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挂云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诗人说:他是光,他是热,他是悦耳的歌,他是醒目的画。
生活说:他是一颗种子——春天,播进亿万个心窝;夏天,绽放亿万种花朵;秋天,结出亿万枚果实;冬天,他又勃然化作一团烈火要问他是谁?昨天,他是雷锋。
他让寒冷的冰雪不再寒冷,他让执著的脚步更加执著,他让历史的画页不再单调,他让丰碑下的英灵不再寂寞要问他是谁?今天,他是苑桂生,是这位四年如一日,历经风雨,痴心不改的花甲老人,寻遍了太行山的峥嵘岁月道出的一段“悠悠挂云情”
半路出“家”
2005年5月中旬的一天,苑桂生开车和妻子一道去河北省石家庄市接刚刚做了手术的二女儿回阳泉养病。在返回阳泉的途中,他突然改道将车开下高速路,径直向距井陉县东北方向约40公里的一个小山村开去。在前几年的寻访中,他就已经了解到那是一个叫东峪沟的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小山村,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在离村子的不远处有座山叫挂云山,是一个正在开发的旅游风景区,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县游击大队、民兵以及当地人民群众战斗过的地方。妻子听说他要专程绕道几十公里去寻访挂云山英烈,当下就很不高兴地对他说:“闺女刚做了手术,身体很虚弱,这大热天哪能经得住长途的颠簸。你就是不心疼我们娘俩也该想想你自己,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改天搭个伴再去我们也放心,今天说啥也不能去。”是啊,我今天是来接闺女的,孩子刚做了手术需要赶快回家静养,可我半路又支个这招,再加上我又有糖尿病,万一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怎么能对得起她们母女。去吧,车上有病人,不去吧,挂云山就在咫尺。苑桂生自己心里嘀咕着,眼睛里略微显出了一丝犹豫。
有时候,人总是使自己陷于两难的境地,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或者该怎么做。但是在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就会做出最终的决定。而对于这种决定,他一旦认定,根本不会去考虑其它的后果,就是一味固执地要坚持做下去,直到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反对也好,犹豫也罢,妻子的阻拦根本就无法抗拒“挂云”对苑桂生的吸引,他最终还是要半路出“家”决定去寻访挂云山。
虽说是初夏,可那天的天气就像三伏降临,太阳像个巨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天热得发了狂。整个小山村像烧透了的砖窑,憋得使人喘不过气来。被烈日烘烤得发烫的土路像肿胀的肌肤一样被一层亮得刺眼的黄土覆盖着。汽车过处,这些死寂的黄土就会像井喷一样迅速掀起一股浓浓的黄尘,肆无忌惮地在空气中游离、翻腾、打滚。空气似乎也浓缩了许多,变得稠乎乎的,一丝风也没有,好像凝固了似的。为了躲避正午强烈的紫外线的辐射,人们都钻进了屋子歇晌,不肯出来。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狗直挺挺地抬着头,睁大了两只眼睛,嘴里吐出鲜红的舌头“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站在农家门口机敏地巡视着周围的一切。正处在“青春期”的草木本该是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但在那样的燥热里都垂头丧气,挂着尘土在枝头上打着卷,一动也不动,像是病入膏肓的老人奄奄等毙。本来就没有几户人家的山村静得出奇,只有火辣辣的太阳光骚扰着那里的一切。
汽车到达挂云山脚下时已经是下午1点多钟了。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没有饭店,也没有小卖部。哪里去弄点吃的?到农家?不行。老苑知道那时正是农人歇晌的时间,他不忍心去打扰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拿了车上仅剩的一瓶矿泉水和女儿从兜里搜出的两块水果糖,手拄那根寻访几年来一直伴随他左右的拐杖,扛起三脚架,背上照相机,就直奔挂云山的顶峰而去。
在闷热的车厢里,女儿虚弱的身体无力地倚靠在座背上,额头上渗出涔涔的汗水。妻子轻握着女儿的手,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慢慢地隐没在那热辣辣的色流中,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酸痛。她虽然抱怨他的固执,抱怨他对她的冷漠,但是她更多地还是敬佩他这种一意孤行的热情,同时为他能顺利找到那块纪念碑而默默祈祷,默默祝福。
有时,读书往往需要读注释才能读得懂,看得明。而“读”自己的丈夫,苑桂生的妻子不需要注释,不需要说明。她清楚他的丈夫是怎样的一个人,几十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她明白寻访挂云山纪念碑是他认定要去做的事情,是他认定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因为他不止一次地对她和孩子们讲过,巍巍纪念碑下,蕴藏着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埋葬着无数太行山的抗日忠魂。那战马萧萧的悲鸣,那烽烟四起的边声,那驰骋沙场的悲壮,那旗开得胜的成功一桩桩,一件件,他们虽不像刘胡兰、董存瑞等革命英雄鲜为人知,但他们面对日本侵略者却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在烽火硝烟中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民族正气,为国家存亡勇敢战斗。