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分卷阅读_153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74章,先声夺人
“即便如此,这也是你们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事情。袁将军,您现在对我说这些,又希望我们大英帝国能从中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唉,之前我便已经再三强调过,我和我的上司对这件事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所能做的,是确保东直隶沿海的航运合作。”雷诺森表情和语气都很认真的说道,同时心中已经有几分不耐烦。哪怕他很在乎与袁肃的合作关系,可是如果袁肃还是这么爱管闲事,并且还分不清楚闲事的方向,自己可不会再受这样的冷眼。
“你们英国与日本暗中达成合作,就是希望能借助日本的海军来消灭德国的远东舰队。为此,你们根本就没有在乎我们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任意的将我们中国领土划归给日本。哼,如果没有你们英国的支持和默许,日本他岂敢有这样的野心?”袁肃一针见血的说道。
他当然知道雷诺森的职责是无从左右这件事,也很清楚英国与日本之间的合作利益,远远大于英国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利益。最起码对英国当局而言是这么来看的。
自己之所以还要硬着头皮来找雷诺森,并且毫不遮掩的痛批这件事,仅仅是打算借雷诺森的关系来把这件事打开一个缺口。就好比为下一步的行动来预设伏笔。
在听完袁肃的这番话后,雷诺森心中有几分得意,也有几分不满。得意的自然是袁肃知道日本对于英国来说只是一个小弟罢了,不满的还是这个年轻的中国将领愈发显得不谙世事,还在不明就里的争论这件事。
“袁将军,那咱们就直接了当的来说吧,你今天来找我,究竟希望我做些什么。你先告诉我,我再来告诉你我到底能不能帮上你的忙。”
“我不可否认,日本海军的实力远在我国之上,但是青岛作为我中国的领土,他的海军是不可能占领这里的。在针对青岛的德国人这方面,完全不需要那么麻烦的去跟日本人合作,由我们中国派出军队来对付德国在青岛的陆军部队也无不可。”袁肃郑重其事的说道。
他当然知道协约国之所以需要日本的帮助,不仅仅是因为要对付同盟国在远东地区的势力,更是要借助日本的海军来保障商船、货船、后勤船只来往于欧亚之间的安全。英国人自然是不在乎中国这点零零碎碎的陆军力量,更不会在乎中国连远洋作战都无法实现的海军力量。针对青岛的作战已经部署下来,怎么可能还会为中国来做改变?
不过他唯一的把握,那就是现在的英国人自持老牌帝国x主义列强,别说压根没把亚洲新兴列强日本放在眼里,即便是法国、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同样也是看不起。在很多英国当局的决策人看来,日本不过是依附于英国的一个马仔,日本要想在世界站稳一席之地,就必须乖乖的听从英国的调遣。
眼下,只要能改变英国对中国的一些看法,发现中国对于欧洲大战是存在一些价值,然后再用这些“价值”来换取英国放弃支持日本接管青岛,哪怕最不济的情况,让英国来接管青岛也总比让日本在华势力得以扩张要来得好。
除此之外,眼下中国并没有打算参加世界大战。袁世凯一心想在欧洲列强忙的不可开交之际,趁机完成他个人的称帝梦想。反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时,段祺瑞出任中国元首时期这才开始筹备参战军。
但是对于协约国来说,哪怕中国的军事力量再弱,可早在军事竞赛阶段时,两大阵营为了无限壮大彼此的声势,便已经是不择手段来进行扩充,可谓是宁滥勿缺。中国好歹是曾经的远东第一强国,更何况又有着丰富的战略物资资源和远东经贸脉络。因此,只要中国愿意参战,哪怕仅仅是在阵营的气势上都能获得几分好处。
换句话说,中国参战眼下同样是一种价值体现。
只要能够换回青岛的主权,哪怕仅仅是不由日本来侵占,中国完全可以用提前参加世界大战这个条件来做筹码。
正因为如此,在听完袁肃的话之后,雷诺森忍不住感到奇怪起来。他正色的问道:“袁将军,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贵国大总统可是没打算参加我们欧洲的这场大战。贵国国内的民众也是在极力的要求保持中立。您刚才所说的由中国派出军队进攻青岛,似乎有所不妥吧。”
袁肃不疾不徐的说道:“关于中国是否参加这次战争其实尚未有定论,但是我很清楚,在我们北洋政府内部大部分还是倾向于支持协约国。这一点相信雷诺森先生您也是知道的。”
雷诺森没有否认的说道:“可是即便如此,也不能说明问题。难不成袁将军您的意思,仅仅就是针对地域性的冲突,认为只要能趁机收复青岛,其他的事情便可以置之不理了吗?”
袁肃微微笑了笑,不疾不徐的说道:“只要大英帝国支持我们中国收复青岛的主权,我们中国宣布加入协约国也未尝不可。虽然我们没有像日本那样庞大的海军舰队,不可能远渡重洋参与作战。可是我们中国与俄国接壤,岂不说可以向欧洲输送陆军,最起码也可以通过陆路向前线提供物资支援。”
雷诺森沉默的思索了一阵,他的视角自然不像驻华公使或者是外交部的情报部门那样,能够把整个远东局势看得很透彻。即便是在英国政府内部,一样是有那些迂腐的官僚主义存在。他做为英国在东直隶的代言人,理所当然会优先考虑自己地盘上的利益。
正如袁肃所说的那样,也正如许多英国人所认为的那样,日本终归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国家,无非是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而已。既然中国在欧洲大战上同样有可以利用的价值,为什么不考虑给袁肃一个面子,从而获得袁肃为代表的中国官方提供给英国更多的好处?
