王全是哥俩,平分土地后,两人分家另过。他上有老母,跟着他弟生活,他没有给过一根柴,管过一顿饭,却对弟媳关心倍至,村民颇有微言。在赵家营,村民评判是非的标准是:“好人有好报,坏人万人笑”程银忠厚老实,王泉贼奸溜滑,打人事件发生后,村民倾向打人者而谴责挨打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倾向归倾向,谴责归谴责,村干部必须秉公办事。既然王泉挨了三锄钩子,程银再有理也得赔偿。经过村干部调解,双方同意,由程银赔给王泉两袋洋白面。事件平息啦,板话却在村民中流传开了,那就是:“劳动英雄打坏蛋,三锄钩子两袋面”
作家赵树理写过一部小说,名字叫李有才板话。小说的内容写的是贫苦农民李有才以板话做武器,鞭达封建地主势力把持村政,欺压百姓以及贫苦农民与之做斗争的事情。无独有偶。在渤海之滨,燕山脚下,有一个村庄赵家营,也流传着一些类似板话的顺口溜。这些顺口溜言简意赅,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每一两句都包含着一段掌故或一个事件。或曰人文,曰地理,曰轶事,曰趣闻,从多个方面反映了农民的好恶爱憎,喜怒哀乐。这些顺口溜究竟是何人所作,无从考证。我们权当是集体创作吧。
板话之一:赵家营,真不赖,三所学坊四座店
赵家营地处冀东平原,那里地质沙化,土地贫瘠。解放前,由于没有排灌系统,雨水少的年份,田禾枯萎,黄沙漫漫。雨水多的年份,积沥成涝,一片汪洋。恁的一个不足五百余户的贫困村落,既无交通要道直达府县,又无巨商大贾云聚街头,何来三座学坊四座店。经笔者多方调研考证,所谓“三所学坊四座店”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三所学坊实指两所私塾,一所盲人教馆。四座店实指两座染坊,一座烧锅,一座骡马店。
解放前,在反动政权的统治下,教育落后。教学场所不像现在这样村村有小学,乡乡有中学。那时后,十里八庄难得有一所小学。有钱人家的子弟要想读书,没有交通工具,路途又不安定,不敢到外地学校上学。因此,几家人连合起来办个私塾,请位学究教书。所谓私塾,应该相当现在的家教,只不过私塾的学生要比现在的家教一师一生多的多。一位学究少则教几个学生,多则教十几个。教学内容也不是正规学校那样教授语文,算术。学生所学课本全是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书籍和四书五经等孔孟之道。第一位来赵家营教私塾的是一位外乡人。此公虽不敢说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也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就是脾气有些倔犟,教书不到一年就弃馆而去。纠其原因是几个富家子弟生性顽劣,每天只知玩耍嬉闹,哪有心思苦坐寒床,而且变着法儿戏弄先生。虽然屡遭责打,却屡教不改。一次,有个叫文显的学生“憋坏”他叫一个岁数小的同学找来一只破鞋,里面罐满沙土,将门虚掩,把鞋放在门扇上,然后危襟正坐,等待先生进门。先生推门而进,破鞋从上而贯,沙土撒了一脸。先生为只一惊,愤而离馆不教。几个老财万般无奈,只好请出本村的一位读过四书五经,尊号叫二先生的出山调教这班顽童。仅管这位老学究不负众望,怎奈顽童难教,朽木难雕,到头来没有一个学有所成。这就是板话中所指的两所私塾。
