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中的老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夏末的一个晚上,白天的闷热已经散去,凉爽的夜风徐徐吹来,我和女儿在楼下散步,女儿忽然提议:“妈妈,我们到马路上去骑自行车吧。”女儿刚学会骑车,她那种跃跃欲试的心情,曾经年少的我也体会过,所以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和女儿并肩骑着车子缓缓走出楼群,走上马路,已经快晚上十点钟了。在宁静柔和的橘红色的灯光下,马路逐渐退去了白日的喧嚣,四周的楼群也好像静静地睡去。
马路上很清静,偶尔有一两个急匆匆的夜归人。我和女儿加快了速度,没有顾及地在马路上飞驰,让灯影与树影在我们的侧面飞掠而过。女儿快乐的笑声如同银铃飘过:“妈妈,我觉得自己在飞呢!”我微笑地看着兴奋的女儿,浸在清凉的夜风中,觉得自己的心也润泽而清爽。
骑车走过文化路的尽头,开始要拐弯的时候,忽然在路灯下,看见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他的身旁是一辆简陋的手推车,车上放着几个篮子,看不真切里面装的是什么。实在是那个老人太老了,好像有八十岁的样子,让我忍不住停下车来。女儿也静静地停在我的身边,看我注视着那个老人,她悄悄问我:“妈妈,那个老爷爷在干什么?”我轻轻地摇头:“不知道,我们过去看看吧。”
看我们走近,那个有着白头发、白胡子的老人热切地站起来,这时,我也看清了他的篮子里装满了黑亮亮、油汪汪的大枣儿。
“老大爷,您这是什么枣儿呀?”
“我这是熏枣儿,祖传秘方制的熏枣儿。”他用伸不直的手指拿起几个“你尝尝,很甜哪!而且可以治病,风湿、胃病都管事呢。”
“听口音,您不是本地人。”
“我是山东人,五十年前搬过来的。”因为牙齿不全的缘故,老人的话有些含混,但是浓重的山东口音却很纯正。
老人不仅须发皆白,而且当他站着的时候,我才发现他的腰是弯的,手去拿东西的时候也是哆哆嗦嗦的。我不由得有些心酸。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一个没有儿女亲人、只能靠自己的老人吗?还是一个倔强的、不肯服老的老人呢?我真希望他是后者。
女儿在一边抻抻我的衣襟:“妈妈,你带钱了吗,我们买些老爷爷的枣儿吧?”
我点点头,因为出来玩,我的衣袋里翻遍了也只有几元钱。不过,老人的枣儿很便宜,几元钱买了好大的一包。
我把枣子放到车筐里时,老人忽然问我:“现在有几点钟了?”
“十点多了”我看看表,已经是十点过五分了“老大爷,夜也深了,人也少了,你该收摊儿了。”
“好,一会儿收摊儿。”
“老爷爷,快收吧,天已经很晚了。”女儿在一旁催促着。
“好,好。”老人看着女儿,竟然抖着胡子笑了。
我和女儿骑车向前走去时,还听见老人在空旷无人的路旁并不大声地念叨着:“熏枣儿,熏枣儿。”
“好可怜的老爷爷,比我爷爷都老了,怎么还在晚上出来卖枣儿呢?”
“或许是老人的一种寄托吧。不管怎样,我们买了他的枣儿也许让他高兴点,你说呢?”我试着安慰女儿,但是自己的心里却有着说不清的酸楚。
又向前骑了一段路,虽然有着明亮的灯光,但夜路却越来越空阔寂静了,我们开始掉头往回走。两个人没有几句交谈,急急地骑到马路的拐角处,竟然看到那位老人和他的手推车仍然静静地停在路灯下,一动不动,如同雕塑一般。而在宽阔的十字路口,除了我们两个外,看不到一个行人。我的眼泪就在这个时候毫无预兆地流了下来。
女儿直接骑到老人跟前:“老爷爷,太晚了,你怎么还没回家?”
