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仇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收不尽的魏塘纱,买不尽的松江布”,这句话反应了松江地区纺织业的兴盛。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人的纺织品凭借低廉的价格行销全球,松江地区的纺织业已经今不如昔辉煌不再。现在清国的纺织中心,已经转移到上海,尤以盛宣怀名下的华盛纺织总厂最为规模宏大。
加上从直隶、山东招募的这批新兵,石云开手下近四万人,就按每人一套常服一套作训服计算,也需要近二十万米布料。时间短,任务重,松江地区的布商根本无力供应,只能找盛宣怀采购。
从松江地区棉布的衰落过程中,近代工业对于传统手工业的冲击可见一斑。
早在一月底,石云开就已经下了定单,定单包括制作士兵服装使用的棉布和帆布,也包括军官使用的呢料和毛料。
这批面料在大同江开河后,已经通过石铁胆的船运公司运抵柳京。随船运到的,还有100台从美国胜家公司订购的缝纫机,这些机器将会组成一个服装厂,为镇武前军生产需要的服装、被褥、背包等所有以纺织品为原料的军品。
这家工厂的名字叫做“星牌”,老板就是盛星怀的小妾汪氏,这家工厂也是盛星怀在石云开控制地区的第一家工厂,标志着盛星怀一系开始在石云开麾下落地生根。
石云开手下,军事工业一系的带头人是刘义守,民用工业一系不出意外应该就是以盛星怀为首。至于闵丙奭,他是挖矿的,工业这么重要的事情,轮不到闵丙奭插手。
随船到来的,还有十几名胜家公司派来的技术员,他们负责教授工厂里的工人,学习操作机器以及维修保养。“星牌”工厂日前已经开始试生产,警察服装就是工厂工人们练手的产物。
服装厂这个东西,说复杂不复杂。说简单不简单,只要有机器会管理就能开。
机器还好说,现在不存在禁运,花钱就能买来。管理却是个大问题。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盛星怀拉下脸找到刘义守,请刘义守派了几名管事前往“星牌”工厂,也算是把汪氏扶上路送一程。
汪氏久居后宅,对于管理工作却并不陌生。大户人家的后院,人心里的弯弯绕绕比起常人家多得多,汪氏能管好后宅,本身就是自身能力的证明。
工厂里的工人多是朝鲜女性,她们平常已经习惯了抛头露面,对于进入工厂当名工人这个机会很珍惜,工作起来热情很高,和那些“脱南者”比较起来丝毫不逊,这也使得服装厂在很短时间内就开工生产。
三月中,阿尔斯楞率领三千名蒙古骑兵抵达柳京。他们之所以拖到现在才到,是因为携带着近万匹战马挽马,五千多头奶牛黄牛,以及近十万只绵羊。
战马和挽马抵达柳京的当天,就被石昌茂、石文锦他们瓜分一空。奶牛和黄牛被石云开送给了闵丙奭用来抵账,闵丙奭转手又把这些牛分发给朝鲜民众,以补充因为征调劳工引发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分下去的,还有那十万只绵羊。
石云开当初向那尔苏讨要牲畜的时候,本来是打算用来丰富副食品或者建一个养殖场,没想到那尔苏一下子送来了这么多。这已经超出了石云开的心理预计,不得不把这些绵羊分发出去,交给普通农户饲养,以增加普通农户收入。
这个时代的养殖业还没有规模化。家禽和家畜一般都是由普通百姓家庭饲养。农民们对待这些牲畜极好,几乎是拿它们当家人对待。
或者比普通的家庭成员还要重要。
比如牛这种大劳力,一般都不是由一家一户独立饲养,而是数户人家或者是整个村子集中饲养,农忙时耕种也是集中劳作,这种生产模式。跟后世的“集体公社”差不多,老百姓的劳动热情却有天壤之别。毕竟在这个时代,生产效率极端低下,辛苦劳作尚有温饱之忧,“磨洋工”等于是自寻死路。
羊这种家畜对于农户也是很重要的,放羊不需要壮劳力,老人孩子都能胜任,一户人家如果有十几只羊,繁衍下来每年能够创造出的经济价值能顶十几亩上田。
如果可能的话,石云开希望治下的每一户人家都有一头牛、一只猪、两只羊、十只鸡、五只鸭子、五只鹅。
