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擂台赛黄河口的黄须菜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四月的黄河口,鸟鸣蜂啭,草长莺飞。在春燕的呢喃声中,沉睡了一冬的大地缓缓睁开了双眼。那些蛰伏于她体内的生命,随着她的苏醒也缓缓舒展筋骨、欢呼雀跃起来。杨柳飞絮,百花尽绽整个黄河口荒原换上了碧绿青翠的衣裳。
在辽茫的荒原一隅,我惊喜地觅见了她那柔弱翠绿的身影。在我的视野里,尽管她已避去整整一个冬季,但我总觉得,她须臾没有离开我的脑际。我喜欢绿色,喜欢大地上的一切植物,自己也颇感费解,作为堂堂男儿竟视花草如性命,有时竟被花店里、集市上看中的花草搞得神魂颠倒、坐卧不宁,不买到手绝不善罢甘休。这些年什么草本的木本的盆花我买的不计其数,至今家里还摆放着几十盆兰草花木,静心细想,我还是对生长在黄河口荒原的,那种极不起眼的叫做黄须菜的野菜情有独钟。黄须菜牵拽了我太多的情丝,揉入了我太多的心绪,我决计用手中的笔为她写下这片文字。
一阵轻风拂过,天上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这四月的雨轻柔似雾、温润如玉,落在身上轻柔绵软,行走在暮春的细雨里,人感到格外的精神和惬意。在那片刚刚破土而出的黄须菜旁,我驻足凝视,一棵棵黄须菜还是那样的弱小,弱小的只是眼前一抹绿晕。我细细地端详着,如同当年端详我刚刚降生人间的女儿。她松针似的嫩叶黛红含翠、饱满欲滴,看上去既像一只只刚刚破壳的绒鸡雏,又像一朵朵恬淡静放的千丝菊。风儿轻拂,细雨婆娑,她还没有长出筋骨的躯干微微颤动。这景致让人揪心难过、心生怜意,也不由使人想起了“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在大观园里悲悲戚戚葬花吟诗的林妹妹,又令人记起“粉红似是浓妆抹,嫩绿淡若描眉头”待字闺中正欲出嫁的邻家姑娘。凝眸着脚下这片幼弱的生命,许久许久我越发对她虔诚敬畏起来!
生活在黄河口荒原上的人,都像我一样对黄须菜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黄须菜已在他们祖祖辈辈的精神家园里落地生根。因为,这种独属于荒瘠碱滩的野菜,对这里的人有着太多的恩赐,也有着许多关于黄须菜抹不掉的记忆。
追溯逝去的峥嵘岁月,华夏大地可谓多灾多难,战争、兵燹、温疫、灾荒数不胜数的天灾人祸,曾使多少生灵涂炭,易子而食、饿殍遍野的人间悲剧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记得上世纪中叶,尤其是“大跃进”的年代,鲁西及周边省地的灾民为躲避灾荒,纷纷拖家带口蜂拥至黄河口,漫坡遍野的黄须菜便成了他们救命的稻草。春夏中,他们以黄须菜的茎叶裹腹,秋天里,他们以黄须菜的籽粒为食。在冰雪覆盖的荒原上,他们靠枯干的黄须菜棵取暖,靠收集贮存的黄须菜籽烧饭,就这样,他们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漫冬季。从来人迹罕至、荒芜人烟的黄河口荒原,却成了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当时人们称黄须菜为“荒情菜”、“保命草”据当地史志记载,在那个“全民闹饥荒”的年月,当地居民不仅没有饿死一人,还保住了千千万万逃荒而来的难民的性命。
黄须菜属藜科一年生碱蓬草本植物,甭看她普通得这么不起眼,但她却有一串好听的称谓,黄蓿菜、皇席菜、黄茎菜,除外,她还有一个洋气的英文名字saline seepweed 。说起她“皇席菜”的名字,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掌故。据说盛唐时期,为大唐开疆拓土的大将薛仁贵东征,当来到濒海临河的茫茫荒原时,军中粮草尽绝,追兵逼迫。为保住士兵的性命和大军实力,薛仁贵就和饥寒交迫的士兵一起,用这里俯首皆拾的黄须菜充饥喂马。大军转危为安胜利班师后,薛仁贵忆起了此菜的功劳,在设庆功宴时便令人采来烹制,结果百官品尝后啧啧称赞。此后,薛仁贵不但逢宴必备此菜,还用此菜招待皇帝,皇帝尝后一连说了几个“好吃”由此,黄须菜便有了“皇席菜”的美名。
追古抚今,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什么王侯将相、皇帝老儿也早已埋葬在时空的尘埃里,而在天地最贫瘠的一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小黄须菜,却饱经岁月的风雨,披着一路风尘,在春秋交替中悄无声息地一路走来。而走到今天的黄须菜,似乎和现代人一样悟性十足,能准确地把握着时代的脉搏,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吮吸着清新馥郁的气息,也与时俱进地转变着思想,转变着角色。