“袁将军,你当真有把握说服你们的政府加入我们协约国阵营吗?”
“只要你们英国政府可以支持我们中国收回青岛,不,哪怕仅仅只要不支持日本取代德国接管青岛即可,我有足够的把握可以说服我的叔父尽快做出立场上的决定。”袁肃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很是肯定的说道。
“诚实的说,有关青岛的内部决定,我这边了解并不多。不过如果袁将军当真有这样的信心,能够更进一步与我们协约国站在一起,我这段时间会花一些功夫来打探消息,然后再尝试着与驻华公使大人沟通。”雷诺森语气不太确定的说道。
“雷诺森先生,如果您能在这件事上帮助我们,这份人情我们中国绝不会忘记。到时候哪怕将青岛转交由贵国来接管,也不是没有讨论的余地。”袁肃进一步的说道。
“是吗?”雷诺森眼前一亮,相对于那些老道的外交官员来说,他只是一个年轻的小军官而已,急功近利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在他看来如果能为英国政府争取到更多的殖民地,势必是大功一件,说不定还能为此获得英女皇的荣誉勋章也未可知。
“雷诺森先生一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会对日本人如此介怀。虽然我们中国与日本都是亚洲国家,民族和地域性上来说更应该合得来才是。但是根据我这几年秘密搜集的情报来分析,日本人的野心是不得不提防的。做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他们只能通过永不停止的对外扩张和殖民,才能解决国内资源短缺的困境。”袁肃表情渐渐严肃起来,说话的神态一丝不苟。
“或许是这样吧,不过,我相信日本还是不可能那么肆无忌惮。”雷诺森敷衍的笑了笑,他在骨子里还是铁定的认为日本根本不足为道。
“做为朋友,我还是愿意再次提醒你。贵国同样是海上王国,对一个国家的海军发展理应有更敏感的意识。日本从明治维新到现在,只不过才经历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可是他们的海军力量从原先的木板船到现在的重型战列舰,已经有了明显的跳跃性发展。海军不像陆军那样可以掩人耳目,因为海军是一种进攻性兵种。”袁肃语重心长的说道。
雷诺森脸色稍微变了变,他从袁肃的话语中多少是听出了一些东西。英国这海上起家的老牌殖民国家,对海军的认识当然是很深刻的。正如袁肃所说的那样,海军的发展是一个时间观念,只有真正经过长期积累经验才能发展到成熟的制海权概念。英国走这条路至今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可日本才仅仅只走了二十几年。
更何况一个鲜明的案例就摆在面前,甲午战争之前的中国被视为亚洲第一国,当时的北洋舰队更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舰队。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古老且庞大的国度,因为固步自封,最终让一个弱小的邻国打得落花流水。
今时今日的英国难道就没有固步自封的现象?伦敦的那些老绅士和海外各处殖民地的都督,什么时候有过那种敢于挑战的精神。日本今日能在亚洲称霸,日后也能将势力蔓延到更远的地方,因为这些矮个子的舰队已经可以在大西洋、印度洋上行驶了。
“袁将军,你的话我会记下来的。关于青岛的问题,我会尽快与北京、山东方面取得联系,对于袁将军的提议也会认真的考虑。当然,袁将军你的承诺我也希望能开始筹备,并且最好能给予我一个更为明确的答复。”稍微停顿了片刻,雷诺森言归正传的说道。
“有你这句话,我自然也会着手安排相关的事情。如若此次能够合作成功,我相信我们中国与你们英国势必能够建立更为紧密的友好关系。”袁肃笑着说道。
他其实对雷诺森的帮忙并不抱有希望,英国当局对中日的看法显然早已有所定论。只是现在能做一点便做一点,哪怕只是唤醒英国对日本的戒备也好。
关于青岛的问题,他最大的希望还是寄托在袁世凯身上,只要袁世凯不会鬼迷心窍的听信日本的诱惑,认为日本会支持其称帝而拿出青岛来做交换。事实上,中国若是要采取强硬措施收复青岛,以日本和国际列强目前的情况,是断然不可能阻止中国。
现阶段的日本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威胁中国,另外一方面还要承担协约国的军事职责,分出一部分军事资源支援欧洲战争。至于西方各国的列强,根本没心思关注远东这边的情况,只要消灭了青岛的德军力量,青岛归属问题也就是次要的了。
此次与雷诺森谈话的重点,正如之前所预想的那样,仅仅是为青岛问题打开一个缺口。
接下来就是关于《二十一条》的消息,经过这次与雷诺森谈话时做出的铺垫,等到袁世凯将《二十一条》消息泄露出来,到时候所造成的效果显然会更深刻一些。
第75章,北洋态势
即便过了立秋的时节,北京的天气还是有一股残留未去的炎热。
在总统府国政办公厅的大总统办公室里,袁世凯只穿着一身短褂和睡裤,他几乎很少来到国政办公厅这边办公,大多的时候还是在怀仁堂。也正因为如此,他还是习惯了将在怀仁堂时办公那样的任性而为。
站在办公桌面前有三个人,其一是外交部长陆征祥,其二是陆军次长徐树铮,其三则是国政办公厅秘书长陆宗舆。
坐在办公桌后面的袁世凯,一只手使劲的摇着一把扇子,另外一只手则拿着一份正在阅读的文件。他的脸色很不好,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受这闷热的天气影响,可是在场的人心里都有数,目前一些国际上的外交事情已经让这位大总统很不耐烦了。
“这么说,日本人还是这么不可退让?一步都不肯吗?”许久之后,袁世凯没有放下手中的文件,用一种低沉的声音开口问道。
“章副长今日一早捎来的口信,谈判陷入僵持已经是第九天了,不仅没办法取得任何进站,再者只怕日本人很快就会不耐烦了。”陆宗舆叹了一口气,十分无奈的说道。
