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谣言又起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易天走后不多久,田路跟张定过来了,问杨心,“大人可有什么吩咐?”
“我要出门远行了,以后这国师府就交给易天打理,你们都要听他的吩咐。”
田路跟张定只听到这里就一下跪在了地上,“大人这是要往哪里去?”
“回家罢了,你们莫伤心,国师府一切照旧。”
“可是大人······”
“起来吧,我还有事要说。”
两人哭哭啼啼地起了身。
杨心拿出之前写好的两封信递给张定,又交待道,“上面这封信是我写给雍用的,你帮我给他,下面这封是我写给易天的,你在我走后再给他,记得吗?”
张定呜咽着接过信,转身走了,杨心又对田路说,“永功路那里有间铺子要往外租,你去租下来,把钥匙给那个卖茶的阿嫂,我应过她要一起做生意,赔了算咱们的,赚了咱们有一成的银子。”
杨心只这么这么多,田路已经知道始末,应了声便办事去了。
如此,国师府的一切就有了交待。
而宫里,杨征知晓了一切,却再也做不出任何阻挠,杨心说对了,他还真有怕的东西,他怕鱼死网破,怕好不容易到手的一切又成了泡影。
这些日子,那些可怕的字眼依然时不时地出现在杨征的周围,可他像是有了免疫,每每都是看一眼,又撕碎,可若近了看总能发现他的急躁与忍耐。
又过了几天,那些字眼变了,变成“千刀万剐,不得好死”,这下,杨征真的疯了,杨心的话成了魔咒,每日响在他耳边。折磨着他的心智,令他痛苦不堪。
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缘由,将一张帕子寄去了临南城。同时,街上又传起了谣言,说南明王喜得贵子,在临南城大肆庆祝。
而不巧的是,临南城确实在庆祝。今年的涝灾没能摧毁庄稼,老百姓对南明王感恩戴德,在临南城的南明王府前耍起了舞龙,一时间,南明王府热闹非凡。
而在南明王府的一个叫明心院的院子里,安静异常。杨明看着手中绣了一个“心”字的手帕,呼吸从细到粗又从粗到细,身子却始终未动一动。他坐在阴影里,就像是来自地狱的撒旦,让不远处的王兴不敢开口说一句话。
可等了许久。王兴还是问道,“王爷,事情有了效果,是否还要继续?!”
“继续!”
杨明只说了这两个字,却瞬间冰冻了周围的空气,令王兴浑身一颤。他低声回了句,“是”,便转身走了,刚走不远,听见身后传来噼啪声。便摇摇头又叹了口气,继续往前走着。
盛京城,杨心听到那个传言,起初也没动。可后来不知怎么的,一下子冲到了城东,她看着铺子门面上的那个招牌,觉得它简直就是个笑话,于是一个马鞭狠狠地甩了过去。
招牌被打落在地,溅起的尘土蒙了薄薄的一层在上面。可杨心仍然不解气,又狠狠抽了几下,接着苦笑一声,转身又去了永功路。
桃花已谢,又长出了青涩的果子,杨心举举马鞭想起自己有过一个叫杨桃的孩子又放下了手。
这天,杨心正式离开了国师府,她出门前张定问了一句话,“大人,后花园里的那两条跃龙门大人打算如何处置?”
杨心这才想起那两条鱼,没想到它们竟然在大火中活了下来,可这又能怎样?不过是让笑话更可笑了一点儿,可她却没笑,反而哭着大喊道,“杀了它们,吃掉!吃掉!”
张定从没见过这样的杨心,吓得后退了几步。
杨心看见他的动作,嗤笑一声,心想,自己这是做什么?于是放轻了语气又说,“吃掉吧,它们太老了,若死了再吃就不好了!”
张定点点头却不应声,反而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易天在前边儿安慰他道,“别哭了,师父这是回家去呢,还会回来的。”
张定点点头,嗯了一句便没再说话。
只易天又对杨心说道,“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他说着跪了下来。
杨心回一句,“起来吧,记住我给你说过的话,教过你的事情,记住了!”
