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凸显的矛盾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江宁县的粮食价格,基本是比较稳定的,这里以大米销售为主,三钱银子一石,至于说玉蜀黍和甘薯,不是很多见,种植的农户也不多,价格比大米低一些,大约在两钱五厘银子一石,真正价格波动,主要在两个季节,一是秋收的时候,粮食价格普遍下跌,二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价格普遍上涨。
这里面的原因,也是很简单的,每年秋收的时候,也是官府征收田赋的时间,自从推行一条鞭法之后,官府收缴田赋,都是折合为白银计算,没有谁收购粮食了,这里面当然就有猫腻了,农民必须要上缴田赋,只能够低价的卖出去粮食,商贾趁机可以囤聚粮食,待到价格涨起来之后,再来出售。
比如说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抬高粮价,自然能够赚取大把的银子了。
这本是市场杠杠的作用,但吃亏的是农民。
今年,江宁县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而且是显著的变化。
总算是老天爷保佑,一年时间,没有遭遇到过多的灾害,这是很少见的情况了,可能是苏天成的运气不错,加之对两万公顷的官田,进行了整修和改造,所以说,粮食丰收了。
而且,免除田赋的政策,年初就宣布出去了,农民耕种的积极性,格外的高涨,官府更是做出来保证,按照市场价格,收购粮食,可以说,种粮食,完全是赚钱的事情了。
秋收结束的时候。县衙开始大规模的收购粮食了。
县衙的府库,肯定是不够的。要兴建府库,也很简单,老办法,县衙出银子,找到农民来修建,府库的修建,不是上面高难度的事情,而且进度很快。
江宁县的农户。包括那些已经到江宁县谋生的农民,看到了县衙贴出来的告示,踊跃的到县衙去报名,很快聚集到了一万人,府库在热火朝天的修建,县衙的户房和粮房,已经忙得四脚朝天。大批量的农民,开始给县衙卖粮食了。
这个时代的农民,确实很淳朴。
他们被免去了田赋,而且县衙想办法,让他们挣到了银子,家里的状况。慢慢的好起来,和以前的情况,完全不同了,所以说,不需要里长和甲首组织。他们主动来到县衙,将所有准备出售的粮食。悉数的卖给县衙,哪怕价格低一些,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
最先到县衙来的,还是租种官田的佃户,其中一半的佃户,都是江宁营的军户,他们早就习惯了上缴粮食的,自家的男人在江南营,每月都有五两银子的俸禄,准时发放,生活根本不用担心的,还能够时常的吃肉,而且这次秋收,男人也回家帮忙了,所以说,秋收结束之后,他们首先来到县衙,上缴粮食。
稻米、玉蜀黍和甘薯的收购价,迟迟没有出来,这也是因为,县衙内部的意见,有些不一致,总是没有能够完全的统一,在这件事情上面,苏天成也犹豫了,没有随便的拍板。
按照惯例,到了秋收季节,稻米的收购价格,一般都是在两钱到两钱二厘银子一石的价格,远低于平时的两钱五厘银子的收购价,至于说玉蜀黍和甘薯,大都是在一钱六厘银子左右,苏平阳和卢天明商议之后,决定以两钱二厘银子的价格,收购稻米,以一钱六厘银子的价格,收购玉蜀黍和甘薯。
但苏天成不同意这样的价格,他认为,这样的价格,让农户吃亏了。
这一次,苏平阳和卢天明,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不比往年,江宁县全县的粮食,估计有三百万石以上了,扣除留下的口粮,以及一些士绅富户留下的大量的粮食,县衙估计能够收购到的粮食,超过了一百万石了,这样算下来,仅仅收购粮食,需要消耗的白银,就是二十多万两了,加上收购粮食之后,后续的一歇支,全年的费用,估计在三十万两白银左右了,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县衙难以承受。
其次,今年的粮食丰收了,必然有商贾收购粮食,如果县衙收购粮食的价格,定的太高了,商贾肯定是不满意的,说不定会闹意见的。