“他奶奶的,伊藤博文活着的时候都要给老子面子,这日置义竟敢如此口出狂言。”袁世凯狠狠的摔下了手中看着的文件,另外一只摇着扇子的手愈发使劲,放佛不煽的快一些,自己心头的那股怒火立刻就会喷发出来。
“大总统,没必要再跟这些东洋鬼子谈判了,山东方面已经做好了准备,安徽、山西、河南三省也都派下去了通知。只需要二十天,我部足以完成十万人马的调集和备战。”徐树铮忍不住上前一步,郑重其事的说道。
袁世凯心里面对陆军部还是有诸多不满,他对段祺瑞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可偏偏段祺瑞还是我行我素。陆军部和参谋本部私自下令整顿山东一带的军备,徐树铮更是不知道从哪里募集了一百万的经费和价值五十万的军火,摆出一副要大打出手的阵仗。
可是即便如此,在这件事他也不能轻易的怪责陆军部。
青岛问题由来已久,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收回青岛的机会,却偏偏让日本人插上一手。
更没想到的是,日本人竟然还拿住了他心中的软肋,实在是进退维谷。
这的的确确很诱人,他现在的所有心思几乎大部分都放在帝制一事上面,
“英国和德国方面是什么意思?”顿了顿之后,他没有理会徐树铮激动的言辞,而是转向陆征祥问道。
“朱尔典公使还是跟上次的回答一样,他再三强调英国的立场只是在于打击德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至于青岛问题属于中国国家主权问题,英国是不会干涉的。青岛的德国远东司令部前天发来电文重申,愿意尽快进行青岛的交接工作,但是前提是我们中国必须保障德国侨民在中国任何地方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陆征祥正色的说道。
袁世凯暗暗叹了一口气,或许对于在场的一些人而言,显然现在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抉择,可恰恰是对于他来说,则是陷入极其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国家的利益,一方面是个人的利益。当然,他对日本的态度,最多的还是来自从甲午战争遗留下来的仇恨,这种仇恨是深入所有北洋人的血液之中。
只是为了能够实现帝制,有些时候他不得不做出一些违心的抉择。
在他看来,这样的抉择的的确确违心,但并不一定是一种卖国的表现。他所做的这些决定,比起前清时那些丧权辱国的决定已经是有很大的改善了。前清的那些掌权者能够大言不惭的说出“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这样的话,好歹自己还在努力维护国家更多的利益,尽可能减轻对国家主权的损害。
说起来,这种五十步笑半步的念想,还真是一种可笑的借口。但是他相信,只要能达成自己的帝制心愿,中国很快就能凝聚在一个开明皇帝的领导之下,就像日本的明治天皇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样,用最高集权来快速发展中国,并以强势的态度来取得国家主权完全的独立,收回之前所有不平等的特权。
他可以将这些当作是像银行贷款,今天所抵押出去的东西,将来一定都会赎回来。不仅如此,一些迫不得已借出去的东西,更是要连本带利的收回来。
“大总统,此事可不能再拖延下去了。据说日本已经在集结兵力,他们的舰队已经都开到旅顺去了,只怕很快就会采取军事行动。”陆宗舆有些着急的说道。
“他奶奶的,欺人太甚!”袁世凯咬牙切齿的说道,沉默了片刻后,他将手中的扇子搁了下来,郑重其事的说道,“明天你亲自去加入谈判,把这件事给我再拖一拖。无论如何,跳跃里面的那几个部分我是绝对不会签字。这些东洋鬼子以为英法两国忙着欧洲开打,就敢趁机狮子大开口,简直是痴心妄想。”
“大总统,就算在下前去,只怕也只能解一时之困。当务之急,还是要大总统您给一个明确的意思,这样我们也好心里有数……”陆宗舆显得很为难的说道。
“我的意思难道还不清楚吗?除了那几条之外,其他的可以仔细商榷,就这么简单。不过,依我看小日本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一不做二不休,外交部那边把日本条款的副本立刻抄录几份,找人私底下发给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那边。”袁世凯大声的说道。
“可是,这可是密约,万一日本人追究起来……”
“哼,他们要是追究下来,为什么不说是日方保密不慎?你少废话,就按照我的意思来做。一定要引起英法美的注意,把事情闹得越大越好。倒要看看小日本如何向这些老牌列强交代。”袁世凯掷地有声的说道。
“大总统,何必还要这么麻烦。日本人就算再强,在这个时候也断然不敢正面跟我们中国作战,我们何必还要畏首畏脚?他们敢用军队威胁我们,我们就跟他们干到底。青岛的事根本不能指望西方人,我们又不是没能力收复回来。”徐树铮很是激动的说道。
“胡闹,国内未稳,就想着对外作战,简直是胡闹。陆军部在山东那边的军事行动可以继续装装样子,但是绝不可以轻举妄动,你明白吗?现在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已经跟协约国达成了合作意向,若是再跟日本闹起来,还怎么取得英国、法国和俄国的支持?”袁世凯没好气的对徐树铮教训道。
“唉,大总统……”徐树铮焦急不已。他与段祺瑞的立场是一样的,军事上中国确实不如日本,可恰恰是眼下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现在西方列强的注意力都在欧洲,再加上日本也没有足够的军事准备,料定是百分之百不敢跟中国开战。
偏偏大总统在这个时候优柔寡断!
