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理论基础作用把握思想转化规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主题摘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线,全面阐述了在当代中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真正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进行论述。要求我们必须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其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性,必须不断加强我党的理论建设;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素质建设。其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灵活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加强对思想转化规律的研究与运用,全面简述了思想转化的条件、动力和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在不断适应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是在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发展的。只有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批判地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又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及时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能成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的强有力的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服务保证作用。”
江泽民同志曾经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作用。”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两位领导人的论述,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同时也为思想工作的加强改进指明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认真学习两位领导的论述,对于我们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加强思想转化规律的研究,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正确理解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必须明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作用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特性、思想政治工作所客观面对的新形势等所决定的。第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其性质而言,就是党所代表的先进思想理论的社会化的工作,就是用党所代表的先进思想理论来武装、塑造一代代能够推进党的事业、实现党的使命,为着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工作。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这种性质及由这种性质所决定的目标,内在地规定了党所代表的、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处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方向和灵魂;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就没有坚固的基础。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教育对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而且直接关系到教育对象整个思想观念系统建构的取向、性质和方式。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同时又代表着一种崇高的理想,是一个强大的精神动力源。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曾经指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一特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功能,并不仅仅在于引导教育对象持续不断自觉追求先进的思想观念提供强大促动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上述功能,鲜明地揭示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再者,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也进一步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历经着一场重大的变革。全球化浪潮的涌起、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对既有理论体系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挑战。在这种大的国际背景下,我们国家正全力推进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来指导,同时,伟大的实践也必将提出许多我们必须认真解答的理论课题。就此而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伟业过程,就是一个必须从理论的高度予以贴切回答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的历程。如,如何看待在新形势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如何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的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如何理解工人阶级的地位的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的问题;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从理论的高度予以深刻阐明,便不能真正统一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为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可以说,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最为直接,最为深刻地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影响人们理想信念的因素,就是人们所直面的社会生活中一些重大的实际总是所带来的重大理论问题。只有正视和解决这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一个根本的比较切合实际的基础,才可能取得实效。综上所述,无论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特性、思想政治工作所客观面对的的新形势等角度来看,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马克思主义理论都不能不具有基础性作用。深刻认识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才有灵魂,才有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必须不断加强党的理论建设
要充分发挥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一方面,党的理论,是党对自身历史使命及实现这种历史使命所应采取的各种策略的理论认识。江泽民同志曾谈过:“党在理论上的提高,是党的领导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党的理论建设所达到的高度,直接标志着党的战斗力的大小、凝聚力的强弱,标志着党的成熟程度。马克思说过:“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这样的党,也才能做好作为自己工作重要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即在党的领导下,向人民群众传递相应的思想政治观念,以促进人民群众形成预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活动。思想政治工作所要传递的教育内容本身,便从属于党所确立、遵循的理论体系,是党的理论体系的必然的组成部分,也是党的理论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活动中的集中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体现于人民群众对教育内容的接受,体现于教育内容对人民群众的说服,而教育内容要想说服人民群众,它本身就必须彻底,必须抓住事物的根本。而要真正抓住事物的根本,贴切透彻、如实地反映事物的原本面貌及其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就必须加强教育内容的理论建设,亦即加强党的理论体系中直接用作教育内容的部分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解特定的教育内容以期人民群众特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而要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解特定的教育内容,在加强教育内容本身理论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理论支持,这同样需要加强党的理论建设。
