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_分卷阅读_209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因为王皇后的事情和李嗣升的关系一落千丈的夏王李嗣一: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虽然在列位先帝的教导下,从小他的目标就是帝位,但是也要交好兄弟啊,阿耶儿女众多,现在看看,他同胞的兄妹们数量还不够,这时候,交好其他兄弟才是便捷方法,只可惜,这回别说是李嗣升这个养母受害的直接受害者了,就是其他年幼的弟弟,似乎也得了母妃的吩咐,虽然依然和他交好,但是似乎显得生分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嗣一想要树立他的形象,顺便让朝臣们看看,他也是值得支持的皇子,不得不背后给阿姨武惠妃捅刀了:夏王嗣一上书至尊,请复以皇后礼葬废后王氏。
武惠妃:Excuseme?
作为一个认定皇后之位已经是她的囊中物的女人,武惠妃很难接受儿子的打脸行为,虽然奏疏只是说请以皇后礼葬王氏,但是在她看来,已经是李嗣一不认同王皇后被废的一种表现了。
认为自小听话的儿子不应该这么叛逆的武惠妃几乎都要抓狂了。
然而没关系,李嗣一有的是方法说服她,毕竟他们是母子,武惠妃纵然一时置气,但等到她气消了,总能听进李嗣一的话的。
李嗣一现在的做法,其实是为了不让李隆基日后后悔,毕竟李隆基是天子,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柄,两相比较,他的位置是要比武惠妃重的。
还在气头上的李隆基看见宠妃所出的宝贝幼子的上书,居然是给废后求情,顿时来了兴趣。
李隆基现在处在一个“你们越是不让朕干什么,朕偏是要什么”的状态,他在朝政上还是明君,然而这类明君,在女色上多是有一些不同于大臣们希望的圣主标准的偏好的,毕竟朝政方面已经尽力地压抑自己的脾气了,总不能在后宫女色上还要委屈自己吧?
只不过看后来人们多是称赞开元时期为盛世,指摘玄宗后宫的祸国对象是后来的杨贵妃而不是如今的武惠妃就知道,李隆基这个时期还没有完全地放纵自己,也就是说,废了曾经对自己多有助益的发妻,又让她以不相符的身份下葬,他日后迟早都是会后悔的。
与其让他日后后悔,再推卸责任、迁怒武惠妃,倒不如现在就把这条路堵死,顺便让他看看,李嗣一是一个多么仁厚的好儿子。
说白了,不过是李嗣一展现自己、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罢了。
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那么在实行之前,李嗣一已经想好了应对李隆基问询的方法。
出生于开元四年的李嗣一,到王皇后去世时的开元十二年十月,也不过是九岁的年纪,所以他的理由不可能从朝局之类的大方面出发,只能从小的方面来体现。
第一,自然是因为王皇后是李隆基的发妻,是他明媒正娶的元配,从礼法方面来说,李隆基废黜她已经是让人遗憾的事情了,死后给予她足够的哀荣,其实是个足够好的补救方法;第二,则是因为在皇子们知晓的本朝掌故当中,她也算是助李隆基良多的贤内助,从前与李隆基感情也甚好,要不然,她的家族也不会有那么的荣宠在,两人之间到底是有情分在的,只不过如今李隆基正在气头上,不愿意想罢了,作为一个贴心的好儿子,李嗣一当然要为阿耶着想,不让他未来留下遗憾;第三,则是从李嗣一自己的角度说明的,李嗣一与李嗣升交好,这是宫中都知晓的事情,王皇后的事情,伤害最大的,除了她的母家、亲眷,就只有她的养子李嗣升了。出言让王皇后死后享受理所应当的哀荣,也算是李嗣一能为与他交好的兄长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吧。
专门向李嗣一问清的理由,又听到王皇后死后李嗣升哀恸不已的表现的李隆基,虽然默然不语,却在李嗣一像模像样地上书后专门奖励了他一番,又另外赏赐了李嗣升部分财物,以作宽慰。
又过了几日,废后王氏以后礼入葬的旨意就发出去了,虽然下葬的地点依然不是帝后应当合葬的陵寝,但是朝臣们对此已经很是宽慰了。
李嗣一也借着这次的上书正式入了朝臣们的眼,如今的他,在朝臣们的心中总算不是“武氏女之子”、“帝宠颇厚”这样刻板的印象了。
但是被人拿来同孝敬皇帝、章怀太子这两位由武则天所出、但常与母亲抗争、向有仁名的长辈相比,李嗣一总也觉得怪怪的。
他看起来就这么像这两位前辈一样是个早死的命,还是说他的阿姨武惠妃在朝臣们看来已经像则天皇后一样“邪恶”了?
