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各派势力的出路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历十四只六月。南京城皇城的后花园里,谊甲;二删“用好几位大明的重臣,李善长和冯国用在小亭里下棋,罗复仁、陈修、刘承志、宋思颜在另一处的谢台里品茗论诗,王侍尧、叶综温、薛祥、端复初在一处假山下争论什么,不过他们都还讲风度,虽然言辞有些犀利,却依然保持着笑意和姿态。唯独刘基一人坐在水池边垂钓,颇有一点”独钓寒江雪”的味道,只是现在是盛夏时机,雪花怕是怎么也看不到了。
这是刘浩然在皇城后花园里举行的一次小型聚会,有点另一个世界“家庭聚会”的味道,参加的人士不仅是大明重臣,也是朝政风云各派的领军人物。
“伯温先生,钓到鱼了吗?。刘浩然手里拿着一片西瓜,笑呵呵地在刘基身边坐下问道。
刘基躬了躬身。刘浩然在聚会之前就已经明言了,这次聚会不必讲君臣之礼,只是好友聚会,没有那么多礼节。这些重臣跟随刘浩然多年,他的脾气多少是知道的,于是怎么说便怎么遵循。
“陛下,臣这里的鱼都跑光了。”刘基微笑着答道。他们几个人对皇帝陛下突然举办这么一个新颖的聚会都是心知肚明。前些日子,皇帝陛下对朝野进行了一番“清洗”和调整,大家也没有什么话,毕竟江南学派是罪有应得,要是换上其他朝代的皇帝,只怕是早就血流成河,刘浩然这么做,就算是江南学派的几位大佬,心里也不得不说一句,的确是难得的仁君。
不过这句话在心里没有说几天,他们就自动取消了这个念头,因为皇帝陛下虽然没有举起钢刀,但是软刀子却是异常地锋利。
朱子被请出了文庙。除了孔夫子这位先师,还多了三位先师,虽然其余两位是古儒大家,但是商鞍这个被历代儒家所鄙视的法家居然也当起先师来了,这无疑意味着,皇帝陛下不仅要拿理学开刀,还要扩大到整个儒学。尽管在皇帝陛下的强压下,以江南学派为首的反弹从表面上被压制下去了,但是暗地里的潮涌却是一浪接着一浪。不少儒学出身的官员开始对皇帝陛下的国策颇有意见,有了消极怠工的趋势,而各大学更是风云四起。尽管表面上支持皇帝陛下的新学和支持儒学的旧学势均力敌。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要讲底蕴和实力!传承上千年的儒家旧学岂是这二十几年冒出来的新学所能比拟的,就算是很激进的太平学派,他们的中坚力量,国试三甲和翰林院此前哪个不是从小读儒学书籍长大的?要是真的与儒学完全割裂,心中多少有反弹。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陛下邀请要臣和各派领军人物举行这么一次私人性质的聚会,恐怕已经有了和解之意。
刘浩然听了刘基的话。心里明白他话中深含的不满之意。除了一丝苦笑,刘浩然倒也没有其它想法,你这么打压还不许人家心里有怨言。怎么可能呢?刘浩然此前大动作就已经预料到会有反弹,但是在他想来,只要你不起来进行叛逆或者叛乱,一切都好说。俗话说,漫天要价、坐地还价,自己不把价码抬高一些,怎么有还价的余地呢?
“听说潜溪先生已经接受姚尚鲁先生的邀请,准备去鲁地济南讲学?。刘浩然像是不经意地问道。
刘基心里一突。以他对身边这位陛下的了解,自然明白这话却不是什么不经意地闲问。心里转了几个圈,然后小心翼翼地答道:“回禀陛下,而今江淅学子人心涣散,潜溪忧心于此,恰逢尚鲁先生邀请,便打算离开伤心地,我也赞同他去鲁地讲学,因为顺便也可以散散
。
刘基的话中向刘浩然坦白无误地说明了而今江淅地方的情况,这个。江南学派的大本营已经是人心涣散,中坚力量因为谋逆大案或被绳之以法,或被录夺仕途希望。剩下的江淅学子们也面临着选择,或继续坚持理学,但极有可能毫无前途,或改投风头正茂的永嘉学派,或有如锦前途。学子们读书最大的追求不就是学有致用吗?形势已经如此,不容他们不低头。所以现在江淅地区的学术界一片混乱,人人都担心与旧派江毒学派扯上关系。尤其是那些在大明工商大发展尝到甜头的大户世家们。宋谦回到家乡应该是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想离开江淅,好好散散心,一舒心中的郁结。
“任何学术的诞生都有其历史性,我曾经听说理学当初诞生之时是因为前宋初年诸多文人对于五代的风气极其不满,是继魏晋儒家玄学化、隋唐佛道之学大行之道后的一种反思和反击。可以这么说,理学是当时华夏有抱负有思想的一群文人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力求解决汉末以来华夏朝野中极为乒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听到刘浩然的这番话,刘基不由地看了一眼皇帝陛下,心里开始思量起来,而刘浩然却继续说起来。
