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庙遗踪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凡古代流传下来的名胜古迹,都有它流传的故事和来历。我村的古迹——昭济圣母祠也不例外。

    昭济圣母祠位于我村中心。在我的记忆中,这处建筑只有几眼破旧的窑洞与几间简单的房子,和村人的住房并无二致,更无惊人的特别。父辈年少时,还曾在其间玩耍,到我们这一代,只能于碎石瓦砾间的散落碎片里去感受它当年的恢宏。岁月无情,上天有意。幸而古槐无恙,坚韧挺拔与醇香柔柔的乡土之中。年年冬去,岁岁春暮,老雀还旧巢,碧叶低绿枝。每至夏日,依然黄花簌簌满地,荚果累累满枝。

    原来的寺庙故地,后来修建了学校,庙院也因教学需要被占用多年。想起少年的许多时光,多在古槐的旁边静静滑过。往事已矣,记忆清晰,读书的岁月伴随校园的清晨,三五伙伴坐在老槐裸露的根上,把书反扣在胸前或卷筒状握在手中,大声朗朗背诵课文。然而孩童的天真看似一本正经,实际总不能专心,绿叶缝隙间筛下的缕缕金光,枝头荚果间鸟儿动人的欢唱,总是让人情难自禁。

    据说在很早以前,村里山清水秀,古木参天,落英缤纷。在如诗如画的亮丽美景中,在翁翁郁郁的如潮绿海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流淌于祠庙之间,细流涓涓、常年不涸、涌而不溢、用之不竭。潺潺清泉润物无声,这种自然风景与历史文化的重叠荟萃,常常使人明眸生辉,留连忘返。再后来,由于开山挖窑,清清泉水几乎断流,这座古庙也因常年失修变得萧条冷落,香火渐渐无人问津。

    公元2004年,风云际会,因缘合和,为保护古老的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我村委承国情顺民意,集体投资六十余万元,村民捐资七十余万元重新修建昭济圣母祠,于2005年农历七月初二竣工典礼,并连唱几台大戏,正式向游人开放。如今殿宇新辉,宝像重光。逢年过节或初一十五,钟鼓楼的声音总会打破一份安守的宁静,村人及许多远来的朋友云集在此,诵圣母慈悲,求风调雨顺,盼五谷丰登,祈乡民太平。

    据碑载,昭济圣母祠源于太原晋祠。所祀圣母,乃晋唐叔虞之母异姜王后,宋神宗熙宁年间加封为昭济圣母。祠建于晋水源头,民赖其力而尊之为水神。我村的昭济圣母祠乃圣母之行祠,始建年代不详。

    重建的圣母祠为规整的坐西朝东的“四合”三级廊院造型,肃穆而幽雅。整个建筑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光洁坚致,巧于一体。红墙黄瓦,描梁画栋;神像壁画,栩栩如生。上院正殿供奉圣母异姜,其形象雍容华贵,气宇非凡,凤冠霞帔,黄袍加身,神态不怒而威,将王后的庄严风度体现得淋漓尽致。两侧站立四位彩塑的侍官侍女,虽然地位卑微,却神态各异:有的天真无邪,一脸稚气;有的面容凄楚,略带忧伤;有的慈眉善目,悠然自足。正殿两侧的南北配殿分别供奉药王、龙王,壁画的风雨雷电各路神仙千姿百态,气势张扬。中院南北老禅窑改为禅房,神厨两间,钟楼和鼓楼依然如故。下院山门内有一甬道,两侧供奉王、赵二位灵官。北配殿藏山大王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凝心入怀,并蔚成方圆,重现“救孤出城”、“赵氏遇难”仿佛现实的版面。南配殿的比干财神神态慈祥、笑容满面。这些雕绘是写意与写实的结合,是人生况味在雕绘艺术中的展示。大门西对正殿,东照古台,规模虽小,但玲珑剔透,简洁精干。南北侧门紧邻南北配殿,门楼上的“泽世绵长”、“寒阳清秀”走过数百年坎坷,笔力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用自己嶙峋的傲骨撑起了对千秋万代的精神引渡。

    祠院院落不大,建筑雕梁典雅紧凑。在中院两禅房的山墙处有四块石碑,一块是新建庙宇村民捐款的功德碑,另三块年代已久。“施地碑记”、“永垂不朽”、“用垂永久”分别是清康熙、道光年间的碑记。院里有一棵柏树和一棵桐树,据说“桐叶封弟”的故事就和这棵桐树有关。正门外面左右两侧各有一棵古唐槐,年深日久,风雨浸凌,两棵古槐已经腹饥囊空,同在阳光下,同在风雨中,它们也许有着同样的感悟,岁月给予它们同样的沧桑,残缺的树洞是最好的证明。

    关于我村的昭济圣母祠应该还有很多故事,但年代久远,知道古老而复杂故事的先人已一代代故去,所以很多故事已经被历史湮没。只有这几棵千年古树和这些超凡的古建艺术,才能见证那些更多更久远的历史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