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必需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集中概括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实现的条件,同时也为我们准确深刻地认识人们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演变的规律,认识人们思想意识领域的矛盾的性质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引导、化解方法提供着方法论的指导。而抛弃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理论支撑,就不可能抓住事物的根本,就不可能有效地说服、掌握人民群众;抛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运作就没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就无法切准人们思想政治素质形式和发展的客观规模。
党的理论建设,必须始终结合迅速发展变化的生动的实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随着这一事业的不断推进,将会产生一系列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就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透彻地解析新情况、新问题,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说服人。
结合迅速变化发展着的生动的实际,切实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加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所带来的、所面对的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说明。是否紧密联系实际,直接关系到理论的生命力;是否对生动的现实进行透彻的理论说明,也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改革开放以后,面对着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局面,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在理论上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清我们的改革是不是社会主义。要申明四个坚持的必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必要,改革开放的必要,在理论上讲得更加明白。”“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在四个坚持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条不低于其他三条。理论上讲清这个道理是必要的。”对于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构想“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刻、实际的阐述。”等等,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理论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实现的基本前提,只有从理论的高度回答不断出现的实际问题,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从理论的高度作出新的有说服力的理论“才能够教育全国人民、全国青年、全国工人、解放军全体指战员,也才能够说服那些向今天的中国寻求真理的人们。”
(三)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素质建设
理论素质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业务素质的灵魂。马克思恩格斯当年之所以批判未来杂志、新社会杂志的那些德国的社会改良派们不是真正的教育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引导无产阶级运动所必需的理论素质,他们只会把他们领会得很肤浅的社会主义思想和他们从大学或其它什么地方搬来的各种理论观点调和起来,给人们提供一个比一个更糊涂的观点“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自己首先钻研新的科学,而宁可按照搬来的观点把这一新的科学裁剪得适合于自己,匆促地为自己制造自己的私人科学并且狂妄地立即想把他教给别人。所以,在这些先生当中,几乎是有多少脑袋就有多少思想。他们什么也没有弄清楚,只是造成了极度的混乱——幸而几乎仅仅是在他们自己当中。这些教育者的首要原则就是那自己没有学会的东西教给别人。党完全可以不要这种教育者。”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包含着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素质重要性的特别强调。
构成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素质的灵魂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思想政治作者认识工作对象思想意识问题、分析社会上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引导工作准确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正确度、深刻度,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实现与增强,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必须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把干部的思想先搞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素质建设,是一项长其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最为核心的工作是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者形成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要解决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问题,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大力弘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风气,以邓小平理论为着眼点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真正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勇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解答现实生活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并结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崭新推进,大胆地发马克思主义;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一方面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提供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合格思想政治工作者培养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有了一支具有坚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做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有了强大的组织保证。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中的思想转化规律研究。
在当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思想意识形态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狠抓思想转化规律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应当遵循的规律。在其所涉规律中“思想转化”的规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好好把握。我们说的“思想转化”指的是教育对象自身思想政治观念由一极向另一极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是教育对象思想政治观念上的一次“质变”或曰“飞跃”“思想转化”有积极转化和消极转化之别。一般说来,凡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思想转化,属于积极的思想转化;反之,则属于消极的思想转化,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使命,就是要帮助自己的教育对象实现积极的思想转化。因此,思想转化规律的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转化既需要一珲的条件,也需要一定的动力,还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
(一)思想转化的三个条件
思想转化和其他一切事物的矛盾转化一样,是有条件的。毛泽东曾指出:“一节矛盾都因一定条件向他们的反而转化着。”“无此一定条件,就不能成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转化。”可见,离开一定的条件,思想转化就无法实现。具体说来,思想转化有以下三项基本条件:
1、教育对象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达到一定程度。教育对象是思想转化的主体,只有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转化才能最终实现。对于教育对象来说,要促进自己的思想转化,必须发挥内因的作用,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的有益的教育,努力自我,实现观念更新,经历从“内化”到“外化”的完整过程。所以,要实现思想转化,必须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一条件,对于任何人的思想转化都是适用的。
