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道深远勿多问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然而,曹操迎天子的过程并不顺利。
曹操的势力范围在兖州刺史部,与洛阳隔着豫州刺史部和司隶校尉部,要去迎接天子,他不如袁绍便利。曹操行动还是比较早的,在建安元年(196)春天献帝一行还困在大阳的时候曹操就动身了,他亲自率主力从兖州刺史部出发向西运动,首先来到豫州刺史部的陈国境内。
这里现在是袁术的地盘,但袁术在这一带的势力并不强,他任命的陈国相袁嗣投降。曹操继续西进,进入汝南郡和颍川郡,这两个郡都是天下知名的大郡,但目前都在黄巾军余部的控制之下,他们的主要头领有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这些人过去曾依附过孙坚和袁术,算是袁术的盟友。
曹操命于禁指挥青州兵与这部分黄巾军作战,青州兵也是出身于黄巾军余部,打起仗来路数都清楚,于禁的行动进展很顺利。黄邵想来个出奇制胜,他想夜袭曹操的大营,于禁率麾下人马将其击破,斩杀了刘辟和黄邵,何仪等人率众投降,汝南郡和颍川郡基本被曹操占领,于禁因为有功被曹操提拔为平虏校尉。
这时天子已经到了洛阳,曹操派曹洪为先头部队向洛阳进发,但快到洛阳时曹洪所部遭到了董承、杨奉等人的武力抵抗,不能前进。这说明直到现在献帝也没有把曹操当成未来的依靠,还把他看作不速之客。杨奉有一定战斗力,因为他手下有一个能打的猛人,此人名叫徐晃。
徐晃字公明,司隶校尉部河东郡人,年轻时曾在本郡做一名小吏,后追随杨奉镇压黄巾军,因为战功逐步升至骑都尉,成为杨奉手下一名高级将领。
西行受阻,曹操心里有点郁闷,他的一片忠心换来的却是敌意,这让他多少有些无法接受。但由此打退堂鼓的话,不仅失去了一个机会,白跑一趟,而且从此会被贴上“不受朝廷欢迎的人”这样的标签,今后在政治上反而被动了。
真是进退两难。
就在曹操进退不得的时候,得到了贵人的暗中相助,这个人是董昭。董昭此时任议郎,也经历了千里大逃亡,并侥幸活着回到了洛阳。
董昭一向对曹操充满好感,认为曹操的前途不可限量,听说曹操来了洛阳,又在东面被阻,董昭决定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曹操破解难题。董昭发现董承、杨奉、韩暹、张杨这些人互相都有矛盾,就利用他们的矛盾做文章,他觉得这些人里数杨奉最好忽悠,于是找到他,给杨奉拿出一封信,说是曹操专门写给他的。
杨奉打开信,看见上面写道:“久闻将军大名,早就想表达敬意。现在将军率领军队,不怕万难,让天子能重返旧都,这样的功勋举世无双啊!”对杨奉大拍一顿后,信中表示愿意与杨奉结盟:“现今群凶扰攘,四海不宁,天子和朝廷至尊至重,我们的责任就是保护和辅佐,必须依靠众位贤士来重建王朝秩序,这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心腹与四肢相互依赖,互为支持,缺一不可。将军您应当作为京城内的主要力量,我愿意做将军的外援。现在我有粮食,您有军队,可以互通有无,互相接济,同生死,共患难。”
曹操给杨奉写信,为什么要通过董昭代为转交呢?