作者有话要说:武惠妃:简单点,表现的方式简单一点~我才是你的亲阿姨,不用上赶着打我的脸~太子之位离你会更近点~
李嗣一:没意见,祖宗们怎么教我就怎么学~
所以,不背锅。
第147章封禅
开元十三年,因诸王日渐长成,而不宜在宫中长居,天子下令在长安城的东北区域,主要是大明宫南部的永宁坊和兴福坊之间修建王宅,供以成年封王的皇子居住。
唐长安城是在隋长安城的基础上建立的,中间的格局有所改动,但是基本上还是符合轴对称、以宫城所在为中心的原则,营造诸王宅,可想而知,以天子如今的皇子规模,诸王宅毫无疑问是要扩大的,所以说,即使是基础的宅邸建造,加上选址与规划,也是相当麻烦的一件事。
但是天子的意志毕竟是不容改变的,他不愿意让诸王出阁领政,而是像从前则天皇帝圈养不合自己心意的子孙一样将自己子孙圈着不让他们干预政事,朝臣们也不会为皇子们抱屈。
事实上,朝中的位置就这么多,诸王参与朝政,就代表着他们这些大臣的份额被分薄了,所以说当初他们能对着姚崇任相的条件装聋作哑,甚至是大力支持,现在,在姚崇离世后,他们也不会缺心眼儿地为诸王说话,让他们有干预朝局的机会。
朝堂已经够乱了,皇室宗亲还是玩他们自己去吧。
饶是李嗣一深受皇宠,也不能逃脱和诸兄弟一般的命运。
或许皇太子也是这么个待遇,甚至以他的身份地位来说,已经是苛待了,这么个消息能让已受封的诸王心情好些吧。
除此之外,便是诸王改名与皇子封王之事。
自皇太子李嗣谦以降,以嗣字为字辈排行的皇子们尽皆与后头从水字旁的弟弟们保持相同,包括李嗣一以及他的弟弟安王李敏这两个名字不同于诸皇子的,也在此行列,需要将名字更正过来。
大唐的皇子改名,从高宗朝开始大概也算是传统了,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都有过改名的经历,因此他们就以过来人的身份,劝慰起对改名心存抵抗的李嗣一来。
曾经也热衷于给爱子改名的高宗李治也开始分析起李隆基的心态来,不过皇子改名之事,对于天下大事来说只是无伤大雅的小事,李嗣一也不指望李治能从中分析出什么来。
让所有的儿子名字排行保持一致,姑且可以看作是李隆基有强迫症,但是皇子们的名字,多少可以看出他对子嗣抱有的情感。
像是李嗣一,这么独特的名字,谁都知道他是天子放在心尖尖上宠爱的爱子。
武惠妃宫中曾经还有过这样的说法,说是九郎——这里指的当然是在兄弟中排行第九的李嗣一——可比太子要金贵多了,光看名字的含义就能知晓了,后来这种说法被武惠妃强行封杀,不仅不得外传,就连自己的宫中也不准随便乱说。
不过诸皇子的姓名王号能体现天子的部分心意却是千真万确的。
大唐有两位天子的名字带水,分别是高祖李渊和高宗李治,那么这两位的名字当然是不能取了,和他们意思相近的名字,皇子中也都没有。
等到三月,正式改名与给从皇八子李涺到皇二十二子李溢封王号的时候,李敏改名为李淮,这也没什么,但是李嗣一改名为李源,这是唯一一个改名后含义与改名前依然有些相似的名字,自然令人侧目。
李源的几个弟弟,安王李淮暂且不论,皇十八子李清受封寿王,二十一子李沐则受封盛王,都是寓意相当吉祥的名字,但是真要论起来,诸王里面,只有李源他的这个夏王,是具有古号意蕴的王号,与庆王、忠王等改封后不再有实际的地理意义上的王号的王爵不同,显得殊为特别,而这类有古国意蕴的王号,向来是王号中较为尊贵的那一类。
诸王们:阿耶他偏心难道不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吗?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我们也很绝望啊!
但是对于诸王来说,提升他们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的方法,在近期还真有一个。
有臣子上奏疏,建议至尊往泰山封禅。
李隆基: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呢?