苏平阳和卢天明的意见,还是引发了苏天成的注意,关于县衙消耗银两的多少,苏天成没有考虑,按说这点银子,县衙还是能够承受的,每年商贾的捐银,超过了二百万两白银了,这点银子,能够挤出来,可影响到商贾的收购了,这就是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了。
按说坚持这样的收购价,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县衙收购粮食,是公开的,江宁县的农户,不会想到有什么怪名堂,但商贾就不一定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商贾可以在外地收购低价的粮食,接下来悉数的卖给县衙,赚取中间的差价,县衙负责收购粮食的官吏,就是知道这样的情况,也是不好拒绝的,如果此类的情况,大量出现了,江宁县就真的无法承受了。
而且这样的情况,肯定是会出现的。
退一步,按照约定俗成的价格,收购粮食,所有的情况,都不会出现的。
犹豫之间,农户到县衙来了,这件事情,终于尘埃落定,还是按照以往的惯例收购粮食,也就是说,稻米每石两钱二厘银子,玉蜀黍和甘薯,每石一钱六厘银子。
县衙主动收购粮食,在江宁县的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而且是拿出来白花花的银子,不拖欠老百姓的一钱银子。
县衙刚刚出台政策的时候,诸多的商贾,还以为是县衙的官吏,想着其他的办法,收缴一些粮食,可眼见着县衙确实拿出来了银子,按照规矩,收购老百姓的粮食。
一些商贾开始着急了,若是粮食悉数被县衙收去了,他们还做什么生意啊,好不容易粮食丰收了,想着从中赚取一些银子,要是县衙将所有粮食都收走了,他们岂不是喝西北风了。
眼看着源源不断的农户,前往县衙卖粮食,不少的商贾,纷纷找到了万成贵。
万成贵是江宁县新成立的商会的会长,能够直接和知县苏天成大人说上话的。
众多经营粮食买卖的商贾,透露出来的,是一个意思,县衙收购粮食是可以的,大家也不会反对,但要明确收购的数量,不能够全部都收购了,还是要留下来一些。
这里面,有商贾,也有部分的士绅富户。
他们总结出来一个观点,官府不能够与民争利。
万成贵找到了苏天成。
进入了三堂,万成贵擦去了脸上的汗滴,说实话,这样的差事,他是不愿意做的,可也没有办法,他是商会的会长,遇见如此大的麻烦了,必须要给苏天成禀报的。
“大人,草民也是无奈啊,众多的商贾,都找到了草民,诉说收购粮食的事宜”
花了小半个时辰,万成贵说清楚了情况。
“万会长,这是你的职责啊,找到县衙,反映众多商贾的要求,这不是上面错事情,相反,你今后要坚持这样的做法,本官早就说过了,在江宁县,县衙和商贾之间,要做到双赢,这样才可行的,要是商贾都不能够做生意了,不能够赚到银子了,县衙也无法支撑了。”
万成贵点点头,想不到苏天成会这样说,他的内心,舒坦了很多。
“不过,有件事情,不知道万会长是否考虑过,本县的耕地,有一百四十万亩,官府如今能够掌握的,也就是九十万亩,算上所有的粮食产量,包括稻米、玉蜀黍、甘薯等等,总共也就是三百万石左右,农户总是要留下来口粮的,这样算起来,能够卖出来的粮食,也就是一百五十万石,县衙是必须要收购一百万石粮食的,余下的五十万石,让诸多的商贾收购,你看如何啊。”
万成贵很是吃惊,想不到这样的帐,苏天成身为知县,居然算的清清楚楚,当然,苏天成的话语里面,是有着其含义的,余下的五十万亩耕地,产下来的粮食,究竟该怎么办,这些田地,都是县里的士绅富户所有的,他们是不是应该拿出来一些粮食,也让专门经营粮食的商贾,占到一些便宜的。
不过,这样的事情,万成贵可不敢说到那么多的,这样的事情,过于的敏感了。
“万会长,你可以去和诸多经营粮食的商贾说,县衙收购一百万石粮食,剩余的部分,让诸多的商贾收购,你也可以适当的说说,让他们去找找县里的士绅富户,拿出来一些粮食,有银子大家赚啊,县衙都是秉承这样的观点,县里的有些士绅富户,观念也要转变了。”
看着万成贵离去之后,苏天成的脸上,浮现出来意味深长的笑容,估计江宁县的士绅富户,暂时不会明白里面的深意,现在也不是动作的时候,时机不合适,绝不能够动摇了士绅富户的根本利益,按照他的想法,真正想着朝廷富裕起来,只有各级的官府,成为最大的商贾,赚取到了足够的银子,才能够做到让利于民的事情。
