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经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寒地冻的日子,北风一起,天就更加寒冷了。仰望空中,村庄、树林,仿佛一幅硬笔画,只有铅似的枝条在冷风中舞动,只有饿急了眼叽叽喳喳的麻雀,在四处寻寻觅觅,在寻找着生命的种子。不是么,那些掩藏在树林里、掩藏在草里的村庄,那些有着旺盛的人间烟火的地方,简直就像大海退朝之后,裸露出的一块块嶙峋的礁石,陷入了一片沉寂。等万物萌发,春回大地,就像大海涨潮之后“礁石”又会隐身于广袤的绿海深处。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潮涨潮落,就这样演绎着让人欢喜让人流泪的美好乐章。
大海退朝之后,在这个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我们就像礁石缝隙里的一只只爬行动物,趁着有日光就有温暖的日子,四处觅食,然后再爬回洞穴,爬回那一处处阴暗潮湿的栖身之地。
1、
天刚放亮,临上路,爹就煞有介事地对我和弟弟说,昨天晚上,我夜观天象,还翻了翻老黄历,今天肯定不会刮风,且不冷。三六九,把路走,你们就放心上路吧。而娘却不以为然地白了爹一眼说,老黄历早过时了,别听他那一套!大冷的天,你们可要走大路,早去早回,别叫娘挂挂着。
就这样,我和弟弟骑上车子,就上路了。
那一年,我二十岁,弟弟比我小两岁。
爹念过私塾,写一手好毛笔字。小时候,每到过年,就经常看到爹挑灯夜战写对联,除了免费供应乡里乡亲贴对联之外,还到周围十里八里的乡村集市上去卖对联。这一写,就是几十年。我高中毕业后,爹见我无所事事,就动起了冬天让我卖对联的心思。此时,已经兴起了对联印刷新技术,印出的对联又黑又亮,美观大方,对传统的手写对联冲击很大。听说高密有人搞对联印刷,还对外批发,我们就动起了这个心思。对呀,把对联批发进家,再转手卖出去,省事又省力,划得来呀。
一路上,我和弟弟一心赶路,无心欣赏野地里的景色,只是偶尔抬头看看天。多云的天气,还不错,也没什么风,想来爹真是好眼力,看的还真准。我俩凭着年少气盛,身子放得低低的,目视前方,几乎把全部的力气都用在脚上了,车子骑的飞快,车轮子沙沙地响着,路两边的树纷纷向后倒去。惹得路人纷纷给我们让路,嘴里早就骂出来了,好小子,真是不要命了呀!
大路好走,几乎不用打听,就赶到了高密,一百多里路,感觉不怎么累就到了。
冬天天短,等上了货,就晌歪了天。主人家是一对年轻夫妻,尽管忙的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还吩咐他们的母亲炒了几个菜,让我们吃饭。我和弟弟一边满脸堆笑谦让着,一边坐到饭桌前,狼吞虎咽起来。等俩馒头下了肚儿,身上也暖和了,浑身也有了力气。他们的母亲劝着我们说,多吃点儿,吃饱了好赶路,一百多里地呢,等回了家,还不得半夜了呢。
正说着,男主人搓着手,哈着热气,推门进来说,老天爷,说变就变,刚才还好好的,这一阵起风了,下雪了,要不,你们就别走了,住一晚,明天再走。
这怎么行?天再冷,我们也得走啊。要是不走,爹娘急得还不得要了命才怪!