其实这封信是董昭伪造的,他模仿了曹操的笔迹和口气给杨奉写的信,杨奉却信以为真,看完之后高兴不已,对手下人说:“曹将军的人马就在附近,有兵有粮,正是国家现在要仰仗的呀!”杨奉于是向献帝上书,任命曹操为镇东将军,承袭其父曹嵩的封爵费亭侯。
曹操接到诏书觉得很突然,他后来才知道是董昭暗地里帮了忙。曹操赶紧上表谢恩,董承对曹操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他悄悄给曹操写了封信,让曹操带兵来洛阳。董承跟韩暹一向不和,还曾刀兵相见,为了扼制韩暹,董承也想拉曹操为外援。
从被拒之门外到很抢手,曹操的地位一下子发生了反转,他立即率兵向洛阳进发。
建安元年(196)7月,曹操到了洛阳。
洛阳曾是曹操的家,他上学和工作过的地方,但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曹操在南宫旧址上新整修的杨安殿里见到了献帝,君臣正深受粮荒困扰,曹操不仅兵力充足,还带来许多粮食,献帝很高兴,宣布由曹操主持朝廷日常工作(录尚书事),并授予代表天子的节钺,拥有临时决断之权。
曹操一到洛阳,就马上想见到董昭,董昭已改任符节令,是少府属下的司局级干部,尽管曹操从没有见过董昭,但可谓神交已久,一见面曹操就让董昭跟自己并肩而坐。洛阳周边目前还有董承、杨奉、韩暹、张杨等四个实力派人物,不解决他们将来都是后患,曹操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给予分化瓦解,先联合董承和杨奉攻击张杨和韩暹。
曹操上书弹劾张杨、韩暹,韩暹势力较弱,以为曹操要对他下手,只身匹马跑到张杨营中躲了起来,献帝念在二人迎驾有功的分上,要曹操不再追究。
8月,献帝下诏撤销韩暹司隶校尉的职务,改任曹操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可以纠举百官,在曹操的主导下,诛杀了尚书冯硕、议郎侯祈、侍中台崇三人。这三个人是什么情况史书没有详细交代,曹操为何掌权伊始就大开杀戒,原因也不太清楚,也许这三个人早已恶名在外,诛杀他们既为自己立威,又顺应了民意。
献帝还下诏封十三个人为侯,奖励他们一路上护卫天子的功劳。这十三个人是:卫将军董承、辅国将军伏完、侍中丁冲和种辑、尚书仆射钟繇、尚书郭溥、御史中丞董芬、彭城国相刘艾、冯翊郡太守韩斌、东郡太守杨众、议郎罗劭、议郎伏德、议郎赵蕤。一罚一赏,曹操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权威,加上兵力最强,有充足的后援保障,曹操对朝廷的控制力迅速增强。
但是,洛阳周围十分残破,没有老百姓,朝廷在这里落户下去十分困难。而且董承、杨奉、张杨等人都掌握一定实力,随时可能向曹操发起突然攻击,这样的局面让曹操始终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如何摆脱这种被动局面?曹操问计于董昭,董昭向他建议:“将军您兴义兵、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建立了不朽功勋,然而洛阳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您,您如果留在这里辅佐圣驾,很多事情会有所不利,不如迁都到许县。朝廷刚刚还都,上上下下都期望尽快安定,马上迁都的话可能大家不好接受,不过要做成非同寻常的大事,就得有超越常规的举措,希望将军您能果断行事!”
曹操很赞同这个建议,但也有顾虑:“先生的建议很合我的想法,不过杨奉驻扎在梁县,听说他手下都是精兵,不会影响到迁都吧?”董昭说:“杨奉这个人缺少外援,之前授予您镇东将军、承袭费亭侯都是杨奉决定的,听说最近他又写信约束部下,足见他没有太大野心。可以派人去向他表示感谢,以安其心。对他说京都缺粮,想让圣驾暂幸鲁阳,鲁阳那边粮食运输容易。杨奉这个人有勇无谋,他一定不会怀疑。”
曹操听完董昭的话,茅塞顿开。
