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重生之苓娘传_分卷阅读_115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碧喧似懂非懂地点头。华苓想了想,额外叮嘱了一句:“这些事知道就可以了,也勿要到处议论去。你们都要记着。”
“是,娘子。”侍婢们都恭声应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侍婢们忽然发觉,九娘子长大了许多,虽然平素也还是温和,但威严比小时总是盛了不少,她们也是越来越不敢放肆了。
华苓胡思乱想着,在金瓶的指挥下转了几个圈。
宫里的皇帝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身体衰弱,也不知道哪一天忽然就会挂掉,若是他挂掉了,丹朝所有的人家都要守国丧一年,好多适龄适婚的女孩子可不是就要被耽误了么。所以其实现在金陵一些消息比较灵通的人家,如果家里有适龄孩儿要嫁娶,都在紧赶慢赶地想在年前把事情办完。
说起来,也还没有王霏定亲的消息。华苓已经听说苏州诸氏为嫡长子诸清延向王家求娶霏娘,聘礼愿出千金的事,金陵人都惊叹,王家霏娘果然是价值千金的贵女。
不过王家暂时并未应承。
诸清延居然求娶王霏,这件事其实在华苓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他对谢族有恩,一从苏州回到金陵,就在谢丞公的荐举下入了朝,现在是太常寺下的协律郎,正八品上,掌管音律。这是一个算得上清贵,但并不十分起眼、品阶也不太高的职官官位,通常就是由年轻、俊美、文采非凡的少年郎担任的,时人对协律郎的印象全都是这样的款式。
对于世家子弟来说,协律郎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在这个位置上当两年的官,清誉美名会累积到一个很高的地步。往后不论是要进六部的哪一部作职官,他的晋升台阶都会很稳当。
从前阵子的宴会里,华苓就看出来了,诸清延对王霏是有意的,王霏更是有些对他心有所属的意思,要不然,晏河和王霏即使互相看不对眼,也到不了那种几乎争吵起来的地步。
苏州诸氏在大丹的世家中实力并不算强,嫡系人丁也单薄,但是诸清延若是要求娶王霏,竞争力还是挺强的。同样诗礼传家,门庭相差不远,人口少些,主母的日子就舒坦些。诸清延自己又是这样一个俊朗不凡的人物。再加上,以王家的地位,也不必殚精竭虑拿嫡女去联姻的了,那么多考虑几分王霏本身的意愿,说不定这事真的能成。
虽然华苓曾经对诸清延有一点点的怀疑,但是她也没有真凭实据,家长、大郎这些人都是相信他的,她也就慢慢把那一点点的怀疑放到一边去了,也许只是她心思重了些而已?
于是,在那三个人里面,最终会被排挤出去的就是晏河了罢,好歹也是个长公主,混成这样也是……
华苓噗哧一笑,又想到了那位说是快死了,结果一直撑到了现在的皇帝,皱了皱眉。
通过黄门侍郎宣旨,明摆着要撇开内阁,绕过丞相二公的牵制办事……还是要废太子的旨意,这位皇帝快要死了,但是想要达成这件事的*很强,他必然还有后手。
这旨意现在是被丞、相二公压下来了,但是如果皇帝坚持,太子再被找出一二可供攻歼的名目的话,现在太子的位置很难保得住,储位废立,毕竟还是皇家自己的事。
——亲爹都不喜欢他了,还有什么办法?