2、教育者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学业务素质。马克思曾指出:“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首先,教育者只有先受教育,才能为人师表。思想教育工作者,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给教育对象以直接的影响。这个影响,包括积极与消极两个层面。只有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人,才会给教育对象以直接的影响,故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明确主张:“师以身为正仪”;汉代学者杨雄也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他们所讲的“正仪”、“模范”都从思想道德角度给教育者提出了高标准和高要求。教育者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为人师表,引人向上,激人奋起,使之潜移默化。其次,教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教育方面的业务素质。教育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业务素质,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才能使思想教育工作在教育对象身上产生效果,从而促进他们的思想转化。
3、要有适宜的外界环境。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是要受环境的影响。适宜的环境,对于人们及时转变观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已精辟地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就告诉人们:一切观念、概念、意识都是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可见,环境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每个人和每一时代所遇到的现存的东西: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哲学家所想象的‘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的基础”这里说的“环境出创造人”画龙点睛地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是促进人的思想转化的重要条件。
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我国古代思想家早有许多朴素的论述。墨子?当染篇曾以染丝为喻,说明环境对人的形成具有“染”的功能,认为“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古谚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亦是善于环境塑造人的品格的写照。这都说明,环境能够履行人。以上所说的三个条件,既相对独立,又相辐相成,都对人们的思想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思想转化的二个动力
推动思想转化的力量有两种,一是物质的力量,二是精神的力量。
1、关于物质的力量。马克思曾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这里所说的“制约”不仅指精神的存在与发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也指它的转化要受到物质的“制约”以物质为动力。马克思、恩格斯还说:“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外,还证明了什么呢?”这是说精神的“改造”(当然也包括它的转化)要以物质的改造为转移,显然在这里“物质”也是精神(思想、观念、意识)转化的动力。
2、关于精神的力量。把精神的力量看作思想转化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导师也有过许多论述。精神的力量,常常是通过先进理论的作用表现出来的。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这里强调用“理论”去“说服人”其中所谓“理论”就是一种精神力量;所谓“说服人”就是指帮助人们实现了思想转化。可见,精神可以作为思想转化的动力。马克思还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里讲的“理论”在特定条件下也能“变成物质力量”正是肯定了精神力量的价值。列宁也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也说过:“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里所说的“改造世界”、“改造社会”当然也包括对人的思想的改造,毫无疑问,这里也包括把精神力量看作思想转化的动力。
既然精神的力量能促进人们的思想转化,那么,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帮助人们实现思想转化,就应当帮助人们获得精神力量。江泽民同志曾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精神力量的重要指导原则。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努力付诸实践。
(三)促进思想转化的几种方法
要帮助教育对象实现思想转化,不仅创造必要的条件,借助相关的动力,还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教育方法。
思想转化有两大类:一类属于个体的思想转化;另一类属于群体的思想转化。
1、关于促进个体思想转化的方法
个体的思想转化工作是极其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在做这一工作时,教育者面对的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人。我们要成功地帮助个体实现思想转化,必须针对不同对象、运用不同方法。(1)必须了解个体的思想状况,找到个体思想上的主要矛盾,这就运用科学的思想调查法;(2)在把握了对象的思想状况之后,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想教育,其中包括理论灌输法、实践教育法、因材施教法、疏导启迪法、情感交流法以及综合教育法等等。(3)通过一系列工作之后,个体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我们又必须适时地考察变化的情况,对其思想变化进行正确的评估,这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思想教育评估法。所以这些方法贯穿着具体总是具体分析的唯物辩证法,这出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意思。因此,在帮助个体实现思想转化时,一定要注意克服主观性、片面性的弊病,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2、关于促进群体思想转化的方法
群体的思想转化工作比个体的思想转化工作更为艰巨、繁重。它涉及面大、范围广、人数多、政治敏感度高,而且关系重大、政治性强,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顺利完成任务。主要方法有:
(1)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合力”的作用。某一社会群体的思想出现偏差,一般是受错误的社会思潮影响的结果,这种影响,常常使一些人中毒很深,难以自拔。在这种的情况下,只靠少数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去做工作,难免“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因此,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使党、政、工、团、妇联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才能出现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势,促进相应的群体实现思想转化。
(2)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现代大众传媒,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同人民生活处息息相关。我们应利用新闻媒体,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人们分清是非,明辨方面。
(3)坚持典型引路,及时推广有利于促进群体思想转化的新经验。推动群体实现思想转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除了采取发挥社会合力,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等大的举措外,必须运用帮助个体实现思想转化的有关方法,做许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我们应当善于抓住典型,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打开局面。
(4)利用现代科技,发挥文化载体作用。一是要重视互联网在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思想动态舆论的研究分析;二是要发挥文化活动和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强化对有关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群体思想向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方面转化。
促进群体思想转化的方法,还可以列举一些,但以上四种方法,尤其值得重视。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使之在促进群体思想转化中发挥应有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2、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5、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选读教程,朱建成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6月版。