说走就走,我们很快就上了路,一头扎进了迷漫的风雪中。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决定抄小道,走近路。那时候,还没修胶平路,走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乡间路。路不熟,只能边走边打听。我俩一路奋力蹬着车子,冷硬的北风夹着冰凉的雪花,从衣领子、袖口里、裤腿子里,直往身上灌,仿佛身上没有一点儿热气了,冻得我们浑身发抖,两腿酸软打颤。更为可怕的是,尽管我们努力分辨着路况,但还是迷路了。
我和弟弟都没有出过远门,遇上这种情况,尽管暗暗提醒自己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但心里不免有些着急,甚至还有些气恼自己。一上路,为什么不听娘的话,走大路,不走小路?弟弟泄气地说,反正我就来高密这一回,往后打死也不来了。我劝他说,现在得想法回家才对,说这些气话也没用。最后,我和弟弟一琢磨,来时走的是西南方向,归时就该走东北方向了,就硬着头皮,一路朝前走去。
天说黑就黑,很快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等好不容易碰见一个有树林、有灯光的村子,我俩终于松下一口气,决定问问路,顺便要碗水喝。
敲开村头一户人家的大门,门开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上了岁数的大娘。听我说明来意,大娘转身进屋,不一会儿,就端出一茶缸子热水,还有俩热包子,边递给我俩边说,哎呀,饿坏了小伙子,快趁热吃了吧,吃了好赶路。我心里一热,一阵热浪涌上我的心头。唉,真是一位好心肠的大娘呀。
大娘看着我俩连吃带喝狼吞虎咽的样子,轻轻叹了口气,说,唉,大冷的天,出来挣几个钱,可真不容易呀!
我抹几下嘴,赶紧说,大娘,没事儿,庄户孩子,吃苦吃惯了,这点苦算得了什么!
弟弟也说,谢谢大娘!
正说着,大娘的老伴儿走出来。大娘赶紧说,老头子,这俩孩子上高密去打货,阴天黑地迷路了,你快送送这俩孩子!
大爷告诉我们,这个村子叫老屯,是个很大的村子,从这里往北走十里,就是刘家口。过了刘家口,就是引黄济青大坝了。我一听引黄济青大坝快到了,就轻快地说,到了引黄济青,路就很熟了。说完,就辞别两位好心肠的老人,启程上路了。
眼前是飞舞的雪花,耳边是呼呼的北风。我俩因为吃了俩热包子,喝了一大茶缸子热水,身上并不觉得太冷,走得很起劲。从老屯到刘家口,是一条笔直的沙子路,尽管路滑,还好走些。可从刘家口到引黄济青大坝,尽是高洼不平的车辙印,尽管我小心翼翼,脚下一滑,还是翻了车子,弟弟帮我好容易把车子推上大坝。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终于到家了。当我们望见有灯光、有狗吠的村子,走上熟悉的街巷,一颗心这才慢慢平复下来。脚,冻麻了。手,冻得就像猫咬一样,用力搓着、放嘴里哈着,心里却是热乎乎的。
2、
那时候,我刚成家没几年,女儿还小,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冬闲时节,听说有地方收购双仁果花生,我和弟弟一琢磨,就决定做这个小买卖。
其实,这个小买卖做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走村入户收购花生,弄回家拣出双仁果,再送到收购点即可。
说干就干,我和弟弟揣上借来的钱,骑上车子,就上了路。
