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魔鬼字典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祖:最近看先秦的历史,发现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使男性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母系氏族社会,男性在政治上没有任何的地位,他们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上古的先贤在神话传说中多半是感孕而生,就是明证。随着社会的进步,父权逐渐确立起来,祖先的祖字便是父权确立的一个佐证。这是个会意字,左边代表指示的示字,右边是男性的生殖器的象形。男人成为一个氏族,一个聚落的代表发号施令,名字记入记入族谱的祖先,女人在族谱里连名字都找不到了。人类历史的演进,在文字里留下了大量的蛛丝马迹,是我们研究蒙昧时代到文明时代渐变的珍贵资料。
人:人是个象形文字,不是站立不动的人,而是一个行走的人。从出生开始,人就行走在这个世界上,一刻也不曾停歇。虽然每个人的目的地都是死亡,但每个人都义无返顾的奔向它;是死亡给了生命意义,是死亡让这份行走变得不可复制,不能从来。无论人生是坎坷还是平坦,是从容还是慌张,我们都一路走来,不能哭泣,不能回首。盖棺定论之时,我们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口气就是深深的叹息。
我在这个世界上行走,有时候不小心,走进了你的心,弄疼了你,我赶紧逃掉,因为爱你,我怕伤害了你,我躲得远远的看你,看你一个人走,没有我的你,好像很落寞,步履也不是那么轻松。有的时候,你不小心走进了我的心,你弄疼了我,我怕疼,也逃掉了,我拒绝了你的爱;可是,当我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个世界便只剩下无边的痛。
所以,我决定,下辈子,不再怕疼,不再拒绝你的爱。不再从我爱的人身边逃开。
理: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国家的出现,使各种典章制度,学说流派渐次产生。人们行为做事有了章法可循,出现了矛盾分歧,也有了解决的依据。这个时候被大多数人遵循的原则就是理。人们常说的仁义礼致信和上下尊卑的封建宗法制度都是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必须普遍遵守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这是理最重要的内涵。
封建社会的理是用来统治人们的工具,是封建社会的王制定的并用来管理人民的无形的枷锁。所以,理这个字,有个王字旁,这个偏旁代表了理是王公贵族们制定同时又为王公贵族统治人民服务的历史事实。自古,理都在贵族一边,任何与王公贵族的利益有冲突的事情,都是没理可说的。理字形象生动的体现了封建君主制度的专制与残酷。
而且,理只是为了统治人们之用。制定理法的贵族是不受此约束的。所以古有“刑不上大夫”和“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之语。
仕:这个字是名词官员的意思,也是动词当官的意思。科举取仕,学而优则仕,说的就是古代选官,任免官员的渠道和方法。可是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官,从这个仕字里多少能看出点端倪来。士,是古代一个特殊的群体,魏晋的士族阶层是他们的鼻祖,后来虽然没有了魏晋的风光,可是他们依然保留了士族的人格特征,那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报效国家的同时达成人格的自我完善。中国的读书人是时刻准备着,尽忠朝廷,光宗耀祖,怀有这个心态的读书人应该是读书人的全体,例外是有的,可是几千年出了一个,可以忽略不计,忘了是哪个朝代的一个读书人,皇上为了让他当官,追到了山上,后来没招,这小子自杀了。剩下的,包括李白,对当官都是心向往之,和统治者玩着你进我退的游击战,无论怎么犹抱琵琶,都掩饰不了他们对功名利禄的向往。这种现象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这种官本位思想,使中国几千年来的读书人前仆后继,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爱恨情愁的悲喜剧。
这个字告诉我们只有读书才能当官,只有读书才有机会为国为家效力,才有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读书这种高雅自在极俱个性特色的行为在我们的思维里变成了手段而不是目的,因而也就少了许多从容,恬淡,读书的乐趣也大打折扣,红袖添香夜读书,不过是读书人的苦中做乐罢了。
虽然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了,可是国民的潜意识里,很多东西并没有任何的改变,至少官本位思想仍然固执的盘踞在国人的思想里。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巨大的障碍。很多人读书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被选拔为某个领域的领导,从此政务缠身,学业荒废,中国没有拔尖人才,中国没有诺贝尔奖,都是因为中国的顶尖人才在距离顶峰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去当官了,中国的官员是不做学问的,他们只研究厚黑学。只研究为官之道。
其实中国也有些读书人,是选择了远离官场的,可是,尽管身离,心却未离;很多中国作家的作品无缘诺贝尔文学奖,都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太多政治色彩,他们远离官场,却心系官场,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对官场嬉笑怒骂,真是又爱又恨。中国真正的对现实进行批判的作家,就是鲁迅,但是他太用力,显出了雕琢的痕迹。
因为学英文的缘故,我接触外国文学作品多些,那些不朽的作品,无一例外的把注意力放在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类处境的巨大同情上,那种政治色彩浓厚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因为和人类的命运比较起来,一个政权,一个政党的命运是太渺小了,是微不足道的。
我写了这么久的字典,只有仕这个字让我不能释怀,为什么要造这个字,为什么不能给读书人一片天,让他们安心做学问,谁能回答我这些问题呢?
