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重新起航(2)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红旗小说网 www.hqqpxjd.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租房成本作为工人福利,可以算入制衣厂支出项中,租房成本增加,必定会增加制衣厂生产成本。
制衣行业是低端制造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竞争激烈利润率相对也比较低。所以,制衣厂任何一项的支出,都得要精打细算才行。
“我算过了,分到人头上每位工人的住房成本支出,大约增加三十五块钱。当然,如果是夫妻双人房的话,就更贵一些。”对成本问题,陈楚早就算得极度准确。
“那还行。”冯希凡点点头,这个成本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走出工人宿舍后,看了一眼并排的那一栋房后,冯希凡又道:“我们去参观一下厂房吧。”
厂房大楼二楼。
陈楚拿出锁钥,打开二楼的大门后,在门边按了一下总开关。
偌大的生产车间内,数十条日光管亮起来。顿时之间,整个厂房在陈楚和冯希凡的眼中,显得一清二楚。
“不错!”冯希凡出声赞道。
和当初仓库厂房照明系统和电力系统没有完善不同。这个厂房内除了个别的日光灯残破之外,一切都很完善。
●【,
只要对某些硬件小修小补一下,搞一下卫生,再买一些制衣机器回来,制衣厂就可以开工了。
“制衣厂一共有四楼,四楼我准备拿来做裁床车间,二三楼做生产车间,一楼做包装车间。”陈楚道:“以后我们自已货物由我们自已生产。”
开设生产车间自已生产货物,不仅成本更低而且可以更好控制货物质量。陈楚已经计算过,自已缝制货物每条裤子可省下差不多一块钱成本,去年陈楚制衣厂生产了差不多三十万条裤子,有自已制衣车间则可以省下接近三十万元的成本。
而且,没有自已生产车间的制衣厂,对加工厂质量管理始终是“鞭长莫及”。楚歌制衣厂现在有了自已的制衣车间,就可以生产出质量更好的货物。
“我们先回去吧,明天我们就开始搬迁。”陈楚对冯希凡道:“明天我们就有得忙了。”
第二天。
天刚蒙蒙亮,鞭炮声在大裕村上空彼起此伏地响起来。
正月初九刚好是黄道吉口,不少制衣厂都选择在这一天开门做生意。
按既定习俗,制衣厂开门当天,老板在打开大门时一定要放鞭炮,给工人们发利是,寓意制衣厂生意兴隆,事事如意。
早上七点钟,二辆大货车驶到楚歌制衣厂门口,陈楚早就带着好几位工人在那里等候着。
虽然楚歌制衣厂还没有开工,但从正月初四起,已经陆陆续续地有工人回到羊城,到今天正月初九,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人报到。现在,这些工人全部被陈楚“拉壮丁”帮助搬迁。
一天热火朝天的搬迁后,到傍晚时,楚歌制衣厂包装部还有部分工人宿舍已经搬到新厂区。至于工人宿舍另一部分搬迁,会在三天后工人全部报到后进行。
正月初十,楚歌制衣厂开始在新厂区招工。制衣厂作为劳动密集形的产业,工人的流失率相对也较大(详细情况,可参照同是劳动密集形企业的富士康)。按陈楚估算,每年年初的员工流失率,大约是30%左右。所以说,陈楚制衣厂现有的员工中,有超过二十人会跳槽。
除了招收包装部的空缺职位外,陈楚还要招聘四个车组,大约一百三十人的普工。
制衣厂生产车间的生产线,是以“组”作为单位的,一条生产线就是一个车组。每个组的生产工人在二十人至四十人之间。陈楚制衣厂招收的这一百三十人,可分到四个车组上。在理想情况下,四个车组每天货物的产量,可达到四千五百条。这个数字,比起陈楚制衣厂去年巅峰期产量略小一些。
除了制衣车间普工外,陈楚还要招收四位车间主管,裁床及办公室人员。
这些人当中车间主管是最重要的。主管是生产车间的基层管理者,理论上说,车间主管合理的管理人数应在二十人至四十人之间。超过这个数字,人数太多车间主管就忙不过,容易出现管理漏洞;而低于这个数字,则制衣厂管理层人数过多,人浮于事造成管理成本的浪费。所以,一般情况下一位车间主管,对应适合管理一个车组。
在车间人数急剧扩招后,办公室人员的数目也要相应增加。原本,制衣厂办公室除了陈楚和冯希凡外,还有一位文员和一位跟单。现在,陈楚决定再招二位文员和一位跟单,并将人事管理、财务会计等职能明确分工,分摊给办公室文员。
当然了,像是裁床还有打版师这样的技术工种也要招人。比如说打版师,陈楚本身虽然也是一位打版师,但制衣厂扩张后事务也随之增多。打版工作陈楚只要把大概方向就行,具体工作还是得由打版师负责。
楚歌制衣厂新办公室内。
和仓库厂房办公室相比,新办公室面积大一倍不止。被一层挡板分成两部分,陈楚这个制衣厂老板也有自已单独的办公空间和私密的会客室。
此时,陈楚办公室内,陈楚正和办公室人员坐到一起商谈招聘事宜。
当看到陈楚列出的招聘清单时,冯希凡和办公室的文员,刹那间有一种目瞪口呆的感觉。
“一百七十多人,差不多一百八十人,楚哥,你这步子也迈得太快了吧!?”冯希凡吸了一口凉气,他心里算了一下,楚歌制衣厂的规模,一下子就从七十多人扩张到二百三十人,差不多扩大了两倍!
“老板,一下子招一百八十人,好像不太容易啊。”那位女文员,也是叫一声苦道。
“总是有办法招够人的。”陈楚笑道:“现在招收工人有什么难的?”