董昭提到的许县属豫州刺史部的颍川郡,曹操进军洛阳走的也是这条路线,在基本肃清了颍川郡内的黄巾军余部后,这里已经为曹操所掌握。颍川郡之所以人才辈出,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有关。这里地处中原腹地,沃土千里,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生物茂繁,自旧石器时期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区。
颍川郡共有15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不少名人,如阳翟县的辛评、辛毗、赵俨、郭嘉,襄城县的李膺,颍阴县的荀氏诸杰,许县的陈寔父子,长社县的钟繇,阳城县的杜密等。许县位于颍川郡的东部,曾经是古代许国的国都,许国虽然不大,却前后传承了十九世,存在600多年。
曹操也看中了许县这个地方,一来这里在自己的控制下;二来许县有600年作为国都的历史,城市建设有一定基础;三来这里物产丰富,颍川郡以及相邻的汝南郡、南阳郡一带是当时最重要的经济区,有利于长期的后勤保障供应;四来自己手下有许多谋士是这里的人,颍川郡乃至汝南郡的这些世家大族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献帝本人可能也会倾向于迁都,原因很简单,再待在这里文武百官及宫人们恐怕都要饿死了,只要能提供粮食,迁到哪里去献帝都不会特别反对。
只要献帝不反对,董承也不会反对。张杨驻扎在黄河以北,可以暂时不管他,韩暹已没有太大势力,反对不反对无所谓,几个实力派人物中关键是杨奉,他驻扎在洛阳以南的梁县,又和颍川郡紧邻。
曹操于是派人去找杨奉,先对此前的事表达感谢之意,然后以洛阳残破、粮食不足为借口迁献帝到鲁阳。鲁阳这个地方属于荆州刺史部的南阳郡,和梁县很近,此时属杨奉的控制区,杨奉自然也乐意。
最近以来,杨奉对曹操确实印象颇佳。
杨奉过去是李傕的部将,但再往前他也出身于白波军,跟董承、张杨这些人没有太深的渊源,目前虽然实力数他强,但总觉得别人会在背后算计自己。曹操到来后,杨奉潜意识中把曹操当成了知己,杨奉希望曹操的到来可以使洛阳的权力结构更加平衡。
对曹操提出的迁献帝到鲁阳的建议,杨奉果然觉得挺不错,他举双手赞成。洛阳的残破有目共睹,后勤保障已经成了大问题,也只有离开洛阳一条路。与其让天子被张杨迎到黄河以北去,肯定不如弄到自己眼皮底下好哇。
杨奉支持,献帝愿意,董承不反对,曹操不再征求张杨、韩暹的意见,8月中旬护送献帝一行离开了洛阳,向南开进。献帝一行到达洛阳八关之一的辕关,再往前就出了司隶校尉部,如果往鲁阳,还要继续向南走。
但大队人马却突然改变了行进的方向,向东面转进。杨奉接到报告大吃一惊,等他派人再探的时候,献帝一行已经到了许县。杨奉这才知道,原来上当了!杨奉大怒,立即联合韩暹率兵来抢献帝,但曹操早有准备,派兵在颍川郡的阳城一带设伏,把杨奉、韩暹击退。
曹操把天子一行迎到了许县,因为还要对县城进行重新修整,新建天子的行宫以及明堂等祭祖之所,所以先暂时让献帝住在自己城外的军营中。等大体上把许县的事安顿得差不多了,曹操亲自率军西征,进攻杨奉的基地梁县,杨奉不是对手,战败后投奔袁术去了。此战中,杨奉手下第一猛将徐晃归顺了曹操。
但是杨奉似乎没有到达袁术那里,他后来又和韩暹联起手来,这二位仁兄,一个曾是天子正式任命的大将军,一个曾是车骑将军,居然又干起了老本行,成为一支流寇。
打败杨奉后曹操回师许县,着手朝廷内外的各项建设工作。
许县这个小城因为献帝和朝廷的到来,迅速成为帝国现阶段的政治中心,天子的后宫、朝廷办事部门以及曹操的军事指挥机构一股脑儿地涌到这里,有些拥挤,但也只能因陋就简,先安顿下来再说。
百废待兴,一切都还没理出头绪来,曹操却先听说了一件事,让他吃惊不小,太史令王立不知出于什么动机,多次跑去找献帝,让献帝直接把皇位让给曹操。
王立其人事迹不详,太史令在秦时和汉初掌修史,最著名的太史令是司马迁,东汉时修史的职责转到兰台和东观,太史令专掌天时星历,国祭、大丧、皇室娶嫁及时节禁忌都要听取他的意见,虽不算部长级高官,但在一些国家大事上却有发言权。献帝搞不清他是什么来路,想训斥又怕他是曹操授意的,听完只好一言不发。
王立来了劲,又多次找献帝说这事。曹操听说后,觉得得赶紧制止这个二杆子,他让人给王立捎话:“知道你的心意,然而天道深远,请勿多言!”
