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为理想而拼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快乐而又忧伤的童年时光就这样不经意间溜走,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眸观望消逝的时光,不知又是谁把我推进了紧张而又充实的初中生活。这是一段同样令人难忘的日子,虽然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光阴冲刷,那些熟悉的身影,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故事依旧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记得刚上初一时,班主任是一位姓周的“先生”他中等身材,灰色的中山装总是相伴左右,黝黑的头发缺少活性(应该是视觉上的活力),是典型的八十年代的那种偏风发型。一双平底布鞋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地道的方言偶尔夹杂一些莫名其妙的土话,别有一番风味。他讲课声音比较大,像是要把纸顶棚震破(这一点倒是证明他很有激情啊!)。周老师对学生的要求甚严,一个字、一个词、一个问题的标准答案都要让学生烂熟于心,有时甚至有点苛刻。在他那儿也有我的故事,我就因为把一个字儿(把棘写成了辣)写错了,他罚我写了五百遍,经过他的“改造”以后就再也不敢马虎了。不过说老实话,我的文字功底就是那时练就的。那时的学风比较浓厚,作风比较扎实,尤其是在周老师和另一个姓王的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沿着校园的围墙,晨诵暮背(有几次都撞到了树上),记忆能力日益增强,有时,一篇文章读五六遍就基本能背下来了。
每个时段都应有一个相应的乐章,不管旋律是否依旧激荡人心,丰富多彩才不会让生活孤单。初二时的数学(同时兼代地理)老师姓苟。那是一个教学非常严谨的老师,在我的校园生涯中至今再没有遇到过那样严谨细致的老师。他教学功底深厚,研究教材精深,教学方法灵活,他的一本教本、一本教案有别人的三本厚。他习惯把每一道习题的各种解法都一一归纳出来,而且还向小学、高中的知识延伸。讲课声音宏亮,吐字清晰,术语准确,通俗易懂,我那时特别喜欢听他讲课,数学成绩也因为小小的崇拜,总是遥遥领先。苟老师家庭负担较重,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他照顾。学校教学任务又重,作业阅不完,就用一个帆布包背到家里改。次日破晓时,总能见到他风尘仆仆、泥腿泥鞋(家里种地多,有时晚上浇地要到天明,来不及换洗,又得赶来上班)的背着作业进教室,不得不说,那是一种很辛苦的时光,类似于“卧薪尝胆”的遗风啊!但是在他的脸上却看不到苦,或许生活就应该像他一样积极。记得有一次上地理课,我的作业完成得一塌糊涂,苟老师就把我那作业本钉到班务栏的墙上作“展览”(现在想起这件事,心里依然羞愧难当!)。后来,因为超生的问题,他被辞聘了。现在想来,我们的有些制度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宁可让更多的平庸无能之辈在那儿误人子弟,也不给真正有本事的人一点发展的空间,实在是可悲啊!
中学的学习生活总是那样的紧张忙碌,连如今的回忆也显得充实。我们初一没开英语,由于中考时英语要纳入考试,所以,从初二追赶进度了。两年要学完三年的教材,还是西方文化,不得不让原本紧张的生活又加快了节奏。任课老师抓得紧,我们自己也争分夺秒的学。炎炎夏日,中午跑到家匆匆吃过饭,就往学校赶,坐在学校的水沟沿的树底下,口里诵读,手握木棍在地上不停的划写。身靠大树好读书啊,偶尔犯困就靠在白杨树上小睡一会儿。有一次,困得实在支持不住了,意志竟然没有保持住睡眠中的平衡,在打盹时一头栽倒水里,连书本也弄湿了,搞得自己很狼狈,又在那里留下了如今回忆起来很好笑的故事。不过付出总有收获,在第二年的中考中,英语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当时实行的是百分制)。
细想起来,初中生活对于我的人生,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啊!唯一的愿望就是考学,吃皇粮,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人的愿望有时就这么单纯,单纯的你会奋不顾身的奋斗!)。由于录取名额有限,那时的中考不亚于如今的高考,百万大军挤一根独木桥。各校都在想办法,正主意、歪点子一起上(当时,各乡镇的中考先要进行预选考试,和我们竞争的另一所学校就采取初三复读的办法争夺预选名额)。我们那学校连续两年中考录取推光,到我们这一级学校领导着急了,搜肠刮肚采取措施,决意要扭转乾坤,实现零的突破!我们的处境可想而知了,忙了这个忙那个,整个人被老师追着连轴转。好在当时的自己也还算自觉,这样,学习起来反而觉得比较轻松,而且兴趣越来越浓。偶尔,疏懒一下,但很快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
