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南北朝民歌的异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摘要本文对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南北朝民歌是南北朝文学的一大亮点。南北朝民歌从文人作家的享乐作品中脱身而出,产生了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又由于南北方政权一时偏安使南北朝民歌出现了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内容、语言、表现与艺术手法、人物称呼、自然景观和影响上。相同点体现在民歌的共性、体裁和影响等。
关键词南北朝民歌 异同 内容 语言 手法 影响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在不同历史天空下产生了不同的文学。文学有许多的分类标准。文学从国度来说,可以分为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文学从历史时期来说,可以分为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又可分为先秦文学、汉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朝文学、元明清文学等。文学从社会阶层来说,可以分成平民文学和贵族文学。那些接近人民大众的思想和生活的文学作品称为平民文学,而另一些能够体现官僚士大夫的思想情趣、文学素养、生活方式的文学称为贵族文学。民歌自然归属于平民文学。民歌以其清新流丽朴拙见长,不同于个人的文字作品,体现了一定地域内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是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作品。南北朝民歌是继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民间口头创作,属于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平民文学范畴,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新的发展。当然,南北朝民歌的出现、发展、繁荣并不是偶然的。
一、南北朝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分裂时间最长的年代,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而后由西晋实现短暂的统一,但为时不过二、三十年,又是连年混乱南北分裂,直至隋重新统一。由于战争不断,导致政权更迭频繁。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东晋和北魏存在时间超过一百年外,其余王朝生命都不长。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代,最长的宋立国约六十年,最短的齐仅二十余年。国家分裂,政权不稳,政治集团互相伐戮,斗争激烈。南北方政权虽一时偏安,但南征北讨亦时起时伏。动乱的年代,使统治阶层像平民百姓一样感到世事无常,人心惶惶。所以宗族血统成了统治阶级巩固政权采取的一种手段,因而产生了士族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庶族在政治上出路艰难。
虽然国家分裂社会动乱,但南北朝时期也并非就是暗无天日。这段时期中国传统的以农业和小手工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也有相当大的发展。尤其是东南地区还建成了并达到了较为发达的经济、文化水平。在社会思想上更为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人们思想了许多新问题,在哲学本体论,思辨逻辑,社会伦理观,人与自然关系诸方面提出了重要看法,对女性地位开始给予关注。政治的乱世便是文化与思想的治世,这是继战国‘百家争鸣’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尤其是对个性和自我价值的重视,是文学对于‘人学’的一种靠拢。
因为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导致文人作家的社会地位一般都比较高,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疏离,其作品多体现在宴饮酬答,纵情声色,游山玩水上。又由于政治上的不自由不独立,使他们的美学趣味有明显的贵族意味,内容偏狭。又因为这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平民增强了劳动的积极性。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又从文人作家的享乐作品中脱身而出,产生了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这就是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来自于民间,表达了人民的普遍情感和美好愿望。又由于南北方政权一时偏安,就使南北朝民歌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二、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1、南北朝民歌在内容上的不同点
南朝民歌,有书籍记载的以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前者计三百二十六首,后者一百四十二首。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使流传至今的南朝民歌在内容上以情歌为主,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乐府诗集说:“晋书乐志中曰:‘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又说:“古今乐录曰:‘吴声十曲:一曰子夜,二曰上柱,三曰凤将雏,四曰上声,五曰欢闻,六曰欢闻变,七曰前溪,八曰阿子,九曰丁督护,十曰团扇郎。又有七日夜女歌、长史变、黄鹄、碧玉、桃叶、长乐佳、欢好、懊恼、读曲,亦皆吴声歌曲’。1由此可见“吴声歌曲”的产地虽不广阔,其曲调却极繁富。乐府诗集尝云:“按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声亦异,故因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云。”2建业是当时的首都,荆(今湖北江陵县)、郢(今湖北宜昌县)、樊(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也是当时的重镇,商业都非常发达。乐府诗集载:西曲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因其方俗而谓之西曲。“西曲歌”是南朝乐府民歌的重要部分,其中石城乐、乌夜啼、莫愁乐、襄阳乐、三洲歌、采桑度、那呵滩、拔蒲等,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很有特色。南朝民歌多‘都市之歌’,少‘郊野之歌’,这就规定了南朝民歌的局限性:与劳动相对脱离,却与声色犬马联系了起来;与自耕自足相对脱离,却与宴饮颓唐联系了起来。因为南朝民歌多出于‘都市巷陌’,还带有小市民的一些庸俗意味。梁裴子野宋略说当时“王候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富贾,舞女成群,竞相夸大,互有争夺”又加上妓女介入上层社会娱乐场所,又理所当然地增加了南朝民歌的色情味。
南朝民歌中的情歌内容包括:[1]男女缠绵之情。南朝民歌往往对爱情作出大胆天真的抒写,相对而言江南的吴歌艳丽柔弱,荆楚一带的西曲浪漫热烈。如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3丁督护歌(督护初征时,侬亦恶闻许。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等。4华山畿是南朝宋代乐府曲调名,属于清商曲中的吴声歌曲,原有歌辞二十五首。
据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说,南朝宋少帝时,镇江的士子往丹阳去途经华山脚时,喜欢上当地客店的一位姑娘,因无法表达倾慕之情回家后就病倒了。姑娘听说此事解下自己的围裙相赠,告知偷偷放在其褥子下面,士子的病有所好转,但是后来当他发现围裙竟抱住不放,又激动地把它吞到肚子里去了。结果病又复发。士子死后母亲按他的意思让灵车还从华山脚下过,姑娘走出来对着棺材念了华山畿这首歌,棺材自动张开,姑娘纵身跳入后又重阖上。后任人敲打再无动静。于是人们将其合葬,称之为“神女冢”华山畿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又因为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的补充,让人心生向往。后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可能即由此而来。
丁督护歌是晋宋间的乐府曲调名,亦属于吴声歌曲,原歌辞五首。作品表现了一个女子送他的丈夫随督护出征时不忍分离的心情。据江湖纪闻说:“石尤风者,传闻为石氏女嫁为尤郎妇,情好甚笃。夫为商远行,妻阻之不从。尤出不归,妻忆之病亡。临亡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自后商旅发船值打头逆风,则曰‘此石尤风也’,遂止不行。”
南朝乐府大子夜歌中写道: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这里提及的子夜歌是南朝民歌的名篇,相传是晋代一个名叫子夜的女子所创作,现存四十二首,基本上是情调缠绵的情歌,声调哀苦。大子夜歌和子夜四时歌都是子夜歌的变体。子夜歌其一: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其二:自从别郎来,何日不咨嗟?黄蘖郁成林,当奈苦心多。其三: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都非常生动地写出了思念之情。又譬如读曲歌其六: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子夜四时歌春歌:绿荑带长路,丹椒重紫茎;流吹出郊外,共欢弄春英。5两情相悦、惺惺相惜、相乐相得的心情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显露出来,又化入字里行间。自然并且率真。读曲歌其六徐陵曾经袭用:“绣帐罗帷隐灯烛,一夜千年犹不足。惟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可徐陵只见文字不见真性情,因此二者高下自现。乐府诗集收读曲歌八十九首。宋书乐志说:“读曲歌者,民间为彭城王义康所作也(义康于公元四五一年被杀)。其歌云:‘死罪刘领军,误杀刘第四’是也。”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说:“读曲歌者,元嘉十七年(公元四四),袁后崩,百官不敢作声歌。或因酒宴,止窃声读曲细吟而已。以此为名。”6
华山畿(夜相思):夜相思,投壶不停箭,忆欢作娇时。这首诗是说,女子夜里思慕情人却无由得见时感到无聊便投壶解闷,回忆起过去和情人同玩这游戏耍赖的情景。其蕴致尤如一首唐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同样写思念之情可谓各有千秋。
南朝乐府民歌中有将劳动与爱情结合在一起描写的作品,如采桑度: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