……
在金陵皇城之北有钟山,钟山之西是一万五千禁军扎营之地。这一万五千禁军与朱卫二家军队不同,为护卫皇室而生,完全属于皇室控制,只有当朝皇帝以及皇帝亲信的禁军侍卫统领能够调动它。
自打泽帝下了废太子的诏令之后,东宫上下诸人等就被软禁了起来,太子、太子妃不能出东宫一步,也不允许别人进入东宫看望。又因为‘东宫不孝不驯’,太子愤怒下冲撞了泽帝派去看守东宫的寺人,泽帝下令从禁军营地调了一千兵马,将东宫整个控制了。
后宫诸妃、皇子皇女噤若寒蝉。
皇后盛怒,披头散发来到甘露殿前泣声申诉,前朝劝谏泽帝的奏折是雪片一般飞到泽帝书案上。但这位皇帝却是铁了心似的,没有一点改变主意的迹象,也许在内阁丞相二公认同废立太子的谕旨之前,皇帝是不可能将东宫解禁了。
金陵城的气氛骤然紧张了起来。
……
七月初一。
江水滔滔,天晴,微云。弼公卫氏家族的交接祭礼就在长江边举行,十来日前,卫家军队已经在长江边一块略高的丘陵上,以沉重的木柱搭建了一座丈高的高台,长、宽各有数十丈,上面全用庄重的深色羊毛地垫覆盖,四角有更高的旗杆挑起了卫家军队的玄色‘卫’字旗。
华苓跟着家人来到江边的时候,第一看见的就是那座丈高的木台,以及上面高高在烈烈江风中飘扬的五面‘卫’字大旗。有五面大旗,说明现在卫家在边疆的军队分成了五支分军,由五名将帅级别的将军统领。卫弼公之下只有三品将军,这五名将军都是三品高将无疑——也都是卫家人。
“卫家军作风悍烈,那军旗实是敌军鲜血所染!”
风中远远飘来了这样的一句话,华苓精神一震。鲜血染做旗帜啊……卫家军驻守的防线从东北到西北再到西南,御敌无数,他们守住了大丹的门户!
她举目四望,这处江面开阔,水流平缓,从岸边看长江就是茫茫的一片水域,见不到对岸的半点风光。
“嘿!嘿!嘿!”
“喝!喝!喝!”
“哈!哈!哈!”
在距离将举行祭礼的矮丘数百丈开外,地势更低的地方,一团黑压压的步兵、一团黑压压的轻骑兵、一团黑压压的刀盾手步兵,再加一团黑压压的长兵骑兵正在演练兵阵,每一变阵,这些久历战火的精锐军人就是高高举起手中的武器,一声高喝,那凌厉嗜血之意即使隔着数百丈远,也叫久居金陵的世家子弟们一阵心惊胆战。
这是真正杀过敌、饮过血的军队!
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行阵、雁行阵、钩形阵种种兵阵,就在卫家将领的旗语指挥之间轻轻巧巧地变换了出来,在卫家将领的精湛指挥下,这些卫家军就像是好几只飞舞在江边的蝶子,开合自然,精巧如臂指使。
明明是一支军队,目测至少有四五千的人马,但是在军旗旗语的指挥下,他们硬是捏成了一个整体,变阵迅速,咬合如齿列刀锋。训练有素的数千马蹄踏在地面上,沉闷的震动一直从兵阵处传到了华苓脚下。
如此军容齐整,军威凛冽!
华苓远远地看见了,在那些黑压压的骑兵团边沿,有一小撮的人骑着高头大马,他们穿着的铠甲、身下的马匹都是最好的,并不随着兵阵的变化而移动。那应当是卫家军中的将领。
卫五也在那里面么?