青春年少,怎么也应该有一些类似于青春懵懂的故事啊。记得曾经一段时间,班内同学很神秘地传看一本书,叫青春什么来着。也许是好奇,也许是舒缓一下紧张的学习气氛,也许是青春期的少年特有的一种心理律动,大家对那书特感兴趣。那本书也曾到过我手上,但还未来得及一瞥其芳名,又被别的同学抢走了,所以,至今对那本书的内容还是一个谜,就好像对于现在,曾经还是一个谜
不知怎的,追忆初中时代的自己,极其稀少的插曲后,似乎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记得那是初二第二学期,数学老师换了,换成了一个头矮小、身体偏胖的赵姓老师。那个小个子可不简单呢!别看块头小,本事却不小。喜欢下棋、打球,篮球场上的那个三步上栏无人能拦(起跳的时候,不由自主的乱踢,大家为了自身安全,也就不去拦他了)。教学也是有板有眼,对学生非常“残酷”(后来,我才明白那是从日本学来的“魔鬼训练术”从韩国学来的“狮子训练法”)。有一次,有五个同学因为没有及时把作业抄下,被他罚卧在雪地上整整写了一个半小时,实实在在的当了一回“小黄香”不过没有我的历史啊。
在初中的最后一幕时,语文老师换成了刘老师。人长得帅气,歌唱的甜美,写作书法也相当棒,可以算是半个文化人。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一次,我在写作文时,由于时间紧,书写有些潦草,他在走道里巡查时发现了,二话没说,拿起我课桌上的文具盒,在我的脑袋上狠狠地敲了三下(那可是金属,虽然有些历史了,但是威风不减啊!),并且撕掉了我的作文纸,甩下一句“重写”后就走了。我当时心想“凶什么,不就是书写潦草一点,这也是我的偶尔书法化,至于么,况且我们还是亲戚(他是我姨夫的女婿的女婿)呢,一点面子也不留”就赌气重写了。现在想来,我的教训是多么深刻啊!如果没有那次的警醒,我的字估计只有当作甲骨文来考古用了,哪里来现在刚劲有力、自成一家的“曹体”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不倦拼搏,在八八年的中考中,最终顺利(88)的考进了张掖师范,开始了新的校园生活。
快乐而又忧伤的童年时光就这样不经意间溜走,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眸观望消逝的时光,不知又是谁把我推进了紧张而又充实的初中生活。这是一段同样令人难忘的日子,虽然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光阴冲刷,那些熟悉的身影,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故事依旧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记得刚上初一时,班主任是一位姓周的“先生”他中等身材,灰色的中山装总是相伴左右,黝黑的头发缺少活性(应该是视觉上的活力),是典型的八十年代的那种偏风发型。一双平底布鞋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地道的方言偶尔夹杂一些莫名其妙的土话,别有一番风味。他讲课声音比较大,像是要把纸顶棚震破(这一点倒是证明他很有激情啊!)。周老师对学生的要求甚严,一个字、一个词、一个问题的标准答案都要让学生烂熟于心,有时甚至有点苛刻。在他那儿也有我的故事,我就因为把一个字儿(把棘写成了辣)写错了,他罚我写了五百遍,经过他的“改造”以后就再也不敢马虎了。不过说老实话,我的文字功底就是那时练就的。那时的学风比较浓厚,作风比较扎实,尤其是在周老师和另一个姓王的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沿着校园的围墙,晨诵暮背(有几次都撞到了树上),记忆能力日益增强,有时,一篇文章读五六遍就基本能背下来了。
每个时段都应有一个相应的乐章,不管旋律是否依旧激荡人心,丰富多彩才不会让生活孤单。初二时的数学(同时兼代地理)老师姓苟。那是一个教学非常严谨的老师,在我的校园生涯中至今再没有遇到过那样严谨细致的老师。他教学功底深厚,研究教材精深,教学方法灵活,他的一本教本、一本教案有别人的三本厚。他习惯把每一道习题的各种解法都一一归纳出来,而且还向小学、高中的知识延伸。讲课声音宏亮,吐字清晰,术语准确,通俗易懂,我那时特别喜欢听他讲课,数学成绩也因为小小的崇拜,总是遥遥领先。苟老师家庭负担较重,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他照顾。学校教学任务又重,作业阅不完,就用一个帆布包背到家里改。次日破晓时,总能见到他风尘仆仆、泥腿泥鞋(家里种地多,有时晚上浇地要到天明,来不及换洗,又得赶来上班)的背着作业进教室,不得不说,那是一种很辛苦的时光,类似于“卧薪尝胆”的遗风啊!但是在他的脸上却看不到苦,或许生活就应该像他一样积极。记得有一次上地理课,我的作业完成得一塌糊涂,苟老师就把我那作业本钉到班务栏的墙上作“展览”(现在想起这件事,心里依然羞愧难当!)。后来,因为超生的问题,他被辞聘了。现在想来,我们的有些制度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宁可让更多的平庸无能之辈在那儿误人子弟,也不给真正有本事的人一点发展的空间,实在是可悲啊!
