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酒米窝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襄阳师专读书,每逢周日,我们几位同学都会约到一块儿,从位于隆中的学校到樊城劳动街转悠。

    那个时候的劳动街非常破旧,房屋低矮,街面不宽,但热闹异常。从解放路正中的一个南北向的巷子进去,直至毗邻汉江的东西向炮铺街,不仅大大小小的门面商铺、而且整个街道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我们去那里,夏天无非是充着便宜的汗衫、短裤、凉鞋而去,冬天则是去挑选手套、帽子、围巾之类。这些东西品种齐全,样式繁多,价格低廉,非常适合我们学子。

    转悠得饿了,我们最喜欢去的餐点就是炮铺街的东端街口。那里有一家蛋酒米窝店,店面仅有一间房子大,分两列摆着4张条桌,室内光线不足,无论什么时候去都亮着一只40瓦的日光灯。门外较宽的台阶上,一字儿摆着制作蛋酒和米窝的两个煤炉及操作台。小店陈设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因而生意很是红火。小店的蛋酒香甜,喝了解渴,米窝油腻,吃了充饥;且干稀搭配,素“荤”兼备,蛋酒助米窝入腹,当吃下三两个米窝、肚子有些饱感后,喝上几口蛋酒,米窝的油腻立即被冲淡。而那清雅的蛋香和酒香,与米窝在口中的余香纠缠到一起,直把还差稍许饱感的肚子填充得恰到好处。而且,那蛋酒与米窝味美价廉。一碗蛋酒0。3元,一个米窝0。2元,一碗蛋酒加三四个米窝只花1元左右,就足以把肚子吃饱。

    蛋酒的制作,说白了就是在米酒(也称米糟)煮沸之时,店主顺手拿起一枚鸡蛋,在锅沿上“当”地一磕,极快地将清亮亮的蛋清和黄澄澄的蛋黄挤在准备盛给你蛋酒的瓷碗里搅匀,倾倒在沸腾的米酒里,用长把铁勺伸进锅内搅和一下,顺势舀起半勺米酒倒入瓷碗里荡一荡,将碗里粘存的蛋腥味除去,再回倒入锅。这个时候,锅内的蛋酒已经涨了许多——蛋清与酒中所带的米粒翻滚着白花花的波纹,蛋黄则似金灿灿的菊花盛开其中一碗嫩香的蛋酒便是好了。

    端在手上,如果是冬天,在暖和双手的同时,喝了更是暖口暖胃;倘是夏天,则需用瓷勺舀起来释放一下热量,喝着才爽口润肺。

    米酒,是襄阳地区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把稻米做得最好的一种特产。其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将稻米或糯米淘净浸泡,沥干后放入特制蒸笼,用猛火将之蒸成松散柔软、膨胀发亮的饭粒,出锅后用少许凉开水浸一浸,待饭温降至36摄氏度左右后撒入酒曲,再予以拌匀并转装专用的坛子内进行发酵(冬天需采取一定保温措施),大约3天后开坛,米糟便绵软化瓤了,且汁液乳白,气味芳香,酒味沁人肺腑而不冲鼻。如此,即可连同米粒一起制作蛋酒食用了。

    如果要酿制纯度高一些的米酒,则需加大曲酒配量,延长发酵期限,并加上开坛提料、过滤压榨、保温糖化、澄清陈酿等工艺。等到去渣(米粒)装坛的时候,米酒略浑且浊,却香味浓厚。襄阳流行经年的早餐——吃牛杂面、喝黄酒,这黄酒其实就是那不带米粒的米酒。

    而米窝呢,号称米窝却无丁点米质,端的是典型的面窝。其基本制作则更为简单——先将小麦面调水搅匀,再将切好的红薯丁或萝卜丁掺入继续搅拌为糊状(红薯丁面泥添加稍许白糖,萝卜丁面泥则放些许食盐),用一个直径10公分左右的扁平漏勺,伸进面盆作360度旋转,那干稀适度的面泥便将漏勺装得满满当当。

    这个时候,油锅必然是已经烧开,只见店主左手端着漏勺入锅,右手拿着一双筷子,炸上片刻,捞离油锅,右手的筷子上去协助把半熟的米窝翻一个面继续炸,又是片刻功夫,米窝就在扁平的漏勺里变成了香喷喷、金灿灿的油窝了。

    这油腻的米窝外黄内嫩,除了共同的香软可口外,红薯丁米窝甜而面,容易饱腹;萝卜丁米窝咸而雅,勾人食欲。两样米窝,一种风味,甜咸兼有,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各取所需。我们往往是各要两玫,配一碗蛋酒,吃喝得美美的。

    只是不明白,明明是以小麦面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窝窝,怎么会叫米窝呢?

    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那爿蛋酒米窝店的主人是一位个头不高、一副喜相的中年汉子,他主要负责左边油锅里的米窝制作,而他穿着朴素、留着短发的妻子,则轻松地主持着右边锅里的蛋酒操作。不过,她还要去忙一些辅助性工作——或补充着面盆里的面泥,或添加着洋瓷碗里的鸡蛋,或照看一下煤炉,还兼带着收拾碗筷和收银

    每每想起那爿30年前的蛋酒米窝店,心里便像那锅里的热油在翻滚。时易世变,从毕业离校回县直到再来襄阳工作,我曾几次去炮铺街口寻找那家蛋酒米窝店均告无果,当然也就再也没有品尝到那飘香的蛋酒米窝了。如今,随着城市的扩张和改造,劳动街已是没有了当年的模样,炮铺街也重换了新颜,那家蛋酒米窝店所在的位置更是易为了宽阔的街道。而东边的“九街十八巷”那些古老的会馆、码头、街巷都在改变着亘古未有的命运,那些富含历史文化元素的城市符号都难以再现往日的“生龙活虎”——尽管在开发中也有一些保护,但拆迁、消亡、变易的主题词是谁也更改不过来了。

    抚今追昔,很多东西都让我们唏嘘不已。蛋酒和米窝也许不是襄阳城市专属的小吃,好像长江流域中下游城市的巷口或弄堂都可见到。每每见到,都感到它总是与这座城市的这条巷子与弄堂的称谓联系在一起,而巷子或弄堂里飘溢的那种富有地域特色的香味,便是那座城市的一幕生活图景和一种文化传承。

    在日益繁华的襄阳城里,数家肯德基、麦当劳等洋牌餐饮店已经营运多年,众多火锅店、海鲜馆等域外特色食店也生意火爆。可是,唯独颇有襄阳自己特色的蛋酒米窝店似乎没了踪影;偶尔,在背街小巷遇着临时摊点的制作,赶紧掏出比当年贵出数倍的价钱买了来吃,却总是吃不出早年炮铺街口那家蛋酒米窝店制作的味道。

    我在想,同样是简单的原料,简单的工具,简单的工艺,现在的蛋酒和米窝为何不再那么香了?还有它那种特有的与城市古老街巷或弄堂紧密相连的地域文化因子,也在渐行渐远着飘渺的身影

    ——真的,我不知这种演变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遗憾或遗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