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终章 一味幸福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终章一味幸福
江南的春天,说来就来。
前一刻还是潮湿阴冷的冬季,下一瞬,树梢上的嫩枝绿叶便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将冬日的阴霾一挥而尽。
院子里的一丛黄翘已发出了嫩绿的叶子,生机勃勃得叫人欢喜。
廊下有两只过冬归来的燕子,正忙碌地飞来飞去,衔来春泥,在檐底筑窝。
弄堂里有顽皮的小儿,齐声唱着童谣,酱油蘸白鸡,萝卜烧蹄膀,肉丝清炒炒,什锦两面黄。糖醋小排骨,红烧狮子头。 啧啧啧,红烧狮子头。啧啧啧,味道真正好!味道好味道好!大家一道吃!
唱得起转承合,煞是有趣,叫人听了,不由得被勾了馋虫出来。
曹氏半躺在廊下向阳处,阳光透过天井洒在院落里,有春风自廊下拂过。曹氏并不觉得冷,身上的轻裘将她裹得严严实实的,头上还戴了顶兔皮儿耳帽。
曹氏曾笑言,这副打扮,简直似成了精的黑瞎子,把女儿亦珍和汤妈妈笑了个半死。
这会儿她安闲地躺在铺了毛毡的躺椅上头,微微眯了眼,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外头孩童戏耍玩闹的声音忽远忽近,听着听着,便教人昏昏欲睡。
倏忽耳边传来婴儿依依呀呀的呢哝,曹氏睁开了双眼,只见女儿亦珍穿过连接两处院落的月洞门,怀里抱着锦缎襁褓,从隔壁院子,来在她的院子里。
被春日晒得暖洋洋的睡意褪去,曹氏向女儿伸出双手。
亦珍抱着婴儿,走到母亲身旁,将襁褓小心地交到母亲臂弯中。
“你看看你,大冷天儿的,还把宏哥儿抱过来做什么?万一冻着了可如何是好?”曹氏嘴里这样埋怨着,手上的动作却再温柔不过,轻轻地拿鼻尖在小小的婴儿脸上蹭了蹭,虽是不舍,却还是将孩子递回给亦珍,“快带宏哥儿回屋去!”
亦珍抱了宏哥儿,微笑着在一旁的条椅上坐了,“钟大夫说小儿上午略晒晒太阳才好,到了晚间才不会啼哭不止。”
曹氏听女儿说大夫交代这样对孩子有好处,遂不再坚持,一边望着小小的宏哥儿在襁褓中挣扎蠕动,意图从中将两只小手伸出来,一边迢遥地回想起自己南下时,在路上落的那胎。也不知是个男孩儿还是女孩儿,月份不足,也看不出来。只是何珍儿时反应截然相反,许是个无缘的男孩儿罢?
便是那时候,落了胎也不敢在途中停留,坚持着继续赶路,命虽然保住了,却伤了根本。若不是为母则强,为了女儿她也要撑下来,恐怕一条命早就交代在路上了。
这时候看女儿微笑着垂头逗着宏哥儿,曹氏心下一片柔软。
如今她的珍儿也是做娘的人了,为了她的孩子,她也是会坚强的罢?
亦珍抱着肉敦敦一天重过一天的宏哥儿,眼角眉梢尽是温柔。
三年前,京中春闱张榜,松江府赴试的举子合共八十三人,其中四十七人榜上有名,松江谢停云更是连中三元,独占鳌头,先是秋试得了解元,春闱中又得了会员,最后在殿试中又被钦点为状元。陛下见他谈吐不俗,进退有据,相貌清俊,甚是欢喜,有意招为驸马。
竟是一时风头无两。
只是还未等下旨,圣人便龙驭上宾。
先帝崩殂,举国哀悼,一切宴饮伎乐婚庆之事皆止。
先帝有意立为储君的赵王并未能趁势登上王位,反是先前被禁冷宫的贤妃所出的祐皇子登基称帝。
后.宫顿时掀起一片血雨腥风,侍奉先帝的宫女太监都遵从先帝遗命,为先帝殉葬,其中更包括原本执掌后.宫的芄贵妃身边的大太监江睢。芄贵妃因痰迷心窍,一口气上不来,薨了之后,江睢就一直伺候先帝。先帝去了,自是要将他也一并带去的,到了极乐世界,好继续伺候先帝与芄贵妃。
因先帝驾崩,新帝登基,朝堂上人员更迭,刚刚钦点的殿试三甲,身份便有些尴尬起来。
有人自是打算留在京里,等新帝想着他们了,继续重用他们;亦有人打算等新帝开恩科,再博一个更好的功名。
一时风起云涌,各有所谋。
各样的消息自京中传至江南,有人欢喜有人忧。
一夜之间,玉膳坊易主,后院人去楼空,万老板一家不知所踪。县里有传言说他南下去了岭南,亦有人言之凿凿地说看他上了往西洋去的商船,到海外去了。
这样的传言于亦珍,不过是生活里的小小浪花,只微微在心头泛起一片涟漪,便又沉寂下去。
父亲究竟因何而亡?真相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湮没在尘土中。
亦珍有时会想,倘使父亲还活着,会是怎样一副光景?许是夫唱妇随和和美美,然则也可能似杨老爷与杨夫人那般,早早地在一堆妾侍庶子环伺下,貌合神离。
亦珍宁可将那些无处可寻的真相放下,好好地与母亲过日子。
到了那年四月头上,好些进京赴会的举子,已先后会到松江。县里不动声色地热闹了起来。天家有诏,禁绝一切娱乐,然则并不妨碍平头百姓关起门来自己乐呵。
少不得有文人才子聚会,遣了小厮到珍馐馆,叫个点心攒盒并蜜汁豆腐干等吃食。每到这时,亦珍都会不由自主地想,他也快回来了罢?