中学的学习生活总是那样的紧张忙碌,连如今的回忆也显得充实。我们初一没开英语,由于中考时英语要纳入考试,所以,从初二追赶进度了。两年要学完三年的教材,还是西方文化,不得不让原本紧张的生活又加快了节奏。任课老师抓得紧,我们自己也争分夺秒的学。炎炎夏日,中午跑到家匆匆吃过饭,就往学校赶,坐在学校的水沟沿的树底下,口里诵读,手握木棍在地上不停的划写。身靠大树好读书啊,偶尔犯困就靠在白杨树上小睡一会儿。有一次,困得实在支持不住了,意志竟然没有保持住睡眠中的平衡,在打盹时一头栽倒水里,连书本也弄湿了,搞得自己很狼狈,又在那里留下了如今回忆起来很好笑的故事。不过付出总有收获,在第二年的中考中,英语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当时实行的是百分制)。
细想起来,初中生活对于我的人生,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啊!唯一的愿望就是考学,吃皇粮,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人的愿望有时就这么单纯,单纯的你会奋不顾身的奋斗!)。由于录取名额有限,那时的中考不亚于如今的高考,百万大军挤一根独木桥。各校都在想办法,正主意、歪点子一起上(当时,各乡镇的中考先要进行预选考试,和我们竞争的另一所学校就采取初三复读的办法争夺预选名额)。我们那学校连续两年中考录取推光,到我们这一级学校领导着急了,搜肠刮肚采取措施,决意要扭转乾坤,实现零的突破!我们的处境可想而知了,忙了这个忙那个,整个人被老师追着连轴转。好在当时的自己也还算自觉,这样,学习起来反而觉得比较轻松,而且兴趣越来越浓。偶尔,疏懒一下,但很快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
青春年少,怎么也应该有一些类似于青春懵懂的故事啊。记得曾经一段时间,班内同学很神秘地传看一本书,叫青春什么来着。也许是好奇,也许是舒缓一下紧张的学习气氛,也许是青春期的少年特有的一种心理律动,大家对那书特感兴趣。那本书也曾到过我手上,但还未来得及一瞥其芳名,又被别的同学抢走了,所以,至今对那本书的内容还是一个谜,就好像对于现在,曾经还是一个谜
不知怎的,追忆初中时代的自己,极其稀少的插曲后,似乎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记得那是初二第二学期,数学老师换了,换成了一个头矮小、身体偏胖的赵姓老师。那个小个子可不简单呢!别看块头小,本事却不小。喜欢下棋、打球,篮球场上的那个三步上栏无人能拦(起跳的时候,不由自主的乱踢,大家为了自身安全,也就不去拦他了)。教学也是有板有眼,对学生非常“残酷”(后来,我才明白那是从日本学来的“魔鬼训练术”从韩国学来的“狮子训练法”)。有一次,有五个同学因为没有及时把作业抄下,被他罚卧在雪地上整整写了一个半小时,实实在在的当了一回“小黄香”不过没有我的历史啊。
在初中的最后一幕时,语文老师换成了刘老师。人长得帅气,歌唱的甜美,写作书法也相当棒,可以算是半个文化人。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一次,我在写作文时,由于时间紧,书写有些潦草,他在走道里巡查时发现了,二话没说,拿起我课桌上的文具盒,在我的脑袋上狠狠地敲了三下(那可是金属,虽然有些历史了,但是威风不减啊!),并且撕掉了我的作文纸,甩下一句“重写”后就走了。我当时心想“凶什么,不就是书写潦草一点,这也是我的偶尔书法化,至于么,况且我们还是亲戚(他是我姨夫的女婿的女婿)呢,一点面子也不留”就赌气重写了。现在想来,我的教训是多么深刻啊!如果没有那次的警醒,我的字估计只有当作甲骨文来考古用了,哪里来现在刚劲有力、自成一家的“曹体”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不倦拼搏,在八八年的中考中,最终顺利(88)的考进了张掖师范,开始了新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