“吴歌”“西曲”最成熟最精致阶段的代表作品是西州曲。西州曲在乐府诗集中属杂曲歌辞,题为古辞,经过文人润色加工。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顶真句式勾联全篇,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首最长的五言抒情诗。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方?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全篇最后一句是“吹梦到西洲”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梦呢?是幸福之梦,团圆之梦,日思夜想之梦,是美梦。可是这毕竟是梦境,怎样能够实现女主人公的梦境呢?那就是男女主人公不论身在何处彼此的心都能紧紧相连,在任何时候都能此情不渝。诗没有正面写男主人公,而是从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思所想着手,活脱脱地勾勒出一个柔情似水的,怀着纯真爱情理想的江南女子的形象。看这首诗仿佛看的就是这一份温柔与温暖。梅花、日暮、乌臼树、翠钿、莲花、飞鸿、栏杆、海水,这些景物又给人一种通透脱俗之感,仿佛一幅水墨画,写意并且优雅。从这些景色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季节的改变,可是女主人公的痴情如初。从这些景致中点化相思之意,从相思之情中神化万物。让人不禁也为她感染与担忧。感染到她的一腔诚挚,担忧她的柔软受挫。
[2]男女恋爱之艰。虽然两情相悦,心心相属,但是这种相恋受到了许多阻力。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主,也表现在南朝民歌的字里行间。欢闻变歌中写道:锲臂饮清血,牛羊持祭天。没命成灰土,终不罢相怜。7民歌虚写死后两人相爱相怜,实则以死后两人之真情突出生时更因互助扶持、相濡以沫。在表现爱之坚贞方面,赞赏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的同时也突出要争取自由之爱的艰难。在这一体裁内容的描写中,现实主义的手法更为明显。子夜四时歌写道:“冶游步春露,艳觅同心郎”——青年男女对爱情是视若珍宝的。他们因为爱而去爱。那么如许纯洁的爱的结果是什么呢?自然有成有败。华山畿: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腰绳,自经屏风里。为什么要上吊呢?懊侬歌回答了这一问题:懊恼奈何许。夜闻家中论,不得侬与汝!从这里可以知道他们的爱是以失败告终的。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行结识’,但最终敌不过封建家长制的压力,双双殉情。这是时代造就的弱点,反抗力量与被反抗力量的悬殊让他们没有争取到自身的幸福。“棒打鸳鸯”的事屡见不鲜。其实即使有幸结合,因为反抗的柔弱也还有许多悲剧发生。
[3]弃妇的不平之鸣。男女双方有幸结合,却还是不停地上演悲剧。在南北朝甚至整个封建社会,男女地位不平等: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讲究的是‘从一而终’,男子可以‘三妻四妾’,甚至一纸休书可以了结一段婚姻。不平的家庭地位导致了妇女的不安全感、危机感,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猜忌。当女子被丈夫抛弃后,又多了一种清冷的孤寂感和对负心的谴责漫骂。如子夜冬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子夜歌: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懊侬歌:我与欢相怜,约誓底言者?常叹负情人,郎今果成诈!8
[4]妓女的悲苦之音。寻阳乐:“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送一却迎两,无有暂时闲。”倚门卖笑,客不由人,又往往被人视为败柳残荷,妓女的人格遭到了严重侮辱。她们挣扎而又无奈,不满又被迫屈服。诗歌中就表现了她们这种悲伤与苦闷,辛酸与处世之艰。在夜度娘和长乐佳也都有这类描写。
当时流传于民间的南朝民歌也有许多并非情歌。吴歌中有神弦歌十一首,大都为江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中所述之神灵,体态优雅,风姿绰约,富于浪漫主义温情。和楚辞九歌相似,神弦曲也具有人神恋爱的特色。曲词中,有的赞叹男神的美貌,如白石郎曲: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有的写女神的私生活,如青溪小姑: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续齐谐记说:“会稽赵文韶,为东宫扶侍。坐清溪中桥,与尚书王叔卿家隔一巷,相去二百步许。秋夜嘉月,怅然思归,倚门唱西乌夜飞,其声甚哀怨。忽有青衣婢,年十五六,前曰:‘王家娘子白扶侍,闻君歌声,有门人(乐府诗集引作‘有悦人者’,是)。逐月游戏,遣相闻耳。’时未息,文韶不之疑,委曲答之。亟邀相遇。须臾女到,年十八九,行步容色可怜,犹将两婢自随。问家在何处。举手指王尚书宅曰:‘是。闻君歌声,故来相诣,岂能为一曲邪?’文韶即为歌草生盤石,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乃曰:‘但令有瓶,何患不得水?’顾谓婢子,还取箜篌,为扶侍鼓之。须臾至,女为酌两三弹,泠泠更增楚绝。乃令婢子歌繁霜,自解裙带系箜篌腰,叩之以倚歌。歌曰:‘日暮风吹,叶落依枝。丹心寸意,愁君未知!’‘歌繁霜,繁霜侵晓幕,何意空相守,坐待繁霜落!’歌阕,夜已久,遂相宁燕寝,竟四更别去。脱金簪以赠文韶,文韶亦答以银椀、白琉璃匕各一枚。既明,文韶出,偶至青溪廊歇,神座上见椀,甚疑而委悉之,屏风后则琉璃匕在焉,箜篌带缚如故。祠廊中惟女姑神像,青衣婢立在前。细视之,皆夜所见者,于是遂绝。当宋元嘉五年(公元四二八)也。”这些歌与美妙的神话传说相连,虽写人但饱含人性人情,实质上都与情歌无异。9
此外,还有一些不关涉情感的颇具风味的民歌小调,如绵州巴歌:豆子山,打瓦鼓。扬平山,撒白雨。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10还有采桑度: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初曲。10
统治阶级还在采集过程中有意识地剔除了一些民歌(包括对民生疾苦、劳动生活、战争流离失所之作),因为这些带有市民反抗意识却对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带来威胁,让统治阶级食不香甜、夜不能寝的民歌自然不能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同与喜爱。所以统治阶级抛弃了“观风俗,知薄厚”的采诗采歌的习俗,而是凭自己的主观意志选择一些既不影响自己统治威信又能够体现他们享乐要求的作品。晋书王恭传:“尚书令谢石,因醉为委巷之歌(晋中兴书说‘为吴歌’)。”又南史王俭传也有“褚颜回弹琵琶,王僧虔、柳世隆弹琴,沈文季歌子夜来”的记载。这说明了他们爱好民间小歌,而且自己亦能歌咏。但象吴孙皓初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又如将士谣:“宁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谟。玄谟犹尚可,宗越更杀我。”前者反抗迁都,后者指控将宫统治的残忍,他们自然不爱听。当这样的作品诞生时,他们往往横加阻挠。
所以现存的南朝民歌并不能与来自当时的南朝民歌等量齐观,而只是当时民歌的一部分。抛弃了当时民歌中激烈的愤世骂世之作,表现出了平民文学受统治阶层影响而在一定范围与程度的贵族化倾向。可现存南朝民歌的言情之作还是从一个侧面指出了封建统治的罪恶黑暗和百姓实现自身幸福的艰难。
一般而言大多数南朝民歌属于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民歌真实地描写了女子面对爱情时的惊喜、憧憬,对爱情的珍惜;当情人远离自己时刻骨的相思和至死不改的心意;当被情人抛弃时对沉溺于甜言蜜语的悔恨和对负心汉的谴责与仇视。南朝民歌好比一部色彩艳丽的民间爱情风俗画,把爱情的悲或喜,情人间的聚与散,结局的分与合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通过对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惟妙惟肖地体现了主人公面临爱情时的柔情似水和百转回肠。现存南朝民歌大多以女子之视角为民歌视角,以女子所思所想为民歌之思想,还甚至包括妓女婢妾之所作,有浓重的女儿气和闺阁气,甚至有些还含有色情成分和脂粉妖冶的气氛。以社会背景为外围圈,以自然景色为映衬,以男女关系为内在脉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空变换为运转轨迹,从而塑造了饱满的立体人物形象。给人有血有肉,合情合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这与当时大部分流连光景的文人之作大相径庭。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所谓横吹曲,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做“鼓角横吹曲”鼓角横吹曲现存六十多首,数量虽远不及南朝的清商曲,但内容却丰富得多,不限于情歌一隅,相当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北朝二百多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特征,战斗性也较强,在这一点上酷似汉乐府民歌。汉代的横吹曲,相传系张鸯从西域传来,但歌辞没有流传下来。南北朝时代南北两朝在政治方面形成对峙,但在文化方面彼此还是互相交流的。南朝的吴声西曲,在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即已传入北朝,成为北朝上层阶级常常欣赏的娱乐品。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也有一小部分。今存七十首左右。原作大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且多是少数民族的创作,主要是鲜卑族和其他北方民族的人民所作。北朝民歌中的一些作品经过精通汉语的少数民族人士或者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汉人的翻译修改后传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来。所以确切地说现存北朝民歌的大部分作品不是原作而是译作。因而现存的北朝民歌既保存了原初北朝民歌的一些特点,又融汇了汉族文化。北朝文人诗佳作寥寥,北魏末年号称“三才”的温子升、刑邵、魏收三人,所作都不过十首左右,且大都模拟齐梁,又少其风韵,实无足观。这与当时政治黑暗,有一定关系。但是庶民的文学却悄悄地在街头巷尾流行了起来。对时事与生活有所意见,便用通俗的语言咏之成歌,以平民之自身立场观世事民情,北朝民歌以其通俗易懂,能传民之心声,破文学之腐弊而流传。在北朝文学中,北朝民歌一枝独秀,大放异彩。
北朝民歌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北方风情地域的描写。北朝民歌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开阔的视野入歌,加上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民间风俗,给人一种与南朝清新娟秀不同的豪野随性之气质。如敕勒歌写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试想着在苍茫无垠的天地间寄居,牛羊成群,草原上的风挟着歌声来,天好比“穹庐”把一切都盖住了。在万物底下抬头一望,无遮无拦,只见天幕,一望无际。从“盖”这一手法上突出无遮盖,是先抑后扬的写法。这是迥异于南方的景致。不仅在静态中描写草原的辽阔,而且在动态中表现草原蓬勃的生机。在全篇中,没有主人翁的介入,似乎纯萃写景,但是于‘无我之境’中‘有我的形象’,抒发了人的所见所思,是‘无我’与‘有我’的完美结合。