陈楚很庆幸制衣厂是在二零零五年时进行扩招的,要是再过三四年想招这么多的工人,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租房成本作为工人福利,可以算入制衣厂支出项中,租房成本增加,必定会增加制衣厂生产成本。
制衣行业是低端制造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竞争激烈利润率相对也比较低。所以,制衣厂任何一项的支出,都得要精打细算才行。
“我算过了,分到人头上每位工人的住房成本支出,大约增加三十五块钱。当然,如果是夫妻双人房的话,就更贵一些。”对成本问题,陈楚早就算得极度准确。
“那还行。”冯希凡点点头,这个成本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走出工人宿舍后,看了一眼并排的那一栋房后,冯希凡又道:“我们去参观一下厂房吧。”
厂房大楼二楼。
陈楚拿出锁钥,打开二楼的大门后,在门边按了一下总开关。
偌大的生产车间内,数十条日光管亮起来。顿时之间,整个厂房在陈楚和冯希凡的眼中,显得一清二楚。
“不错!”冯希凡出声赞道。
和当初仓库厂房照明系统和电力系统没有完善不同。这个厂房内除了个别的日光灯残破之外,一切都很完善。
●【,
只要对某些硬件小修小补一下,搞一下卫生,再买一些制衣机器回来,制衣厂就可以开工了。
“制衣厂一共有四楼,四楼我准备拿来做裁床车间,二三楼做生产车间,一楼做包装车间。”陈楚道:“以后我们自已货物由我们自已生产。”
开设生产车间自已生产货物,不仅成本更低而且可以更好控制货物质量。陈楚已经计算过,自已缝制货物每条裤子可省下差不多一块钱成本,去年陈楚制衣厂生产了差不多三十万条裤子,有自已制衣车间则可以省下接近三十万元的成本。
而且,没有自已生产车间的制衣厂,对加工厂质量管理始终是“鞭长莫及”。楚歌制衣厂现在有了自已的制衣车间,就可以生产出质量更好的货物。
“我们先回去吧,明天我们就开始搬迁。”陈楚对冯希凡道:“明天我们就有得忙了。”
第二天。
天刚蒙蒙亮,鞭炮声在大裕村上空彼起此伏地响起来。
正月初九刚好是黄道吉口,不少制衣厂都选择在这一天开门做生意。
按既定习俗,制衣厂开门当天,老板在打开大门时一定要放鞭炮,给工人们发利是,寓意制衣厂生意兴隆,事事如意。
早上七点钟,二辆大货车驶到楚歌制衣厂门口,陈楚早就带着好几位工人在那里等候着。
虽然楚歌制衣厂还没有开工,但从正月初四起,已经陆陆续续地有工人回到羊城,到今天正月初九,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人报到。现在,这些工人全部被陈楚“拉壮丁”帮助搬迁。
一天热火朝天的搬迁后,到傍晚时,楚歌制衣厂包装部还有部分工人宿舍已经搬到新厂区。至于工人宿舍另一部分搬迁,会在三天后工人全部报到后进行。
正月初十,楚歌制衣厂开始在新厂区招工。制衣厂作为劳动密集形的产业,工人的流失率相对也较大(详细情况,可参照同是劳动密集形企业的富士康)。按陈楚估算,每年年初的员工流失率,大约是30%左右。所以说,陈楚制衣厂现有的员工中,有超过二十人会跳槽。
除了招收包装部的空缺职位外,陈楚还要招聘四个车组,大约一百三十人的普工。
制衣厂生产车间的生产线,是以“组”作为单位的,一条生产线就是一个车组。每个组的生产工人在二十人至四十人之间。陈楚制衣厂招收的这一百三十人,可分到四个车组上。在理想情况下,四个车组每天货物的产量,可达到四千五百条。这个数字,比起陈楚制衣厂去年巅峰期产量略小一些。
除了制衣车间普工外,陈楚还要招收四位车间主管,裁床及办公室人员。
这些人当中车间主管是最重要的。主管是生产车间的基层管理者,理论上说,车间主管合理的管理人数应在二十人至四十人之间。超过这个数字,人数太多车间主管就忙不过,容易出现管理漏洞;而低于这个数字,则制衣厂管理层人数过多,人浮于事造成管理成本的浪费。所以,一般情况下一位车间主管,对应适合管理一个车组。
在车间人数急剧扩招后,办公室人员的数目也要相应增加。原本,制衣厂办公室除了陈楚和冯希凡外,还有一位文员和一位跟单。现在,陈楚决定再招二位文员和一位跟单,并将人事管理、财务会计等职能明确分工,分摊给办公室文员。
当然了,像是裁床还有打版师这样的技术工种也要招人。比如说打版师,陈楚本身虽然也是一位打版师,但制衣厂扩张后事务也随之增多。打版工作陈楚只要把大概方向就行,具体工作还是得由打版师负责。
楚歌制衣厂新办公室内。
和仓库厂房办公室相比,新办公室面积大一倍不止。被一层挡板分成两部分,陈楚这个制衣厂老板也有自已单独的办公空间和私密的会客室。
此时,陈楚办公室内,陈楚正和办公室人员坐到一起商谈招聘事宜。
当看到陈楚列出的招聘清单时,冯希凡和办公室的文员,刹那间有一种目瞪口呆的感觉。
“一百七十多人,差不多一百八十人,楚哥,你这步子也迈得太快了吧!?”冯希凡吸了一口凉气,他心里算了一下,楚歌制衣厂的规模,一下子就从七十多人扩张到二百三十人,差不多扩大了两倍!
“老板,一下子招一百八十人,好像不太容易啊。”那位女文员,也是叫一声苦道。
“总是有办法招够人的。”陈楚笑道:“现在招收工人有什么难的?”
陈楚很庆幸制衣厂是在二零零五年时进行扩招的,要是再过三四年想招这么多的工人,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