他们是民族的骄傲,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他还不止一次地讲过,身为太行儿女,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应该心存感恩。像挂云山这些凝固历史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在太行山还有很多,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那些为中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英雄。这样的人和事,应该宣传,应该颂扬,应该让后人知道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对敌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每回想起他说过的这些话,妻子和女儿都会被那些曾经鲜活而真实的故事深深打动。母女俩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他回到她们身旁,把他怀揣着的那分温暖而感人的收获一同传递,一同分享。
饥饿和炎热紧紧包围着她们母女俩,汽车象蒸笼一般把她们憋得喘不过气来,想下来找个凉快的地方,但除了烈日的充斥没有找到半点阴凉。
触摸挂云
苑桂生忍着饥饿的煎熬、拖着疲惫的脚步艰难地向挂云山顶峰攀爬。
这是一座凝筑中华民族之魂的大山。仰视这座突兀的大山,一种雄浑、稳健、凝重的感觉直逼肺腑,驱动着他前行的脚步。它峰峦起伏、壁立万丈、巍峨挺秀,茂密的灌木丛密密匝匝,绿树与青藤相互缠绕,几乎不能辨清楚上山的道路。还没走多远,他就感觉力不从心,呼吸急促,心慌流汗两腿发软,身上所有的零件好象都不听他的使唤。他停了下来,把三角架立在地上支撑着身体,长舒了几口气,缓和了一下急促的心跳,掏出一块水果糖送进嘴里以补充因饥饿引起的低血糖,随后又拖着沉重的摄影器械继续往山上爬。他三步一停,五步一歇,心好像就在嗓子眼上跳动,气短得大张嘴喘个不停。由于他上了年纪,走了比较长的一段路,加上天气又热,肚子里没有一点的“填充物”早就唱开了“空城计”不时地感到头晕目眩,两脚不稳。到了半山腰,他已累得气喘吁吁,饥饿不时地向他袭来,退却的念头也开始在脑中蠢蠢欲动,滋生蔓延。“不行,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一定要坚持住”他心里暗暗鼓励自己。“千百万抗日英烈他们为国家流的是血,付出的是生命,今天我流的是汗,付出的是辛苦,和那些牺牲的英烈相比能算得了什么呢?”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有这样一种信念在激励他。他喝了几口矿泉水,又继续向山上缓慢地走去。山高,路远,心急。这时,拐杖成了他扫除障碍的助手,用它来拨开挡在山路上的藤茎,三脚架成了他通往山顶的助力器。
有时候,困难和挫折可以把人吓倒,唉声叹气,退缩不前;也可使人精神振奋,经受磨练,增强意志。只有面对困难和挫折而毫无惧色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遇到艰难险阻,随时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只要有信心,有追求,有迎接困难与挫折考验的挑战力和承受力,那么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你就会是个永远的强者。苑桂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不是赌气,而是一种坚忍不拔的勇气,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持久的行动。
也许是这里的草木对这位不速之客的突然造访望而生畏,低头让路,也许是牺牲英烈的英灵庇佑这位追求者不乏的脚步,铿锵浑厚。眼望那只有一步之遥的亭子,那些英烈在苑桂生的心目中有一种近乎神圣近乎崇拜的温馨。一想到他们,心中便勃然泛起一股强烈的亲近之情,产生出一种强大的悲壮感和使命感。此时的路,在他脚下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
快到山顶的时候,他抬头望去,一座美丽的亭子似一粒散落的玲珑剔透的红豆出现在他的视野,让他这位忠诚的朝圣者以更加坚定不移的脚步用长途的跋涉来换取这无偿的报酬。他贪婪地吮吸、深情地触摸这里的一切,这哪里是烽火硝烟的战场,这分明是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这该是无数的情侣约会的地方,也该是八方游客聚集的场所。这里的场面非双眼能够看尽,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够你流连长久。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明净和魅力,它让人变得更加纯真灵秀。他的双眼直挺挺地盯着那座亭子,兴奋极了,所有的饥饿、疲惫、困顿、乏力都融合在了浑身沸腾的血液里,激动、欣喜、迫不及待的欲望使他脚下生风,就像卸掉了千斤重担,三步并作两步轻松地爬上了山顶。
这就是挂云山么?他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满目都是清一色的画卷。这画卷是傲视异邦古迹的巍巍太行的层层累聚,是延绵几千里的太行轨迹的壮阔生命,是血脉畅通、呼吸匀停的活体标本。不必涂脂抹粉、乔装打扮,却是天然修成的美女,不必峨冠博带、璞玉浑金,却是大自然赋予的姿色。他投入它简洁的怀抱,只想与它紧紧相拥。正如一句话讲的:“对自然,要自然!”如此自然畅快的感受,只有徒步走过才能收获。
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这种清一色的光芒是迅猛的、短暂的,是他视觉的一道闪电,而烙印于天地之间的这座活生生摆在他面前的艺术造型是瑰丽的、长远的,是他精神的一道大餐。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有谁能数数看,有多少英雄事在太行山浓缩,有多少英雄情在太行山聚焦。太行山的每一块土地都覆盖着英雄的历史,太行山的每一道沟壑都回荡着英雄的呐喊。太行啊,太行,没有人知道你这腹中埋藏着多少无名的忠骨,更没有人知道这些无名的英雄曾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一轮太阳的升出,进行了永恒的祭奠。他挪动着沉重的脚步,简直不敢相信这座挺拔俊秀、绿荫蔽日的美丽大山就是曾经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