[2]爱情的大胆泼辣。北朝民歌也有反映爱情生活的,但心直口快,无扭捏作态之感。捉溺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襌后裙露。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地驱乐歌: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11
对爱情的描写有时也比较淡泊,少南朝民歌儿女情长之感。他们爱美丽的姑娘,也爱宝刀利剑,有时还把两者相比。琅邪王歌: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娑,剧于十五女。
[3]英雄主义情怀和尚武精神。对英雄的膜拜对武力的尊崇,让北朝民歌体现出尚武精神。企喻歌: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又如折杨柳歌辞: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必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12前一首诗的意思是好汉要干勇敢的事,用不着拉扯别人,成群结伙,你看见那划过长空的鹞子吗?它一来就吓得那些燕雀两边逃躲。后一首诗说,勇士须要好马,而好马也只配勇士骑,真正的勇士不是吹出来的,要知谁强谁弱,就骑上马出去比一比。这两首诗对鹞子、健马的描写,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片开阔的视野,烘托出一种豪迈的气氛。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光辉灿烂的作品,最早见于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后见于宋人编的文苑英华、古文苑和乐府诗集,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上的“双壁”胡应麟诗薮说:“五言之赡,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赡,极于木兰。
孔雀东南飞写的是爱情故事,是一部悲剧。木兰诗写的却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无关乎爱情,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篇,虽有对于旅途劳苦和战争灾难的描写,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喜剧。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府兵制起源于北朝的西魏,这种制度规定,当战争需要时,每个二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人都要应征入伍。因此木兰的父亲虽年迈军书上仍有他的名字。木兰因为父亲年老、兄弟年幼,所以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当时府兵制规定凡从军的人都要自备刀矛弓箭,所以去战场前她积极准备。在战场上她勇猛异常、巾帼不让须眉,身经百战而回,受到可汗的封赏。但木兰却视金钱名利如粪土,要求返乡,最后受到了家人的欢迎,最后伙伴才得知木兰是一名女子。民歌最后还用了‘雄雌之兔’的比喻,给人一种含蓄隽永又活泼可爱的动态美感。在北朝,妇女中出现象木兰这样勇敢善战的人物是不足为奇的。只如北史李安世传所载李波小妹歌就提供了一个武艺卓越的妇女的真人真事:“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但是木兰的形象,比之李波小妹的形象却有本质的差别。李波小妹是残害人民的豪强地主家庭的妇女,而木兰却自始至终都不失劳动人民女儿的本色。她不惜自我牺牲,也不顾“男女有别”“上战场杀敌”既保全了老父,又捍卫了边疆。由于故事本身的正义性、传奇性,使民歌作者有可能在木兰身上集中地体现劳动人民高贵的品质。
南北朝时期思想界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在这之前男女地位极不平等,女子的意见和言谈不受关注的现象有所改观,虽然并不是彻底改变,但是在意识领域毕竟跨了一大步。与此相适应的,木兰诗通过对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激荡人心的事件,用诗歌的语言唱出了男女平等的愿望。在北方可汗连年征兵的现实情形下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并把两者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达到水乳交融的艺术效果。
[4]对战争的厌恶和生活的穷苦。长期的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种厌恶之情也体现在民歌中,唱出了征戍徭役的飘泊之苦,抒写了悲痛的思乡怀人之情。陇头歌其一: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其二: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其三: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13陇头歌本出魏、晋乐府,乐府诗集收此三首,皆写游子的苦辛及其思乡的悲哀。陇头歌本是汉横吹曲题,古辞已亡。明、清以来,说者多以为这三首可能是汉魏旧辞。作品第一首写征夫的飘泊流离之感,孑然一生,形单影只;第二首写陇山一带的气候严寒,令人不寒而栗;第三者写征夫的思乡之痛,感人肺腑。特别是‘寒不能语,舌卷入喉’一句,对动作的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将严寒之苦用最朴素和最能令人信服的歌词体现了出来。又如紫骝马歌云:“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整首诗以风吹高树、落叶飘零来比喻征夫和徭役,凄楚动人。14
[5]对剥削制度的不满。雀劳利歌:雨雪霏霏雀劳利,长嘴饱满短嘴饥。这里的“长嘴”和“短嘴”便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的象征性概括,一个简单的比喻,道出了贫富悬殊的差距和百姓生活的艰难。
北朝民歌用其特殊的豪迈雄健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北方人民生活劳动战斗的情况。把题材拓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北朝民歌是阳刚气的,是英雄气的,是直截了当的。
2、南北朝民歌在语言上的不同点
南朝乐府大子夜歌中写道: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这是南朝乐府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也是子夜歌及其各种变曲的突出特点。南朝民歌大都为五言四句(其中的西洲曲篇幅较长,且经过文人的润色加工)。由于大多数南歌篇幅短小,所以往往通过典型或心境的刹那展现,点到即止。显得活泼、跳跃、留有余味。其用语自然清新,好用隐语、双关语,有时用典,带有浓厚的南国水乡生活气息。在双关语中有同音异字的双关如“莲子”隐喻“怜子”即爱你之意;“莲子青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莲心彻底红”中的“莲心”隐“怜心”也就是“相爱之心”又如以“藕”隐喻配偶之“偶”以“芙蓉”为“夫容”以“碑”为“悲”以关门之“关”为关念之“关”以道路之“道”为说道之“道”以“丝”双关“思”等。还有同音同字双关,如“朝霜语白日,知我为欢消”(读曲歌),用“消”双关朝霜为白日所消融和诗人为心上人消瘦。“经霜不堕地,岁寒无异心”(子夜四时歌),用无异心双关松柏的不怕寒霜和人心的前后如一。“莲心彻底红”隐喻怜爱之深透。此外还有子夜歌中的“何悟不成匹”隐喻“匹配”的“匹”双关语、隐语的运用,使语言多了一种耐咀嚼的韵味,让文字在描蓦事物上多了一层意蕴,并达到深入浅出、形象直白的艺术效果。
乐府诗集中收录的北朝民歌由于初作时为少数民族的创作,后才经翻译,所以这些北朝民歌不如南朝民歌工整,句型长短错综,但在变化中取得了全篇的和谐统一。比如说敕勒歌三、四、七言错落有致,浑然一体,丝毫未见斧匠之痕。北朝民歌因为粗豪之气使然,有啥说啥,所以极少用双关语与隐语,这更加突出了北朝民歌的豪放气雄之感。木兰诗篇幅较大,语言上有朴素自然的口语,也有精妙绝伦的律句(前者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后者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南北朝民歌在感情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
北歌爽朗刚劲,情感格外活跃而有力量。直抒胸臆,如涛涛江河,一泻千里。例如幽州马客吟: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又如前面提及的捉溺歌。南歌委曲细腻,感情深沉一唱三叹。缠缠绵绵,如涓涓细流,九曲回肠。如前面所说的子夜歌和西洲曲等。
4、南北朝民歌在艺术手法上的不同点
南北朝民歌都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但这些艺术手法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在南北朝民歌中起着渲染人物、表现主题、揭示中心的作用。在具体的作品中有具体的表现,南北朝民歌不同的风物人情与自然景观,生活氛围和人物性情修养造成了在艺术手法上也出现了不拘一格、互不雷同的局面。
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为这一时期民歌生色不少。南朝民歌善于表现深沉委婉的情感,余音绕梁。北歌在琅琅上口之余更突显其质朴豪迈。北歌在比喻和设问等修辞手法上也分别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同是写女性的作品,南歌写女性之柔媚,北歌写女性之刚强,南歌让人想入非非,北歌令人慷慨激昂。
艺术手法西洲曲木兰诗
比喻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排比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对偶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设问西洲在何方?两桨桥头渡。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复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用典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顶真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5、南北朝民歌在人物称呼上的不同
在习惯性称呼方面,南北朝民歌也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南朝民歌那呵滩:“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还有读曲歌其五:“思欢不得来,抱被空中语。月没星不亮,持底明侬绪。”此处之“欢”是南朝乐府中习用的女子对其男友的称呼,而北朝民歌无此种用法。南朝民歌第一人称有“侬”等说法,而北朝民歌一般直呼“我”
6、南北朝民歌在描摹自然景观上的不同点
在自然景观方面,南朝多小桥流水桃花,北朝多金戈铁马高山草原。南朝乐府西乌夜飞其一:“日从东方出,团团鸡子黄。夫归恩情重,怜欢故在旁”其二:“阳春二三月,诸花尽芳盛。持底唤欢来,花笑莺歌咏”以花衬人,从平常小事入手,写得细腻欢快。前述北朝乐府企喻歌中的鹞子和燕雀的比喻很形象,以无穷的天际和黄尘为背景也很有气势,在写景中亦与北朝人民英武善战的民族性格相互映衬。
7、南北朝民歌在整个文学史上的不同影响
南朝民歌的内容几乎都是谈情说爱的“艳曲”对梁陈宫体诗的形成乃至于泛滥,在客观上有不可推卸的作用。北朝民歌由于题材广泛,不拘于男女情事,所以对宫体诗的形成影响不大。双关语,虽可溯源于先秦的瘦词、隐语,汉代歌谣中也偶有一二,如董逃歌及古绝句“藁砧今何在”一首,但大量使用则始于南朝民歌。唐以后,诗人们由于处境的险恶,往往利用双关语写作政治讽刺诗,来曲折地表达他们那种难以明言的爱国情怀和对政治时事的见解。