献帝东归期间朝廷三公九卿等高级文官随驾同行,有好几个人死于战乱,目前已有不少缺员需要补充。此外,献帝一路上还封了不少将军,根据新形势,也要做出相应调整。
献帝近一段时间以来任命过的高级将领,按军职自高到低共有:大将军韩暹、骠骑将军张济、车骑将军郭汜、征北将军李乐、征西将军胡才、前将军公孙瓒、后将军杨定、右将军袁绍、卫将军董承、镇西将军韩遂、平东将军吕布、安南将军刘表、安东将军张杨、宁辑将军段煨、辅国将军伏完等。曹操自己是镇东将军,和吕布的地位差不多。袁绍虽然自称车骑将军,但朝廷从来没有承认过,朝廷给他的正式军职是右将军,还是不久前郭图出使河东郡时由献帝正式任命的。
按照曹操的意思,献帝下诏重新明确了帝国高级将领,该撤的撤,该留的留。韩暹、张济、郭汜、马腾、韩遂、李乐、胡才、杨定、张杨、段煨这些人,多出自凉州军和白波军,彼一时,此一时,他们现在大多数人已经成为朝廷的敌人,对他们的任命全部撤销,没有合适的人继任就先空着。
袁绍、吕布、刘表、公孙瓒等人属于地方实力派,虽然不在朝廷控制之中,但有个头衔在,名义上他们都归许县朝廷领导,还是保留着。董承和伏完二位都是献帝的老丈人,军职自然不能撤。
韩暹空出来的大将军一职,献帝下诏授给了曹操。这个任命可能有点问题,因为大将军的地位很高,已经超过了三公,这样一来有人就会不服气,后来为了这个任命,有人差点要跟曹操翻脸。
随后曹操还对朝廷的文官体系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现在的三公是太尉杨彪、司徒淳于嘉、司空张喜,他们倒是全都逃了出来,但对这几个位置曹操还想另作安排,在他的要求下,献帝下诏将这三个人同时免职。
曹操把太尉一职送到了袁绍。毕竟,袁绍曾经是关东联军的总指挥,也是自己名义上的领导,现在曹操担任了大将军,为了安抚袁绍,就把太尉一职让给了他。司徒一职曹操给了名士赵温,司空一职暂空。
近一年来,死在东归路上的部长级高官包括:太常王伟,光禄勋邓泉,京师卫尉士孙瑞,廷尉宣播,大司农张义、朱儁,宫廷少府田芬等。在曹操的主持下,朝廷先后征召名士赵岐、张俭、桓典、徐璆、陈纪等人补充进来,加上还在位的韩融、荣邵、杨琦等人,基本上保证了朝廷的日常运转。
赵岐本年90多岁了,他是曾经出使过关东的老臣,当年是他与袁绍、曹操相约迎献帝回洛阳。张俭是个老党人,本年也已经83岁了。陈纪之前说过,本年也71岁了,不过他就是许县人,在这一带很有影响力。这些人不大可能再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了,比如像张俭,一到许县来就关起自家的门不出,把公家配的专车挂了起来,根本不问任何事。这倒正符合曹操的意思,把这些老前辈抬出来本来就只是个招牌,目的是扩大新朝廷的影响力。
对于朝廷日常办事机构尚书台曹操比较重视,这可不是一个虚设部门,内外沟通、随时掌握宫内动态都全靠它了,对于由谁来掌管这个要害部门,曹操心里早有了合适的人选。曹操属意的人就是荀彧,他曾在天子身边担任过守宫令,熟悉宫内事务,他性格沉稳,考虑问题周全,出身大族,容易与天子及各位老臣沟通,最重要的是,他对自己忠心耿耿,是可以信得过的人。献帝下诏任命荀彧为尚书令,负责处理朝廷日常事务。曹操出征在外,荀彧实际上成了后方的大管家。荀彧也不负期望,把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为曹操分了不少忧。