江宁县的粮食价格,基本是比较稳定的,这里以大米销售为主,三钱银子一石,至于说玉蜀黍和甘薯,不是很多见,种植的农户也不多,价格比大米低一些,大约在两钱五厘银子一石,真正价格波动,主要在两个季节,一是秋收的时候,粮食价格普遍下跌,二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价格普遍上涨。
这里面的原因,也是很简单的,每年秋收的时候,也是官府征收田赋的时间,自从推行一条鞭法之后,官府收缴田赋,都是折合为白银计算,没有谁收购粮食了,这里面当然就有猫腻了,农民必须要上缴田赋,只能够低价的卖出去粮食,商贾趁机可以囤聚粮食,待到价格涨起来之后,再来出售。
比如说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抬高粮价,自然能够赚取大把的银子了。
这本是市场杠杠的作用,但吃亏的是农民。
今年,江宁县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而且是显著的变化。
总算是老天爷保佑,一年时间,没有遭遇到过多的灾害,这是很少见的情况了,可能是苏天成的运气不错,加之对两万公顷的官田,进行了整修和改造,所以说,粮食丰收了。
而且,免除田赋的政策,年初就宣布出去了,农民耕种的积极性,格外的高涨,官府更是做出来保证,按照市场价格,收购粮食,可以说,种粮食,完全是赚钱的事情了。
秋收结束的时候。县衙开始大规模的收购粮食了。
县衙的府库,肯定是不够的。要兴建府库,也很简单,老办法,县衙出银子,找到农民来修建,府库的修建,不是上面高难度的事情,而且进度很快。
江宁县的农户。包括那些已经到江宁县谋生的农民,看到了县衙贴出来的告示,踊跃的到县衙去报名,很快聚集到了一万人,府库在热火朝天的修建,县衙的户房和粮房,已经忙得四脚朝天。大批量的农民,开始给县衙卖粮食了。
这个时代的农民,确实很淳朴。
他们被免去了田赋,而且县衙想办法,让他们挣到了银子,家里的状况。慢慢的好起来,和以前的情况,完全不同了,所以说,不需要里长和甲首组织。他们主动来到县衙,将所有准备出售的粮食。悉数的卖给县衙,哪怕价格低一些,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
最先到县衙来的,还是租种官田的佃户,其中一半的佃户,都是江宁营的军户,他们早就习惯了上缴粮食的,自家的男人在江南营,每月都有五两银子的俸禄,准时发放,生活根本不用担心的,还能够时常的吃肉,而且这次秋收,男人也回家帮忙了,所以说,秋收结束之后,他们首先来到县衙,上缴粮食。
稻米、玉蜀黍和甘薯的收购价,迟迟没有出来,这也是因为,县衙内部的意见,有些不一致,总是没有能够完全的统一,在这件事情上面,苏天成也犹豫了,没有随便的拍板。
按照惯例,到了秋收季节,稻米的收购价格,一般都是在两钱到两钱二厘银子一石的价格,远低于平时的两钱五厘银子的收购价,至于说玉蜀黍和甘薯,大都是在一钱六厘银子左右,苏平阳和卢天明商议之后,决定以两钱二厘银子的价格,收购稻米,以一钱六厘银子的价格,收购玉蜀黍和甘薯。
但苏天成不同意这样的价格,他认为,这样的价格,让农户吃亏了。
这一次,苏平阳和卢天明,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不比往年,江宁县全县的粮食,估计有三百万石以上了,扣除留下的口粮,以及一些士绅富户留下的大量的粮食,县衙估计能够收购到的粮食,超过了一百万石了,这样算下来,仅仅收购粮食,需要消耗的白银,就是二十多万两了,加上收购粮食之后,后续的一歇支,全年的费用,估计在三十万两白银左右了,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县衙难以承受。
其次,今年的粮食丰收了,必然有商贾收购粮食,如果县衙收购粮食的价格,定的太高了,商贾肯定是不满意的,说不定会闹意见的。
苏平阳和卢天明的意见,还是引发了苏天成的注意,关于县衙消耗银两的多少,苏天成没有考虑,按说这点银子,县衙还是能够承受的,每年商贾的捐银,超过了二百万两白银了,这点银子,能够挤出来,可影响到商贾的收购了,这就是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了。