三、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相同点
在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时期,南北朝民歌以其自然质朴,通俗易懂,不用奥字僻字,采用口语入诗,能反映民众日常生活而在文坛上光辉夺目。南北朝民歌都具有自然性、生活性的共性,是对当时文坛无新意的腐朽文风的强烈抨击。这种抨击首先体现在社会生活生产、政治、思想意识等方面。由于南北朝文学是求实的文学,主流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所以各个方面的反抗性又或多或少地表露在文学中,让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反抗性。南朝民歌如前面提到的将士谣,吴孙皓初童谣。华山畿: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腰绳,自经屏风里。以死来求得解放,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生动诠释。北朝民歌如前面提及的陇头歌。还有企喻歌其四: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通过白骨遍野满目凄凉的场景来控诉战争的残酷。15
民歌大多数繁简得当,详略适宜,如在西洲曲中细描女子对情人的无尽相思,热恋的欢乐,离别的伤怀,殉情的决绝激愤,娓娓道来,丝毫不觉得繁琐累赘。而在木兰辞中对木兰在战场上发生的事通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来描述,意义一目了然,又不让人觉得敷衍搪塞。
民歌一般又都具有生动活泼、浅显流畅的特色,也受到文人的喜爱,对文人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齐梁时代的诗人,也开始反对诗歌语言过分追求书面化的典雅,主张雅俗结合,具有音乐感,这和民歌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由于阶层、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关系,南北朝民歌都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现也无法细观全貌。流传至今的作品都收入了乐府诗集中。除收入书目相同外,南北朝民歌都有描写爱情的作品。南北朝民歌对爱情的描写,基本上是健康严肃的,那些不正当两性关系的描写和对性欲的沉醉与轻薄淫亵之语,是统治阶级所作或是受其思想影响。乐府诗集载子夜歌四十二首,最后两首为梁武帝所作就是一证。北朝民歌对爱情的描写更显天真质朴。南朝民歌如三洲歌: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16把男女双方的爱恋比作比目鱼,永远相伴畅游。虽风流含情,但运用比喻曲折写出,自不失优雅严谨。北朝民歌如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17该民歌用的也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大胆地设想愿意成为情郎的马鞭,让两人能相伴左右,热情奔放却豪气尽显,让人对这样的爱心生向往,自然不会激起淫邪之念。
南北朝民歌在产生之初都是可以用来歌咏的。在形式上,南北朝民歌都带有浓郁的地方风习和地方特色。如前所述南北朝民歌都运用了比喻、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对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更突出了民歌的个性。
在表现手法方面,南北朝民歌对唐代诗人也有许多启发。例如杜甫草堂诗:“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葫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一连用四个“喜”字造成排句,便是从木兰诗“爷娘闻女来”等句脱化而来的。
在诗歌体裁上,南北朝民歌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的新道路,这就是五、七言绝句体,是唐代绝句的真正源头。前人说李白的长干行以西洲曲为粉本,说他的绝句从六朝清商小乐府来,也都是信而有征的。如子夜四时歌秋歌写道:“秋夜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与李白的著名绝句静夜思意境非常相似。南北朝民歌多用口语,对后代诗人是很好的借鉴,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也善于提炼口语入诗。
四、总论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这一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各族人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士族地主集团之间的勾结争夺战争频繁不断。从晋室南渡到隋代统一,不管中间的朝代有多少变迁,南北始终处于对立局面。在这一时期,南北朝民歌突破了当时文坛上固步自封的形式主义的禁锢,与被门阀制度左右的官僚士子不同,他们用自己的心声来编歌,唱出了与当时文坛上迥然不同的清新之音。正因为文字是真实而无伪的,所以感人。官僚士子或许知道这个道理,但有心无力者有之,无心无力者有之,无心有力者不屑之,所以,文坛上必定推举出一个盟主。当时的南北朝民歌敢言之官僚士子之不敢言,敢为之文人学士之不愿为,从自身的所感所想出发,将自已的生活实事寄之于歌,从而用文字写心,用心来唱歌,从而用民歌抒写了心中的情感,也用情感谱出了一曲曲的清歌。这是社会所造成的时势,是时势所引就的必然,是文人敢怒不敢言后崛起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高尔基告诉我们:“人民不但是创造一切物质财富的力量,同时也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唯一无穷的源泉,他在创作的时间、美和天才上都是第一流的哲学家和诗人,这样的诗人写出了人间一切伟大的诗篇和悲剧,也写出了其中最伟大的一篇——世界文化史。”所以人民完全有能力在文学的低谷中给文化界吹入一股清新之风。南北朝民歌是南北歌文学的亮点,是中国民歌史的亮点,是能够补中国文人诗之不足,是民俗民风的质朴无华的诠释。
南北朝民歌承继了诗经“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传统,并在这个传统上大胆创新。在当时社会的推动和思想的影响下,自前期文人作品理性的囚笼中解脱出来,加入了更多的感性、思维和主观想法。从而呈现出了与诗经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前期文人作品的不同思想倾向。
就好比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一样,南北朝民歌也有自身的特点。南朝民歌温柔旖旎,不大起大伏声嘶力竭,但是别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柔软的,不强硬的,好比月光是阴柔的。但是于弱之外还有一层静谥,在理性之外别藏着一种感性。她的意蕴是悠长的,仿佛一串珠子,让人感慨其精致华美。北朝民歌大气雄浑,生活起居、爱情战事纯用直白之笔写出。他是刚性的,好比日光的热烈。他是争雄的,快人快语。他仿佛一把宝剑,剑气逼人。
在劳动工作之余,或独自哼首小曲,或情侣间对唱,或引两三知已即兴而歌,或者大家一起借民歌表达胸怀抱负,舒心中郁结之气,给平凡的生活增加些音符、文字、还有乐趣,这是民歌对生活的贡献。南北朝民歌亦是如此。
南北朝民歌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留存了许多对文字的心得体会和探索经验,这些心得体会和探索经验是不可抹杀的成绩——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又开启了文化的道路。南北朝民歌是不可小窥的。南北朝民歌以其质朴显示着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1张建业中国诗歌简史第173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1版。
2徐中玉主编诸晔等所著中国古典名篇欣赏第199页,学林出版社1987年2月第1版,1987年10月第2次印刷。
3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62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4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64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5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中国文学简史第177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十月第一版,1984年3月第三次印刷。
6转引自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第364页,中华书局1962年8月第1版,1964年9月扬州第3次印刷。
7刘玉耀雅韵俗情——乐府诗与民歌第73页,辽海出版社1998年7月版。
8中国文学简史第178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十月第一版,1984年3月第三次印刷。
9转引自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第365页,中华书局1962年8月第1版,1964年9月扬州第3次印刷。
10选自南朝乐府民歌。绵州今为绵阳县,属四川省。豆子山即豆圌山,在绵州。罗江是县名,在四川省北部。又是水名,在罗江县东。玄武是县名,即今四川省中江县。(绵州今为绵阳县,属四川省。豆子山即豆圌山,在绵州。罗江是县名,在四川省北部。又是水名,在罗江县东。玄武是县名,即今四川省中江县。)
11张建业中国诗歌简史第184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1版。
12企喻歌出自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69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折杨柳歌辞出自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70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13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72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14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80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15邓魁英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第455页,北京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
