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江山_分卷阅读_181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构在心中组织了一下语言,对赵瑗笑道:“你们好了很长时间了么?”
赵瑗一愣,万万没想到赵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个,赵构却接下去说道:“萧山这孩子老朽瞧着是不错,但他手握重兵,你们却是这种关系,不太合适吧?”
赵瑗不解:“阿爹这话怎么说?”
赵构道:“万一有一天你玩儿腻了,他却手握重兵,不怕他反么?”
赵瑗笑了起来:“太上官家多虑了,不会有这样一天的。”
赵构嘿然不语,过了一会儿道:“我赵氏开国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你应该知道吧,将领不易久握兵权,也是以防万一。如今天下已定,你大可将其罢官削职,重收兵权,这才是一个帝王该做的事情。”
赵瑗沉下脸来:“阿爹是要让朕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么?”
赵构见赵瑗有些不高兴,不敢和他正面冲突,便道:“他手上若没有了和你相抗衡的力量,岂不是能够任你所为?鸟尽弓藏未必不好,可以藏之金屋嘛。”
赵瑗猛然回头,盯着赵构,脸色阴沉。
赵构则笑道:“老朽今日总算是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多年,却只有愉儿一个孩子了。往日要利用他,做也做了,大丈夫为成大事不拘小节,也没什么。但如今似乎不必如此了吧?况且萧山常年在外,也不大妥当。”
赵瑗哼了一声,拂袖而去,可在夜间的时候,赵构的话却不觉的跃入了他的心头。
自己很想和萧山在一起,非常想……若是当真能够金屋藏娇,每天都能够和他一起入眠,同时醒来,似乎很诱人……
但这个念头只是在赵瑗的心中一转,便被他用力的甩开。他不是甘心那样生活的人,雄鹰当驰骋在苍穹,而不是被绑缚住翅膀,沦为人的玩物。
赵瑗微微的闭上眼,他发现自己无法想像萧山终日坐在深宫中等着自己临幸的样子,那不是自己所爱的样子。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萧山提出自己的构想——当趁着收复旧都,金国主力被灭,我军士气高涨的机会,一鼓作气的收复燕云地区。
萧山这个构想由来已久,如果宋朝没有长城和燕云一带的北边屏障的话,即便是现在击败了金兵,也无法阻挡几十年后蒙古成吉思汗的崛起,到时候又是接近两代人的和平,宋朝在失去北面屏障的情况下,恐怕很难抵御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一切都会倒转回原点,之前的这番努力算是白费了。
只有在抵挡住蒙古的进攻后,才有可能为这片多灾多难的大地赢来一个持续发展的时间,能够有时间进行更为困难和耗时漫长的政治和社会的变革,从而真正的改变历史的走向,使得生产力飞速发展,免除近代史的屈辱。
但萧山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甚至连赵瑗也不太理解。平心而论,国家征战多年,百姓负担很重,赵瑗现在最希望做的事情是休养生息,而不是继续开战。现在金国明摆着没有任何还手之力,而夺取了中原,已经是天大的功勋了,北伐到此,应该告一段落了。
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和赵瑗的意见差不多,除了虞允文。虞允文在萧山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直没吭声,直到下朝了之后,才找了个机会单独问萧山道:“贤弟,你已经得了天大的功劳,却还想要冒天下之大功,不会没有理由的吧?为兄想不出你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收复燕云。”
萧山笑了笑,道:“大哥你认为我是为什么?”
