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城二代VS村二代_分卷阅读_31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话够噎人的,尤晓莺算是真正领教到胡校长的脾气,自己先前上门请人时受到的待遇与现在比起来好上太多了。
尤晓莺暗暗叹服,这孙主任不愧官场历练出的老油条。胡老明显是在甩脸色,他脸上的笑模样一点都没变,连连称是地领着三人去了一间办公室。
待三人坐定,孙主任就开门见山地问:“老领导,今天来教委是要办什么事情?直接吩咐我就是。”
孙主任一上来就认定的胡校长,从他的话里行间露出了几分自己曾经在胡校长手底下工作过的意思。朝中有人好办事,尤晓莺更不会在这个节骨眼逞能想自己出头。她将发言权交给胡校长,自己则和魏老师一样,安静在沙发上端坐看两人一来一往。
胡校长也不含糊,直接将申请的资料递出去:“我和这两位小友,以个人出资的名义申请成立学校。”
孙主任的手僵在原处,脸上的汗更多了,半响都没接话。
胡校长眉头一挑:“怎么有什么问题?来之前我查了上面发下来的文件,这事县一级的行政部门就有审批权限。”
“老领导啊,文件上确实是怎么说的。”孙主任不停擦汗,“可这民间办学在安县,不、在整个青山地区都是头一遭,这方方面面不是我一个人能说了算的。”
“那我们就不为难你了。审批通过那些领导你告诉我,我直接上门找他们就是!”胡校长作势要起身。
牛人啊,尤晓莺在心里鼓掌,她这才发现自己请来的是一尊大佛,资格老、脾气硬,县里的领导都不怕。
孙主任连忙安抚,“老领导,咱们万事好商量想,这是就不劳动您一把年纪各个部门跑了。这样吧,你把申请资料都交给我。我先给地区教委打电话,将事情汇报上去,下午再去县委请示高书记。”
“小孙,你可别唬弄我。”
胡校长眯着眼睛看孙主任,显然不大相信他的话。
“您老要实在不放心,就让和你同来的两个年轻同志,跟着我一道去办手续。”
事情进展到现在已经是出乎意料的顺利了,把孙主任逼得太紧反而会适得其反。尤晓莺掐着时机站起身圆场,“孙主任,太麻烦你了。那就让我跟你帮接下来的手续。”
尤晓莺是好心,但胡校长未必领情。他倔脾气上来了,是不分场合人物的,他坚持要亲眼看着孙主任给地区教委打电话后才肯作罢。
孙主任咬着牙挨个打了电话,才终于一路恭敬地将胡校长送出门。
望着魏海扶着胡老校长走远的背影,尤晓莺有心缓和气氛,“孙主任,别介意啊,胡老就是这脾气。”
孙主任态度意外地和善,“小尤,你不说我也知道。我在胡老手下当了六年差,他是什么脾气我一清二楚。”
有了孙主任这个引路人,办校许可不到两天就审批下来了。县里对尤晓莺他们以个人出资的形式民间办学很是鼓励,虽然地方上不能有财政支持,尤晓莺也是收获不小,她用极其低廉的价格租赁下城西二里半五亩地作为学校用地。
时值暑假,离秋季开学还有不到两个月,可库区的失学儿童已经有近半年的时间没有摸过课本了,魏老师担心学生们在复学后跟不上学习进度,想着在假期里给学生补课。
凭在胡校长的面子,在一番波折后,学校终于在城一小借到几间假期空闲的教室让孩子们复课。
复课的第一天,尤晓莺和魏老师在教室外旁听。明桥小学原先的九十二个孩子,到了八十三个,剩下的九个孩子魏老师也没有放弃,他一直在全力和学生家长联络沟通。
尤晓莺从走廊的窗户向教室里望去,一张张熟悉的稚气小脸,正一丝不苟地听着讲台上的老师讲课。这是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大牙、小虎子、小耳朵、宋丫……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她都烂熟于心。
魏老师更是激动地落泪,“我终于又看到这些学生坐在教室里上课的那一天了,虽然有些遗憾站在讲台上的不是自己,但也值得了。这些老教师教得可比我好多了!”
“现在只是第一步,等几个月我们会有属于自己的教室,比这更大更明亮!”