曹操还把程昱调过来当尚书,协助荀彧工作。程昱的任命虽然下达,但兖州那边仍然离不开程昱,曹操让程昱以东中郎将、济阴郡太守的身份代替自己主持兖州的各项事务。曹洪、曹仁以及夏侯惇、夏侯渊等人负责掌握部队,没有进入到朝廷任职,随着控制区范围的扩大,曹操还让他们兼任一些地方行政职务,如夏侯惇担任陈留郡太守,夏侯渊担任颍川郡太守,曹仁担任广阳郡太守。
朝廷迁到许县后,洛阳方面也不能放弃,曹操此时兼任着司隶校尉一职,洛阳属于自己的辖区,他让为自己立下大功的董昭以洛阳令的身份留守在旧都。
然而,曹操迎天子的过程并不顺利。
曹操的势力范围在兖州刺史部,与洛阳隔着豫州刺史部和司隶校尉部,要去迎接天子,他不如袁绍便利。曹操行动还是比较早的,在建安元年(196)春天献帝一行还困在大阳的时候曹操就动身了,他亲自率主力从兖州刺史部出发向西运动,首先来到豫州刺史部的陈国境内。
这里现在是袁术的地盘,但袁术在这一带的势力并不强,他任命的陈国相袁嗣投降。曹操继续西进,进入汝南郡和颍川郡,这两个郡都是天下知名的大郡,但目前都在黄巾军余部的控制之下,他们的主要头领有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这些人过去曾依附过孙坚和袁术,算是袁术的盟友。
曹操命于禁指挥青州兵与这部分黄巾军作战,青州兵也是出身于黄巾军余部,打起仗来路数都清楚,于禁的行动进展很顺利。黄邵想来个出奇制胜,他想夜袭曹操的大营,于禁率麾下人马将其击破,斩杀了刘辟和黄邵,何仪等人率众投降,汝南郡和颍川郡基本被曹操占领,于禁因为有功被曹操提拔为平虏校尉。
这时天子已经到了洛阳,曹操派曹洪为先头部队向洛阳进发,但快到洛阳时曹洪所部遭到了董承、杨奉等人的武力抵抗,不能前进。这说明直到现在献帝也没有把曹操当成未来的依靠,还把他看作不速之客。杨奉有一定战斗力,因为他手下有一个能打的猛人,此人名叫徐晃。
徐晃字公明,司隶校尉部河东郡人,年轻时曾在本郡做一名小吏,后追随杨奉镇压黄巾军,因为战功逐步升至骑都尉,成为杨奉手下一名高级将领。
西行受阻,曹操心里有点郁闷,他的一片忠心换来的却是敌意,这让他多少有些无法接受。但由此打退堂鼓的话,不仅失去了一个机会,白跑一趟,而且从此会被贴上“不受朝廷欢迎的人”这样的标签,今后在政治上反而被动了。
真是进退两难。
就在曹操进退不得的时候,得到了贵人的暗中相助,这个人是董昭。董昭此时任议郎,也经历了千里大逃亡,并侥幸活着回到了洛阳。
董昭一向对曹操充满好感,认为曹操的前途不可限量,听说曹操来了洛阳,又在东面被阻,董昭决定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曹操破解难题。董昭发现董承、杨奉、韩暹、张杨这些人互相都有矛盾,就利用他们的矛盾做文章,他觉得这些人里数杨奉最好忽悠,于是找到他,给杨奉拿出一封信,说是曹操专门写给他的。
杨奉打开信,看见上面写道:“久闻将军大名,早就想表达敬意。现在将军率领军队,不怕万难,让天子能重返旧都,这样的功勋举世无双啊!”对杨奉大拍一顿后,信中表示愿意与杨奉结盟:“现今群凶扰攘,四海不宁,天子和朝廷至尊至重,我们的责任就是保护和辅佐,必须依靠众位贤士来重建王朝秩序,这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心腹与四肢相互依赖,互为支持,缺一不可。将军您应当作为京城内的主要力量,我愿意做将军的外援。现在我有粮食,您有军队,可以互通有无,互相接济,同生死,共患难。”
曹操给杨奉写信,为什么要通过董昭代为转交呢?