6、江泽民在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5年3月10日。
主题摘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线,全面阐述了在当代中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真正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进行论述。要求我们必须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其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性,必须不断加强我党的理论建设;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素质建设。其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灵活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加强对思想转化规律的研究与运用,全面简述了思想转化的条件、动力和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在不断适应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是在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发展的。只有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批判地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又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及时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能成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的强有力的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服务保证作用。”
江泽民同志曾经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作用。”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两位领导人的论述,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同时也为思想工作的加强改进指明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认真学习两位领导的论述,对于我们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加强思想转化规律的研究,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正确理解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必须明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作用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特性、思想政治工作所客观面对的新形势等所决定的。第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其性质而言,就是党所代表的先进思想理论的社会化的工作,就是用党所代表的先进思想理论来武装、塑造一代代能够推进党的事业、实现党的使命,为着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工作。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这种性质及由这种性质所决定的目标,内在地规定了党所代表的、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处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方向和灵魂;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就没有坚固的基础。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教育对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而且直接关系到教育对象整个思想观念系统建构的取向、性质和方式。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同时又代表着一种崇高的理想,是一个强大的精神动力源。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曾经指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一特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功能,并不仅仅在于引导教育对象持续不断自觉追求先进的思想观念提供强大促动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上述功能,鲜明地揭示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再者,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也进一步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历经着一场重大的变革。全球化浪潮的涌起、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对既有理论体系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挑战。在这种大的国际背景下,我们国家正全力推进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来指导,同时,伟大的实践也必将提出许多我们必须认真解答的理论课题。就此而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伟业过程,就是一个必须从理论的高度予以贴切回答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的历程。如,如何看待在新形势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如何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的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如何理解工人阶级的地位的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的问题;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从理论的高度予以深刻阐明,便不能真正统一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为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可以说,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最为直接,最为深刻地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影响人们理想信念的因素,就是人们所直面的社会生活中一些重大的实际总是所带来的重大理论问题。只有正视和解决这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一个根本的比较切合实际的基础,才可能取得实效。综上所述,无论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特性、思想政治工作所客观面对的的新形势等角度来看,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马克思主义理论都不能不具有基础性作用。深刻认识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才有灵魂,才有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必须不断加强党的理论建设
要充分发挥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一方面,党的理论,是党对自身历史使命及实现这种历史使命所应采取的各种策略的理论认识。江泽民同志曾谈过:“党在理论上的提高,是党的领导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党的理论建设所达到的高度,直接标志着党的战斗力的大小、凝聚力的强弱,标志着党的成熟程度。马克思说过:“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这样的党,也才能做好作为自己工作重要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即在党的领导下,向人民群众传递相应的思想政治观念,以促进人民群众形成预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活动。思想政治工作所要传递的教育内容本身,便从属于党所确立、遵循的理论体系,是党的理论体系的必然的组成部分,也是党的理论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活动中的集中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体现于人民群众对教育内容的接受,体现于教育内容对人民群众的说服,而教育内容要想说服人民群众,它本身就必须彻底,必须抓住事物的根本。而要真正抓住事物的根本,贴切透彻、如实地反映事物的原本面貌及其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就必须加强教育内容的理论建设,亦即加强党的理论体系中直接用作教育内容的部分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解特定的教育内容以期人民群众特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而要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解特定的教育内容,在加强教育内容本身理论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理论支持,这同样需要加强党的理论建设。