使:这是个动词,意思是让别人做某事,可是什么人才有能力让别人做事呢,人们又为什么要心甘情愿听他们的呢?这个人一定是很了不起,看看这个字的结构,就明白了,人字旁边站着一个吏字,真是有趣,原来这个了不起的人就是当官的,看来在中国的远古,造字者就知道当官的不好惹,至于使的名词含义使者,也是个被官人差来谴去的人,就不多说了,由此可见中国官本位思想的源远流长啊。
校:学校是教育机构,近年来,中国教育受到各方诟病,举步维艰。如果教育当局能够仔细研究研究校这个字,就能更深的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在这个字里,造字者把受教育的人比做有着独立品格的一棵一棵的树木,树木本不能交流沟通,但造字者却让树木相交,你能想像树木之间的窃窃私语吗?你能想像清风拂来,枝桠交叠牵手的情景吗?那不就是校园操场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打闹嬉戏的情景吗?人和人之间象树木一样拥挤,又象树木那样难以交流沟通,而学校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一个教孩子们如何相处,如何沟通协作的地方,而这种协作沟通的能力的培养要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全球化浪潮中越来越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知识的爆炸,使学习不在是学校里学生的专利,而变成了人们需要终身去做的事情,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终身学习的习惯的养成,是21世纪最重要的任务,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人类社会任何一点进步,都要靠很多人,很长时间的分工协作,才能成功,只有学会共存才能共赢,这个道理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变成了21世纪教育的首要目标。
而现在我们的孩子还埋头在题海里,苦不堪言,见到人表情木讷,词不达意,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欲望和能力,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的死穴,不改变这个现状,教育就没有出路,因为孩子学到的知识,用不了三五年,就更新了,变成了旧的知识,甚至错的知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也制约了孩子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个时候,孩子不能自我更新知识,又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那就只有等着失业了。
希望教育决策者能回头,看看校这个字,看看具有远见卓识的古人是怎么看教育的,是怎么给学校定位的。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汗颜的。
祖:最近看先秦的历史,发现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使男性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母系氏族社会,男性在政治上没有任何的地位,他们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上古的先贤在神话传说中多半是感孕而生,就是明证。随着社会的进步,父权逐渐确立起来,祖先的祖字便是父权确立的一个佐证。这是个会意字,左边代表指示的示字,右边是男性的生殖器的象形。男人成为一个氏族,一个聚落的代表发号施令,名字记入记入族谱的祖先,女人在族谱里连名字都找不到了。人类历史的演进,在文字里留下了大量的蛛丝马迹,是我们研究蒙昧时代到文明时代渐变的珍贵资料。
人:人是个象形文字,不是站立不动的人,而是一个行走的人。从出生开始,人就行走在这个世界上,一刻也不曾停歇。虽然每个人的目的地都是死亡,但每个人都义无返顾的奔向它;是死亡给了生命意义,是死亡让这份行走变得不可复制,不能从来。无论人生是坎坷还是平坦,是从容还是慌张,我们都一路走来,不能哭泣,不能回首。盖棺定论之时,我们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口气就是深深的叹息。
我在这个世界上行走,有时候不小心,走进了你的心,弄疼了你,我赶紧逃掉,因为爱你,我怕伤害了你,我躲得远远的看你,看你一个人走,没有我的你,好像很落寞,步履也不是那么轻松。有的时候,你不小心走进了我的心,你弄疼了我,我怕疼,也逃掉了,我拒绝了你的爱;可是,当我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个世界便只剩下无边的痛。
所以,我决定,下辈子,不再怕疼,不再拒绝你的爱。不再从我爱的人身边逃开。
理: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国家的出现,使各种典章制度,学说流派渐次产生。人们行为做事有了章法可循,出现了矛盾分歧,也有了解决的依据。这个时候被大多数人遵循的原则就是理。人们常说的仁义礼致信和上下尊卑的封建宗法制度都是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必须普遍遵守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这是理最重要的内涵。
封建社会的理是用来统治人们的工具,是封建社会的王制定的并用来管理人民的无形的枷锁。所以,理这个字,有个王字旁,这个偏旁代表了理是王公贵族们制定同时又为王公贵族统治人民服务的历史事实。自古,理都在贵族一边,任何与王公贵族的利益有冲突的事情,都是没理可说的。理字形象生动的体现了封建君主制度的专制与残酷。
而且,理只是为了统治人们之用。制定理法的贵族是不受此约束的。所以古有“刑不上大夫”和“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之语。