其实这封信是董昭伪造的,他模仿了曹操的笔迹和口气给杨奉写的信,杨奉却信以为真,看完之后高兴不已,对手下人说:“曹将军的人马就在附近,有兵有粮,正是国家现在要仰仗的呀!”杨奉于是向献帝上书,任命曹操为镇东将军,承袭其父曹嵩的封爵费亭侯。
曹操接到诏书觉得很突然,他后来才知道是董昭暗地里帮了忙。曹操赶紧上表谢恩,董承对曹操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他悄悄给曹操写了封信,让曹操带兵来洛阳。董承跟韩暹一向不和,还曾刀兵相见,为了扼制韩暹,董承也想拉曹操为外援。
从被拒之门外到很抢手,曹操的地位一下子发生了反转,他立即率兵向洛阳进发。
建安元年(196)7月,曹操到了洛阳。
洛阳曾是曹操的家,他上学和工作过的地方,但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曹操在南宫旧址上新整修的杨安殿里见到了献帝,君臣正深受粮荒困扰,曹操不仅兵力充足,还带来许多粮食,献帝很高兴,宣布由曹操主持朝廷日常工作(录尚书事),并授予代表天子的节钺,拥有临时决断之权。
曹操一到洛阳,就马上想见到董昭,董昭已改任符节令,是少府属下的司局级干部,尽管曹操从没有见过董昭,但可谓神交已久,一见面曹操就让董昭跟自己并肩而坐。洛阳周边目前还有董承、杨奉、韩暹、张杨等四个实力派人物,不解决他们将来都是后患,曹操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给予分化瓦解,先联合董承和杨奉攻击张杨和韩暹。
曹操上书弹劾张杨、韩暹,韩暹势力较弱,以为曹操要对他下手,只身匹马跑到张杨营中躲了起来,献帝念在二人迎驾有功的分上,要曹操不再追究。
8月,献帝下诏撤销韩暹司隶校尉的职务,改任曹操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可以纠举百官,在曹操的主导下,诛杀了尚书冯硕、议郎侯祈、侍中台崇三人。这三个人是什么情况史书没有详细交代,曹操为何掌权伊始就大开杀戒,原因也不太清楚,也许这三个人早已恶名在外,诛杀他们既为自己立威,又顺应了民意。
献帝还下诏封十三个人为侯,奖励他们一路上护卫天子的功劳。这十三个人是:卫将军董承、辅国将军伏完、侍中丁冲和种辑、尚书仆射钟繇、尚书郭溥、御史中丞董芬、彭城国相刘艾、冯翊郡太守韩斌、东郡太守杨众、议郎罗劭、议郎伏德、议郎赵蕤。一罚一赏,曹操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权威,加上兵力最强,有充足的后援保障,曹操对朝廷的控制力迅速增强。
但是,洛阳周围十分残破,没有老百姓,朝廷在这里落户下去十分困难。而且董承、杨奉、张杨等人都掌握一定实力,随时可能向曹操发起突然攻击,这样的局面让曹操始终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如何摆脱这种被动局面?曹操问计于董昭,董昭向他建议:“将军您兴义兵、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建立了不朽功勋,然而洛阳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您,您如果留在这里辅佐圣驾,很多事情会有所不利,不如迁都到许县。朝廷刚刚还都,上上下下都期望尽快安定,马上迁都的话可能大家不好接受,不过要做成非同寻常的大事,就得有超越常规的举措,希望将军您能果断行事!”
曹操很赞同这个建议,但也有顾虑:“先生的建议很合我的想法,不过杨奉驻扎在梁县,听说他手下都是精兵,不会影响到迁都吧?”董昭说:“杨奉这个人缺少外援,之前授予您镇东将军、承袭费亭侯都是杨奉决定的,听说最近他又写信约束部下,足见他没有太大野心。可以派人去向他表示感谢,以安其心。对他说京都缺粮,想让圣驾暂幸鲁阳,鲁阳那边粮食运输容易。杨奉这个人有勇无谋,他一定不会怀疑。”
曹操听完董昭的话,茅塞顿开。
