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学生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武道宗师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诚然在这个世界中并没有《谏太宗十思疏》, 他也巧妙的避开了时政, 只针对为君之道阐述了见解,虽说有点对不起魏征先生, 但至少在这个世界来说,是绝对不可能证明他抄袭的。
但问题在于,和李文柏这个名号挂钩的向来都是发明和经商,从未和诗书文章搭过边,突然来这么一下, 是不是有些用力过猛?
只此一次,科举之后下不为例!
李文柏默默在心中发誓, 他也是出于无奈才出此下策,诗书歌赋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加无与伦比的天赋,他半道上赶鸭子上架, 也就只能借助先贤的力量了...
下面李文柏控制不住地胡思乱想, 王行之却越看眼睛越亮,一气呵成看完还不够, 还要意犹未尽地再看一遍。
凭心而论此文若是当朝宰辅所作还不至于如此惊艳, 但出自一个年仅十八,出身商贾之家从未与政坛打过交道的少年之手,就足以让王行之击节赞叹了!
看到兴致之处, 王行之终于忍不住朗声诵读起来,清朗的嗓音不断撞击着众人耳膜:
《谏圣上十思疏》
学生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十思!好个十思!”王行之击节赞叹,“当今虽为不世出之明君,然继位十数载,政事已时时,往往刚愎自用不听谏言,国朝尚未到国泰民安歌舞升平之时,李文柏,你这篇进谏写得正是时候啊!若不是身份所限,本官都想直接让此文上达天听!”
赵成义此时也有些发怔,他轻商只是出于政见,对李文柏其人并未像赵又之般看不起,但也确实没想到短短一个时辰,这少年便能写出如此句句珠玑之文,且行文半点不清高自傲,字字恳切,一肝胆忠臣的形象跃然纸上,即使是今上真看了,也会认为上此奏章的是个难得的直臣吧。
难道这个李文柏,真的有从政方面的天赋?如此...
提拔后进的想法刚刚升上来又被赵成义压下去,可惜了,这是个出身商贾之家的少年,必定亲近商人,又与贺家往来甚密,此人若掌权,必会亲近商人武将,对国朝稳定大大不利,绝不是个可以提携之人。
但如果...
赵成义想了想终究还是忍不住爱才之心,心想李文柏毕竟年轻,年轻就容易犯错,又常年浸淫在商人堆里,或许是无人教导才走上歪路,往后找人开导开导,若能将其引回正途,大齐便可多了一名良臣。
只是还有一事...
李文柏被表扬得脸上发红,他正是想到此时大齐的国情和魏征上《十思疏》时颇有相似,且对其内容的确从心底深处感到认同,这才做出此等选择,本也是抱着些万一真能让圣上看到说不定能起到几分警醒作用的心思。
这猛地被当世名儒称赞至此,赵成义和贺飞宇的目光也明显发生了些变化,想起历史上直言上疏的魏征和虚心纳谏的李二,李文柏觉得双颊有些发烫。
定了定心神,李文柏迎着王行之意味深长的视线,面上微微有些发红:“不瞒大人,李文柏在家乡行商之时曾遇到过一位年长的道人,喝了点酒就喜欢评论时世,学生年少轻狂也曾与其争论过,后来才知道其所言不假,大齐确确实实比之从前宽松了不少,鱼肉百姓之事也时有发生,学生惭愧,《十思疏》其实是从那道人所言中得到的灵感,学生不敢居功...”
虽然李文柏说话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但在座的所有人还是将其中的意思听了个八九不离十——李文柏在说,方才的文章并不能算作他完全原创。
不到一盏茶前正因为被发现抄袭的赵旭之目瞪口呆,简直想抓住李文柏的衣领问他是不是疯了!
没看见刚刚自己的下场吗?王行之明明没有看出来,为什么不顺势遮掩过去反而要主动提出来?这人脑子出问题了吗!
抓狂之时,赵旭之却也不得承认,就在李文柏毫不犹豫把事实陈述出来的同时,他的胸口不由自主地悸动起来,平生第一次,看这个不入流的商贾子弟觉得顺眼了许多。
王行之一手按卷静静听着,李文柏越说头垂得越低,王行之的视线却越来越温和,最终露出了淡淡的笑意:“李文柏,你可知,你若坚持说此文是你所做,下场可就和赵旭之一样了?”
此言何意?李文柏讶然抬头。
“你啊,还是年轻。”王行之忍俊不禁,“还是那句话,文是好文,也着实有上达天听的价值,但此文不应该出自你之手,可明白?”