可是真当她看见方稚桐站在珍馐馆门前,风尘仆仆的模样,仍是心中百感交集。
想问他在京中一切可顺利?路上可辛苦?话到嘴边,却只是淡淡的一句:“你回来了。”
他向她微笑,露出雪白牙齿,“是,我回来了。”
两人就这样,一个在门内,一个在门外,痴痴相望,还是奉墨咳嗽一声,提醒少爷,注意影响,他才跨进门内。
他们有太多话想对彼此诉说,却碍于礼教束缚,只能如此遥遥地相视一笑。她奉上一盏热茶,他静静饮了,随后带着小厮告辞家去。
饶是如此,对面米铺老板娘的一双利眼亦如同火烛般照了过来。
后来的事,自不消多说,转天便有风言风语传了开来。先是说寡妇家的女儿勾搭上了方大老爷家的少爷,后来越传越离谱,渐渐变成寡妇家的女儿是方二少爷养在外头的女人,否则以曹寡妇一家的本事,哪里买得起缸甏行的铺面儿房子?人家认了丁娘子为义祖母?丁娘子那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风言风语传到方夫人的耳里,由不得她不勃然大怒。
儿子看不上她喜欢的鲁贵娘,她勉强认了,可是喜欢谁不好,偏偏搭上个寡妇家的女儿?别以为她忘记了,谢家的麒哥儿还曾经想纳那丫头为妾,为此还闹得满城风雨的。
方老爷倒不在乎门第,只消能为方家带来利益便好。再说他们家本来就是商户出身,娶个小门小户的媳妇进门,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方老爷架不住夫人见天在耳朵边上唠叨嘀咕,嫌寡妇家的女儿出身不好,风评不佳,在外头抛头露面,与人眉来眼去。
方老爷听得烦不胜烦,遂将儿子叫到自己跟前,好一顿数落,最后道:“你要是有本事把你母亲说通了,娶个什么样的进门我都没意见,便是个母夜叉我都不管。但你若是没本事,说不通你母亲,那你就只能由得她替你做主。”
方稚桐明白,这事是传到母亲耳朵里去了。出了父亲的书房,便去了母亲屋里。
方夫人听跟前的赵妈妈进来禀告,少爷来了,挥手不见,“就说我身子不舒服,叫他明天再来。”
隔一会儿,赵妈妈挑了帘子进来,“少爷一直站在廊下不曾离去,说是等夫人您觉得好些了,他再进来请安。”
“让他站!”方夫人摔了个抱枕到地上。
直让方稚桐在廊下站到晚饭时分,方老夫人那头得了消息,颤颤巍巍地由祝妈妈搀扶着,来在院子里,一见孙子孤零零地站在廊下,丫鬟婆子都躲得老远,气得直哆嗦。
扬了声在院子里问:“这是谁教的规矩啊?!主子站在院子里,下人们一个个躲在一边偷懒?祝妈妈,把这些眼里没有主子的刁奴统统拖下去!”
赵妈妈忙从正屋里挑了帘子出来,“回老夫人,实在是夫人身子不适,所以叫下人们不要打扰。”
方老夫人听了便气不打一处来,招手叫孙子,“走,到祖母屋里,坐下来安生吃顿饭。”
孙子喜欢上个寡妇家的闺女,儿媳妇知道了,难道她这老婆子能不知道?方老夫人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反对,一是因为这事儿自有桐哥儿他爹娘做主,没得她一个老太婆发表意见讨人嫌的;二是因为她自己也是早年丧夫,一人独自将儿子拉扯长大。先夫留下的,也不过是小小一爿绸缎铺子,有如今的局面,全靠儿子放手一搏,大胆经营得来。
所以方老夫人深知寡妇养大一个孩子的不易,更懂得经营一爿生意的辛苦。故而在心里,倒是并不如何看不起曹寡妇母女。
偏偏儿媳妇看不上人家母女,这看在方老夫人眼里,就有些不乐意了。你看不上寡妇家的孩子?那老婆子还是个寡妇,一手抚养儿子长大成人呢!你也看不是老太婆和你相公喽?
方夫人不知自己遭了婆婆不喜,一副病怏怏的样子来给老夫人请安。
老夫人便淡着脸,对她说,“桐哥儿明年便十八了,按普济大师的说法,可以谈婚论嫁了,我看你整天病歪歪的,想是也没精力操心这个,这事儿就由我替桐哥儿操心罢。”
方夫人听了一愣,还待反驳,方老夫人已是一挥手,表示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方夫人白着脸回了自己屋,待晚上方老爷回来,她便哭诉开来。
“松哥儿的婚事,是老爷你做的主,如今桐哥儿的婚事,母亲又要做主,将我这个做娘亲的,置于何地?!”她不过是想要个贴心的媳妇儿,怎么就这么难?!
方老爷初时还耐着性子听夫人哭诉,听到最后终是不耐烦,“你自去相看,谁还拦着你不成?相中了,只要儿子肯娶进门,我无话可说!”
说罢一甩袖去了姨娘屋里。
方夫人气了个倒仰,待收了泪,更是记恨上了亦珍,非要给儿子说一门她看得上的亲事。一来二去的,不知怎么就相中了霍昭的妹子。
还是霍昭将此事透与方稚桐知道,“你既然喜欢余家小娘子,勉强同我三妹成亲,三妹如何会幸福?我是为了三妹着想,趁现在还未过了媒人,你自去设法,教令堂打消这念头罢。”
方稚桐太息。他努力过。带亦珍做的美食回来给母亲品尝,讲亦珍如何侍奉生病的母亲,又如何坚强独立,不畏权势委身为妾……可惜母亲已经先入为主,如何也不肯接受亦珍。
他只好跪在了母亲方夫人的屋外,使了杀手锏出来:“母亲若不同意儿子娶余家小娘子为妻,儿子便到西林禅寺剃度出家。”
方夫人闻言气急败坏,手里的茶盏当空飞出,直直越过珠帘,在廊下砸个粉碎!“滚!”
最终方老爷看不下去,将妻儿都叫到自己跟前,先训斥了儿子,“你母亲也是为你好。想替你寻个门当户对的人家,体贴细致的娘子,能与你琴瑟和谐,又孝敬长辈,友好妯娌。你说要去剃度出家,岂不是伤了你母亲的心么?”
转而又去劝夫人,“既然桐儿喜欢余家小娘子,夫人何不相看相看?没得听信了外头的传言,倒教桐哥儿错失姻缘。”
方老爷抬抬手,阻止方夫人,“夫人且听我说完。离桐哥儿十八岁,还有一年的时间。他若执意不顾家人感受,非要娶个令母亲不喜的媳妇儿回来,天天住在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大家都不痛快,少不得要让他单独住在外头。弗如趁这一年辰光,除了家里给他的月例银子,便再不给他花销,也叫他知道知道,在外头生活,是如何的不易。看看若无家中援手,他能不能撑起个小家来。
“倘使这一年过去,他还坚持要娶余家小娘子,而夫人仍是不喜……那我便做主,由得桐哥儿娶了余家小娘子。只是你们须另院而居,不能问家里要一分钱。”
方夫人张口欲反对,却被方老爷轻轻按住了手。
“桐哥儿,你可愿意?”
方稚桐郑重颌首,“儿子愿意。”
事后方夫人埋怨方老爷,“怎么就答应了他?”