董昭提到的许县属豫州刺史部的颍川郡,曹操进军洛阳走的也是这条路线,在基本肃清了颍川郡内的黄巾军余部后,这里已经为曹操所掌握。颍川郡之所以人才辈出,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有关。这里地处中原腹地,沃土千里,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生物茂繁,自旧石器时期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区。
颍川郡共有15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不少名人,如阳翟县的辛评、辛毗、赵俨、郭嘉,襄城县的李膺,颍阴县的荀氏诸杰,许县的陈寔父子,长社县的钟繇,阳城县的杜密等。许县位于颍川郡的东部,曾经是古代许国的国都,许国虽然不大,却前后传承了十九世,存在600多年。
曹操也看中了许县这个地方,一来这里在自己的控制下;二来许县有600年作为国都的历史,城市建设有一定基础;三来这里物产丰富,颍川郡以及相邻的汝南郡、南阳郡一带是当时最重要的经济区,有利于长期的后勤保障供应;四来自己手下有许多谋士是这里的人,颍川郡乃至汝南郡的这些世家大族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献帝本人可能也会倾向于迁都,原因很简单,再待在这里文武百官及宫人们恐怕都要饿死了,只要能提供粮食,迁到哪里去献帝都不会特别反对。
只要献帝不反对,董承也不会反对。张杨驻扎在黄河以北,可以暂时不管他,韩暹已没有太大势力,反对不反对无所谓,几个实力派人物中关键是杨奉,他驻扎在洛阳以南的梁县,又和颍川郡紧邻。
曹操于是派人去找杨奉,先对此前的事表达感谢之意,然后以洛阳残破、粮食不足为借口迁献帝到鲁阳。鲁阳这个地方属于荆州刺史部的南阳郡,和梁县很近,此时属杨奉的控制区,杨奉自然也乐意。
最近以来,杨奉对曹操确实印象颇佳。
杨奉过去是李傕的部将,但再往前他也出身于白波军,跟董承、张杨这些人没有太深的渊源,目前虽然实力数他强,但总觉得别人会在背后算计自己。曹操到来后,杨奉潜意识中把曹操当成了知己,杨奉希望曹操的到来可以使洛阳的权力结构更加平衡。
对曹操提出的迁献帝到鲁阳的建议,杨奉果然觉得挺不错,他举双手赞成。洛阳的残破有目共睹,后勤保障已经成了大问题,也只有离开洛阳一条路。与其让天子被张杨迎到黄河以北去,肯定不如弄到自己眼皮底下好哇。
杨奉支持,献帝愿意,董承不反对,曹操不再征求张杨、韩暹的意见,8月中旬护送献帝一行离开了洛阳,向南开进。献帝一行到达洛阳八关之一的辕关,再往前就出了司隶校尉部,如果往鲁阳,还要继续向南走。
但大队人马却突然改变了行进的方向,向东面转进。杨奉接到报告大吃一惊,等他派人再探的时候,献帝一行已经到了许县。杨奉这才知道,原来上当了!杨奉大怒,立即联合韩暹率兵来抢献帝,但曹操早有准备,派兵在颍川郡的阳城一带设伏,把杨奉、韩暹击退。
曹操把天子一行迎到了许县,因为还要对县城进行重新修整,新建天子的行宫以及明堂等祭祖之所,所以先暂时让献帝住在自己城外的军营中。等大体上把许县的事安顿得差不多了,曹操亲自率军西征,进攻杨奉的基地梁县,杨奉不是对手,战败后投奔袁术去了。此战中,杨奉手下第一猛将徐晃归顺了曹操。
但是杨奉似乎没有到达袁术那里,他后来又和韩暹联起手来,这二位仁兄,一个曾是天子正式任命的大将军,一个曾是车骑将军,居然又干起了老本行,成为一支流寇。
打败杨奉后曹操回师许县,着手朝廷内外的各项建设工作。
许县这个小城因为献帝和朝廷的到来,迅速成为帝国现阶段的政治中心,天子的后宫、朝廷办事部门以及曹操的军事指挥机构一股脑儿地涌到这里,有些拥挤,但也只能因陋就简,先安顿下来再说。
百废待兴,一切都还没理出头绪来,曹操却先听说了一件事,让他吃惊不小,太史令王立不知出于什么动机,多次跑去找献帝,让献帝直接把皇位让给曹操。
王立其人事迹不详,太史令在秦时和汉初掌修史,最著名的太史令是司马迁,东汉时修史的职责转到兰台和东观,太史令专掌天时星历,国祭、大丧、皇室娶嫁及时节禁忌都要听取他的意见,虽不算部长级高官,但在一些国家大事上却有发言权。献帝搞不清他是什么来路,想训斥又怕他是曹操授意的,听完只好一言不发。
王立来了劲,又多次找献帝说这事。曹操听说后,觉得得赶紧制止这个二杆子,他让人给王立捎话:“知道你的心意,然而天道深远,请勿多言!”