李文柏恍然大悟,原来王行之这是对自己的试探!
同朝为官,对于赵成义的文风王行之自然熟悉,赵旭之又是个腹中空空之人,确定其抄袭根本想都不用想。
但自己不同,自己有文赋基础,又以不符合年龄的奇思妙想闻名,王行之虽能肯定此文不是个十八岁的懵懂少年能写出来的,但却不确定自己到底是抄袭,还是受了名家指点,是以故意装作没有察觉,想要试探自己的反应。
如果自己傲然接受,便能坐实了抄袭之命,就算没有证据王行之恐怕也不会再看他一眼,但自己刚刚冲动之下的言论,却刚巧自证了清白。
这个时代隐世名家遍布各地,就连圣上都时常下旨要各地官员注意查访隐士,在乡间因缘际会偶遇高人之事虽然稀少,但却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明明谁也不知道那道人的存在,自己大可以装傻到底,最终却还是选择说了出来。
“如此高人,可惜无心社稷。”王行之又拿起卷纸细细浏览了一遍,“不错,李文柏,你虽是得高人指点,但能引为己用已是不易,当得起本官一声称赞。”
赵成义也是连连点头,看向李文柏的目光中更添了几分痛惜,这么好的苗子啊!怎么就被贺青那个武夫给抢先了,广陵府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这次回去后定要将此事报给老师,如此人才,如果养歪了可就是祸乱朝纲的心腹大患!
“哈哈,好样的!”贺飞宇大笑着一跃而起,大掌挥舞着拍向李文柏后背,“有一说一,不愧是我贺飞宇的兄弟!”
李文柏被拍得一个踉跄,沐浴着两位长辈截然不同的视线深觉吃不消,而一边的赵旭之早已呆在原地,脑袋卡住再动不了。
“咳咳。”王行之轻咳两声,见贺飞宇忙不迭地又窜回座位上连连赔笑,才止住到嘴边的呵斥,轻轻敲了敲桌面,“既如此,李文柏,你确实有做本官学生的资格,今日便入学吧。”
许了李文柏,自然就没赵旭之的份了,赵成义嘴中苦涩,但想到自家儿子做的事又怎么都辩解不出口,只得拱手告退:“下官拜服,只求王大人宽宏大量。”
有了李文柏的对比,赵旭之也受了他那满身混不吝的气场,不好意思地挪挪嘴:“王大人,本少...不是,我错了。”
“知错能改,倒也没有病入膏肓。”王行之的表情温和下来,“赵大人,束脩留下吧,这个学生我王行之收了。”
赵成义愣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王大人,名额...”
“名额给你儿子,不明白么?”王行之有些不耐烦了,“李文柏本就有资格入我半山书院,无需占用那劳什子的名额。”
赵成义眨眨眼,回味出王行之话中的意思后不由大喜:“下官明白了,下官代犬子谢过王大人,还请大人以后严加管教!”
赵旭之还没反应过来,刚想问什么突觉膝盖一痛,双膝不由自主地砸在地砖上,一转头就对上了父亲那冒着火的双眸。
“孽子,还不谢师!”赵成义看着呆愣愣的儿子气不打一处来。
“啊?”赵旭之茫然眨眼,抬头望上王行之凛然的面孔浑身一抖,脱口而出,“学生谢过先生!”
“行了,下去吧。”王行之显然不愿意再废话下去,“明日早课,迟到的话就无需再来了。”
赵成义郑重施礼,而后捏着赵旭之的耳朵将人活生生拖了出去。
直到赵家父子从视线中消失,李文柏才重新找回自己的声音:“王大人,为何...?”
不是说半山书院入学的时期早就过了吗?不然自己大可试试直接考进去,何必费这么大心思走后门?
贺飞宇摸摸头,也是茫然不解的模样。
王行之简直快被这俩对文官系统一窍不通的家伙气笑了:“人家利用身份塞进来是自恃出身不惧没有前途,只需混个功名便可,根本不在乎此种污点,李文柏,你凭什么不在乎?凭他贺青能把你安排进军营做个文书吗?!他贺青是不是老糊涂了,竟跟着两个不懂事的小辈瞎胡闹!”