“小尤老师,你安排就好。等一小秋季开学了,这些学生有教室上课就行。”
小尤老师,这个亲切称呼第一次让尤晓莺产生了一种归属感。她在建筑工地上有很多称呼,如东家、老板、小尤老板,每一个都带着疏离的金钱意味。尤晓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属于学校,属于这些学生们的,呼吸在这片空气中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血管里血液流动的声音……
尤晓莺迎着清晨的照样微笑,“魏校长,你放心吧!可能一开始学校草创,条件是艰苦点,但不会耽误学生们的上课的。”
尤晓莺很有信心,虽然现在修建学校的地方还是一片长草的土地,但尤晓莺已经托方远花好了学校的平面设计图,只等下一周从工地上抽调出人手,就可以正式动工了。
学校得赶在九月份正是开学前,安排好足够的教室和教师休息室。其他的设施可以缓一缓,孩子们的学习可容不得半点耽搁。同样,学校千方百计请来的老教师都得留住。
尤晓莺已经和工人们打好招呼了,在未来的一个多月了,他们会加班加点地赶工期。不仅仅为了加班的那些辛苦钱,尤晓莺承诺等学校建好后,工地上所有的建筑工,他们的子女都能在自己办的学校里就读。这个承诺让每一个家里有适龄儿童的家长热血沸腾,干劲十足。
“还是叫我魏老师的好,直接叫名字也可以,叫我校长总觉得怪怪的。”魏海不自然地耸肩道。
“我也这么觉得,还是称呼老师听着自在。”突然,一个幽幽的声音从两人身后传来。
尤晓莺吓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胡义胡老校长,他正两手抄在身后站在里两人半米的位置。
“胡校长,你也来视察第一天上课的情况啊?”尤晓莺笑着打招呼,即使她是名义上的正校长,但在学校管理的诸多方面还是得胡老把关的,所以在他面前一直姿态放得很低,格外尊重。
深入接触后,尤晓莺才明白像孙主任这样的人精,为什么对胡老敬重,甚至是畏惧。胡老心直口快,常常说话不经意就会得罪人,但他的身上始终有老一辈所坚守的那种正直气概。
“我不是说了嘛,叫老师听在耳里自在。我教了一辈子的书,站在讲台上拿着三尺教鞭的时间,比坐在办公室里当校长的年头长得多。”胡老挥挥手,“这称呼还是改一改的好,以后没有什么胡校长,我们大家都是同事,就都简单地称呼‘老师’吧!”
明桥小学的三个创始人,一个是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的退休老教师,一个是初中肄业的山村代课老师,还有尤晓莺这个高中毕业的女包工头。
三人奇妙的组合,他们不以功利为目的,成立了这所民办小学,校园内确实不该太在意区别上下阶级的称呼,‘老师’两字看似简单随意,却又透着亲切,正是恰当。
胡老的示好,尤晓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她当然不会拒绝,伸手含笑道:“那胡老师,以后请多关照!”
“胡老师,您好!”
“小尤老师,魏老师,都是同事,不用这样客气。”
在琅琅书声的走廊上,三只不同年龄段的手掌交握在一起,紧密联系着明桥小学的过去、现在,还有未来……
☆、第58章办学〔三〕
学校正式开学还是比预期中推迟了几天。
其实一切都准备得挺充分的,虽然学校内还有一部分正在施工的工地,但供给学生和教师上班的教室八月初都盖好了。
胡老和魏老师的意思是校舍的条件是简陋了点,水泥墙面还没来得及粉刷,教室只是粗略地安了门窗和电灯,但用来给学生们上课是足够的。
尤晓莺却提出了反对意见,校区内大部分都还是工地,没有任何围墙隔离开。学生毕竟还是童稚淘气的年龄,老师再三令五申不能去教室外面的工地。但现在学校里连个操场也没有,课间休息时,总不可能将学生们箍在教室里不让出来吧?可一旦将学生们放出教室活动,孩子又多,难免有师长监管不及的地方,一旦有学生闯入了工地,责任不是他们能承担得起的。
论教学经验,尤晓莺肯定是拍马不及学校里任何一个老师的。但她考虑事情时更习惯从某一个小点出发,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以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
在学校里他们不仅要负责为每一个学生传道授业,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更是甚于一切。
有了尤晓莺的坚持,学校特地让建筑队的工人们在教室前腾出一片空地,又将正在施工的区域用砖墙隔开。
一切准备就绪都已经是第二个月的八号了。九月八日这一天,是安县明桥小学正式成立的日子,学校没有举行太隆重的典礼,只是简单地将所有师生聚集在一起参加升国旗仪式,连旗杆都是临时搭建的。
场面却并不小,教室前的空地上密密麻麻的站满了全校三百余名新生和二十余名教职工。每个以班级为序列排好的学生队伍前,都能看见一名两鬓花白的老师。
早上九点,在一曲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国旗徐徐升起。在迎风飘扬的红旗下,同样两鬓斑白的胡老穿着身较为正统的中山装,站到事先布好的办公桌上,中气十足地向在场的师生宣布:明桥小学正式成立了!