记得几年前的一个“五一”节,我邀省城一位退休赋闲的老首长来黄河口采风。久别重逢、战友情深,我自然要好好招待一下老首长。那天,我特意从偏远处采摘来黄须菜,开水焯后凉水浸透攥干,淋上香油、鸡精、香醋,蒜泥一拌端上了桌。看着油光泛亮、青翠碧绿的盘中菜,老头子嗔怪道:“小子,就用这个招待我呀。”我扮了个鬼脸嘿嘿一笑回应道:“这可是我们当地有名的土特产呀,连唐朝皇帝都说好吃呢。”“是吗”老头子一听,急不可待地操起筷子夹菜入口,边嚼边不停地说“好吃,真好吃”老头子算是寻到了人间美味,打那,每年春天我都采摘一些鲜嫩的黄须菜快递给他,这已约定成俗,几年下来害得我花了不少快递费。
经科学验证,黄须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氨基酸,还有着预防直肠癌、糖尿病、胆结实、痔疮等疾病的功效。正因此,黄河口荒原上这个最大的野菜家族,不仅成外菜中翘楚,其身影遍及当地的各大星级酒店,成为人们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成为那些肠肥肚满、吃腻了山珍海味食客的必点菜,还崛起了一大批开发利用深加工黄须菜的新兴产业。
捱过了炎炎夏季,秋天到来了。在瑟瑟秋风中万物调零,落叶横飞,唯独黄须菜又向人们展现出另一番风情:碧绿的针叶变得殷红,远远望去,辽远的黄河口荒原像铺上了一张漫无边际的红地毯,蔚为壮观,瑰丽无比。红霞碧雾,芦花飞雪,百鸟蹁跹,置身其间,犹如走进了一个童话的王国。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开发,天南海北的游人趋之若骛,也引得大批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他们如痴如醉,把镜头对准新、奇、野、美的黄河口,对准大荒原上黄须菜编织的“红地毯”可着劲地按动着快门。
这场难得春雨终于止住了脚步,春雨过后,弱小的黄须菜很快会雨后春笋般地抽枝吐叶,染绿整个黄河口荒原的。这时,我蓦地记起了一位作家为黄须菜写下的赞语:黄须菜啊,黄须菜,你栖身不毛之地,发清香供人食为美德,生苦境志不移为气节;任碱浸而不俯仰世俗,弃富地受苦情而深感自得是啊,根植于黄河口荒原的黄须菜,尽管没有花的芬芳,没有树的身躯“皆怡然自得,一无所求”在荒碱滩上默默无闻、自生自灭,但在我心中她却是那样的伟岸、高大。
黄须菜,你这黄河口荒原上的精灵,我记住了你,记住了你那独有的、涩涩咸咸的味道!
2013年4月20日写于黄河口
四月的黄河口,鸟鸣蜂啭,草长莺飞。在春燕的呢喃声中,沉睡了一冬的大地缓缓睁开了双眼。那些蛰伏于她体内的生命,随着她的苏醒也缓缓舒展筋骨、欢呼雀跃起来。杨柳飞絮,百花尽绽整个黄河口荒原换上了碧绿青翠的衣裳。
在辽茫的荒原一隅,我惊喜地觅见了她那柔弱翠绿的身影。在我的视野里,尽管她已避去整整一个冬季,但我总觉得,她须臾没有离开我的脑际。我喜欢绿色,喜欢大地上的一切植物,自己也颇感费解,作为堂堂男儿竟视花草如性命,有时竟被花店里、集市上看中的花草搞得神魂颠倒、坐卧不宁,不买到手绝不善罢甘休。这些年什么草本的木本的盆花我买的不计其数,至今家里还摆放着几十盆兰草花木,静心细想,我还是对生长在黄河口荒原的,那种极不起眼的叫做黄须菜的野菜情有独钟。黄须菜牵拽了我太多的情丝,揉入了我太多的心绪,我决计用手中的笔为她写下这片文字。
一阵轻风拂过,天上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这四月的雨轻柔似雾、温润如玉,落在身上轻柔绵软,行走在暮春的细雨里,人感到格外的精神和惬意。在那片刚刚破土而出的黄须菜旁,我驻足凝视,一棵棵黄须菜还是那样的弱小,弱小的只是眼前一抹绿晕。我细细地端详着,如同当年端详我刚刚降生人间的女儿。她松针似的嫩叶黛红含翠、饱满欲滴,看上去既像一只只刚刚破壳的绒鸡雏,又像一朵朵恬淡静放的千丝菊。风儿轻拂,细雨婆娑,她还没有长出筋骨的躯干微微颤动。这景致让人揪心难过、心生怜意,也不由使人想起了“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在大观园里悲悲戚戚葬花吟诗的林妹妹,又令人记起“粉红似是浓妆抹,嫩绿淡若描眉头”待字闺中正欲出嫁的邻家姑娘。凝眸着脚下这片幼弱的生命,许久许久我越发对她虔诚敬畏起来!