这样的话,哪怕这户人家的土地没有任何产出,凭借着出售副食品,也可以保证生活无忧。
为了提供充足的家禽家畜,石云开已经开始了批量投入,在柳京以北的定州设置种禽饲养场。定州附近有朝鲜最大的云田平原,可以提供充足的牧草,定州境内水网发达,就在西朝鲜湾边上,能够提供充足的小鱼小虾,这些东西是饲养鸡鸭鹅最好的饲料。
打通那尔苏的关系之后,石云开不打算种植太多粮食,而是改为生产经济作物,粮食生产就以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为主。至于军队和百姓需要的面粉大米等口粮作物,石云开准备从产量较高的清国江南地区,或者是东南亚地区购买,这样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人,但只要石云开搞好和盛宣怀以及那尔苏的关系,相信依这两个人的影响力,石云开在大清国应该是畅通无阻。
至于东南亚,那要看镇武前军的战斗力。
阿尔斯楞率领蒙古人抵达平壤之后,带来了一个令石云开惊诧莫名的消息。
阿尔斯楞带来的三千人,只有一千人将来会返回蒙古,另外两千人,是那尔苏送给石云开的礼物。
没错,就是礼物。
这两千人是那尔苏领地内的喇嘛。
蒙古境内喇嘛教的人数,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旗人确立统治地位后,并不仅仅是针对民人加以苛待,对于昔日盟友蒙古人,旗人的做法更加令人发指。
清国对蒙古实行减丁政策,减丁的程度简直到了蒙古人即将灭绝的地步。科尔沁蒙古一脉和爱新觉罗氏时代联姻,对于科尔沁蒙古这样的亲密关系,全族的男丁上限是8万,超过的就要杀掉。蒙古人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
清国初立时,蒙古人有大约1200万人,现在,蒙古人差不多也就是百万左右,剩下的,都在清帝国的减丁政策中消失了。
论起对清帝国的仇恨,蒙古人比起民人一点也不少。
(未完待续。)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收不尽的魏塘纱,买不尽的松江布”,这句话反应了松江地区纺织业的兴盛。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人的纺织品凭借低廉的价格行销全球,松江地区的纺织业已经今不如昔辉煌不再。现在清国的纺织中心,已经转移到上海,尤以盛宣怀名下的华盛纺织总厂最为规模宏大。
加上从直隶、山东招募的这批新兵,石云开手下近四万人,就按每人一套常服一套作训服计算,也需要近二十万米布料。时间短,任务重,松江地区的布商根本无力供应,只能找盛宣怀采购。
从松江地区棉布的衰落过程中,近代工业对于传统手工业的冲击可见一斑。
早在一月底,石云开就已经下了定单,定单包括制作士兵服装使用的棉布和帆布,也包括军官使用的呢料和毛料。
这批面料在大同江开河后,已经通过石铁胆的船运公司运抵柳京。随船运到的,还有100台从美国胜家公司订购的缝纫机,这些机器将会组成一个服装厂,为镇武前军生产需要的服装、被褥、背包等所有以纺织品为原料的军品。
这家工厂的名字叫做“星牌”,老板就是盛星怀的小妾汪氏,这家工厂也是盛星怀在石云开控制地区的第一家工厂,标志着盛星怀一系开始在石云开麾下落地生根。
石云开手下,军事工业一系的带头人是刘义守,民用工业一系不出意外应该就是以盛星怀为首。至于闵丙奭,他是挖矿的,工业这么重要的事情,轮不到闵丙奭插手。
随船到来的,还有十几名胜家公司派来的技术员,他们负责教授工厂里的工人,学习操作机器以及维修保养。“星牌”工厂日前已经开始试生产,警察服装就是工厂工人们练手的产物。
服装厂这个东西,说复杂不复杂。说简单不简单,只要有机器会管理就能开。
机器还好说,现在不存在禁运,花钱就能买来。管理却是个大问题。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盛星怀拉下脸找到刘义守,请刘义守派了几名管事前往“星牌”工厂,也算是把汪氏扶上路送一程。