16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55级学生集体编写中国民间文学史第2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17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55级学生集体编写中国民间文学史第2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摘要本文对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南北朝民歌是南北朝文学的一大亮点。南北朝民歌从文人作家的享乐作品中脱身而出,产生了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又由于南北方政权一时偏安使南北朝民歌出现了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内容、语言、表现与艺术手法、人物称呼、自然景观和影响上。相同点体现在民歌的共性、体裁和影响等。
关键词南北朝民歌 异同 内容 语言 手法 影响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在不同历史天空下产生了不同的文学。文学有许多的分类标准。文学从国度来说,可以分为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文学从历史时期来说,可以分为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又可分为先秦文学、汉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朝文学、元明清文学等。文学从社会阶层来说,可以分成平民文学和贵族文学。那些接近人民大众的思想和生活的文学作品称为平民文学,而另一些能够体现官僚士大夫的思想情趣、文学素养、生活方式的文学称为贵族文学。民歌自然归属于平民文学。民歌以其清新流丽朴拙见长,不同于个人的文字作品,体现了一定地域内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是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作品。南北朝民歌是继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民间口头创作,属于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平民文学范畴,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新的发展。当然,南北朝民歌的出现、发展、繁荣并不是偶然的。
一、南北朝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分裂时间最长的年代,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而后由西晋实现短暂的统一,但为时不过二、三十年,又是连年混乱南北分裂,直至隋重新统一。由于战争不断,导致政权更迭频繁。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东晋和北魏存在时间超过一百年外,其余王朝生命都不长。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代,最长的宋立国约六十年,最短的齐仅二十余年。国家分裂,政权不稳,政治集团互相伐戮,斗争激烈。南北方政权虽一时偏安,但南征北讨亦时起时伏。动乱的年代,使统治阶层像平民百姓一样感到世事无常,人心惶惶。所以宗族血统成了统治阶级巩固政权采取的一种手段,因而产生了士族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庶族在政治上出路艰难。
虽然国家分裂社会动乱,但南北朝时期也并非就是暗无天日。这段时期中国传统的以农业和小手工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也有相当大的发展。尤其是东南地区还建成了并达到了较为发达的经济、文化水平。在社会思想上更为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人们思想了许多新问题,在哲学本体论,思辨逻辑,社会伦理观,人与自然关系诸方面提出了重要看法,对女性地位开始给予关注。政治的乱世便是文化与思想的治世,这是继战国‘百家争鸣’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尤其是对个性和自我价值的重视,是文学对于‘人学’的一种靠拢。
因为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导致文人作家的社会地位一般都比较高,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疏离,其作品多体现在宴饮酬答,纵情声色,游山玩水上。又由于政治上的不自由不独立,使他们的美学趣味有明显的贵族意味,内容偏狭。又因为这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平民增强了劳动的积极性。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又从文人作家的享乐作品中脱身而出,产生了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这就是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来自于民间,表达了人民的普遍情感和美好愿望。又由于南北方政权一时偏安,就使南北朝民歌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二、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1、南北朝民歌在内容上的不同点
南朝民歌,有书籍记载的以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前者计三百二十六首,后者一百四十二首。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使流传至今的南朝民歌在内容上以情歌为主,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乐府诗集说:“晋书乐志中曰:‘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又说:“古今乐录曰:‘吴声十曲:一曰子夜,二曰上柱,三曰凤将雏,四曰上声,五曰欢闻,六曰欢闻变,七曰前溪,八曰阿子,九曰丁督护,十曰团扇郎。又有七日夜女歌、长史变、黄鹄、碧玉、桃叶、长乐佳、欢好、懊恼、读曲,亦皆吴声歌曲’。1由此可见“吴声歌曲”的产地虽不广阔,其曲调却极繁富。乐府诗集尝云:“按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声亦异,故因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云。”2建业是当时的首都,荆(今湖北江陵县)、郢(今湖北宜昌县)、樊(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也是当时的重镇,商业都非常发达。乐府诗集载:西曲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因其方俗而谓之西曲。“西曲歌”是南朝乐府民歌的重要部分,其中石城乐、乌夜啼、莫愁乐、襄阳乐、三洲歌、采桑度、那呵滩、拔蒲等,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很有特色。南朝民歌多‘都市之歌’,少‘郊野之歌’,这就规定了南朝民歌的局限性:与劳动相对脱离,却与声色犬马联系了起来;与自耕自足相对脱离,却与宴饮颓唐联系了起来。因为南朝民歌多出于‘都市巷陌’,还带有小市民的一些庸俗意味。梁裴子野宋略说当时“王候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富贾,舞女成群,竞相夸大,互有争夺”又加上妓女介入上层社会娱乐场所,又理所当然地增加了南朝民歌的色情味。
南朝民歌中的情歌内容包括:[1]男女缠绵之情。南朝民歌往往对爱情作出大胆天真的抒写,相对而言江南的吴歌艳丽柔弱,荆楚一带的西曲浪漫热烈。如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3丁督护歌(督护初征时,侬亦恶闻许。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等。4华山畿是南朝宋代乐府曲调名,属于清商曲中的吴声歌曲,原有歌辞二十五首。
据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说,南朝宋少帝时,镇江的士子往丹阳去途经华山脚时,喜欢上当地客店的一位姑娘,因无法表达倾慕之情回家后就病倒了。姑娘听说此事解下自己的围裙相赠,告知偷偷放在其褥子下面,士子的病有所好转,但是后来当他发现围裙竟抱住不放,又激动地把它吞到肚子里去了。结果病又复发。士子死后母亲按他的意思让灵车还从华山脚下过,姑娘走出来对着棺材念了华山畿这首歌,棺材自动张开,姑娘纵身跳入后又重阖上。后任人敲打再无动静。于是人们将其合葬,称之为“神女冢”华山畿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又因为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的补充,让人心生向往。后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可能即由此而来。
丁督护歌是晋宋间的乐府曲调名,亦属于吴声歌曲,原歌辞五首。作品表现了一个女子送他的丈夫随督护出征时不忍分离的心情。据江湖纪闻说:“石尤风者,传闻为石氏女嫁为尤郎妇,情好甚笃。夫为商远行,妻阻之不从。尤出不归,妻忆之病亡。临亡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自后商旅发船值打头逆风,则曰‘此石尤风也’,遂止不行。”
南朝乐府大子夜歌中写道: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这里提及的子夜歌是南朝民歌的名篇,相传是晋代一个名叫子夜的女子所创作,现存四十二首,基本上是情调缠绵的情歌,声调哀苦。大子夜歌和子夜四时歌都是子夜歌的变体。子夜歌其一: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其二:自从别郎来,何日不咨嗟?黄蘖郁成林,当奈苦心多。其三: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都非常生动地写出了思念之情。又譬如读曲歌其六: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子夜四时歌春歌:绿荑带长路,丹椒重紫茎;流吹出郊外,共欢弄春英。5两情相悦、惺惺相惜、相乐相得的心情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显露出来,又化入字里行间。自然并且率真。读曲歌其六徐陵曾经袭用:“绣帐罗帷隐灯烛,一夜千年犹不足。惟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可徐陵只见文字不见真性情,因此二者高下自现。乐府诗集收读曲歌八十九首。宋书乐志说:“读曲歌者,民间为彭城王义康所作也(义康于公元四五一年被杀)。其歌云:‘死罪刘领军,误杀刘第四’是也。”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说:“读曲歌者,元嘉十七年(公元四四),袁后崩,百官不敢作声歌。或因酒宴,止窃声读曲细吟而已。以此为名。”6
华山畿(夜相思):夜相思,投壶不停箭,忆欢作娇时。这首诗是说,女子夜里思慕情人却无由得见时感到无聊便投壶解闷,回忆起过去和情人同玩这游戏耍赖的情景。其蕴致尤如一首唐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同样写思念之情可谓各有千秋。
南朝乐府民歌中有将劳动与爱情结合在一起描写的作品,如采桑度: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