想到卫五也是这威武雄壮的军队当中的一员,华苓心里就是一阵止不住的心潮澎湃,越发专注地往那兵团演练的方向眺望。
娘子们眼神都很活跃,大家都看到了其他家族的好些相熟的人,只是不敢打招呼。这祭礼场面太严肃了,严肃得有些压抑,那兵团兵马还在不断发出惊天动地、凛冽的高喝声,刷着存在感,敢在这样的环境下造次的人,胆子得有多大。
谢丞公身边跟着华鼎、华昆和二三四郎,主母牟氏则是领着小娘子们。
卫家在搭建祭礼高台的时候,已经同时在高台下划分出了各家族的观礼席位,自然是身份地位越高的家族,位置就越靠近于祭礼高台。谢家带来的奴仆们忙忙碌碌地将长着些许野草、砂石粗砺的地面铺上地毯,所有的观礼者都将席地而坐。
谢丞公今日的面色十分严厉,利眸扫了一眼诸多家人,冷声告诫道:“今日此乃弼公卫氏之大礼,汝等为观礼而来,只需安坐在此,庄重观礼便可,若有种种出格举动,令我谢氏失仪,决不饶于汝等。”
“是,谨领丞公之命。”谢家来的所有人都是敛容肃穆地垂眸应了。待座席厚毯铺设完毕,华苓跟着家人们都坐了下来。
时间渐渐往正午靠近,金陵的世家贵族,和专门从大丹各地赶来观礼的世家贵族,渐渐都汇聚到了祭礼将举行的这段江边。
丹朝是水德之朝,礼服颜色为庄重的玄色。这是大丹除了新皇上位之外最大、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慢慢地,无数身穿玄色礼衣的人像水滴汇入江河大海,慢慢汇入了人群当中。
遥望着那数百丈外威武雄壮、杀气凛然的兵团,华苓恍悟,大概这祭礼的意义,除了告诉大丹各世家执掌弼公权位者将要交替之外,也在告诫大丹诸世家之人,卫家的兵马实力是如何强大,无事决不能挑战弼公卫家的威严。
她环视一圈,周围的人几乎没有不在关注着那兵团演练的,眼神多半是敬仰中带着些畏惧,其实大丹境内已经许久无有战火,这些世家子弟生来就有优渥安逸的生活当中,这样的震慑明显是极有威力的。
就像后世一样,在特殊的时候,有计划地展示一个势力的最高力量,是维护安定的,非常有必要性的行为。
兄弟姐妹们当中只有大郎、三娘不在。身为两个月之后就要出嫁的新妇,按照大丹的规矩,三娘现在是不能离开家里的了。
族里有几位熙字辈的堂叔伯也赶来金陵观礼,但大郎持着丞公印信驻守江陵族中,并没有回来。
华苓注意到了,一艘并不很大,但是建造得十分精巧利落的船从下游逆流而上,在这段江边抛锚。
那是战船!——看过许多丹朝水军记录的华苓很快认出了这一点,那艘船比一般的船船身更窄长、船舷更高,从船舱下伸出的木浆极大,划动的节奏极快,明显训练有素。
看见华苓注意,金瓯轻声说:“娘子,那是朱辅公的座船。”
“原来如此。”华苓恍然大悟,回头看看跪坐在她身后的金瓯金瓶二人,微微一笑。“有你们在,倒省了我不少事。”
四娘的位置在华苓旁边,听到金瓯的话她哼了一声,心里有些不屑,不就是辅公家的船么,谁猜不到了。
华苓都习惯了四娘的反应,只是笑了笑。
朱辅公登岸,弼相丞三公亲自到江边迎接,一路把臂笑谈。回到祭台左近,谢丞公才叫了家里的小辈统统都上去向朱辅公、卫弼公见礼,又让年轻子弟互相介绍认识,却很默契地不强求礼数周全,四公家族彼此间的关系终究是亲密的。
华苓终于见到了四公当中最后一位,朱辅公。辅公身量不高,长得有些胖,一张颇为和气的圆脸,也许是常年在舰船上的缘故,晒得很黑。华苓琢磨着,他倒不像是个领兵的将领,更像是做买卖的商人,和和气气、圆滑老道。
辅弼相丞四公彼此之间十分亲厚,华苓感觉得到,这几位丹朝地位最高的人之间维系着十分良好的情分。
这是很有智慧的做法,四家之间维持不错的关系,彼此猜疑少、摩擦少,对于让丹朝这架庞大的国家机器保持运作良好,是很必要的。
也是发现了这一点,华苓此刻是越发强烈地希望,谢族里的事能够早些解决,将实力花在内耗上面,对家族没有一点好处。