“夫人有所不知。年轻人有几个不曾年少轻狂过的?你越是反对,他越是要同你对着干。弗如遂了他的心,索性叫他到外头去吃吃苦,碰碰壁,他就晓得父母是为了他着想了。那余家小娘子一见他被家里赶出去了,肯不肯陪着他一起吃苦,尚且两说呢。到时候他自然就会做出选择,不必我们逼他。”
方老爷确实老奸巨猾,方稚桐没了家里的支撑,到外头没几天手中便拮据起来。他一个大手大脚惯了的公子,哪抹得开面子去替人代写书信,亦或卖字画为生?
县里人人都晓得方二公子为了曹寡妇家的女儿,被父母赶出家门,这时候统统睁大了眼睛,等着看二人的结果。县里的赌坊甚至暗暗开了盘口,堵方稚桐坚持不到最后的居多。
后来还是方稚松先去寻了弟弟,“瑞祥号的大掌柜的要告老了,你如今既然仕途无着,不妨先帮忙料理瑞祥号一段时日罢。”
方稚桐先是不肯,方稚松一笑,“怎的,你去替旁的人做工是赚银子,替哥哥我做工,也是赚银子,都是凭本事吃饭,难道父亲母亲还不许了么?”
方稚桐一想,这倒也是,遂不再推拒,去了瑞祥号做掌柜的。每天理货看帐,一时竟引得无数夫人小姐特特跑到瑞祥号来,只为亲眼看看这位为与心上人长相厮守,不惜与父母立下一年之约的方二公子来。
小姐闺秀们心里是羡慕亦珍的。
至于究竟羡慕亦珍什么,她们也不不出个所以然来。
许是羡慕有人肯为她放弃家世,许是羡慕有人对她深情不改抵抗世俗。
亦珍却如常过自己的日子,只在方稚桐从隔壁瑞祥号过来她的珍馐馆用饭时,认真下厨做两只他喜欢吃的小菜,盛满满一碗米饭,热热的一碗汤送到他桌上。他便会朝她会心一笑。吃上她亲手做的美食,看见她清澈的笑眼,所有的辛苦与劳累都烟消云散。
方夫人在家观望了半年,听下人回报,少爷不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尚有闲暇约了一路游山玩水,终于自京城返回县里的查公子并先前就回来了的霍公子,三人一道去拜会恩师。
下人没敢告诉方夫人,二少爷看似竟比以前还胖了些。
方夫人一听,有心反悔,被方老爷喝止。
“你也看见了,那小娘子是个好的,并不曾因桐儿被赶出家门就嫌弃了他……”
“那是她晓得待咱们百年之后,这个家总会有桐哥儿的一半!”方夫人嘴硬。
“不可理喻!”方老爷怒了,“你是想彻底将儿子逼出门去,再不回来才罢休?”
转而私下寻了长子,“你媳妇儿进门也好几年了,你们小两口赶紧生个孙子给你娘抱,免得她整日想些不着调的。”
待方大奶奶听了相公婉转的转述,当晚气得没睡着觉。入门多年无所出,这是她心头的隐痛,也是婆婆动辄拿来敲打她的由头。
方大奶奶辗转不眠一夜,次日在婆婆方夫人跟前立过规矩,心想没得自己在婆婆跟前动辄得咎,余家小娘子却在外头逍遥的道理,遂寻了借口领着丫鬟婆子往缸甏行珍馐馆来了。
待表明身份,真见着亦珍,她却什么也说不出口,只是默默流泪。
对着个未婚的小娘子说什么?公公催她快些生养,好分散婆婆的注意力?这话她是如何也没法说的。
亦珍见她情绪不佳,脸色也不好,坐在那里只是默然垂泪。想一想,轻声问:“问句不当问的,府上夫人,可是动辄发脾气,脸色潮红,又无端沮丧垂泪,如此反复不定?”
方大奶奶不由得睁大了眼睛,也顾不上流泪,诧异地反问,“余小娘子如何知道?可是二叔对你说起过?”
亦珍笑一笑,委婉地说道,“方夫人这样子,倒像是饮食不当。小女子抄份食谱与大奶奶,大奶奶不妨按着食谱做给方夫人,许是能缓解方夫人的脾气。”
方大奶奶接了食谱,收了眼泪,“叫余小娘子看我笑话了。”
亦珍安抚她,“有事埋在心里,最是难受,索性哭一场,也就好了。”
方大奶奶拿了亦珍的食谱,按照上头的菜色每日换着花样做了给婆婆方夫人进食,个多月后,方夫人的脾气果然有所缓解。方大奶奶心里,便对亦珍有了好感,常寻隙对大少爷方稚松说起亦珍的好来。
如此一年之期很快过去。
方夫人再找不出理由来反对,只能板着脸同意了二人的婚事,不过仍掼了狠话出来:“没心情大操大办,就简简单单地把婚事办了罢。反正余家除了个寡母,也再无旁的亲戚。”
见丈夫儿子有意反对,索性将此事往外一推,“干脆也别办了,看着心烦。婚后也别住在家里,既然在外头住着挺好的,就还在外头住着罢。”
一副眼不见心不烦的腔势。
最终只办了场简单的喜宴,女方除了寡母曹氏,还有丁娘子到场观礼。但方府门外仍围了好些前来看热闹的,到底方二公子还是坚持到底,将心上人娶进了门,这就够看客们议论好一阵子的。
婚后,方稚桐仍住在瑞祥号的后院里,只将临着珍馐馆后院的那道墙打通了,安了道门,好方便亦珍在两边儿走动。
亦珍手把手地教会了招娣怎样经营珍馐馆,除了下厨,一应事务,悉数交由招娣照应,自己则专心照顾母亲与方稚桐。
生活平静似水,直到她诊出有孕。
孩子的到来无疑教方稚桐欣喜不已,忙差了跟着他在瑞祥号跑腿的奉墨到方府去报信。
府里得了信儿,方老夫人直念阿弥陀佛,心道有生之年总算能教她抱上重孙了,忙不迭地叫了祝妈妈到跟前,“快去把桐哥儿小时候穿过的百家衣取出来,再把库里收着的三梭布取出来,浆洗了在太阳下头晒透了,新布做衣服太硬了,我那小重孙子穿着不舒服……”
方夫人也得着了信儿,嘴上虽然还不肯服软,心里却已经惦记着未出生的孙子里。终归是方家的血脉,如何能不欢喜?左思右想,差了赵妈妈将奉砚奉宣送了过去。
“夫人说她们在府里也是干吃饷不干活,还是教她们过来伺候着。”赵妈妈见着了方稚桐,先将方夫人面儿上的意思传达了,又压低了声音,“少奶奶年轻,怕是不懂规矩,这有了身孕呐,便不好再伺候少爷了……”
方稚桐只蹙了蹙眉,却没多说什么,痛快收下了奉砚奉宣。
赵妈妈乐呵呵地回去复命,却不知方稚桐转身就将两个丫鬟都交在了招娣手里,“你们奶奶有了身子,珍馐馆怕是渐渐要顾不过来了,你和汤伯汤妈妈这里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她们就在馆子里帮忙。晚上同招娣挤一挤罢。”
连亦珍的面儿都不让见上一见。
方夫人事后晓得了,气得绝倒:“我这是为了哪般?他把我这做母亲的一片心意置于何地?!”