文官晋升向来最重出身,世家大族优于寒门子弟、进士及第优于同进士及第、进士科优于明经科、明经科优于明法等科、举人出身又优于监生出身,最后,有个名满天下的老师更是傲视群雄。
“你托关系混个监生的名头倒没什么,事急从权,但你若真交了这束脩坐实背靠贺家进入半山书院,这出身的污点就会跟你一辈子!”想起这么个好苗子差点就被毁在自己手上,王行之是后怕不已,“知道吗,要不是赵旭之跳出来跟你抢这个名额,本官根本就不会考试,等你从此地出去就算真能高中进士,这辈子政绩再如何耀眼,做到个府尹刺史就顶天了!”
王行之疾言厉色,李文柏却觉得眼眶有些发热。
这位大儒,是真的把自己当做他的学生来关心,因为自己的学生以后或许会遭遇不公而后怕。
“先生...”李文柏诺诺出声,这声“先生”他喊得真心实意。
贺飞宇在一边听着也是觉得后怕,要是因为他父子的疏忽影响了李文柏应有的前途,当真是悔之不及的事情。
“幸亏先生明察秋毫。”贺飞宇赶忙拍马屁,“否则,我贺家差点铸成大错啊!”
“哼。”王行之看到贺飞宇这狗腿的样子就烦,忙不迭地挥手赶人,“你也一样,明日早课若迟到,这辈子都无需再来了!”
“不敢不敢,学生不敢。”李文柏学着贺飞宇的样子赔笑,在王行之瞪眼睛之前一溜烟跑了个没影儿。
王行之注视两人的背影半晌,终于忍不住笑出声:“这俩臭小子。”
话音刚落,书房内堂一清秀青年手摇折扇缓缓走出,眼角含着笑:“瞧老师对那李文柏颇为欣赏,为何不干脆收归门下?”青年约摸二十出头的年纪,长得极为俊雅,一双漆黑的瞳孔常年带着笑意,端的叫人看不透。
王行之见着青年脸色一黑:“把你那扇子收起来,又不是夏日,成何体统!”
“是是是,老师教训的是,学生知错。”青年毫不在乎地收拢折扇插在腰间,一片风流模样,半点‘知错’的样子都看不出来,“老师,您还未回答学生的问题呢,为何不干脆给学生找个小师弟?”
“哼,就凭那小子?”王行之冷笑不已,“想做我王行之的学生还早了十年!”
青年失笑地看着自家老师发狠,内心却敞亮,这个叫李文柏的小家伙,怕是早已经入了老师的眼,等着先放在身边以观后效呢。
小师弟吗?青年眸中精光流转,还真是令人期待。
另一边,贺府回程的马车里,贺飞宇还在兀自捶胸顿足:“贤弟啊,要不是先生及时点醒,为兄差点就耽误了你啊!”
这话怎么听着那么像自己是个被糟蹋了的黄花大闺女?
李文柏抽抽嘴角,继续重复了一百遍的安慰:“少将军无需自责,没有少将军与大将军相助,李文柏怕是连这个被耽误的机会都没有,又谈何前途?”
“你...唉,不说这个了。”贺飞宇摆摆手,“反正好歹这关算是过了,你回去好好休息,半山书院的早课可是出了名的早。”
回到贺府,早已等得有些不耐烦的贺青和吴氏赶紧拉着李文柏问长问短,得知其顺利入学才舒了口气,结果舒了没一半又听见贺飞宇转达的话,贺青喉头一哽,半天说不出话来。
“先生说,您是不是老糊涂了?”贺飞宇挤眉弄眼,“依孩儿看啊,其实也差不多了吧!”
“你!”贺青瞪眼睛就要发作,被吴氏没好气地拦住,“夫人,你做什么拦我?”
“不拦你拦谁啊?”吴氏柳眉倒竖,“宇儿说错了吗?啊?差点就把人后生的前程给断了,你还有脸发脾气!”
贺青老脸一红:“咳咳,李文柏啊,这事儿是本将的疏忽,文官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也未免太多了...”
李文柏摸摸鼻子:“老将军言重,其实能入书院就好...”
一家子人又互相客套两句,吴氏突然一拍脑袋:“哎呀,瞧我这记性,午前有个包袱说是送给李文柏的,里面硬邦邦地像是几本书,你和升儿都不在,我就先放库房里了,你等着我让人给你拿来啊。”
“书?”李文柏和贺飞宇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昨日那个包裹,没想到今天又来。
奇怪,到底是谁吃饱了撑的天天给我送书...
李文柏摸摸脑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与此同时,赵成义正在书房对着儿子耳提面命:“此去书院可不比在家里,凡事要听师长的话,课业跟不上就好好努力,切不可再搞些什么邪魔外道了知道吗!”