盲人教馆开在村里首富王家大院。教馆先生姓邓,也是一位瞽者。学生来自四里八庄,全是失明之人。盲人教馆不同于现在的聋哑学校,授课没有盲人课本,全凭先生口授。所教内容也不外乎那些算命打卦,抽贴问卜,断人吉凶祸福等污七八糟的东西。出此之外,也教一些操琴拉弦之类的音乐课,为的是盲人成年之后除去算命打卦外,还可以给鼓书艺人,皮影班子伴奏,聊以糊口谋生。在盲人教馆学艺的有赵家营的两个盲人。一个叫刘贵,一个叫王德。那刘贵天生愚鲁,学艺不精。解放后为鼓书艺人弹弦为生。文化大革命中,全国普及样板戏。那刘贵想把“智取威虎山”改成鼓词。因为他没有文化,又不懂得样板戏要突出英雄人物的原则,在演唱时长出了“好一个诡计多端的杨子荣”的唱词。幸好他没有文化,又是个盲人,否则革命群众非抓他的阶级斗争不可。那个叫王德的算是学业有成。他凭着一张铁嘴,鼓动如簧之舌,替人卜卦算命,看阴阳宅,着实骗了许多人。时至今日,找他算命的人仍如蝇逐臭。就连一些私营企业的老板和政府官吏也坐着高级轿车慕名而来,请他断财运官运,真可谓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当笔者问及村民“他算的卦灵不灵”时,村民都摇头说;“现在这个年月,能骗人就能发财”
说起四座店也有其历史根源。解放前,赵家营一带盛产土布。有土地的农户种一亩棉花,摇一架纺车,架一部织机,就能生产出一匹匹白布来。有了白布就要染色印花,开染坊就成了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的行业。因此,赵家营先后开起两座染缸店。一座在西街,叫打瓦房染店。一座在东街,叫洋门脸染店。大瓦房的掌柜功于心计,商德忒差。所以客户越来越少,生裔越做越弱。洋门脸染店掌柜的不断更新花样品种,讲究商业道德,生意越做越大,最后把染店的土门楼改成了洋门脸。所以在村民中流传的板话中有“洋门脸,东街建”之词。在中国的酒文化中,有无酒不成席,借酒烧愁之说。地东财主婚丧嫁娶必办酒席。穷人贫困潦倒借酒烧愁。据此,西街一户殷实人家开了一座烧锅店,村民称之为西烧锅。村里有了染缸店,烧锅店。染布的,买酒的络绎不绝。加上沿海一带农民往煤窑拉煤的,趸鱼的,贩盐的,人要打尖,马要喂料。王姓财主见有利可图,就在西跨院开了一座骡马店。这就是板话中“四座店”的来历。
板话之二:胖头拐四丫,外带大彩旦
这两句板话说的是赵家营的一个嘎子拐骗两名少女的事件。事情发生在解放前。拐骗少女的嘎子叫胖头。被拐少女一个叫四丫,一个叫彩旦。事件发生后,村民舆论大哗,都骂胖头是个吃人饭,说人话,不干人事坏蛋。
胖头出身贫贱,童年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的。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穷则思变”有的人因贫困而发奋,勤于劳动,摆脱贫穷。有的人则因穷而变态,行为越轨,处事异端。胖头显然属于后者。胖头长大成人后,性情顽劣,懒于劳作,游手好闲。干尽了挖窟盗洞,偷鸡摸狗,踢寡妇门,扒绝户坟的损事。村们见到他都嗤之以鼻,避退三舍。胖头不干人事,还有一个癖好,就是好色。别看他长的矮胖敦实,走道有横没竖,却生就一双牛眼,走到哪里,眼光专扫女人。哪家闺女生的俊,哪家媳妇长的俏,他都心知肚明。千方百计加于亲近。在他结识的姑娘媳妇中,最令他神魂颠倒的莫过四丫和彩旦。那四丫也出自寒门,一家人全靠父亲与人庸工为生。四丫虽然从小粗茶淡饭,却长的玲珑剔透,十分乖巧。待到二八芳龄后,更是出落的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一笑一颦着实讨人喜欢。怎奈她家境贫穷,仅管生的花容月貌,也逃脱不了上园下田,薅草撒粪,劳作之苦。那彩旦同四丫相比,家境较为宽裕,衣着打扮自然要比四丫鲜靓。加上她自幼随父亲赶集上镇,见的世面也比四丫多。那彩旦生性活泼,举止大方,众人面前讲话,全无少女休涩之感。有一次,她跟随父母到集镇上去看“莲花落”戏班台柱是冀东名伶金开舫。那天他演的是“马寡妇开店”彩旦看戏回来后,当着众人连学带唱,把个马寡妇学的惟妙惟俏。自此,人们不再呼她的乳名,而给她取了个绰号叫彩旦。四丫和彩旦从小就是要好的伙伴。长大成人后更是形影不离。每有闺房秘事两人总是窃窃私语,说笑不止。那胖头与彩旦家居甚近,每迂彩旦和四丫就没话找话,上前搭讪,趁机用一些手帕,珠花等饰物相赠。久而久之三人的关系逐渐从密。你想,那胖头乃是粘花惹草之人,见有此等妙龄女子相知相伴,早已心花怒放,想入非非了。