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分卷阅读_155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果叔父真想当这个皇帝,小侄自是没有什么反对不反对的。只是小侄请叔父务必三思,要当中国的皇帝,究竟是应该是巴结外国人的支持,还是更应该取得国人的支持?孰重孰轻、孰是孰非,难道这么浅显的道理叔父都不明白吗?”袁肃没有在乎袁世凯的怒火,他进一步用一种语重心长的口吻说道。
袁世凯怔怔的看着袁肃,一时半会竟然无言以对。不得不说袁肃的这番话确实有一针见血的功效,直接刺在了他的心头正中。到这个时候他才有了一个对待这件事全新的考量,出卖国家利益而换来外国人的支持,还是收回国家主权换来国民的支持?
在很多当权人看来,还是一种习惯性的看来,国民的意愿根本不值一毛钱,既然已经是处于自己的统治之下,那就必须服从自己统治的意志。所以在更多时候,当权人根本不必理会这些没有意志的国民,反而更需要花大价钱、付出大的代价来取得国际势力的支持,美其名为“争取国家立足地位”,可实际上呢?
袁世凯并不是一个完全迂腐不化的老古董,他对北洋集团内部以及国内各地的势力心中是很清楚的,一旦这些势力因为一个契机联合起来反抗自己,松散的北洋集团肯定会被这些势力的反抗而撼动。北洋集团现在就像是一块巨大的豆腐,表面上看去很强大,可是只要受到摇晃就会裂成一块又一块。
只是从一开始,他并没有意识到青岛问题是导致北洋势力支离破碎的契机。
恰恰好似袁肃的这番话,这才让这个老枭雄心中颤抖了一下,意识到真正的危机所在。
看到叔父脸色错愕,神情凝重,一时半会一句话都说不出口,袁肃知道他刚才的那番话是触动了袁世凯心头的盲点,于是立刻又紧接着说道:“我还听说,以段总长为首的陆军部一直认为青岛问题可以一战。且不管段总长是否会支持叔父称帝,但是段总长对日本意图窃取青岛十分介怀,一旦让他知道叔父为了称帝而将青岛拱手让给日本,那便是极其失望这么简单的了。叔父,你明白小侄的意思吗?”
他没有把话说的太透彻,但是单单这一点暗示足以让袁世凯心知肚明。段祺瑞好歹是北洋集团的元老之一,其所代表的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军事派系。一旦青岛一事处理的不慎,肯定会引起段祺瑞与袁世凯反目,而段袁的反目则意味着北洋会有分裂的危机。
连北洋内部都出现了分裂,还怎么可能安安稳稳坐上皇帝的宝座?
袁世凯明白袁肃的意思,也深知其中的道理,但是做为一个极其强权的人物,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遭人威胁,尤其还是遭到自己麾下的威胁。他脸色愈发显得不好看起来,近乎咬牙切齿一般的说道:“我既能坐在这个位置,就自然能坐稳这个位置。”
袁肃叹了一口气,很是无奈的说道:“叔父,小侄已经把话说的很清楚了,叔侄二人原本就不应该遮遮掩掩。叔父你要称帝,袁肃不会反对,但如若是出卖国家主权而登上这个帝位,那请恕小侄忘恩负义,届时小侄一定会坚决反对到底。”
袁世凯凶光再现,冷冷的喝问道:“怎么,克礼,你这是在威胁你的叔父吗?”
袁肃表情十分复杂,语气也很纠结的说道:“不敢。小侄只是希望叔父能看清楚大势所趋,外国人凭什么干涉我们中国的主权。只要中国四万万百姓支持叔父当皇帝,洋人还能有什么闲言碎语?请叔父三思,只要叔父决定收复青岛,不出卖国家任何主权利益,不管叔父称帝之后会有什么艰难险阻,小侄必会赴汤蹈火,为叔父之前驱,扫除所有阻碍。”
听到这一席肺腑之言,袁世凯暗暗吸了一口气,心头的怒火渐渐熄灭下来。
他从没有与袁肃直接说过称帝的事情,本想再找机会慢慢试探或慢慢诱导,可此时此刻袁肃已经挑开了心房说出这番话,已经是清清楚楚摆明了立场。他不出卖国家主权利益,这个侄子只会不反对称帝,但若出卖了国家利益,那对方就会坚决反对到底;而只有自己决定收复青岛,维护国家主权,袁肃才会义无反顾的站在帝制这边。
有那么一刻,他倒是萌发出一股前所未有的欣赏感,像袁肃这样正邪分明的年轻人如今已经很少了,更何况现在又是一个有能力、有势力的年轻人。他既然将袁肃捧到了中央军代言人这个身份地位,那自然少不了要去倚重这个年轻人。
不能说袁肃的态度是在与他做对,毕竟袁肃不反对帝制。更何况之前的对话把事情说的很清楚,实际上袁肃不是一个挑剔的人,而是一个真正尽心尽力在为帝制一事考虑周全的人。国民的支持和外国势力的支持,孰重孰轻,这确实一个值得深思考量的问题!
他自己也不敢百分之百保证,一旦放弃青岛换取帝制,会不会招致北洋集团的分崩离析,会不会遭到举国上下的声讨。真正到了那个时候,那些外国势力又能帮上什么忙?
