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开放单元评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单一的纸笔测验及标准化考试带来了很多弊端。因此课程教学改革与传统测验方式的矛盾一直存在,评价方式的变革成为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为此,我们从科学的单元评价着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确立正确的评价目标
传统的单元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分数),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只注重可测量的外在的知识目标,忽视内在的情感目标和态度的培养。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背着学生命题,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测试,教师简单地从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这样“分数”就成了师生所共同追求的主要目标,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也许,我们的教师,能从“分数”中找到一些能体现自身劳动价值的安慰,发现一些教学中需要调整的线索,但我们的学生又能从“分数”中得到什么呢?我们曾就这个问题对学生作了一些调查。结果表明,获得高分的学生往往感到自己参加了一次重复的无效劳动,在稍稍庆幸自己这次总算又可以向家长作一个满意的汇报的同时,更多的是担心下一次评价能否继续交好运,而获得低分的同学不但没有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上的提高,更可怕的是面临来自家长、教师的严厉批评以及学习自信心的再一次打击。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更新传统的评价观念,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因为从目的性来说,单元评价既不是选拔性的评价,也不是评定性的评价,既不同于学期期末考试更不同于毕业、升学考试。“分数”不应该是单元评价的主要目标,单元评价的主要目标应该定位于“让学生再学习”使学生通过参与单元评价的过程获得主动的发展。
既然单元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再学习,而不是为了给学生确定一个分数,那么,教师采用的方式就可以十分的灵活和开放。为了让学生再学习,教师可以“放权”给学生去命题,去做评委;为了让学生再学习,教师更可以开放评价的时间和空间,使评价的内容既适用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允许把学生课外的参与纳入评价的范围;为了让学生再学习,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团结协作,相互交流,既动笔,又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上网查资料;为了让学生再学习,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应只限于一个,允许学生对一个问题有多个解决的方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单元评价的主人。而且,由于开放,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大增,开放性的评价试题也就有了不竭之源。
二、评价改革的基本措施
1、开放评价权限,激发参与动机
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通常被认为是教师的专利权,什么时候考,考什么内容完全由教师决定,这样,作为被评价者的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要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地参与单元评价,教师应该大胆放手,开放评价权限。首先,把命题权交给学生。课前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爱好,出好选择、简答、实验、开放题各1—2个,做好答案,写好评分标准。由学生评委评选出作为评价的题目,教师制作成幻灯片或课件,标上命题者的姓名。使学生感到将要参加的是一次自己精心设计的评价,从内心对评价活动产生认同,形成明确的活动目标。实践证明,由于学生有了命题权,人人都可能成为单元评价的设计者,因此都乐于参与,主动地去查阅有关资料,既保证了试题的质量,又加深理解了相关知识。对于中下层次的学生,虽然大部分试题是从资料上抄来的,或者是旧题改编的,但通过做答案、定评分标准,也获得了新的提高。对于中上层次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出好开放、讨论、探索性的题目,使之更上一层楼。例如,有个学生为了解决自己提出的讨论题——“在茫茫宇宙中,人类是唯一智慧生物吗?”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由此写出了一篇很有见地的小论文。有个学生为设计一个试题“如何测粉笔的密度”主动到实验室做了多次实验,提出了多种很有创意的实验方案。这些题目都曾入选单元评价中,取得了很好的激励效果。为了标新立异,命出高质量的题目,学生做课外小实验、参加实习和课外阅读的自觉性明显加强。每次单元评价后,许多学生就急切的准备下一次的评价题,体现了从“要考我”到“我要考”的转化。
同时,把评价权也交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推举出学生评委,人数通常为学生数的10%。实践表明,由于学生评委是每次换选的,被选上者具有很高的荣誉感,为了不辜负同学们的信任,他们在参与评题、选题、研究答案、确定评分标准以及考评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努力做到公正、合理,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综合能力。同时,有了学生评委,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核,对每个同学的“言、行”及时合理地进行评价。
2、开放评价方法,增强激励机制
为了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新的发展,我们在单元评价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给学生提供多次成功的机会,从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使评价的方法更具有开放性。
其一“知错可改”如对选择题考核时,采用“幻灯投影试题学生当场举牌评委当即评分”的模式。由于每个学生的选择一目了然,教师就能对出现不同答案者当场询问原因,并对能自己分析出错误原因的或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当场给予加分。“当场纠错”既培养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改进错误的科学态度,又给学生提供了再次成功的机会。另外,对于观察纠错题,学生答题后,教师重放录像,逐一指明错误所在,使学生及时受到教学,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对于讨论、设计题等运用实物展示台投影出学生的答案,当场分析。这不但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强化了单元评价课的教学与发展功能。