历史回望
挂云山,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是高耸于华北平原西缘的一座美丽的山峰,因高耸入云,故得美名曰——挂云山。它位于河北省获鹿县、平山县、井陉县交界的地方,距石家庄市几十公里,素有“小泰山”之称。登临山顶,东望为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西顾为莽莽苍苍的太行群峰。早可观日出,午可观云海,晚可观彩霞。山顶建有三皇五帝庙,连心桥,祭烈台,烈士纪念亭。
挂云山主岭南北两面是万丈悬崖,西面山势较缓,有一条“之”字行小道可通山顶,是登上挂云山的主要通道。东面有道峡谷,过了峡谷沿着一条很隐蔽的石梯可以登上比挂云山主峰略低的卧狼垴,卧狼垴南北两面也是悬崖峭壁。卧狼垴向东还有一条叫三堵墙的山梁,此山梁只能单人通过,加上峰高势险,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
60多年前,在挂云山发生了一场三千多日伪军对二百多地方抗日武装的恶战。这一事件要比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早一年,而且这次战斗是在县游击大队和民兵与日军主力之间展开的。据历史资料记载:1940年9月5日傍晚,石家庄等地日军集中兵力,要围追堵截妄图消灭我军主力部队于滹沱河畔。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拖住敌人,三中队队长李鸿山,和区武装部部长吕秀兰根据地形,进行战斗部署。由吕秀兰带三中队的一个机枪组和区小队及民兵守卫卧狼垴这个制高点。主峰西面是上挂云山的主要通道,由李鸿山中队长带领两个排和三峪、上庄两村民兵把守。儿童团和群众撤离山顶,隐藏在卧狼垴北壁半山腰的白云洞内。
他们成功地将敌人吸引到挂云山,打退了三千多日寇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中李鸿山壮烈牺牲。吕秀兰在完成牵制敌人、掩护群众的任务后,又率5名同志阻击敌人,掩护其他同志突围。在打退敌人的一次进攻后,6位勇士弹药用尽,他们将机枪藏于庙门头的匾额后面,把其余的枪支砸坏,面对着从四面涌上来的敌人,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纵身跳下悬崖壮烈殉国,谱写了一曲舍生取义的革命英雄主义壮歌,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爱国篇章!
挂云山烈士纪念碑就建在和主峰一桥相隔的对面山顶,碑亭完好。苑桂生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近纪念碑。接下来现场的景象却更是令他感叹不已。他环亭远眺,眼前的景象比史料记载的要好出一千倍。向东望去一马平川,春之翠绿已浩浩荡荡染遍大地,林落点缀间回望西、南、北面则崇山峻岭,巍峨壮丽。他感叹造物主给了这方土地太多的恩赐,巍巍太行不想把太多的枯寂一代代传承,它硬是把这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清丽,硬是将这方浩然壮阔、原汁原味,雕镂得棱角分明的奇异山水留给了这方英雄,让他们将生命的最后一抹辉煌,演绎的轰轰烈烈,如歌如泣。
这是苍翠千古的大写意,这是自然流芳的大手笔,洋洋洒洒、豪情万丈、酣畅淋漓。
当苑桂生走到这座碑亭前时,那种彻头彻尾的肃穆、庄严、神圣,那种沁人心脾的高雅、淡泊、宁静让他不由得从心底惊呼:这就是生命,这,就是大写的“人”碑上一笔一划的行程,告诉他这里有一群自由自在的生命,他们都是灵魂的雕塑,这里的雕塑都有呼吸和脉搏,这里的生命都在跳腾和跃动。所有沉默着的土壤,集结历史的脚步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
面对着这座灵魂的圣碑,他的心情无法保持平静。他为之感叹:阳光的温度给了人们太多的幸福,和平的环境让人们浪费了太多的奢侈,只有沉睡在纪念碑下这些民族的英灵,无声无息地始终不会改变那一贯的作风。他被挂云山的朴实所折服,他被挂云山的美丽所陶醉。他不敢相信,这块曾经抛洒过抗战英雄鲜血的红色热土,会被抗战历史不曾想起。
俯仰天地之间,这里的纪念碑是静静的,这里的阳光是静静的,这里的风是静静的,这里的影子是静静的。还有,这里的岁月是静静的。静静的,波澜不惊,于世无争与这静静的,与这刻骨铭心的静相比,那一幅幅瑰奇的画面,一个个生动的比拟,一声声惊喜的赞叹,都是那样肤浅,那样微不足道。苑桂生默默地伫立碑前,思想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太行山是古老的,纪念碑是永久的,对它仿佛只有沉默无言,才能对它所包藏的一切表达无限的感慨与尊敬。
他凝重而深沉的目光久久不肯从纪念碑上撤离,每一个角度都有壮士的灵魂在闪动。他支起三角架,从各个角度摄取这些英烈舍生取义的豪情壮举。对于这些无名英雄的崇拜和对于这些纪念碑的思索,他总是把他的思想推向高远,总是把他的感情思维拉得很近。他珍惜这一个个珍贵的镜头。也许它们已影象模糊,但它们记忆清楚,也许它们锻造着昨天的辉煌又预示着明天的成就,在于它们在不断地告别过去而又强迫人们不忘记历史。一切都在变化中升降沉浮,一切都在英雄的轨迹中造就,一切都永远在宇宙的长河和历史的沧桑中存留。
在他脚下峰顶上这块面积并不太大的地方,就是当年200多游击队员、民兵、青抗先和群众,据险而守与日军厮杀的战场。在主峰的元君庙旁,他听一位老者讲述了当年的情况。吕秀兰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干部,她和一起殉国的英烈不过是放下锄头拿起枪的农民,还有两个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在面对日本强盗时,他们不愧为英勇无畏的战士,当面临绝境时,他们不愧为视死如归的壮士。狼牙山五壮士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英雄,他让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鼓舞和震撼,可又有谁知道,类似挂云山战斗这样的撼天壮举,何止只有吕秀兰他们呢?