学校开始正常授课,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管理学校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正式授课的第二周,魏老师就敲响了尤晓莺办公室的门。
“小尤老师,我有点事想和你商量下。”
尤晓莺真正待在学校的时间不多,虽然从工行家属院的工地上抽调了一部分工人来修建校区,但那边工地现在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她只能每天上午在小学待一个小时左右。
在学校的管理上,尤晓莺算得上是个撒手管家。因为三人的分工不同,经验丰富的胡老师教主管教学方面,魏老师分管后勤事务,尤晓莺姑且算是财务出纳,手握钱袋子。这魏老师掐着点找上门来,不用费劲去猜,十有八、九还是和钱有关系。
果然,魏老师没多客套就直接切入正题。
“小尤老师,学校的食堂可不可以将扩建一下也供应学生午餐?”
在招徕教师之初,尤晓莺就充分考虑到任课教师的年纪普遍偏大,午休期间往返辛苦,就特意在学校里设了一个教职工食堂。胡老的女儿胡大姐就在食堂里负责采购和做饭,即使才短短的一个星期,尤晓莺也能从胡大姐清晰明了的采购清单中看出她能胜任这份工作,为此,胡老也没有初始的反对态度。
食堂供应午餐给二十多个教职工饭菜,胡大姐一个人就能搞定。但全校学生三百多名学生,远远超出了胡大姐的能力范围,恐怕要请一个炊事班才行。
尤晓莺了解过在安县除了中学会向学生供应伙食外,小学里还没有这个先例。但她也相信魏老师不是无的放矢的人,他提出见议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也知道这事是在为难学校,但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你也知道我们学校里基本上是农村孩子,家里住的远,中午根本没时间回去吃饭,好多学生要饿一整天肚子……”
明桥小学的学生和县城一小、二小不一样。这两所小学都是根据生源户籍划片区招生的,学生是有充裕的时间在中午回家吃午饭的。但明桥小学的学生基本上来自县城四面八方的郊外,有些孩子每天为了上学来回得走几十里山路,可能四五点就起床吃了早餐,下一顿的等到走回家七八点之后。
魏老师的未尽之意,尤晓莺也能明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期。一天下来大量的体力脑力消耗,再加上长期的一日两餐,营养跟不上必然会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
提供午餐似乎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但尤晓莺也会有顾虑。
学校的财务是什么情况,她最清楚。校舍修建已经花费了不少,接下来还有教职工每个月的工资,急需采购的教具,一大堆花钱的事项排着的。开学时收入了一笔学费,但和着这比起来简直是杯水车薪!