所谓的封禅,是指“封”与“禅”这两种活动,封是祭天,禅是祭地,虽然在先秦时期,管仲就提出过古之帝王有七十二位在泰山封过禅,而其中可以考证的有受命于天后的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等十二位著名的帝王,重点是,这些人都有莫大功绩,封禅时祥瑞频出。
目前能考证的,在舜、禹之后进行过封禅的,首推秦始皇,之后便是汉武帝。
封禅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封的,其一,这人得是受命于天的真英主,也就是说改朝换代、江山易主后的天子,其二,这人得在久乱之后、成功使天下太平,总之,难度系数非常高。
因为王皇后的事情和李嗣升的关系一落千丈的夏王李嗣一: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虽然在列位先帝的教导下,从小他的目标就是帝位,但是也要交好兄弟啊,阿耶儿女众多,现在看看,他同胞的兄妹们数量还不够,这时候,交好其他兄弟才是便捷方法,只可惜,这回别说是李嗣升这个养母受害的直接受害者了,就是其他年幼的弟弟,似乎也得了母妃的吩咐,虽然依然和他交好,但是似乎显得生分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嗣一想要树立他的形象,顺便让朝臣们看看,他也是值得支持的皇子,不得不背后给阿姨武惠妃捅刀了:夏王嗣一上书至尊,请复以皇后礼葬废后王氏。
武惠妃:Excuseme?
作为一个认定皇后之位已经是她的囊中物的女人,武惠妃很难接受儿子的打脸行为,虽然奏疏只是说请以皇后礼葬王氏,但是在她看来,已经是李嗣一不认同王皇后被废的一种表现了。
认为自小听话的儿子不应该这么叛逆的武惠妃几乎都要抓狂了。
然而没关系,李嗣一有的是方法说服她,毕竟他们是母子,武惠妃纵然一时置气,但等到她气消了,总能听进李嗣一的话的。
李嗣一现在的做法,其实是为了不让李隆基日后后悔,毕竟李隆基是天子,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柄,两相比较,他的位置是要比武惠妃重的。
还在气头上的李隆基看见宠妃所出的宝贝幼子的上书,居然是给废后求情,顿时来了兴趣。
李隆基现在处在一个“你们越是不让朕干什么,朕偏是要什么”的状态,他在朝政上还是明君,然而这类明君,在女色上多是有一些不同于大臣们希望的圣主标准的偏好的,毕竟朝政方面已经尽力地压抑自己的脾气了,总不能在后宫女色上还要委屈自己吧?
只不过看后来人们多是称赞开元时期为盛世,指摘玄宗后宫的祸国对象是后来的杨贵妃而不是如今的武惠妃就知道,李隆基这个时期还没有完全地放纵自己,也就是说,废了曾经对自己多有助益的发妻,又让她以不相符的身份下葬,他日后迟早都是会后悔的。
与其让他日后后悔,再推卸责任、迁怒武惠妃,倒不如现在就把这条路堵死,顺便让他看看,李嗣一是一个多么仁厚的好儿子。
说白了,不过是李嗣一展现自己、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罢了。
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那么在实行之前,李嗣一已经想好了应对李隆基问询的方法。
出生于开元四年的李嗣一,到王皇后去世时的开元十二年十月,也不过是九岁的年纪,所以他的理由不可能从朝局之类的大方面出发,只能从小的方面来体现。
第一,自然是因为王皇后是李隆基的发妻,是他明媒正娶的元配,从礼法方面来说,李隆基废黜她已经是让人遗憾的事情了,死后给予她足够的哀荣,其实是个足够好的补救方法;第二,则是因为在皇子们知晓的本朝掌故当中,她也算是助李隆基良多的贤内助,从前与李隆基感情也甚好,要不然,她的家族也不会有那么的荣宠在,两人之间到底是有情分在的,只不过如今李隆基正在气头上,不愿意想罢了,作为一个贴心的好儿子,李嗣一当然要为阿耶着想,不让他未来留下遗憾;第三,则是从李嗣一自己的角度说明的,李嗣一与李嗣升交好,这是宫中都知晓的事情,王皇后的事情,伤害最大的,除了她的母家、亲眷,就只有她的养子李嗣升了。出言让王皇后死后享受理所应当的哀荣,也算是李嗣一能为与他交好的兄长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吧。
专门向李嗣一问清的理由,又听到王皇后死后李嗣升哀恸不已的表现的李隆基,虽然默然不语,却在李嗣一像模像样地上书后专门奖励了他一番,又另外赏赐了李嗣升部分财物,以作宽慰。
又过了几日,废后王氏以后礼入葬的旨意就发出去了,虽然下葬的地点依然不是帝后应当合葬的陵寝,但是朝臣们对此已经很是宽慰了。
李嗣一也借着这次的上书正式入了朝臣们的眼,如今的他,在朝臣们的心中总算不是“武氏女之子”、“帝宠颇厚”这样刻板的印象了。
但是被人拿来同孝敬皇帝、章怀太子这两位由武则天所出、但常与母亲抗争、向有仁名的长辈相比,李嗣一总也觉得怪怪的。
他看起来就这么像这两位前辈一样是个早死的命,还是说他的阿姨武惠妃在朝臣们看来已经像则天皇后一样“邪恶”了?