按说坚持这样的收购价,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县衙收购粮食,是公开的,江宁县的农户,不会想到有什么怪名堂,但商贾就不一定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商贾可以在外地收购低价的粮食,接下来悉数的卖给县衙,赚取中间的差价,县衙负责收购粮食的官吏,就是知道这样的情况,也是不好拒绝的,如果此类的情况,大量出现了,江宁县就真的无法承受了。
而且这样的情况,肯定是会出现的。
退一步,按照约定俗成的价格,收购粮食,所有的情况,都不会出现的。
犹豫之间,农户到县衙来了,这件事情,终于尘埃落定,还是按照以往的惯例收购粮食,也就是说,稻米每石两钱二厘银子,玉蜀黍和甘薯,每石一钱六厘银子。
县衙主动收购粮食,在江宁县的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而且是拿出来白花花的银子,不拖欠老百姓的一钱银子。
县衙刚刚出台政策的时候,诸多的商贾,还以为是县衙的官吏,想着其他的办法,收缴一些粮食,可眼见着县衙确实拿出来了银子,按照规矩,收购老百姓的粮食。
一些商贾开始着急了,若是粮食悉数被县衙收去了,他们还做什么生意啊,好不容易粮食丰收了,想着从中赚取一些银子,要是县衙将所有粮食都收走了,他们岂不是喝西北风了。
眼看着源源不断的农户,前往县衙卖粮食,不少的商贾,纷纷找到了万成贵。
万成贵是江宁县新成立的商会的会长,能够直接和知县苏天成大人说上话的。
众多经营粮食买卖的商贾,透露出来的,是一个意思,县衙收购粮食是可以的,大家也不会反对,但要明确收购的数量,不能够全部都收购了,还是要留下来一些。
这里面,有商贾,也有部分的士绅富户。
他们总结出来一个观点,官府不能够与民争利。
万成贵找到了苏天成。
进入了三堂,万成贵擦去了脸上的汗滴,说实话,这样的差事,他是不愿意做的,可也没有办法,他是商会的会长,遇见如此大的麻烦了,必须要给苏天成禀报的。
“大人,草民也是无奈啊,众多的商贾,都找到了草民,诉说收购粮食的事宜”
花了小半个时辰,万成贵说清楚了情况。
“万会长,这是你的职责啊,找到县衙,反映众多商贾的要求,这不是上面错事情,相反,你今后要坚持这样的做法,本官早就说过了,在江宁县,县衙和商贾之间,要做到双赢,这样才可行的,要是商贾都不能够做生意了,不能够赚到银子了,县衙也无法支撑了。”
万成贵点点头,想不到苏天成会这样说,他的内心,舒坦了很多。
“不过,有件事情,不知道万会长是否考虑过,本县的耕地,有一百四十万亩,官府如今能够掌握的,也就是九十万亩,算上所有的粮食产量,包括稻米、玉蜀黍、甘薯等等,总共也就是三百万石左右,农户总是要留下来口粮的,这样算起来,能够卖出来的粮食,也就是一百五十万石,县衙是必须要收购一百万石粮食的,余下的五十万石,让诸多的商贾收购,你看如何啊。”
万成贵很是吃惊,想不到这样的帐,苏天成身为知县,居然算的清清楚楚,当然,苏天成的话语里面,是有着其含义的,余下的五十万亩耕地,产下来的粮食,究竟该怎么办,这些田地,都是县里的士绅富户所有的,他们是不是应该拿出来一些粮食,也让专门经营粮食的商贾,占到一些便宜的。
不过,这样的事情,万成贵可不敢说到那么多的,这样的事情,过于的敏感了。
“万会长,你可以去和诸多经营粮食的商贾说,县衙收购一百万石粮食,剩余的部分,让诸多的商贾收购,你也可以适当的说说,让他们去找找县里的士绅富户,拿出来一些粮食,有银子大家赚啊,县衙都是秉承这样的观点,县里的有些士绅富户,观念也要转变了。”
看着万成贵离去之后,苏天成的脸上,浮现出来意味深长的笑容,估计江宁县的士绅富户,暂时不会明白里面的深意,现在也不是动作的时候,时机不合适,绝不能够动摇了士绅富户的根本利益,按照他的想法,真正想着朝廷富裕起来,只有各级的官府,成为最大的商贾,赚取到了足够的银子,才能够做到让利于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