尤晓莺手里还有点余钱,但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花在钢刃上。三百多个农村学生的一顿要吃多少,多出的炊事员的工资,都是笔不小的负担。
“魏老师,学生午饭的问题是我们欠考虑了。但以食堂现在的条件,供应不了全校师生的伙食。”
魏老师也看出了尤晓莺的犹豫,他试探道:“小尤老师,食堂可以卖饭票,酌情收点伙食费的。”
一般学校里的食堂是有地方财政补助的,饭票只收取了伙食的一部分成本。但单纯的售卖饭票并不可取,一没有地方财政的扶持,长此以往,学校的财务同样无法维持;二来,饭票再便宜,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负担得起的。
学校里的学生即使都是农村户口,但也能大致的分为两类。大部分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指望着老天爷,靠着地里的收成养活一大家子。有一部分父母脑子活进城做了点小生意,或是像尤晓莺工地上的工人一般干体力活。
尤晓莺突然想到了方远和自己讲过他小时候上村小的故事,他爸每隔半个月就会背一口袋的粮食交给老师作为他的口粮。这法子虽老,但同样管用,尤晓莺听他说过,农村的粮食金贵,蔬菜泛滥,老乡进城一趟不容易,有时候蔬菜长势快,烂在地里是常有的事。
尤晓莺心里有个念头:要是有学生家长愿意将家里吃不完、买不了的蔬菜到学校,在伙食的成本上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尤晓莺和魏老师商量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可以在班级里和学生说说,让他们回去给家长带话,学校用比市价低几成的价格收购他们地里蔬菜,让全校的学生都能吃上便宜点的蔬菜。魏老师也觉得可行,供应学校蔬菜的家长和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实惠。
能解决一个难题让人格外的有成就感,尤晓莺勾起唇角,那就这样愉快的决定吧!
魏老师兴冲冲地准备立马就去教室了挨个通知到,不过被尤晓莺拦住了,即使是好事也不能急于一时,牵扯到钱物上的事情还是稳妥点好。
“魏老师,让学生带话,很多事孩子们很难讲清楚,我们可以写个告家长书让学生带回去。一是通知学校将要供应学生午餐的事,征求家长意见;二来,就把我们刚刚商量的学校收购蔬菜的事提一提,让有这个意愿的家长到学校来坐下具体谈谈。”尤晓莺顿了顿,“这个告家长书尽量写得浅显易懂、不能太长,有些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我们要保证每一个家长都能明白学校的意思。”
魏老师点点头,道:“小尤老师,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活,我们这些老家伙不服不行!我这就去让胡老师帮着拟一份告家长书,把事情尽快落实,也能让学生们早一天能吃到热腾腾的午饭……”
“等一下,魏老师,我突然想起个事!”尤晓莺出声叫住准备告辞的魏老师,“这都九月上旬了,快要秋收了,学校是不是得安排学生放农忙假?”
其实尤晓莺对农忙时节不是很了解,最近有好几茬工人提前向她请假,想在月底休几天回家收稻子。工地里正好是最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尤晓莺那想放人,还同方远抱怨过。被他好一通普及知识,如x省这样的两季作物主产区,每年的五六月到十月是庄稼户最忙的时候,前者是收麦和插秧,后者当然是收麦子了。九、十月的天气算不上太好,一旦抢收不及,收稻或者晒谷子的时候遇上下雨,大半年的心血就白费了。
魏老师一拍脑门:“最近太忙我还真把这是给忘了,我们学校几乎都是农村学生,放农忙假是肯定的了。小尤老师,你看今年发几天?”
尤晓莺连忙摆手:“这是我也不太懂,你去和胡老商量吧!毕竟学生放假这事得他这教务一把手说了算,我可不敢做这个主!”
尤晓莺和魏老师这两个小辈,可不敢和胡老这样的倔脾气逆着干,学生的课业问题是他的管辖范围,轻易容不得他人插手。
魏老师也理解地会心一笑……
☆、第59章秋收
“哟,方家嫂子,你上哪捡回来的大闺女,长得秀秀气气的这么水灵!”
说话的大婶年纪和方母差不多,大老远看见他们走过来,手里还拿着镰刀就从田垄里直起身大声招呼,眼神不住往尤晓莺身体瞄。
托这位大婶的大嗓门,四周田地里正割稻的庄稳户都朝这边投来关注的目光。尤晓莺跟在方母身后冲来人礼貌地笑笑,静静地站在田坎上,等方母和她说话。
刚过秋分,秋老虎的余威尤在。方远去是县气象站打听过,最近十来天的天气不错,适合收稻晒谷。方远特地向单位请了三天假回家帮忙收稻谷。
恰好这几天工地上工人都因农忙回家了,学校也放假,尤晓莺没什么事,就想到方远家来看看,农忙时说不定自己也能帮上忙。尤晓莺可听学生说了,秋收这几天是庄稼户一年最忙的时候,基本上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吃饭喝水的空闲都没有,他们放假不指望回家出多大的劳动力,但帮着看顾年幼的弟妹,在家地里忙活的家人送点饭食和茶水的能力还是有的。
她这个当老师的总不能被没成年的学生比下去吧!