“吴歌”“西曲”最成熟最精致阶段的代表作品是西州曲。西州曲在乐府诗集中属杂曲歌辞,题为古辞,经过文人润色加工。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顶真句式勾联全篇,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首最长的五言抒情诗。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方?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全篇最后一句是“吹梦到西洲”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梦呢?是幸福之梦,团圆之梦,日思夜想之梦,是美梦。可是这毕竟是梦境,怎样能够实现女主人公的梦境呢?那就是男女主人公不论身在何处彼此的心都能紧紧相连,在任何时候都能此情不渝。诗没有正面写男主人公,而是从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思所想着手,活脱脱地勾勒出一个柔情似水的,怀着纯真爱情理想的江南女子的形象。看这首诗仿佛看的就是这一份温柔与温暖。梅花、日暮、乌臼树、翠钿、莲花、飞鸿、栏杆、海水,这些景物又给人一种通透脱俗之感,仿佛一幅水墨画,写意并且优雅。从这些景色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季节的改变,可是女主人公的痴情如初。从这些景致中点化相思之意,从相思之情中神化万物。让人不禁也为她感染与担忧。感染到她的一腔诚挚,担忧她的柔软受挫。
[2]男女恋爱之艰。虽然两情相悦,心心相属,但是这种相恋受到了许多阻力。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主,也表现在南朝民歌的字里行间。欢闻变歌中写道:锲臂饮清血,牛羊持祭天。没命成灰土,终不罢相怜。7民歌虚写死后两人相爱相怜,实则以死后两人之真情突出生时更因互助扶持、相濡以沫。在表现爱之坚贞方面,赞赏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的同时也突出要争取自由之爱的艰难。在这一体裁内容的描写中,现实主义的手法更为明显。子夜四时歌写道:“冶游步春露,艳觅同心郎”——青年男女对爱情是视若珍宝的。他们因为爱而去爱。那么如许纯洁的爱的结果是什么呢?自然有成有败。华山畿: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腰绳,自经屏风里。为什么要上吊呢?懊侬歌回答了这一问题:懊恼奈何许。夜闻家中论,不得侬与汝!从这里可以知道他们的爱是以失败告终的。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行结识’,但最终敌不过封建家长制的压力,双双殉情。这是时代造就的弱点,反抗力量与被反抗力量的悬殊让他们没有争取到自身的幸福。“棒打鸳鸯”的事屡见不鲜。其实即使有幸结合,因为反抗的柔弱也还有许多悲剧发生。
[3]弃妇的不平之鸣。男女双方有幸结合,却还是不停地上演悲剧。在南北朝甚至整个封建社会,男女地位不平等: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讲究的是‘从一而终’,男子可以‘三妻四妾’,甚至一纸休书可以了结一段婚姻。不平的家庭地位导致了妇女的不安全感、危机感,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猜忌。当女子被丈夫抛弃后,又多了一种清冷的孤寂感和对负心的谴责漫骂。如子夜冬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子夜歌: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懊侬歌:我与欢相怜,约誓底言者?常叹负情人,郎今果成诈!8
[4]妓女的悲苦之音。寻阳乐:“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送一却迎两,无有暂时闲。”倚门卖笑,客不由人,又往往被人视为败柳残荷,妓女的人格遭到了严重侮辱。她们挣扎而又无奈,不满又被迫屈服。诗歌中就表现了她们这种悲伤与苦闷,辛酸与处世之艰。在夜度娘和长乐佳也都有这类描写。
当时流传于民间的南朝民歌也有许多并非情歌。吴歌中有神弦歌十一首,大都为江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中所述之神灵,体态优雅,风姿绰约,富于浪漫主义温情。和楚辞九歌相似,神弦曲也具有人神恋爱的特色。曲词中,有的赞叹男神的美貌,如白石郎曲: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有的写女神的私生活,如青溪小姑: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续齐谐记说:“会稽赵文韶,为东宫扶侍。坐清溪中桥,与尚书王叔卿家隔一巷,相去二百步许。秋夜嘉月,怅然思归,倚门唱西乌夜飞,其声甚哀怨。忽有青衣婢,年十五六,前曰:‘王家娘子白扶侍,闻君歌声,有门人(乐府诗集引作‘有悦人者’,是)。逐月游戏,遣相闻耳。’时未息,文韶不之疑,委曲答之。亟邀相遇。须臾女到,年十八九,行步容色可怜,犹将两婢自随。问家在何处。举手指王尚书宅曰:‘是。闻君歌声,故来相诣,岂能为一曲邪?’文韶即为歌草生盤石,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乃曰:‘但令有瓶,何患不得水?’顾谓婢子,还取箜篌,为扶侍鼓之。须臾至,女为酌两三弹,泠泠更增楚绝。乃令婢子歌繁霜,自解裙带系箜篌腰,叩之以倚歌。歌曰:‘日暮风吹,叶落依枝。丹心寸意,愁君未知!’‘歌繁霜,繁霜侵晓幕,何意空相守,坐待繁霜落!’歌阕,夜已久,遂相宁燕寝,竟四更别去。脱金簪以赠文韶,文韶亦答以银椀、白琉璃匕各一枚。既明,文韶出,偶至青溪廊歇,神座上见椀,甚疑而委悉之,屏风后则琉璃匕在焉,箜篌带缚如故。祠廊中惟女姑神像,青衣婢立在前。细视之,皆夜所见者,于是遂绝。当宋元嘉五年(公元四二八)也。”这些歌与美妙的神话传说相连,虽写人但饱含人性人情,实质上都与情歌无异。9
此外,还有一些不关涉情感的颇具风味的民歌小调,如绵州巴歌:豆子山,打瓦鼓。扬平山,撒白雨。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10还有采桑度: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初曲。10
统治阶级还在采集过程中有意识地剔除了一些民歌(包括对民生疾苦、劳动生活、战争流离失所之作),因为这些带有市民反抗意识却对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带来威胁,让统治阶级食不香甜、夜不能寝的民歌自然不能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同与喜爱。所以统治阶级抛弃了“观风俗,知薄厚”的采诗采歌的习俗,而是凭自己的主观意志选择一些既不影响自己统治威信又能够体现他们享乐要求的作品。晋书王恭传:“尚书令谢石,因醉为委巷之歌(晋中兴书说‘为吴歌’)。”又南史王俭传也有“褚颜回弹琵琶,王僧虔、柳世隆弹琴,沈文季歌子夜来”的记载。这说明了他们爱好民间小歌,而且自己亦能歌咏。但象吴孙皓初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又如将士谣:“宁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谟。玄谟犹尚可,宗越更杀我。”前者反抗迁都,后者指控将宫统治的残忍,他们自然不爱听。当这样的作品诞生时,他们往往横加阻挠。
所以现存的南朝民歌并不能与来自当时的南朝民歌等量齐观,而只是当时民歌的一部分。抛弃了当时民歌中激烈的愤世骂世之作,表现出了平民文学受统治阶层影响而在一定范围与程度的贵族化倾向。可现存南朝民歌的言情之作还是从一个侧面指出了封建统治的罪恶黑暗和百姓实现自身幸福的艰难。
一般而言大多数南朝民歌属于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民歌真实地描写了女子面对爱情时的惊喜、憧憬,对爱情的珍惜;当情人远离自己时刻骨的相思和至死不改的心意;当被情人抛弃时对沉溺于甜言蜜语的悔恨和对负心汉的谴责与仇视。南朝民歌好比一部色彩艳丽的民间爱情风俗画,把爱情的悲或喜,情人间的聚与散,结局的分与合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通过对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惟妙惟肖地体现了主人公面临爱情时的柔情似水和百转回肠。现存南朝民歌大多以女子之视角为民歌视角,以女子所思所想为民歌之思想,还甚至包括妓女婢妾之所作,有浓重的女儿气和闺阁气,甚至有些还含有色情成分和脂粉妖冶的气氛。以社会背景为外围圈,以自然景色为映衬,以男女关系为内在脉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空变换为运转轨迹,从而塑造了饱满的立体人物形象。给人有血有肉,合情合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这与当时大部分流连光景的文人之作大相径庭。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所谓横吹曲,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做“鼓角横吹曲”鼓角横吹曲现存六十多首,数量虽远不及南朝的清商曲,但内容却丰富得多,不限于情歌一隅,相当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北朝二百多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特征,战斗性也较强,在这一点上酷似汉乐府民歌。汉代的横吹曲,相传系张鸯从西域传来,但歌辞没有流传下来。南北朝时代南北两朝在政治方面形成对峙,但在文化方面彼此还是互相交流的。南朝的吴声西曲,在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即已传入北朝,成为北朝上层阶级常常欣赏的娱乐品。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也有一小部分。今存七十首左右。原作大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且多是少数民族的创作,主要是鲜卑族和其他北方民族的人民所作。北朝民歌中的一些作品经过精通汉语的少数民族人士或者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汉人的翻译修改后传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来。所以确切地说现存北朝民歌的大部分作品不是原作而是译作。因而现存的北朝民歌既保存了原初北朝民歌的一些特点,又融汇了汉族文化。北朝文人诗佳作寥寥,北魏末年号称“三才”的温子升、刑邵、魏收三人,所作都不过十首左右,且大都模拟齐梁,又少其风韵,实无足观。这与当时政治黑暗,有一定关系。但是庶民的文学却悄悄地在街头巷尾流行了起来。对时事与生活有所意见,便用通俗的语言咏之成歌,以平民之自身立场观世事民情,北朝民歌以其通俗易懂,能传民之心声,破文学之腐弊而流传。在北朝文学中,北朝民歌一枝独秀,大放异彩。
北朝民歌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北方风情地域的描写。北朝民歌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开阔的视野入歌,加上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民间风俗,给人一种与南朝清新娟秀不同的豪野随性之气质。如敕勒歌写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试想着在苍茫无垠的天地间寄居,牛羊成群,草原上的风挟着歌声来,天好比“穹庐”把一切都盖住了。在万物底下抬头一望,无遮无拦,只见天幕,一望无际。从“盖”这一手法上突出无遮盖,是先抑后扬的写法。这是迥异于南方的景致。不仅在静态中描写草原的辽阔,而且在动态中表现草原蓬勃的生机。在全篇中,没有主人翁的介入,似乎纯萃写景,但是于‘无我之境’中‘有我的形象’,抒发了人的所见所思,是‘无我’与‘有我’的完美结合。
[2]爱情的大胆泼辣。北朝民歌也有反映爱情生活的,但心直口快,无扭捏作态之感。捉溺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襌后裙露。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地驱乐歌: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11