他和段祺瑞目前自然不知道袁世凯是在为帝制考虑,所以才要忍受跟日本人的谈判。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袁世凯目前的外交态度百思不得其解,仅仅是以为袁世凯还是畏惧日本人的军事威胁,或者担心因为跟日本人发生武装冲动,而招致整个协约国的制裁。
“总之,就现在按照我的意思去办,最起码再给我拖延一个月的时间。”袁世凯斩钉截铁的做出最后定论。
就在这是,门外传来了敲门声,在得到袁世凯回应之后,一名侍从官走了进来。
“大总统,火车站发来电文,袁会办刚刚下了火车,侍卫处已经正接着人返回总统府。”
“嗯,马上安排一下,晚些时候我要跟克礼见上一面。”袁世凯表情依然不好,但是此时说话的语气已经有所改善。不得不说,在如今这个进退维谷的困顿时刻,他还是很希望袁肃能带来一些能够打破僵局的新建议。
第76章,各有活动
与此同时,袁肃在前往总统府的轿车上,听着夏寿康和李彬介绍目前中日外交的情况。
早在年初的时候,日本公使已经在尝试着与袁世凯建立一些秘密联系。当时因为这件事需要慎重对待,所以总统府那边没敢太过声张。可是随着欧洲战事的爆发,青岛局势越来越引起国内的关注,中日之间的外交联系也渐渐浮出水面。
夏寿康叹息的告诉袁肃,最近大总统的情绪不是很好,日本方面态度坚硬,英国方面又十分暧昧,并且也似是而非的在偏袒日本。外交部和政务院许多官员还是很畏惧日本利用军事在外交上面的威胁,尤其是日本还是协约国成员,一旦中日爆发武装冲突,那势必会开罪协约国所有的成员。
袁肃心里很清楚,这只不过是表面上的文章,真正的原因还是袁世凯在为帝制盘算。
别说日本的军事威胁根本不足为惧,协约国也断然不会因为中日冲突而敌视中国。沙俄还指望着中国派遣劳工上前线支援,英国、法国也需要中国提供物资和商贸航运支持。归根结底协约国是不在乎青岛归属问题,所以也不会因为局部冲突而向中国宣战。
此次进京,一方面是因为袁世凯的邀请,显然是对上次杨度来滦州的一些问话需要进一步的试探一下,另外一方面袁肃自己也是需要尽快与袁世凯一晤,商讨关于青岛问题和帝制之间的一些关联事宜。
他很清楚,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是关于整个北洋政府命运以及青岛问题的决定因素。北洋政府是否能够从帝制活动中挺过来,青岛是否可以趁机收还归中国,这两件事不仅能够改变近代中国的历史轨迹,同时也是奠定全国上下民族大义的基础所在。
前者自然不必多说,而后者是实现中国南北统一最关键的一点契机。
车队开进总统府,袁克定亲自到中海迎接,下车之后,袁克定先安排袁肃到下榻之处洗了一个澡、换了一身衣服,然后这才引着其前往怀仁堂。正如之前每次来到总统府一样,循规蹈矩的还是要先跟一众亲戚拜访见面,好在今时今日身份地位大有不同,不必再像以前那样一定要一丝不苟的走完整套流程。
一一见过所有长辈之后,袁克定热情不减的带着袁肃去北海转了转。他告诉袁肃,父亲现在正在北海国政办公厅办公,可能要到下午的时候才能见上一面。
袁肃倒是并不着急与袁世凯见面,反正现在人都来了,迟早都会与袁世凯会面。
中午二人在北海的一处食堂简单吃了一顿便饭,吃饭的时候,袁肃倒是煞有其事的向袁克定打听了杨度和筹安会最近的情况。当然,这些情况他并不是不知道,眼前正是帝制前期筹备最为紧张的时候,筹安会和一众帝制爪牙的活动越来越没有遮掩,很多事情早已经刊登到报纸上面了。
袁克定很高兴袁肃能主动问及这件事,当即侃侃而谈的说了起来,又说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学者经过研究之后认为,在中国还是更适合推行君主立宪制,还说这些外国学者早已经把文章发表到了《顺天日报》上面,其他各地的大报纸也都纷纷转载。
杨度最近这段时日并不在北京,筹安会也都分散到华中和华东地区去做学问了。
不过即便如此,袁克定依然没敢把一些话说的太露骨,他再三强调筹安会只是一个学术研究性质的组织团体,这段时间里筹安会的活动只不过是在唤醒老百姓对国体政治的认识。正是因为有筹安会的努力,民间有不少人都在开始议论国体,许多老百姓还是怀念昔日有皇帝治理下的日子,不是说心甘情愿遭人统治,但是皇帝是给了天下黎民一个信仰的方向。
对于袁克定侃侃而谈的这些话,袁肃倒是没有完全听进去,权且只当作是在闲聊罢了。
第74章,先声夺人
“即便如此,这也是你们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事情。袁将军,您现在对我说这些,又希望我们大英帝国能从中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唉,之前我便已经再三强调过,我和我的上司对这件事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所能做的,是确保东直隶沿海的航运合作。”雷诺森表情和语气都很认真的说道,同时心中已经有几分不耐烦。哪怕他很在乎与袁肃的合作关系,可是如果袁肃还是这么爱管闲事,并且还分不清楚闲事的方向,自己可不会再受这样的冷眼。