殊不知方稚桐心里也很是不解,晚上一壁抚摩亦珍微微隆起的小腹,一壁嘀咕:“当年母亲自己也是吃过妾室通房的亏的,因此还气得落了胎,怎么等到她自己做了婆婆了,却又要媳妇儿来受她受过的苦?”
亦珍微笑,“这大抵就是做母亲和做媳妇儿的区别罢?”
这件事里,最纠结的人,非方大奶奶莫属。弟妹晚她好几年进门,却先她一步有孕,分散了祖母与婆婆的注意力,这令她松了一口气。然则另一方面,始终未能为相公诞下嫡子,是她最大的心病。
忍不住又去寻了亦珍诉苦。
“嫂嫂与伯伯,可请大夫看过?”亦珍捧着肚子,推了装甜瓜的果盘到方大奶奶跟前,轻声问。
方大奶奶微不可觉地点了点头,“大夫说我并没有什么不妥,也许过两年就有了。”
亦珍颌首,“既是如此,嫂嫂且莫忧心,许是时候未到。”
又将大夫叮嘱她的饮食要领对方大大奶奶说了,“嫂嫂也照着吃吃看。”
亦珍的整个孕程非常安稳太平,方稚桐对她体贴有加,又不必与通房妾侍勾心斗角,一路顺顺当当。待过了年,来在二月初二,亦珍一早忽然发动,幸而方老夫人早遣了稳婆到孙子处,不至于手忙脚乱。
曹氏与汤妈妈方稚桐守在产房外头,听着亦珍在屋里头的声音由细细的呻.吟渐渐化成一声高过一声的嘶喊,一个多时辰后,产房里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哭声划破小院内的紧张等待。
随即稳婆从产房里掀了一角门帘儿出来道喜:“恭喜相公,恭喜老夫人,奶奶顺利诞下小公子,母子平安。”
方稚桐揪着的心这才放下,曹氏则忍不住喜极而泣,连声道菩萨保佑。
因这孩子生得顺当,并不曾如何磨折亦珍,生下来时哭声又洪亮有力,方稚桐便给儿子起了个小名儿叫宏哥儿。
到洗三之日,方家老夫人,方老爷,方夫人,方稚松夫妻,丁娘子,霍昭查公子悉数到了。
方夫人便是再扭拧,也架不住白白胖胖的孙子往她怀里一搁,到底还是捐弃前嫌,对亦珍有了些笑脸。
方老爷为孙子起名景云。取自:“龙举而景云往”。寓意浓厚而有光亮的云,希望孙子将来能青云直上,前程似锦。
方夫人有孙子抱,也懒得去管小两口,只委婉地问儿子,什么时候住回去。
方稚桐一笑,等亦珍出了月子再说。
方老夫人在一旁看了,笑着念了声阿弥陀佛,由得媳妇儿孙子打嘴皮子官司。
洗三礼结束,亦珍出了月子,方家就传来了好消息,方大奶奶有喜了。
方夫人高兴之余,逢人便说她家的宏哥儿是个带福运的,他大伯娘才抱过他一次,就怀上了。
方稚桐看完了上午的账目,抬头一看日正当中,遂叫奉墨替他看着铺子,自己往后头穿过两个院落之间的月洞门,来在珍馐馆的后院中,只见妻儿正坐在廊下向阳初,岳母正与亦珍轻声说话。
听见脚步声,亦珍抬起头来,与他的视线在空中相会,随后将宏哥儿竖着抱起来,声音柔和轻快地说,“宏哥儿,看,谁来了?”
两个月大的宏哥儿在襁褓里直蹬小腿,喉咙里发出响亮的笑声。
曹氏着急,伸手在下头护着宏哥儿,又低声埋怨女儿,“宏哥儿还小,不能直着抱。”
方稚桐大步上前来接过儿子,小小的宏哥儿在襁褓中踩着他的手臂,整个人便是朝上一蹿。
“这小子脚劲儿真大!”方稚桐一便搂着儿子,任他伏在自己肩上,试图踩着他的膀臂,越过他的肩膀去,一边对亦珍道。
亦珍笑着注视着他们父子间的小动作,只觉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一家人在后头用过午饭,方稚桐又陪儿子宏哥儿玩了一会,这回瑞祥号去了。
曹氏叫过亦珍,“去,把娘屋里的那只鎏金牡丹花开银妆匣取来。”
“是。”亦珍去母亲曹氏屋里,将母亲放在樟木箱里的银妆匣取了来。
曹氏自颈里拉了钥匙,从头上套出来,交在亦珍手里,“这妆匣里的东西,娘就交给了,往后要怎样处理,都是你的事了。”
亦珍微微诧异,却在母亲坚持的目光下,接过钥匙,当着母亲的面,打开妆匣。里头泛着幽光的皮面册子展露在亦珍眼前。亦珍轻轻取过册子,翻开来,只见上头以清秀工整的纤细幽蓝墨迹,记载着一道道菜谱,有些菜旁边甚至还配了手绘的图片。
亦珍一页页翻到最后,只见整页都以蝌蚪似弯弯曲曲的细小字体,写着寻常人难以看懂的内容。
然而亦珍看了,却露出会心一笑。
想不到,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她会在母亲给她的妆匣里,看见如同前尘往事庄周一梦的世界里,那熟悉的英文。
曹氏望着女儿脸上那一抹迢遥怀念的微笑,也露出淡淡的微笑来。
初春正午的阳光洒落在庭院中,暖风里带着一丝江南水乡特有的潮气,黄翘嫩绿的枝叶在春风中摇曳,衔泥筑窝的燕子在檐下呢喃……
曹氏在春光里,耳听得不远处小外孙不肯老实午睡的叽咕婴语,外头巷子里顽皮孩童的歌谣声,倦意似潮水般,一点点漫了上来。
曹氏微笑着,慢慢地,阖上了眼睛……
(全书完)
终章一味幸福
江南的春天,说来就来。
前一刻还是潮湿阴冷的冬季,下一瞬,树梢上的嫩枝绿叶便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将冬日的阴霾一挥而尽。
院子里的一丛黄翘已发出了嫩绿的叶子,生机勃勃得叫人欢喜。
廊下有两只过冬归来的燕子,正忙碌地飞来飞去,衔来春泥,在檐底筑窝。
弄堂里有顽皮的小儿,齐声唱着童谣,酱油蘸白鸡,萝卜烧蹄膀,肉丝清炒炒,什锦两面黄。糖醋小排骨,红烧狮子头。 啧啧啧,红烧狮子头。啧啧啧,味道真正好!味道好味道好!大家一道吃!