其二“合作考试”当今科技上新的发展和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群体的合作。因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无疑是十分有价值的。我们的做法是,除了基础题、部分笔试题由学生个体完成外,实验操作、设计、分析、讨论等题目,都由两人小组(课前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适当调整)合作完成,并把合作情况作为评分的条件之一。
例如,在植物世界单元的评价时,我们给每桌准备了一组植物,让学生当场观察、比较、测量,解答有关问题,写出自己的“发现”结果表明,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新发现”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烁。如“复叶的顶端没有顶芽”、“复叶的各个叶片几乎在一个平面上”、“玫瑰花的叶刺长在节上,是一种变态叶”、“单叶着生在枝条上的形状有‘轮状’(轮生)、‘对称状’(互生)”等。发出了“原来芹菜主要食用部位是叶柄”的惊呼,产生了“假如人的身上也长有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该有多好”的瑕想。
3、开放评价时空,促进持续发展
要在一堂课内完成“测试、纠错、评价”的目标,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培养还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必须开放单元评价课的时空。鼓励学生,在课内大胆创新;在课外继续探索、发展。
如在物质的特性单元评价课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要鉴别水和酒精你有几种方法?”首先让每个学生思考、笔答,接着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方案,最后让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外,如果还有新的方案,可以继续提出来计入评价分,让学生继续探索、发展。实践表明,由于学生有了足够的探究时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被激活了,评价课结束后,学生还在热烈地讨论。他们不但把课本知识综合、灵活地运用了起来,而且通过自己的思维灵感得到有效的发挥。从“嗅一嗅”(气味)、“尝一尝”(味道)、“比一比”(蒸发快慢、相同体积的质量等)到“测一测”(密度、凝固点、沸点等)、“试一试”(溶解性、导电性)、“点一点”(可燃性)、“养一养”(小鱼、植物),课内外学生共提出了二十三种鉴别方案,许多方案的创意之新是连教师都没有想到的。最后,我们有意识地安排了各种方案的价值评比,从各种方案实用性的讨论中,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间价值取向的渗透,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了实处。同时,对学生的自由发言,坚持“无错原则”说错也不扣分,答对的列入附加分,从而创设宽松的情景,以鼓励学生发展创新的积极性。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单一的纸笔测验及标准化考试带来了很多弊端。因此课程教学改革与传统测验方式的矛盾一直存在,评价方式的变革成为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为此,我们从科学的单元评价着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确立正确的评价目标
传统的单元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分数),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只注重可测量的外在的知识目标,忽视内在的情感目标和态度的培养。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背着学生命题,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测试,教师简单地从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这样“分数”就成了师生所共同追求的主要目标,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也许,我们的教师,能从“分数”中找到一些能体现自身劳动价值的安慰,发现一些教学中需要调整的线索,但我们的学生又能从“分数”中得到什么呢?我们曾就这个问题对学生作了一些调查。结果表明,获得高分的学生往往感到自己参加了一次重复的无效劳动,在稍稍庆幸自己这次总算又可以向家长作一个满意的汇报的同时,更多的是担心下一次评价能否继续交好运,而获得低分的同学不但没有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上的提高,更可怕的是面临来自家长、教师的严厉批评以及学习自信心的再一次打击。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更新传统的评价观念,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因为从目的性来说,单元评价既不是选拔性的评价,也不是评定性的评价,既不同于学期期末考试更不同于毕业、升学考试。“分数”不应该是单元评价的主要目标,单元评价的主要目标应该定位于“让学生再学习”使学生通过参与单元评价的过程获得主动的发展。
既然单元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再学习,而不是为了给学生确定一个分数,那么,教师采用的方式就可以十分的灵活和开放。为了让学生再学习,教师可以“放权”给学生去命题,去做评委;为了让学生再学习,教师更可以开放评价的时间和空间,使评价的内容既适用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允许把学生课外的参与纳入评价的范围;为了让学生再学习,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团结协作,相互交流,既动笔,又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上网查资料;为了让学生再学习,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应只限于一个,允许学生对一个问题有多个解决的方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单元评价的主人。而且,由于开放,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大增,开放性的评价试题也就有了不竭之源。
二、评价改革的基本措施