汪氏久居后宅,对于管理工作却并不陌生。大户人家的后院,人心里的弯弯绕绕比起常人家多得多,汪氏能管好后宅,本身就是自身能力的证明。
工厂里的工人多是朝鲜女性,她们平常已经习惯了抛头露面,对于进入工厂当名工人这个机会很珍惜,工作起来热情很高,和那些“脱南者”比较起来丝毫不逊,这也使得服装厂在很短时间内就开工生产。
三月中,阿尔斯楞率领三千名蒙古骑兵抵达柳京。他们之所以拖到现在才到,是因为携带着近万匹战马挽马,五千多头奶牛黄牛,以及近十万只绵羊。
战马和挽马抵达柳京的当天,就被石昌茂、石文锦他们瓜分一空。奶牛和黄牛被石云开送给了闵丙奭用来抵账,闵丙奭转手又把这些牛分发给朝鲜民众,以补充因为征调劳工引发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分下去的,还有那十万只绵羊。
石云开当初向那尔苏讨要牲畜的时候,本来是打算用来丰富副食品或者建一个养殖场,没想到那尔苏一下子送来了这么多。这已经超出了石云开的心理预计,不得不把这些绵羊分发出去,交给普通农户饲养,以增加普通农户收入。
这个时代的养殖业还没有规模化。家禽和家畜一般都是由普通百姓家庭饲养。农民们对待这些牲畜极好,几乎是拿它们当家人对待。
或者比普通的家庭成员还要重要。
比如牛这种大劳力,一般都不是由一家一户独立饲养,而是数户人家或者是整个村子集中饲养,农忙时耕种也是集中劳作,这种生产模式。跟后世的“集体公社”差不多,老百姓的劳动热情却有天壤之别。毕竟在这个时代,生产效率极端低下,辛苦劳作尚有温饱之忧,“磨洋工”等于是自寻死路。
羊这种家畜对于农户也是很重要的,放羊不需要壮劳力,老人孩子都能胜任,一户人家如果有十几只羊,繁衍下来每年能够创造出的经济价值能顶十几亩上田。
如果可能的话,石云开希望治下的每一户人家都有一头牛、一只猪、两只羊、十只鸡、五只鸭子、五只鹅。
这样的话,哪怕这户人家的土地没有任何产出,凭借着出售副食品,也可以保证生活无忧。
为了提供充足的家禽家畜,石云开已经开始了批量投入,在柳京以北的定州设置种禽饲养场。定州附近有朝鲜最大的云田平原,可以提供充足的牧草,定州境内水网发达,就在西朝鲜湾边上,能够提供充足的小鱼小虾,这些东西是饲养鸡鸭鹅最好的饲料。
打通那尔苏的关系之后,石云开不打算种植太多粮食,而是改为生产经济作物,粮食生产就以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为主。至于军队和百姓需要的面粉大米等口粮作物,石云开准备从产量较高的清国江南地区,或者是东南亚地区购买,这样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人,但只要石云开搞好和盛宣怀以及那尔苏的关系,相信依这两个人的影响力,石云开在大清国应该是畅通无阻。
至于东南亚,那要看镇武前军的战斗力。
阿尔斯楞率领蒙古人抵达平壤之后,带来了一个令石云开惊诧莫名的消息。
阿尔斯楞带来的三千人,只有一千人将来会返回蒙古,另外两千人,是那尔苏送给石云开的礼物。
没错,就是礼物。
这两千人是那尔苏领地内的喇嘛。
蒙古境内喇嘛教的人数,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旗人确立统治地位后,并不仅仅是针对民人加以苛待,对于昔日盟友蒙古人,旗人的做法更加令人发指。
清国对蒙古实行减丁政策,减丁的程度简直到了蒙古人即将灭绝的地步。科尔沁蒙古一脉和爱新觉罗氏时代联姻,对于科尔沁蒙古这样的亲密关系,全族的男丁上限是8万,超过的就要杀掉。蒙古人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
清国初立时,蒙古人有大约1200万人,现在,蒙古人差不多也就是百万左右,剩下的,都在清帝国的减丁政策中消失了。
论起对清帝国的仇恨,蒙古人比起民人一点也不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