生活在黄河口荒原上的人,都像我一样对黄须菜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黄须菜已在他们祖祖辈辈的精神家园里落地生根。因为,这种独属于荒瘠碱滩的野菜,对这里的人有着太多的恩赐,也有着许多关于黄须菜抹不掉的记忆。
追溯逝去的峥嵘岁月,华夏大地可谓多灾多难,战争、兵燹、温疫、灾荒数不胜数的天灾人祸,曾使多少生灵涂炭,易子而食、饿殍遍野的人间悲剧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记得上世纪中叶,尤其是“大跃进”的年代,鲁西及周边省地的灾民为躲避灾荒,纷纷拖家带口蜂拥至黄河口,漫坡遍野的黄须菜便成了他们救命的稻草。春夏中,他们以黄须菜的茎叶裹腹,秋天里,他们以黄须菜的籽粒为食。在冰雪覆盖的荒原上,他们靠枯干的黄须菜棵取暖,靠收集贮存的黄须菜籽烧饭,就这样,他们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漫冬季。从来人迹罕至、荒芜人烟的黄河口荒原,却成了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当时人们称黄须菜为“荒情菜”、“保命草”据当地史志记载,在那个“全民闹饥荒”的年月,当地居民不仅没有饿死一人,还保住了千千万万逃荒而来的难民的性命。
黄须菜属藜科一年生碱蓬草本植物,甭看她普通得这么不起眼,但她却有一串好听的称谓,黄蓿菜、皇席菜、黄茎菜,除外,她还有一个洋气的英文名字saline seepweed 。说起她“皇席菜”的名字,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掌故。据说盛唐时期,为大唐开疆拓土的大将薛仁贵东征,当来到濒海临河的茫茫荒原时,军中粮草尽绝,追兵逼迫。为保住士兵的性命和大军实力,薛仁贵就和饥寒交迫的士兵一起,用这里俯首皆拾的黄须菜充饥喂马。大军转危为安胜利班师后,薛仁贵忆起了此菜的功劳,在设庆功宴时便令人采来烹制,结果百官品尝后啧啧称赞。此后,薛仁贵不但逢宴必备此菜,还用此菜招待皇帝,皇帝尝后一连说了几个“好吃”由此,黄须菜便有了“皇席菜”的美名。
追古抚今,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什么王侯将相、皇帝老儿也早已埋葬在时空的尘埃里,而在天地最贫瘠的一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小黄须菜,却饱经岁月的风雨,披着一路风尘,在春秋交替中悄无声息地一路走来。而走到今天的黄须菜,似乎和现代人一样悟性十足,能准确地把握着时代的脉搏,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吮吸着清新馥郁的气息,也与时俱进地转变着思想,转变着角色。
记得几年前的一个“五一”节,我邀省城一位退休赋闲的老首长来黄河口采风。久别重逢、战友情深,我自然要好好招待一下老首长。那天,我特意从偏远处采摘来黄须菜,开水焯后凉水浸透攥干,淋上香油、鸡精、香醋,蒜泥一拌端上了桌。看着油光泛亮、青翠碧绿的盘中菜,老头子嗔怪道:“小子,就用这个招待我呀。”我扮了个鬼脸嘿嘿一笑回应道:“这可是我们当地有名的土特产呀,连唐朝皇帝都说好吃呢。”“是吗”老头子一听,急不可待地操起筷子夹菜入口,边嚼边不停地说“好吃,真好吃”老头子算是寻到了人间美味,打那,每年春天我都采摘一些鲜嫩的黄须菜快递给他,这已约定成俗,几年下来害得我花了不少快递费。
经科学验证,黄须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氨基酸,还有着预防直肠癌、糖尿病、胆结实、痔疮等疾病的功效。正因此,黄河口荒原上这个最大的野菜家族,不仅成外菜中翘楚,其身影遍及当地的各大星级酒店,成为人们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成为那些肠肥肚满、吃腻了山珍海味食客的必点菜,还崛起了一大批开发利用深加工黄须菜的新兴产业。
捱过了炎炎夏季,秋天到来了。在瑟瑟秋风中万物调零,落叶横飞,唯独黄须菜又向人们展现出另一番风情:碧绿的针叶变得殷红,远远望去,辽远的黄河口荒原像铺上了一张漫无边际的红地毯,蔚为壮观,瑰丽无比。红霞碧雾,芦花飞雪,百鸟蹁跹,置身其间,犹如走进了一个童话的王国。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开发,天南海北的游人趋之若骛,也引得大批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他们如痴如醉,把镜头对准新、奇、野、美的黄河口,对准大荒原上黄须菜编织的“红地毯”可着劲地按动着快门。
这场难得春雨终于止住了脚步,春雨过后,弱小的黄须菜很快会雨后春笋般地抽枝吐叶,染绿整个黄河口荒原的。这时,我蓦地记起了一位作家为黄须菜写下的赞语:黄须菜啊,黄须菜,你栖身不毛之地,发清香供人食为美德,生苦境志不移为气节;任碱浸而不俯仰世俗,弃富地受苦情而深感自得是啊,根植于黄河口荒原的黄须菜,尽管没有花的芬芳,没有树的身躯“皆怡然自得,一无所求”在荒碱滩上默默无闻、自生自灭,但在我心中她却是那样的伟岸、高大。
黄须菜,你这黄河口荒原上的精灵,我记住了你,记住了你那独有的、涩涩咸咸的味道!
2013年4月20日写于黄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