对爱情的描写有时也比较淡泊,少南朝民歌儿女情长之感。他们爱美丽的姑娘,也爱宝刀利剑,有时还把两者相比。琅邪王歌: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娑,剧于十五女。
[3]英雄主义情怀和尚武精神。对英雄的膜拜对武力的尊崇,让北朝民歌体现出尚武精神。企喻歌: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又如折杨柳歌辞: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必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12前一首诗的意思是好汉要干勇敢的事,用不着拉扯别人,成群结伙,你看见那划过长空的鹞子吗?它一来就吓得那些燕雀两边逃躲。后一首诗说,勇士须要好马,而好马也只配勇士骑,真正的勇士不是吹出来的,要知谁强谁弱,就骑上马出去比一比。这两首诗对鹞子、健马的描写,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片开阔的视野,烘托出一种豪迈的气氛。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光辉灿烂的作品,最早见于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后见于宋人编的文苑英华、古文苑和乐府诗集,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上的“双壁”胡应麟诗薮说:“五言之赡,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赡,极于木兰。
孔雀东南飞写的是爱情故事,是一部悲剧。木兰诗写的却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无关乎爱情,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篇,虽有对于旅途劳苦和战争灾难的描写,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喜剧。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府兵制起源于北朝的西魏,这种制度规定,当战争需要时,每个二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人都要应征入伍。因此木兰的父亲虽年迈军书上仍有他的名字。木兰因为父亲年老、兄弟年幼,所以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当时府兵制规定凡从军的人都要自备刀矛弓箭,所以去战场前她积极准备。在战场上她勇猛异常、巾帼不让须眉,身经百战而回,受到可汗的封赏。但木兰却视金钱名利如粪土,要求返乡,最后受到了家人的欢迎,最后伙伴才得知木兰是一名女子。民歌最后还用了‘雄雌之兔’的比喻,给人一种含蓄隽永又活泼可爱的动态美感。在北朝,妇女中出现象木兰这样勇敢善战的人物是不足为奇的。只如北史李安世传所载李波小妹歌就提供了一个武艺卓越的妇女的真人真事:“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但是木兰的形象,比之李波小妹的形象却有本质的差别。李波小妹是残害人民的豪强地主家庭的妇女,而木兰却自始至终都不失劳动人民女儿的本色。她不惜自我牺牲,也不顾“男女有别”“上战场杀敌”既保全了老父,又捍卫了边疆。由于故事本身的正义性、传奇性,使民歌作者有可能在木兰身上集中地体现劳动人民高贵的品质。
南北朝时期思想界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在这之前男女地位极不平等,女子的意见和言谈不受关注的现象有所改观,虽然并不是彻底改变,但是在意识领域毕竟跨了一大步。与此相适应的,木兰诗通过对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激荡人心的事件,用诗歌的语言唱出了男女平等的愿望。在北方可汗连年征兵的现实情形下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并把两者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达到水乳交融的艺术效果。
[4]对战争的厌恶和生活的穷苦。长期的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种厌恶之情也体现在民歌中,唱出了征戍徭役的飘泊之苦,抒写了悲痛的思乡怀人之情。陇头歌其一: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其二: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其三: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13陇头歌本出魏、晋乐府,乐府诗集收此三首,皆写游子的苦辛及其思乡的悲哀。陇头歌本是汉横吹曲题,古辞已亡。明、清以来,说者多以为这三首可能是汉魏旧辞。作品第一首写征夫的飘泊流离之感,孑然一生,形单影只;第二首写陇山一带的气候严寒,令人不寒而栗;第三者写征夫的思乡之痛,感人肺腑。特别是‘寒不能语,舌卷入喉’一句,对动作的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将严寒之苦用最朴素和最能令人信服的歌词体现了出来。又如紫骝马歌云:“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整首诗以风吹高树、落叶飘零来比喻征夫和徭役,凄楚动人。14
[5]对剥削制度的不满。雀劳利歌:雨雪霏霏雀劳利,长嘴饱满短嘴饥。这里的“长嘴”和“短嘴”便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的象征性概括,一个简单的比喻,道出了贫富悬殊的差距和百姓生活的艰难。
北朝民歌用其特殊的豪迈雄健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北方人民生活劳动战斗的情况。把题材拓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北朝民歌是阳刚气的,是英雄气的,是直截了当的。
2、南北朝民歌在语言上的不同点
南朝乐府大子夜歌中写道: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这是南朝乐府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也是子夜歌及其各种变曲的突出特点。南朝民歌大都为五言四句(其中的西洲曲篇幅较长,且经过文人的润色加工)。由于大多数南歌篇幅短小,所以往往通过典型或心境的刹那展现,点到即止。显得活泼、跳跃、留有余味。其用语自然清新,好用隐语、双关语,有时用典,带有浓厚的南国水乡生活气息。在双关语中有同音异字的双关如“莲子”隐喻“怜子”即爱你之意;“莲子青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莲心彻底红”中的“莲心”隐“怜心”也就是“相爱之心”又如以“藕”隐喻配偶之“偶”以“芙蓉”为“夫容”以“碑”为“悲”以关门之“关”为关念之“关”以道路之“道”为说道之“道”以“丝”双关“思”等。还有同音同字双关,如“朝霜语白日,知我为欢消”(读曲歌),用“消”双关朝霜为白日所消融和诗人为心上人消瘦。“经霜不堕地,岁寒无异心”(子夜四时歌),用无异心双关松柏的不怕寒霜和人心的前后如一。“莲心彻底红”隐喻怜爱之深透。此外还有子夜歌中的“何悟不成匹”隐喻“匹配”的“匹”双关语、隐语的运用,使语言多了一种耐咀嚼的韵味,让文字在描蓦事物上多了一层意蕴,并达到深入浅出、形象直白的艺术效果。
乐府诗集中收录的北朝民歌由于初作时为少数民族的创作,后才经翻译,所以这些北朝民歌不如南朝民歌工整,句型长短错综,但在变化中取得了全篇的和谐统一。比如说敕勒歌三、四、七言错落有致,浑然一体,丝毫未见斧匠之痕。北朝民歌因为粗豪之气使然,有啥说啥,所以极少用双关语与隐语,这更加突出了北朝民歌的豪放气雄之感。木兰诗篇幅较大,语言上有朴素自然的口语,也有精妙绝伦的律句(前者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后者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南北朝民歌在感情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
北歌爽朗刚劲,情感格外活跃而有力量。直抒胸臆,如涛涛江河,一泻千里。例如幽州马客吟: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又如前面提及的捉溺歌。南歌委曲细腻,感情深沉一唱三叹。缠缠绵绵,如涓涓细流,九曲回肠。如前面所说的子夜歌和西洲曲等。
4、南北朝民歌在艺术手法上的不同点
南北朝民歌都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但这些艺术手法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在南北朝民歌中起着渲染人物、表现主题、揭示中心的作用。在具体的作品中有具体的表现,南北朝民歌不同的风物人情与自然景观,生活氛围和人物性情修养造成了在艺术手法上也出现了不拘一格、互不雷同的局面。
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为这一时期民歌生色不少。南朝民歌善于表现深沉委婉的情感,余音绕梁。北歌在琅琅上口之余更突显其质朴豪迈。北歌在比喻和设问等修辞手法上也分别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同是写女性的作品,南歌写女性之柔媚,北歌写女性之刚强,南歌让人想入非非,北歌令人慷慨激昂。
艺术手法西洲曲木兰诗
比喻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排比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对偶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设问西洲在何方?两桨桥头渡。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复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用典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顶真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5、南北朝民歌在人物称呼上的不同
在习惯性称呼方面,南北朝民歌也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南朝民歌那呵滩:“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还有读曲歌其五:“思欢不得来,抱被空中语。月没星不亮,持底明侬绪。”此处之“欢”是南朝乐府中习用的女子对其男友的称呼,而北朝民歌无此种用法。南朝民歌第一人称有“侬”等说法,而北朝民歌一般直呼“我”
6、南北朝民歌在描摹自然景观上的不同点
在自然景观方面,南朝多小桥流水桃花,北朝多金戈铁马高山草原。南朝乐府西乌夜飞其一:“日从东方出,团团鸡子黄。夫归恩情重,怜欢故在旁”其二:“阳春二三月,诸花尽芳盛。持底唤欢来,花笑莺歌咏”以花衬人,从平常小事入手,写得细腻欢快。前述北朝乐府企喻歌中的鹞子和燕雀的比喻很形象,以无穷的天际和黄尘为背景也很有气势,在写景中亦与北朝人民英武善战的民族性格相互映衬。
7、南北朝民歌在整个文学史上的不同影响
南朝民歌的内容几乎都是谈情说爱的“艳曲”对梁陈宫体诗的形成乃至于泛滥,在客观上有不可推卸的作用。北朝民歌由于题材广泛,不拘于男女情事,所以对宫体诗的形成影响不大。双关语,虽可溯源于先秦的瘦词、隐语,汉代歌谣中也偶有一二,如董逃歌及古绝句“藁砧今何在”一首,但大量使用则始于南朝民歌。唐以后,诗人们由于处境的险恶,往往利用双关语写作政治讽刺诗,来曲折地表达他们那种难以明言的爱国情怀和对政治时事的见解。