献帝东归期间朝廷三公九卿等高级文官随驾同行,有好几个人死于战乱,目前已有不少缺员需要补充。此外,献帝一路上还封了不少将军,根据新形势,也要做出相应调整。
献帝近一段时间以来任命过的高级将领,按军职自高到低共有:大将军韩暹、骠骑将军张济、车骑将军郭汜、征北将军李乐、征西将军胡才、前将军公孙瓒、后将军杨定、右将军袁绍、卫将军董承、镇西将军韩遂、平东将军吕布、安南将军刘表、安东将军张杨、宁辑将军段煨、辅国将军伏完等。曹操自己是镇东将军,和吕布的地位差不多。袁绍虽然自称车骑将军,但朝廷从来没有承认过,朝廷给他的正式军职是右将军,还是不久前郭图出使河东郡时由献帝正式任命的。
按照曹操的意思,献帝下诏重新明确了帝国高级将领,该撤的撤,该留的留。韩暹、张济、郭汜、马腾、韩遂、李乐、胡才、杨定、张杨、段煨这些人,多出自凉州军和白波军,彼一时,此一时,他们现在大多数人已经成为朝廷的敌人,对他们的任命全部撤销,没有合适的人继任就先空着。
袁绍、吕布、刘表、公孙瓒等人属于地方实力派,虽然不在朝廷控制之中,但有个头衔在,名义上他们都归许县朝廷领导,还是保留着。董承和伏完二位都是献帝的老丈人,军职自然不能撤。
韩暹空出来的大将军一职,献帝下诏授给了曹操。这个任命可能有点问题,因为大将军的地位很高,已经超过了三公,这样一来有人就会不服气,后来为了这个任命,有人差点要跟曹操翻脸。
随后曹操还对朝廷的文官体系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现在的三公是太尉杨彪、司徒淳于嘉、司空张喜,他们倒是全都逃了出来,但对这几个位置曹操还想另作安排,在他的要求下,献帝下诏将这三个人同时免职。
曹操把太尉一职送到了袁绍。毕竟,袁绍曾经是关东联军的总指挥,也是自己名义上的领导,现在曹操担任了大将军,为了安抚袁绍,就把太尉一职让给了他。司徒一职曹操给了名士赵温,司空一职暂空。
近一年来,死在东归路上的部长级高官包括:太常王伟,光禄勋邓泉,京师卫尉士孙瑞,廷尉宣播,大司农张义、朱儁,宫廷少府田芬等。在曹操的主持下,朝廷先后征召名士赵岐、张俭、桓典、徐璆、陈纪等人补充进来,加上还在位的韩融、荣邵、杨琦等人,基本上保证了朝廷的日常运转。
赵岐本年90多岁了,他是曾经出使过关东的老臣,当年是他与袁绍、曹操相约迎献帝回洛阳。张俭是个老党人,本年也已经83岁了。陈纪之前说过,本年也71岁了,不过他就是许县人,在这一带很有影响力。这些人不大可能再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了,比如像张俭,一到许县来就关起自家的门不出,把公家配的专车挂了起来,根本不问任何事。这倒正符合曹操的意思,把这些老前辈抬出来本来就只是个招牌,目的是扩大新朝廷的影响力。
对于朝廷日常办事机构尚书台曹操比较重视,这可不是一个虚设部门,内外沟通、随时掌握宫内动态都全靠它了,对于由谁来掌管这个要害部门,曹操心里早有了合适的人选。曹操属意的人就是荀彧,他曾在天子身边担任过守宫令,熟悉宫内事务,他性格沉稳,考虑问题周全,出身大族,容易与天子及各位老臣沟通,最重要的是,他对自己忠心耿耿,是可以信得过的人。献帝下诏任命荀彧为尚书令,负责处理朝廷日常事务。曹操出征在外,荀彧实际上成了后方的大管家。荀彧也不负期望,把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为曹操分了不少忧。
曹操还把程昱调过来当尚书,协助荀彧工作。程昱的任命虽然下达,但兖州那边仍然离不开程昱,曹操让程昱以东中郎将、济阴郡太守的身份代替自己主持兖州的各项事务。曹洪、曹仁以及夏侯惇、夏侯渊等人负责掌握部队,没有进入到朝廷任职,随着控制区范围的扩大,曹操还让他们兼任一些地方行政职务,如夏侯惇担任陈留郡太守,夏侯渊担任颍川郡太守,曹仁担任广阳郡太守。
朝廷迁到许县后,洛阳方面也不能放弃,曹操此时兼任着司隶校尉一职,洛阳属于自己的辖区,他让为自己立下大功的董昭以洛阳令的身份留守在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