于是,他有事无事总找彩旦和四丫闲聊,讲外面世界之大,风景之美,生活之好,用于迷惑她俩。胖头压根没有去过天津,唐山等地,却把这些地方说成是海市蜃楼,仙境一般。想那彩旦和四丫乃纯情少女,涉世不深,经胖头这一横吹竖耪,早已云笼雾罩,心猿意马了。胖头见火候已到,趁热打铁。三人约定离家出走,到外面去闯世界。胖头和彩旦四丫出走后,两家家长到出寻找,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经众人回忆蛛丝马迹,乃知此事系胖头所为,于是连名告官,乞求帮助。那时时局混乱,今日吴司令,明天张大帅,地方官吏忙于应酬,哪有闲暇管此淡事。两位家长见告官不成,也只好就此作罢。却说那胖头把彩旦四丫拐骗走后,有亲不敢奔,有友不敢投。他们先在县城一小客栈逗留一时,后又到外县东躲西藏,但终因两个少女对他所言半信半疑,以及胖头乃一名穷汉,能有多少积蓄,在外盘桓多日,早已囊中羞涩,一文不名,只得无功而返。彩旦和四丫回家后,两家家长喜怒参半。喜得是女儿无损而归,怒得是胖头拐人犯忌,于是率亲朋好友兴师问罪。胖头闻讯后自知堆孽深重,难免棍棒之苦,随即逃之夭夭。两家家长遭词变故后,深知女大不中留,赶紧为女儿觅定婆家,草草嫁人。
再说胖头在外躲避多日,闻得风声已过,平安无事,方敢回家。他回家后,无颜见江东父老,足不涉户,着实比过去老实了许多。等到了谈婚论娶只年,终因有拐骗人口之嫌,故无提亲之媒。直到年近而立,才有媒人给说了个二婚头,得以娶妻生子,延续香烟。解放后,胖头旧病复发,恶习不改,竟然调戏带犊儿子媳妇,逼得带犊儿子携妻归宗,重返故里。“文化大革命”中,胖头深知自己臭名远扬,不敢登台亮相,只得暗地兴风作浪。他唆使操纵其子成立派性组织,大搞打,砸,抢,抄,抓。造成群众严重对立,农业生产处于半停顿状态,使赵家营成了闻名全县的“重
板话之三:瘸子杀瞎子,血流一大片
解放初期,赵家营曾发生过一起杀人血案。杀人者是一个不能直立行走而坐着板凳移步的瘸子。被杀者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瞎子。两个残疾人之间为何发生仇杀?事间的起因是因为赌债纠纷。因此,村民中流传的板话中就有了“瘸子杀瞎子,血流一大片”的词句。
杀人者乳名叫勤头。他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老母和一个驮背的哥哥,家境何等贫穷可想而知。据老辈子的人讲,勤头的祖上可是赵村的名门大户。家有良田数顷,瓦房数间,雇有长工护院,老妈丫环,男人出入高头大马,女眷出入坐带棚花车,是庄上屈指可数的大粮户。然而好景不常,到他父亲这一辈家境日趋败落,原因是他父亲抽上了鸦片。俗语说的好“家进万石粮,架不住一杆枪”自他父亲抽上鸦片后,家里只有出的,没有进的,结果是瓦房变草房,绸衣改布装。到他父亲烟毒发作一命呜乎后,家里连过冬的柴禾都无处寻觅,哥两个只好睡在凉炕板上。结果是冷气侵入肌体,造成肌肉萎缩,哥个驮了背,勤头也成了不能直立行走的瘸子。 跟勤头赌钱的是在本村盲人教馆学艺“文革”中唱错鼓词大拿位刘贵。别看刘贵学业无成,赌钱场上却是高手。他们两赌钱的方式是推牌九。你别以为刘贵眼睛看不到东西,但听觉和触觉特别灵敏。自己多少牌点,对方多少牌点,他用手一触摸便知。勤头要是偷牌,换牌,搞赌钱闹鬼那一套,他一听便晓。该着东窗事发。勤头和刘贵赌牌,十赌勤头九输。赌到最后,勤头欠刘贵一大笔钱。想那勤头是个残疾身体,身不能挑担,手不能提蓝哪里来钱还债。而那刘贵又是一个要钱不要命的主,天天追着勤头索债。勤头被逼无奈,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顿生杀人灭口之心。做案之前,勤头做了周密安排。他先约刘贵到村南杨树林再赌一局,许诺赌完后还清全部赌债。刘贵答应后,他找来一把杀猪刀用绳子绑在一条木棍上,骑上自家的小毛驴,到杨树林去等刘贵。刘贵到后,勤头二话不说,持刀向刘贵胸前刺去。