唱得起转承合,煞是有趣,叫人听了,不由得被勾了馋虫出来。
曹氏半躺在廊下向阳处,阳光透过天井洒在院落里,有春风自廊下拂过。曹氏并不觉得冷,身上的轻裘将她裹得严严实实的,头上还戴了顶兔皮儿耳帽。
曹氏曾笑言,这副打扮,简直似成了精的黑瞎子,把女儿亦珍和汤妈妈笑了个半死。
这会儿她安闲地躺在铺了毛毡的躺椅上头,微微眯了眼,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外头孩童戏耍玩闹的声音忽远忽近,听着听着,便教人昏昏欲睡。
倏忽耳边传来婴儿依依呀呀的呢哝,曹氏睁开了双眼,只见女儿亦珍穿过连接两处院落的月洞门,怀里抱着锦缎襁褓,从隔壁院子,来在她的院子里。
被春日晒得暖洋洋的睡意褪去,曹氏向女儿伸出双手。
亦珍抱着婴儿,走到母亲身旁,将襁褓小心地交到母亲臂弯中。
“你看看你,大冷天儿的,还把宏哥儿抱过来做什么?万一冻着了可如何是好?”曹氏嘴里这样埋怨着,手上的动作却再温柔不过,轻轻地拿鼻尖在小小的婴儿脸上蹭了蹭,虽是不舍,却还是将孩子递回给亦珍,“快带宏哥儿回屋去!”
亦珍抱了宏哥儿,微笑着在一旁的条椅上坐了,“钟大夫说小儿上午略晒晒太阳才好,到了晚间才不会啼哭不止。”
曹氏听女儿说大夫交代这样对孩子有好处,遂不再坚持,一边望着小小的宏哥儿在襁褓中挣扎蠕动,意图从中将两只小手伸出来,一边迢遥地回想起自己南下时,在路上落的那胎。也不知是个男孩儿还是女孩儿,月份不足,也看不出来。只是何珍儿时反应截然相反,许是个无缘的男孩儿罢?
便是那时候,落了胎也不敢在途中停留,坚持着继续赶路,命虽然保住了,却伤了根本。若不是为母则强,为了女儿她也要撑下来,恐怕一条命早就交代在路上了。
这时候看女儿微笑着垂头逗着宏哥儿,曹氏心下一片柔软。
如今她的珍儿也是做娘的人了,为了她的孩子,她也是会坚强的罢?
亦珍抱着肉敦敦一天重过一天的宏哥儿,眼角眉梢尽是温柔。
三年前,京中春闱张榜,松江府赴试的举子合共八十三人,其中四十七人榜上有名,松江谢停云更是连中三元,独占鳌头,先是秋试得了解元,春闱中又得了会员,最后在殿试中又被钦点为状元。陛下见他谈吐不俗,进退有据,相貌清俊,甚是欢喜,有意招为驸马。
竟是一时风头无两。
只是还未等下旨,圣人便龙驭上宾。
先帝崩殂,举国哀悼,一切宴饮伎乐婚庆之事皆止。
先帝有意立为储君的赵王并未能趁势登上王位,反是先前被禁冷宫的贤妃所出的祐皇子登基称帝。
后.宫顿时掀起一片血雨腥风,侍奉先帝的宫女太监都遵从先帝遗命,为先帝殉葬,其中更包括原本执掌后.宫的芄贵妃身边的大太监江睢。芄贵妃因痰迷心窍,一口气上不来,薨了之后,江睢就一直伺候先帝。先帝去了,自是要将他也一并带去的,到了极乐世界,好继续伺候先帝与芄贵妃。
因先帝驾崩,新帝登基,朝堂上人员更迭,刚刚钦点的殿试三甲,身份便有些尴尬起来。
有人自是打算留在京里,等新帝想着他们了,继续重用他们;亦有人打算等新帝开恩科,再博一个更好的功名。
一时风起云涌,各有所谋。
各样的消息自京中传至江南,有人欢喜有人忧。
一夜之间,玉膳坊易主,后院人去楼空,万老板一家不知所踪。县里有传言说他南下去了岭南,亦有人言之凿凿地说看他上了往西洋去的商船,到海外去了。
这样的传言于亦珍,不过是生活里的小小浪花,只微微在心头泛起一片涟漪,便又沉寂下去。
父亲究竟因何而亡?真相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湮没在尘土中。
亦珍有时会想,倘使父亲还活着,会是怎样一副光景?许是夫唱妇随和和美美,然则也可能似杨老爷与杨夫人那般,早早地在一堆妾侍庶子环伺下,貌合神离。
亦珍宁可将那些无处可寻的真相放下,好好地与母亲过日子。
到了那年四月头上,好些进京赴会的举子,已先后会到松江。县里不动声色地热闹了起来。天家有诏,禁绝一切娱乐,然则并不妨碍平头百姓关起门来自己乐呵。
少不得有文人才子聚会,遣了小厮到珍馐馆,叫个点心攒盒并蜜汁豆腐干等吃食。每到这时,亦珍都会不由自主地想,他也快回来了罢?