正是他体会了这样一种震撼,正是他受到了这样一种鼓舞,正是他邂逅了这样一种感动,正是他追随了这样一种精神,才使他在太行的每一个角落不倦地行走,才使他为这些历史遗忘的角落孜孜以求。
他再低下头,眼睛盯住镜头,把镜头的焦距拉远,再拉远。他要把那些距离纪念碑或远或近的地方,把那些早已演绎着另外的故事和情节的章节记录。
骄阳把透亮的身影送到了纪念碑前,他用镜头记录下了一个个寂寞的场景,记下了那些让他动情的地方。那些感动的碑文,告诉世界历史将永远存在,告诉人们这里的蓝天和白云,岩石和土地,树枝和落叶,它们在阳光下的沉默,总会进入后人的视野,连同这苍山秀水一起,给思想命名,在额头打下一个烙印,让人终生难忘。
英烈们的壮举强烈震撼着苑桂生,时代的风流总不会腐朽于泥土,历史的回望给他带来了激励的力量,他带着深深的崇敬和眷恋,沿着长长的灌木小道向山下走去,每个脚步印满了期待,内心充满了迫切,充满了沉重,充满了喜悦。
悠然我思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悬崖峭壁和高低不平的石头小路让他格外小心,稍有不慎就会滚下山崖。他深一脚浅一脚地下降着,每迈出一步要比上山时困难得多。毅力是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一盏明灯,英烈们的足迹是他下山的航标,他历经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山下,来到了妻女的身旁。妻子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一肚子的怨怒已在他上山后的担忧和漫长的等待中以最低调的方式渲泄成满腔的怜爱与心疼,默默地看着自己的丈夫,良久,无语。他坐在汽车里,也不想说什么,只想给妻子女儿快找个吃饭的地方,或者说哪怕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在饥寒交迫中能有一块充饥的面包那也是“正中下怀”可是有这个村没这个店。
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他一边开车一边寻找着饭店,想尽快和妻女饱餐一顿。这时他想到了许多。但是在上山的那一刻,他不曾想过,糖尿病人在饥饿时容易出现低血糖,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他不曾想过,妻女在他走后有多么担心。他心里明白,他欠她们的太多,太多。他想告诉妻子:老伴啊,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收藏着点点滴滴和你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等我们老到拄拐杖都走不动的那天,也要相互搀扶看太阳升起,看晚霞日落。即使老到哪儿都不能去了,你都是我心里的一块宝。他想告诉女儿:人生如箭,要在自己匆匆而短暂的人生里,给自己确定目标。有了目标,心里才会充满期待,等待才不觉无奈。有了目标,心里才会渴望收获,耕耘才不觉辛苦。目标是镶嵌在人生旅程的一颗珍珠,是撒落在荒漠里的一棵绿树,是一个人顽强追求的那一种想法、那一份奔头。
这些关切的语言,他藏在内心虽未表露,但妻子和女儿早已在他的沉默中领受。
黄昏的夕阳预示着蓬勃的朝气,黄昏的风景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感动。一个在公安战线退休的花甲老党员,寻访太行山英烈,仿佛不再是他的目标,而已经成为了他心中无法罢去的历史使命。为了不辱使命,为了那些灵魂的感动,他还会锲而不舍地去发掘、去记录、去探求、去追寻。
记得有一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都说你的信念不会变,都说你的旗帜不褪色,都说你的苦乐不曾忘,都说你的歌声永不落。不,苑桂生,他还是他,一腔赤热,一往情深,一身清新,一生如虹。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切都付与苍烟日照。站在历史的高度往前看,革命英烈的崇高与伟岸,民族精神的博大与无私带着某种力量,让他继续前行。
诗人说:他是光,他是热,他是悦耳的歌,他是醒目的画。
生活说:他是一颗种子——春天,播进亿万个心窝;夏天,绽放亿万种花朵;秋天,结出亿万枚果实;冬天,他又勃然化作一团烈火要问他是谁?昨天,他是雷锋。
他让寒冷的冰雪不再寒冷,他让执著的脚步更加执著,他让历史的画页不再单调,他让丰碑下的英灵不再寂寞要问他是谁?今天,他是苑桂生,是这位四年如一日,历经风雨,痴心不改的花甲老人,寻遍了太行山的峥嵘岁月道出的一段“悠悠挂云情”
半路出“家”
2005年5月中旬的一天,苑桂生开车和妻子一道去河北省石家庄市接刚刚做了手术的二女儿回阳泉养病。在返回阳泉的途中,他突然改道将车开下高速路,径直向距井陉县东北方向约40公里的一个小山村开去。在前几年的寻访中,他就已经了解到那是一个叫东峪沟的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小山村,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在离村子的不远处有座山叫挂云山,是一个正在开发的旅游风景区,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县游击大队、民兵以及当地人民群众战斗过的地方。妻子听说他要专程绕道几十公里去寻访挂云山英烈,当下就很不高兴地对他说:“闺女刚做了手术,身体很虚弱,这大热天哪能经得住长途的颠簸。你就是不心疼我们娘俩也该想想你自己,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改天搭个伴再去我们也放心,今天说啥也不能去。”是啊,我今天是来接闺女的,孩子刚做了手术需要赶快回家静养,可我半路又支个这招,再加上我又有糖尿病,万一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怎么能对得起她们母女。去吧,车上有病人,不去吧,挂云山就在咫尺。苑桂生自己心里嘀咕着,眼睛里略微显出了一丝犹豫。