三、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相同点
在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时期,南北朝民歌以其自然质朴,通俗易懂,不用奥字僻字,采用口语入诗,能反映民众日常生活而在文坛上光辉夺目。南北朝民歌都具有自然性、生活性的共性,是对当时文坛无新意的腐朽文风的强烈抨击。这种抨击首先体现在社会生活生产、政治、思想意识等方面。由于南北朝文学是求实的文学,主流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所以各个方面的反抗性又或多或少地表露在文学中,让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反抗性。南朝民歌如前面提到的将士谣,吴孙皓初童谣。华山畿: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腰绳,自经屏风里。以死来求得解放,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生动诠释。北朝民歌如前面提及的陇头歌。还有企喻歌其四: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通过白骨遍野满目凄凉的场景来控诉战争的残酷。15
民歌大多数繁简得当,详略适宜,如在西洲曲中细描女子对情人的无尽相思,热恋的欢乐,离别的伤怀,殉情的决绝激愤,娓娓道来,丝毫不觉得繁琐累赘。而在木兰辞中对木兰在战场上发生的事通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来描述,意义一目了然,又不让人觉得敷衍搪塞。
民歌一般又都具有生动活泼、浅显流畅的特色,也受到文人的喜爱,对文人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齐梁时代的诗人,也开始反对诗歌语言过分追求书面化的典雅,主张雅俗结合,具有音乐感,这和民歌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由于阶层、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关系,南北朝民歌都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现也无法细观全貌。流传至今的作品都收入了乐府诗集中。除收入书目相同外,南北朝民歌都有描写爱情的作品。南北朝民歌对爱情的描写,基本上是健康严肃的,那些不正当两性关系的描写和对性欲的沉醉与轻薄淫亵之语,是统治阶级所作或是受其思想影响。乐府诗集载子夜歌四十二首,最后两首为梁武帝所作就是一证。北朝民歌对爱情的描写更显天真质朴。南朝民歌如三洲歌: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16把男女双方的爱恋比作比目鱼,永远相伴畅游。虽风流含情,但运用比喻曲折写出,自不失优雅严谨。北朝民歌如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17该民歌用的也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大胆地设想愿意成为情郎的马鞭,让两人能相伴左右,热情奔放却豪气尽显,让人对这样的爱心生向往,自然不会激起淫邪之念。
南北朝民歌在产生之初都是可以用来歌咏的。在形式上,南北朝民歌都带有浓郁的地方风习和地方特色。如前所述南北朝民歌都运用了比喻、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对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更突出了民歌的个性。
在表现手法方面,南北朝民歌对唐代诗人也有许多启发。例如杜甫草堂诗:“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葫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一连用四个“喜”字造成排句,便是从木兰诗“爷娘闻女来”等句脱化而来的。
在诗歌体裁上,南北朝民歌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的新道路,这就是五、七言绝句体,是唐代绝句的真正源头。前人说李白的长干行以西洲曲为粉本,说他的绝句从六朝清商小乐府来,也都是信而有征的。如子夜四时歌秋歌写道:“秋夜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与李白的著名绝句静夜思意境非常相似。南北朝民歌多用口语,对后代诗人是很好的借鉴,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也善于提炼口语入诗。
四、总论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这一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各族人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士族地主集团之间的勾结争夺战争频繁不断。从晋室南渡到隋代统一,不管中间的朝代有多少变迁,南北始终处于对立局面。在这一时期,南北朝民歌突破了当时文坛上固步自封的形式主义的禁锢,与被门阀制度左右的官僚士子不同,他们用自己的心声来编歌,唱出了与当时文坛上迥然不同的清新之音。正因为文字是真实而无伪的,所以感人。官僚士子或许知道这个道理,但有心无力者有之,无心无力者有之,无心有力者不屑之,所以,文坛上必定推举出一个盟主。当时的南北朝民歌敢言之官僚士子之不敢言,敢为之文人学士之不愿为,从自身的所感所想出发,将自已的生活实事寄之于歌,从而用文字写心,用心来唱歌,从而用民歌抒写了心中的情感,也用情感谱出了一曲曲的清歌。这是社会所造成的时势,是时势所引就的必然,是文人敢怒不敢言后崛起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高尔基告诉我们:“人民不但是创造一切物质财富的力量,同时也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唯一无穷的源泉,他在创作的时间、美和天才上都是第一流的哲学家和诗人,这样的诗人写出了人间一切伟大的诗篇和悲剧,也写出了其中最伟大的一篇——世界文化史。”所以人民完全有能力在文学的低谷中给文化界吹入一股清新之风。南北朝民歌是南北歌文学的亮点,是中国民歌史的亮点,是能够补中国文人诗之不足,是民俗民风的质朴无华的诠释。
南北朝民歌承继了诗经“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传统,并在这个传统上大胆创新。在当时社会的推动和思想的影响下,自前期文人作品理性的囚笼中解脱出来,加入了更多的感性、思维和主观想法。从而呈现出了与诗经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前期文人作品的不同思想倾向。
就好比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一样,南北朝民歌也有自身的特点。南朝民歌温柔旖旎,不大起大伏声嘶力竭,但是别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柔软的,不强硬的,好比月光是阴柔的。但是于弱之外还有一层静谥,在理性之外别藏着一种感性。她的意蕴是悠长的,仿佛一串珠子,让人感慨其精致华美。北朝民歌大气雄浑,生活起居、爱情战事纯用直白之笔写出。他是刚性的,好比日光的热烈。他是争雄的,快人快语。他仿佛一把宝剑,剑气逼人。
在劳动工作之余,或独自哼首小曲,或情侣间对唱,或引两三知已即兴而歌,或者大家一起借民歌表达胸怀抱负,舒心中郁结之气,给平凡的生活增加些音符、文字、还有乐趣,这是民歌对生活的贡献。南北朝民歌亦是如此。
南北朝民歌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留存了许多对文字的心得体会和探索经验,这些心得体会和探索经验是不可抹杀的成绩——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又开启了文化的道路。南北朝民歌是不可小窥的。南北朝民歌以其质朴显示着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1张建业中国诗歌简史第173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1版。
2徐中玉主编诸晔等所著中国古典名篇欣赏第199页,学林出版社1987年2月第1版,1987年10月第2次印刷。
3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62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4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64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5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中国文学简史第177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十月第一版,1984年3月第三次印刷。
6转引自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第364页,中华书局1962年8月第1版,1964年9月扬州第3次印刷。
7刘玉耀雅韵俗情——乐府诗与民歌第73页,辽海出版社1998年7月版。
8中国文学简史第178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十月第一版,1984年3月第三次印刷。
9转引自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第365页,中华书局1962年8月第1版,1964年9月扬州第3次印刷。
10选自南朝乐府民歌。绵州今为绵阳县,属四川省。豆子山即豆圌山,在绵州。罗江是县名,在四川省北部。又是水名,在罗江县东。玄武是县名,即今四川省中江县。(绵州今为绵阳县,属四川省。豆子山即豆圌山,在绵州。罗江是县名,在四川省北部。又是水名,在罗江县东。玄武是县名,即今四川省中江县。)
11张建业中国诗歌简史第184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1版。
12企喻歌出自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69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折杨柳歌辞出自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70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13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72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14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80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15邓魁英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第455页,北京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
16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55级学生集体编写中国民间文学史第2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17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55级学生集体编写中国民间文学史第2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