“其实每一家学说都有利有弊,如法家,以法定争止分,循名而责实,兴功惧暴,不法古。不循今,都有其实际的利处,而法自君出,实行独断,强国弱民,刑用于将过,名法却实于术势,在联看来都是不可取的
刘基眼睛不由一眯。心里有了数,而且他对陛,馏卜么会将商鞍请讲文庙凡经明了,皇帝陛下重法家夭下必“土都有数,而且大明这些年来一直朝着这方向在前进,法家代表能进文庙这是迟早的事,而为什么不将法家更出名的韩非子或者其他家请进文庙,皇帝陛下的这番话已经有了说明。法家中,商鞍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将法、术、势融合在一起。但是在皇帝陛下眼里,他可能只看重法家的法,至于术和势,恐怕是批判的多,吸收的少。
而且当初刘浩然将商鞍请进文庙,还引用了前宋王安石和司马光对其的评价“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这与其一直强调的官府立足于百姓民众的基础是诚信相似。
“理学,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和修养,强调发愤图强和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可取的,但是扼杀压制人的个人欲望和创造力,却是最不为联所能容。你知道江南学派败在哪里吗?。
“臣不知。”
“既知大势已改却无胆顺势,只知固守旧见不思进取;既知朝野之势在于争,却只知暗谋阴取不敢明争。如此理学已失其开派立世之精髓,无今日之灾也有明日之祸。伯温先生当与潜溪先生等同仁好生斟酌。”
“陛下,请容臣好好思量刘基默然许久才言道。
刘浩然离开水池,向亭走去,路上正好遇见王侍尧、叶综温、薛祥、端复初几个人在那里争得面红耳赤,不由停下脚步来询问几句。
原来他们在争议严守慎的《天演论》。《天演论》在不断被批判中也被不断地完善,而太平学派等新的学派也逐渐开始接受这一学说,但是对于大明主流学说而言,天演论还是一种很异端的学说,属于被批判的一类。
王侍尧、叶淡温虽然并不完全接受天演论,但是也受其影响,觉得其中有些说得还是有道理。但是薛样、端复初等人却是全盘否定,认为其是禽兽之学,对于治政修身毫无有用处。
刘浩然听完两派的见解之后,沉吟一会说道:“天演论言及弱肉强食,只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何会是弱肉强食?如为何是狼吃羊,而不是羊吃狼?”
众人不解,都用期待的眼光看着刘浩然。
“在一个草原上,是狼多还是羊多?”
“回禀陛平,自然是狼少羊多
“对,狼繁殖延续后代没有羊快,而且羊只需有草必可生活,比起需要千辛万苦逐羊而食的狼而言要轻松百倍,所以羊群远多于狼群。既然如此,如果老天让这一切反过来,如狼与羊一般多,会如何?。
“回禀陛下,真要如此。狼会很快就吃完羊,最后它们没有东西吃,可能会自相残害,互以为食。”叶综温考虑一会答道。
“正是如此,如果草原上没有羊,只有狼又会如何?”
“回禀陛下,真如此般,羊群会逐渐壮大,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薛祥答道。
“不,彦祥你错了。狼群经常吃羊,最大的作用是让羊群的数量一直保持没有多大的增长。如果草原上没有狼,羊群今年是五千只,明年会是两万只,后年会是五万只,总有一天数以十万甚至百万计的羊群早晚会吃光草原上所有的草,没有草,羊群最终也会全部饿死
这些生物链互相制衡的道理在另一个世界是很明显的道理,但走到了这个时代却是一种很新颖的理论。
“诸位,这才是天演论的精髓。”刘浩然最后总结道,“我们总是看到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性,但是却没有想到为什么老天爷为如此残酷。老子曾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天地不仁才是真正的大仁,因为在它的眼里,世上万物都是一视同仁。而孟子也曾言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羊群没有狼群在四周逼迫窥视。让弱者被狼群吃掉,壮者继续繁衍,羊群又如何在寒风刺骨,极度恶劣的草原上生存?。
“当然了,我等人类与禽兽不同,当然不能行此残酷之法。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自然法则,明白我们不思进取便可能为弱者,为强者所食,故而才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
