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生心理障碍案例谈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案例
近日,我任教的六(4)班有个学生孙浩,在莒州双语实验招生考试获得优异成绩。老师、同学们和家长都为他高兴。一年前他刚来时可不是这样,虽是男孩,却很腼腆,平时不愿意跟别人打交道。上课也是闭口不言,即使你提问他也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孙浩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他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于是我决定会同其它课任老师,还有家长一起设计“暗示心理疗法”计划形成教育合力,尽快帮助他走出来,使他尽早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耐心疏导、启发,并且通过他自身的努力,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到去年教育局评估考试时,成绩已经跃居班级前十五名了,也喜欢同学一道做游戏了,在操场上经常看到他与同伴跳橡皮筋了。尤其是这次考出了平均97。5的成绩后,看到他笑得那么开心和天真,我的心理美滋滋的。
分析
一、个体心理原因
孙浩的学习成绩开始比较差,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头脑不聪明,也不是他不用功,而是被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过身所影响的。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解除心理枷锁,让他抬起头是转化他的关键之举。
二、家庭暗示原因
孙浩来自单亲家庭,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对他很关心,学习上要求也很严。从他的个性来看,有点像女孩子,讲话声音很小,一讲话脸就红。平时害怕成绩考不好,怕母亲责怪。母亲忙于小生意,再加上他不善言辞,很少深入沟通。常此以往,他变得与别人相处时,有点太乖的感觉。从他的脸上也看不出他的快乐。家长对他的过高要求,使他背上了沉重点思想负担,产生了某种恐惧感,给他的心理发张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性格内向,又胆小恐惧,害怕与人交往,学习没有快乐感成了他最大的特点。这与他的家庭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三、学习诱发原因
在学习上,孙浩属于不爱学习,害怕学习的那种。他的爸妈还没有离异的时候,他的成绩还算可以。进入五年级的时候,成绩已下降到班级后几名了。虽说当时老师也付出了很多,但收效不大。进入六年级转入我校后,我会同家长进行了剖析,发掘他学习上懒散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家长的经常鼓励,老师教育也缺乏计划性,班级的同伴也没有发挥良好的舆论作用。因而,他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老是遭到别人的责骂和白眼。到后来,家长和老师都有点放任自流了。所以,越来越懒,容易的知识就学点,难点的就放弃。这样成绩就越来越差,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沦为一名成绩后进生,丧失了进取心。
四、主观评价原因
如何客观评价,科学评价像孙浩这样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这需要大家的教育合力。据我了解,那些不负责任又大伤孩子自尊的话怎能不打击孩子的上进心呢?孩子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笨,我就笨。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纠正的话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辈子。
结论
第一,为学生松松绑。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优。分数就像魔棒一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常遭到别人白眼的时候,他自然不自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对这些孩子的转化不是马上去只抓他的成绩提高,固然这很重要。但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我认为,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
就像孙浩这样,你若眼睛只盯着他的成绩,自然少不了训责。时间一常,转化就会变成泡影。所以,我一开始就不去谈论他的成绩,让他尽情地玩耍,尽可能地多的让与同伴一起活动。这样下来,他的心情变好了,也喜欢讲话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办了。这就为转化他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看来,当时这样想和这样做是对的。
第二,找最佳突破口。这里所牵涉到的不止我一个人,它还包括学生父母,原来老师和学生等等。这里我并不是在责备某个人,而是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反思。纵观孩子的成长历程,这些人群的确在起着某种作用,或好或坏,现实就是这样。如何扭转人们的观念呢?那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如,在教育孙浩的过程中,我发现以往教师和家长“卡、罚、骂”等不良教育的影子在他身上还有反映。于是我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会与这些人群接触,征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寻求最佳转化方案。先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搞好同伴关系和老师关系,以及家长关系,以“先让孩子开心起来”为突破口。“情、理、导、引”是我常用的方法,而我工作的重点也是放在这个方面,结果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第三,树立我能行信心。2008年学校举行秋季运动会,胆小的孙浩也被我选上了,让他参加跳高项目。他怕亮相,我就发动他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他并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体育老师的鼓励,他还是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得了第二名。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他为典型进行了表扬。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他变得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他进步了。有一天他问我:“我能行吗?”我说:“你这么棒,当然行。跳高都跳得这么好,还有什么不能上去的呢!我担保你的成绩经过你的努力,也一定会上去的。我们一起努力好吗?”他激动地不住点头。从此,他真的非常努力,成绩有了飞跃。
第四,形成全方位合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促发内在需求的动因,学生成长就能少走弯路。从我的教育经验和许多成功案例中我深深感到,只有有了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才会真正形成教育威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育者必须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一整套教育方案和良好的细心扎实的工作热心。从本文的教育个案来看,孙浩由原来的自卑、胆怯变成大胆、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学生。功劳不是我一人的,应该说是大家的功劳。具体做法:其一,要经常与家长多交流;其二,班级内多举行一些“亲子游戏”;其三,老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让家长能看到或听到;其四,让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伙伴;其六,多征求其他任课老师的支持;其五,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当孩子的心态变好了,求知欲强了,竞争性也就强了。如果一直这样努力下去,孩子将受益终生。
面对哪些具有任性、自私、专横、懒散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绝不可轻易下结论,过之甚至会酝造悲剧。因而,对这类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造成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转化。我发现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更多地加以渗透性的教育,多旁敲侧击,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惟有此,才会收获教育的情感。