赵旭之嘟着嘴不说话,却也知道自己今天闯了大祸,父亲是多么骄傲的人,竟然在那个向来看不起的老头子面前低头求情。
真是丢人...
见教训得差不多,赵成义也不舍得再继续骂下去了,转而叮嘱起另一件事:“还有一事,入学后要多多跟李文柏打好关系,最好能跟他交朋友,知道吗?”
“那个小商人?”赵旭之不情愿了,“凭什么啊?”
虽然今日之事让他对李文柏有些改观,但有些教育是刻在骨子里的,对商人的轻视已经浸入了赵旭之的血脉之中,让他跟个行商的交朋友,即使是李文柏赵小少爷也不愿意!
“放肆!”赵成义气得耳朵通红,“他既已入学就不再是商人,是和你一般的考生学子,人家和你不同,是堂堂正正考进去的,跟他交朋友还委屈了你不成!”
就是委屈啊...
虽然想这么回答,但赵旭之终究还是不敢更进一步激怒父亲,只得憋着一口气点点头,心说大不了到了书院不欺负那家伙就是了,交朋友?不可能!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赵成义也知道自家宝贝儿子的不情愿,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何况他也不想让儿子以为商人都可结交,罢了,到时候顺其自然吧。
得到退下的许可,赵旭之拉长的脸蓦地浮现出笑意,欢呼一声推开房门就朝后院冲去,母亲为了庆祝他入学特意下厨,计算着时间这会儿应该已经差不多做好了!
赵成义好笑地摇摇头,算了,旭儿到底也才十六岁,慢慢教吧,赵家的儿子,总不至于一辈子纨绔下去。
正想着,门缝中探进来一张油腻的中年面孔,正是先前在自己面前告李文柏刁状的赵又之。
赵成义不着痕迹地皱眉:“又之,找我有什么事吗?”
“也没什么大事。”赵又之嘿笑着溜进屋把门关上,“就是此前叔父让侄儿去查李文柏...”
“原来是这个。”赵成义不在意地挑眉,伸手抚平摊开在桌面上的宣纸,“你来找我,是查到什么了吗?”
敏感地察觉到赵成义的态度变得冷淡,赵又之心里一急:“暂时没查到什么大事,但听说李家也不是铁板一块,里面似乎有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只要顺着这条线挖下去...”
如果是昨日听到这番话,赵成义必定会大喜过望,命令赵又之顺着这条线继续往下挖,但现在赵成义对李文柏的观感已经发生转变,再听到这些反而觉得肯定是李家那些狡猾的商人在拖李文柏的后腿,挖下去恐会对那少年不利,操之过急激起李文柏的反感反而不美,于是摆摆手:“此事到此为止,你不必再查了。”
赵又之惊怒交加:“为何?叔父,他可是当着那么多文武的面如此欺辱侄儿,这可是在打您的脸啊!”
“闭嘴!要不是你不自量力强出头,哪儿来这么多破事儿!”赵成义气不打一处来,“告诉你多少次离那些武夫远点,你非要去跟着出风头,这下好了?我赵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叔父?”见赵成义真的发怒,赵又之这才感觉事情有些不妙。
这唱的哪一出?怎么去了一趟半山书院,回来整个人的态度都变了?
赵成义看着这个比赵旭之还不成器的表侄就头痛不已,干脆摆摆手:“回去好好反省,此事就到此为止了,别老做些让赵家蒙羞的事!”
赵又之唯唯诺诺地离开书房,心中的不甘和耻辱不停冒出漆黑水泡,想起前些日听到的那些消息,还有纡尊降贵来递橄榄枝的那人,赵又之一咬牙一跺脚,溜着墙根从后门悄悄窜了出去,眼底闪过一丝阴狠:“赵成义,我不过是想为自己找回面子你都不给,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你不仁,可休怪我赵又之不义!”
赵又之脚程很快,不到半个时辰便到了一座恢弘大气的府邸前。
府前的两只石狮子张着血盆大口似乎要吞噬一切,赵又之咽了咽口水,鼓起勇气踏上台阶,抓起门环轻轻地敲了敲。
侧门“呲呀”一声打开一条缝隙,睡眼惺忪的年轻门房探出脑袋:“谁呀,大中午的来敲门。”
赵又之尽全力挤出讨好的微笑:“小哥,麻烦禀报尚书大人一声,就说赵又之按照约定前来求见。”
诚然在这个世界中并没有《谏太宗十思疏》, 他也巧妙的避开了时政, 只针对为君之道阐述了见解,虽说有点对不起魏征先生, 但至少在这个世界来说,是绝对不可能证明他抄袭的。
但问题在于,和李文柏这个名号挂钩的向来都是发明和经商,从未和诗书文章搭过边,突然来这么一下, 是不是有些用力过猛?