“臣等受教了。”王侍尧等人不由拱手道。尽管薛祥、端复初等人一时半会还接受不了。但是却不可否认,皇帝陛下的这番言论给了他们很大的安示,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天演论这个“禽兽之说”。
离开王侍尧等人,刘浩然来到小亭,观看起李善长与冯国用两人的棋局。两人虽然看上去都是温文尔雅之人,但是实际上两人都是心思缜密,用计无所不用其极之人,所以整个棋局看上去还中平冲和,但仔细一看,实际上每一棋都饱含杀机。
“百室和国用果然是下棋如用兵。”到最后,还是冯国用大局观要强一些,略胜半目。看到两人推棋,刘浩然不由笑言道。这时,宋思颜、刘承志、王侍尧等人也看到这边情景,慢慢围了过来,就连刘基也放下了鱼竿,慢慢踱了过来。他们都知道,皇帝陛下举办这么一个私人聚会,绝不会那么简单。
“诸位,三”省的县省奉议员选举即将开始,你们都做好准备了吗?…
大家互视一眼,这可是皇帝陛下戈出了一块大肥肉,各派可没少为此做准备,要不然前些日子的文庙风波也不会是那个样子。
“回禀陛下,我等已经做好准备,让贤能者得民意,进奉议会代民议事。”王侍尧恭谨地答道。奉议会制度是刘浩然打着民本的旗号实现的,大家自然要在这旗号下做些响应。
“不,承华,这种选举并不能完全让贤能者代民议事。”刘浩然的一句话让众人大吃一惊。“谁是贤能者,百姓们一时半会难以分辨得出来,他们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让恶迹昭著或是他们不信任的人落选。至于选上去的人是不是贤能。他们倒顾不上了。”
刘浩然的话不由让众人深思,王侍尧过了一会不由小心地问道:“陛下,这是否就是你曾言及的,一个,好的制度不是十全十美的,而是防止最坏的结果发生。”
“正是如此。”刘浩然点点头道。
众拜心里一想,当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在地方口碑太差,又或者他的家人恶迹累累,你想让百姓投他一票,就算你说得天花乱坠也不可能的。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试行省县奉议会是刘浩然在给大明现在越来越庞大的工商界,也就是资产阶级打开一条参政的新路途。
刘浩然执政二十年以来。将大明工商业一手扶植起来。而且培养出一大批大资本家和中产阶级。这些人也通过开放的国民教育、政考、司法考试等体系进入到大明政界中。但是这种涉入却是极其缓慢的,毕竟现在大明朝政还是由传统文人为主的群体控制,而且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派别体系,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想有话语权,必须依附这种官僚派别体系,但是他们的思路理念又和传统文人有差别,别的不说。就如天演论,自由贸易等理论,新兴的大明资产阶级很多人都比较赞同。而在朝堂上,就连比较激进的太平学派也只是部分接受。因此要想让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大明政坛占有一鼎之力是刘浩然有生之年必须解决的,否则等他一死,贵族、官僚勾连在一起,对拥有巨大财富却没有政治力量的资产阶级起了窥视之心。那就麻烦大了。
试行奉议会则是打开这扇大门的第一步,这些资产阶级虽然没有力量将手伸进中枢,但是控制一县的民意甚至联合起来控制一省的民意却是有可能的,上海三地奉议会试行的结果就正好说明这一点。当这些资产阶级控制了地方奉议会之后,各政治派系为了取得地方上的支持,不得不与这些工商业主联合。届时,拥有一定力量的资产阶级群体就不再是以前的附属关系,而是平等合作关系,甚至可以影响到政治派系的执政理念。但是刘浩然又要考虑到这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群体会不会为了一己之力勾结官僚群体或政治派系去打压其它的资产阶级群体?这一切都要在试行新政治体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行资政院和奉议会。有人说到这是鼓励党争,将会祸及大明国政。”刘浩然说的这句话让众人不由心生警惕,党争,是历朝历代君王最忌讳的,有人说帝王喜欢在党争之中玩弄权术,加以牵制,再在其中得利,但是对于在场这些熟读史书的高人大才来说,他们明白,帝集才不喜欢党争,要是下面臣子都听他的话该多好。帝王在党争中玩权术牵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而在目前大明,虽然党争还没有摆到明面上来,但是结成一党明争暗斗却已经是大明政坛的主流,而这一切却是眼前这位大明皇帝陛下一手扶植起来的。难道他现在又要改变心意。准备打压朋党了?