易天正要说是,忽然听见马蹄远去的声音,杨心已经走了。
城门口,武翀等在那里,见杨心过来截住了她的马,说,“那个消息是假的,临南城的百姓是因为王爷的功绩庆祝的。”
杨心不看他,只说,“我知道!”便又骑马而去。她生气不是因为那个谣言,而是她厌倦,厌倦了在虚无中等待,厌倦了杨明带给她的一切,不管是爱还是伤痛,都是笑话!
出了城门,杨心又习惯性的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动作从前是因为不舍,这次是因为高兴,它是个牢笼,杨心虽然伤痕累累,但她终于逃了出去,她觉得高兴!
盛京城上方,一团乌云飘来,遮住了阳光,也遮住了杨心的视线。
她骑着马一转身又走了,在大雨来之前,她必须离开。
杨征站在城墙上,看着她越走越远,一路向北而去,终于泪流满面,可混着雨水,谁都看不清。
常公公在他身后撑起一把伞,说道,“雨大了,皇上回去吧!”
杨征伸手推开了他的伞,身子也未动,离了这片雨,他的情绪就会暴露,那样他就败了。
可即使是这样,他依旧力不从心,难挽颓败之势。
杨心离开盛京的这一个月内,杨征与杨明的战争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是南方的赋税问题,前几年因为南方多有暴雨,免了赋税,如今南方堤坝已建成,老百姓也算安居乐业,该是纳税的时候了,可杨明以时局未稳为由拒绝上税,同时又联合了许多旧部官员联名抗议,经过一番争执后,杨征妥协了。
其次是征兵问题,皇与权分离终究不是常事,为保社稷安稳,杨征提议征兵。南明王一党自是百般阻挠,但国家大事不能任个人为之,双方各做了让步,杨征由原来计划的三十万变成了十五万。自此,弥漫在东盛的征兵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未完待续。)
易天走后不多久,田路跟张定过来了,问杨心,“大人可有什么吩咐?”
“我要出门远行了,以后这国师府就交给易天打理,你们都要听他的吩咐。”
田路跟张定只听到这里就一下跪在了地上,“大人这是要往哪里去?”
“回家罢了,你们莫伤心,国师府一切照旧。”
“可是大人······”
“起来吧,我还有事要说。”
两人哭哭啼啼地起了身。
杨心拿出之前写好的两封信递给张定,又交待道,“上面这封信是我写给雍用的,你帮我给他,下面这封是我写给易天的,你在我走后再给他,记得吗?”
张定呜咽着接过信,转身走了,杨心又对田路说,“永功路那里有间铺子要往外租,你去租下来,把钥匙给那个卖茶的阿嫂,我应过她要一起做生意,赔了算咱们的,赚了咱们有一成的银子。”
杨心只这么这么多,田路已经知道始末,应了声便办事去了。
如此,国师府的一切就有了交待。
而宫里,杨征知晓了一切,却再也做不出任何阻挠,杨心说对了,他还真有怕的东西,他怕鱼死网破,怕好不容易到手的一切又成了泡影。
这些日子,那些可怕的字眼依然时不时地出现在杨征的周围,可他像是有了免疫,每每都是看一眼,又撕碎,可若近了看总能发现他的急躁与忍耐。
又过了几天,那些字眼变了,变成“千刀万剐,不得好死”,这下,杨征真的疯了,杨心的话成了魔咒,每日响在他耳边。折磨着他的心智,令他痛苦不堪。
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缘由,将一张帕子寄去了临南城。同时,街上又传起了谣言,说南明王喜得贵子,在临南城大肆庆祝。
而不巧的是,临南城确实在庆祝。今年的涝灾没能摧毁庄稼,老百姓对南明王感恩戴德,在临南城的南明王府前耍起了舞龙,一时间,南明王府热闹非凡。
而在南明王府的一个叫明心院的院子里,安静异常。杨明看着手中绣了一个“心”字的手帕,呼吸从细到粗又从粗到细,身子却始终未动一动。他坐在阴影里,就像是来自地狱的撒旦,让不远处的王兴不敢开口说一句话。
可等了许久。王兴还是问道,“王爷,事情有了效果,是否还要继续?!”