“你们英国与日本暗中达成合作,就是希望能借助日本的海军来消灭德国的远东舰队。为此,你们根本就没有在乎我们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任意的将我们中国领土划归给日本。哼,如果没有你们英国的支持和默许,日本他岂敢有这样的野心?”袁肃一针见血的说道。
他当然知道雷诺森的职责是无从左右这件事,也很清楚英国与日本之间的合作利益,远远大于英国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利益。最起码对英国当局而言是这么来看的。
自己之所以还要硬着头皮来找雷诺森,并且毫不遮掩的痛批这件事,仅仅是打算借雷诺森的关系来把这件事打开一个缺口。就好比为下一步的行动来预设伏笔。
在听完袁肃的这番话后,雷诺森心中有几分得意,也有几分不满。得意的自然是袁肃知道日本对于英国来说只是一个小弟罢了,不满的还是这个年轻的中国将领愈发显得不谙世事,还在不明就里的争论这件事。
“袁将军,那咱们就直接了当的来说吧,你今天来找我,究竟希望我做些什么。你先告诉我,我再来告诉你我到底能不能帮上你的忙。”
“我不可否认,日本海军的实力远在我国之上,但是青岛作为我中国的领土,他的海军是不可能占领这里的。在针对青岛的德国人这方面,完全不需要那么麻烦的去跟日本人合作,由我们中国派出军队来对付德国在青岛的陆军部队也无不可。”袁肃郑重其事的说道。
他当然知道协约国之所以需要日本的帮助,不仅仅是因为要对付同盟国在远东地区的势力,更是要借助日本的海军来保障商船、货船、后勤船只来往于欧亚之间的安全。英国人自然是不在乎中国这点零零碎碎的陆军力量,更不会在乎中国连远洋作战都无法实现的海军力量。针对青岛的作战已经部署下来,怎么可能还会为中国来做改变?
不过他唯一的把握,那就是现在的英国人自持老牌帝国x主义列强,别说压根没把亚洲新兴列强日本放在眼里,即便是法国、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同样也是看不起。在很多英国当局的决策人看来,日本不过是依附于英国的一个马仔,日本要想在世界站稳一席之地,就必须乖乖的听从英国的调遣。
眼下,只要能改变英国对中国的一些看法,发现中国对于欧洲大战是存在一些价值,然后再用这些“价值”来换取英国放弃支持日本接管青岛,哪怕最不济的情况,让英国来接管青岛也总比让日本在华势力得以扩张要来得好。
除此之外,眼下中国并没有打算参加世界大战。袁世凯一心想在欧洲列强忙的不可开交之际,趁机完成他个人的称帝梦想。反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时,段祺瑞出任中国元首时期这才开始筹备参战军。
但是对于协约国来说,哪怕中国的军事力量再弱,可早在军事竞赛阶段时,两大阵营为了无限壮大彼此的声势,便已经是不择手段来进行扩充,可谓是宁滥勿缺。中国好歹是曾经的远东第一强国,更何况又有着丰富的战略物资资源和远东经贸脉络。因此,只要中国愿意参战,哪怕仅仅是在阵营的气势上都能获得几分好处。
换句话说,中国参战眼下同样是一种价值体现。
只要能够换回青岛的主权,哪怕仅仅是不由日本来侵占,中国完全可以用提前参加世界大战这个条件来做筹码。
正因为如此,在听完袁肃的话之后,雷诺森忍不住感到奇怪起来。他正色的问道:“袁将军,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贵国大总统可是没打算参加我们欧洲的这场大战。贵国国内的民众也是在极力的要求保持中立。您刚才所说的由中国派出军队进攻青岛,似乎有所不妥吧。”
袁肃不疾不徐的说道:“关于中国是否参加这次战争其实尚未有定论,但是我很清楚,在我们北洋政府内部大部分还是倾向于支持协约国。这一点相信雷诺森先生您也是知道的。”
雷诺森没有否认的说道:“可是即便如此,也不能说明问题。难不成袁将军您的意思,仅仅就是针对地域性的冲突,认为只要能趁机收复青岛,其他的事情便可以置之不理了吗?”
袁肃微微笑了笑,不疾不徐的说道:“只要大英帝国支持我们中国收复青岛的主权,我们中国宣布加入协约国也未尝不可。虽然我们没有像日本那样庞大的海军舰队,不可能远渡重洋参与作战。可是我们中国与俄国接壤,岂不说可以向欧洲输送陆军,最起码也可以通过陆路向前线提供物资支援。”
雷诺森沉默的思索了一阵,他的视角自然不像驻华公使或者是外交部的情报部门那样,能够把整个远东局势看得很透彻。即便是在英国政府内部,一样是有那些迂腐的官僚主义存在。他做为英国在东直隶的代言人,理所当然会优先考虑自己地盘上的利益。
正如袁肃所说的那样,也正如许多英国人所认为的那样,日本终归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国家,无非是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而已。既然中国在欧洲大战上同样有可以利用的价值,为什么不考虑给袁肃一个面子,从而获得袁肃为代表的中国官方提供给英国更多的好处?