只此一次,科举之后下不为例!
李文柏默默在心中发誓, 他也是出于无奈才出此下策,诗书歌赋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加无与伦比的天赋,他半道上赶鸭子上架, 也就只能借助先贤的力量了...
下面李文柏控制不住地胡思乱想, 王行之却越看眼睛越亮,一气呵成看完还不够, 还要意犹未尽地再看一遍。
凭心而论此文若是当朝宰辅所作还不至于如此惊艳, 但出自一个年仅十八,出身商贾之家从未与政坛打过交道的少年之手,就足以让王行之击节赞叹了!
看到兴致之处, 王行之终于忍不住朗声诵读起来,清朗的嗓音不断撞击着众人耳膜:
《谏圣上十思疏》
学生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十思!好个十思!”王行之击节赞叹,“当今虽为不世出之明君,然继位十数载,政事已时时,往往刚愎自用不听谏言,国朝尚未到国泰民安歌舞升平之时,李文柏,你这篇进谏写得正是时候啊!若不是身份所限,本官都想直接让此文上达天听!”
赵成义此时也有些发怔,他轻商只是出于政见,对李文柏其人并未像赵又之般看不起,但也确实没想到短短一个时辰,这少年便能写出如此句句珠玑之文,且行文半点不清高自傲,字字恳切,一肝胆忠臣的形象跃然纸上,即使是今上真看了,也会认为上此奏章的是个难得的直臣吧。
难道这个李文柏,真的有从政方面的天赋?如此...
提拔后进的想法刚刚升上来又被赵成义压下去,可惜了,这是个出身商贾之家的少年,必定亲近商人,又与贺家往来甚密,此人若掌权,必会亲近商人武将,对国朝稳定大大不利,绝不是个可以提携之人。
但如果...
赵成义想了想终究还是忍不住爱才之心,心想李文柏毕竟年轻,年轻就容易犯错,又常年浸淫在商人堆里,或许是无人教导才走上歪路,往后找人开导开导,若能将其引回正途,大齐便可多了一名良臣。
只是还有一事...
李文柏被表扬得脸上发红,他正是想到此时大齐的国情和魏征上《十思疏》时颇有相似,且对其内容的确从心底深处感到认同,这才做出此等选择,本也是抱着些万一真能让圣上看到说不定能起到几分警醒作用的心思。
这猛地被当世名儒称赞至此,赵成义和贺飞宇的目光也明显发生了些变化,想起历史上直言上疏的魏征和虚心纳谏的李二,李文柏觉得双颊有些发烫。
定了定心神,李文柏迎着王行之意味深长的视线,面上微微有些发红:“不瞒大人,李文柏在家乡行商之时曾遇到过一位年长的道人,喝了点酒就喜欢评论时世,学生年少轻狂也曾与其争论过,后来才知道其所言不假,大齐确确实实比之从前宽松了不少,鱼肉百姓之事也时有发生,学生惭愧,《十思疏》其实是从那道人所言中得到的灵感,学生不敢居功...”
虽然李文柏说话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但在座的所有人还是将其中的意思听了个八九不离十——李文柏在说,方才的文章并不能算作他完全原创。
不到一盏茶前正因为被发现抄袭的赵旭之目瞪口呆,简直想抓住李文柏的衣领问他是不是疯了!
没看见刚刚自己的下场吗?王行之明明没有看出来,为什么不顺势遮掩过去反而要主动提出来?这人脑子出问题了吗!
抓狂之时,赵旭之却也不得承认,就在李文柏毫不犹豫把事实陈述出来的同时,他的胸口不由自主地悸动起来,平生第一次,看这个不入流的商贾子弟觉得顺眼了许多。
王行之一手按卷静静听着,李文柏越说头垂得越低,王行之的视线却越来越温和,最终露出了淡淡的笑意:“李文柏,你可知,你若坚持说此文是你所做,下场可就和赵旭之一样了?”
此言何意?李文柏讶然抬头。
“你啊,还是年轻。”王行之忍俊不禁,“还是那句话,文是好文,也着实有上达天听的价值,但此文不应该出自你之手,可明白?”