1、开放评价权限,激发参与动机
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通常被认为是教师的专利权,什么时候考,考什么内容完全由教师决定,这样,作为被评价者的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要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地参与单元评价,教师应该大胆放手,开放评价权限。首先,把命题权交给学生。课前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爱好,出好选择、简答、实验、开放题各1—2个,做好答案,写好评分标准。由学生评委评选出作为评价的题目,教师制作成幻灯片或课件,标上命题者的姓名。使学生感到将要参加的是一次自己精心设计的评价,从内心对评价活动产生认同,形成明确的活动目标。实践证明,由于学生有了命题权,人人都可能成为单元评价的设计者,因此都乐于参与,主动地去查阅有关资料,既保证了试题的质量,又加深理解了相关知识。对于中下层次的学生,虽然大部分试题是从资料上抄来的,或者是旧题改编的,但通过做答案、定评分标准,也获得了新的提高。对于中上层次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出好开放、讨论、探索性的题目,使之更上一层楼。例如,有个学生为了解决自己提出的讨论题——“在茫茫宇宙中,人类是唯一智慧生物吗?”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由此写出了一篇很有见地的小论文。有个学生为设计一个试题“如何测粉笔的密度”主动到实验室做了多次实验,提出了多种很有创意的实验方案。这些题目都曾入选单元评价中,取得了很好的激励效果。为了标新立异,命出高质量的题目,学生做课外小实验、参加实习和课外阅读的自觉性明显加强。每次单元评价后,许多学生就急切的准备下一次的评价题,体现了从“要考我”到“我要考”的转化。
同时,把评价权也交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推举出学生评委,人数通常为学生数的10%。实践表明,由于学生评委是每次换选的,被选上者具有很高的荣誉感,为了不辜负同学们的信任,他们在参与评题、选题、研究答案、确定评分标准以及考评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努力做到公正、合理,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综合能力。同时,有了学生评委,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核,对每个同学的“言、行”及时合理地进行评价。
2、开放评价方法,增强激励机制
为了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新的发展,我们在单元评价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给学生提供多次成功的机会,从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使评价的方法更具有开放性。
其一“知错可改”如对选择题考核时,采用“幻灯投影试题学生当场举牌评委当即评分”的模式。由于每个学生的选择一目了然,教师就能对出现不同答案者当场询问原因,并对能自己分析出错误原因的或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当场给予加分。“当场纠错”既培养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改进错误的科学态度,又给学生提供了再次成功的机会。另外,对于观察纠错题,学生答题后,教师重放录像,逐一指明错误所在,使学生及时受到教学,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对于讨论、设计题等运用实物展示台投影出学生的答案,当场分析。这不但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强化了单元评价课的教学与发展功能。
其二“合作考试”当今科技上新的发展和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群体的合作。因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无疑是十分有价值的。我们的做法是,除了基础题、部分笔试题由学生个体完成外,实验操作、设计、分析、讨论等题目,都由两人小组(课前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适当调整)合作完成,并把合作情况作为评分的条件之一。
例如,在植物世界单元的评价时,我们给每桌准备了一组植物,让学生当场观察、比较、测量,解答有关问题,写出自己的“发现”结果表明,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新发现”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烁。如“复叶的顶端没有顶芽”、“复叶的各个叶片几乎在一个平面上”、“玫瑰花的叶刺长在节上,是一种变态叶”、“单叶着生在枝条上的形状有‘轮状’(轮生)、‘对称状’(互生)”等。发出了“原来芹菜主要食用部位是叶柄”的惊呼,产生了“假如人的身上也长有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该有多好”的瑕想。
3、开放评价时空,促进持续发展
要在一堂课内完成“测试、纠错、评价”的目标,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培养还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必须开放单元评价课的时空。鼓励学生,在课内大胆创新;在课外继续探索、发展。
如在物质的特性单元评价课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要鉴别水和酒精你有几种方法?”首先让每个学生思考、笔答,接着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方案,最后让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外,如果还有新的方案,可以继续提出来计入评价分,让学生继续探索、发展。实践表明,由于学生有了足够的探究时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被激活了,评价课结束后,学生还在热烈地讨论。他们不但把课本知识综合、灵活地运用了起来,而且通过自己的思维灵感得到有效的发挥。从“嗅一嗅”(气味)、“尝一尝”(味道)、“比一比”(蒸发快慢、相同体积的质量等)到“测一测”(密度、凝固点、沸点等)、“试一试”(溶解性、导电性)、“点一点”(可燃性)、“养一养”(小鱼、植物),课内外学生共提出了二十三种鉴别方案,许多方案的创意之新是连教师都没有想到的。最后,我们有意识地安排了各种方案的价值评比,从各种方案实用性的讨论中,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间价值取向的渗透,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了实处。同时,对学生的自由发言,坚持“无错原则”说错也不扣分,答对的列入附加分,从而创设宽松的情景,以鼓励学生发展创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