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必需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集中概括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实现的条件,同时也为我们准确深刻地认识人们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演变的规律,认识人们思想意识领域的矛盾的性质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引导、化解方法提供着方法论的指导。而抛弃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理论支撑,就不可能抓住事物的根本,就不可能有效地说服、掌握人民群众;抛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运作就没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就无法切准人们思想政治素质形式和发展的客观规模。
党的理论建设,必须始终结合迅速发展变化的生动的实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随着这一事业的不断推进,将会产生一系列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就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透彻地解析新情况、新问题,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说服人。
结合迅速变化发展着的生动的实际,切实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加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所带来的、所面对的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说明。是否紧密联系实际,直接关系到理论的生命力;是否对生动的现实进行透彻的理论说明,也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改革开放以后,面对着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局面,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在理论上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清我们的改革是不是社会主义。要申明四个坚持的必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必要,改革开放的必要,在理论上讲得更加明白。”“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在四个坚持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条不低于其他三条。理论上讲清这个道理是必要的。”对于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构想“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刻、实际的阐述。”等等,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理论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实现的基本前提,只有从理论的高度回答不断出现的实际问题,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从理论的高度作出新的有说服力的理论“才能够教育全国人民、全国青年、全国工人、解放军全体指战员,也才能够说服那些向今天的中国寻求真理的人们。”
(三)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素质建设
理论素质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业务素质的灵魂。马克思恩格斯当年之所以批判未来杂志、新社会杂志的那些德国的社会改良派们不是真正的教育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引导无产阶级运动所必需的理论素质,他们只会把他们领会得很肤浅的社会主义思想和他们从大学或其它什么地方搬来的各种理论观点调和起来,给人们提供一个比一个更糊涂的观点“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自己首先钻研新的科学,而宁可按照搬来的观点把这一新的科学裁剪得适合于自己,匆促地为自己制造自己的私人科学并且狂妄地立即想把他教给别人。所以,在这些先生当中,几乎是有多少脑袋就有多少思想。他们什么也没有弄清楚,只是造成了极度的混乱——幸而几乎仅仅是在他们自己当中。这些教育者的首要原则就是那自己没有学会的东西教给别人。党完全可以不要这种教育者。”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包含着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素质重要性的特别强调。
构成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素质的灵魂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思想政治作者认识工作对象思想意识问题、分析社会上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引导工作准确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正确度、深刻度,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实现与增强,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必须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把干部的思想先搞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素质建设,是一项长其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最为核心的工作是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者形成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要解决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问题,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大力弘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风气,以邓小平理论为着眼点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真正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勇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解答现实生活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并结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崭新推进,大胆地发马克思主义;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一方面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提供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合格思想政治工作者培养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有了一支具有坚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做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有了强大的组织保证。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中的思想转化规律研究。
在当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思想意识形态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狠抓思想转化规律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应当遵循的规律。在其所涉规律中“思想转化”的规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好好把握。我们说的“思想转化”指的是教育对象自身思想政治观念由一极向另一极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是教育对象思想政治观念上的一次“质变”或曰“飞跃”“思想转化”有积极转化和消极转化之别。一般说来,凡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思想转化,属于积极的思想转化;反之,则属于消极的思想转化,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使命,就是要帮助自己的教育对象实现积极的思想转化。因此,思想转化规律的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转化既需要一珲的条件,也需要一定的动力,还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
(一)思想转化的三个条件
思想转化和其他一切事物的矛盾转化一样,是有条件的。毛泽东曾指出:“一节矛盾都因一定条件向他们的反而转化着。”“无此一定条件,就不能成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转化。”可见,离开一定的条件,思想转化就无法实现。具体说来,思想转化有以下三项基本条件:
1、教育对象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达到一定程度。教育对象是思想转化的主体,只有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转化才能最终实现。对于教育对象来说,要促进自己的思想转化,必须发挥内因的作用,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的有益的教育,努力自我,实现观念更新,经历从“内化”到“外化”的完整过程。所以,要实现思想转化,必须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一条件,对于任何人的思想转化都是适用的。