有时候,人总是使自己陷于两难的境地,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或者该怎么做。但是在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就会做出最终的决定。而对于这种决定,他一旦认定,根本不会去考虑其它的后果,就是一味固执地要坚持做下去,直到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反对也好,犹豫也罢,妻子的阻拦根本就无法抗拒“挂云”对苑桂生的吸引,他最终还是要半路出“家”决定去寻访挂云山。
虽说是初夏,可那天的天气就像三伏降临,太阳像个巨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天热得发了狂。整个小山村像烧透了的砖窑,憋得使人喘不过气来。被烈日烘烤得发烫的土路像肿胀的肌肤一样被一层亮得刺眼的黄土覆盖着。汽车过处,这些死寂的黄土就会像井喷一样迅速掀起一股浓浓的黄尘,肆无忌惮地在空气中游离、翻腾、打滚。空气似乎也浓缩了许多,变得稠乎乎的,一丝风也没有,好像凝固了似的。为了躲避正午强烈的紫外线的辐射,人们都钻进了屋子歇晌,不肯出来。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狗直挺挺地抬着头,睁大了两只眼睛,嘴里吐出鲜红的舌头“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站在农家门口机敏地巡视着周围的一切。正处在“青春期”的草木本该是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但在那样的燥热里都垂头丧气,挂着尘土在枝头上打着卷,一动也不动,像是病入膏肓的老人奄奄等毙。本来就没有几户人家的山村静得出奇,只有火辣辣的太阳光骚扰着那里的一切。
汽车到达挂云山脚下时已经是下午1点多钟了。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没有饭店,也没有小卖部。哪里去弄点吃的?到农家?不行。老苑知道那时正是农人歇晌的时间,他不忍心去打扰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拿了车上仅剩的一瓶矿泉水和女儿从兜里搜出的两块水果糖,手拄那根寻访几年来一直伴随他左右的拐杖,扛起三脚架,背上照相机,就直奔挂云山的顶峰而去。
在闷热的车厢里,女儿虚弱的身体无力地倚靠在座背上,额头上渗出涔涔的汗水。妻子轻握着女儿的手,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慢慢地隐没在那热辣辣的色流中,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酸痛。她虽然抱怨他的固执,抱怨他对她的冷漠,但是她更多地还是敬佩他这种一意孤行的热情,同时为他能顺利找到那块纪念碑而默默祈祷,默默祝福。
有时,读书往往需要读注释才能读得懂,看得明。而“读”自己的丈夫,苑桂生的妻子不需要注释,不需要说明。她清楚他的丈夫是怎样的一个人,几十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她明白寻访挂云山纪念碑是他认定要去做的事情,是他认定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因为他不止一次地对她和孩子们讲过,巍巍纪念碑下,蕴藏着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埋葬着无数太行山的抗日忠魂。那战马萧萧的悲鸣,那烽烟四起的边声,那驰骋沙场的悲壮,那旗开得胜的成功一桩桩,一件件,他们虽不像刘胡兰、董存瑞等革命英雄鲜为人知,但他们面对日本侵略者却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在烽火硝烟中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民族正气,为国家存亡勇敢战斗。他们是民族的骄傲,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他还不止一次地讲过,身为太行儿女,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应该心存感恩。像挂云山这些凝固历史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在太行山还有很多,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那些为中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英雄。这样的人和事,应该宣传,应该颂扬,应该让后人知道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对敌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每回想起他说过的这些话,妻子和女儿都会被那些曾经鲜活而真实的故事深深打动。母女俩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他回到她们身旁,把他怀揣着的那分温暖而感人的收获一同传递,一同分享。
饥饿和炎热紧紧包围着她们母女俩,汽车象蒸笼一般把她们憋得喘不过气来,想下来找个凉快的地方,但除了烈日的充斥没有找到半点阴凉。