案例
近日,我任教的六(4)班有个学生孙浩,在莒州双语实验招生考试获得优异成绩。老师、同学们和家长都为他高兴。一年前他刚来时可不是这样,虽是男孩,却很腼腆,平时不愿意跟别人打交道。上课也是闭口不言,即使你提问他也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孙浩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他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于是我决定会同其它课任老师,还有家长一起设计“暗示心理疗法”计划形成教育合力,尽快帮助他走出来,使他尽早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耐心疏导、启发,并且通过他自身的努力,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到去年教育局评估考试时,成绩已经跃居班级前十五名了,也喜欢同学一道做游戏了,在操场上经常看到他与同伴跳橡皮筋了。尤其是这次考出了平均97。5的成绩后,看到他笑得那么开心和天真,我的心理美滋滋的。
分析
一、个体心理原因
孙浩的学习成绩开始比较差,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头脑不聪明,也不是他不用功,而是被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过身所影响的。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解除心理枷锁,让他抬起头是转化他的关键之举。
二、家庭暗示原因
孙浩来自单亲家庭,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对他很关心,学习上要求也很严。从他的个性来看,有点像女孩子,讲话声音很小,一讲话脸就红。平时害怕成绩考不好,怕母亲责怪。母亲忙于小生意,再加上他不善言辞,很少深入沟通。常此以往,他变得与别人相处时,有点太乖的感觉。从他的脸上也看不出他的快乐。家长对他的过高要求,使他背上了沉重点思想负担,产生了某种恐惧感,给他的心理发张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性格内向,又胆小恐惧,害怕与人交往,学习没有快乐感成了他最大的特点。这与他的家庭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三、学习诱发原因
在学习上,孙浩属于不爱学习,害怕学习的那种。他的爸妈还没有离异的时候,他的成绩还算可以。进入五年级的时候,成绩已下降到班级后几名了。虽说当时老师也付出了很多,但收效不大。进入六年级转入我校后,我会同家长进行了剖析,发掘他学习上懒散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家长的经常鼓励,老师教育也缺乏计划性,班级的同伴也没有发挥良好的舆论作用。因而,他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老是遭到别人的责骂和白眼。到后来,家长和老师都有点放任自流了。所以,越来越懒,容易的知识就学点,难点的就放弃。这样成绩就越来越差,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沦为一名成绩后进生,丧失了进取心。
四、主观评价原因
如何客观评价,科学评价像孙浩这样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这需要大家的教育合力。据我了解,那些不负责任又大伤孩子自尊的话怎能不打击孩子的上进心呢?孩子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笨,我就笨。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纠正的话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辈子。
结论
第一,为学生松松绑。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优。分数就像魔棒一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常遭到别人白眼的时候,他自然不自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对这些孩子的转化不是马上去只抓他的成绩提高,固然这很重要。但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我认为,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
就像孙浩这样,你若眼睛只盯着他的成绩,自然少不了训责。时间一常,转化就会变成泡影。所以,我一开始就不去谈论他的成绩,让他尽情地玩耍,尽可能地多的让与同伴一起活动。这样下来,他的心情变好了,也喜欢讲话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办了。这就为转化他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看来,当时这样想和这样做是对的。
第二,找最佳突破口。这里所牵涉到的不止我一个人,它还包括学生父母,原来老师和学生等等。这里我并不是在责备某个人,而是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反思。纵观孩子的成长历程,这些人群的确在起着某种作用,或好或坏,现实就是这样。如何扭转人们的观念呢?那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如,在教育孙浩的过程中,我发现以往教师和家长“卡、罚、骂”等不良教育的影子在他身上还有反映。于是我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会与这些人群接触,征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寻求最佳转化方案。先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搞好同伴关系和老师关系,以及家长关系,以“先让孩子开心起来”为突破口。“情、理、导、引”是我常用的方法,而我工作的重点也是放在这个方面,结果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第三,树立我能行信心。2008年学校举行秋季运动会,胆小的孙浩也被我选上了,让他参加跳高项目。他怕亮相,我就发动他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他并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体育老师的鼓励,他还是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得了第二名。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他为典型进行了表扬。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他变得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他进步了。有一天他问我:“我能行吗?”我说:“你这么棒,当然行。跳高都跳得这么好,还有什么不能上去的呢!我担保你的成绩经过你的努力,也一定会上去的。我们一起努力好吗?”他激动地不住点头。从此,他真的非常努力,成绩有了飞跃。
第四,形成全方位合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促发内在需求的动因,学生成长就能少走弯路。从我的教育经验和许多成功案例中我深深感到,只有有了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才会真正形成教育威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育者必须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一整套教育方案和良好的细心扎实的工作热心。从本文的教育个案来看,孙浩由原来的自卑、胆怯变成大胆、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学生。功劳不是我一人的,应该说是大家的功劳。具体做法:其一,要经常与家长多交流;其二,班级内多举行一些“亲子游戏”;其三,老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让家长能看到或听到;其四,让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伙伴;其六,多征求其他任课老师的支持;其五,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当孩子的心态变好了,求知欲强了,竞争性也就强了。如果一直这样努力下去,孩子将受益终生。
面对哪些具有任性、自私、专横、懒散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绝不可轻易下结论,过之甚至会酝造悲剧。因而,对这类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造成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转化。我发现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更多地加以渗透性的教育,多旁敲侧击,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惟有此,才会收获教育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