李文柏恍然大悟,原来王行之这是对自己的试探!
同朝为官,对于赵成义的文风王行之自然熟悉,赵旭之又是个腹中空空之人,确定其抄袭根本想都不用想。
但自己不同,自己有文赋基础,又以不符合年龄的奇思妙想闻名,王行之虽能肯定此文不是个十八岁的懵懂少年能写出来的,但却不确定自己到底是抄袭,还是受了名家指点,是以故意装作没有察觉,想要试探自己的反应。
如果自己傲然接受,便能坐实了抄袭之命,就算没有证据王行之恐怕也不会再看他一眼,但自己刚刚冲动之下的言论,却刚巧自证了清白。
这个时代隐世名家遍布各地,就连圣上都时常下旨要各地官员注意查访隐士,在乡间因缘际会偶遇高人之事虽然稀少,但却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明明谁也不知道那道人的存在,自己大可以装傻到底,最终却还是选择说了出来。
“如此高人,可惜无心社稷。”王行之又拿起卷纸细细浏览了一遍,“不错,李文柏,你虽是得高人指点,但能引为己用已是不易,当得起本官一声称赞。”
赵成义也是连连点头,看向李文柏的目光中更添了几分痛惜,这么好的苗子啊!怎么就被贺青那个武夫给抢先了,广陵府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这次回去后定要将此事报给老师,如此人才,如果养歪了可就是祸乱朝纲的心腹大患!
“哈哈,好样的!”贺飞宇大笑着一跃而起,大掌挥舞着拍向李文柏后背,“有一说一,不愧是我贺飞宇的兄弟!”
李文柏被拍得一个踉跄,沐浴着两位长辈截然不同的视线深觉吃不消,而一边的赵旭之早已呆在原地,脑袋卡住再动不了。
“咳咳。”王行之轻咳两声,见贺飞宇忙不迭地又窜回座位上连连赔笑,才止住到嘴边的呵斥,轻轻敲了敲桌面,“既如此,李文柏,你确实有做本官学生的资格,今日便入学吧。”
许了李文柏,自然就没赵旭之的份了,赵成义嘴中苦涩,但想到自家儿子做的事又怎么都辩解不出口,只得拱手告退:“下官拜服,只求王大人宽宏大量。”
有了李文柏的对比,赵旭之也受了他那满身混不吝的气场,不好意思地挪挪嘴:“王大人,本少...不是,我错了。”
“知错能改,倒也没有病入膏肓。”王行之的表情温和下来,“赵大人,束脩留下吧,这个学生我王行之收了。”
赵成义愣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王大人,名额...”
“名额给你儿子,不明白么?”王行之有些不耐烦了,“李文柏本就有资格入我半山书院,无需占用那劳什子的名额。”
赵成义眨眨眼,回味出王行之话中的意思后不由大喜:“下官明白了,下官代犬子谢过王大人,还请大人以后严加管教!”
赵旭之还没反应过来,刚想问什么突觉膝盖一痛,双膝不由自主地砸在地砖上,一转头就对上了父亲那冒着火的双眸。
“孽子,还不谢师!”赵成义看着呆愣愣的儿子气不打一处来。
“啊?”赵旭之茫然眨眼,抬头望上王行之凛然的面孔浑身一抖,脱口而出,“学生谢过先生!”
“行了,下去吧。”王行之显然不愿意再废话下去,“明日早课,迟到的话就无需再来了。”
赵成义郑重施礼,而后捏着赵旭之的耳朵将人活生生拖了出去。
直到赵家父子从视线中消失,李文柏才重新找回自己的声音:“王大人,为何...?”
不是说半山书院入学的时期早就过了吗?不然自己大可试试直接考进去,何必费这么大心思走后门?
贺飞宇摸摸头,也是茫然不解的模样。
王行之简直快被这俩对文官系统一窍不通的家伙气笑了:“人家利用身份塞进来是自恃出身不惧没有前途,只需混个功名便可,根本不在乎此种污点,李文柏,你凭什么不在乎?凭他贺青能把你安排进军营做个文书吗?!他贺青是不是老糊涂了,竟跟着两个不懂事的小辈瞎胡闹!”