这话够噎人的,尤晓莺算是真正领教到胡校长的脾气,自己先前上门请人时受到的待遇与现在比起来好上太多了。
尤晓莺暗暗叹服,这孙主任不愧官场历练出的老油条。胡老明显是在甩脸色,他脸上的笑模样一点都没变,连连称是地领着三人去了一间办公室。
待三人坐定,孙主任就开门见山地问:“老领导,今天来教委是要办什么事情?直接吩咐我就是。”
孙主任一上来就认定的胡校长,从他的话里行间露出了几分自己曾经在胡校长手底下工作过的意思。朝中有人好办事,尤晓莺更不会在这个节骨眼逞能想自己出头。她将发言权交给胡校长,自己则和魏老师一样,安静在沙发上端坐看两人一来一往。
胡校长也不含糊,直接将申请的资料递出去:“我和这两位小友,以个人出资的名义申请成立学校。”
孙主任的手僵在原处,脸上的汗更多了,半响都没接话。
胡校长眉头一挑:“怎么有什么问题?来之前我查了上面发下来的文件,这事县一级的行政部门就有审批权限。”
“老领导啊,文件上确实是怎么说的。”孙主任不停擦汗,“可这民间办学在安县,不、在整个青山地区都是头一遭,这方方面面不是我一个人能说了算的。”
“那我们就不为难你了。审批通过那些领导你告诉我,我直接上门找他们就是!”胡校长作势要起身。
牛人啊,尤晓莺在心里鼓掌,她这才发现自己请来的是一尊大佛,资格老、脾气硬,县里的领导都不怕。
孙主任连忙安抚,“老领导,咱们万事好商量想,这是就不劳动您一把年纪各个部门跑了。这样吧,你把申请资料都交给我。我先给地区教委打电话,将事情汇报上去,下午再去县委请示高书记。”
“小孙,你可别唬弄我。”
胡校长眯着眼睛看孙主任,显然不大相信他的话。
“您老要实在不放心,就让和你同来的两个年轻同志,跟着我一道去办手续。”
事情进展到现在已经是出乎意料的顺利了,把孙主任逼得太紧反而会适得其反。尤晓莺掐着时机站起身圆场,“孙主任,太麻烦你了。那就让我跟你帮接下来的手续。”
尤晓莺是好心,但胡校长未必领情。他倔脾气上来了,是不分场合人物的,他坚持要亲眼看着孙主任给地区教委打电话后才肯作罢。
孙主任咬着牙挨个打了电话,才终于一路恭敬地将胡校长送出门。
望着魏海扶着胡老校长走远的背影,尤晓莺有心缓和气氛,“孙主任,别介意啊,胡老就是这脾气。”
孙主任态度意外地和善,“小尤,你不说我也知道。我在胡老手下当了六年差,他是什么脾气我一清二楚。”
有了孙主任这个引路人,办校许可不到两天就审批下来了。县里对尤晓莺他们以个人出资的形式民间办学很是鼓励,虽然地方上不能有财政支持,尤晓莺也是收获不小,她用极其低廉的价格租赁下城西二里半五亩地作为学校用地。
时值暑假,离秋季开学还有不到两个月,可库区的失学儿童已经有近半年的时间没有摸过课本了,魏老师担心学生们在复学后跟不上学习进度,想着在假期里给学生补课。
凭在胡校长的面子,在一番波折后,学校终于在城一小借到几间假期空闲的教室让孩子们复课。
复课的第一天,尤晓莺和魏老师在教室外旁听。明桥小学原先的九十二个孩子,到了八十三个,剩下的九个孩子魏老师也没有放弃,他一直在全力和学生家长联络沟通。
尤晓莺从走廊的窗户向教室里望去,一张张熟悉的稚气小脸,正一丝不苟地听着讲台上的老师讲课。这是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大牙、小虎子、小耳朵、宋丫……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她都烂熟于心。
魏老师更是激动地落泪,“我终于又看到这些学生坐在教室里上课的那一天了,虽然有些遗憾站在讲台上的不是自己,但也值得了。这些老教师教得可比我好多了!”
“现在只是第一步,等几个月我们会有属于自己的教室,比这更大更明亮!”