……
祭礼的时辰在正午,还未到,皇家仪仗也还未来,四公干脆就放松了些,让年轻子弟们随意说说话。看见四公都得闲了,大丹一些其他世家的家长就领着家里的精英子弟来见,四公齐聚一堂的机会实在太少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这个时候给四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对族中子弟的未来总是好的。
碧喧似懂非懂地点头。华苓想了想,额外叮嘱了一句:“这些事知道就可以了,也勿要到处议论去。你们都要记着。”
“是,娘子。”侍婢们都恭声应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侍婢们忽然发觉,九娘子长大了许多,虽然平素也还是温和,但威严比小时总是盛了不少,她们也是越来越不敢放肆了。
华苓胡思乱想着,在金瓶的指挥下转了几个圈。
宫里的皇帝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身体衰弱,也不知道哪一天忽然就会挂掉,若是他挂掉了,丹朝所有的人家都要守国丧一年,好多适龄适婚的女孩子可不是就要被耽误了么。所以其实现在金陵一些消息比较灵通的人家,如果家里有适龄孩儿要嫁娶,都在紧赶慢赶地想在年前把事情办完。
说起来,也还没有王霏定亲的消息。华苓已经听说苏州诸氏为嫡长子诸清延向王家求娶霏娘,聘礼愿出千金的事,金陵人都惊叹,王家霏娘果然是价值千金的贵女。
不过王家暂时并未应承。
诸清延居然求娶王霏,这件事其实在华苓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他对谢族有恩,一从苏州回到金陵,就在谢丞公的荐举下入了朝,现在是太常寺下的协律郎,正八品上,掌管音律。这是一个算得上清贵,但并不十分起眼、品阶也不太高的职官官位,通常就是由年轻、俊美、文采非凡的少年郎担任的,时人对协律郎的印象全都是这样的款式。
对于世家子弟来说,协律郎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在这个位置上当两年的官,清誉美名会累积到一个很高的地步。往后不论是要进六部的哪一部作职官,他的晋升台阶都会很稳当。
从前阵子的宴会里,华苓就看出来了,诸清延对王霏是有意的,王霏更是有些对他心有所属的意思,要不然,晏河和王霏即使互相看不对眼,也到不了那种几乎争吵起来的地步。
苏州诸氏在大丹的世家中实力并不算强,嫡系人丁也单薄,但是诸清延若是要求娶王霏,竞争力还是挺强的。同样诗礼传家,门庭相差不远,人口少些,主母的日子就舒坦些。诸清延自己又是这样一个俊朗不凡的人物。再加上,以王家的地位,也不必殚精竭虑拿嫡女去联姻的了,那么多考虑几分王霏本身的意愿,说不定这事真的能成。
虽然华苓曾经对诸清延有一点点的怀疑,但是她也没有真凭实据,家长、大郎这些人都是相信他的,她也就慢慢把那一点点的怀疑放到一边去了,也许只是她心思重了些而已?
于是,在那三个人里面,最终会被排挤出去的就是晏河了罢,好歹也是个长公主,混成这样也是……
华苓噗哧一笑,又想到了那位说是快死了,结果一直撑到了现在的皇帝,皱了皱眉。
通过黄门侍郎宣旨,明摆着要撇开内阁,绕过丞相二公的牵制办事……还是要废太子的旨意,这位皇帝快要死了,但是想要达成这件事的*很强,他必然还有后手。
这旨意现在是被丞、相二公压下来了,但是如果皇帝坚持,太子再被找出一二可供攻歼的名目的话,现在太子的位置很难保得住,储位废立,毕竟还是皇家自己的事。
——亲爹都不喜欢他了,还有什么办法?