文官晋升向来最重出身,世家大族优于寒门子弟、进士及第优于同进士及第、进士科优于明经科、明经科优于明法等科、举人出身又优于监生出身,最后,有个名满天下的老师更是傲视群雄。
“你托关系混个监生的名头倒没什么,事急从权,但你若真交了这束脩坐实背靠贺家进入半山书院,这出身的污点就会跟你一辈子!”想起这么个好苗子差点就被毁在自己手上,王行之是后怕不已,“知道吗,要不是赵旭之跳出来跟你抢这个名额,本官根本就不会考试,等你从此地出去就算真能高中进士,这辈子政绩再如何耀眼,做到个府尹刺史就顶天了!”
王行之疾言厉色,李文柏却觉得眼眶有些发热。
这位大儒,是真的把自己当做他的学生来关心,因为自己的学生以后或许会遭遇不公而后怕。
“先生...”李文柏诺诺出声,这声“先生”他喊得真心实意。
贺飞宇在一边听着也是觉得后怕,要是因为他父子的疏忽影响了李文柏应有的前途,当真是悔之不及的事情。
“幸亏先生明察秋毫。”贺飞宇赶忙拍马屁,“否则,我贺家差点铸成大错啊!”
“哼。”王行之看到贺飞宇这狗腿的样子就烦,忙不迭地挥手赶人,“你也一样,明日早课若迟到,这辈子都无需再来了!”
“不敢不敢,学生不敢。”李文柏学着贺飞宇的样子赔笑,在王行之瞪眼睛之前一溜烟跑了个没影儿。
王行之注视两人的背影半晌,终于忍不住笑出声:“这俩臭小子。”
话音刚落,书房内堂一清秀青年手摇折扇缓缓走出,眼角含着笑:“瞧老师对那李文柏颇为欣赏,为何不干脆收归门下?”青年约摸二十出头的年纪,长得极为俊雅,一双漆黑的瞳孔常年带着笑意,端的叫人看不透。
王行之见着青年脸色一黑:“把你那扇子收起来,又不是夏日,成何体统!”
“是是是,老师教训的是,学生知错。”青年毫不在乎地收拢折扇插在腰间,一片风流模样,半点‘知错’的样子都看不出来,“老师,您还未回答学生的问题呢,为何不干脆给学生找个小师弟?”
“哼,就凭那小子?”王行之冷笑不已,“想做我王行之的学生还早了十年!”
青年失笑地看着自家老师发狠,内心却敞亮,这个叫李文柏的小家伙,怕是早已经入了老师的眼,等着先放在身边以观后效呢。
小师弟吗?青年眸中精光流转,还真是令人期待。
另一边,贺府回程的马车里,贺飞宇还在兀自捶胸顿足:“贤弟啊,要不是先生及时点醒,为兄差点就耽误了你啊!”
这话怎么听着那么像自己是个被糟蹋了的黄花大闺女?
李文柏抽抽嘴角,继续重复了一百遍的安慰:“少将军无需自责,没有少将军与大将军相助,李文柏怕是连这个被耽误的机会都没有,又谈何前途?”
“你...唉,不说这个了。”贺飞宇摆摆手,“反正好歹这关算是过了,你回去好好休息,半山书院的早课可是出了名的早。”
回到贺府,早已等得有些不耐烦的贺青和吴氏赶紧拉着李文柏问长问短,得知其顺利入学才舒了口气,结果舒了没一半又听见贺飞宇转达的话,贺青喉头一哽,半天说不出话来。
“先生说,您是不是老糊涂了?”贺飞宇挤眉弄眼,“依孩儿看啊,其实也差不多了吧!”
“你!”贺青瞪眼睛就要发作,被吴氏没好气地拦住,“夫人,你做什么拦我?”
“不拦你拦谁啊?”吴氏柳眉倒竖,“宇儿说错了吗?啊?差点就把人后生的前程给断了,你还有脸发脾气!”
贺青老脸一红:“咳咳,李文柏啊,这事儿是本将的疏忽,文官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也未免太多了...”
李文柏摸摸鼻子:“老将军言重,其实能入书院就好...”
一家子人又互相客套两句,吴氏突然一拍脑袋:“哎呀,瞧我这记性,午前有个包袱说是送给李文柏的,里面硬邦邦地像是几本书,你和升儿都不在,我就先放库房里了,你等着我让人给你拿来啊。”
“书?”李文柏和贺飞宇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昨日那个包裹,没想到今天又来。
奇怪,到底是谁吃饱了撑的天天给我送书...
李文柏摸摸脑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与此同时,赵成义正在书房对着儿子耳提面命:“此去书院可不比在家里,凡事要听师长的话,课业跟不上就好好努力,切不可再搞些什么邪魔外道了知道吗!”