虞允文盯着萧山,过了一会儿才缓缓道:“太宗皇帝出兵北伐,想要夺取燕云,最后失败,曾经留下遗言,凡能收复燕云者,可封异姓王。你也无子嗣,连认养的都没有,即便是封王也就止于你一人,和现在并无太大的区别,我想你不是冲着这个去的。”
萧山被虞允文这样一说,反而想起来这件事情了,当年宋朝开国的时候,同辽军作战失败。后来靖康之祸也就是因为童贯要收复燕云而引起的。现如今……
现如今蒙古部落因为和金国有世仇,其部落的首领俺巴孩汗在和金国作战的时候,被金人钉在木驴上刺死,听闻赵瑗大败金兵,已经给赵瑗送来请求联合出兵金国的邀请书。
这位请求出兵的部落首领叫做忽图刺,萧山不太清楚他和成吉思汗是什么关系,但是根据时间的推算,再过四五年,成吉思汗便会诞生。
萧山微微的摇了摇头,道:“当然不是为了封王,就如你所说,我并无子嗣,仅有义父义母,他们年纪也大了,封王也止于我一人。我只是……只是在担心以后的事情,希望能够改变一些事情,保住这些年来辛苦得来的成果。”
虞允文当然不会明白萧山所说的“以后的事情”是指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他将其理解为萧山和赵瑗以后的事情。他伸手拍了拍萧山的肩膀:“若是担心以后的事情,不如辞去军务,讨要高官和封赏,再收养个孩子。”他很想劝说萧山自己生一个,不过看目前这样子,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萧山也不知道该怎么同虞允文说,他只是轻轻的摇了摇头:“我不是那个意思,但不论如何,我会尽力的劝说陛下,宜将剩勇追穷寇!”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让萧山也始料未及,在朝廷封赏这次有功之臣的时候,萧山被封为了枢密使。
这下子整个朝堂都炸开了锅,有宋以来,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一职,一直都是由文官担任,更多的时候是宰相兼任。武将封枢密只有两个例子可循。
第一个是北宋年间的名将狄青,他在对夏作战中战功赫赫,被封为副枢密使后,一直遭到大臣的反对和朝廷的猜忌,大臣们认为狄青出身行伍而位至执政,“本朝所无,恐四方轻朝廷”。谏官们多次上书皇帝,认为其不可升任此职,有坏祖制。即便是他受任于危难之际的时候,满朝文武依旧认为“狄青武人,不可独任”,要以宦官任其监军,监视狄青。
第二个则是十多年前的三大将封为枢密使的事情,在淮西战败之后,赵构已经决定收拢三大将兵权,所以将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召回朝,夺了其兵权,封为枢密使,因为其意在收拢兵权,加上当时的宰相秦桧操作得当,并没有遭到什么反对。
只不过这一次萧山的情况却全然不同了,他升任枢密使,却手握重兵,还在要求继续出兵追缴金人,这个举动引起了满朝文武的恐慌和反对。
朝臣们终日上书,说萧山的封赏不合适,担心他功高震主,会为朝廷带来隐患。且此例一开,之后若有战事,其它武将的封赏会变得更为麻烦,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这一基本建国思想。
萧山对于出任枢密使并没有太大的感觉,他现在希望的是能够说服赵瑗,让自己统领大军继续攻打金国,夺回燕云地区。
赵瑗心中也在纠结这个事情,一方面,萧山升任枢密使是他也希望看到的,因为这是他该得的。但如果以这种身份领兵,朝廷大臣的那一关过不了。萧山很难对赵瑗解释自己的理由,因为这个理由看起来有些荒唐可笑,甚至有时候他自己都怀疑自己前世是否真的存在,抑或是梦境中的幻觉。
但他却一直坚持,赵瑗面对萧山的恳切要求,终于下定决心:“朕信你!即便是所有人都反对,朕也决定支持你的想法!”
在颁布让萧山继续出兵的诏令当天的朝会上,众臣的反对更加激烈,甚至连一向支持北伐的陈俊卿也大为摇头,坚决反对。
可这些人的反对似乎并没有什么能够一举成功的理由,面对赵瑗的坚持,大臣们开始寻求其它的支援力量,最能够反对此事的人,当然是被立为太子的赵瑗唯一的儿子赵愉。
赵愉今年十四岁,因为从小就被当作太子和储君在培养,他也不能理解赵瑗的这个举动,亦上书反对。
赵瑗丝毫不为所动,眼看着萧山领着枢密使的名号要统帅二十万大军出征在即,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在众臣面前一一上演,陈俊卿尤为着急。他往日的谏言赵瑗几乎都全部采纳,但这一次似乎皇帝是铁了心的要这样做。
陈俊卿在一次下朝后忽然听到御史王十朋道:“陈相公何必如此执着,近日为了此事,萧枢密似乎常常和陛下夜谈,想必是已经下定了决心,不可能改的了!”
陈俊卿心头一动,忽然想起一事来,折身返回,直接找到了起居郎。
起居郎共有四个,内外各两人,内起居郎由太监担任,外起居郎则由初入仕的官员担任。
《起居注》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查看,甚至连赵瑗也不能,赵瑗很遵守历来的规矩,基本上也不去主动要求起居郎把这些东西给自己看。
但陈俊卿感觉到事情紧急,他作为副相,稍稍逼威了两位外起居郎后,便弄到了《起居注》。
果然如王十朋所言,最近赵瑗单独召见萧山的时间特别多,即便是谈话,也不用那么长的时间。
陈俊卿的眉头蹙到了一起,近些年来,内侍甘昪多次担任内起居郎,甘昪以太监最高首领都知之位充任起居郎,这本就不合常理。甘昪肯定是不可能向自己透露什么的,两人还因为一些事情闹得很不愉快,于是陈俊卿找到了另外一位充任起居郎的宦官,在宫中查阅了内起居郎记录的《起居注》。
不翻不打紧,一翻则吓了一跳。
自从北伐以来,每次萧山回朝,几乎都夜宿在赵瑗的寝阁,进来更是如此,甚至有连续三日留宿的记录。
似乎一切的事情,在这一刻已经有了明了。
赵构在心中组织了一下语言,对赵瑗笑道:“你们好了很长时间了么?”