仅管勤头心藏杀机,事到临头手就怯了。也是刘贵命不该绝一刀扎在心口上部,只是刺破了一点肉皮,没有伤及伤及心脏。刘贵被刺生痛,一边大呼救命,一边往回狂奔。勤头见刘贵带伤而去,不敢追杀,骑上小毛驴向南逃窜。刘贵逃命回村后,急忙向村政府报案。村长一面派民兵追捕,一面向乡公安员报案。在勤头骑驴跑出十多里之外后,被民兵抓回送交县公安局。经公安局侦察预审,勤头因赌博杀人情况属实提交检察院起诉。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勤头有期徒刑十年。勤头在服刑期间,认罪服法,极积改造,学会了织毛衣的手艺。刑满释放后,以给他人织毛衣为生,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就是板话中“瘸子杀瞎子,血流一大片”的来
板话之四:劳动英雄打坏蛋,三锄钩子两袋面
也是在解放前,赵家营两个农民因整理土地打过一场架。问题的起因并不复杂。甲方在平整土地时,把杂物扔在乙方的地里。乙方见状很生气,认为甲方这么做不合适,用句文化词叫做“以邻为壑”就将杂物扔还甲方。甲放坚持错误,又将杂物扔回来。这样,甲乙双方一个据理力争,一个蛮不讲理,由开始的互扔杂物,到互相对骂,最后发展到动手打架。结果是乙方打了甲方三锄钩子。是情发生后,村民反响强烈,公众舆论一边倒,都认为乙方做的对,甲方该挨揍。甲方挨了三锄钩子,却受到舆恩的谴责,原因何在?原来打人者是个劳动英雄,被打者是个坏蛋。
打人者叫程银。此人年近四十,体形高大,身板硬朗。他平时不善言谈,是庄户人家那种只知干活,不爱翘嘴的地地道道庄稼汉。程银料理庄稼确实有一套。他种庄稼,同样的地力,同样的肥料,同样的种子,总比别人收成好。比如种绵花,别人的一株挂十几个果,他准比别人多几个。种花生别人收三百多斤,他还是比他人多收个二三十斤。当有人问他种庄稼有啥绝窍时,他笑呵呵的说:“庄稼人对待土地就要像老子对待儿子那样上心。孩子饿了,该给吃的就得给他吃。孩子冷了,该给加绵就要换绵衣裳。种庄稼地也是同样道理。甚么时候该下种,甚么时候该施肥,甚么时候该浇水,不论有没有时间,都要跟上时节。有道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那个时候,县里评选农业战线的劳动模范,程银被群众理所当然的公推为劳动英雄。他胸带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着实的在县城大街风光了一回。
被打者叫王泉,三十余岁,身材修长,面色白黄。说话慢声细语,做事慢调斯理,很有一些文化人的气质。王泉在村里口碑极差。为啥村民都不说他好,有人说:“王泉说话咬油。无理狡三分,得理不饶人”有人说:“王泉办事忒损,笑里藏刀,吃人不吐骨头”还有人说:“王全没有人味。。味”咋没人味,说者缄口。王泉的祖上是庄里首富,但到他父亲那一辈已显露败相。他父亲爱架鹰打猎,骑马玩枪,一派公子哥的派头。且横行乡里,欺压善良,翻脸啦连亲叔二大爷都不认。有一次,他叔说他整天没有正形,不像过日子的人,搞得家不像家,业不成业。他听的不耐烦,掏出手枪就把他叔的耕牛打死了。等到王泉这一辈,正赶上平分土地,家里被定为地主。王全是哥俩,平分土地后,两人分家另过。他上有老母,跟着他弟生活,他没有给过一根柴,管过一顿饭,却对弟媳关心倍至,村民颇有微言。在赵家营,村民评判是非的标准是:“好人有好报,坏人万人笑”程银忠厚老实,王泉贼奸溜滑,打人事件发生后,村民倾向打人者而谴责挨打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倾向归倾向,谴责归谴责,村干部必须秉公办事。既然王泉挨了三锄钩子,程银再有理也得赔偿。经过村干部调解,双方同意,由程银赔给王泉两袋洋白面。事件平息啦,板话却在村民中流传开了,那就是:“劳动英雄打坏蛋,三锄钩子两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