做这样的小买卖,对我们来讲,可算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哩。出于害羞的心理吧,避免遇上熟人,我们还是舍近求远,跑到了离家十几里远的一些村子。俗话说,卖什么,吆喝什么。那时,还没有电喇叭,做买卖全凭一张嘴。按说,我们是来收购花生的,就应该吆喝“收花生”谁知道,就这么简单的三个字,简直就是三座山,脸憋得通红,怎么也张不开这个嘴。弟弟捂着嘴直笑,我只好跑到没人的地方,拼着力气,跺着脚,思忖着、酝酿着,终于爆发似的喊出一声:“收花生唻!”惊天动地的一声喊,竟拖出了长长的尾音。喊出这一声,简直不亚于翻越了一座大山。
一声喊,果然喊出人来了。“吱呀”一声,就有个扎头巾的女人开门出来了,一问价钱,说声“贱了,不卖!”扭头就走,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走在大街上,有位闲溜达的大哥主动问我们:“收花生的?”我赶紧说,是,是。多少钱一斤?我先说出一个价儿,再问人家卖不卖?那人头也不回地说:“不用急着卖。”扬长而去。
我和弟弟就这样推着车子,走大街,穿小巷,转悠来,转悠去,看看已经晌天了,我们还没有碰上卖主,心里很是着急,此时,腿酸了,肚子饿的咕噜噜直叫。弟弟提议说:“要不,咱先吃点东西垫垫饥吧。”我瞪他一眼:“有什么好吃的?”弟弟指指一个小卖部说:“那里面八成有饼干。”我拍拍钱兜,没好气地说:“咱花生还没买上来,这顿饭就免了吧,先坚持坚持!”见我这样说,弟弟就不再吭声了。
直到最后,我们才在村后头碰上了卖主。老汉倒是挺客气,让我们进屋察看花生。我明白,已经晌天了,事不宜迟,再不抓紧要,就有可能空手而归白跑一趟了。
于是,我们一起动手,装袋子,过秤,装车子,结账。
一切收拾停当,老汉客客气气地要我们吃了饭再走。我一看,他老伴儿刚好蒸出一锅大馒头,闺女炒出一盆大白菜,一股浓浓的香味儿扑鼻而来。我见弟弟的眼睛一个劲儿地往屋里瞅,其实自己心里早馋得不行,恨不得立刻扑上去饱餐一顿,但嘴上还是说“不饿不饿”只跟老汉要了碗水喝,就跟弟弟匆匆上路了。
一辆车子,后架子两面,一边封一袋子,上面刹两袋子,人骑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随时要倒下去的一座小山。尽管饿得头晕眼花,浑身无力,但我们还是咬着牙,向前奋力蹬着车子。
拣出的双仁果花生,都是个顶个地好,饱满、成实,送到收购点,自然好卖。几次三番干下来,就积攒了不少捡剩下的花生,当然就成了次品。我打听到有家采购站收购花生,就套上牛车,拉上花生,拉上妻子和女儿,直奔采购站而去。弟弟跟我干了几次,嫌挣钱少,另寻门路,跟人家
学做木匠去了。
等我们赶到采购站,日头才一竿子多高,采购站外就积满卖花生的人群。自行车、牛车、毛驴车,甚至连骡子大车都有,一车一车,都是好花生。我瞅瞅自己的花生,心里自然捏着一把汗。看看那个头戴鸭舌帽、管验花生的王采购,多神气呀!别人为了验个好价钱,纷纷跟他套近乎,陪着一副笑脸不说,还一次次给他递烟。烟多一时享用不了,王采购便塞到耳朵上,慢慢享用。
等好容易轮到我们了,王采购伸手抓一把花生,又摔下,瞟我一眼,生硬地说:“不用细看,你这是捡剩下的等外品,比别人便宜三毛钱,卖你就卖,不买拉倒!”
我的脸涨得通红,恳求王采购说:“再加五分吧。”
“五分?一分也不加!”王采购不耐烦地挥挥手,大声说“不卖上一边去!下一个!下一个!”
我被挤到了一边,屈指一算,一车花生,少卖三毛钱,就意味着这几天就算白忙活了。如果再加五分钱,还能有些盈余。我气呼呼地说:“不卖了,拉回家去!”
妻子一边哄着女儿,一边跟我商议:“拉回家怎么办?别处又没人要。再说了,货到地头死,不能压在手里,卖就卖了,不挣钱就不挣钱吧,咱另想别的门路就是了。”
我没好气地又一次排起了队,队排的那么长,等好容易再一次轮到我,已经到了吃午饭时间,王采购他们该吃饭了,只得再等。有些卖花生的离家近,都回家吃饭了,下午再来。就这样,偌大的采购站门外,只剩下我们一家三口了。