“袁将军,你当真有把握说服你们的政府加入我们协约国阵营吗?”
“只要你们英国政府可以支持我们中国收回青岛,不,哪怕仅仅只要不支持日本取代德国接管青岛即可,我有足够的把握可以说服我的叔父尽快做出立场上的决定。”袁肃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很是肯定的说道。
“诚实的说,有关青岛的内部决定,我这边了解并不多。不过如果袁将军当真有这样的信心,能够更进一步与我们协约国站在一起,我这段时间会花一些功夫来打探消息,然后再尝试着与驻华公使大人沟通。”雷诺森语气不太确定的说道。
“雷诺森先生,如果您能在这件事上帮助我们,这份人情我们中国绝不会忘记。到时候哪怕将青岛转交由贵国来接管,也不是没有讨论的余地。”袁肃进一步的说道。
“是吗?”雷诺森眼前一亮,相对于那些老道的外交官员来说,他只是一个年轻的小军官而已,急功近利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在他看来如果能为英国政府争取到更多的殖民地,势必是大功一件,说不定还能为此获得英女皇的荣誉勋章也未可知。
“雷诺森先生一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会对日本人如此介怀。虽然我们中国与日本都是亚洲国家,民族和地域性上来说更应该合得来才是。但是根据我这几年秘密搜集的情报来分析,日本人的野心是不得不提防的。做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他们只能通过永不停止的对外扩张和殖民,才能解决国内资源短缺的困境。”袁肃表情渐渐严肃起来,说话的神态一丝不苟。
“或许是这样吧,不过,我相信日本还是不可能那么肆无忌惮。”雷诺森敷衍的笑了笑,他在骨子里还是铁定的认为日本根本不足为道。
“做为朋友,我还是愿意再次提醒你。贵国同样是海上王国,对一个国家的海军发展理应有更敏感的意识。日本从明治维新到现在,只不过才经历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可是他们的海军力量从原先的木板船到现在的重型战列舰,已经有了明显的跳跃性发展。海军不像陆军那样可以掩人耳目,因为海军是一种进攻性兵种。”袁肃语重心长的说道。
雷诺森脸色稍微变了变,他从袁肃的话语中多少是听出了一些东西。英国这海上起家的老牌殖民国家,对海军的认识当然是很深刻的。正如袁肃所说的那样,海军的发展是一个时间观念,只有真正经过长期积累经验才能发展到成熟的制海权概念。英国走这条路至今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可日本才仅仅只走了二十几年。
更何况一个鲜明的案例就摆在面前,甲午战争之前的中国被视为亚洲第一国,当时的北洋舰队更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舰队。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古老且庞大的国度,因为固步自封,最终让一个弱小的邻国打得落花流水。
今时今日的英国难道就没有固步自封的现象?伦敦的那些老绅士和海外各处殖民地的都督,什么时候有过那种敢于挑战的精神。日本今日能在亚洲称霸,日后也能将势力蔓延到更远的地方,因为这些矮个子的舰队已经可以在大西洋、印度洋上行驶了。
“袁将军,你的话我会记下来的。关于青岛的问题,我会尽快与北京、山东方面取得联系,对于袁将军的提议也会认真的考虑。当然,袁将军你的承诺我也希望能开始筹备,并且最好能给予我一个更为明确的答复。”稍微停顿了片刻,雷诺森言归正传的说道。
“有你这句话,我自然也会着手安排相关的事情。如若此次能够合作成功,我相信我们中国与你们英国势必能够建立更为紧密的友好关系。”袁肃笑着说道。
他其实对雷诺森的帮忙并不抱有希望,英国当局对中日的看法显然早已有所定论。只是现在能做一点便做一点,哪怕只是唤醒英国对日本的戒备也好。
关于青岛的问题,他最大的希望还是寄托在袁世凯身上,只要袁世凯不会鬼迷心窍的听信日本的诱惑,认为日本会支持其称帝而拿出青岛来做交换。事实上,中国若是要采取强硬措施收复青岛,以日本和国际列强目前的情况,是断然不可能阻止中国。
现阶段的日本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威胁中国,另外一方面还要承担协约国的军事职责,分出一部分军事资源支援欧洲战争。至于西方各国的列强,根本没心思关注远东这边的情况,只要消灭了青岛的德军力量,青岛归属问题也就是次要的了。
此次与雷诺森谈话的重点,正如之前所预想的那样,仅仅是为青岛问题打开一个缺口。
接下来就是关于《二十一条》的消息,经过这次与雷诺森谈话时做出的铺垫,等到袁世凯将《二十一条》消息泄露出来,到时候所造成的效果显然会更深刻一些。
第75章,北洋态势
即便过了立秋的时节,北京的天气还是有一股残留未去的炎热。
在总统府国政办公厅的大总统办公室里,袁世凯只穿着一身短褂和睡裤,他几乎很少来到国政办公厅这边办公,大多的时候还是在怀仁堂。也正因为如此,他还是习惯了将在怀仁堂时办公那样的任性而为。
站在办公桌面前有三个人,其一是外交部长陆征祥,其二是陆军次长徐树铮,其三则是国政办公厅秘书长陆宗舆。
坐在办公桌后面的袁世凯,一只手使劲的摇着一把扇子,另外一只手则拿着一份正在阅读的文件。他的脸色很不好,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受这闷热的天气影响,可是在场的人心里都有数,目前一些国际上的外交事情已经让这位大总统很不耐烦了。
“这么说,日本人还是这么不可退让?一步都不肯吗?”许久之后,袁世凯没有放下手中的文件,用一种低沉的声音开口问道。
“章副长今日一早捎来的口信,谈判陷入僵持已经是第九天了,不仅没办法取得任何进站,再者只怕日本人很快就会不耐烦了。”陆宗舆叹了一口气,十分无奈的说道。