可是真当她看见方稚桐站在珍馐馆门前,风尘仆仆的模样,仍是心中百感交集。
想问他在京中一切可顺利?路上可辛苦?话到嘴边,却只是淡淡的一句:“你回来了。”
他向她微笑,露出雪白牙齿,“是,我回来了。”
两人就这样,一个在门内,一个在门外,痴痴相望,还是奉墨咳嗽一声,提醒少爷,注意影响,他才跨进门内。
他们有太多话想对彼此诉说,却碍于礼教束缚,只能如此遥遥地相视一笑。她奉上一盏热茶,他静静饮了,随后带着小厮告辞家去。
饶是如此,对面米铺老板娘的一双利眼亦如同火烛般照了过来。
后来的事,自不消多说,转天便有风言风语传了开来。先是说寡妇家的女儿勾搭上了方大老爷家的少爷,后来越传越离谱,渐渐变成寡妇家的女儿是方二少爷养在外头的女人,否则以曹寡妇一家的本事,哪里买得起缸甏行的铺面儿房子?人家认了丁娘子为义祖母?丁娘子那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风言风语传到方夫人的耳里,由不得她不勃然大怒。
儿子看不上她喜欢的鲁贵娘,她勉强认了,可是喜欢谁不好,偏偏搭上个寡妇家的女儿?别以为她忘记了,谢家的麒哥儿还曾经想纳那丫头为妾,为此还闹得满城风雨的。
方老爷倒不在乎门第,只消能为方家带来利益便好。再说他们家本来就是商户出身,娶个小门小户的媳妇进门,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方老爷架不住夫人见天在耳朵边上唠叨嘀咕,嫌寡妇家的女儿出身不好,风评不佳,在外头抛头露面,与人眉来眼去。
方老爷听得烦不胜烦,遂将儿子叫到自己跟前,好一顿数落,最后道:“你要是有本事把你母亲说通了,娶个什么样的进门我都没意见,便是个母夜叉我都不管。但你若是没本事,说不通你母亲,那你就只能由得她替你做主。”
方稚桐明白,这事是传到母亲耳朵里去了。出了父亲的书房,便去了母亲屋里。
方夫人听跟前的赵妈妈进来禀告,少爷来了,挥手不见,“就说我身子不舒服,叫他明天再来。”
隔一会儿,赵妈妈挑了帘子进来,“少爷一直站在廊下不曾离去,说是等夫人您觉得好些了,他再进来请安。”
“让他站!”方夫人摔了个抱枕到地上。
直让方稚桐在廊下站到晚饭时分,方老夫人那头得了消息,颤颤巍巍地由祝妈妈搀扶着,来在院子里,一见孙子孤零零地站在廊下,丫鬟婆子都躲得老远,气得直哆嗦。
扬了声在院子里问:“这是谁教的规矩啊?!主子站在院子里,下人们一个个躲在一边偷懒?祝妈妈,把这些眼里没有主子的刁奴统统拖下去!”
赵妈妈忙从正屋里挑了帘子出来,“回老夫人,实在是夫人身子不适,所以叫下人们不要打扰。”
方老夫人听了便气不打一处来,招手叫孙子,“走,到祖母屋里,坐下来安生吃顿饭。”
孙子喜欢上个寡妇家的闺女,儿媳妇知道了,难道她这老婆子能不知道?方老夫人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反对,一是因为这事儿自有桐哥儿他爹娘做主,没得她一个老太婆发表意见讨人嫌的;二是因为她自己也是早年丧夫,一人独自将儿子拉扯长大。先夫留下的,也不过是小小一爿绸缎铺子,有如今的局面,全靠儿子放手一搏,大胆经营得来。
所以方老夫人深知寡妇养大一个孩子的不易,更懂得经营一爿生意的辛苦。故而在心里,倒是并不如何看不起曹寡妇母女。
偏偏儿媳妇看不上人家母女,这看在方老夫人眼里,就有些不乐意了。你看不上寡妇家的孩子?那老婆子还是个寡妇,一手抚养儿子长大成人呢!你也看不是老太婆和你相公喽?
方夫人不知自己遭了婆婆不喜,一副病怏怏的样子来给老夫人请安。
老夫人便淡着脸,对她说,“桐哥儿明年便十八了,按普济大师的说法,可以谈婚论嫁了,我看你整天病歪歪的,想是也没精力操心这个,这事儿就由我替桐哥儿操心罢。”
方夫人听了一愣,还待反驳,方老夫人已是一挥手,表示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方夫人白着脸回了自己屋,待晚上方老爷回来,她便哭诉开来。
“松哥儿的婚事,是老爷你做的主,如今桐哥儿的婚事,母亲又要做主,将我这个做娘亲的,置于何地?!”她不过是想要个贴心的媳妇儿,怎么就这么难?!
方老爷初时还耐着性子听夫人哭诉,听到最后终是不耐烦,“你自去相看,谁还拦着你不成?相中了,只要儿子肯娶进门,我无话可说!”
说罢一甩袖去了姨娘屋里。
方夫人气了个倒仰,待收了泪,更是记恨上了亦珍,非要给儿子说一门她看得上的亲事。一来二去的,不知怎么就相中了霍昭的妹子。
还是霍昭将此事透与方稚桐知道,“你既然喜欢余家小娘子,勉强同我三妹成亲,三妹如何会幸福?我是为了三妹着想,趁现在还未过了媒人,你自去设法,教令堂打消这念头罢。”
方稚桐太息。他努力过。带亦珍做的美食回来给母亲品尝,讲亦珍如何侍奉生病的母亲,又如何坚强独立,不畏权势委身为妾……可惜母亲已经先入为主,如何也不肯接受亦珍。
他只好跪在了母亲方夫人的屋外,使了杀手锏出来:“母亲若不同意儿子娶余家小娘子为妻,儿子便到西林禅寺剃度出家。”
方夫人闻言气急败坏,手里的茶盏当空飞出,直直越过珠帘,在廊下砸个粉碎!“滚!”
最终方老爷看不下去,将妻儿都叫到自己跟前,先训斥了儿子,“你母亲也是为你好。想替你寻个门当户对的人家,体贴细致的娘子,能与你琴瑟和谐,又孝敬长辈,友好妯娌。你说要去剃度出家,岂不是伤了你母亲的心么?”
转而又去劝夫人,“既然桐儿喜欢余家小娘子,夫人何不相看相看?没得听信了外头的传言,倒教桐哥儿错失姻缘。”
方老爷抬抬手,阻止方夫人,“夫人且听我说完。离桐哥儿十八岁,还有一年的时间。他若执意不顾家人感受,非要娶个令母亲不喜的媳妇儿回来,天天住在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大家都不痛快,少不得要让他单独住在外头。弗如趁这一年辰光,除了家里给他的月例银子,便再不给他花销,也叫他知道知道,在外头生活,是如何的不易。看看若无家中援手,他能不能撑起个小家来。
“倘使这一年过去,他还坚持要娶余家小娘子,而夫人仍是不喜……那我便做主,由得桐哥儿娶了余家小娘子。只是你们须另院而居,不能问家里要一分钱。”
方夫人张口欲反对,却被方老爷轻轻按住了手。
“桐哥儿,你可愿意?”
方稚桐郑重颌首,“儿子愿意。”
事后方夫人埋怨方老爷,“怎么就答应了他?”