“小尤老师,你安排就好。等一小秋季开学了,这些学生有教室上课就行。”
小尤老师,这个亲切称呼第一次让尤晓莺产生了一种归属感。她在建筑工地上有很多称呼,如东家、老板、小尤老板,每一个都带着疏离的金钱意味。尤晓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属于学校,属于这些学生们的,呼吸在这片空气中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血管里血液流动的声音……
尤晓莺迎着清晨的照样微笑,“魏校长,你放心吧!可能一开始学校草创,条件是艰苦点,但不会耽误学生们的上课的。”
尤晓莺很有信心,虽然现在修建学校的地方还是一片长草的土地,但尤晓莺已经托方远花好了学校的平面设计图,只等下一周从工地上抽调出人手,就可以正式动工了。
学校得赶在九月份正是开学前,安排好足够的教室和教师休息室。其他的设施可以缓一缓,孩子们的学习可容不得半点耽搁。同样,学校千方百计请来的老教师都得留住。
尤晓莺已经和工人们打好招呼了,在未来的一个多月了,他们会加班加点地赶工期。不仅仅为了加班的那些辛苦钱,尤晓莺承诺等学校建好后,工地上所有的建筑工,他们的子女都能在自己办的学校里就读。这个承诺让每一个家里有适龄儿童的家长热血沸腾,干劲十足。
“还是叫我魏老师的好,直接叫名字也可以,叫我校长总觉得怪怪的。”魏海不自然地耸肩道。
“我也这么觉得,还是称呼老师听着自在。”突然,一个幽幽的声音从两人身后传来。
尤晓莺吓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胡义胡老校长,他正两手抄在身后站在里两人半米的位置。
“胡校长,你也来视察第一天上课的情况啊?”尤晓莺笑着打招呼,即使她是名义上的正校长,但在学校管理的诸多方面还是得胡老把关的,所以在他面前一直姿态放得很低,格外尊重。
深入接触后,尤晓莺才明白像孙主任这样的人精,为什么对胡老敬重,甚至是畏惧。胡老心直口快,常常说话不经意就会得罪人,但他的身上始终有老一辈所坚守的那种正直气概。
“我不是说了嘛,叫老师听在耳里自在。我教了一辈子的书,站在讲台上拿着三尺教鞭的时间,比坐在办公室里当校长的年头长得多。”胡老挥挥手,“这称呼还是改一改的好,以后没有什么胡校长,我们大家都是同事,就都简单地称呼‘老师’吧!”
明桥小学的三个创始人,一个是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的退休老教师,一个是初中肄业的山村代课老师,还有尤晓莺这个高中毕业的女包工头。
三人奇妙的组合,他们不以功利为目的,成立了这所民办小学,校园内确实不该太在意区别上下阶级的称呼,‘老师’两字看似简单随意,却又透着亲切,正是恰当。
胡老的示好,尤晓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她当然不会拒绝,伸手含笑道:“那胡老师,以后请多关照!”
“胡老师,您好!”
“小尤老师,魏老师,都是同事,不用这样客气。”
在琅琅书声的走廊上,三只不同年龄段的手掌交握在一起,紧密联系着明桥小学的过去、现在,还有未来……
☆、第58章办学〔三〕
学校正式开学还是比预期中推迟了几天。
其实一切都准备得挺充分的,虽然学校内还有一部分正在施工的工地,但供给学生和教师上班的教室八月初都盖好了。
胡老和魏老师的意思是校舍的条件是简陋了点,水泥墙面还没来得及粉刷,教室只是粗略地安了门窗和电灯,但用来给学生们上课是足够的。
尤晓莺却提出了反对意见,校区内大部分都还是工地,没有任何围墙隔离开。学生毕竟还是童稚淘气的年龄,老师再三令五申不能去教室外面的工地。但现在学校里连个操场也没有,课间休息时,总不可能将学生们箍在教室里不让出来吧?可一旦将学生们放出教室活动,孩子又多,难免有师长监管不及的地方,一旦有学生闯入了工地,责任不是他们能承担得起的。
论教学经验,尤晓莺肯定是拍马不及学校里任何一个老师的。但她考虑事情时更习惯从某一个小点出发,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以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
在学校里他们不仅要负责为每一个学生传道授业,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更是甚于一切。
有了尤晓莺的坚持,学校特地让建筑队的工人们在教室前腾出一片空地,又将正在施工的区域用砖墙隔开。
一切准备就绪都已经是第二个月的八号了。九月八日这一天,是安县明桥小学正式成立的日子,学校没有举行太隆重的典礼,只是简单地将所有师生聚集在一起参加升国旗仪式,连旗杆都是临时搭建的。
场面却并不小,教室前的空地上密密麻麻的站满了全校三百余名新生和二十余名教职工。每个以班级为序列排好的学生队伍前,都能看见一名两鬓花白的老师。
早上九点,在一曲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国旗徐徐升起。在迎风飘扬的红旗下,同样两鬓斑白的胡老穿着身较为正统的中山装,站到事先布好的办公桌上,中气十足地向在场的师生宣布:明桥小学正式成立了!