触摸挂云
苑桂生忍着饥饿的煎熬、拖着疲惫的脚步艰难地向挂云山顶峰攀爬。
这是一座凝筑中华民族之魂的大山。仰视这座突兀的大山,一种雄浑、稳健、凝重的感觉直逼肺腑,驱动着他前行的脚步。它峰峦起伏、壁立万丈、巍峨挺秀,茂密的灌木丛密密匝匝,绿树与青藤相互缠绕,几乎不能辨清楚上山的道路。还没走多远,他就感觉力不从心,呼吸急促,心慌流汗两腿发软,身上所有的零件好象都不听他的使唤。他停了下来,把三角架立在地上支撑着身体,长舒了几口气,缓和了一下急促的心跳,掏出一块水果糖送进嘴里以补充因饥饿引起的低血糖,随后又拖着沉重的摄影器械继续往山上爬。他三步一停,五步一歇,心好像就在嗓子眼上跳动,气短得大张嘴喘个不停。由于他上了年纪,走了比较长的一段路,加上天气又热,肚子里没有一点的“填充物”早就唱开了“空城计”不时地感到头晕目眩,两脚不稳。到了半山腰,他已累得气喘吁吁,饥饿不时地向他袭来,退却的念头也开始在脑中蠢蠢欲动,滋生蔓延。“不行,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一定要坚持住”他心里暗暗鼓励自己。“千百万抗日英烈他们为国家流的是血,付出的是生命,今天我流的是汗,付出的是辛苦,和那些牺牲的英烈相比能算得了什么呢?”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有这样一种信念在激励他。他喝了几口矿泉水,又继续向山上缓慢地走去。山高,路远,心急。这时,拐杖成了他扫除障碍的助手,用它来拨开挡在山路上的藤茎,三脚架成了他通往山顶的助力器。
有时候,困难和挫折可以把人吓倒,唉声叹气,退缩不前;也可使人精神振奋,经受磨练,增强意志。只有面对困难和挫折而毫无惧色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遇到艰难险阻,随时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只要有信心,有追求,有迎接困难与挫折考验的挑战力和承受力,那么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你就会是个永远的强者。苑桂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不是赌气,而是一种坚忍不拔的勇气,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持久的行动。
也许是这里的草木对这位不速之客的突然造访望而生畏,低头让路,也许是牺牲英烈的英灵庇佑这位追求者不乏的脚步,铿锵浑厚。眼望那只有一步之遥的亭子,那些英烈在苑桂生的心目中有一种近乎神圣近乎崇拜的温馨。一想到他们,心中便勃然泛起一股强烈的亲近之情,产生出一种强大的悲壮感和使命感。此时的路,在他脚下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
快到山顶的时候,他抬头望去,一座美丽的亭子似一粒散落的玲珑剔透的红豆出现在他的视野,让他这位忠诚的朝圣者以更加坚定不移的脚步用长途的跋涉来换取这无偿的报酬。他贪婪地吮吸、深情地触摸这里的一切,这哪里是烽火硝烟的战场,这分明是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这该是无数的情侣约会的地方,也该是八方游客聚集的场所。这里的场面非双眼能够看尽,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够你流连长久。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明净和魅力,它让人变得更加纯真灵秀。他的双眼直挺挺地盯着那座亭子,兴奋极了,所有的饥饿、疲惫、困顿、乏力都融合在了浑身沸腾的血液里,激动、欣喜、迫不及待的欲望使他脚下生风,就像卸掉了千斤重担,三步并作两步轻松地爬上了山顶。
这就是挂云山么?他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满目都是清一色的画卷。这画卷是傲视异邦古迹的巍巍太行的层层累聚,是延绵几千里的太行轨迹的壮阔生命,是血脉畅通、呼吸匀停的活体标本。不必涂脂抹粉、乔装打扮,却是天然修成的美女,不必峨冠博带、璞玉浑金,却是大自然赋予的姿色。他投入它简洁的怀抱,只想与它紧紧相拥。正如一句话讲的:“对自然,要自然!”如此自然畅快的感受,只有徒步走过才能收获。
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这种清一色的光芒是迅猛的、短暂的,是他视觉的一道闪电,而烙印于天地之间的这座活生生摆在他面前的艺术造型是瑰丽的、长远的,是他精神的一道大餐。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有谁能数数看,有多少英雄事在太行山浓缩,有多少英雄情在太行山聚焦。太行山的每一块土地都覆盖着英雄的历史,太行山的每一道沟壑都回荡着英雄的呐喊。太行啊,太行,没有人知道你这腹中埋藏着多少无名的忠骨,更没有人知道这些无名的英雄曾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一轮太阳的升出,进行了永恒的祭奠。他挪动着沉重的脚步,简直不敢相信这座挺拔俊秀、绿荫蔽日的美丽大山就是曾经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
历史回望
挂云山,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是高耸于华北平原西缘的一座美丽的山峰,因高耸入云,故得美名曰——挂云山。它位于河北省获鹿县、平山县、井陉县交界的地方,距石家庄市几十公里,素有“小泰山”之称。登临山顶,东望为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西顾为莽莽苍苍的太行群峰。早可观日出,午可观云海,晚可观彩霞。山顶建有三皇五帝庙,连心桥,祭烈台,烈士纪念亭。