“你的话,可都是真心的?”许久过后,袁世凯放缓了脸色,语气十分平静的问道。
“句句肺腑,绝无虚言。抛开其他一切不说,叔父当了皇帝,侄儿也能沾光。只要能够以帝制之威促进中央集权,重写眼下这虚伪的共和国,又有何不可?只是无论如何,都还请叔父三思,一步错,步步错,这一步棋是没有回头的余地的。”袁肃恳切的说道。
“我明白了。这件事我会好好考虑的,不过,不管你在外面听到了什么,现在都不要乱声张,明白吗?”袁世凯叮嘱的说道。
“小侄自是明白。”袁肃点头应道。
“关于你要建立兵团的事情,你大可先着手去做。你是我袁氏一族唯一一个能在外将兵的人,你若有忠于家族事业的心,我这个叔父自然不会不提携你。这些都是在自家人面前才说的话,我知道你是一个聪明人,但是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袁世凯又补充的说道。
“多谢叔父,小侄一定铭记在心。叔父能以国为家,小侄则也以家为国。”袁肃铿锵有力的说道。
从书房出来后,袁肃带着心事重重的表情往外走,打算乘车返回北海招待所。
却没想到在怀仁堂前厅这边,袁克定还在翘首以盼的等待着。他当然知道这次父亲召见袁肃所为何事,自己自然迫不及待想要从袁肃口中套得一些消息。二人碰了面,说了一些客套的话,又一起往大门外走去。
直到了上了马车,袁克定这才没有再闪烁其词,而是直截了当的向袁肃询问刚才在书房的谈话情况。袁肃心理面没有打算跟袁克定说的太多,以袁克定这样没有定力的人,就只怕会一时得意忘形而把一些重要的消息泄露了出去。
袁肃只是用一种双关的言语方式简单说了一下情况,再三强调他对袁氏一族的忠诚。
除此之外,他倒是向袁克定提及一些青岛方面的事情,希望能利用袁克定个人没有什么远见的情况,拉拢袁克定坚决反对出卖青岛主权,主张青岛问题不惜一战的立场。他只是告诉袁克定,昔日与杨度所说的民族大义一事可以反应在青岛主权问题上面,单单这一点袁克定自是会心知肚明。
第80章,时局进展
整个九月中旬的这七八天时间里,北京的天气日里热、夜里凉,就仿佛是应对了目前热议的时政局势一样。随着筹安会越来越露骨的宣传造势,君主立宪气焰如同得了芭蕉扇助力一样烧旺了一片天,许多受到筹安会鼓动的遗老和前清时君宪派的官僚士绅们,一个个都坐不住似的出来抛头露面。
而相对于君主立宪呼声,江浙一代坚定拥戴共和的政治活动家、官商学者们,也如同突然醒悟了一般,意识到筹安会幕后所酝酿的阴谋,很快便组织起来一阵反击。
双方先是以报纸为阵地,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社评和论文,互相攻讦。随后甚至还公开举行演讲和座谈会,为各自主张的政治思路摇旗呐喊。
许多老百姓们大多是以看热闹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在他们看来如今已经是中华民国了,根本没必要还要为政体、国体的事情争执不休。只当是这些“士大夫”们吃多了无所事事,跑出来制造一些事端来彰显彼此的存在感。
可正是因为这场貌似学术上的争斗,让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情况的不对劲。甚至连国会里面都在讨论让袁世凯出面平息此事,最起码也要有所表态才是。
除了筹安会的活动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之外,关于青岛问题和中国参加欧洲大战这两个事同样都是热火不减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小道消息不知道从哪里泄露出来,这其中有无稽之谈,也有八九不离十的真相。
关于中日秘密谈判的消息也渐渐浮出水面,《二十一条》内容一天比一天透明,以至于国内知识分子对北洋政府的抨击越来越严重。老百姓们根本不知道,若非是北洋政府故意泄露这些消息,他们这些星斗小民又怎么可能会知道这些内容?而这些星斗小民们更加不会认真思考其中的内幕,只知道痛斥北洋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就连在日本的中华革命党也意识到东山再起的时机到来,连连通过电报和发表文章的方式,为国内起伏不定的局势推波助澜,就等着国家打乱之际重返国内,领导一场更为声势浩大、更能造福万民、更能宣扬民主共和精神的大革命。
袁肃住在总统府的这段日子,每天都在打听叔父袁世凯的消息,希望经过那次书房谈话之后,能够让叔父意识到目前局势的关键所在。只是这几天并没有收到总统府那边什么新消息,倒是收到了几封从滦州发来的电文。
其中一些电文是军务会办公署回报兵团和第十师编制情况,炮兵学院和炮兵特训班的筹备情况,以及新式步枪的生产进度等等。袁肃都做了一一答复和指示,该签署的命令签署下去,该拨下来的资金都拨下去。
另外还有两封电文,都是雷诺森发来的。第一封电文的落款日期是三天前,雷诺森就之前袁肃要求英国放弃支持日本占领青岛一事做出答复。与袁肃所预料的没什么差别,显然雷诺森在详细了解了相关情况之后,知道英国政府的大局布置根本不可动摇,于是很干脆的答复这件事无能为力。
而第二封电文则是昨天下午发来的,这个时候英国外交部、驻华公使馆和雷诺森的上级单位英国白厅情报部门,先后获悉了日本与中国的《二十一条》密约,对此事大为震惊。为此英国外交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了一系列交涉,认定《二十一条》极大的损害了两国在华的利益,决定以外交手段干涉这份中日密约。
在许多老牌的西方列强眼中,尽管日本是一个后起之秀,但还远远没有到达与西方列强齐足并肩的地步。尤其是英国,从始至终都认为日本只不过是一个小马仔,是紧随自己步伐的手下罢了。可是这个小马仔竟然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背地里竟然要趁机侵夺英国、美国在华的利益,这岂能容忍得的下来?