但是刘浩然却不想打压这种党争的局面,就算民间大的一家子也分意见不同的几派,大明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政坛上怎么可能会没有朋党呢?但是党争之祸又让他心生警慢。前唐宋的党争,真正历史上明朝的党争都让曾经强盛的王朝衰败甚至亡国。在刘浩然看来,党争不可避免,关键是如何引导。欧阳修的《朋党论》有积极意义,但走过于理想化,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君子,为了所谓崇高的目标而共同奋斗?必须将朋党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即将党争引向民争。大众得民利,朋党得私利。那么奉议会和加强地方政治力量可以做为一个尝试。
“不过联认为朋党之争不足惧,只是无规则、全为私利的朋党之争才是最可怕的。”说到这里,刘浩然转言道:“奉议会试行一段时间后,联打算进一步推行。即各省设承议会,例同资政院,有部分立法之权,更有审议通过各省布政使、参政任命之权,与奉议会相得益彰。”
刘浩然此言一出。众人眼中不由现出深思之色,看来皇帝陛下要扶植地方势力与中枢对抗。按照皇帝陛下所言,布政使、参政提名权在内阁中枢,但是审议决定权在各地地方势力组成的承议会,也就是说,从此大明将改变下官命运掌握在上官之手的这种局面,大明政治力量的较量不再是以前那种从上到下,可能会变成从下到上。只有掌握了地方,才能够可能在中枢上占有一席之地,进而掌握内阁之权。皇帝一…此举到底是何意思?与朋党之争有何关联。
不过慢慢地李善长等人领悟到一些东西,既然朋党之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皇帝陛下干脆将这种党争公开化、程序化,此前皇帝陛下不是给各派划分了势力范围了吧,那么你各党派就在各自的地盘里争取民意,控制各省奉议会和承议会,然后大家再比一比各自的实力,谁强谁就入主内阁。而且这样的话各派系就与地方利益联系在一起,如果你这一派系不能在地方为民谋利,很有可能落选,其他派系的人趁势而上,进而有可能影响到内阁的格局。但是这样的话皇帝陛下就不怕某派为了利益只为占据优势的某些地方谋利吗?众人想了想,觉得不大可能,你在一省占优势,再怎么为当地谋利是理所当然的,但走到了中枢,你一派不可能占绝对优势,要是做得太甚,其他几派会联合起来压制你。
“陛下,都察院与按察院可有改制变动?”李善长这句话算是问到点子上去了,现在大家越来越清楚都察院和按察院的重要性,例如要想让一个地方官员下台,除了上级的夺职,将来地方上的承议会和奉议会的弹劾,第三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抓住地方官员的错误,将其告上按察院,一旦司法官裁定其有罪,按制是要去职的。而都察院系统的纠察大权也是颇为威慑力。一旦被他抓住你施政不当,就算一时无法让你去职,但是却可以成为将来在议会弹劾你的罪证,因为做为司法机构之一的都察院的公正性已经得到大明上下的认同。
刘浩然笑着答道:“都察院和按察院维持原状不变。”
此话也就意味着原本就非常独立的大明司法机构依旧保持其独立性和公正性,依旧走司法考试这条道路。虽然都察院、按察院两大体系里也充斥着各派人马。但是从整体来说,由于其本身的独特性,两大机构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看来刘浩然要继续延续和加强这两方面。别的不说,这几年修订和制定的法律对都察院、按察院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不得公开发表倾向某一派或某一学术思想的言论,担任都察院和按察院一定等级的官职之后,不得再担任除大学教授、律师、法律顾问等之外的任何职务。哪怕去职后也不行。
众人都明白皇帝陛下的意思了,你们在各个“战场”止相争,但是总愕有裁判吧,而皇帝陛下和相对公正和独立的都察院和按察院就是裁判,裁定你们之间的党争是否符合规则。
刘浩然顿了一下对众人说道:“诸位,奉议会乃至承议会将是一个新的舞台,你们就好好努力吧。”
皇帝陛下的意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内阁、资政院、奉议院、乃至各省的承议会、奉议会都将是各派系你来我往的舞台,大家要想唱好这出戏,就必须好好定位自己的角色,还要就是遵守舞台上的规矩,要不然就自己出局。
而李善长、冯国用、刘基心里想的更多,他们应该明白皇帝陛下对自己底下搞得小动作一清二楚,但是皇帝陛下装作没看见,而是轻轻地敲打了一下,以后不要搞什么小动作,要争大家都摆到明面上光明正大地去争,只要你争得合理合法,皇帝陛下是绝对会支持你的。而且还有一层告诫在其中,光明正大的舞台联已经给你们搭好了。你们要是还在私底下搞小动作,就不要怪联不客气了,江南学派就是一个例子。