挂云山主岭南北两面是万丈悬崖,西面山势较缓,有一条“之”字行小道可通山顶,是登上挂云山的主要通道。东面有道峡谷,过了峡谷沿着一条很隐蔽的石梯可以登上比挂云山主峰略低的卧狼垴,卧狼垴南北两面也是悬崖峭壁。卧狼垴向东还有一条叫三堵墙的山梁,此山梁只能单人通过,加上峰高势险,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
60多年前,在挂云山发生了一场三千多日伪军对二百多地方抗日武装的恶战。这一事件要比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早一年,而且这次战斗是在县游击大队和民兵与日军主力之间展开的。据历史资料记载:1940年9月5日傍晚,石家庄等地日军集中兵力,要围追堵截妄图消灭我军主力部队于滹沱河畔。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拖住敌人,三中队队长李鸿山,和区武装部部长吕秀兰根据地形,进行战斗部署。由吕秀兰带三中队的一个机枪组和区小队及民兵守卫卧狼垴这个制高点。主峰西面是上挂云山的主要通道,由李鸿山中队长带领两个排和三峪、上庄两村民兵把守。儿童团和群众撤离山顶,隐藏在卧狼垴北壁半山腰的白云洞内。
他们成功地将敌人吸引到挂云山,打退了三千多日寇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中李鸿山壮烈牺牲。吕秀兰在完成牵制敌人、掩护群众的任务后,又率5名同志阻击敌人,掩护其他同志突围。在打退敌人的一次进攻后,6位勇士弹药用尽,他们将机枪藏于庙门头的匾额后面,把其余的枪支砸坏,面对着从四面涌上来的敌人,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纵身跳下悬崖壮烈殉国,谱写了一曲舍生取义的革命英雄主义壮歌,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爱国篇章!
挂云山烈士纪念碑就建在和主峰一桥相隔的对面山顶,碑亭完好。苑桂生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近纪念碑。接下来现场的景象却更是令他感叹不已。他环亭远眺,眼前的景象比史料记载的要好出一千倍。向东望去一马平川,春之翠绿已浩浩荡荡染遍大地,林落点缀间回望西、南、北面则崇山峻岭,巍峨壮丽。他感叹造物主给了这方土地太多的恩赐,巍巍太行不想把太多的枯寂一代代传承,它硬是把这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清丽,硬是将这方浩然壮阔、原汁原味,雕镂得棱角分明的奇异山水留给了这方英雄,让他们将生命的最后一抹辉煌,演绎的轰轰烈烈,如歌如泣。
这是苍翠千古的大写意,这是自然流芳的大手笔,洋洋洒洒、豪情万丈、酣畅淋漓。
当苑桂生走到这座碑亭前时,那种彻头彻尾的肃穆、庄严、神圣,那种沁人心脾的高雅、淡泊、宁静让他不由得从心底惊呼:这就是生命,这,就是大写的“人”碑上一笔一划的行程,告诉他这里有一群自由自在的生命,他们都是灵魂的雕塑,这里的雕塑都有呼吸和脉搏,这里的生命都在跳腾和跃动。所有沉默着的土壤,集结历史的脚步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
面对着这座灵魂的圣碑,他的心情无法保持平静。他为之感叹:阳光的温度给了人们太多的幸福,和平的环境让人们浪费了太多的奢侈,只有沉睡在纪念碑下这些民族的英灵,无声无息地始终不会改变那一贯的作风。他被挂云山的朴实所折服,他被挂云山的美丽所陶醉。他不敢相信,这块曾经抛洒过抗战英雄鲜血的红色热土,会被抗战历史不曾想起。
俯仰天地之间,这里的纪念碑是静静的,这里的阳光是静静的,这里的风是静静的,这里的影子是静静的。还有,这里的岁月是静静的。静静的,波澜不惊,于世无争与这静静的,与这刻骨铭心的静相比,那一幅幅瑰奇的画面,一个个生动的比拟,一声声惊喜的赞叹,都是那样肤浅,那样微不足道。苑桂生默默地伫立碑前,思想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太行山是古老的,纪念碑是永久的,对它仿佛只有沉默无言,才能对它所包藏的一切表达无限的感慨与尊敬。
他凝重而深沉的目光久久不肯从纪念碑上撤离,每一个角度都有壮士的灵魂在闪动。他支起三角架,从各个角度摄取这些英烈舍生取义的豪情壮举。对于这些无名英雄的崇拜和对于这些纪念碑的思索,他总是把他的思想推向高远,总是把他的感情思维拉得很近。他珍惜这一个个珍贵的镜头。也许它们已影象模糊,但它们记忆清楚,也许它们锻造着昨天的辉煌又预示着明天的成就,在于它们在不断地告别过去而又强迫人们不忘记历史。一切都在变化中升降沉浮,一切都在英雄的轨迹中造就,一切都永远在宇宙的长河和历史的沧桑中存留。
在他脚下峰顶上这块面积并不太大的地方,就是当年200多游击队员、民兵、青抗先和群众,据险而守与日军厮杀的战场。在主峰的元君庙旁,他听一位老者讲述了当年的情况。吕秀兰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干部,她和一起殉国的英烈不过是放下锄头拿起枪的农民,还有两个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在面对日本强盗时,他们不愧为英勇无畏的战士,当面临绝境时,他们不愧为视死如归的壮士。狼牙山五壮士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英雄,他让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鼓舞和震撼,可又有谁知道,类似挂云山战斗这样的撼天壮举,何止只有吕秀兰他们呢?