《二十一条》内容中,日本借机扩大在华的铁路承办权,其中南蛮铁路和安奉铁路的事宜直接影响到英国的利益;而又要求中国不准将所有海港、岛屿租界给其他国家,更是限制了英国、美国等国在华的发展趋向。
至于中国财政、民政和军事等方面要求与日方合办,更是直接意图控制从最高权力机构内部来控制中国。这让一直奉行在华利益均衡的美国最不能忍受。一个小小的日本,竟然口出狂言想要蚂蚁吃大象,而且还是当着周边这么多虎狼豺豹环伺之下。
尽管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没有明显记载英美列强针对《二十一条》的反应,后世都只是认为英美的目光都集中在欧洲,所以无暇顾及远东这边的动向。但英美驻华公使做为本国在中国的全权代表,面对日本如此狂妄的趁虚而入,怎么可能会一点反应都没有?
更何况《二十一条》所表现的丧权辱国,无论是前清还是后世的红蓝当权,都有比之更甚的情况出现。历史对《二十一条》的评价大多还是出于政治需要,因为是国民党推翻了北洋政府,为了彰显国民党和北洋政府是一丘之貉,所以红色史学家们就不遗余力的抹黑北洋政府,把《二十一条》一事无限的扩大了罪名。
英美驻华公使在九月九日这天照会了日本驻华公使日置义,要求日本对《二十一条》一事做出正式答复,并且声色俱厉的表示如若日本擅做主张而影响西方国家在华利益,西方诸国必定会给予日本严厉的制裁。
日置义在这次照会中只是含糊其辞的做了应答,当外界开始散播中日密谈的消息时,日方便已经意识到这件事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是日方同样很清楚,英美两国目前能做的,也仅仅只局限于言语上的谴责。
----
【收藏有一些起色了,多谢各位读者大大的支持。希望能再给一些红票和收藏,谢谢了,拜谢了。!】
第81章,大转折点
不过对西方列强还是要给一些面子,日置义在随后做出答复,正在与中国的密谈只是关于青岛问题的归属,不存在所谓的《二十一条》。日本外交部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在英美面前坚决不承认存在这些私下的条款,但是另外一方面仍然不停的向中国施压,逼迫中国尽快签署跳跃。
九月十日这天,日本公使馆转达日本外交部的电文,向中国给予了最后通牒。并且同样在这一天,从朝鲜和日本本土调集到旅顺集合的第五师和第十八师团,一起进行了备战指令的操练,以武力向北洋政府施压。
随着各方面的消息汇聚于北京,袁肃等待袁世凯的反应多少有了几分焦虑。
历史上的中日谈判原本在五月份就尘埃落定,显然是因为穿越造成了历史微波,所以谈判才拖延到现在才到尾声。可不管怎么说,哪怕时间上的稍微推延,也没能对实事造成一丝一毫的改变。如果袁世凯真的还是违心与日本签署了《二十一条》,那么别说洪宪帝制不会有任何起色,北洋政府从此也会彻底走向一条分崩离析的道路。
袁肃在九日和十日这两天一直保持着与雷诺森的联系,来来往往去了二十几封电文。
他一直寄希望能通过雷诺森来说服英国方面,哪怕是为了给日本一个警告,而放弃支持日本夺占青岛。雷诺森对于《二十一条》的痛恨是最明显的,因为他这几年在中国发展的势力全部都是沿海地区,甚至在未来几年还打算在直隶沿海拓展更多势力地盘。
但是英国方面只在乎揭穿日本与中国私底下的密约,更何况日本外交部已经再三否认密约的存在,只称密约是有关战后青岛归属的问题。英美目前也无从对日本采取实质的制裁,最多只能是口头上的警告。
即便雷诺森转告了袁肃的意思到白厅,透露北洋政府有意将青岛的归属移交给英国接管,这件事曾经在驻华公使馆引起了一阵兴趣。朱尔典还专门就这件事发了好几封电文到伦敦,提供了一些针对接管青岛的利益分析和方案建议。
可是英国政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目前英国没有多余的资源分配来接管青岛。再者,既然欧洲战事需要拉拢日本参战,那理应应该给予日本一些好处。用中国的青岛来做为交换的条件,对英国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
正因为如此,英国驻华公使最终否决了雷诺森提交的建议。
不过,从一开始雷诺森就没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外交部的这些文职官僚身上,在等待朱尔典给以答复的同时,他依然不停的游说自己的上级单位英国白厅,并且大放厥词认为日本海军的发展迟早会威胁到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即便现在不做考虑也应该为以后做好考虑。
尤其是日本竟然威胁北洋政府,要求中国不许在租界沿海地区和岛屿给其他国家,这已经是在限制英国在远东地区的海上势力拓展。日本不承认不代表不是事实,北洋政府内部许多高级官员都已经确认《二十一条》的真实性,并且到现在日本都没有放弃迫使中国就范。
雷诺森希望白厅能够抛开外交部这一层,直接与北洋政府的某些势力达成合作,支持这支势力来反制日本狂妄的野心。
白厅对于全球战略上的目光自然要比外交部那些坐办公室的官僚看得更仔细,但是考虑到目前主要的任务还是应对欧洲战场,也不能太过明显的来针对日本这个军事上的盟友,所以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只要中国军队能在与日本军队非冲突的前提下接管青岛,英国军方会给予适当的支持”。