“就回,就回。”老人认出是我们两个,又对女儿笑了。
“老人家,街上都没人了,收摊吧。”我也走过去。
“离家很近的,一会儿就到家。”老人指指文化路对面的那条街。
当我们骑车与老人道别时,老人在路灯下笑呵呵地与我们挥挥手,白胡子又抖动起来。
以后的日子,路边的老人成了我心中莫名的牵挂。那时我每隔一天就要晚上值班,差不多九点半下班,而每次下班回家我都绕一点远从老人的小摊边过一下。偶尔也碰到有过路人会买枣儿,但大多数时候,老人的手推车边都是清静的。有人在买枣儿时,我就不停车一直骑过去,没人时,我就会停下,找几块零钱来买枣儿。
时间长了,慢慢就知道,其实老人不仅是晚上出来卖枣,他是上午去早市,下午和晚上就在那个地方摆摊儿,来回好几里的路,都是老人自己推着车走的。一直没敢问老人有没有儿女,没敢问为什么晚上还要出来卖枣。老人的记忆力已经很差了,眼睛也花得厉害,尽管我常去,但因为是晚上的缘故,他也不是很记得我。
从夏天到深秋,老人总是一身黑衣,如雕塑般地坐在路灯底下,每次我远远望去看到他静静地坐着,心里就又踏实又心酸,走过去买点枣儿,心里又稍稍有点安慰。那时家里有吃不完的枣儿,即使是办公室里我也常常拎一兜过去,甚至好多同事听了老人的状况,也纷纷托我帮他们买一点枣儿。我们就一直这样妇人之仁地安慰着自己,安慰着自己的良心,以为这样就是对老人的最大帮助。
直到初冬的一天,我没看到老人出摊。回去和同事讲,大家都说这么冷了,老人肯定在冬天就不卖了。还是有些不放心,但每次晚上从那儿过,路灯下都空洞的如同梦一般,再没有见过老人的身影。
漫长的冬天过去了,短暂的春天也过去了,老人没有回到我熟悉的路灯下。星期天我去早市,特意去找老人的手推车,也再没有看到过。甚至我曾到文化路对面的街上去转来转去,可老人和他的手推车就像夏秋之间我做的一个梦,永远的在我的视野里消失了。
老人是病了吗?去世了吗?还是在别人的劝说下养老了?还是儿女不让出摊了?我猜测着,可是我找不到答案。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老人就像一粒沙子,消失在万丈红尘当中,可是另一粒沙子——我,还保持着对他的记忆,还惦记着他的去向。
但也仅此而已。除了这个,我还能做什么呢?
夏末的一个晚上,白天的闷热已经散去,凉爽的夜风徐徐吹来,我和女儿在楼下散步,女儿忽然提议:“妈妈,我们到马路上去骑自行车吧。”女儿刚学会骑车,她那种跃跃欲试的心情,曾经年少的我也体会过,所以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和女儿并肩骑着车子缓缓走出楼群,走上马路,已经快晚上十点钟了。在宁静柔和的橘红色的灯光下,马路逐渐退去了白日的喧嚣,四周的楼群也好像静静地睡去。
马路上很清静,偶尔有一两个急匆匆的夜归人。我和女儿加快了速度,没有顾及地在马路上飞驰,让灯影与树影在我们的侧面飞掠而过。女儿快乐的笑声如同银铃飘过:“妈妈,我觉得自己在飞呢!”我微笑地看着兴奋的女儿,浸在清凉的夜风中,觉得自己的心也润泽而清爽。
骑车走过文化路的尽头,开始要拐弯的时候,忽然在路灯下,看见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他的身旁是一辆简陋的手推车,车上放着几个篮子,看不真切里面装的是什么。实在是那个老人太老了,好像有八十岁的样子,让我忍不住停下车来。女儿也静静地停在我的身边,看我注视着那个老人,她悄悄问我:“妈妈,那个老爷爷在干什么?”我轻轻地摇头:“不知道,我们过去看看吧。”
看我们走近,那个有着白头发、白胡子的老人热切地站起来,这时,我也看清了他的篮子里装满了黑亮亮、油汪汪的大枣儿。
“老大爷,您这是什么枣儿呀?”
“我这是熏枣儿,祖传秘方制的熏枣儿。”他用伸不直的手指拿起几个“你尝尝,很甜哪!而且可以治病,风湿、胃病都管事呢。”
“听口音,您不是本地人。”
“我是山东人,五十年前搬过来的。”因为牙齿不全的缘故,老人的话有些含混,但是浓重的山东口音却很纯正。
老人不仅须发皆白,而且当他站着的时候,我才发现他的腰是弯的,手去拿东西的时候也是哆哆嗦嗦的。我不由得有些心酸。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一个没有儿女亲人、只能靠自己的老人吗?还是一个倔强的、不肯服老的老人呢?我真希望他是后者。
女儿在一边抻抻我的衣襟:“妈妈,你带钱了吗,我们买些老爷爷的枣儿吧?”