……
在金陵皇城之北有钟山,钟山之西是一万五千禁军扎营之地。这一万五千禁军与朱卫二家军队不同,为护卫皇室而生,完全属于皇室控制,只有当朝皇帝以及皇帝亲信的禁军侍卫统领能够调动它。
自打泽帝下了废太子的诏令之后,东宫上下诸人等就被软禁了起来,太子、太子妃不能出东宫一步,也不允许别人进入东宫看望。又因为‘东宫不孝不驯’,太子愤怒下冲撞了泽帝派去看守东宫的寺人,泽帝下令从禁军营地调了一千兵马,将东宫整个控制了。
后宫诸妃、皇子皇女噤若寒蝉。
皇后盛怒,披头散发来到甘露殿前泣声申诉,前朝劝谏泽帝的奏折是雪片一般飞到泽帝书案上。但这位皇帝却是铁了心似的,没有一点改变主意的迹象,也许在内阁丞相二公认同废立太子的谕旨之前,皇帝是不可能将东宫解禁了。
金陵城的气氛骤然紧张了起来。
……
七月初一。
江水滔滔,天晴,微云。弼公卫氏家族的交接祭礼就在长江边举行,十来日前,卫家军队已经在长江边一块略高的丘陵上,以沉重的木柱搭建了一座丈高的高台,长、宽各有数十丈,上面全用庄重的深色羊毛地垫覆盖,四角有更高的旗杆挑起了卫家军队的玄色‘卫’字旗。
华苓跟着家人来到江边的时候,第一看见的就是那座丈高的木台,以及上面高高在烈烈江风中飘扬的五面‘卫’字大旗。有五面大旗,说明现在卫家在边疆的军队分成了五支分军,由五名将帅级别的将军统领。卫弼公之下只有三品将军,这五名将军都是三品高将无疑——也都是卫家人。
“卫家军作风悍烈,那军旗实是敌军鲜血所染!”
风中远远飘来了这样的一句话,华苓精神一震。鲜血染做旗帜啊……卫家军驻守的防线从东北到西北再到西南,御敌无数,他们守住了大丹的门户!
她举目四望,这处江面开阔,水流平缓,从岸边看长江就是茫茫的一片水域,见不到对岸的半点风光。
“嘿!嘿!嘿!”
“喝!喝!喝!”
“哈!哈!哈!”
在距离将举行祭礼的矮丘数百丈开外,地势更低的地方,一团黑压压的步兵、一团黑压压的轻骑兵、一团黑压压的刀盾手步兵,再加一团黑压压的长兵骑兵正在演练兵阵,每一变阵,这些久历战火的精锐军人就是高高举起手中的武器,一声高喝,那凌厉嗜血之意即使隔着数百丈远,也叫久居金陵的世家子弟们一阵心惊胆战。
这是真正杀过敌、饮过血的军队!
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行阵、雁行阵、钩形阵种种兵阵,就在卫家将领的旗语指挥之间轻轻巧巧地变换了出来,在卫家将领的精湛指挥下,这些卫家军就像是好几只飞舞在江边的蝶子,开合自然,精巧如臂指使。
明明是一支军队,目测至少有四五千的人马,但是在军旗旗语的指挥下,他们硬是捏成了一个整体,变阵迅速,咬合如齿列刀锋。训练有素的数千马蹄踏在地面上,沉闷的震动一直从兵阵处传到了华苓脚下。
如此军容齐整,军威凛冽!
华苓远远地看见了,在那些黑压压的骑兵团边沿,有一小撮的人骑着高头大马,他们穿着的铠甲、身下的马匹都是最好的,并不随着兵阵的变化而移动。那应当是卫家军中的将领。
卫五也在那里面么?