看来大家都听懂了意思。刘浩然觉得还算满意,现在旧理学已经被判处“死刑”而且刘浩然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在大明邸报上发表文章,借着批判旧理学和进行学术大反思的机会指明,旧理学走上不归之路不在于它学术思想落后和“反动”而是在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不仅如此。还梦想着独尊一家,最重要的是旧理学口口声声要建立三纲五常的秩序,却在不遗余力地对大明已经建立的规则和法治大肆破坏,这是最不能容忍的。这无疑在向各学派指明,不管你学派思想是“唯物”还是“唯心”只要不违法都行。至于你是否获得认同成为主流,那就接受承议会、奉议会等这些体制的检验吧。
送走这些重臣,刘浩然觉得心里依然十分沉重,自己的这些举措可以看做走向儒家的一些让步。对于儒家等学派士人来说,皇帝被迫放弄部分皇权,让士人能够参与到更多的政治活动中来,在中枢和地方获得更多的权力,这无疑是他们的一种胜利。
但是他们或许不知道。这种让步其实充满了玄机和陷阱,要想掌握民意,在国民教育越来越普及的大明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以理学儒家为代表的士子诸仲把持民意的格局已经被打破,在城镇,工商业的劳工、职员组成的劳工联合会加上工厂主、大商人的势力最大;在乡村,士子诸伸还占据着优势,但是随着大家族被强制分户迁移和退伍军人等“掺砂子”举措,这种优势已经变得非常脆弱。但是大明在实行新的政治体制或出现什么问题,会走向何方,刘浩然心里也没有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历十四只六月。南京城皇城的后花园里,谊甲;二删“用好几位大明的重臣,李善长和冯国用在小亭里下棋,罗复仁、陈修、刘承志、宋思颜在另一处的谢台里品茗论诗,王侍尧、叶综温、薛祥、端复初在一处假山下争论什么,不过他们都还讲风度,虽然言辞有些犀利,却依然保持着笑意和姿态。唯独刘基一人坐在水池边垂钓,颇有一点”独钓寒江雪”的味道,只是现在是盛夏时机,雪花怕是怎么也看不到了。
这是刘浩然在皇城后花园里举行的一次小型聚会,有点另一个世界“家庭聚会”的味道,参加的人士不仅是大明重臣,也是朝政风云各派的领军人物。
“伯温先生,钓到鱼了吗?。刘浩然手里拿着一片西瓜,笑呵呵地在刘基身边坐下问道。
刘基躬了躬身。刘浩然在聚会之前就已经明言了,这次聚会不必讲君臣之礼,只是好友聚会,没有那么多礼节。这些重臣跟随刘浩然多年,他的脾气多少是知道的,于是怎么说便怎么遵循。
“陛下,臣这里的鱼都跑光了。”刘基微笑着答道。他们几个人对皇帝陛下突然举办这么一个新颖的聚会都是心知肚明。前些日子,皇帝陛下对朝野进行了一番“清洗”和调整,大家也没有什么话,毕竟江南学派是罪有应得,要是换上其他朝代的皇帝,只怕是早就血流成河,刘浩然这么做,就算是江南学派的几位大佬,心里也不得不说一句,的确是难得的仁君。
不过这句话在心里没有说几天,他们就自动取消了这个念头,因为皇帝陛下虽然没有举起钢刀,但是软刀子却是异常地锋利。
朱子被请出了文庙。除了孔夫子这位先师,还多了三位先师,虽然其余两位是古儒大家,但是商鞍这个被历代儒家所鄙视的法家居然也当起先师来了,这无疑意味着,皇帝陛下不仅要拿理学开刀,还要扩大到整个儒学。尽管在皇帝陛下的强压下,以江南学派为首的反弹从表面上被压制下去了,但是暗地里的潮涌却是一浪接着一浪。不少儒学出身的官员开始对皇帝陛下的国策颇有意见,有了消极怠工的趋势,而各大学更是风云四起。尽管表面上支持皇帝陛下的新学和支持儒学的旧学势均力敌。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要讲底蕴和实力!传承上千年的儒家旧学岂是这二十几年冒出来的新学所能比拟的,就算是很激进的太平学派,他们的中坚力量,国试三甲和翰林院此前哪个不是从小读儒学书籍长大的?要是真的与儒学完全割裂,心中多少有反弹。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陛下邀请要臣和各派领军人物举行这么一次私人性质的聚会,恐怕已经有了和解之意。
刘浩然听了刘基的话。心里明白他话中深含的不满之意。除了一丝苦笑,刘浩然倒也没有其它想法,你这么打压还不许人家心里有怨言。怎么可能呢?刘浩然此前大动作就已经预料到会有反弹,但是在他想来,只要你不起来进行叛逆或者叛乱,一切都好说。俗话说,漫天要价、坐地还价,自己不把价码抬高一些,怎么有还价的余地呢?
“听说潜溪先生已经接受姚尚鲁先生的邀请,准备去鲁地济南讲学?。刘浩然像是不经意地问道。
刘基心里一突。以他对身边这位陛下的了解,自然明白这话却不是什么不经意地闲问。心里转了几个圈,然后小心翼翼地答道:“回禀陛下,而今江淅学子人心涣散,潜溪忧心于此,恰逢尚鲁先生邀请,便打算离开伤心地,我也赞同他去鲁地讲学,因为顺便也可以散散
。
刘基的话中向刘浩然坦白无误地说明了而今江淅地方的情况,这个。江南学派的大本营已经是人心涣散,中坚力量因为谋逆大案或被绳之以法,或被录夺仕途希望。剩下的江淅学子们也面临着选择,或继续坚持理学,但极有可能毫无前途,或改投风头正茂的永嘉学派,或有如锦前途。学子们读书最大的追求不就是学有致用吗?形势已经如此,不容他们不低头。所以现在江淅地区的学术界一片混乱,人人都担心与旧派江毒学派扯上关系。尤其是那些在大明工商大发展尝到甜头的大户世家们。宋谦回到家乡应该是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想离开江淅,好好散散心,一舒心中的郁结。