“夫人有所不知。年轻人有几个不曾年少轻狂过的?你越是反对,他越是要同你对着干。弗如遂了他的心,索性叫他到外头去吃吃苦,碰碰壁,他就晓得父母是为了他着想了。那余家小娘子一见他被家里赶出去了,肯不肯陪着他一起吃苦,尚且两说呢。到时候他自然就会做出选择,不必我们逼他。”
方老爷确实老奸巨猾,方稚桐没了家里的支撑,到外头没几天手中便拮据起来。他一个大手大脚惯了的公子,哪抹得开面子去替人代写书信,亦或卖字画为生?
县里人人都晓得方二公子为了曹寡妇家的女儿,被父母赶出家门,这时候统统睁大了眼睛,等着看二人的结果。县里的赌坊甚至暗暗开了盘口,堵方稚桐坚持不到最后的居多。
后来还是方稚松先去寻了弟弟,“瑞祥号的大掌柜的要告老了,你如今既然仕途无着,不妨先帮忙料理瑞祥号一段时日罢。”
方稚桐先是不肯,方稚松一笑,“怎的,你去替旁的人做工是赚银子,替哥哥我做工,也是赚银子,都是凭本事吃饭,难道父亲母亲还不许了么?”
方稚桐一想,这倒也是,遂不再推拒,去了瑞祥号做掌柜的。每天理货看帐,一时竟引得无数夫人小姐特特跑到瑞祥号来,只为亲眼看看这位为与心上人长相厮守,不惜与父母立下一年之约的方二公子来。
小姐闺秀们心里是羡慕亦珍的。
至于究竟羡慕亦珍什么,她们也不不出个所以然来。
许是羡慕有人肯为她放弃家世,许是羡慕有人对她深情不改抵抗世俗。
亦珍却如常过自己的日子,只在方稚桐从隔壁瑞祥号过来她的珍馐馆用饭时,认真下厨做两只他喜欢吃的小菜,盛满满一碗米饭,热热的一碗汤送到他桌上。他便会朝她会心一笑。吃上她亲手做的美食,看见她清澈的笑眼,所有的辛苦与劳累都烟消云散。
方夫人在家观望了半年,听下人回报,少爷不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尚有闲暇约了一路游山玩水,终于自京城返回县里的查公子并先前就回来了的霍公子,三人一道去拜会恩师。
下人没敢告诉方夫人,二少爷看似竟比以前还胖了些。
方夫人一听,有心反悔,被方老爷喝止。
“你也看见了,那小娘子是个好的,并不曾因桐儿被赶出家门就嫌弃了他……”
“那是她晓得待咱们百年之后,这个家总会有桐哥儿的一半!”方夫人嘴硬。
“不可理喻!”方老爷怒了,“你是想彻底将儿子逼出门去,再不回来才罢休?”
转而私下寻了长子,“你媳妇儿进门也好几年了,你们小两口赶紧生个孙子给你娘抱,免得她整日想些不着调的。”
待方大奶奶听了相公婉转的转述,当晚气得没睡着觉。入门多年无所出,这是她心头的隐痛,也是婆婆动辄拿来敲打她的由头。
方大奶奶辗转不眠一夜,次日在婆婆方夫人跟前立过规矩,心想没得自己在婆婆跟前动辄得咎,余家小娘子却在外头逍遥的道理,遂寻了借口领着丫鬟婆子往缸甏行珍馐馆来了。
待表明身份,真见着亦珍,她却什么也说不出口,只是默默流泪。
对着个未婚的小娘子说什么?公公催她快些生养,好分散婆婆的注意力?这话她是如何也没法说的。
亦珍见她情绪不佳,脸色也不好,坐在那里只是默然垂泪。想一想,轻声问:“问句不当问的,府上夫人,可是动辄发脾气,脸色潮红,又无端沮丧垂泪,如此反复不定?”
方大奶奶不由得睁大了眼睛,也顾不上流泪,诧异地反问,“余小娘子如何知道?可是二叔对你说起过?”
亦珍笑一笑,委婉地说道,“方夫人这样子,倒像是饮食不当。小女子抄份食谱与大奶奶,大奶奶不妨按着食谱做给方夫人,许是能缓解方夫人的脾气。”
方大奶奶接了食谱,收了眼泪,“叫余小娘子看我笑话了。”
亦珍安抚她,“有事埋在心里,最是难受,索性哭一场,也就好了。”
方大奶奶拿了亦珍的食谱,按照上头的菜色每日换着花样做了给婆婆方夫人进食,个多月后,方夫人的脾气果然有所缓解。方大奶奶心里,便对亦珍有了好感,常寻隙对大少爷方稚松说起亦珍的好来。
如此一年之期很快过去。
方夫人再找不出理由来反对,只能板着脸同意了二人的婚事,不过仍掼了狠话出来:“没心情大操大办,就简简单单地把婚事办了罢。反正余家除了个寡母,也再无旁的亲戚。”
见丈夫儿子有意反对,索性将此事往外一推,“干脆也别办了,看着心烦。婚后也别住在家里,既然在外头住着挺好的,就还在外头住着罢。”
一副眼不见心不烦的腔势。
最终只办了场简单的喜宴,女方除了寡母曹氏,还有丁娘子到场观礼。但方府门外仍围了好些前来看热闹的,到底方二公子还是坚持到底,将心上人娶进了门,这就够看客们议论好一阵子的。
婚后,方稚桐仍住在瑞祥号的后院里,只将临着珍馐馆后院的那道墙打通了,安了道门,好方便亦珍在两边儿走动。
亦珍手把手地教会了招娣怎样经营珍馐馆,除了下厨,一应事务,悉数交由招娣照应,自己则专心照顾母亲与方稚桐。
生活平静似水,直到她诊出有孕。
孩子的到来无疑教方稚桐欣喜不已,忙差了跟着他在瑞祥号跑腿的奉墨到方府去报信。
府里得了信儿,方老夫人直念阿弥陀佛,心道有生之年总算能教她抱上重孙了,忙不迭地叫了祝妈妈到跟前,“快去把桐哥儿小时候穿过的百家衣取出来,再把库里收着的三梭布取出来,浆洗了在太阳下头晒透了,新布做衣服太硬了,我那小重孙子穿着不舒服……”
方夫人也得着了信儿,嘴上虽然还不肯服软,心里却已经惦记着未出生的孙子里。终归是方家的血脉,如何能不欢喜?左思右想,差了赵妈妈将奉砚奉宣送了过去。
“夫人说她们在府里也是干吃饷不干活,还是教她们过来伺候着。”赵妈妈见着了方稚桐,先将方夫人面儿上的意思传达了,又压低了声音,“少奶奶年轻,怕是不懂规矩,这有了身孕呐,便不好再伺候少爷了……”
方稚桐只蹙了蹙眉,却没多说什么,痛快收下了奉砚奉宣。
赵妈妈乐呵呵地回去复命,却不知方稚桐转身就将两个丫鬟都交在了招娣手里,“你们奶奶有了身子,珍馐馆怕是渐渐要顾不过来了,你和汤伯汤妈妈这里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她们就在馆子里帮忙。晚上同招娣挤一挤罢。”
连亦珍的面儿都不让见上一见。
方夫人事后晓得了,气得绝倒:“我这是为了哪般?他把我这做母亲的一片心意置于何地?!”