赵旭之嘟着嘴不说话,却也知道自己今天闯了大祸,父亲是多么骄傲的人,竟然在那个向来看不起的老头子面前低头求情。
真是丢人...
见教训得差不多,赵成义也不舍得再继续骂下去了,转而叮嘱起另一件事:“还有一事,入学后要多多跟李文柏打好关系,最好能跟他交朋友,知道吗?”
“那个小商人?”赵旭之不情愿了,“凭什么啊?”
虽然今日之事让他对李文柏有些改观,但有些教育是刻在骨子里的,对商人的轻视已经浸入了赵旭之的血脉之中,让他跟个行商的交朋友,即使是李文柏赵小少爷也不愿意!
“放肆!”赵成义气得耳朵通红,“他既已入学就不再是商人,是和你一般的考生学子,人家和你不同,是堂堂正正考进去的,跟他交朋友还委屈了你不成!”
就是委屈啊...
虽然想这么回答,但赵旭之终究还是不敢更进一步激怒父亲,只得憋着一口气点点头,心说大不了到了书院不欺负那家伙就是了,交朋友?不可能!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赵成义也知道自家宝贝儿子的不情愿,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何况他也不想让儿子以为商人都可结交,罢了,到时候顺其自然吧。
得到退下的许可,赵旭之拉长的脸蓦地浮现出笑意,欢呼一声推开房门就朝后院冲去,母亲为了庆祝他入学特意下厨,计算着时间这会儿应该已经差不多做好了!
赵成义好笑地摇摇头,算了,旭儿到底也才十六岁,慢慢教吧,赵家的儿子,总不至于一辈子纨绔下去。
正想着,门缝中探进来一张油腻的中年面孔,正是先前在自己面前告李文柏刁状的赵又之。
赵成义不着痕迹地皱眉:“又之,找我有什么事吗?”
“也没什么大事。”赵又之嘿笑着溜进屋把门关上,“就是此前叔父让侄儿去查李文柏...”
“原来是这个。”赵成义不在意地挑眉,伸手抚平摊开在桌面上的宣纸,“你来找我,是查到什么了吗?”
敏感地察觉到赵成义的态度变得冷淡,赵又之心里一急:“暂时没查到什么大事,但听说李家也不是铁板一块,里面似乎有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只要顺着这条线挖下去...”
如果是昨日听到这番话,赵成义必定会大喜过望,命令赵又之顺着这条线继续往下挖,但现在赵成义对李文柏的观感已经发生转变,再听到这些反而觉得肯定是李家那些狡猾的商人在拖李文柏的后腿,挖下去恐会对那少年不利,操之过急激起李文柏的反感反而不美,于是摆摆手:“此事到此为止,你不必再查了。”
赵又之惊怒交加:“为何?叔父,他可是当着那么多文武的面如此欺辱侄儿,这可是在打您的脸啊!”
“闭嘴!要不是你不自量力强出头,哪儿来这么多破事儿!”赵成义气不打一处来,“告诉你多少次离那些武夫远点,你非要去跟着出风头,这下好了?我赵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叔父?”见赵成义真的发怒,赵又之这才感觉事情有些不妙。
这唱的哪一出?怎么去了一趟半山书院,回来整个人的态度都变了?
赵成义看着这个比赵旭之还不成器的表侄就头痛不已,干脆摆摆手:“回去好好反省,此事就到此为止了,别老做些让赵家蒙羞的事!”
赵又之唯唯诺诺地离开书房,心中的不甘和耻辱不停冒出漆黑水泡,想起前些日听到的那些消息,还有纡尊降贵来递橄榄枝的那人,赵又之一咬牙一跺脚,溜着墙根从后门悄悄窜了出去,眼底闪过一丝阴狠:“赵成义,我不过是想为自己找回面子你都不给,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你不仁,可休怪我赵又之不义!”
赵又之脚程很快,不到半个时辰便到了一座恢弘大气的府邸前。
府前的两只石狮子张着血盆大口似乎要吞噬一切,赵又之咽了咽口水,鼓起勇气踏上台阶,抓起门环轻轻地敲了敲。
侧门“呲呀”一声打开一条缝隙,睡眼惺忪的年轻门房探出脑袋:“谁呀,大中午的来敲门。”
赵又之尽全力挤出讨好的微笑:“小哥,麻烦禀报尚书大人一声,就说赵又之按照约定前来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