“任何学术的诞生都有其历史性,我曾经听说理学当初诞生之时是因为前宋初年诸多文人对于五代的风气极其不满,是继魏晋儒家玄学化、隋唐佛道之学大行之道后的一种反思和反击。可以这么说,理学是当时华夏有抱负有思想的一群文人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力求解决汉末以来华夏朝野中极为乒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听到刘浩然的这番话,刘基不由地看了一眼皇帝陛下,心里开始思量起来,而刘浩然却继续说起来。
“其实每一家学说都有利有弊,如法家,以法定争止分,循名而责实,兴功惧暴,不法古。不循今,都有其实际的利处,而法自君出,实行独断,强国弱民,刑用于将过,名法却实于术势,在联看来都是不可取的
刘基眼睛不由一眯。心里有了数,而且他对陛,馏卜么会将商鞍请讲文庙凡经明了,皇帝陛下重法家夭下必“土都有数,而且大明这些年来一直朝着这方向在前进,法家代表能进文庙这是迟早的事,而为什么不将法家更出名的韩非子或者其他家请进文庙,皇帝陛下的这番话已经有了说明。法家中,商鞍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将法、术、势融合在一起。但是在皇帝陛下眼里,他可能只看重法家的法,至于术和势,恐怕是批判的多,吸收的少。
而且当初刘浩然将商鞍请进文庙,还引用了前宋王安石和司马光对其的评价“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这与其一直强调的官府立足于百姓民众的基础是诚信相似。
“理学,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和修养,强调发愤图强和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可取的,但是扼杀压制人的个人欲望和创造力,却是最不为联所能容。你知道江南学派败在哪里吗?。
“臣不知。”
“既知大势已改却无胆顺势,只知固守旧见不思进取;既知朝野之势在于争,却只知暗谋阴取不敢明争。如此理学已失其开派立世之精髓,无今日之灾也有明日之祸。伯温先生当与潜溪先生等同仁好生斟酌。”
“陛下,请容臣好好思量刘基默然许久才言道。
刘浩然离开水池,向亭走去,路上正好遇见王侍尧、叶综温、薛祥、端复初几个人在那里争得面红耳赤,不由停下脚步来询问几句。
原来他们在争议严守慎的《天演论》。《天演论》在不断被批判中也被不断地完善,而太平学派等新的学派也逐渐开始接受这一学说,但是对于大明主流学说而言,天演论还是一种很异端的学说,属于被批判的一类。
王侍尧、叶淡温虽然并不完全接受天演论,但是也受其影响,觉得其中有些说得还是有道理。但是薛样、端复初等人却是全盘否定,认为其是禽兽之学,对于治政修身毫无有用处。
刘浩然听完两派的见解之后,沉吟一会说道:“天演论言及弱肉强食,只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何会是弱肉强食?如为何是狼吃羊,而不是羊吃狼?”
众人不解,都用期待的眼光看着刘浩然。
“在一个草原上,是狼多还是羊多?”
“回禀陛平,自然是狼少羊多
“对,狼繁殖延续后代没有羊快,而且羊只需有草必可生活,比起需要千辛万苦逐羊而食的狼而言要轻松百倍,所以羊群远多于狼群。既然如此,如果老天让这一切反过来,如狼与羊一般多,会如何?。
“回禀陛下,真要如此。狼会很快就吃完羊,最后它们没有东西吃,可能会自相残害,互以为食。”叶综温考虑一会答道。
“正是如此,如果草原上没有羊,只有狼又会如何?”
“回禀陛下,真如此般,羊群会逐渐壮大,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薛祥答道。
“不,彦祥你错了。狼群经常吃羊,最大的作用是让羊群的数量一直保持没有多大的增长。如果草原上没有狼,羊群今年是五千只,明年会是两万只,后年会是五万只,总有一天数以十万甚至百万计的羊群早晚会吃光草原上所有的草,没有草,羊群最终也会全部饿死
这些生物链互相制衡的道理在另一个世界是很明显的道理,但走到了这个时代却是一种很新颖的理论。
“诸位,这才是天演论的精髓。”刘浩然最后总结道,“我们总是看到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性,但是却没有想到为什么老天爷为如此残酷。老子曾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天地不仁才是真正的大仁,因为在它的眼里,世上万物都是一视同仁。而孟子也曾言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羊群没有狼群在四周逼迫窥视。让弱者被狼群吃掉,壮者继续繁衍,羊群又如何在寒风刺骨,极度恶劣的草原上生存?。