此时,女儿早就嚷着要东西吃。因为手里没有零钱,啥也不能买。妻子只好一遍遍地哄着女儿:“乖孩子,听话,等你爸爸挣了钱,就给你买一个大大的猪耳朵,把你的小肚子撑得这么大,哎哎”逗得女儿破涕而笑。
终于等到王采购他们回来了。王采购打着饱嗝儿,喷着酒气,连鸭舌帽都歪了,见我们还没走,终于发了善心,说:“看你们老婆孩子大老远地来了,也不容易,就给你们多加二分钱。”我还要争辩,妻瞪我一眼,我只好把话咽下。“谢谢王师傅!”妻子没忘道一声谢。
卸下花生,过了秤,结完帐,我赶着牛车上路了。路过小卖部,我要了一包饼干,看着女儿香甜地吃着饼干,我心里一疼,就像有泪要流出来的样子。
天寒地冻的日子,北风一起,天就更加寒冷了。仰望空中,村庄、树林,仿佛一幅硬笔画,只有铅似的枝条在冷风中舞动,只有饿急了眼叽叽喳喳的麻雀,在四处寻寻觅觅,在寻找着生命的种子。不是么,那些掩藏在树林里、掩藏在草里的村庄,那些有着旺盛的人间烟火的地方,简直就像大海退朝之后,裸露出的一块块嶙峋的礁石,陷入了一片沉寂。等万物萌发,春回大地,就像大海涨潮之后“礁石”又会隐身于广袤的绿海深处。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潮涨潮落,就这样演绎着让人欢喜让人流泪的美好乐章。
大海退朝之后,在这个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我们就像礁石缝隙里的一只只爬行动物,趁着有日光就有温暖的日子,四处觅食,然后再爬回洞穴,爬回那一处处阴暗潮湿的栖身之地。
1、
天刚放亮,临上路,爹就煞有介事地对我和弟弟说,昨天晚上,我夜观天象,还翻了翻老黄历,今天肯定不会刮风,且不冷。三六九,把路走,你们就放心上路吧。而娘却不以为然地白了爹一眼说,老黄历早过时了,别听他那一套!大冷的天,你们可要走大路,早去早回,别叫娘挂挂着。
就这样,我和弟弟骑上车子,就上路了。
那一年,我二十岁,弟弟比我小两岁。
爹念过私塾,写一手好毛笔字。小时候,每到过年,就经常看到爹挑灯夜战写对联,除了免费供应乡里乡亲贴对联之外,还到周围十里八里的乡村集市上去卖对联。这一写,就是几十年。我高中毕业后,爹见我无所事事,就动起了冬天让我卖对联的心思。此时,已经兴起了对联印刷新技术,印出的对联又黑又亮,美观大方,对传统的手写对联冲击很大。听说高密有人搞对联印刷,还对外批发,我们就动起了这个心思。对呀,把对联批发进家,再转手卖出去,省事又省力,划得来呀。
一路上,我和弟弟一心赶路,无心欣赏野地里的景色,只是偶尔抬头看看天。多云的天气,还不错,也没什么风,想来爹真是好眼力,看的还真准。我俩凭着年少气盛,身子放得低低的,目视前方,几乎把全部的力气都用在脚上了,车子骑的飞快,车轮子沙沙地响着,路两边的树纷纷向后倒去。惹得路人纷纷给我们让路,嘴里早就骂出来了,好小子,真是不要命了呀!
大路好走,几乎不用打听,就赶到了高密,一百多里路,感觉不怎么累就到了。
冬天天短,等上了货,就晌歪了天。主人家是一对年轻夫妻,尽管忙的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还吩咐他们的母亲炒了几个菜,让我们吃饭。我和弟弟一边满脸堆笑谦让着,一边坐到饭桌前,狼吞虎咽起来。等俩馒头下了肚儿,身上也暖和了,浑身也有了力气。他们的母亲劝着我们说,多吃点儿,吃饱了好赶路,一百多里地呢,等回了家,还不得半夜了呢。
正说着,男主人搓着手,哈着热气,推门进来说,老天爷,说变就变,刚才还好好的,这一阵起风了,下雪了,要不,你们就别走了,住一晚,明天再走。
这怎么行?天再冷,我们也得走啊。要是不走,爹娘急得还不得要了命才怪!