学校开始正常授课,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管理学校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正式授课的第二周,魏老师就敲响了尤晓莺办公室的门。
“小尤老师,我有点事想和你商量下。”
尤晓莺真正待在学校的时间不多,虽然从工行家属院的工地上抽调了一部分工人来修建校区,但那边工地现在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她只能每天上午在小学待一个小时左右。
在学校的管理上,尤晓莺算得上是个撒手管家。因为三人的分工不同,经验丰富的胡老师教主管教学方面,魏老师分管后勤事务,尤晓莺姑且算是财务出纳,手握钱袋子。这魏老师掐着点找上门来,不用费劲去猜,十有八、九还是和钱有关系。
果然,魏老师没多客套就直接切入正题。
“小尤老师,学校的食堂可不可以将扩建一下也供应学生午餐?”
在招徕教师之初,尤晓莺就充分考虑到任课教师的年纪普遍偏大,午休期间往返辛苦,就特意在学校里设了一个教职工食堂。胡老的女儿胡大姐就在食堂里负责采购和做饭,即使才短短的一个星期,尤晓莺也能从胡大姐清晰明了的采购清单中看出她能胜任这份工作,为此,胡老也没有初始的反对态度。
食堂供应午餐给二十多个教职工饭菜,胡大姐一个人就能搞定。但全校学生三百多名学生,远远超出了胡大姐的能力范围,恐怕要请一个炊事班才行。
尤晓莺了解过在安县除了中学会向学生供应伙食外,小学里还没有这个先例。但她也相信魏老师不是无的放矢的人,他提出见议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也知道这事是在为难学校,但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你也知道我们学校里基本上是农村孩子,家里住的远,中午根本没时间回去吃饭,好多学生要饿一整天肚子……”
明桥小学的学生和县城一小、二小不一样。这两所小学都是根据生源户籍划片区招生的,学生是有充裕的时间在中午回家吃午饭的。但明桥小学的学生基本上来自县城四面八方的郊外,有些孩子每天为了上学来回得走几十里山路,可能四五点就起床吃了早餐,下一顿的等到走回家七八点之后。
魏老师的未尽之意,尤晓莺也能明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期。一天下来大量的体力脑力消耗,再加上长期的一日两餐,营养跟不上必然会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
提供午餐似乎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但尤晓莺也会有顾虑。
学校的财务是什么情况,她最清楚。校舍修建已经花费了不少,接下来还有教职工每个月的工资,急需采购的教具,一大堆花钱的事项排着的。开学时收入了一笔学费,但和着这比起来简直是杯水车薪!