当袁肃收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愈发青岛问题可以强硬的来解决。他回了电文,对雷诺森的努力表示十分感谢,并且会永远牢记这份恩情。
他在当天就把这个消息通过总统府侍从室转达给了袁世凯,仅仅过了十几分钟,袁世凯派夏寿康到北海招待所邀请袁肃出席总统府军事参议处顾问会议。显然这个会议已经很早就开始筹备,只不过是临时让其参加其中。
不管怎么说,他知道这次会议是袁世凯做出最终决定的时刻,也意味着北洋政府和中国近代历史是否可以走向一个转折点。
军事参议处的顾问会议在怀仁堂主会议室召开,当袁肃跟着夏寿康走进会场时,这里会议桌左右早已坐满了许多总统府的高级幕僚,不光是军参处的人,还有外事处、内务处等其他部门的主事官,甚至还有段祺瑞、徐树铮这些陆军部的高级官员。
旁侧靠墙的位置还有几名外籍顾问,不过都是德国、美国、英国的顾问,唯独没有见到之前最受袁世凯信任的日本顾问班志超。单单从这一点看来,似乎已经可以预示这次会议的用意所在,多多少少给了众人一些期待和希望。
众人纷纷向袁肃颔首行礼,倒是段祺瑞只是不冷不热的瞥了一眼,没有任何表态。
会议桌下方增设了一个空座,夏寿康好声好气的说了一些解释的话,让袁肃暂时委屈的坐在下座。
袁肃刚刚落座没多久,会议室的侧门打开,门外承启官高唱:“大总统到!”
众人陆续站起身来,目光肃然的转向侧门。不一会儿,在一众随从幕僚的簇拥之下,袁世凯大步流星的走进了会场。威风凛凛的大总统礼服穿戴的整整齐齐,然而脸上却是一副凝重且冰冷的神色。
“无须虚礼,都坐,时间紧迫。”袁世凯走到首座主席位置前,干净利落的说道。
与会者听到这番话,每个人的脸上更显出几分认真,任谁都能看出现在的气氛非同小可。接连落座之后,袁世凯先看了一眼与其正对面下座位置上的袁肃,眼神中颇有几分复杂,眉宇间更显得一股忧愁和沉重。
“克礼,适才你托人传进来的话,我与史莱特先生已经谈过了。”
袁肃没有料到刚开会的第一件事居然就与自己有关,不过关于白厅给出的承诺是属于不成文的承诺,不仅没有公开,相反还需要保密。毕竟这件事与英国外交部的政策是背道而驰,一旦传出来势必会造成用过内部不和的笑话。
他暗暗捏了一把冷汗,目光不禁落在坐在靠墙位置英国军事顾问史莱特身上。
这时,史莱特站起身来,用英语义正言辞说道:“我可以证明从伦敦的确有这样的消息,但是也希望在座的诸位都能明白,我们大英帝国出于道义的援助是有必要的前提,那就是贵国必须在不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的情况接管青岛。这一点是重中之重。”
听到这里,袁肃稍微更放心了一些,史莱特既然是军事顾问,在系统上也是属于军事部门的编制,而且还是总统府的军事顾问,白厅派下来的命令自然会在第一时间得知。
袁世凯微微点了点头,沉着气说道:“日本欺我太甚,这几日反复思量,犹是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若让日本得此一寸,他日势必又会逞进一尺。昨日上午,我已经撤回之前颁布的青岛中立战区的命令,今日会议若是能讨论出结果,明日我便会正式照会日本公使,宣布青岛主权事宜。诸君,此事关于国家主权,更关于我北洋法统于国内国际的威严,切不可小视。”
说完这番话,全场为之哗然。尽管在进会场之前,众人多多少少有猜测今日会议的内容,但是当袁世凯做出如此决心之际,让之前诸多失望一下子全部转化为了希望,这种极大的反差少不了造成了情愫上的巨大影响。
段祺瑞和徐树铮双双露出振奋的表情,外事处的几位文职官员也都欣喜万分。只有个别几个军事参议处的参谋官颇有忧虑,这些人都是帝制坚定不移的拥戴者,他们本来是赞成用青岛换取日本支持称帝,现在大总统突然改变主意,就怕会影响帝制的进程。
等待全场稍微缓和下来后,袁世凯又转向一旁的德国军事顾问莱因哈特问道:“青岛方面是否已经有了决定?”
莱因哈特点了点头,不疾不徐的说道:“我们德意志帝国远东司令部依然还会坚持之前与大总统的约定,只要中国军队开进青岛,我们德意志帝国在青岛的军队可以在一周之内完成相关的交接。但是我方提出的所有条件都是不可退让,还望大总统阁下能够谅解。”
在没有正式参加世界大战之前,北洋总统府的是处在一段很复杂也很滑稽时期,无论是英国、德国的军事顾问还是英国、德国的驻华公使,闲暇时都能在一起吃午餐,并且谈论一些时事,丝毫不会因为欧洲战事的影响而处于剑拔弩张的局面。
德国和英国的驻华外交系统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这部分系统只会对远东地区的政治局势负责。
即便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中国正式宣布参战,那时候也是很礼貌的请德国在华的所有官员出境,不仅安排了船只,还提供了许多善后的优待条件。
“如果叔父真想当这个皇帝,小侄自是没有什么反对不反对的。只是小侄请叔父务必三思,要当中国的皇帝,究竟是应该是巴结外国人的支持,还是更应该取得国人的支持?孰重孰轻、孰是孰非,难道这么浅显的道理叔父都不明白吗?”袁肃没有在乎袁世凯的怒火,他进一步用一种语重心长的口吻说道。
袁世凯怔怔的看着袁肃,一时半会竟然无言以对。不得不说袁肃的这番话确实有一针见血的功效,直接刺在了他的心头正中。到这个时候他才有了一个对待这件事全新的考量,出卖国家利益而换来外国人的支持,还是收回国家主权换来国民的支持?