说走就走,我们很快就上了路,一头扎进了迷漫的风雪中。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决定抄小道,走近路。那时候,还没修胶平路,走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乡间路。路不熟,只能边走边打听。我俩一路奋力蹬着车子,冷硬的北风夹着冰凉的雪花,从衣领子、袖口里、裤腿子里,直往身上灌,仿佛身上没有一点儿热气了,冻得我们浑身发抖,两腿酸软打颤。更为可怕的是,尽管我们努力分辨着路况,但还是迷路了。
我和弟弟都没有出过远门,遇上这种情况,尽管暗暗提醒自己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但心里不免有些着急,甚至还有些气恼自己。一上路,为什么不听娘的话,走大路,不走小路?弟弟泄气地说,反正我就来高密这一回,往后打死也不来了。我劝他说,现在得想法回家才对,说这些气话也没用。最后,我和弟弟一琢磨,来时走的是西南方向,归时就该走东北方向了,就硬着头皮,一路朝前走去。
天说黑就黑,很快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等好不容易碰见一个有树林、有灯光的村子,我俩终于松下一口气,决定问问路,顺便要碗水喝。
敲开村头一户人家的大门,门开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上了岁数的大娘。听我说明来意,大娘转身进屋,不一会儿,就端出一茶缸子热水,还有俩热包子,边递给我俩边说,哎呀,饿坏了小伙子,快趁热吃了吧,吃了好赶路。我心里一热,一阵热浪涌上我的心头。唉,真是一位好心肠的大娘呀。
大娘看着我俩连吃带喝狼吞虎咽的样子,轻轻叹了口气,说,唉,大冷的天,出来挣几个钱,可真不容易呀!
我抹几下嘴,赶紧说,大娘,没事儿,庄户孩子,吃苦吃惯了,这点苦算得了什么!
弟弟也说,谢谢大娘!
正说着,大娘的老伴儿走出来。大娘赶紧说,老头子,这俩孩子上高密去打货,阴天黑地迷路了,你快送送这俩孩子!
大爷告诉我们,这个村子叫老屯,是个很大的村子,从这里往北走十里,就是刘家口。过了刘家口,就是引黄济青大坝了。我一听引黄济青大坝快到了,就轻快地说,到了引黄济青,路就很熟了。说完,就辞别两位好心肠的老人,启程上路了。
眼前是飞舞的雪花,耳边是呼呼的北风。我俩因为吃了俩热包子,喝了一大茶缸子热水,身上并不觉得太冷,走得很起劲。从老屯到刘家口,是一条笔直的沙子路,尽管路滑,还好走些。可从刘家口到引黄济青大坝,尽是高洼不平的车辙印,尽管我小心翼翼,脚下一滑,还是翻了车子,弟弟帮我好容易把车子推上大坝。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终于到家了。当我们望见有灯光、有狗吠的村子,走上熟悉的街巷,一颗心这才慢慢平复下来。脚,冻麻了。手,冻得就像猫咬一样,用力搓着、放嘴里哈着,心里却是热乎乎的。
2、
那时候,我刚成家没几年,女儿还小,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冬闲时节,听说有地方收购双仁果花生,我和弟弟一琢磨,就决定做这个小买卖。
其实,这个小买卖做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走村入户收购花生,弄回家拣出双仁果,再送到收购点即可。
说干就干,我和弟弟揣上借来的钱,骑上车子,就上了路。
做这样的小买卖,对我们来讲,可算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哩。出于害羞的心理吧,避免遇上熟人,我们还是舍近求远,跑到了离家十几里远的一些村子。俗话说,卖什么,吆喝什么。那时,还没有电喇叭,做买卖全凭一张嘴。按说,我们是来收购花生的,就应该吆喝“收花生”谁知道,就这么简单的三个字,简直就是三座山,脸憋得通红,怎么也张不开这个嘴。弟弟捂着嘴直笑,我只好跑到没人的地方,拼着力气,跺着脚,思忖着、酝酿着,终于爆发似的喊出一声:“收花生唻!”惊天动地的一声喊,竟拖出了长长的尾音。喊出这一声,简直不亚于翻越了一座大山。