“当然了,我等人类与禽兽不同,当然不能行此残酷之法。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自然法则,明白我们不思进取便可能为弱者,为强者所食,故而才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
“臣等受教了。”王侍尧等人不由拱手道。尽管薛祥、端复初等人一时半会还接受不了。但是却不可否认,皇帝陛下的这番言论给了他们很大的安示,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天演论这个“禽兽之说”。
离开王侍尧等人,刘浩然来到小亭,观看起李善长与冯国用两人的棋局。两人虽然看上去都是温文尔雅之人,但是实际上两人都是心思缜密,用计无所不用其极之人,所以整个棋局看上去还中平冲和,但仔细一看,实际上每一棋都饱含杀机。
“百室和国用果然是下棋如用兵。”到最后,还是冯国用大局观要强一些,略胜半目。看到两人推棋,刘浩然不由笑言道。这时,宋思颜、刘承志、王侍尧等人也看到这边情景,慢慢围了过来,就连刘基也放下了鱼竿,慢慢踱了过来。他们都知道,皇帝陛下举办这么一个私人聚会,绝不会那么简单。
“诸位,三”省的县省奉议员选举即将开始,你们都做好准备了吗?…
大家互视一眼,这可是皇帝陛下戈出了一块大肥肉,各派可没少为此做准备,要不然前些日子的文庙风波也不会是那个样子。
“回禀陛下,我等已经做好准备,让贤能者得民意,进奉议会代民议事。”王侍尧恭谨地答道。奉议会制度是刘浩然打着民本的旗号实现的,大家自然要在这旗号下做些响应。
“不,承华,这种选举并不能完全让贤能者代民议事。”刘浩然的一句话让众人大吃一惊。“谁是贤能者,百姓们一时半会难以分辨得出来,他们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让恶迹昭著或是他们不信任的人落选。至于选上去的人是不是贤能。他们倒顾不上了。”
刘浩然的话不由让众人深思,王侍尧过了一会不由小心地问道:“陛下,这是否就是你曾言及的,一个,好的制度不是十全十美的,而是防止最坏的结果发生。”
“正是如此。”刘浩然点点头道。
众拜心里一想,当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在地方口碑太差,又或者他的家人恶迹累累,你想让百姓投他一票,就算你说得天花乱坠也不可能的。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试行省县奉议会是刘浩然在给大明现在越来越庞大的工商界,也就是资产阶级打开一条参政的新路途。
刘浩然执政二十年以来。将大明工商业一手扶植起来。而且培养出一大批大资本家和中产阶级。这些人也通过开放的国民教育、政考、司法考试等体系进入到大明政界中。但是这种涉入却是极其缓慢的,毕竟现在大明朝政还是由传统文人为主的群体控制,而且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派别体系,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想有话语权,必须依附这种官僚派别体系,但是他们的思路理念又和传统文人有差别,别的不说。就如天演论,自由贸易等理论,新兴的大明资产阶级很多人都比较赞同。而在朝堂上,就连比较激进的太平学派也只是部分接受。因此要想让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大明政坛占有一鼎之力是刘浩然有生之年必须解决的,否则等他一死,贵族、官僚勾连在一起,对拥有巨大财富却没有政治力量的资产阶级起了窥视之心。那就麻烦大了。
试行奉议会则是打开这扇大门的第一步,这些资产阶级虽然没有力量将手伸进中枢,但是控制一县的民意甚至联合起来控制一省的民意却是有可能的,上海三地奉议会试行的结果就正好说明这一点。当这些资产阶级控制了地方奉议会之后,各政治派系为了取得地方上的支持,不得不与这些工商业主联合。届时,拥有一定力量的资产阶级群体就不再是以前的附属关系,而是平等合作关系,甚至可以影响到政治派系的执政理念。但是刘浩然又要考虑到这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群体会不会为了一己之力勾结官僚群体或政治派系去打压其它的资产阶级群体?这一切都要在试行新政治体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行资政院和奉议会。有人说到这是鼓励党争,将会祸及大明国政。”刘浩然说的这句话让众人不由心生警惕,党争,是历朝历代君王最忌讳的,有人说帝王喜欢在党争之中玩弄权术,加以牵制,再在其中得利,但是对于在场这些熟读史书的高人大才来说,他们明白,帝集才不喜欢党争,要是下面臣子都听他的话该多好。帝王在党争中玩权术牵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而在目前大明,虽然党争还没有摆到明面上来,但是结成一党明争暗斗却已经是大明政坛的主流,而这一切却是眼前这位大明皇帝陛下一手扶植起来的。难道他现在又要改变心意。准备打压朋党了?