“他奶奶的,伊藤博文活着的时候都要给老子面子,这日置义竟敢如此口出狂言。”袁世凯狠狠的摔下了手中看着的文件,另外一只摇着扇子的手愈发使劲,放佛不煽的快一些,自己心头的那股怒火立刻就会喷发出来。
“大总统,没必要再跟这些东洋鬼子谈判了,山东方面已经做好了准备,安徽、山西、河南三省也都派下去了通知。只需要二十天,我部足以完成十万人马的调集和备战。”徐树铮忍不住上前一步,郑重其事的说道。
袁世凯心里面对陆军部还是有诸多不满,他对段祺瑞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可偏偏段祺瑞还是我行我素。陆军部和参谋本部私自下令整顿山东一带的军备,徐树铮更是不知道从哪里募集了一百万的经费和价值五十万的军火,摆出一副要大打出手的阵仗。
可是即便如此,在这件事他也不能轻易的怪责陆军部。
青岛问题由来已久,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收回青岛的机会,却偏偏让日本人插上一手。
更没想到的是,日本人竟然还拿住了他心中的软肋,实在是进退维谷。
这的的确确很诱人,他现在的所有心思几乎大部分都放在帝制一事上面,
“英国和德国方面是什么意思?”顿了顿之后,他没有理会徐树铮激动的言辞,而是转向陆征祥问道。
“朱尔典公使还是跟上次的回答一样,他再三强调英国的立场只是在于打击德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至于青岛问题属于中国国家主权问题,英国是不会干涉的。青岛的德国远东司令部前天发来电文重申,愿意尽快进行青岛的交接工作,但是前提是我们中国必须保障德国侨民在中国任何地方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陆征祥正色的说道。
袁世凯暗暗叹了一口气,或许对于在场的一些人而言,显然现在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抉择,可恰恰是对于他来说,则是陷入极其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国家的利益,一方面是个人的利益。当然,他对日本的态度,最多的还是来自从甲午战争遗留下来的仇恨,这种仇恨是深入所有北洋人的血液之中。
只是为了能够实现帝制,有些时候他不得不做出一些违心的抉择。
在他看来,这样的抉择的的确确违心,但并不一定是一种卖国的表现。他所做的这些决定,比起前清时那些丧权辱国的决定已经是有很大的改善了。前清的那些掌权者能够大言不惭的说出“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这样的话,好歹自己还在努力维护国家更多的利益,尽可能减轻对国家主权的损害。
说起来,这种五十步笑半步的念想,还真是一种可笑的借口。但是他相信,只要能达成自己的帝制心愿,中国很快就能凝聚在一个开明皇帝的领导之下,就像日本的明治天皇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样,用最高集权来快速发展中国,并以强势的态度来取得国家主权完全的独立,收回之前所有不平等的特权。
他可以将这些当作是像银行贷款,今天所抵押出去的东西,将来一定都会赎回来。不仅如此,一些迫不得已借出去的东西,更是要连本带利的收回来。
“大总统,此事可不能再拖延下去了。据说日本已经在集结兵力,他们的舰队已经都开到旅顺去了,只怕很快就会采取军事行动。”陆宗舆有些着急的说道。
“他奶奶的,欺人太甚!”袁世凯咬牙切齿的说道,沉默了片刻后,他将手中的扇子搁了下来,郑重其事的说道,“明天你亲自去加入谈判,把这件事给我再拖一拖。无论如何,跳跃里面的那几个部分我是绝对不会签字。这些东洋鬼子以为英法两国忙着欧洲开打,就敢趁机狮子大开口,简直是痴心妄想。”
“大总统,就算在下前去,只怕也只能解一时之困。当务之急,还是要大总统您给一个明确的意思,这样我们也好心里有数……”陆宗舆显得很为难的说道。
“我的意思难道还不清楚吗?除了那几条之外,其他的可以仔细商榷,就这么简单。不过,依我看小日本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一不做二不休,外交部那边把日本条款的副本立刻抄录几份,找人私底下发给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那边。”袁世凯大声的说道。
“可是,这可是密约,万一日本人追究起来……”
“哼,他们要是追究下来,为什么不说是日方保密不慎?你少废话,就按照我的意思来做。一定要引起英法美的注意,把事情闹得越大越好。倒要看看小日本如何向这些老牌列强交代。”袁世凯掷地有声的说道。
“大总统,何必还要这么麻烦。日本人就算再强,在这个时候也断然不敢正面跟我们中国作战,我们何必还要畏首畏脚?他们敢用军队威胁我们,我们就跟他们干到底。青岛的事根本不能指望西方人,我们又不是没能力收复回来。”徐树铮很是激动的说道。
“胡闹,国内未稳,就想着对外作战,简直是胡闹。陆军部在山东那边的军事行动可以继续装装样子,但是绝不可以轻举妄动,你明白吗?现在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已经跟协约国达成了合作意向,若是再跟日本闹起来,还怎么取得英国、法国和俄国的支持?”袁世凯没好气的对徐树铮教训道。
“唉,大总统……”徐树铮焦急不已。他与段祺瑞的立场是一样的,军事上中国确实不如日本,可恰恰是眼下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现在西方列强的注意力都在欧洲,再加上日本也没有足够的军事准备,料定是百分之百不敢跟中国开战。
偏偏大总统在这个时候优柔寡断!