一声喊,果然喊出人来了。“吱呀”一声,就有个扎头巾的女人开门出来了,一问价钱,说声“贱了,不卖!”扭头就走,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走在大街上,有位闲溜达的大哥主动问我们:“收花生的?”我赶紧说,是,是。多少钱一斤?我先说出一个价儿,再问人家卖不卖?那人头也不回地说:“不用急着卖。”扬长而去。
我和弟弟就这样推着车子,走大街,穿小巷,转悠来,转悠去,看看已经晌天了,我们还没有碰上卖主,心里很是着急,此时,腿酸了,肚子饿的咕噜噜直叫。弟弟提议说:“要不,咱先吃点东西垫垫饥吧。”我瞪他一眼:“有什么好吃的?”弟弟指指一个小卖部说:“那里面八成有饼干。”我拍拍钱兜,没好气地说:“咱花生还没买上来,这顿饭就免了吧,先坚持坚持!”见我这样说,弟弟就不再吭声了。
直到最后,我们才在村后头碰上了卖主。老汉倒是挺客气,让我们进屋察看花生。我明白,已经晌天了,事不宜迟,再不抓紧要,就有可能空手而归白跑一趟了。
于是,我们一起动手,装袋子,过秤,装车子,结账。
一切收拾停当,老汉客客气气地要我们吃了饭再走。我一看,他老伴儿刚好蒸出一锅大馒头,闺女炒出一盆大白菜,一股浓浓的香味儿扑鼻而来。我见弟弟的眼睛一个劲儿地往屋里瞅,其实自己心里早馋得不行,恨不得立刻扑上去饱餐一顿,但嘴上还是说“不饿不饿”只跟老汉要了碗水喝,就跟弟弟匆匆上路了。
一辆车子,后架子两面,一边封一袋子,上面刹两袋子,人骑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随时要倒下去的一座小山。尽管饿得头晕眼花,浑身无力,但我们还是咬着牙,向前奋力蹬着车子。
拣出的双仁果花生,都是个顶个地好,饱满、成实,送到收购点,自然好卖。几次三番干下来,就积攒了不少捡剩下的花生,当然就成了次品。我打听到有家采购站收购花生,就套上牛车,拉上花生,拉上妻子和女儿,直奔采购站而去。弟弟跟我干了几次,嫌挣钱少,另寻门路,跟人家
学做木匠去了。
等我们赶到采购站,日头才一竿子多高,采购站外就积满卖花生的人群。自行车、牛车、毛驴车,甚至连骡子大车都有,一车一车,都是好花生。我瞅瞅自己的花生,心里自然捏着一把汗。看看那个头戴鸭舌帽、管验花生的王采购,多神气呀!别人为了验个好价钱,纷纷跟他套近乎,陪着一副笑脸不说,还一次次给他递烟。烟多一时享用不了,王采购便塞到耳朵上,慢慢享用。
等好容易轮到我们了,王采购伸手抓一把花生,又摔下,瞟我一眼,生硬地说:“不用细看,你这是捡剩下的等外品,比别人便宜三毛钱,卖你就卖,不买拉倒!”
我的脸涨得通红,恳求王采购说:“再加五分吧。”
“五分?一分也不加!”王采购不耐烦地挥挥手,大声说“不卖上一边去!下一个!下一个!”
我被挤到了一边,屈指一算,一车花生,少卖三毛钱,就意味着这几天就算白忙活了。如果再加五分钱,还能有些盈余。我气呼呼地说:“不卖了,拉回家去!”
妻子一边哄着女儿,一边跟我商议:“拉回家怎么办?别处又没人要。再说了,货到地头死,不能压在手里,卖就卖了,不挣钱就不挣钱吧,咱另想别的门路就是了。”
我没好气地又一次排起了队,队排的那么长,等好容易再一次轮到我,已经到了吃午饭时间,王采购他们该吃饭了,只得再等。有些卖花生的离家近,都回家吃饭了,下午再来。就这样,偌大的采购站门外,只剩下我们一家三口了。
此时,女儿早就嚷着要东西吃。因为手里没有零钱,啥也不能买。妻子只好一遍遍地哄着女儿:“乖孩子,听话,等你爸爸挣了钱,就给你买一个大大的猪耳朵,把你的小肚子撑得这么大,哎哎”逗得女儿破涕而笑。
终于等到王采购他们回来了。王采购打着饱嗝儿,喷着酒气,连鸭舌帽都歪了,见我们还没走,终于发了善心,说:“看你们老婆孩子大老远地来了,也不容易,就给你们多加二分钱。”我还要争辩,妻瞪我一眼,我只好把话咽下。“谢谢王师傅!”妻子没忘道一声谢。
卸下花生,过了秤,结完帐,我赶着牛车上路了。路过小卖部,我要了一包饼干,看着女儿香甜地吃着饼干,我心里一疼,就像有泪要流出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