在很多当权人看来,还是一种习惯性的看来,国民的意愿根本不值一毛钱,既然已经是处于自己的统治之下,那就必须服从自己统治的意志。所以在更多时候,当权人根本不必理会这些没有意志的国民,反而更需要花大价钱、付出大的代价来取得国际势力的支持,美其名为“争取国家立足地位”,可实际上呢?
袁世凯并不是一个完全迂腐不化的老古董,他对北洋集团内部以及国内各地的势力心中是很清楚的,一旦这些势力因为一个契机联合起来反抗自己,松散的北洋集团肯定会被这些势力的反抗而撼动。北洋集团现在就像是一块巨大的豆腐,表面上看去很强大,可是只要受到摇晃就会裂成一块又一块。
只是从一开始,他并没有意识到青岛问题是导致北洋势力支离破碎的契机。
恰恰好似袁肃的这番话,这才让这个老枭雄心中颤抖了一下,意识到真正的危机所在。
看到叔父脸色错愕,神情凝重,一时半会一句话都说不出口,袁肃知道他刚才的那番话是触动了袁世凯心头的盲点,于是立刻又紧接着说道:“我还听说,以段总长为首的陆军部一直认为青岛问题可以一战。且不管段总长是否会支持叔父称帝,但是段总长对日本意图窃取青岛十分介怀,一旦让他知道叔父为了称帝而将青岛拱手让给日本,那便是极其失望这么简单的了。叔父,你明白小侄的意思吗?”
他没有把话说的太透彻,但是单单这一点暗示足以让袁世凯心知肚明。段祺瑞好歹是北洋集团的元老之一,其所代表的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军事派系。一旦青岛一事处理的不慎,肯定会引起段祺瑞与袁世凯反目,而段袁的反目则意味着北洋会有分裂的危机。
连北洋内部都出现了分裂,还怎么可能安安稳稳坐上皇帝的宝座?
袁世凯明白袁肃的意思,也深知其中的道理,但是做为一个极其强权的人物,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遭人威胁,尤其还是遭到自己麾下的威胁。他脸色愈发显得不好看起来,近乎咬牙切齿一般的说道:“我既能坐在这个位置,就自然能坐稳这个位置。”
袁肃叹了一口气,很是无奈的说道:“叔父,小侄已经把话说的很清楚了,叔侄二人原本就不应该遮遮掩掩。叔父你要称帝,袁肃不会反对,但如若是出卖国家主权而登上这个帝位,那请恕小侄忘恩负义,届时小侄一定会坚决反对到底。”
袁世凯凶光再现,冷冷的喝问道:“怎么,克礼,你这是在威胁你的叔父吗?”
袁肃表情十分复杂,语气也很纠结的说道:“不敢。小侄只是希望叔父能看清楚大势所趋,外国人凭什么干涉我们中国的主权。只要中国四万万百姓支持叔父当皇帝,洋人还能有什么闲言碎语?请叔父三思,只要叔父决定收复青岛,不出卖国家任何主权利益,不管叔父称帝之后会有什么艰难险阻,小侄必会赴汤蹈火,为叔父之前驱,扫除所有阻碍。”
听到这一席肺腑之言,袁世凯暗暗吸了一口气,心头的怒火渐渐熄灭下来。
他从没有与袁肃直接说过称帝的事情,本想再找机会慢慢试探或慢慢诱导,可此时此刻袁肃已经挑开了心房说出这番话,已经是清清楚楚摆明了立场。他不出卖国家主权利益,这个侄子只会不反对称帝,但若出卖了国家利益,那对方就会坚决反对到底;而只有自己决定收复青岛,维护国家主权,袁肃才会义无反顾的站在帝制这边。
有那么一刻,他倒是萌发出一股前所未有的欣赏感,像袁肃这样正邪分明的年轻人如今已经很少了,更何况现在又是一个有能力、有势力的年轻人。他既然将袁肃捧到了中央军代言人这个身份地位,那自然少不了要去倚重这个年轻人。
不能说袁肃的态度是在与他做对,毕竟袁肃不反对帝制。更何况之前的对话把事情说的很清楚,实际上袁肃不是一个挑剔的人,而是一个真正尽心尽力在为帝制一事考虑周全的人。国民的支持和外国势力的支持,孰重孰轻,这确实一个值得深思考量的问题!
他自己也不敢百分之百保证,一旦放弃青岛换取帝制,会不会招致北洋集团的分崩离析,会不会遭到举国上下的声讨。真正到了那个时候,那些外国势力又能帮上什么忙?