我点点头,因为出来玩,我的衣袋里翻遍了也只有几元钱。不过,老人的枣儿很便宜,几元钱买了好大的一包。
我把枣子放到车筐里时,老人忽然问我:“现在有几点钟了?”
“十点多了”我看看表,已经是十点过五分了“老大爷,夜也深了,人也少了,你该收摊儿了。”
“好,一会儿收摊儿。”
“老爷爷,快收吧,天已经很晚了。”女儿在一旁催促着。
“好,好。”老人看着女儿,竟然抖着胡子笑了。
我和女儿骑车向前走去时,还听见老人在空旷无人的路旁并不大声地念叨着:“熏枣儿,熏枣儿。”
“好可怜的老爷爷,比我爷爷都老了,怎么还在晚上出来卖枣儿呢?”
“或许是老人的一种寄托吧。不管怎样,我们买了他的枣儿也许让他高兴点,你说呢?”我试着安慰女儿,但是自己的心里却有着说不清的酸楚。
又向前骑了一段路,虽然有着明亮的灯光,但夜路却越来越空阔寂静了,我们开始掉头往回走。两个人没有几句交谈,急急地骑到马路的拐角处,竟然看到那位老人和他的手推车仍然静静地停在路灯下,一动不动,如同雕塑一般。而在宽阔的十字路口,除了我们两个外,看不到一个行人。我的眼泪就在这个时候毫无预兆地流了下来。
女儿直接骑到老人跟前:“老爷爷,太晚了,你怎么还没回家?”
“就回,就回。”老人认出是我们两个,又对女儿笑了。
“老人家,街上都没人了,收摊吧。”我也走过去。
“离家很近的,一会儿就到家。”老人指指文化路对面的那条街。
当我们骑车与老人道别时,老人在路灯下笑呵呵地与我们挥挥手,白胡子又抖动起来。
以后的日子,路边的老人成了我心中莫名的牵挂。那时我每隔一天就要晚上值班,差不多九点半下班,而每次下班回家我都绕一点远从老人的小摊边过一下。偶尔也碰到有过路人会买枣儿,但大多数时候,老人的手推车边都是清静的。有人在买枣儿时,我就不停车一直骑过去,没人时,我就会停下,找几块零钱来买枣儿。
时间长了,慢慢就知道,其实老人不仅是晚上出来卖枣,他是上午去早市,下午和晚上就在那个地方摆摊儿,来回好几里的路,都是老人自己推着车走的。一直没敢问老人有没有儿女,没敢问为什么晚上还要出来卖枣。老人的记忆力已经很差了,眼睛也花得厉害,尽管我常去,但因为是晚上的缘故,他也不是很记得我。
从夏天到深秋,老人总是一身黑衣,如雕塑般地坐在路灯底下,每次我远远望去看到他静静地坐着,心里就又踏实又心酸,走过去买点枣儿,心里又稍稍有点安慰。那时家里有吃不完的枣儿,即使是办公室里我也常常拎一兜过去,甚至好多同事听了老人的状况,也纷纷托我帮他们买一点枣儿。我们就一直这样妇人之仁地安慰着自己,安慰着自己的良心,以为这样就是对老人的最大帮助。
直到初冬的一天,我没看到老人出摊。回去和同事讲,大家都说这么冷了,老人肯定在冬天就不卖了。还是有些不放心,但每次晚上从那儿过,路灯下都空洞的如同梦一般,再没有见过老人的身影。
漫长的冬天过去了,短暂的春天也过去了,老人没有回到我熟悉的路灯下。星期天我去早市,特意去找老人的手推车,也再没有看到过。甚至我曾到文化路对面的街上去转来转去,可老人和他的手推车就像夏秋之间我做的一个梦,永远的在我的视野里消失了。
老人是病了吗?去世了吗?还是在别人的劝说下养老了?还是儿女不让出摊了?我猜测着,可是我找不到答案。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老人就像一粒沙子,消失在万丈红尘当中,可是另一粒沙子——我,还保持着对他的记忆,还惦记着他的去向。
但也仅此而已。除了这个,我还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