尤晓莺手里还有点余钱,但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花在钢刃上。三百多个农村学生的一顿要吃多少,多出的炊事员的工资,都是笔不小的负担。
“魏老师,学生午饭的问题是我们欠考虑了。但以食堂现在的条件,供应不了全校师生的伙食。”
魏老师也看出了尤晓莺的犹豫,他试探道:“小尤老师,食堂可以卖饭票,酌情收点伙食费的。”
一般学校里的食堂是有地方财政补助的,饭票只收取了伙食的一部分成本。但单纯的售卖饭票并不可取,一没有地方财政的扶持,长此以往,学校的财务同样无法维持;二来,饭票再便宜,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负担得起的。
学校里的学生即使都是农村户口,但也能大致的分为两类。大部分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指望着老天爷,靠着地里的收成养活一大家子。有一部分父母脑子活进城做了点小生意,或是像尤晓莺工地上的工人一般干体力活。
尤晓莺突然想到了方远和自己讲过他小时候上村小的故事,他爸每隔半个月就会背一口袋的粮食交给老师作为他的口粮。这法子虽老,但同样管用,尤晓莺听他说过,农村的粮食金贵,蔬菜泛滥,老乡进城一趟不容易,有时候蔬菜长势快,烂在地里是常有的事。
尤晓莺心里有个念头:要是有学生家长愿意将家里吃不完、买不了的蔬菜到学校,在伙食的成本上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尤晓莺和魏老师商量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可以在班级里和学生说说,让他们回去给家长带话,学校用比市价低几成的价格收购他们地里蔬菜,让全校的学生都能吃上便宜点的蔬菜。魏老师也觉得可行,供应学校蔬菜的家长和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实惠。
能解决一个难题让人格外的有成就感,尤晓莺勾起唇角,那就这样愉快的决定吧!
魏老师兴冲冲地准备立马就去教室了挨个通知到,不过被尤晓莺拦住了,即使是好事也不能急于一时,牵扯到钱物上的事情还是稳妥点好。
“魏老师,让学生带话,很多事孩子们很难讲清楚,我们可以写个告家长书让学生带回去。一是通知学校将要供应学生午餐的事,征求家长意见;二来,就把我们刚刚商量的学校收购蔬菜的事提一提,让有这个意愿的家长到学校来坐下具体谈谈。”尤晓莺顿了顿,“这个告家长书尽量写得浅显易懂、不能太长,有些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我们要保证每一个家长都能明白学校的意思。”
魏老师点点头,道:“小尤老师,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活,我们这些老家伙不服不行!我这就去让胡老师帮着拟一份告家长书,把事情尽快落实,也能让学生们早一天能吃到热腾腾的午饭……”
“等一下,魏老师,我突然想起个事!”尤晓莺出声叫住准备告辞的魏老师,“这都九月上旬了,快要秋收了,学校是不是得安排学生放农忙假?”
其实尤晓莺对农忙时节不是很了解,最近有好几茬工人提前向她请假,想在月底休几天回家收稻子。工地里正好是最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尤晓莺那想放人,还同方远抱怨过。被他好一通普及知识,如x省这样的两季作物主产区,每年的五六月到十月是庄稼户最忙的时候,前者是收麦和插秧,后者当然是收麦子了。九、十月的天气算不上太好,一旦抢收不及,收稻或者晒谷子的时候遇上下雨,大半年的心血就白费了。
魏老师一拍脑门:“最近太忙我还真把这是给忘了,我们学校几乎都是农村学生,放农忙假是肯定的了。小尤老师,你看今年发几天?”
尤晓莺连忙摆手:“这是我也不太懂,你去和胡老商量吧!毕竟学生放假这事得他这教务一把手说了算,我可不敢做这个主!”
尤晓莺和魏老师这两个小辈,可不敢和胡老这样的倔脾气逆着干,学生的课业问题是他的管辖范围,轻易容不得他人插手。
魏老师也理解地会心一笑……
☆、第59章秋收
“哟,方家嫂子,你上哪捡回来的大闺女,长得秀秀气气的这么水灵!”
说话的大婶年纪和方母差不多,大老远看见他们走过来,手里还拿着镰刀就从田垄里直起身大声招呼,眼神不住往尤晓莺身体瞄。
托这位大婶的大嗓门,四周田地里正割稻的庄稳户都朝这边投来关注的目光。尤晓莺跟在方母身后冲来人礼貌地笑笑,静静地站在田坎上,等方母和她说话。
刚过秋分,秋老虎的余威尤在。方远去是县气象站打听过,最近十来天的天气不错,适合收稻晒谷。方远特地向单位请了三天假回家帮忙收稻谷。
恰好这几天工地上工人都因农忙回家了,学校也放假,尤晓莺没什么事,就想到方远家来看看,农忙时说不定自己也能帮上忙。尤晓莺可听学生说了,秋收这几天是庄稼户一年最忙的时候,基本上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吃饭喝水的空闲都没有,他们放假不指望回家出多大的劳动力,但帮着看顾年幼的弟妹,在家地里忙活的家人送点饭食和茶水的能力还是有的。
她这个当老师的总不能被没成年的学生比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