“你的话,可都是真心的?”许久过后,袁世凯放缓了脸色,语气十分平静的问道。
“句句肺腑,绝无虚言。抛开其他一切不说,叔父当了皇帝,侄儿也能沾光。只要能够以帝制之威促进中央集权,重写眼下这虚伪的共和国,又有何不可?只是无论如何,都还请叔父三思,一步错,步步错,这一步棋是没有回头的余地的。”袁肃恳切的说道。
“我明白了。这件事我会好好考虑的,不过,不管你在外面听到了什么,现在都不要乱声张,明白吗?”袁世凯叮嘱的说道。
“小侄自是明白。”袁肃点头应道。
“关于你要建立兵团的事情,你大可先着手去做。你是我袁氏一族唯一一个能在外将兵的人,你若有忠于家族事业的心,我这个叔父自然不会不提携你。这些都是在自家人面前才说的话,我知道你是一个聪明人,但是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袁世凯又补充的说道。
“多谢叔父,小侄一定铭记在心。叔父能以国为家,小侄则也以家为国。”袁肃铿锵有力的说道。
从书房出来后,袁肃带着心事重重的表情往外走,打算乘车返回北海招待所。
却没想到在怀仁堂前厅这边,袁克定还在翘首以盼的等待着。他当然知道这次父亲召见袁肃所为何事,自己自然迫不及待想要从袁肃口中套得一些消息。二人碰了面,说了一些客套的话,又一起往大门外走去。
直到了上了马车,袁克定这才没有再闪烁其词,而是直截了当的向袁肃询问刚才在书房的谈话情况。袁肃心理面没有打算跟袁克定说的太多,以袁克定这样没有定力的人,就只怕会一时得意忘形而把一些重要的消息泄露了出去。
袁肃只是用一种双关的言语方式简单说了一下情况,再三强调他对袁氏一族的忠诚。
除此之外,他倒是向袁克定提及一些青岛方面的事情,希望能利用袁克定个人没有什么远见的情况,拉拢袁克定坚决反对出卖青岛主权,主张青岛问题不惜一战的立场。他只是告诉袁克定,昔日与杨度所说的民族大义一事可以反应在青岛主权问题上面,单单这一点袁克定自是会心知肚明。
第80章,时局进展
整个九月中旬的这七八天时间里,北京的天气日里热、夜里凉,就仿佛是应对了目前热议的时政局势一样。随着筹安会越来越露骨的宣传造势,君主立宪气焰如同得了芭蕉扇助力一样烧旺了一片天,许多受到筹安会鼓动的遗老和前清时君宪派的官僚士绅们,一个个都坐不住似的出来抛头露面。
而相对于君主立宪呼声,江浙一代坚定拥戴共和的政治活动家、官商学者们,也如同突然醒悟了一般,意识到筹安会幕后所酝酿的阴谋,很快便组织起来一阵反击。
双方先是以报纸为阵地,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社评和论文,互相攻讦。随后甚至还公开举行演讲和座谈会,为各自主张的政治思路摇旗呐喊。
许多老百姓们大多是以看热闹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在他们看来如今已经是中华民国了,根本没必要还要为政体、国体的事情争执不休。只当是这些“士大夫”们吃多了无所事事,跑出来制造一些事端来彰显彼此的存在感。
可正是因为这场貌似学术上的争斗,让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情况的不对劲。甚至连国会里面都在讨论让袁世凯出面平息此事,最起码也要有所表态才是。
除了筹安会的活动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之外,关于青岛问题和中国参加欧洲大战这两个事同样都是热火不减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小道消息不知道从哪里泄露出来,这其中有无稽之谈,也有八九不离十的真相。
关于中日秘密谈判的消息也渐渐浮出水面,《二十一条》内容一天比一天透明,以至于国内知识分子对北洋政府的抨击越来越严重。老百姓们根本不知道,若非是北洋政府故意泄露这些消息,他们这些星斗小民又怎么可能会知道这些内容?而这些星斗小民们更加不会认真思考其中的内幕,只知道痛斥北洋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就连在日本的中华革命党也意识到东山再起的时机到来,连连通过电报和发表文章的方式,为国内起伏不定的局势推波助澜,就等着国家打乱之际重返国内,领导一场更为声势浩大、更能造福万民、更能宣扬民主共和精神的大革命。
袁肃住在总统府的这段日子,每天都在打听叔父袁世凯的消息,希望经过那次书房谈话之后,能够让叔父意识到目前局势的关键所在。只是这几天并没有收到总统府那边什么新消息,倒是收到了几封从滦州发来的电文。
其中一些电文是军务会办公署回报兵团和第十师编制情况,炮兵学院和炮兵特训班的筹备情况,以及新式步枪的生产进度等等。袁肃都做了一一答复和指示,该签署的命令签署下去,该拨下来的资金都拨下去。
另外还有两封电文,都是雷诺森发来的。第一封电文的落款日期是三天前,雷诺森就之前袁肃要求英国放弃支持日本占领青岛一事做出答复。与袁肃所预料的没什么差别,显然雷诺森在详细了解了相关情况之后,知道英国政府的大局布置根本不可动摇,于是很干脆的答复这件事无能为力。
而第二封电文则是昨天下午发来的,这个时候英国外交部、驻华公使馆和雷诺森的上级单位英国白厅情报部门,先后获悉了日本与中国的《二十一条》密约,对此事大为震惊。为此英国外交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了一系列交涉,认定《二十一条》极大的损害了两国在华的利益,决定以外交手段干涉这份中日密约。
在许多老牌的西方列强眼中,尽管日本是一个后起之秀,但还远远没有到达与西方列强齐足并肩的地步。尤其是英国,从始至终都认为日本只不过是一个小马仔,是紧随自己步伐的手下罢了。可是这个小马仔竟然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背地里竟然要趁机侵夺英国、美国在华的利益,这岂能容忍得的下来?