仕:这个字是名词官员的意思,也是动词当官的意思。科举取仕,学而优则仕,说的就是古代选官,任免官员的渠道和方法。可是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官,从这个仕字里多少能看出点端倪来。士,是古代一个特殊的群体,魏晋的士族阶层是他们的鼻祖,后来虽然没有了魏晋的风光,可是他们依然保留了士族的人格特征,那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报效国家的同时达成人格的自我完善。中国的读书人是时刻准备着,尽忠朝廷,光宗耀祖,怀有这个心态的读书人应该是读书人的全体,例外是有的,可是几千年出了一个,可以忽略不计,忘了是哪个朝代的一个读书人,皇上为了让他当官,追到了山上,后来没招,这小子自杀了。剩下的,包括李白,对当官都是心向往之,和统治者玩着你进我退的游击战,无论怎么犹抱琵琶,都掩饰不了他们对功名利禄的向往。这种现象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这种官本位思想,使中国几千年来的读书人前仆后继,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爱恨情愁的悲喜剧。
这个字告诉我们只有读书才能当官,只有读书才有机会为国为家效力,才有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读书这种高雅自在极俱个性特色的行为在我们的思维里变成了手段而不是目的,因而也就少了许多从容,恬淡,读书的乐趣也大打折扣,红袖添香夜读书,不过是读书人的苦中做乐罢了。
虽然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了,可是国民的潜意识里,很多东西并没有任何的改变,至少官本位思想仍然固执的盘踞在国人的思想里。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巨大的障碍。很多人读书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被选拔为某个领域的领导,从此政务缠身,学业荒废,中国没有拔尖人才,中国没有诺贝尔奖,都是因为中国的顶尖人才在距离顶峰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去当官了,中国的官员是不做学问的,他们只研究厚黑学。只研究为官之道。
其实中国也有些读书人,是选择了远离官场的,可是,尽管身离,心却未离;很多中国作家的作品无缘诺贝尔文学奖,都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太多政治色彩,他们远离官场,却心系官场,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对官场嬉笑怒骂,真是又爱又恨。中国真正的对现实进行批判的作家,就是鲁迅,但是他太用力,显出了雕琢的痕迹。
因为学英文的缘故,我接触外国文学作品多些,那些不朽的作品,无一例外的把注意力放在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类处境的巨大同情上,那种政治色彩浓厚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因为和人类的命运比较起来,一个政权,一个政党的命运是太渺小了,是微不足道的。
我写了这么久的字典,只有仕这个字让我不能释怀,为什么要造这个字,为什么不能给读书人一片天,让他们安心做学问,谁能回答我这些问题呢?
使:这是个动词,意思是让别人做某事,可是什么人才有能力让别人做事呢,人们又为什么要心甘情愿听他们的呢?这个人一定是很了不起,看看这个字的结构,就明白了,人字旁边站着一个吏字,真是有趣,原来这个了不起的人就是当官的,看来在中国的远古,造字者就知道当官的不好惹,至于使的名词含义使者,也是个被官人差来谴去的人,就不多说了,由此可见中国官本位思想的源远流长啊。
校:学校是教育机构,近年来,中国教育受到各方诟病,举步维艰。如果教育当局能够仔细研究研究校这个字,就能更深的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在这个字里,造字者把受教育的人比做有着独立品格的一棵一棵的树木,树木本不能交流沟通,但造字者却让树木相交,你能想像树木之间的窃窃私语吗?你能想像清风拂来,枝桠交叠牵手的情景吗?那不就是校园操场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打闹嬉戏的情景吗?人和人之间象树木一样拥挤,又象树木那样难以交流沟通,而学校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一个教孩子们如何相处,如何沟通协作的地方,而这种协作沟通的能力的培养要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全球化浪潮中越来越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知识的爆炸,使学习不在是学校里学生的专利,而变成了人们需要终身去做的事情,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终身学习的习惯的养成,是21世纪最重要的任务,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人类社会任何一点进步,都要靠很多人,很长时间的分工协作,才能成功,只有学会共存才能共赢,这个道理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变成了21世纪教育的首要目标。
而现在我们的孩子还埋头在题海里,苦不堪言,见到人表情木讷,词不达意,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欲望和能力,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的死穴,不改变这个现状,教育就没有出路,因为孩子学到的知识,用不了三五年,就更新了,变成了旧的知识,甚至错的知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也制约了孩子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个时候,孩子不能自我更新知识,又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那就只有等着失业了。
希望教育决策者能回头,看看校这个字,看看具有远见卓识的古人是怎么看教育的,是怎么给学校定位的。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汗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