正是他体会了这样一种震撼,正是他受到了这样一种鼓舞,正是他邂逅了这样一种感动,正是他追随了这样一种精神,才使他在太行的每一个角落不倦地行走,才使他为这些历史遗忘的角落孜孜以求。
他再低下头,眼睛盯住镜头,把镜头的焦距拉远,再拉远。他要把那些距离纪念碑或远或近的地方,把那些早已演绎着另外的故事和情节的章节记录。
骄阳把透亮的身影送到了纪念碑前,他用镜头记录下了一个个寂寞的场景,记下了那些让他动情的地方。那些感动的碑文,告诉世界历史将永远存在,告诉人们这里的蓝天和白云,岩石和土地,树枝和落叶,它们在阳光下的沉默,总会进入后人的视野,连同这苍山秀水一起,给思想命名,在额头打下一个烙印,让人终生难忘。
英烈们的壮举强烈震撼着苑桂生,时代的风流总不会腐朽于泥土,历史的回望给他带来了激励的力量,他带着深深的崇敬和眷恋,沿着长长的灌木小道向山下走去,每个脚步印满了期待,内心充满了迫切,充满了沉重,充满了喜悦。
悠然我思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悬崖峭壁和高低不平的石头小路让他格外小心,稍有不慎就会滚下山崖。他深一脚浅一脚地下降着,每迈出一步要比上山时困难得多。毅力是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一盏明灯,英烈们的足迹是他下山的航标,他历经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山下,来到了妻女的身旁。妻子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一肚子的怨怒已在他上山后的担忧和漫长的等待中以最低调的方式渲泄成满腔的怜爱与心疼,默默地看着自己的丈夫,良久,无语。他坐在汽车里,也不想说什么,只想给妻子女儿快找个吃饭的地方,或者说哪怕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在饥寒交迫中能有一块充饥的面包那也是“正中下怀”可是有这个村没这个店。
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他一边开车一边寻找着饭店,想尽快和妻女饱餐一顿。这时他想到了许多。但是在上山的那一刻,他不曾想过,糖尿病人在饥饿时容易出现低血糖,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他不曾想过,妻女在他走后有多么担心。他心里明白,他欠她们的太多,太多。他想告诉妻子:老伴啊,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收藏着点点滴滴和你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等我们老到拄拐杖都走不动的那天,也要相互搀扶看太阳升起,看晚霞日落。即使老到哪儿都不能去了,你都是我心里的一块宝。他想告诉女儿:人生如箭,要在自己匆匆而短暂的人生里,给自己确定目标。有了目标,心里才会充满期待,等待才不觉无奈。有了目标,心里才会渴望收获,耕耘才不觉辛苦。目标是镶嵌在人生旅程的一颗珍珠,是撒落在荒漠里的一棵绿树,是一个人顽强追求的那一种想法、那一份奔头。
这些关切的语言,他藏在内心虽未表露,但妻子和女儿早已在他的沉默中领受。
黄昏的夕阳预示着蓬勃的朝气,黄昏的风景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感动。一个在公安战线退休的花甲老党员,寻访太行山英烈,仿佛不再是他的目标,而已经成为了他心中无法罢去的历史使命。为了不辱使命,为了那些灵魂的感动,他还会锲而不舍地去发掘、去记录、去探求、去追寻。
记得有一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都说你的信念不会变,都说你的旗帜不褪色,都说你的苦乐不曾忘,都说你的歌声永不落。不,苑桂生,他还是他,一腔赤热,一往情深,一身清新,一生如虹。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切都付与苍烟日照。站在历史的高度往前看,革命英烈的崇高与伟岸,民族精神的博大与无私带着某种力量,让他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