但是刘浩然却不想打压这种党争的局面,就算民间大的一家子也分意见不同的几派,大明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政坛上怎么可能会没有朋党呢?但是党争之祸又让他心生警慢。前唐宋的党争,真正历史上明朝的党争都让曾经强盛的王朝衰败甚至亡国。在刘浩然看来,党争不可避免,关键是如何引导。欧阳修的《朋党论》有积极意义,但走过于理想化,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君子,为了所谓崇高的目标而共同奋斗?必须将朋党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即将党争引向民争。大众得民利,朋党得私利。那么奉议会和加强地方政治力量可以做为一个尝试。
“不过联认为朋党之争不足惧,只是无规则、全为私利的朋党之争才是最可怕的。”说到这里,刘浩然转言道:“奉议会试行一段时间后,联打算进一步推行。即各省设承议会,例同资政院,有部分立法之权,更有审议通过各省布政使、参政任命之权,与奉议会相得益彰。”
刘浩然此言一出。众人眼中不由现出深思之色,看来皇帝陛下要扶植地方势力与中枢对抗。按照皇帝陛下所言,布政使、参政提名权在内阁中枢,但是审议决定权在各地地方势力组成的承议会,也就是说,从此大明将改变下官命运掌握在上官之手的这种局面,大明政治力量的较量不再是以前那种从上到下,可能会变成从下到上。只有掌握了地方,才能够可能在中枢上占有一席之地,进而掌握内阁之权。皇帝一…此举到底是何意思?与朋党之争有何关联。
不过慢慢地李善长等人领悟到一些东西,既然朋党之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皇帝陛下干脆将这种党争公开化、程序化,此前皇帝陛下不是给各派划分了势力范围了吧,那么你各党派就在各自的地盘里争取民意,控制各省奉议会和承议会,然后大家再比一比各自的实力,谁强谁就入主内阁。而且这样的话各派系就与地方利益联系在一起,如果你这一派系不能在地方为民谋利,很有可能落选,其他派系的人趁势而上,进而有可能影响到内阁的格局。但是这样的话皇帝陛下就不怕某派为了利益只为占据优势的某些地方谋利吗?众人想了想,觉得不大可能,你在一省占优势,再怎么为当地谋利是理所当然的,但走到了中枢,你一派不可能占绝对优势,要是做得太甚,其他几派会联合起来压制你。
“陛下,都察院与按察院可有改制变动?”李善长这句话算是问到点子上去了,现在大家越来越清楚都察院和按察院的重要性,例如要想让一个地方官员下台,除了上级的夺职,将来地方上的承议会和奉议会的弹劾,第三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抓住地方官员的错误,将其告上按察院,一旦司法官裁定其有罪,按制是要去职的。而都察院系统的纠察大权也是颇为威慑力。一旦被他抓住你施政不当,就算一时无法让你去职,但是却可以成为将来在议会弹劾你的罪证,因为做为司法机构之一的都察院的公正性已经得到大明上下的认同。
刘浩然笑着答道:“都察院和按察院维持原状不变。”
此话也就意味着原本就非常独立的大明司法机构依旧保持其独立性和公正性,依旧走司法考试这条道路。虽然都察院、按察院两大体系里也充斥着各派人马。但是从整体来说,由于其本身的独特性,两大机构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看来刘浩然要继续延续和加强这两方面。别的不说,这几年修订和制定的法律对都察院、按察院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不得公开发表倾向某一派或某一学术思想的言论,担任都察院和按察院一定等级的官职之后,不得再担任除大学教授、律师、法律顾问等之外的任何职务。哪怕去职后也不行。
众人都明白皇帝陛下的意思了,你们在各个“战场”止相争,但是总愕有裁判吧,而皇帝陛下和相对公正和独立的都察院和按察院就是裁判,裁定你们之间的党争是否符合规则。
刘浩然顿了一下对众人说道:“诸位,奉议会乃至承议会将是一个新的舞台,你们就好好努力吧。”
皇帝陛下的意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内阁、资政院、奉议院、乃至各省的承议会、奉议会都将是各派系你来我往的舞台,大家要想唱好这出戏,就必须好好定位自己的角色,还要就是遵守舞台上的规矩,要不然就自己出局。
而李善长、冯国用、刘基心里想的更多,他们应该明白皇帝陛下对自己底下搞得小动作一清二楚,但是皇帝陛下装作没看见,而是轻轻地敲打了一下,以后不要搞什么小动作,要争大家都摆到明面上光明正大地去争,只要你争得合理合法,皇帝陛下是绝对会支持你的。而且还有一层告诫在其中,光明正大的舞台联已经给你们搭好了。你们要是还在私底下搞小动作,就不要怪联不客气了,江南学派就是一个例子。
看来大家都听懂了意思。刘浩然觉得还算满意,现在旧理学已经被判处“死刑”而且刘浩然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在大明邸报上发表文章,借着批判旧理学和进行学术大反思的机会指明,旧理学走上不归之路不在于它学术思想落后和“反动”而是在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不仅如此。还梦想着独尊一家,最重要的是旧理学口口声声要建立三纲五常的秩序,却在不遗余力地对大明已经建立的规则和法治大肆破坏,这是最不能容忍的。这无疑在向各学派指明,不管你学派思想是“唯物”还是“唯心”只要不违法都行。至于你是否获得认同成为主流,那就接受承议会、奉议会等这些体制的检验吧。
送走这些重臣,刘浩然觉得心里依然十分沉重,自己的这些举措可以看做走向儒家的一些让步。对于儒家等学派士人来说,皇帝被迫放弄部分皇权,让士人能够参与到更多的政治活动中来,在中枢和地方获得更多的权力,这无疑是他们的一种胜利。
但是他们或许不知道。这种让步其实充满了玄机和陷阱,要想掌握民意,在国民教育越来越普及的大明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以理学儒家为代表的士子诸仲把持民意的格局已经被打破,在城镇,工商业的劳工、职员组成的劳工联合会加上工厂主、大商人的势力最大;在乡村,士子诸伸还占据着优势,但是随着大家族被强制分户迁移和退伍军人等“掺砂子”举措,这种优势已经变得非常脆弱。但是大明在实行新的政治体制或出现什么问题,会走向何方,刘浩然心里也没有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