他和段祺瑞目前自然不知道袁世凯是在为帝制考虑,所以才要忍受跟日本人的谈判。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袁世凯目前的外交态度百思不得其解,仅仅是以为袁世凯还是畏惧日本人的军事威胁,或者担心因为跟日本人发生武装冲动,而招致整个协约国的制裁。
“总之,就现在按照我的意思去办,最起码再给我拖延一个月的时间。”袁世凯斩钉截铁的做出最后定论。
就在这是,门外传来了敲门声,在得到袁世凯回应之后,一名侍从官走了进来。
“大总统,火车站发来电文,袁会办刚刚下了火车,侍卫处已经正接着人返回总统府。”
“嗯,马上安排一下,晚些时候我要跟克礼见上一面。”袁世凯表情依然不好,但是此时说话的语气已经有所改善。不得不说,在如今这个进退维谷的困顿时刻,他还是很希望袁肃能带来一些能够打破僵局的新建议。
第76章,各有活动
与此同时,袁肃在前往总统府的轿车上,听着夏寿康和李彬介绍目前中日外交的情况。
早在年初的时候,日本公使已经在尝试着与袁世凯建立一些秘密联系。当时因为这件事需要慎重对待,所以总统府那边没敢太过声张。可是随着欧洲战事的爆发,青岛局势越来越引起国内的关注,中日之间的外交联系也渐渐浮出水面。
夏寿康叹息的告诉袁肃,最近大总统的情绪不是很好,日本方面态度坚硬,英国方面又十分暧昧,并且也似是而非的在偏袒日本。外交部和政务院许多官员还是很畏惧日本利用军事在外交上面的威胁,尤其是日本还是协约国成员,一旦中日爆发武装冲突,那势必会开罪协约国所有的成员。
袁肃心里很清楚,这只不过是表面上的文章,真正的原因还是袁世凯在为帝制盘算。
别说日本的军事威胁根本不足为惧,协约国也断然不会因为中日冲突而敌视中国。沙俄还指望着中国派遣劳工上前线支援,英国、法国也需要中国提供物资和商贸航运支持。归根结底协约国是不在乎青岛归属问题,所以也不会因为局部冲突而向中国宣战。
此次进京,一方面是因为袁世凯的邀请,显然是对上次杨度来滦州的一些问话需要进一步的试探一下,另外一方面袁肃自己也是需要尽快与袁世凯一晤,商讨关于青岛问题和帝制之间的一些关联事宜。
他很清楚,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是关于整个北洋政府命运以及青岛问题的决定因素。北洋政府是否能够从帝制活动中挺过来,青岛是否可以趁机收还归中国,这两件事不仅能够改变近代中国的历史轨迹,同时也是奠定全国上下民族大义的基础所在。
前者自然不必多说,而后者是实现中国南北统一最关键的一点契机。
车队开进总统府,袁克定亲自到中海迎接,下车之后,袁克定先安排袁肃到下榻之处洗了一个澡、换了一身衣服,然后这才引着其前往怀仁堂。正如之前每次来到总统府一样,循规蹈矩的还是要先跟一众亲戚拜访见面,好在今时今日身份地位大有不同,不必再像以前那样一定要一丝不苟的走完整套流程。
一一见过所有长辈之后,袁克定热情不减的带着袁肃去北海转了转。他告诉袁肃,父亲现在正在北海国政办公厅办公,可能要到下午的时候才能见上一面。
袁肃倒是并不着急与袁世凯见面,反正现在人都来了,迟早都会与袁世凯会面。
中午二人在北海的一处食堂简单吃了一顿便饭,吃饭的时候,袁肃倒是煞有其事的向袁克定打听了杨度和筹安会最近的情况。当然,这些情况他并不是不知道,眼前正是帝制前期筹备最为紧张的时候,筹安会和一众帝制爪牙的活动越来越没有遮掩,很多事情早已经刊登到报纸上面了。
袁克定很高兴袁肃能主动问及这件事,当即侃侃而谈的说了起来,又说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学者经过研究之后认为,在中国还是更适合推行君主立宪制,还说这些外国学者早已经把文章发表到了《顺天日报》上面,其他各地的大报纸也都纷纷转载。
杨度最近这段时日并不在北京,筹安会也都分散到华中和华东地区去做学问了。
不过即便如此,袁克定依然没敢把一些话说的太露骨,他再三强调筹安会只是一个学术研究性质的组织团体,这段时间里筹安会的活动只不过是在唤醒老百姓对国体政治的认识。正是因为有筹安会的努力,民间有不少人都在开始议论国体,许多老百姓还是怀念昔日有皇帝治理下的日子,不是说心甘情愿遭人统治,但是皇帝是给了天下黎民一个信仰的方向。
对于袁克定侃侃而谈的这些话,袁肃倒是没有完全听进去,权且只当作是在闲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