《二十一条》内容中,日本借机扩大在华的铁路承办权,其中南蛮铁路和安奉铁路的事宜直接影响到英国的利益;而又要求中国不准将所有海港、岛屿租界给其他国家,更是限制了英国、美国等国在华的发展趋向。
至于中国财政、民政和军事等方面要求与日方合办,更是直接意图控制从最高权力机构内部来控制中国。这让一直奉行在华利益均衡的美国最不能忍受。一个小小的日本,竟然口出狂言想要蚂蚁吃大象,而且还是当着周边这么多虎狼豺豹环伺之下。
尽管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没有明显记载英美列强针对《二十一条》的反应,后世都只是认为英美的目光都集中在欧洲,所以无暇顾及远东这边的动向。但英美驻华公使做为本国在中国的全权代表,面对日本如此狂妄的趁虚而入,怎么可能会一点反应都没有?
更何况《二十一条》所表现的丧权辱国,无论是前清还是后世的红蓝当权,都有比之更甚的情况出现。历史对《二十一条》的评价大多还是出于政治需要,因为是国民党推翻了北洋政府,为了彰显国民党和北洋政府是一丘之貉,所以红色史学家们就不遗余力的抹黑北洋政府,把《二十一条》一事无限的扩大了罪名。
英美驻华公使在九月九日这天照会了日本驻华公使日置义,要求日本对《二十一条》一事做出正式答复,并且声色俱厉的表示如若日本擅做主张而影响西方国家在华利益,西方诸国必定会给予日本严厉的制裁。
日置义在这次照会中只是含糊其辞的做了应答,当外界开始散播中日密谈的消息时,日方便已经意识到这件事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是日方同样很清楚,英美两国目前能做的,也仅仅只局限于言语上的谴责。
----
【收藏有一些起色了,多谢各位读者大大的支持。希望能再给一些红票和收藏,谢谢了,拜谢了。!】
第81章,大转折点
不过对西方列强还是要给一些面子,日置义在随后做出答复,正在与中国的密谈只是关于青岛问题的归属,不存在所谓的《二十一条》。日本外交部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在英美面前坚决不承认存在这些私下的条款,但是另外一方面仍然不停的向中国施压,逼迫中国尽快签署跳跃。
九月十日这天,日本公使馆转达日本外交部的电文,向中国给予了最后通牒。并且同样在这一天,从朝鲜和日本本土调集到旅顺集合的第五师和第十八师团,一起进行了备战指令的操练,以武力向北洋政府施压。
随着各方面的消息汇聚于北京,袁肃等待袁世凯的反应多少有了几分焦虑。
历史上的中日谈判原本在五月份就尘埃落定,显然是因为穿越造成了历史微波,所以谈判才拖延到现在才到尾声。可不管怎么说,哪怕时间上的稍微推延,也没能对实事造成一丝一毫的改变。如果袁世凯真的还是违心与日本签署了《二十一条》,那么别说洪宪帝制不会有任何起色,北洋政府从此也会彻底走向一条分崩离析的道路。
袁肃在九日和十日这两天一直保持着与雷诺森的联系,来来往往去了二十几封电文。
他一直寄希望能通过雷诺森来说服英国方面,哪怕是为了给日本一个警告,而放弃支持日本夺占青岛。雷诺森对于《二十一条》的痛恨是最明显的,因为他这几年在中国发展的势力全部都是沿海地区,甚至在未来几年还打算在直隶沿海拓展更多势力地盘。
但是英国方面只在乎揭穿日本与中国私底下的密约,更何况日本外交部已经再三否认密约的存在,只称密约是有关战后青岛归属的问题。英美目前也无从对日本采取实质的制裁,最多只能是口头上的警告。
即便雷诺森转告了袁肃的意思到白厅,透露北洋政府有意将青岛的归属移交给英国接管,这件事曾经在驻华公使馆引起了一阵兴趣。朱尔典还专门就这件事发了好几封电文到伦敦,提供了一些针对接管青岛的利益分析和方案建议。
可是英国政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目前英国没有多余的资源分配来接管青岛。再者,既然欧洲战事需要拉拢日本参战,那理应应该给予日本一些好处。用中国的青岛来做为交换的条件,对英国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
正因为如此,英国驻华公使最终否决了雷诺森提交的建议。
不过,从一开始雷诺森就没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外交部的这些文职官僚身上,在等待朱尔典给以答复的同时,他依然不停的游说自己的上级单位英国白厅,并且大放厥词认为日本海军的发展迟早会威胁到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即便现在不做考虑也应该为以后做好考虑。
尤其是日本竟然威胁北洋政府,要求中国不许在租界沿海地区和岛屿给其他国家,这已经是在限制英国在远东地区的海上势力拓展。日本不承认不代表不是事实,北洋政府内部许多高级官员都已经确认《二十一条》的真实性,并且到现在日本都没有放弃迫使中国就范。
雷诺森希望白厅能够抛开外交部这一层,直接与北洋政府的某些势力达成合作,支持这支势力来反制日本狂妄的野心。