殊不知方稚桐心里也很是不解,晚上一壁抚摩亦珍微微隆起的小腹,一壁嘀咕:“当年母亲自己也是吃过妾室通房的亏的,因此还气得落了胎,怎么等到她自己做了婆婆了,却又要媳妇儿来受她受过的苦?”
亦珍微笑,“这大抵就是做母亲和做媳妇儿的区别罢?”
这件事里,最纠结的人,非方大奶奶莫属。弟妹晚她好几年进门,却先她一步有孕,分散了祖母与婆婆的注意力,这令她松了一口气。然则另一方面,始终未能为相公诞下嫡子,是她最大的心病。
忍不住又去寻了亦珍诉苦。
“嫂嫂与伯伯,可请大夫看过?”亦珍捧着肚子,推了装甜瓜的果盘到方大奶奶跟前,轻声问。
方大奶奶微不可觉地点了点头,“大夫说我并没有什么不妥,也许过两年就有了。”
亦珍颌首,“既是如此,嫂嫂且莫忧心,许是时候未到。”
又将大夫叮嘱她的饮食要领对方大大奶奶说了,“嫂嫂也照着吃吃看。”
亦珍的整个孕程非常安稳太平,方稚桐对她体贴有加,又不必与通房妾侍勾心斗角,一路顺顺当当。待过了年,来在二月初二,亦珍一早忽然发动,幸而方老夫人早遣了稳婆到孙子处,不至于手忙脚乱。
曹氏与汤妈妈方稚桐守在产房外头,听着亦珍在屋里头的声音由细细的呻.吟渐渐化成一声高过一声的嘶喊,一个多时辰后,产房里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哭声划破小院内的紧张等待。
随即稳婆从产房里掀了一角门帘儿出来道喜:“恭喜相公,恭喜老夫人,奶奶顺利诞下小公子,母子平安。”
方稚桐揪着的心这才放下,曹氏则忍不住喜极而泣,连声道菩萨保佑。
因这孩子生得顺当,并不曾如何磨折亦珍,生下来时哭声又洪亮有力,方稚桐便给儿子起了个小名儿叫宏哥儿。
到洗三之日,方家老夫人,方老爷,方夫人,方稚松夫妻,丁娘子,霍昭查公子悉数到了。
方夫人便是再扭拧,也架不住白白胖胖的孙子往她怀里一搁,到底还是捐弃前嫌,对亦珍有了些笑脸。
方老爷为孙子起名景云。取自:“龙举而景云往”。寓意浓厚而有光亮的云,希望孙子将来能青云直上,前程似锦。
方夫人有孙子抱,也懒得去管小两口,只委婉地问儿子,什么时候住回去。
方稚桐一笑,等亦珍出了月子再说。
方老夫人在一旁看了,笑着念了声阿弥陀佛,由得媳妇儿孙子打嘴皮子官司。
洗三礼结束,亦珍出了月子,方家就传来了好消息,方大奶奶有喜了。
方夫人高兴之余,逢人便说她家的宏哥儿是个带福运的,他大伯娘才抱过他一次,就怀上了。
方稚桐看完了上午的账目,抬头一看日正当中,遂叫奉墨替他看着铺子,自己往后头穿过两个院落之间的月洞门,来在珍馐馆的后院中,只见妻儿正坐在廊下向阳初,岳母正与亦珍轻声说话。
听见脚步声,亦珍抬起头来,与他的视线在空中相会,随后将宏哥儿竖着抱起来,声音柔和轻快地说,“宏哥儿,看,谁来了?”
两个月大的宏哥儿在襁褓里直蹬小腿,喉咙里发出响亮的笑声。
曹氏着急,伸手在下头护着宏哥儿,又低声埋怨女儿,“宏哥儿还小,不能直着抱。”
方稚桐大步上前来接过儿子,小小的宏哥儿在襁褓中踩着他的手臂,整个人便是朝上一蹿。
“这小子脚劲儿真大!”方稚桐一便搂着儿子,任他伏在自己肩上,试图踩着他的膀臂,越过他的肩膀去,一边对亦珍道。
亦珍笑着注视着他们父子间的小动作,只觉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一家人在后头用过午饭,方稚桐又陪儿子宏哥儿玩了一会,这回瑞祥号去了。
曹氏叫过亦珍,“去,把娘屋里的那只鎏金牡丹花开银妆匣取来。”
“是。”亦珍去母亲曹氏屋里,将母亲放在樟木箱里的银妆匣取了来。
曹氏自颈里拉了钥匙,从头上套出来,交在亦珍手里,“这妆匣里的东西,娘就交给了,往后要怎样处理,都是你的事了。”
亦珍微微诧异,却在母亲坚持的目光下,接过钥匙,当着母亲的面,打开妆匣。里头泛着幽光的皮面册子展露在亦珍眼前。亦珍轻轻取过册子,翻开来,只见上头以清秀工整的纤细幽蓝墨迹,记载着一道道菜谱,有些菜旁边甚至还配了手绘的图片。
亦珍一页页翻到最后,只见整页都以蝌蚪似弯弯曲曲的细小字体,写着寻常人难以看懂的内容。
然而亦珍看了,却露出会心一笑。
想不到,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她会在母亲给她的妆匣里,看见如同前尘往事庄周一梦的世界里,那熟悉的英文。
曹氏望着女儿脸上那一抹迢遥怀念的微笑,也露出淡淡的微笑来。
初春正午的阳光洒落在庭院中,暖风里带着一丝江南水乡特有的潮气,黄翘嫩绿的枝叶在春风中摇曳,衔泥筑窝的燕子在檐下呢喃……
曹氏在春光里,耳听得不远处小外孙不肯老实午睡的叽咕婴语,外头巷子里顽皮孩童的歌谣声,倦意似潮水般,一点点漫了上来。
曹氏微笑着,慢慢地,阖上了眼睛……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