想到卫五也是这威武雄壮的军队当中的一员,华苓心里就是一阵止不住的心潮澎湃,越发专注地往那兵团演练的方向眺望。
娘子们眼神都很活跃,大家都看到了其他家族的好些相熟的人,只是不敢打招呼。这祭礼场面太严肃了,严肃得有些压抑,那兵团兵马还在不断发出惊天动地、凛冽的高喝声,刷着存在感,敢在这样的环境下造次的人,胆子得有多大。
谢丞公身边跟着华鼎、华昆和二三四郎,主母牟氏则是领着小娘子们。
卫家在搭建祭礼高台的时候,已经同时在高台下划分出了各家族的观礼席位,自然是身份地位越高的家族,位置就越靠近于祭礼高台。谢家带来的奴仆们忙忙碌碌地将长着些许野草、砂石粗砺的地面铺上地毯,所有的观礼者都将席地而坐。
谢丞公今日的面色十分严厉,利眸扫了一眼诸多家人,冷声告诫道:“今日此乃弼公卫氏之大礼,汝等为观礼而来,只需安坐在此,庄重观礼便可,若有种种出格举动,令我谢氏失仪,决不饶于汝等。”
“是,谨领丞公之命。”谢家来的所有人都是敛容肃穆地垂眸应了。待座席厚毯铺设完毕,华苓跟着家人们都坐了下来。
时间渐渐往正午靠近,金陵的世家贵族,和专门从大丹各地赶来观礼的世家贵族,渐渐都汇聚到了祭礼将举行的这段江边。
丹朝是水德之朝,礼服颜色为庄重的玄色。这是大丹除了新皇上位之外最大、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慢慢地,无数身穿玄色礼衣的人像水滴汇入江河大海,慢慢汇入了人群当中。
遥望着那数百丈外威武雄壮、杀气凛然的兵团,华苓恍悟,大概这祭礼的意义,除了告诉大丹各世家执掌弼公权位者将要交替之外,也在告诫大丹诸世家之人,卫家的兵马实力是如何强大,无事决不能挑战弼公卫家的威严。
她环视一圈,周围的人几乎没有不在关注着那兵团演练的,眼神多半是敬仰中带着些畏惧,其实大丹境内已经许久无有战火,这些世家子弟生来就有优渥安逸的生活当中,这样的震慑明显是极有威力的。
就像后世一样,在特殊的时候,有计划地展示一个势力的最高力量,是维护安定的,非常有必要性的行为。
兄弟姐妹们当中只有大郎、三娘不在。身为两个月之后就要出嫁的新妇,按照大丹的规矩,三娘现在是不能离开家里的了。
族里有几位熙字辈的堂叔伯也赶来金陵观礼,但大郎持着丞公印信驻守江陵族中,并没有回来。
华苓注意到了,一艘并不很大,但是建造得十分精巧利落的船从下游逆流而上,在这段江边抛锚。
那是战船!——看过许多丹朝水军记录的华苓很快认出了这一点,那艘船比一般的船船身更窄长、船舷更高,从船舱下伸出的木浆极大,划动的节奏极快,明显训练有素。
看见华苓注意,金瓯轻声说:“娘子,那是朱辅公的座船。”
“原来如此。”华苓恍然大悟,回头看看跪坐在她身后的金瓯金瓶二人,微微一笑。“有你们在,倒省了我不少事。”
四娘的位置在华苓旁边,听到金瓯的话她哼了一声,心里有些不屑,不就是辅公家的船么,谁猜不到了。
华苓都习惯了四娘的反应,只是笑了笑。
朱辅公登岸,弼相丞三公亲自到江边迎接,一路把臂笑谈。回到祭台左近,谢丞公才叫了家里的小辈统统都上去向朱辅公、卫弼公见礼,又让年轻子弟互相介绍认识,却很默契地不强求礼数周全,四公家族彼此间的关系终究是亲密的。
华苓终于见到了四公当中最后一位,朱辅公。辅公身量不高,长得有些胖,一张颇为和气的圆脸,也许是常年在舰船上的缘故,晒得很黑。华苓琢磨着,他倒不像是个领兵的将领,更像是做买卖的商人,和和气气、圆滑老道。
辅弼相丞四公彼此之间十分亲厚,华苓感觉得到,这几位丹朝地位最高的人之间维系着十分良好的情分。
这是很有智慧的做法,四家之间维持不错的关系,彼此猜疑少、摩擦少,对于让丹朝这架庞大的国家机器保持运作良好,是很必要的。
也是发现了这一点,华苓此刻是越发强烈地希望,谢族里的事能够早些解决,将实力花在内耗上面,对家族没有一点好处。
……
祭礼的时辰在正午,还未到,皇家仪仗也还未来,四公干脆就放松了些,让年轻子弟们随意说说话。看见四公都得闲了,大丹一些其他世家的家长就领着家里的精英子弟来见,四公齐聚一堂的机会实在太少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这个时候给四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对族中子弟的未来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