白厅对于全球战略上的目光自然要比外交部那些坐办公室的官僚看得更仔细,但是考虑到目前主要的任务还是应对欧洲战场,也不能太过明显的来针对日本这个军事上的盟友,所以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只要中国军队能在与日本军队非冲突的前提下接管青岛,英国军方会给予适当的支持”。
当袁肃收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愈发青岛问题可以强硬的来解决。他回了电文,对雷诺森的努力表示十分感谢,并且会永远牢记这份恩情。
他在当天就把这个消息通过总统府侍从室转达给了袁世凯,仅仅过了十几分钟,袁世凯派夏寿康到北海招待所邀请袁肃出席总统府军事参议处顾问会议。显然这个会议已经很早就开始筹备,只不过是临时让其参加其中。
不管怎么说,他知道这次会议是袁世凯做出最终决定的时刻,也意味着北洋政府和中国近代历史是否可以走向一个转折点。
军事参议处的顾问会议在怀仁堂主会议室召开,当袁肃跟着夏寿康走进会场时,这里会议桌左右早已坐满了许多总统府的高级幕僚,不光是军参处的人,还有外事处、内务处等其他部门的主事官,甚至还有段祺瑞、徐树铮这些陆军部的高级官员。
旁侧靠墙的位置还有几名外籍顾问,不过都是德国、美国、英国的顾问,唯独没有见到之前最受袁世凯信任的日本顾问班志超。单单从这一点看来,似乎已经可以预示这次会议的用意所在,多多少少给了众人一些期待和希望。
众人纷纷向袁肃颔首行礼,倒是段祺瑞只是不冷不热的瞥了一眼,没有任何表态。
会议桌下方增设了一个空座,夏寿康好声好气的说了一些解释的话,让袁肃暂时委屈的坐在下座。
袁肃刚刚落座没多久,会议室的侧门打开,门外承启官高唱:“大总统到!”
众人陆续站起身来,目光肃然的转向侧门。不一会儿,在一众随从幕僚的簇拥之下,袁世凯大步流星的走进了会场。威风凛凛的大总统礼服穿戴的整整齐齐,然而脸上却是一副凝重且冰冷的神色。
“无须虚礼,都坐,时间紧迫。”袁世凯走到首座主席位置前,干净利落的说道。
与会者听到这番话,每个人的脸上更显出几分认真,任谁都能看出现在的气氛非同小可。接连落座之后,袁世凯先看了一眼与其正对面下座位置上的袁肃,眼神中颇有几分复杂,眉宇间更显得一股忧愁和沉重。
“克礼,适才你托人传进来的话,我与史莱特先生已经谈过了。”
袁肃没有料到刚开会的第一件事居然就与自己有关,不过关于白厅给出的承诺是属于不成文的承诺,不仅没有公开,相反还需要保密。毕竟这件事与英国外交部的政策是背道而驰,一旦传出来势必会造成用过内部不和的笑话。
他暗暗捏了一把冷汗,目光不禁落在坐在靠墙位置英国军事顾问史莱特身上。
这时,史莱特站起身来,用英语义正言辞说道:“我可以证明从伦敦的确有这样的消息,但是也希望在座的诸位都能明白,我们大英帝国出于道义的援助是有必要的前提,那就是贵国必须在不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的情况接管青岛。这一点是重中之重。”
听到这里,袁肃稍微更放心了一些,史莱特既然是军事顾问,在系统上也是属于军事部门的编制,而且还是总统府的军事顾问,白厅派下来的命令自然会在第一时间得知。
袁世凯微微点了点头,沉着气说道:“日本欺我太甚,这几日反复思量,犹是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若让日本得此一寸,他日势必又会逞进一尺。昨日上午,我已经撤回之前颁布的青岛中立战区的命令,今日会议若是能讨论出结果,明日我便会正式照会日本公使,宣布青岛主权事宜。诸君,此事关于国家主权,更关于我北洋法统于国内国际的威严,切不可小视。”
说完这番话,全场为之哗然。尽管在进会场之前,众人多多少少有猜测今日会议的内容,但是当袁世凯做出如此决心之际,让之前诸多失望一下子全部转化为了希望,这种极大的反差少不了造成了情愫上的巨大影响。
段祺瑞和徐树铮双双露出振奋的表情,外事处的几位文职官员也都欣喜万分。只有个别几个军事参议处的参谋官颇有忧虑,这些人都是帝制坚定不移的拥戴者,他们本来是赞成用青岛换取日本支持称帝,现在大总统突然改变主意,就怕会影响帝制的进程。
等待全场稍微缓和下来后,袁世凯又转向一旁的德国军事顾问莱因哈特问道:“青岛方面是否已经有了决定?”
莱因哈特点了点头,不疾不徐的说道:“我们德意志帝国远东司令部依然还会坚持之前与大总统的约定,只要中国军队开进青岛,我们德意志帝国在青岛的军队可以在一周之内完成相关的交接。但是我方提出的所有条件都是不可退让,还望大总统阁下能够谅解。”
在没有正式参加世界大战之前,北洋总统府的是处在一段很复杂也很滑稽时期,无论是英国、德国的军事顾问还是英国、德国的驻华公使,闲暇时都能在一起吃午餐,并且谈论一些时事,丝毫不会因为欧洲战事的影响而处于剑拔弩张的局面。
德国和英国的驻华外交系统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这部分系统只会对远东地区的政治局势负责。
即便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中国正式宣布参战,那时候也是很礼貌的请德国在华的所有官员出境,不仅安排了船只,还提供了许多善后的优待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