赵瑗一愣,万万没想到赵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个,赵构却接下去说道:“萧山这孩子老朽瞧着是不错,但他手握重兵,你们却是这种关系,不太合适吧?”
赵瑗不解:“阿爹这话怎么说?”
赵构道:“万一有一天你玩儿腻了,他却手握重兵,不怕他反么?”
赵瑗笑了起来:“太上官家多虑了,不会有这样一天的。”
赵构嘿然不语,过了一会儿道:“我赵氏开国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你应该知道吧,将领不易久握兵权,也是以防万一。如今天下已定,你大可将其罢官削职,重收兵权,这才是一个帝王该做的事情。”
赵瑗沉下脸来:“阿爹是要让朕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么?”
赵构见赵瑗有些不高兴,不敢和他正面冲突,便道:“他手上若没有了和你相抗衡的力量,岂不是能够任你所为?鸟尽弓藏未必不好,可以藏之金屋嘛。”
赵瑗猛然回头,盯着赵构,脸色阴沉。
赵构则笑道:“老朽今日总算是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多年,却只有愉儿一个孩子了。往日要利用他,做也做了,大丈夫为成大事不拘小节,也没什么。但如今似乎不必如此了吧?况且萧山常年在外,也不大妥当。”
赵瑗哼了一声,拂袖而去,可在夜间的时候,赵构的话却不觉的跃入了他的心头。
自己很想和萧山在一起,非常想……若是当真能够金屋藏娇,每天都能够和他一起入眠,同时醒来,似乎很诱人……
但这个念头只是在赵瑗的心中一转,便被他用力的甩开。他不是甘心那样生活的人,雄鹰当驰骋在苍穹,而不是被绑缚住翅膀,沦为人的玩物。
赵瑗微微的闭上眼,他发现自己无法想像萧山终日坐在深宫中等着自己临幸的样子,那不是自己所爱的样子。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萧山提出自己的构想——当趁着收复旧都,金国主力被灭,我军士气高涨的机会,一鼓作气的收复燕云地区。
萧山这个构想由来已久,如果宋朝没有长城和燕云一带的北边屏障的话,即便是现在击败了金兵,也无法阻挡几十年后蒙古成吉思汗的崛起,到时候又是接近两代人的和平,宋朝在失去北面屏障的情况下,恐怕很难抵御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一切都会倒转回原点,之前的这番努力算是白费了。
只有在抵挡住蒙古的进攻后,才有可能为这片多灾多难的大地赢来一个持续发展的时间,能够有时间进行更为困难和耗时漫长的政治和社会的变革,从而真正的改变历史的走向,使得生产力飞速发展,免除近代史的屈辱。
但萧山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甚至连赵瑗也不太理解。平心而论,国家征战多年,百姓负担很重,赵瑗现在最希望做的事情是休养生息,而不是继续开战。现在金国明摆着没有任何还手之力,而夺取了中原,已经是天大的功勋了,北伐到此,应该告一段落了。
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和赵瑗的意见差不多,除了虞允文。虞允文在萧山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直没吭声,直到下朝了之后,才找了个机会单独问萧山道:“贤弟,你已经得了天大的功劳,却还想要冒天下之大功,不会没有理由的吧?为兄想不出你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收复燕云。”
萧山笑了笑,道:“大哥你认为我是为什么?”