作者有话要说:武惠妃:简单点,表现的方式简单一点~我才是你的亲阿姨,不用上赶着打我的脸~太子之位离你会更近点~
李嗣一:没意见,祖宗们怎么教我就怎么学~
所以,不背锅。
第147章封禅
开元十三年,因诸王日渐长成,而不宜在宫中长居,天子下令在长安城的东北区域,主要是大明宫南部的永宁坊和兴福坊之间修建王宅,供以成年封王的皇子居住。
唐长安城是在隋长安城的基础上建立的,中间的格局有所改动,但是基本上还是符合轴对称、以宫城所在为中心的原则,营造诸王宅,可想而知,以天子如今的皇子规模,诸王宅毫无疑问是要扩大的,所以说,即使是基础的宅邸建造,加上选址与规划,也是相当麻烦的一件事。
但是天子的意志毕竟是不容改变的,他不愿意让诸王出阁领政,而是像从前则天皇帝圈养不合自己心意的子孙一样将自己子孙圈着不让他们干预政事,朝臣们也不会为皇子们抱屈。
事实上,朝中的位置就这么多,诸王参与朝政,就代表着他们这些大臣的份额被分薄了,所以说当初他们能对着姚崇任相的条件装聋作哑,甚至是大力支持,现在,在姚崇离世后,他们也不会缺心眼儿地为诸王说话,让他们有干预朝局的机会。
朝堂已经够乱了,皇室宗亲还是玩他们自己去吧。
饶是李嗣一深受皇宠,也不能逃脱和诸兄弟一般的命运。
或许皇太子也是这么个待遇,甚至以他的身份地位来说,已经是苛待了,这么个消息能让已受封的诸王心情好些吧。
除此之外,便是诸王改名与皇子封王之事。
自皇太子李嗣谦以降,以嗣字为字辈排行的皇子们尽皆与后头从水字旁的弟弟们保持相同,包括李嗣一以及他的弟弟安王李敏这两个名字不同于诸皇子的,也在此行列,需要将名字更正过来。
大唐的皇子改名,从高宗朝开始大概也算是传统了,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都有过改名的经历,因此他们就以过来人的身份,劝慰起对改名心存抵抗的李嗣一来。
曾经也热衷于给爱子改名的高宗李治也开始分析起李隆基的心态来,不过皇子改名之事,对于天下大事来说只是无伤大雅的小事,李嗣一也不指望李治能从中分析出什么来。
让所有的儿子名字排行保持一致,姑且可以看作是李隆基有强迫症,但是皇子们的名字,多少可以看出他对子嗣抱有的情感。
像是李嗣一,这么独特的名字,谁都知道他是天子放在心尖尖上宠爱的爱子。
武惠妃宫中曾经还有过这样的说法,说是九郎——这里指的当然是在兄弟中排行第九的李嗣一——可比太子要金贵多了,光看名字的含义就能知晓了,后来这种说法被武惠妃强行封杀,不仅不得外传,就连自己的宫中也不准随便乱说。
不过诸皇子的姓名王号能体现天子的部分心意却是千真万确的。
大唐有两位天子的名字带水,分别是高祖李渊和高宗李治,那么这两位的名字当然是不能取了,和他们意思相近的名字,皇子中也都没有。
等到三月,正式改名与给从皇八子李涺到皇二十二子李溢封王号的时候,李敏改名为李淮,这也没什么,但是李嗣一改名为李源,这是唯一一个改名后含义与改名前依然有些相似的名字,自然令人侧目。
李源的几个弟弟,安王李淮暂且不论,皇十八子李清受封寿王,二十一子李沐则受封盛王,都是寓意相当吉祥的名字,但是真要论起来,诸王里面,只有李源他的这个夏王,是具有古号意蕴的王号,与庆王、忠王等改封后不再有实际的地理意义上的王号的王爵不同,显得殊为特别,而这类有古国意蕴的王号,向来是王号中较为尊贵的那一类。
诸王们:阿耶他偏心难道不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吗?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我们也很绝望啊!
但是对于诸王来说,提升他们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的方法,在近期还真有一个。
有臣子上奏疏,建议至尊往泰山封禅。
李隆基: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呢?
所谓的封禅,是指“封”与“禅”这两种活动,封是祭天,禅是祭地,虽然在先秦时期,管仲就提出过古之帝王有七十二位在泰山封过禅,而其中可以考证的有受命于天后的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等十二位著名的帝王,重点是,这些人都有莫大功绩,封禅时祥瑞频出。
目前能考证的,在舜、禹之后进行过封禅的,首推秦始皇,之后便是汉武帝。
封禅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封的,其一,这人得是受命于天的真英主,也就是说改朝换代、江山易主后的天子,其二,这人得在久乱之后、成功使天下太平,总之,难度系数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