“继续!”
杨明只说了这两个字,却瞬间冰冻了周围的空气,令王兴浑身一颤。他低声回了句,“是”,便转身走了,刚走不远,听见身后传来噼啪声。便摇摇头又叹了口气,继续往前走着。
盛京城,杨心听到那个传言,起初也没动。可后来不知怎么的,一下子冲到了城东,她看着铺子门面上的那个招牌,觉得它简直就是个笑话,于是一个马鞭狠狠地甩了过去。
招牌被打落在地,溅起的尘土蒙了薄薄的一层在上面。可杨心仍然不解气,又狠狠抽了几下,接着苦笑一声,转身又去了永功路。
桃花已谢,又长出了青涩的果子,杨心举举马鞭想起自己有过一个叫杨桃的孩子又放下了手。
这天,杨心正式离开了国师府,她出门前张定问了一句话,“大人,后花园里的那两条跃龙门大人打算如何处置?”
杨心这才想起那两条鱼,没想到它们竟然在大火中活了下来,可这又能怎样?不过是让笑话更可笑了一点儿,可她却没笑,反而哭着大喊道,“杀了它们,吃掉!吃掉!”
张定从没见过这样的杨心,吓得后退了几步。
杨心看见他的动作,嗤笑一声,心想,自己这是做什么?于是放轻了语气又说,“吃掉吧,它们太老了,若死了再吃就不好了!”
张定点点头却不应声,反而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易天在前边儿安慰他道,“别哭了,师父这是回家去呢,还会回来的。”
张定点点头,嗯了一句便没再说话。
只易天又对杨心说道,“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他说着跪了下来。
杨心回一句,“起来吧,记住我给你说过的话,教过你的事情,记住了!”
易天正要说是,忽然听见马蹄远去的声音,杨心已经走了。
城门口,武翀等在那里,见杨心过来截住了她的马,说,“那个消息是假的,临南城的百姓是因为王爷的功绩庆祝的。”
杨心不看他,只说,“我知道!”便又骑马而去。她生气不是因为那个谣言,而是她厌倦,厌倦了在虚无中等待,厌倦了杨明带给她的一切,不管是爱还是伤痛,都是笑话!
出了城门,杨心又习惯性的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动作从前是因为不舍,这次是因为高兴,它是个牢笼,杨心虽然伤痕累累,但她终于逃了出去,她觉得高兴!
盛京城上方,一团乌云飘来,遮住了阳光,也遮住了杨心的视线。
她骑着马一转身又走了,在大雨来之前,她必须离开。
杨征站在城墙上,看着她越走越远,一路向北而去,终于泪流满面,可混着雨水,谁都看不清。
常公公在他身后撑起一把伞,说道,“雨大了,皇上回去吧!”
杨征伸手推开了他的伞,身子也未动,离了这片雨,他的情绪就会暴露,那样他就败了。
可即使是这样,他依旧力不从心,难挽颓败之势。
杨心离开盛京的这一个月内,杨征与杨明的战争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是南方的赋税问题,前几年因为南方多有暴雨,免了赋税,如今南方堤坝已建成,老百姓也算安居乐业,该是纳税的时候了,可杨明以时局未稳为由拒绝上税,同时又联合了许多旧部官员联名抗议,经过一番争执后,杨征妥协了。
其次是征兵问题,皇与权分离终究不是常事,为保社稷安稳,杨征提议征兵。南明王一党自是百般阻挠,但国家大事不能任个人为之,双方各做了让步,杨征由原来计划的三十万变成了十五万。自此,弥漫在东盛的征兵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