虞允文盯着萧山,过了一会儿才缓缓道:“太宗皇帝出兵北伐,想要夺取燕云,最后失败,曾经留下遗言,凡能收复燕云者,可封异姓王。你也无子嗣,连认养的都没有,即便是封王也就止于你一人,和现在并无太大的区别,我想你不是冲着这个去的。”
萧山被虞允文这样一说,反而想起来这件事情了,当年宋朝开国的时候,同辽军作战失败。后来靖康之祸也就是因为童贯要收复燕云而引起的。现如今……
现如今蒙古部落因为和金国有世仇,其部落的首领俺巴孩汗在和金国作战的时候,被金人钉在木驴上刺死,听闻赵瑗大败金兵,已经给赵瑗送来请求联合出兵金国的邀请书。
这位请求出兵的部落首领叫做忽图刺,萧山不太清楚他和成吉思汗是什么关系,但是根据时间的推算,再过四五年,成吉思汗便会诞生。
萧山微微的摇了摇头,道:“当然不是为了封王,就如你所说,我并无子嗣,仅有义父义母,他们年纪也大了,封王也止于我一人。我只是……只是在担心以后的事情,希望能够改变一些事情,保住这些年来辛苦得来的成果。”
虞允文当然不会明白萧山所说的“以后的事情”是指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他将其理解为萧山和赵瑗以后的事情。他伸手拍了拍萧山的肩膀:“若是担心以后的事情,不如辞去军务,讨要高官和封赏,再收养个孩子。”他很想劝说萧山自己生一个,不过看目前这样子,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萧山也不知道该怎么同虞允文说,他只是轻轻的摇了摇头:“我不是那个意思,但不论如何,我会尽力的劝说陛下,宜将剩勇追穷寇!”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让萧山也始料未及,在朝廷封赏这次有功之臣的时候,萧山被封为了枢密使。
这下子整个朝堂都炸开了锅,有宋以来,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一职,一直都是由文官担任,更多的时候是宰相兼任。武将封枢密只有两个例子可循。
第一个是北宋年间的名将狄青,他在对夏作战中战功赫赫,被封为副枢密使后,一直遭到大臣的反对和朝廷的猜忌,大臣们认为狄青出身行伍而位至执政,“本朝所无,恐四方轻朝廷”。谏官们多次上书皇帝,认为其不可升任此职,有坏祖制。即便是他受任于危难之际的时候,满朝文武依旧认为“狄青武人,不可独任”,要以宦官任其监军,监视狄青。
第二个则是十多年前的三大将封为枢密使的事情,在淮西战败之后,赵构已经决定收拢三大将兵权,所以将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召回朝,夺了其兵权,封为枢密使,因为其意在收拢兵权,加上当时的宰相秦桧操作得当,并没有遭到什么反对。
只不过这一次萧山的情况却全然不同了,他升任枢密使,却手握重兵,还在要求继续出兵追缴金人,这个举动引起了满朝文武的恐慌和反对。
朝臣们终日上书,说萧山的封赏不合适,担心他功高震主,会为朝廷带来隐患。且此例一开,之后若有战事,其它武将的封赏会变得更为麻烦,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这一基本建国思想。
萧山对于出任枢密使并没有太大的感觉,他现在希望的是能够说服赵瑗,让自己统领大军继续攻打金国,夺回燕云地区。
赵瑗心中也在纠结这个事情,一方面,萧山升任枢密使是他也希望看到的,因为这是他该得的。但如果以这种身份领兵,朝廷大臣的那一关过不了。萧山很难对赵瑗解释自己的理由,因为这个理由看起来有些荒唐可笑,甚至有时候他自己都怀疑自己前世是否真的存在,抑或是梦境中的幻觉。
但他却一直坚持,赵瑗面对萧山的恳切要求,终于下定决心:“朕信你!即便是所有人都反对,朕也决定支持你的想法!”
在颁布让萧山继续出兵的诏令当天的朝会上,众臣的反对更加激烈,甚至连一向支持北伐的陈俊卿也大为摇头,坚决反对。
可这些人的反对似乎并没有什么能够一举成功的理由,面对赵瑗的坚持,大臣们开始寻求其它的支援力量,最能够反对此事的人,当然是被立为太子的赵瑗唯一的儿子赵愉。
赵愉今年十四岁,因为从小就被当作太子和储君在培养,他也不能理解赵瑗的这个举动,亦上书反对。
赵瑗丝毫不为所动,眼看着萧山领着枢密使的名号要统帅二十万大军出征在即,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在众臣面前一一上演,陈俊卿尤为着急。他往日的谏言赵瑗几乎都全部采纳,但这一次似乎皇帝是铁了心的要这样做。
陈俊卿在一次下朝后忽然听到御史王十朋道:“陈相公何必如此执着,近日为了此事,萧枢密似乎常常和陛下夜谈,想必是已经下定了决心,不可能改的了!”
陈俊卿心头一动,忽然想起一事来,折身返回,直接找到了起居郎。
起居郎共有四个,内外各两人,内起居郎由太监担任,外起居郎则由初入仕的官员担任。
《起居注》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查看,甚至连赵瑗也不能,赵瑗很遵守历来的规矩,基本上也不去主动要求起居郎把这些东西给自己看。
但陈俊卿感觉到事情紧急,他作为副相,稍稍逼威了两位外起居郎后,便弄到了《起居注》。
果然如王十朋所言,最近赵瑗单独召见萧山的时间特别多,即便是谈话,也不用那么长的时间。
陈俊卿的眉头蹙到了一起,近些年来,内侍甘昪多次担任内起居郎,甘昪以太监最高首领都知之位充任起居郎,这本就不合常理。甘昪肯定是不可能向自己透露什么的,两人还因为一些事情闹得很不愉快,于是陈俊卿找到了另外一位充任起居郎的宦官,在宫中查阅了内起居郎记录的《起居注》。
不翻不打紧,一翻则吓了一跳。
自从北伐以来,每次萧山回朝,几乎都夜宿在赵瑗的寝阁,进来更是如此,甚至有连续三日留宿的记录。
似乎一切的事情,在这一刻已经有了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