2、教育者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学业务素质。马克思曾指出:“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首先,教育者只有先受教育,才能为人师表。思想教育工作者,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给教育对象以直接的影响。这个影响,包括积极与消极两个层面。只有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人,才会给教育对象以直接的影响,故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明确主张:“师以身为正仪”;汉代学者杨雄也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他们所讲的“正仪”、“模范”都从思想道德角度给教育者提出了高标准和高要求。教育者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为人师表,引人向上,激人奋起,使之潜移默化。其次,教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教育方面的业务素质。教育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业务素质,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才能使思想教育工作在教育对象身上产生效果,从而促进他们的思想转化。
3、要有适宜的外界环境。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是要受环境的影响。适宜的环境,对于人们及时转变观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已精辟地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就告诉人们:一切观念、概念、意识都是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可见,环境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每个人和每一时代所遇到的现存的东西: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哲学家所想象的‘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的基础”这里说的“环境出创造人”画龙点睛地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是促进人的思想转化的重要条件。
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我国古代思想家早有许多朴素的论述。墨子?当染篇曾以染丝为喻,说明环境对人的形成具有“染”的功能,认为“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古谚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亦是善于环境塑造人的品格的写照。这都说明,环境能够履行人。以上所说的三个条件,既相对独立,又相辐相成,都对人们的思想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思想转化的二个动力
推动思想转化的力量有两种,一是物质的力量,二是精神的力量。
1、关于物质的力量。马克思曾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这里所说的“制约”不仅指精神的存在与发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也指它的转化要受到物质的“制约”以物质为动力。马克思、恩格斯还说:“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外,还证明了什么呢?”这是说精神的“改造”(当然也包括它的转化)要以物质的改造为转移,显然在这里“物质”也是精神(思想、观念、意识)转化的动力。
2、关于精神的力量。把精神的力量看作思想转化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导师也有过许多论述。精神的力量,常常是通过先进理论的作用表现出来的。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这里强调用“理论”去“说服人”其中所谓“理论”就是一种精神力量;所谓“说服人”就是指帮助人们实现了思想转化。可见,精神可以作为思想转化的动力。马克思还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里讲的“理论”在特定条件下也能“变成物质力量”正是肯定了精神力量的价值。列宁也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也说过:“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里所说的“改造世界”、“改造社会”当然也包括对人的思想的改造,毫无疑问,这里也包括把精神力量看作思想转化的动力。
既然精神的力量能促进人们的思想转化,那么,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帮助人们实现思想转化,就应当帮助人们获得精神力量。江泽民同志曾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精神力量的重要指导原则。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努力付诸实践。
(三)促进思想转化的几种方法
要帮助教育对象实现思想转化,不仅创造必要的条件,借助相关的动力,还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教育方法。
思想转化有两大类:一类属于个体的思想转化;另一类属于群体的思想转化。
1、关于促进个体思想转化的方法
个体的思想转化工作是极其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在做这一工作时,教育者面对的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人。我们要成功地帮助个体实现思想转化,必须针对不同对象、运用不同方法。(1)必须了解个体的思想状况,找到个体思想上的主要矛盾,这就运用科学的思想调查法;(2)在把握了对象的思想状况之后,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想教育,其中包括理论灌输法、实践教育法、因材施教法、疏导启迪法、情感交流法以及综合教育法等等。(3)通过一系列工作之后,个体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我们又必须适时地考察变化的情况,对其思想变化进行正确的评估,这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思想教育评估法。所以这些方法贯穿着具体总是具体分析的唯物辩证法,这出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意思。因此,在帮助个体实现思想转化时,一定要注意克服主观性、片面性的弊病,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2、关于促进群体思想转化的方法
群体的思想转化工作比个体的思想转化工作更为艰巨、繁重。它涉及面大、范围广、人数多、政治敏感度高,而且关系重大、政治性强,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顺利完成任务。主要方法有:
(1)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合力”的作用。某一社会群体的思想出现偏差,一般是受错误的社会思潮影响的结果,这种影响,常常使一些人中毒很深,难以自拔。在这种的情况下,只靠少数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去做工作,难免“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因此,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使党、政、工、团、妇联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才能出现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势,促进相应的群体实现思想转化。
(2)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现代大众传媒,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同人民生活处息息相关。我们应利用新闻媒体,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人们分清是非,明辨方面。
(3)坚持典型引路,及时推广有利于促进群体思想转化的新经验。推动群体实现思想转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除了采取发挥社会合力,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等大的举措外,必须运用帮助个体实现思想转化的有关方法,做许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我们应当善于抓住典型,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打开局面。
(4)利用现代科技,发挥文化载体作用。一是要重视互联网在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思想动态舆论的研究分析;二是要发挥文化活动和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强化对有关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群体思想向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方面转化。
促进群体思想转化的方法,还可以列举一些,但以上四种方法,尤其值得重视。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使之在促进群体思想转化中发挥应有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2、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5、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选读教程,朱建成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6月版。
6、江泽民在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5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